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情况的分析报告(推荐)
XX镇关于开展
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情况的分析报告
县扶贫办、统计局:
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县2011年扶贫工作的最新决策,12月17日,我县召开了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前期摸底工作会议。会后,我镇高度重视,迅速动员,组成精干力量,进行摸底排查,圆满完成摸底任务,现将基本情况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高度重视,统一思想。12月19日上午,XX镇召开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前期摸底工作专题会议,镇长XXX同志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相关指示精神,要求与会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此次贫困人口摸底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摸查范围广的诸多不利因素,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切实把摸底工作做实、做足、做细,认真统计,据实统计,按时按质完成摸底任务。
2、组织得力,方法科学。我镇成立了以分管负责人XXX副镇长为组长,抽调统计、扶贫、农办及各村报账员为组员的摸底调查工作组。调查范围为全镇范围内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全部农村居民户和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全部农户。调查组人员深入到各行政村村民小组,由报账员按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逐户排查,将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户逐户登记,逐级汇总上报。为确保数据质量,我镇采取
了多项有效措施:一是制定统一调查方案,二是进行填报培训,三是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四是强化数据核实。
3、摸底数据,真实可靠。摸底调查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12月中旬,XXX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辖区内总户数7467户,总人口数27122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家庭和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农户总户数为1724户,贫困总人口数为5097人。其中,贫困户占全镇总户数的23.09%,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8.79%。贫困人口呈现街道贫困人口比重明显低于行政村贫困人口的特点,以全镇人口最多的XXX社居委和人口最少的XXX行政村为例,XXX社居委总户数1992户,总人口数6946人,贫困户数245户,贫困人口数901人,贫困率为12.97%。XXX行政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数1567人,贫困户数159户,贫困人口数386人,贫困率为24.63%。XXX社居委的贫困率比XXX行政村的贫困率低11.66个百分点。
二、致贫原因分析
根据对填报数据中八项主要致贫原因:①水灾;②旱灾;③劳动力素质低;④综营无方或失误亏损;⑤重大病人或残疾人;⑥供养负担重;⑦土地特别少(人均0.5亩以下);⑧其他,出现的频率初步分析得出,造成XXX镇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劳动力素质低。据报表显示,贫困家庭中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多为小学或初中,高、中专文化程度的较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极为鲜见。低下的劳动力素质导致家庭主
要劳动力不能很好的掌握科学种田的方法和先进的副业经营管理理念,并由此导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长年低于2300元。
2、重大病人或残疾人。据报表显示,贫困家庭中劳动力有重大疾病或残疾现象较为普遍,也是XXX镇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3、供养负担重。农村同时供养老人和子女读书,是很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供养负担过重也是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此报告
附: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汇总表
XXX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分析
***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分析
今年9月,我市组织各镇乡(街道)干部进村入户,对2006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兰溪市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六个街道六个镇三个乡646个行政村,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农户176239户,农业人口537821人。据调查,2006年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1189户54045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0.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9567户2254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2%;1001元至1500元的有11622户31496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9%。贫困人口主要分布黄店、梅江、马涧和柏社等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2006年底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8999户25622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8%,为全市贫困人口的47.4%。
二、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造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因缺少生产资金造成贫困的有281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3.3%;
2、因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3、因残丧失劳动能力造成贫困的有213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1%;
4、因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247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7%;
5、因病造成贫困的有323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5.3%;
6、因缺少劳动力造成贫困的有194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2%;
7、因孤寡老人多造成贫困的有385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2%。其中60岁以上人口4689人,占贫困人口的8.6%,贫困户60岁以上人口中绝大部分是身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农村的五保户;
8、因自然生存环境恶劣造成贫困的有109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5.2%。贫困对象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
9、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10、因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有310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4.6%。绝大多数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较浓,依赖思想严重。贫困户中文盲、半文盲的有3299人,占贫困人口的6.1%,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了67.6%。
从以上情况分析,因缺少生产资金、因病、因子女读书、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因孤寡老人多而造成贫困的有14518户,占贫困户的68.5%,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对策
1、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分管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继续坚持和加强部门单位联系贫困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转移步伐。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下山移民搬迁计划,用5年时间,力争在2010年前对因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高远山区等地区的2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484户5282人分期分批下山转移,梯度推进,逐步实现穷人下山,富人进城的预期目标。在下山移民中的贫困农民建房、生产、就业及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并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产转业,组织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真正让下山农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3、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扶贫。牢固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结对贫困户活动,从而带动贫困农户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吸引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使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4、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是贫困家庭致贫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源,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突出农民转移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和引导群众向身边的致富典型学习,全面提高我市劳动力素质和转移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贫困群众就医难、就学难问题普遍而突出。一是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在提高参保率的同时,提高医疗费报销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对特困户实行医疗救助制度。二是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减轻和免去贫困家庭子女读书所交纳的学杂费、插班费。三是继续办好敬老院,将孤寡老人吸收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让他们既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又能安度晚年。
六、加强小额信贷支持力
度,重点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在农村建立以贫困人口为对象,提供免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投资理财,是一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信贷机构可以将贷款支持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积极指导贫困人口投资,鼓励他们储蓄,帮助他们理财,提高他们的素质,最终实现扶贫、高还贷率和机构持续发展三者的协调。
第三篇:XX市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分析
今年9月,我市组织各镇乡(街道)干部进村入户,对2006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兰溪市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辖六个街道六个镇三个乡646个行政村,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农户176239户,农业人口537821人。据调查,2006年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1189户54045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0.1%。其中: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有9567户2254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2%;1001元至1500元的有11622户31496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9%。贫困人口主要分布黄店、梅江、马涧和柏社等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2006年底四个经济欠发达乡镇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8999户25622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8%,为全市贫困人口的47.4%。
二、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造成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因缺少生产资金造成贫困的有281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3.3%;
2、因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3、因残丧失劳动能力造成贫困的有213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0.1%;
4、因子女读书造成贫困的有247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7%;
5、因病造成贫困的有323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5.3%;
6、因缺少劳动力造成贫困的有194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9.2%;
7、因孤寡老人多造成贫困的有385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2%。其中60岁以上人口4689人,占贫困人口的8.6%,贫困户60岁以上人口中绝大部分是身无子女的孤寡老人、农村的五保户;
8、因自然生存环境恶劣造成贫困的有109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5.2%。贫困对象大部分居住在偏远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
9、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贫困有43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1%;
10、因思想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贫困有310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4.6%。绝大多数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较浓,依赖思想严重。贫困户中文盲、半文盲的有3299人,占贫困人口的6.1%,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了67.6%。
从以上情况分析,因缺少生产资金、因病、因子女读书、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因孤寡老人多而造成贫困的有14518户,占贫困户的68.5%,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对策
1、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低收入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专人分管负责,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继续坚持和加强部门单位联系贫困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2、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转移步伐。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下山移民搬迁计划,用5年时间,力争在2010年前对因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的高远山区等地区的27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1484户5282人分期分批下山转移,梯度推进,逐步实现穷人下山,富人进城的预期目标。在下山移民中的贫困农民建房、生产、就业及子女就学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和扶持。并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转产转业,组织发展来料加工、农家乐、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真正让下山农民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3、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扶贫。牢固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开展结对贫困户活动,从而带动贫困农户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吸引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使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4、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是贫困家庭致贫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整合资源,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突出农民转移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和引导群众向身边的致富典型学习,全面提高我市劳动力素质和转移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
5、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贫困群众就医难、就学难问题普遍而突出。一是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在提高参保率的同时,提高医疗费报销标准,同时积极探索对特困户实行医疗救助制度。二是积极采取措施,争取减轻和免去贫困家庭子女读书所交纳的学杂费、插班费。三是继续办好敬老院,将孤寡老人吸收到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让他们既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又能安度晚年。
六、加强小额信贷支持力度,重点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在农村建立以贫困人口为对象,提供免担保贷款(小额信贷)为主体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投资理财,是一种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信贷机构可以将贷款支持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积极指导贫困人口投资,鼓励他们储蓄,帮助他们理财,提高他们的素质,最终实现扶贫、高还贷率和机构持续发展三者的协调。
第四篇:贫困人口务工情况分析报告
现将乡贫困人口务工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0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9年务工总体情况:2019年底我乡共有建档立卡770户3086人,在外务工人员1230人(其中省外务工318人,区外省内240人,区内务工672人),占建档立卡总人数的39.86%。
2020年务工总体情况:截止2020年6月底,我乡已外出务工人员1099人。
二、2019年务工但2020年没有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分析
(一)2019年务工但2020年务工人员为零的贫困户情况分析
1.未外出务工涉及64户81人,主要原因分析:一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第三产业37人,11人因个人因伤、因残、因病等原因无法务工,18人因服役户籍迁出、死亡等原因未务工,9人未找到合适工作。
2.未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分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第三产业,主要收入来源是经营性收入。
3.未外出家庭收入与2019年比较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2020年预计收入40户高于去年收入,20户与去年持平,4户低于去年收入。
(二)2019年务工但2020年务工人员减少的贫困户情况分析
1.未外出务工涉及75户95人,主要原因分析:一是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第三产业20人,25人因个人因伤、因残、因病等原因无法务工,30人因服役户籍迁出、死亡等原因未务工,20人未找到合适工作。
2.未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分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或第三产业,主要收入来源是经营性收入。
3.未外出家庭收入与2019年比较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2020年预计收入55户高于去年收入,43户与去年持平,2户低于去年收入。
三、2019年务工且2020年已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分析
1.已外出务工总体情况:截止2020年6月底,我乡已外出务工人员1099人。其中2019年务工且2020年已外出务工人员涉及840人。
2.已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与2019年比较情况:2020年预计收入261户高于去年收入,298户与去年持平,2户低于去年收入。
3.已外出务工人员稳定性情况:在1099人已外出务工人员中,1080人稳定务工,19人返乡回流(12人已经再务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乡将进一步落实贫困劳动力出得去、稳得住、留得下的要求,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帮助已外出贫困劳动力稳定务工,力争今年外出务工规模不降低、有提高。一是多渠道开发岗位。结合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电商扶贫等脱贫攻坚举措,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鼓励爱心企业吸纳就业一批。同时,做好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工作,打造一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载体。比如,发挥农民合作社、种养殖等大户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作用,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从根本上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机会更加充分。二是防止已就业贫困劳动力失业再度返贫。帮助有就业愿望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我乡围绕就业扶贫基本信息系统统计表中的人数进一步有效甄别,摸清就业情况,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同时,把社保缴费情况与已就业贫困劳动力数据比对,重点对缴费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人员高度关注,掌握其就业稳定情况。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分门别类开展针对性培训。积极对接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愿望,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大规模培训,着力提升素质和就业能力,让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就业技能和2-3项实用技术。对没有就业的,普遍开展引导性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就业愿望。
第五篇:关于农村危房调查摸底核查情况的报告
仁怀市建设局
仁怀市民政局 关于农村危房调查摸底核查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政府:
根据省政府农村危房调查摸底督查组对我市五马、茅台、坛厂三个镇农村危房调查摸底情况抽查提出要求和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危房改造调查摸底复核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5月19日召集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村管所长、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对农村危房调查摸底复查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上一轮上报情况进行认真排查、核实,现将全市汇总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上一轮关于农村危房调查摸底(2008年4月17日上报数)为:全市农户136939户、危险房屋22160户,占总户数的16.1%。其中:一级危房13199(低保户1980户、分散五保户296户、困难户6045户、一般户4878户);二级危房7161户(低保户744户、分散五保户58户、困难户3137户、一般户3222户);三级危房1800户(低保户203户、分散五保户105户、困难户768户、一般户724户);
二、经复查我市实有农房总数136939户,其中:危险房屋共计21479户(含地质灾害292户),占农房总房数的15.69%,比上一轮上报数减少681户。其中:一级危房12758户(含地质灾害),其中:低保户2336户、分散五保户232户、困难户5846户、一般户4344户,比上一轮上报数减少441户;二级危房7162户,其中:低保户985户、分散五保户78户、困难户3083户、一般户3016户,比上一轮上报数增加1户;三级危房1829户,其中:低保户231户、分散五保户43户、困难户678户、一般户887户,比上一轮上报数增加29户。
三、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复查核实上报的情况来看,除极少数乡镇外,大多数在上一轮上报数据的基础上都有所变化,有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上一轮上报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而有的则有所减少,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房数减少的原因:一是由于调查时间紧,涉及面广,调查人员对政策的理解有差异,将部分住户在异地已建有住房,而原有旧危又没有拆除这部分列入调查上报;二是有极少数危房已进行改造;三是标准没有把握好,将不符合条件的列入危房调查。
(二)危房数增加的原因:一是由于调查时间紧,存在漏查漏报的情况;二是由于参加调查人员对评定标准认识上存在差异,有提高标准的现象,导致有的危房没有列入调查范围,而这次又将其列入调查上报;三是由于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我市受地震波的影响而产生新的危房。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及时转报遵义市人民政府和市危房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遵义市建设局、民政局。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