第一篇:电力提灌站管护长效机制之我见
关于电力提灌站管护长效机制之我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电力提灌站的建设实实在在的解决了农业灌溉问题,降低农民提水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在大旱之年土地不摞荒,种满种尽,确保农业粮食产量连年稳中有升,解决了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性气候成常态,干旱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风险越来越大,电力提灌站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针对今年川南地区、特大的旱情,自贡市又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为此对×××四区两县、农村电力提灌站的建设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电力提灌站的建设管理运行情况
全市有电力提灌站1079处、1138台/44740.5千瓦,能灌溉面积80.58万亩,受益人口109万,能正常运行的397处、420台∕16382千瓦,灌面18.6万亩,占36.8﹪,带病运行的498处,522台∕20556千瓦,灌面37.89万亩,占46.2﹪,不能运行的184处、195台∕7983千瓦,灌面14.05万亩,占17﹪。全市有江河提灌424处、452台∕20361千瓦,灌面36.25万亩,其中﹕能正常运行的158处,167台∕7633千瓦,占37﹪,灌面11.49万亩,带病运行的189处,197台∕8546千瓦,灌面18.21万亩,不能正常运行的77处,88台∕4182千瓦,灌面8.55万亩。
从电力提灌站建设时间来看,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建设的54
4处,80年代建设的295处,90年代建设的173处,2000年以后建设的67处。
从管护情况看:按照机改职能,农机及电力提灌部分管理职能全部移交给了市农牧业局和各区县农牧业局,经调查在管护方面几乎是以口头形式明确到了镇(乡)、村、组进行管理,其中:镇(乡)管理的8处,村管理的1047处,其他24处,电价执行:0.23元/度,0.26元∕度。在管理方面没有建立电力提灌站管护的长效机制,主要是没有专门的维修管护经费,村、组虽然落实了管护人员、但其责任根本就没有落实到位,造成盗的盗、锈、破坏、老化等。遇天旱需要用时镇村组才组织维修,有的由于建设时间长、损坏严重,有的使用的原苏联和韩国机电设备等根本无法维修。××县在管护上是安排了年度管护基金,责任落实到镇(乡),并与镇(乡)签定目标责任书,每年经考核合格者每处提灌站补助1000元的管护费。初步统计全市带病运行和不能运行的电力提灌站需维修改造资金3030万元,其中江河提灌站需要1523.9万元。
二、电力提灌站管理维护的建议
管护电力提灌站就象国家养消防队,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代农业的发展,水源是关键,电力提灌站成为了现代农业的保障水源,切实维护好电力提灌站,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去冬今春各级都投入大量资金对大多数电力提灌站进行了维修改造,借此机会我们可以把电力提灌站的管护机制建立起来)。
(一)建立提灌站管护投入机制。
一是坚持主体投入为主,社会、政府投入为辅,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二是政府建立提灌站管护补贴基金(由财政预算安排滚存使用,接受社会捐赠),基金的使用:第一是管护补贴:区、县与镇,镇与村层层签定电力提灌站管护目标责任书,对管护完好的给予每年每处提灌站1500--2000元的管护补贴奖励,第二是提水补贴,对多级提水成本达到50元/亩以上的,政府可以考虑对农户实行提水补贴20―30元/亩;三是因地制宜征收提水费,在主管部门和镇(乡)的指导下,根据提水成本对受益农户收取水费,专款专用;四是探索提灌站雷击等自然灾害损失保险,五是探索电力提灌站管护人员纳入公益性岗位。
(二)明细电力提灌站的产权。
当前所有的电力提灌站,投资主体,都是政府在投入,投入的方式:90年代以前,都是以抗旱减灾资金、电提灌站的专项建设资金为主,国家集体农户共同筹资建设,90年代以后,主要是以“金土地、农发、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投入建设;其次是电力提灌站的建设专项资金,占用土地均是所在村组负责,建好以后的电力提灌站没有办理正式产权移交手续,只是口头上或没有将管理使用权明确给村、社,且电力提灌站主管部门也没有纳入台帐建档管理,形成的国有资产就放在无人问津的荒野,有天旱时才有人去过问。1--2年天不旱说不定就被盗或被破坏了。我认为可以把它变为农业的资本明细其产权,凡是国家资金投资建设的电
力提灌站,建好经验收后,根据电排的灌溉范围,由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农牧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把产权办理给村、组、专合社、用水户协会等。明确的方式以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灌溉面积涉及两个以上的镇(乡),产权办给所在镇的农技服务中心,电力提灌站灌溉面积涉及两个以上村的产权办给所在村民委员会,灌溉面积涉及一个村的,产权办给该村村民委员会,灌溉主要是为该产业而建设,又建立了专合社的,产权办给专合社或种养大户,电力提灌站建在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的村,也可以把产权办给用水户协会,如果电力提灌站的投资涉及国家集体和农户的要征求镇、村、社及农户的意见后,再明确产权主体。产权主体对提灌站主要设备拆卸、租用、改变用途等要征得行业主管部门、镇、村同意。产权证的内容主要明确主体功能不变,不能灭失、破坏,收取一定标准的提水费,明确灌溉的范围面积,可以融资抵押等。
(三)明确产权人的管护责任
产权人对电力提灌站的管护应落实人员和经费,每个电力提灌站均要落实日常看守人员、机电操作人员并明确其各自的岗位责任。
建立完善电力提灌站的管护办法:安全操作规程;日常维护、年检制度;防雷、防潮、防盗、防锈管理制度;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运行日志制度;机电操作员、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县(区)对镇、镇对产权人的考核奖励制度、可以一年考核2次,对合格者给予奖励并兑现管护补贴;电力提灌站有偿提水制度,对受水农户直接收取,其水价的构成,是根据电价、操作工工资、基本的日常维
修费来确立,收取标准的确立必须在镇(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进行,防止乱收费和挪作他用;建立电力提灌站产权变更,设备报废,用途变更等制度。
(四)加大对电力提灌站的更新改造力度
全面普查清理全市所有的电力提灌站,对布局不合理、作用不大的进行取缔,对需要保留的重新建档造册,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带病运行和不能运行的要加大投入纳入年度计划进行改造。一是尽可能依托涉农项目进行改造;二是不能纳入涉农项目改造的,按照各级政府分别承担的原则,建议利用1—2年的时间对所有不能运行或设备老化的提灌站进行更新改造。改造验收合格的立即明确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纳入提灌站管护的长效机制进行管理。
(五)规范电力提灌站的设计,施工管理。
电力提灌站的设计要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用管理成本,并结合不同地型、作物品种等各种因素考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新建、改建的电力提灌站由农机部门实行归口管理,要求设计人员有资质、并具有现代农业装备理念,懂得机电设计规范、农学知识,农业生产经验。对电力提灌站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由农机部门派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负责。
根据当前一些涉农项目建成的电力提灌站来看,有一部分建成后就不能使用,主要问题是:设备配备不完整、机电设备不匹配、机电设备技术落后等,主要原因在于:设计、验收、施工的有些技术人员不熟悉农业生产、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为此,建议全市以后的所有涉农项目中要新建或改造电力提灌站的,在规划、设计、评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涉农项目主管部门要请区县农牧业局农机方面的专家参与并签字认可,如果该涉农项目是“一事一议”项目,电力提灌部分的建设,由项目主管部门和镇(乡)要委托农机部门全程参与负责
(六)加强电力提灌站的规划和项目申报管理。
区、县农牧业局要根据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水源分布、水利发展和小城镇发展规划,按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要求,对需要建立电力提灌站的地方编制建设规划,并编制年度建设计划。项目的申报评审、由农机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篇:农村机电提灌站管护责任书
农村机电提灌站管护责任书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为加强各村机电提灌站的运行、经营、管护,确保其发挥更大效益,切实维护受益群众的利益,经讨论,XX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决定建立农村机电提灌站管护责任制,并与.(以下简称乙方)签订管护责任书。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具有对乙方的提灌站管护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力和义务。
2、甲方具有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经费,落实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甲方具有对农田提水灌溉时产生的民事纠纷进行协调、仲裁的权利和义务。
4、甲方有权对乙方的违约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并有收回管护权的权力。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1、乙方承担辖区内的提灌站经营管理,享有其经营、管理及优先使用 权。
2、乙方对辖区提水户有监督管理和合理分配水资源的权力。
3、乙方须加强对提灌站内外一切电器设备、线路和机泵的管理维护,并及时上报设备所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案,确保安全、高效提水,保证辖区农田灌溉的需求。
4、乙方须及时上报在洪水期间机电设备防洪转移情况。
5、乙方须及时向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报告提灌站运行情况。
三、违约责任:
乙方未能按规定进行提灌站维护及运行的,甲方根据实际情况,可责令乙方进行整改、完善,情节严重的,甲方可收回乙方的管护权。
四、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县农机局备案一份。
五、本责任书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 XX镇人民政府(章)乙方: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三篇:农村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设计”探讨(范文模版)
摘 要:在对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灌区渠首泵站结构布置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灌区设计
1、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
电力提灌是当前农村灌区进行大面积引水灌溉的工程,在灌溉系统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各个区域的不同地形特点,灌溉需求以及作物生长需求情况对电力提灌的泵渠体系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的电力提灌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益。由于传统的电力提灌设计过程中,泵站与渠道的设计是分开进行的,泵站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渠道的引水需求;渠道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泵站的供水能力,容易造成提灌供水不足或者灌区引水效率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因此,综合考虑泵站的供水能力以及渠道的引水需要,对泵渠进行一体化设计。
2、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主要的技术设备构成
主要包括泵站的技术设备、pe输水管道。在主输水管道中,主要是指与提灌泵站出水口相连接的干渠、支渠,而不包括陡渠、衬渠以及毛渠等。
2.2 设计基本原则
一体化设计古城中将泵站输出的具有动能与势能的水,通过密封的pe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引水目的地,同时尽量减少岩土输水损失量,实现对远距离以及不同高程的地点进行供水。
2.3 主要的设计技术内容
(1)对灌面a进行确定,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水源的水资源情况、实际规划要求以及地形和地貌等来确定灌区面积,计算得到提灌区的灌溉面积;(2)对进出水的高程差h进行实地勘测;(3)计算得到灌区的灌溉流量q;(4)对输水管中的水流速度v进行查询;(5)按照流量q计算得到输水管道的直径d;(6)在确定输水管道直径d之后,按照管径d、管材计算得到输水管道的水头损失h;(7)确定计算得到扬程。(8)计算得到满足q、h的水泵型号、配套的电机功率等。
设计根据:**省《小型泵站设计规程》、《小型泵站施工规程》、《农业灌溉渠系设计水册》。
设计内容:从传统的提灌站出水方式逐步扩大至从渠系的末端出水,沿途进行分水控制,并进行定点的供水。
建设内容:对泵站进行建设,沟渠开挖、pe输水管埋设、分水口设置、确定最高程供水点以及最远供水点,形成全系统的规划及建设。
材料选择:因为提灌站的建设已经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建设标准和体系,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pe管以及响应的连接部件等,诸如不同压力、不同管径的钢管、连接附件等。同时,还要充分考虑pe管的结构特性,最终确定需要铺设管道的方式以及pe管道的压力等级。
技术难点: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到泵站的动力设备布置、最高程地点以及技术工况等。同时,水泵的选择以及输水pe管道的长度的配置等需要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3、电力提灌“泵渠一体化设计”中的灌区渠首泵站结构布置
泵区首泵的结构布置是一体化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是为了实现泵站与渠道体系合理配置的关键内容。
3.1 主厂房的配置和设计
主厂房中安装了包括6台混流泵以及三台轴流泵900hd-9,同时布置成为u字型,采用了沿前池方向布置三台和侧向布置三台的方式进行整体布置。其中,在厂房的两侧同时还设置了前池翼墙。其中,泵房采用了湿室型泵房,其包括吸水室、水泵层以及电气的设备层等部分。为了保证泵站工作效率,其主厂房的下部设置为矩形沉井结构,该厂房的净宽是7.8 m,高为9 m。
u字型厂房中的两个转角处形成了一个相对空旷的场地作为安装间,其采用了混凝土型基础,地面的高程为78.5 m,主要用于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设备的安装通道。
3.2沉井的设计
泵站采用了u字形的结构,分别使用了不同尺寸高度的沉井组合,而且两侧沉井保持一致,其平面尺寸设置为15.2 m×13 m,高15.75m。而中间的沉井平面尺寸为15.2 m×13 m,高度为14.2m。沉井中设置了隔墙,而且在其靠前池侧面设置了闸门室,在外侧则设置了厂房。在输水压力管道处设置了出口井壁以及二期混凝土的孔口。
整个沉井的封底一共包括三层。其中,底层使用了0.5 m的厚块石作为压渗层;第二层使用了厚度为2m的素混凝土封底,主要用于井外的浮撑。在将井内部的水抽干之后,在第三层中浇注了厚度为1 m的钢筋混凝土。第二部分沉井的高度则控制在73.6-77.00m左右,采用了现场浇注的方式。
3.3 渡槽的设计
由于渡槽的长度相对较长,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纵坡进行重点研究,保证渡槽的出口与之前的总干水位相连通,且槽中的水深较浅,需要形成回水进行淹没。当槽中的水深过大时,则会形成水跃,增加了出口消能工程。在经过槽内的设计水深设计之后,确定水槽中的高度为1.94 m,增加水深至2.30m,确保水面刚好与水面相衔接。在此基础上,通过纵坡比较之后,确定纵坡较陡,则槽中的流速增加,渡槽的断面将能有效控制,从而节省土建的投资,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第四篇: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浅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一、城市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剧增多,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在增多。以天津为例,2009年,天津污水总处理能力149万吨/日,计划2010年日处理能力超过169万吨,没有数据能够准确统计出天津每天能够产生多少生活污水,但是400多万户家庭和数量庞大的企事业单位日常用水产生的污水数量远远大于目前的处理能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说还有很大量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掉了,如果不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严重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甚至会污染地下水源。类似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都普遍存在。目前,各种洗涤用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洁净,同时所排放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果这类污水不经处理,仅靠河流自身的清洁能力结果只能是变成一条条污水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2.城市河流管理所涉及部门众多,而且又根据区划涉及到各个区的分局,管理权责不明确,普通百姓对职责划分不了解,发现了问题也不清楚该由哪个部门管理,造成了由“都管到都不管”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一些占用河道、违法捕鱼、随意排污等现象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严重的损害了河道生态环境。
3.对景观效果盲目追求,破坏了河道自然形态。这也是目前一些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经济发展了,人们对美化环境的要求极为迫切,部分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形象,一时间,河道景观建设大兴土木,原本原始的城市河流两岸变成了钢筋水泥平台,原生树木也被换成景观树木、草坪等等,一些城市经过改造河道后却造成地面下降,原因是钢筋水泥的河堤破坏了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水循环所引发的系列问题等等。
4.城市居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经过改造的城市河道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也有一些现象是屡禁不止的,如随意网鱼、钓鱼、随便丢弃的垃圾等等,这不仅破坏了水质,同时也破坏了花了高昂价钱才取得的景观效果。天津每年都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海河的特点向河流中放养各类鱼类,以改善河道水质,可仍有部分人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利用管理部门管理漏洞,公然捕鱼,甚至破坏了公共设施。这里体现在管理部门的是管理漏洞,体现在违法捕鱼者身上就是道德漏洞,一些地方居民素质很高,这与严格执法、处罚力度高分不开,我们的城市管理是不是也可以借鉴一下,经济上的处罚可以改变一部分违法者的行为,提高其公共素质。
5.工业企业污水排放依然是城市河道治理的难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污水排放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大型的工厂如棉纺厂、造纸厂都是沿河而建的,有直通河道的排污管道,时常会有新闻曝光,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造成河流污染的报告,工业污水对河道的生态的损害是毁灭性的,工业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害化学品如果进入河道,就直接进入自然循环中,河流水用于灌溉等农作物或动物吸收,最终会被人类本身所吸收,危害到人们的生存。
二、解决城市河流治理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排污管网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争取达到污水处理率100%。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科学规划市政排水管网建设,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各个城市实际情况不完全一样,如果有条件,如天津市利用海河改造的契机,封堵了所有通向海河的直排管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问题,使所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管网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
2.明确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杜绝互相推诿现象,对各部门管理职责通过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公布,开展建立相应的热线服务业务,鼓励居民提供线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物质奖励。希望管理部门能够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反映的问题立即着手解决,这样和老百姓形成互动,会极大的调动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
3.科学论证,科学施工,发挥城市河道的综合性功能。因地制宜的分析每个地方河流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出现“政绩工程”现象。天津海河改造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天津对市内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以河流治理带动城市发展,今天的海河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已经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这条古老的河流已经不再只起到防洪、排洪的作用了,更是一条天津经济腾飞的引擎。这些成绩都是与建设者科学的施工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
4.加大立法级次,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认为,法律不是用来惩罚错误的,而是树立一个规则,一个大家都知道、都遵守的规则。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河流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巡查执法力度,逐步的纠正个别违反规则的人的行为,使其被处罚中认识到保护城市河流生态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5.重点治理工业污水排放,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只有认识到工业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性,才能真正的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治理之。本文认为,使工厂的排污与经营相分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排污的环境问题与企业的效益剥离才能使国家排污保准得以贯彻执行。即封堵所有的直排管道,所有工厂所排污水经过一次处理后均进入到市政管网到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这样能有效杜绝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所采取的违法行为。每条大的河流都是由众多的支流组成,会涉及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地方政府之间建立起协同机制,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是解决排污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查出问题的企业通过媒体曝光,同时追究其法人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治理已经不单是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城市的事情,它是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件大事,21世纪全球都强调科学发展观,人类社会都认识到生态不能复制只有维护,这就为今后城市河道治理奠定了良好群众基础和思想认识基础。我国政府的科技兴国战略国策也对城市河道管理明确的了思路,那就是科学建设、实事求是、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城市河流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第五篇:构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之我见
构建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之我见
近期,学校校园安全让人牵挂揪心。国内个别地方接连发生的几起恶性校园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我市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那么,我市的校园安全制度是否健全,校园安全工作是否到位,校园安全环境是否得到保障,这些时刻牵挂着广大孩子家长们的心。最近,笔者就此对我市部分学校进行了探访,发现大多数学校提高了校园安全防范等级,外人很难进入校园。但让笔者感到,在加强校园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亟待建立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避免集中整治“一阵风。”
于是,为了给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全力构筑安全壁垒,撑起校园安全蓝天,除了形成“部门协作、学校配合、师生共建、全员参与”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网络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校园一些复杂的深层次问题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这些大量的工作急需我们努力去做,而且还要竭尽全力做好。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单纯从应急的角度去防范,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做到立即整改、及时消除;完善校园安全设施,进一步做好校园本身的安全防范工作;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实施办法,同时针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在人防、技防、物防上落实整改,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安全的环境。这是因为,校园安全工作涉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是保证教学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对此,作为一名本报通讯员和秦州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由衷希望各级相关部门要把学生和幼儿的安全作为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沉痛吸取国内多起恶性校园血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明确职责,狠抓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确保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笔者强烈呼吁亟须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议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加强防范。一是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只有从内部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才能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学校在加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从内部建立健全门卫治安、安全教育、安全督查、学生接送等各项制度,并进一步明确责任,真正把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又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治安秩序的整顿和治理,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校内和萌芽状态,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构筑安全壁垒。校园安全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防范就更应该注重长效,变应急处置为长效管理。在笔者探访中了解到,现我市有些学校难免对校园安全工作采取“应急”手段,常效机制不够健全,这种
现象不容忽视。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关注点的转移,可能对校园安全管理松动懈怠,时间一常存在麻痹厌战思想。加上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来解决,一两个简单的措施就能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笔者在此不妨借用报端评论员的话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针对儿童的校园暴力,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弥合社会裂痕,必须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那么,如何撑起校园安全蓝天呢?除了采取“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行动措施之外,还需实现所有校园安全防范措施无缝隙覆盖,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维护的校园安全网络,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杜绝恶性事件的发生。正如笔者探访时一位到幼儿园等接孩子母亲的感言:“现校门口警察站岗毕竟增加了紧张气氛。如果哪天警察不用站岗了,才是我们这些当孩子家长们真正希望的。”三是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强化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学校的主管要负起内部安全防范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到人,实行“一岗双责”和评优晋级“一票否决”;要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校园安全的文件和规定。最好聘请相关人员为学生作校园安全专题讲座,充分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挂图、主题班会、队会等形式,分别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预防触电、炎热溺水和紧急情况下疏散,以及社会治安、食品卫生安全、夏季传染病预防、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总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把学生安全当成头等大事重视起来,扎扎实实抓起来,真正撑起校园安全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