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机合作三合村走出自发合作规模经营路
农机合作三合村走出自发合作规模经营路
欧阳明勇
常宁市罗桥镇三合村农机大户曾四清,自2006年以来,与本村李冬牛、胡冬生、曾冬生等人一起,每户种田都在100亩以上,不仅是三合村没有抛荒田,邻村许多水田也都让他们种下了。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农机合作服务,拓宽了服务门路,不仅减轻了种田的劳动强度,而且节省了作业成本,保证了作业时效,不仅种下了这许多良田,也给他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曾四清对笔者坦言:
近几年,由于种田成本较高,收入相对较低,加之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就业门路,种田已不受农民欢迎。我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这些农田抛荒让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比惋惜和心痛,想要种起来吧,一个人种几亩田都很吃力,种多了更是力不从心,因而总在思考着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状况。2005年,全市大力推广联合收割机。我听到这一消息后,兴奋不已。于是找到胡冬生、曾冬生合计,决定买来收割机,这台收割机就成了联络我们的红娘。7月份,我们筹资4.2万元买回了第一台收割机,由于我们都是拖拉机驾驶员,对农机操作都十分熟练,不久就掌握了操作要领,驾驶收割机也得心应手。1个月内收割了500亩早稻,当地群众都感觉满意,请收割机代收的越来越多,我们觉得1台收割机还不够用。8月份,又赶紧买回了第2台收割机。我们的2台收割机同时下地,当年就完成收割1500亩,获利10万元以上。一年的实践,我们不再担心抛荒田种不了了,有了收割机能节省不少劳力和时间。初尝甜头以后,我们认定了这种作法的正确性,我们要把这种合作继续下来。为了巩固和扩大合作关系,各自将家里的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和耕整机作为公共资源,实行集体管理,耕地一起耕,收割一起收,运输一起跑,不仅是资源共享,大家也好有个照
应,而且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机械效益和集体的服务功能,同时下地作业,一天可以耕地30亩、收割80亩,再不会因为个人疲劳而影响农时季节。第二年,我们3人就种下了村里撂荒的150亩水田,同村李冬牛见此情景就大胆地种下了200亩水田。由于耕种及时,管理有方,亩产稻谷都在1300斤以上。如今,全村的水田没有一处抛荒的,还有人到邻近几个村去租种别人的田,种田超过50亩的家庭已大有人在,超过100亩的也有5户。这几年,我们种田得丰收,开展合作服务增加了作业量,每年机耕、运输和收割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又是一年春来早。今年初,我们已经筹划着在去年人平收入10万元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增加收入,并要将合作方式规范化,计划再添2台收割机,同时还要正式组建合作社,挂牌营业,将这种合作合法化,扩大服务规模,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联:湖南常宁市市委办公室欧阳明勇
第二篇: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2010-06-29 18:49:5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2)
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县农机合作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机作业市场和农机户搭建起沟通的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机作业组织程度和规模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县农机合
作组织建设起步于2006年**县农机协会成立,面对农业机械点多面广和大中型农业机械快速发展的现实,探索出的一条适合当地农机化发展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路子。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带动了农机管理、技术培训、安全监理、农机推广等农机化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解决了农机手一家一户发展农机化的后顾之忧,促使了农机化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几年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发挥农机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作用,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对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几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农用拖拉机11840台,机引农机具25414台,联合收获机976台,农机总动力75万千瓦,农机总值亿元,农机从业人员万人,农机经营总收
入亿元,机耕、机播面积76万亩,在农业生产中,小麦生产全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目前,农业机械大部分属于个人所有,农机户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农机工程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销、农机制造、农机销售、农机修理等项目的经营。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机合作组织270余个,其中县级农机协会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市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其它大部分为农民自发组建成立的,具有临时性、松散性的合作体,还很不健全,需要进一步规范。从组织形式上看农机合作组织有以下几种类型和特点:
1、与土地经营结合型。即村委会牵头发起创建的“村集体+农机大户”合作模式。其特点是村集体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号召引导农机个体户参加。有效的整合了农机资源,大大提高了农机具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率。如仿山张秀雨农机专业村就是这种模式。
2、能人大户带动型。即农机户(农
民)中的能人牵头创建“能人大户+农机户”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能人大户依靠技术和管理经验及资金优势,吸收农机户参加。如:承璐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农机大户李忠建利用自己管理技术优势吸引周边村庄4名农机户组建而成的。
3、户户联合型。即:农机大户之间围绕同一农机项目,联合组建的“农机大户+农机大户”的合作模式。特点是各自利用自有的农业机械自愿结合,信息共享,共同作业,各自结算。这种模式现在比较多。例如:沃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6户农机大户,带机入社,实行几统一服务管理,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二、主要问题
(一)乡镇农机站的力量薄弱。我县乡镇农机站的人、财、物在1992年将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多年来人员变化很大,原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多数已离开农机岗位,农机专业人员又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补充。农机基层服务组织已经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对于
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及农机化事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二)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在农机部门尤其是基层农机组织中,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农机合作组织尚未具备科学管理水平。农机产业的巨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具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全、服务范围广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太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进程。
(三)现有的农机合作组织总体上尚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合作组织实力还不够,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一些农户怕担风险,对加入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因此农机合作组织数量不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二是部分农机合作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不严密、管理松散问题,搞得不好易受少数人左右。三是合作组织多数规模小,资金不足,运行不畅。
四是管理尚不规范。一部分农机合作组织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内部既无章程,又没有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活动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经营也很不规范,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这种状况不但会影响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还可能留下发展隐患,制约自身健康发展。五是作为经济联合体,成员须对财务状况、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利润分配等有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杈、监督权,但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尚有不小难度。六是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又不能完全按《公司法》要求,如何进行登记注册及管理须进一步研究探索。
三
第三篇: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调研材料
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和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近年来,我县农机合作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为农机作业市场和农机户搭建起沟通的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机作业组织程
度和规模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县农机合作组织建设起步于2006年**县农机协会成立,面对农业机械点多面广和大中型农业机械快速发展的现实,探索出的一条适合当地农机化发展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路子。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带动了农机管理、技术培训、安全监理、农机推广等农机化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解决了农机手一家一户发展农机化的后顾之忧,促使了农机化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几年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机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发挥农机合作组织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作用,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对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几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农用拖拉机11840台,机引农机具25414台,联合收获机976台,农机总动力75万千瓦,农机总值3.05亿元,农机从业人员5.08万人,农机经营总收入2.1亿元,机耕、机播面积76万亩,在农业生产中,小麦生产全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目前,农业机械大部分属于个人所有,农机户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农机工程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运销、农机制造、农机销售、农机修理等项目的经营。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机合作组织270余个,其中县级农机协会一处,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市级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其它大部分为农民自发组建成立的,具有临时性、松散性的合作体,还很不健全,需要进一步规范。从组织形式上看农机合作组织有以下几种类型和特点:
1、与土地经营结合型。即村委会牵头发起创建的“村集体+农机大户”合作模式。其特点是村集体利用自身组织优势号召引导农机个体户参加。有效的整合了农机资源,大大提高了农机具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率。如仿山张秀雨农机专业村就是这种模式。
2、能人大户带动型。即农机户(农民)中的能人牵头创建“能人大户+农机户”的合作模式。其特点是能人大户依靠技术和管理经验及资金优势,吸收农机户参加。如:承璐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农机大户李忠建利用自己管理技术优势吸引周边村庄4名农机户组建而成的。
3、户户联合型。即:农机大户之间围绕同一农机项目,联合组建的“农机大户+农机大户”的合作模式。特点是各自利用自有的农业机械自愿结合,信息共享,共同作业,各自结算。这种模式现在比较多。例如:沃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6户农机大户,带机入社,实行几统一服务管理,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二、主要问题
(一)乡镇农机站的力量薄弱。我县乡镇农机站的人、财、物在1992年将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多年来人员变化很大,原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多数已离开农机岗位,农机专业人员又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补充。农机基层服务组织已经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对于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及农机化事业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二)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在农机部门尤其是基层农机组织中,对农机合作组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农机合作组织尚未具备科学管理水平。农机产业的巨大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具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全、服务范围广的农机合作组织数量太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的进程。
(三)现有的农机合作组织总体上尚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合作组织实力还不够,合作水平低,带动能力弱,整体水平还不高,影响力还不大。一些农户怕担风险,对加入合作组织持观望态度。因此农机合作组织数量不多,对农业的辐射作用还比较弱。二是部分农机合作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不严密、管理松散问题,搞得不好易受少数人左右。三是合作组织多数规模小,资金不足,运行不畅。四是管理尚不规范。一部分农机合作组织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内部既无章程,又没有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活动较松散,组织能力较弱,经营也很不规范,基本停留在自发运行阶段。这种状况不但会影响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带动力,还可能留下发展隐患,制约自身健康发展。五是作为经济联合体,成员须对财务状况、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利润分配等有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杈、监督权,但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尚有不小难度。六是农机合作组织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一般社会团体又不能完全按《公司法》要求,如何进行登记注册及管理须进一步研究探索。
三、建议和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应遵循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机现代化进程,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合作组织是农民、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或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农机作业市场与农民的重要纽带和中介要素。主要有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股份合作)公司等形式。发展农机合作组织便于政府宏观调控,落实农业补贴措施,改变以前的松散式管理为统一管理,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效益,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避免市场无序竞争,增强机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农民自觉接受农机化技术的动力,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为发展农机合作组织创造有利时机。各级农机部门要把农机服务合作组织作为推进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机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这一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化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起投资、经营、受益主体一致的,具有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农机服务机制,实现农机装备资源的科学化配置、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二)理顺关系,加强基层组织力量。乡镇农机管理部门是整个农机服务体系的基础,依我县目前的状况来看,乡镇农机管理部门的人员,职能已基本丧失,基层管理者及政府与农机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无从谈起,因此,要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就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功能。要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不折不扣的完成乡镇农机服务站的“三定”工作,从组织,人员,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农机协会的作用,在县级农机协会的监督指导下,尽快组建乡镇级农机协会或者成立办事处。
(三)加强指导,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引导,及时研究解决农机合作组织建立、建设、运行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各级部门在指导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上,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方针。所谓“民办”,就是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农民自愿组建,政府和部门不能采取组织措施强行捏合或拆散,也不能按长官意志拔苗助长。所谓“民管”,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必须保证入社农民的发言权、决策权,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所谓“民受益”,就是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以保护入社农民的利益为天职,要使农民在合作中得到实惠,决不能侵害入社农民的利益。这样,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才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持久的活力。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提出建立规范运行机制、严格管理的要求,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要集中精力为合作组织开展好技术服务,优化其成长环境,并积极培养和扶持新的经济能人,组建新的上规模、上档次的合作经济组织。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坚持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机手特别是农机大户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发展农机股份合作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全面提高农机手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机作业服务交易成本,保护农机手的合法权益,整合现有的农机资源,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培育和壮大农机作业服务经纪人队伍,发挥他们在开拓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中的中介作用。
(四)树立典型,确保发展方向。大力宣传农机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增强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应当采取引导和扶持的方法,以典型示范推动其发展。要推出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它们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五)加大扶持,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通过税收、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促进农机合作组织积极、稳妥、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是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有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将优惠政策确实落实到位。调查显示,目前已有一批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进行了税务登记,但只是刚刚起步,各级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二是必要的财政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农机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的农田作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科技推广项目,在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对规模较大、跨区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金融部门也要积极安排专项贷款,为农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三是必要的项目带动。安排项目时,要优先安排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把国家、省、市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农机新技术推广、科技入户、优质粮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等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此为依托,引进资金、引进机具、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四是必要的农机物资优先补贴原则。国家和省对农机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对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各县市区也加大了对购置机具的补贴力度,将来国家还将实施农机作业燃油补贴,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补贴政策,对农机合作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农机具给予重点补贴,要使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六)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服务。各级农机部门,应把人才培养、加强信息服务作为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硬件来抓,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各部门应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各级的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骨干作用。以他们为核心引导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全面推进农机化事业的升级上档。各级农机部门应加强农机合作组织信息网络建设,在自己网络平台上,设置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网络空间,实现省、市、县和各类组织联网,共享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篇:中俄能源合作尚待走出纸上谈兵
中国是俄罗斯“双头鹰”战略的重要棋子,是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战略协作伙伴,同时也是牵制美国、欧盟国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日本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和技术的重要来 源。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中国和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以平衡和牵制为手段,他既可以利用东北亚地区的大量资金开发远东地区,亦可利用中日两国在能源争夺上的矛盾大搞平衡 战略,从而牢牢掌控东亚能源主导权和定价权
普京再次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于6月5日首次访华。访问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17份不同种类文件,能源合作成为两国元首正式会谈的主要议题。但备受关注的中俄天然气价格谈判,并没有 因为这次访问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耗时6年时间,久攻不下的天然气合作,或许是中俄能源合作进展缓慢的一个真实写照。
1996年4月中俄两国签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后的十余年间,中俄两国又在能源领域签署了众多合作协议。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真正落地的 项目却寥寥无几,中国的俄罗斯能源战略似乎一直“雷声大雨点小”,中俄能源合作也是“光说不练假把式”。
反观日本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无论在石油或天然气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日本三井、三菱等财团企业不断进入俄罗斯,与俄企业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
东方能源无油产出
2001年7月16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为中俄两国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动力,这 份协议也使得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漫漫长路由此开始。
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对于这次访问,外界普遍认为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高点。当日,中俄两国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石油分别与俄 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三份合作文件,分别是:《中国石油(8.90,-0.02,-0.22%)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于从俄罗斯 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关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 道运输公司会谈纪要》。
第一份天然气供应协议,至今仍没有落地;第三份关于中俄石油管道的文件,在历经“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3年后的2009年才最终定锤;而关于第二份中俄企业合资在 成立合资公司进行能源合作的协议,中俄两国在后来分别成立了“东方能源”公司用以收购俄罗斯油田,成立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用以进行石化生产,但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华而不 实。
2006年普京访华的4个月后,7月14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中石油公司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中石油在受邀认购之列。当月,中石油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投资5亿美元收购了俄罗斯石 油公司上市发行股票66225200股,每股价格7.55美元。通过股份购买,中石油实现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
2006年10月,中俄两国企业合资在莫斯科注册成立“东方能源”(Vostok Energy)公司,注册资金1.1亿卢布,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51%股份,中石油持有剩余49%股份,“东方能源” 董事会一共5人,俄方3人,中方两人。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
次年10月,东方能源公司以11.795亿卢布的价格中标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上伊恰尔和西乔两个勘探区块,勘探区块面积分别为3994平方公里和4322平方公里,预测储量共计8000万吨。根 据协议要求,东方能源公司需要在这两个勘探区块于2010年前进行1500公里二维地震,2012年前钻9口探井。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个区块均位于俄罗斯向包括中国在内供应石油的泰纳线附近。
俄罗斯石油公司在伊尔库茨克州拥有13个区块勘探许可,另外两个则是由东方能源公司持有。在上伊恰尔区块,东方能源公司购买了这个区块25年的开采许可,该区块预计拥有5000万吨 石油和9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在西乔区块中,东方能源同样购买了开采许可,该区块则拥有3000万吨石油和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
东方能源公司的合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2010年5月25日,东方能源公司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西乔勘探区块第一口探井开钻,钻井总承包商为俄罗斯石油钻井公司。7月20日,西乔1井 完成取芯作业,在一半以上岩芯中见到油气显示,其中具较好油气显示岩芯长73.44米,随钻气测预计油层5层45.22米,拥有开采可行性。
然而在此之后,由于受到俄罗斯税收制度的影响,东方能源在伊尔库茨克州开采所有的两个油田面临亏损,所以该公司直到现在也没有继续进行该项目的地质勘探工作,更别提有石油产 出,此项目也随即淡出人们视线。
东方石化天津公司无油可炼
中石油与俄罗斯合资的另一个公司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同样面临窘境。
2006年12月6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亚太地区代表Sergey Goncharov通过中国媒体透露,该公司与中石油合资成立了中俄东方石化公司,用于炼油厂的建设和运营,并且将有望在2007年开始 运作。他还说,双方在注册资本的出资比例分别是中石油51%,俄石油49%,董事会成员为:中方3人,俄方2人。但该合资炼油企业的具体建设地点、具体产能以及网络铺设都还没有确定。
最终在2007年10月,合资公司被中俄提上日程,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组建了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分别占有51%和49%股份,计划投资40亿美元在天 津滨海化工区建设运营千万吨级的大炼油厂项目,同时兴建上百个加油站。
2009年2月底,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2009年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安排意见》,首次披露中俄东方石化炼油项目的部分细节,并预期2010年开建。在此之前2月17日,中俄两国政府刚刚 就“石油换贷款”的合同达成一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为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公司提供总计250亿美元贷款,换取俄罗斯平均每年1500万吨、总计3亿吨的石油供给。
对于这次“石油换贷款”,俄罗斯方面希望将石油全部运往天津的东方石化炼厂,显而易见,俄罗斯不仅想通过运往中国的石油偿还中国贷款,而且还希望在自己拥有51%股份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进行炼化,使得自己获得更多利益。但中石油认为,其在东北三省的多家炼油厂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石油,况且中俄石油管道中国终点大庆就是一个石化炼制重镇。就此中俄双方 展开数轮谈判,但一直未能就天津炼厂油源达成共识。
随后,中石油东北炼厂开始扩建。2009年7月20日,中石油辽阳石化扩建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完成后辽阳石化将具备1000万吨的俄罗斯原油加工能力。7月22日,中石油宣布吉林石化1000 万吨炼油扩建正式开工奠基。9月,中石油大庆炼化“大乙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完成120万吨/年乙烯扩建工程。12月底,中石油大连石化炼化厂二次装陆续建成,原油加工能力进一步 提高。而此时的中俄东方石化(天津)公司的项目还没有任何眉目。
2009年10月13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访问中国,两国总理出席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并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石油在当天签署了《中俄上下游领域扩大合作 备忘录》,主要内容是关于中俄东方石化(天津)有限公司的。据当时媒体透露,中俄石油换贷款计划有望在此前签署的1500万吨/年的基础上,额外追加1000万-1500万吨,总数扩大到2500 万-3000万吨/年,这些追加的原油全部供应东方石化(天津)公司。
不过,种种原因一直在拖延东方石化(天津)项目落地。2009年10月,天津推出“双城双港”新规划,东方石化(天津)公司的项目也由此前的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改迁到天津南港工业区,作 为支持新规划实施的助力。但是,南港所规划的炼厂修建区还需要经过填海工程才能正常使用,这大大延误了中俄石化合作。到目前为止,中俄东方石化(天津)项目仍然没有破土动工,还处 于工程筹备阶段。
甚至,俄新社2012年2月15日报道,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副总裁米哈伊尔·巴尔科夫表示,中国方面请求增加“东西伯利亚—太平洋(6.09,-0.03,-0.49%)”(泰纳线)管道对华的 石油出口量,但是目前没有就这个问题做出任何决定和计划。俄罗斯对中国石油管道出口仍然保持每年1500万吨水平。这意味着东方石化(天津)公司将会无油可炼,继续拖延。
中石油、中石化一筹莫展
中俄两国不断互访,合作协议也在不断签署。2005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林姆林宫举行会谈。这次访问,中俄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涉及石 油天然气、电力及金融等诸多领域。其中两项重要协议便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签署的《一号议定书》和《长 期合作协议》。
其中《一号议定书》约定,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负责在萨哈林3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长期合作协议》约定中俄双方在石油贸易、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勘探开发以及科技信息交流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这两项协议的签署,在当时普遍认为预示着中俄两国能源企业将进行实质性的合作。
但在后来,实质性进展并没有如期而至。2007年,根据之前的《一号议定书》约定,中石化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工业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共同出资勘探萨哈林-3号项目维宁 斯基(Veninsky)区块的油气资源。但是到了2010年9月,中石化却因其在萨哈林3号项目中没有勘探出石油折戟而归。
中石油在俄罗斯也没有进展。2010年5月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伊戈尔·谢钦曾表示,准备联合中石油开发马加丹地区鄂霍次海大陆架项目和东西伯利亚的一些中小型 油田,双方将通过中俄合资企业“东方能源”公司(与上述开发伊尔库茨克属同一公司)展开活动。马加丹是俄罗斯远东未开发地区,拥有者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不过后来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发生定价纠纷,两国在能源合作乃至国际关系上都出现了降温,俄罗斯最终取消了与中石油共同开发马加丹鄂霍次海大陆架项目的计划。据2011年6月7 日俄罗斯《生意人》报道称,在同中国合作伙伴出现纠纷之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决定邀请日本公司参与开发马加丹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油田。日本《日经新闻》则称,日本财团将获得同俄 罗斯石油公司组建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油田勘探开发合资公司49%的股份。
日本商社“暗度陈仓”
2011年6月16日,日本能源署代理署长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日本决定参与开发俄罗斯马加丹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油田,地质勘探工作将于当年底开始,双方甚至开始商定建立合资炼 油厂和石化企业。当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油田管理局局长鲁特别尔科称,之前,俄罗斯石油公司曾建议同中石油在合资的东方能源公司框架内联合开发马加丹专案,但是,双方的合作出现 了不应有的市场运作“红灯”。
2011年8月4日,俄罗斯马加丹政府发表声明称,日本丸红商事(富士财团的综合商社)正在与俄罗斯石油公司洽谈参与鄂霍次克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丸红欧洲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人说 “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日本购买这一地区油气资源将很有前景”。
在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步步维艰之时,日本则依靠三井等财团企业在俄罗斯能源领域“闷头发大财”。就在上述中石化退出俄罗斯萨哈林3号油气田项目一周之前,日本就介入到了其 中。2010年9月2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副首席行政官亚历山大梅德韦杰夫告诉日本经济新闻(Nikkei)商业周报说,开采萨哈林-3项目的名单包括日本贸易巨头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还有荷兰壳牌公司。
事实上,不仅仅是萨哈林3号项目,萨哈林2号项目中也有着三井财团的参与。1991年2月,日本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便联合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和美国麦克德莫特(Mcdermott)公司参与中标了萨哈林2号天然气项目股份,目前为止,三井物产持有项目12.5%股份,日本三菱财团的综合商社三菱商持有10%股份,其余股份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持有。
萨哈林2号项目中,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还拿下了为该项目建造液化天然气厂的合同。2003年5月15日,三井财团下属的东洋工程株式会社和三菱财团下属千代田化工建设株式会社宣布,获得了萨哈林-2项目位于普里戈罗德诺耶的液化天然气(LNG)工厂的EPCM(设计、采购、建设、管理)合同,开始建造该液化天然气厂。
在萨哈林岛,俄罗斯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油气管道,而日本三井财团的新日铁则为该管道建设提供了高品质钢管。2003年9月5日,日本美达王株式会社接到俄方900公里长管道建设总计33 万吨的钢管订单,总价值达到2.8亿美元,这成为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钢管订货单。美达王获得订单之后,分包给了日本三井财团的新日铁、住友财团的住友金属和第一劝银财团的 JFE钢铁株式会社,三家公司分别获得6万吨、9万吨和18万吨。
三井物产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为俄罗斯提供装备和技术。那时刚刚成立的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便开始积极评价三井物产安排技术设备进口和融资可能性的能力,在1993年,三井物产为 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施工机械和其他设备,其中包括用于俄罗斯通往欧洲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供给,三井物产安排的供给方则为日本日立挖掘机株式会社和美国履带式推土机供给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2005年,三井物产继续扩展机械贸易,与奥地利Austrian IKO Holding AG公司合作,向俄罗斯提供日本小松株式会社的装备机械。
2004年8月6日,日本三井财团的船运物流企业商船三井与日本千代田株式会社签订合同,约定由商船三井负责运输千代田建造液化天然气厂所用的全部设备。从那以后,商船三井为萨哈 林2号液化天然气项目从日本、韩国和中国运输了总计140000吨的设备。同年11月15日,商船三井获得了萨哈林2号项目长期租赁液化天然气船的合同,商船三井为该项合同建造一艘液化天然 气船,此后便开始从萨哈林2号项目运输液化天然气。
在俄罗斯物流领域中,三井物产则咬住了连接俄罗斯远东和西部内陆的铁路“大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在2007年10月,俄罗斯铁道公司、Russkaya Troyka公司同意与三井物产正式 开展业务合作,加强俄罗斯的物流事业建设,基于三方的业务合作协议提供西伯利亚铁道的货物专用特快列车——直达货运列车服务。相比全部用海运物流运送货物,直达货运列车服务的开 设,可将运输时间从60天缩短至25天,而且中途不停车为货物安全增加了保障,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并减少了风险。www.xiexiebang.com
三井物产参与到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为本国企业进入到俄罗斯提供了物流方便,更带动了日本汽车企业进驻俄罗斯。
三井财团的丰田汽车便于2005年5月26日在圣彼得堡郊外建设了其在俄罗斯的第一家汽车装配厂。这成为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的首个汽车工厂,同时也是圣彼得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 投资项目。
2011年2月,三井物产联手俄罗斯汽车生产商索勒尔斯公司(Sollers)在俄罗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地区建厂组装生产“丰田SUV”,双方各持50%股份。三井物产负责利用西伯利 亚铁路开展的物流环节,将远东地区生产的汽车通过铁路运至俄全国进行销售,丰田则为俄罗斯工厂提供零组件和训练工作人员。
到2012年4月,丰田汽车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已经设立3个经销中心,即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托克和纳霍德卡。4月23日,丰田汽车宣布,将在这一年9月初为其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工 厂新增第二轮班,雇佣600名新员工。该厂的员工数量将增至1750人,年产量增至5万辆。
中俄合作不及矛盾先至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最成功之举当属通往中国大庆的“泰纳线”支线的开通,中日俄石油管道博弈反反复复持续了近10年之久,从“安大”到“安纳”,再到“泰纳”,最终在2009年告 一段落。可是,欢喜还没多久,中俄双方关于管道费用问题又产生了矛盾。
2009年2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了一份期限为20年的石油换贷款合同,合同约定自201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0日,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泰纳线输油管道每天向中国输送30万桶 原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则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150亿美元贷向俄石油,100亿美元贷向管道输送商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根据合同,石油价格按月修订,具体价格由太平洋科 济米诺港出口的泰纳线管道混合原油的离岸价格的每月均价有所折扣,中石油也按月向俄罗斯石油公司支付购油款。
合同签署后一年内相安无事,中石油不仅于在2009年底将100亿美元支付给俄罗斯石油公司,又在2010年支付了余下的5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也在2009年和2010年收到了贷款,并 将贷款用于泰舍特至斯科沃罗季诺的远东管道一期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其中的2.85亿美元投入到全长64公里的中国大庆支线的建设。
但是在2009年底,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突然宣布一项规定:为收回泰纳线建造成本,将开始对管网征收关税,而且,“不管通过泰纳线管道运输石油的距离长短,都必须交纳这一关税”。这使得中石油陷入了被动,因为虽然只通过一条到中国漠河边境全长64公里的支线向中石油输送原油,但中石油都必须为每吨石油交纳约63.96美元的费用。而中俄双方在2009年2月所签订 的原协议很可能没有对运输关税做出明确的规定。
所以,中石油方面不愿意多付这部分款项。理由很简单,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这项规定是在中俄双方2009年2月签订石油换贷款合同之后出台的,这对中方而言不公平,况且中石油所得 石油通过的管线只有区区64公里长,没有必要支付如此多的管道关税,即便支付,也应该按管线长短定夺。
而俄罗斯方面则希望通过向中方征收管道关税,来间接获取筹建泰纳线二期通往俄远东科技米诺港的资金,以便将石油出口到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为其石油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市 场。
实际上,俄罗斯方面的这次管道征税,似乎也在为中俄之间天然气价格之争做试探。此前,中俄两国在俄罗斯供应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上一直存在分歧,双方的谈判也在不断进行。此次 俄罗斯对于石油供应上的强硬举措,或许更多地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为今后与中国就天然气谈判增加筹码。
中俄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也一触即发。2010年3月中旬,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媒体谴责中方欠缴油款,认为截至2 月底,中石油子公司中联油理应为125万吨石油向俄石油支付5.553亿美元。但中方单方面决定从购油款中扣除了3840万美元跟中方无关的管输关税,只支付了5.169亿美元。3月底,俄罗斯石油公司发言人对路透社表示,俄方将提交两国元首层面进行解决,俄方保 留向国际仲裁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直到2012年2月,中俄之间的纷争才得以停息。2月28日路透社援引俄国媒体报道称,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就俄罗斯对华原油供应纠纷与中方达成一致,中方已于1月中 旬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偿还了总计1.34亿美元的欠款。
2012年4月16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公告称,在其4月10日以通讯方式召开的非例行会议上,该公司股东同意向中国提供每桶石油1.5美元的出口优惠。这意味着俄罗斯石油公司收入将减少 约30亿美元。
虽然中俄此次石油管道关税**得以解决,但这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对俄合作的同时,中国企业应做好随时面对俄罗斯出难题的准备。而在今后中俄天然气谈判中,也需要提前 做好功课。
第五篇:村企合作股份制
村企合作股份制:农村股份合作制的重要出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农村积极探索通过股份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成果。但发展到现阶段,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难以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村企合作股份制在农村股份合作制基础上,将企业资源有效地引入到农村建设发展中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创新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一、当前农村股份制改革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改革开放之初,农村较早地实施了股份制改革。1984年,深圳福田所辖行政村开始股份制改造的实验。如岗厦村鼓励农民把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第一批25户农民出资参股,共集资25万元。1985年又成立岗厦企业公司股份部,至1992年实行农村城市化前夕,其固定资产已有800万元。江苏等地农村也通过股份制改造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农村通过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明晰了产权关系。以往的农村集体经济,也存在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产权虚臵的问题。通过合作股的设臵,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在集体财产中的份额,并据此享有收益权,实现了“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第二,集聚资源,实现了规模经济。在改制中,各村把耕地和集体资产统一集中到股份公司,村级经济实现了一体化发展,增加了积累,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街道经济打下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第三,更新观念,促进了经济 1的发展。通过转制,促进了人们在公有制具体形式选择上的观念更新,不再拘泥于前人所选择的模式;促进了人们对现代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也促进了人们共同关心股份公司的经营问题,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尽管如此,农村股份制改革仍然遇到较多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困境在于缺乏现代股份制所要求的信托机制。一些村在股份制改革中的人事安排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负责人都由村主要领导兼任,党支部书记兼任董事长,其余人员也都是村各级组织的领导。这样,村组织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实际上是被平移到了新的经济组织中来,股份制改革并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正因为如此,村原来的集体资产名义上是由董事会经营管理,但因为董事会还是那些人,所以,实际上还是由村干部们在经营,村民们仍然无权过问。可见,无论是传统的经济体制还是目前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农村经济体制,都没能较好的解决股份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问题,因而导致村民经常对村委会不信任,农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和农业产业化呢?笔者认为,村企合作股份制是解决农村股份合作制存在问题的重要出路。
二、村企合作股份制的特点
村企合作股份制不同于以前以村委会为核心发起的股份制改革,更不同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种制度下,村民以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入股,与工业或非工业企业共同投资组建股份公司。村民不需直接与市场打交道,个人承担较少的风险。而股份公司是村庄资源整合者和村庄经济活动的组织者,村民和投资加盟企业共同分享股份公司的发展成果。村企合作股份制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
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和农业产业化。
(一)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提高村庄资产的运作效率。在“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由于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际上处于“虚臵”状态,因此,分散农户需独自面对多种风险,包括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交易的市场风险。同时,分散化小农经营方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的协商方式提供农业生产、社区生活所必需的公共品,农田设施等公共产品,供给陷入“囚徒困境”的帕累托最劣状态。而股份公司作为与市场对应的组织,与外部市场经济融为一体,将异质性的互补资源引入村庄,打破了封闭村庄的均质、超稳定结构,为村民经济利益的实现构造了一个具有利润目标的“寻利中心”。在生产实践中表现为,股份公司按照理性目标发挥作用,选择恰当的基于资源特性的价值增值活动,构建多元产业间良性循环的农牧产业链,形成农业产业的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贯穿于价值链,嵌入“以工资体现劳动价值,以奖金体现绩效,以福利体现平等,以股份分红体现公平”的利益分享制度,从而保证价值系统的有效运转。由此可见,股份公司以寻利为目标,将价值活动与制度机制平衡运作,不断内在地推动村庄资源与市场、技术资源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源价值的有效整合,催生出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现代农业,带来效率上的改进。
(二)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既有的村庄股份制改造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尽管这种股份制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产权,但由于股份制改造后的领导班子仍然是村委会的主要成员,政经不分使得农民不能对村委会进行有效监督,腐败问题严重。村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导致基层关系紧张,极大的影响了和谐农村的建设。而村企合作股份制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种委托代理问题。一方面使基层的政治和经济彻底分离,股份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而存在,对股东和员工负责。这样,村民作为股东或员工对于股份公司的运作会更加关心,从而更加积极的监督与支持股份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村企合作股份制过程中投资加盟企业既是股份公司的运作方,同时也是股东。所以,投资加盟企业同时拥有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做到了出资人与运作人的统一,从而有效的减少委托代理的成本。
(三)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参与各方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当投资加盟企业以资本入股,村民以土地、建筑物等入股后,根据同股同权、同股同责的精神,参与各方都能分享到股份制改造后带来的发展成果。村企合作股份制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村民的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的繁荣,而投资加盟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到新农村建设,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村企合作股份制合理性背后的利益逻辑
村企合作股份制不仅能提高村庄资产的运作效率,有效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具备可行性。
(一)从村民的角度来分析。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村民虽不是以个人而是集体方式占有土地,但村民拥有农地的承包经营权,以农户为单位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且社区集体不能以所有权为由无偿收回。也就是说在既有的土地制度安排框架下,实质上村民对土地拥有“准所有权”。一种严格界定了的权益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因此,土地对于村民而言具有“就业、生产资料、福利保障”三重价值,由此衍生出村民对于土地的三种预期权益:就业权、资产收益权和社会保障权。但在家庭分散经营模式下,在人多地少的国情背景下,土地的三重价值及其权益的充分实现面临诸多风险与约束。如果村民以这种承包经营权入股股份制企业,他可以获得比自己单独经营更好的经济回报,而无需承担耕种成本以及生产的“自然风险”和交易的“市场风险”。他既可外出务工也可以进入股份公司就业,还可以投资入股成为股份公司所有者,从而化解就业风险。股份公司的福利股分红为村民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由于村企合作股份制有助于村民实现其对土地权益回报的基本诉求和期待,因此参与“村企合作股份制”是村民“合意”的选择。
(二)从参与投资加盟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地区已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各种要素价格高企。特别是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攀升不断挤压许多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如何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是企业始终思考的一个问题。而广大的农村恰好为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原因是,尽管当前农村拥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但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经济运作机制,使农村资产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同时农村中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无法将这些生产要素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而这正是许多工业企业所擅长的。通过村企合作股份制,企业可以“低成本”的获取土地的使用权,保证土地契约关系的“稳定性”,同时能“规模化”集中土地进行开发。如果村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就业也将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归属感。另外,参与投资加盟企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积累了许多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参与企业构建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企业战略资源优化配臵,实现收益最大化。在当前工业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村企合作股份制对于参与的投资加盟企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三)从村委会的角度来分析。通过村企合作股份制能有效的吸引参与投资加盟企业的资金、人才和信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高地方经济的整体实力。同时,股份公司的福利股在某种程度上替代性地恢复了村组织的福利保障功能,在相当程度上能解决就业、福利和社区建设等政府职责内的问题,降低了村庄行政组织成本。而且,由于村企合作股份制有效的实现了政经分离,村委会主要承担一种支持者与协调者的角色,强化了村庄基层组织的合法性,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基层的社会矛盾,促进建设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可见,村企合作股份制同样容易得到村委会的支持。
四、一点启示
村企合作股份制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当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业集体劳动效率问题,村民通过一家一户在承包地上独自耕作、独享收益,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的工作热情。但是,由于分散农户需独自面对多种风险,无法产生规模经济。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今天,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和落后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需要。此外,“统分结合”的集体经济实际上也处于一种“虚臵”的状态。尽管在苏南和珠三角的部分地方也曾经尝试过股份制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都是在农村封闭的系统条件下进行的,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股份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因而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效果。相反,如果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进行,将企业资源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以村企合作股份制的形式有效地化解原有农村股份制改革中诸多难题,“三农”问题必将得到较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