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销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销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物有机肥和叶面肥的出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生物有机肥的产业化解决了施用化肥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但是其推广过程并没有因为有机肥的诸多优势而快速发展。那么,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结合本人的推广经历,就部分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产品定位不够明确
【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可有效利用大气中的氮素或土壤中的养分资源,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坐果率,减少病虫害,延长保鲜期)。】
以上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有机肥(叶面肥),同时也是有机肥(叶面肥)的最大卖点,但当所有的有机肥厂家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时,再优秀的产品也会混同于普通产品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围绕增产增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品品质等概念来塑造自己的产品形象,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卖点。以致企业内部的销售推广人员都无法准确的描述公司产品的品牌个性,更遑论在文化程度不高的老百姓心目中留下鲜明的产品形象。增产增收、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品品质,这些产品功效的宣传在大方向没问题,但在具体的诉求上应有差异化的体现,应该结合企业产品的实际情况和老百姓的用肥习惯及语言方式进行巧妙的转化。对农户来说,一样的功效,我为什么选择价高的买?
对策准确定位产品,营造产品卖点,与普通有机肥形成市场区隔
二、农户认知不足,推广宣传缺位
绝大部分农民对于生物有机肥料的概念仍然非常陌生,对于肥料的要求以
增产为主要目的,而生物有机肥料的功效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相对增产而言,生物肥料的其他功效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都是次要的,都是社会责任或者远期利益。让农户为社会责任或远期利益选择有机肥料是不现实的,除非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而
在有机食品和普通食品质异价同的现阶段,这样的双赢效果很难达到。
传统农业耕作模式根深蒂固,农民受传统种植模式影响严重,不愿意接受
新事物。很多人存有多施化肥即多增产的心理,因此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存在源头上的压力。从农民的角度而言,增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产量,收入自然就会增加。任何一个新产品的上市农户都会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农户不会贸然选择有机肥而舍弃使用近30年的化肥,虽然农户已饱受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各地的农技推广部门处于
“网破——线断——人散”的瘫痪状态,这迫使企业不得不扮演农技推广部门的角色,对农户进行施用有机肥重要性的常识宣传,而宣传的投入太大,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同时新兴企业的信誉又不能让农户放心,这使得新产品推广困难重重,当前社会上新产品众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农民识别能力差,往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企业上门宣传新产品往往引起农民的逆反心理,怀疑甚至排斥新产品。
对策无论哪种类型的新型肥料,要想走进农业生产,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实实在在的肥效传递给农户,只有让他们明确认可新型肥料的优势之
后才有可能进行大面积的使用。因此,有针对性的宣传必不可少。
三、农户对价格敏感
目前我国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在农产品市场中价格和安全性上大部分购买者倾向于前者。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梯度体系、质量监测、追溯体系未充分建立起来,购买层仍无法形成一股推动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动力。从而造成农户只对产量感兴趣,选择性的忽视产品品质和环保效益。因此在当前有机肥料的发展主要是向提高肥效和肥料利用率方向发展,而且一定要将成本降下来,如果不能让农民同样的投入取得相对较高的产出,即使再环保也是难以推广起来的。另外肥料的使用方法还要符合推广地区的施肥习惯,在没有政府引导下,农民的认知水平、生产习惯仅靠单个企业去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农民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不仅有二铵、尿素等,还有复合肥,而且厂家众多,要想让他们转移用肥习惯,只能让事实说话。
叶面肥在目前推广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虽然肥效较高,但成本也高,农民难以接受。因为抛除产品品质的提高,仅就增产效果而言,公司产品与其他叶面肥的区别并不太大,但价格却相差较大;微生物肥由于牵涉到活体,放在土壤之后很难保证其活性,所以推广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小农经济下,很少有农户去选择虽然有高附加值但价格较高的产品。
对策在不降低肥料品质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成本
四、流通渠道建设迟缓生物有机肥料的推广的最终结果是让当地经销商来为企业进行肥料销售,因此,要稳定一个地区的肥料市场,不仅要让当地的农民得到实惠,还需要让所选择的经销商也得到实惠。但是在目前,进行传统肥料的经营仍然能够给经销商带来较丰厚的收益,因此,很多经销商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生物有机
肥料的推广上。很多经销点负责人说,他们目前销售的主要是销售尿素和二铵,虽然单位利润较低,可销量特别大,能够带来比较满意的收入。如果推广有机肥就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于未来的收益还不能肯定,所以绝大部分经销点在短期内不愿意参与有机肥料的推广。而且农民对肥料的认识也逐渐清楚,知道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会对其含量进行对比,看到有机肥的含量低、而价格高,就很难接受。生物有机肥料在农民当中的知名度还比较小,很多人不知道,因此,现在许多经销商不愿意经营新型肥,因为经营意味着要自己费心去开拓,他们更愿意公司把市场开拓之后再进行经营。如果仅仅依靠生产企业自身进行推广,不仅很难能够在大范围内开展,还会对资金使用造成很大的压力。
对策
1、通过利益协调来为推广铺平道路。如设立独家代理,并保证代理商较大的利润空间,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经销商一般都会尽力进行新型肥料的推广。
2、考虑到绝大数经销商不愿意推广新产品的情况,或者可以考虑公司自建销售网络。优点是公司对渠道和终端能有效掌控,随时掌握第一线信息,缺点是公司推广投入高、资金压力大,见效慢。
五、推广人员知识面窄
公司推广人员全部为半路出家,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农学相关知识,即使对公司产品也只能死记硬背产品说明。在推广思路和营销方式上也存在严重不足。而有机肥的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具备跨专业多学科知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学习也只能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
极大的阻碍了产品的推广,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愿意接受一个连自己产品都无法准确描述的推销人员。
对策加强公司内部培训,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
第二篇:论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依法行政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4年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一系列的新行政法规的出台,昭示着我国在法治行政、法治治国的道路上已初具规模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提出了此后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已成为中国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在 26 段文字中用了三段阐述法治国家建设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 16个部分60条中用了三个部分共11 条阐述了我党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新举措,分量之重、篇幅之大,史无前例!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也首次提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法治的社会,我们难以想象会有真正的法治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而党的十八大也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我国目前正处于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度思考并结合自身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所获经验,我将做以下四点详细分析:
一、行政立法
首先纵观我国所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行政立法明显表现出民主精神增强、行政立法体系日趋完善的特征。今后行政立法应坚持:维护法治统一、民主公开、规范授权立法等原则。遵循凡是行政机关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时立法总要配置救济手段的原则。
新近颁布施行的行政性法律、法规,已经尽量多地规定在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行政执法过程中作出对相对人不利决定时,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相对人还有权请求赔偿;行政处罚法和价格法还规定对影响相对人重大权益的不利处分,相对人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举行听证。另外在立法程序方面许多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过程中都尽量多地倾听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使得立法民主获得程序上的保障。听取意见多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这已然成为我国行政立法民主化潮流的新动力。
行政法的体系日趋完善。从我国行政立法数量增加速度趋缓和历届人大法律修改决定增加的趋势,可以说明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行政立法的复杂性增加,在行政立法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点,应当依据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行政立法特别是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制定一定要有宪法和法律作依据。一般应在总则里明确载明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所依据的法律,行政规章还应载明其所依据的行政法规,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也应当载明其所依据的地方性法规,坚持下位法服从上位法。在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另外,行政立法应当做到充分民主和公开化。目前,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一些法律草案中部门的痕迹较为明显,在管理事项涉及一个以上部门时,协调起来困难重重。社会主义法律应是具有民主性的法律,立法的公开性既是民主性的表现,又是民主性的保障。在法律草案的起草初始阶段,法律起草小组的成员中应有相当比例的从社会聘请来的专家,这样可使法律草案的提出者在法律草案的提出过程中,具有更多的理性,以此克服部门偏见,提高立法质量。另外一个方法是从程序上保证法律草案的社会讨论更加规范化,使得立法机构能够充分听到社会各界对每一个法律草案的各种呼声。
二、科学决策和行政程序
应当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开决策机制,实现政府的决策透明化。新时期法治政府应该是一个透明的政府,政府一切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并在“阳光”下公开行政决策过程,塑造一个透明的政府形象。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决策科学化、决策民主化。这有助于降低政府的决策失误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一切决策的出发点都应站在人民的一方、满足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意愿。
重视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行政行为实体正当性的实现要靠正当的程序来加以保障,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不仅要严格遵守或依据实体法,而且要遵守程序法的规定。然而在当下阶段,政府部门执法行政程序混乱,执法过程中简化行政程序的现象较为严重。法律规定了执行职务时必须履行的程序,因此在具体执行时,不履行这些程序或遗漏某个程序就是违法行为,就是不合法的行政行为。没有公正的程序,就不会有公正的实体,程序是行为的方式和步骤,实体是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两者密不可分。总之,没有无程序的实体,也没有无实体的程序。无论是违反法定程序还是违反实体法,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因此政府部门在行政过程中应当加强程序合法性的意识,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方式和步骤规范行政行为。
三、行政监督与行政问责
加强行政监督的规则体系建设。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从理论上来讲还是比较全面的,从外表上看,形成一个大的监督网络,但在实际中各种监督的力度较为薄弱,这主要是制度上的设置和安排缺陷所致,使监督一直停留在理论或表面上。特别是政府“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现有的监督机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我们可以建构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包含“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利监督权力”和“以社会监督权力”三种权力制约和监督理念。其中“以权力监督权力”主要通过分权的目的达到制衡的目标,方式就是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以权利监督权力”,以公民权利为基础,通过张扬公民的个人权利,限制政治权力对其构成的侵害。“以社会监督权力”则突出通过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力量达到对政府权力制约的目的。当代社会团体以及大众传媒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将此两种集体引入到政府的日常行政监督中来,能够达到极佳的监督效果,在无形中也会给行政执法人员敲响警钟,三种监督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能够共同促进监督体制的完善。
同时还应当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在构建行政监督体制的基础中,对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某些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创立针对性的制度。制订《监督法》为各种监督法规提供统一的规范,规范监督程序,增强监督的权威;增强行政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建立类似于香港廉政公署的机构;加强信访制度的完善,信访监督和舆论监督同属于“以社会监督权力”,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已经是行政监督的重要方面,要发挥人民群众信访的作用,必须对信访加以“法治”化,脱离开“人治”的轨道。对于信访可设立相关法律和独立的部门加以管理,降低以致完全杜绝信访被层层截留的情况。这将有助于政府对人民真实情况的了解,因此也必将影响到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有利于避免政府决策方向的失误。落实问责制度,认真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严格执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以及行政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加大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本地区、本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规范性文件制定和重大决策合法性
由于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企业基本建立了以聘请社会律师为主、建设自有法律顾问机构为辅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普遍建立,对企业的依法合规经营以及对企业权利的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没有一家好的企业会忽视法律顾问工作!而随着法治国家建设理念的提出,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始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有的政府机关还内设有政府律师,但总体上说,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政府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或重大决策时很少真正先征求法律顾问意见,绝大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仅仅是应上级要求而设立,因此政府所建立的法律顾问制度也就形同虚设。
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说到底是要保证国家的各项决策和对决策的执行完全在法律的轨道上!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制度!典型的如美国,司法部长是总统的首席法律顾问,司法部还聘请大量的律师处理联邦政府的法律事务,每个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办公室!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有律政司,律政司长既是行政会议成员又是行政长官的首席法律顾问,整个律政司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律师事务所!因此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以及在重大决策的合法性问题上,应该介入法律顾问,杜绝由政府或部门负责人自行制定或决定。
法治政府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各地政府和部门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三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的政策方针,毫不动摇跟党走,在把党的发展战略方针作为各自政府部门建设大方向的同时,应当积极发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管理体系。
第三篇: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模版)
中小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者:郑明琪
摘要:在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中小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就是在这样一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由速度快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是:管理不完善、资金规模小、市场压力大等。本文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总结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期望对广大中小企业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企业规模变迁中,最先产生的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环境下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其历经三十载的发展,在城镇化经济、个体化经济中都体现了迅速增长的势头。很多农村乡镇企业更是出类拔萃,其主体就是中小企业,再加上原有的国有小型企业和个体合资企业,截至当下已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行业并存的中小企业群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国家对企业改革和企业扶持等方面的利好政策推动下,中小企业也“称得东风”之势,得以迅速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最广泛、发展最快速的经济团体,其对经济发展、商业竞争、企业改革、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中小企业身为中国经济环境下的一份子,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起到了非比寻常的作用。
1中小企业的特点
1.1地域性
在企业原产地方面,自古以来,就有南强北弱的传统说法。由于长江以南的江浙、两广地区拥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国家政策对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珠三角经济开发区的提倡和引导,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在好的大环境下,居民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一些有抱负的人们就开始弃农从商。由此,就产生的一大批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多是民营个体企业,再加上公司规模小、员工少,就被定义为“中小企业”。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企业70%都是中小企业,而所有的中小企业中,又有70%的企业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在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中,又占据了20%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江浙、两广、京、津、沪、渝等8个省、直辖市就把90%的中小企业包于囊中,可见,剩下的24个省、自治区只有可怜的10%。这些,就是中小企业地域分布不均匀的有力证明。
1.2专一性
中小企业,总是专注于一个品牌或者行业;中小企业的老板,也往往被媒体称为“一根筋”、“死心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得贬义词被扣在中下企业主的头上?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全国的中高端服饰名牌一共40多个,其中德力西、正泰、兴乐、乔顿、吉尔达、庄吉、奥康、康奈、康龙、美特斯邦威、森马、拜丽德、高帮、华峰、瑞立的总部都在浙江温州,也即是说80%的中小服饰企业都来自温州。并以休闲款为例,在中国一共四大品牌森马、美特斯邦威、以纯、依米奴,其中前两大品牌都是在温州土生土长的企业,又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美特斯邦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穿件于1995年,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邦威的系列服饰。1995年4月22日,在温州市开设了第一家品牌服饰专
卖店,经过16个年头的发展、壮大,2011年十月,公司零售额突破70亿元,创造了服装界奇迹。当前,全国设有旗舰专卖店1500家,专卖店1000家,全国各地的社会城市都有其专卖店,特别在上海、温州、北京、杭州、沈阳、西安、天津、哈尔滨、宁波等9哥城市,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量更是占据了青少年服装行业的半壁江山。
1.3幼小性
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普遍较低,也只有仅有的几家销售量和市场占有量都比较大,整个中小企业的平均额与国际中小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金的最低限额也由刚开始的5万元调整为3万元。前段时间,中国工商局又推出10多条促进经济增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解决份额少、融资难问题。
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决定的较低的生产效率、缓慢的成长速度,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当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中小企业不但要把握好国内的市场,而且还要合理开发国外市场,争取把中国的本土品牌推往国际,由中国制造蜕变为中国创造。
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完善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者也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企业的大股东。也就是自己投资,自己管理,自己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债务方面和资金出入方面就缺乏应有的监管,资金流失也会较为严重。因为,企业管理者也是财务主管的顶头上司,他可以随时提取、随意支配公司里的资金。资产,是公司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硬件因子,没有强大的资产做后盾,公司想发展壮大简直是痴心妄想。所以,这也就是我国中小企业难以壮大的原因之一。
2、资金规模小
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在3000人以下,而其营业收入则保持在20000万元以内。而其年净利润则普遍维持在5000万的水平。如果企业想发展,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或者有一个良好的融资途径。从融资方面来讲,主要有两种融资方式:1.向银行贷款。2.使公司挂牌上市。第一种途径比较直接,不过,其融资成本很大。第二种,更是一种限制。因为如果要在创业板上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发行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2)发行人最近两年持续盈利,并且最近两年得净利润大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营业收入大于五千万元。
3、市场压力大
经济学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企业中同样适用。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完善和公司的资金不充裕,导致了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企业想发展,创新是关键。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没有充足的资金、又没有良好的管理团队,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如何发展?企业何时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当下中小企业所必须面对的,也是中小企业家们所必须解决的。
三、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不可小觑,所以,我们必须针对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实际的对策,以期使中小企业早日突出重围,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其对策如下:
1、加大企业管理
企业的管理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将严重放缓中小企业发展的速度。所以,在企业管理中,一个精明的高级领导人加上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就是一个好的企业发展的开始。
为了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摆脱当前管理、经营合一的困局,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出台一些法
律法规来限制企业高管的权利,适当监控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其纳税、出入账合理化、透明化。这样,对于基层员工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使他们更努力的去工作、为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事业奋斗。如果每个员工都能有“厂荣我荣,厂耻我耻”的观点,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何愁停滞不前?关键就是要严格控制领导层的权利,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公司治理、企业进步中去,而不是把共有资源转化为私人财产。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
2、提供融资平台
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的困境,国家有关单位也提出了为中小企业“引路搭桥”的口号。2008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综合处处长王建翔同志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介绍,2008年上半年共有67000家中等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同时,王建翔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积极的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这将是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保障性银行。
新华社有关报道,从8月6日开始,中央人民银行将适度调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对全国四大商业银行调增5%,对股份制银行调增10%,其中,这些额外贷款额度只能提供给中小企业。以央行在年初规划大会上制定的今年的计划信贷规模3.8亿元计算,信贷额度调整之后,将使今年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增加近20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税务局正在起草一本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其主题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拟将中小企业的纳税起征点由30万提高为50万。
3、给予适当照顾
从2000年到今年的11个年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是适当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使其轻装上阵,为国家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其法律分别为:
(1)2001年4月20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2)2003年1月 1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3)2003年2月19日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4)2005年2月19日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5)2007年6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额若干问题,我们的任务极其严峻,亟需我们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不过,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眼高手低。而应该看清眼下的形势,从长计议,在国家大局发展的情况下,踏踏实实的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同时,适当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给予适当照顾。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走出泥沼,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才能迅速腾飞,早日跨入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田丽 薛小奇 《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分析研究》前沿2007年11期
2.亓红红 《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 中国集体经济 2008年9月
3.杨旭《对中小企业的研究》民营科技2011年11月
第四篇: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综合治理净化旅游市场
杭州是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广泛的重视,加快我市旅游市场进入规范化运行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如何加强综合治理,净化旅游市场?笔者认为充分发挥政
府主导性战略是关键,加强监管是保证,行业自律是根本。要加强综合治理,净化旅游市场,实现旅游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就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旅游市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杭州市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1、要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杭州的旅游业不仅是我市的“金字招牌”,在全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近年来,我市围绕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政策,加大投入,理顺体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旅游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势头良好;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从观光旅游“一枝独秀”,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会展、文化游等方面发展;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从以前的政府独家办旅游,发展成为政府主导,国资、民资、外资多元投入发展旅游的局面;旅游环境不断优化,交通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旅游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旅游市场的大发展为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毋庸置疑,要实现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
2、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要求我们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旅游业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的步伐,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经济秩序就摆上了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杭州市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通过综合治理,要有效遏制旅游市场违法违规活动,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者的满意程度,树立安全有序的旅游市场形象。
二、当前杭州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旅游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地区,而是遍及各地、范围很广,从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有关行业都可通过旅游业反映出来。
1、当前旅游市场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超范围经营旅行社业务,无证照经营旅行社业务;二是无营运证车辆从事旅游客运,甚至在车站、码头抢拉游客;三是在景区(点)、机场、车站、码头从事封建迷信活动,非法设摊点、强买强卖、尾追兜售等危害治安秩序;四是导游带团多次到购物点购物,并出现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私收回扣等非法行为;五是无证导游从事色情“陪游”“导购”活动;六是旅行社和导游擅自改变旅行计划,增减旅游项目以及导游在讲解中有损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言行和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违规行为。
2、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市场环境不成熟。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转型期所带来的制度真空和旅游市场所带来的可预期的丰厚汇报,而规范的旅游经济秩序尚未建立,导致许多经济主体纷纷进军旅游市场,一些不法分子甚至趁机钻法律空子,非法经营,从中牟取暴利。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的经济秩序。二是市场主体不成熟。旅游企业尤其是有的旅行社企业缺乏诚信意识,短期行为严重;导游队伍快速发展,队伍管理滞后,有的缺乏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私拿回扣、欺客宰客;三是监督管理不成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些问题甚至无法可依,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监督管理缺乏人力资本和相关技术支持。四是旅游消费者不成熟。消费者偏好低价格,依法维权意识不够,有的甚至追求不健康消费,助长了市场行为的不规范。
三、杭州市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战略。旅游业发展要靠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支持,这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经验。在旅游市场整顿治理中,由于旅游业牵涉到的行业多,必须发挥政府主导型作用,这是搞好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关键。旅游市场整顿规范要实施综合治理的手段,各部门要管好份内的事情,如交通部门要管好车船,商业部门要管好商店、餐馆,园林部门要管好景区,市政部门要管好设施设备。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就应该由管辖的单位负责。多年来旅游市场整顿几起几落,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如:旅游购物消费无宰客,需要依靠工商、技术监督、物价、税务等部门。“一日游”的问题,涉及的部门就更多了,交通、工商、物价、旅游等部门要联合管理。“黑社”、“野导”、旅游交通,也都不是旅游部门单独能管理的。因此,一定要部门联动,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克服“部门保护主义”,从整体上维护城市旅游业的利益和形象。目前,我市这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实效。
2、加强监督管理。旅游部门要一手抓法制建设,一手抓行政管理,逐步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一是要加强旅游市场规章制度建设。市场行为一定要依靠法制手段来加以规范,在旅游市场秩序整顿上,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国家旅游局发布的15号令和16号令,强化了对旅行社和导游的管理。我们杭州市也坚决贯彻落实,并积极制订实施细则,建力
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执法的功能,旅游投诉热线电话要充分发挥作用,旅游相关部门应当设立各自的投诉热线电话,并建立投诉受理的协调机制。政府要对旅游质监所的设置,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旅游质监所要充分行使授权的行政执法权。旅游相关部门要推荐有责任心的人士作为“社会监督员”,对旅游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三是加强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大力宣传城市旅游业成绩的同时,要加强对旅游市场整顿规范工作的跟踪报道,可以开辟专栏专题发表旅游者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宣传规范管理和热心服务的典型事迹,公开曝光一批严重影响城市旅游业形象和声誉的行为。四是要加强对游客和市民理性消费的引导,强化旅游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比如制作发放游客指南、在新闻媒体上设置专栏专题、举办有关的咨询服务等等,切实为游客和市民的旅游活动营造良好的理性消费意识。
3、依靠行业自律。旅游市场的无序和失范最终损害的是旅游产业的利益。恶性竞争、违法经营者无异于引火自焚--在破坏整个旅游市场秩序的同时,将会遭受到市场规律的无情惩罚和法律的严厉打击。因此,作为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业应该自觉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建立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加强自身管理,实现旅游市场的健康和有序运行。
第五篇: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管理缺乏有效性、管理不够科学。年级管理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合力;班级管理力差异性较大,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有些班级没有完成升学目标,离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差距比较大;有些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做到位,高考成绩不理想,有的任课教师的高考成绩拉了高考的后腿;缺乏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研究,部分教师的高考备考经验不足,同课头的老师交流不够。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成就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从个人意义人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从个人意义中逐步引出社会意义,并以社会意义支配、调节个人意义。②要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性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形成问题情景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③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④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2、强化“三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要将“三风”建设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把文明礼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统一起来。要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中见爱。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所有教职工都有管理的职责,敢管、善管,反复抓、抓反复,形成勤奋、刻苦、严谨的学风。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组织,多方位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全面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4、夯实基础,促进发展。(1)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了,记住了,会用了;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章节的框架结构,从知识网络的梳理中把握知识点,认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2)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要从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对基本技能的形成提出明确要求。
5、教学坚持目标定向原则。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把制定或选择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应当十分清晰,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采用、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包括应试的需要,也要从学生掌握的可能着手,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得到”。学生已经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暂时不教,难度过高,只能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样,高三复习教学既要考虑高考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接受的可能。
6、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环节。只管教不管学,没有形成一个由教学目标出发到教学目标达成的封闭式教学控制系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学习上的困难生主要也是学习过程中一堂堂课、一个个单元的问题和失误积累造成的。
7教师没有意识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和矫正措施:(1)课堂教学要有前置性补偿矫正教学环节,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矫正,对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相关的旧知识当中学生所遗忘的,或原本就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补偿;(2)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形成性检测,把课堂练习与形成性检测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及时掌握,并进行即时性的补偿矫正;(3)如果是以单元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不仅要重视单元新授课教学,还应该有前置补偿课。
8、作业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作业题的质量要高,“精选”要坚持“四性”:一是针对性,题目的内容要紧扣课堂教学的内容,题目的形式要符合训练目的,题目的难易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二是迁移性;三是延伸性;四是综合练习要有整体性。学生完成作业要认真,除了作业的量要适当以外,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检查和督促。教师对作业要有及时、精到的讲评,要在教新课前把作业讲评好。要重点讲评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典型问题。对作业讲评以后,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题,巩固讲评的效果。有的学生的错题教师没有讲评到,教师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对错题要重复训练。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带普遍性的错题,以及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教师要随时收集,过了一段时间再训练一次,重复训练时既要有原题又要有变式题。
9、没有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落实。所有教师都要从研究学法人手,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一切教学过程之中,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校要提高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坚持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同步、讲清道理与实际能力培养相结合、集中指导与平时训练相结合、学法指导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等原则。在可用教学时间有所增加的情况下,要控制学科上课时间,改革粗放式教学,不打“疲劳仗”。安排一些自习课,给学生多一些消化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自习,养成自习的习惯。要充分利用新高考不同“组合”给分层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在教学要求、时间安排和习题训练等方面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0、没有切实加强考试管理。月考后要认真进行考后的质量分析:(1)学生分析,这既是对老师教的评价,对学生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2)教师分析,分析到人,分析到题,找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教与学中的薄弱环节;(3)备课组分析,找出平行班级的群体差异;(4)年级组分析,重点解决学生各学科学习上的不平衡性,各班级在质量上的不平衡性;(5)教研组分析,主要解决学科在不同年级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任务完成上的差异;(6)教务处综合分析,向全体教师通告各年级、各学科教学分析结果,提出指导性意见,落实改进措施。要高度重视试卷的讲评,讲评要有足够的时间,试卷的讲评一般可采用诊断性讲评、发散性讲评、探索性讲评、延伸性讲评等形式。
11、年级学科组对高考的研究不够,教务处对高考的指导有待加强。认真学习、把握新大纲(课程标准)、新教材、新考纲,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探究命题的发展趋势,切实增强教学中的新课标意识和新高考意识。重视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要加强横向联系,向市内外、区内外教育绩效好的地方和学校学习,既“请进来”,也“走出去”。校际之间也要有计划地组织信息交流和高考研讨。要不断提升教研人员与广大教师对各种有关信息的获取、筛选和整合能力。要积极引进、消化和运用高考信息,努力将信息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在高中任教的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各类骨干教师有责任参与对本学科的高考研究。
12、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运用要提高。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了解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与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结构的调整,了解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了解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要求。要把学习与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用课改的精神引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积极争取、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加快建立、完善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教研组要组织对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安排组内的一些教学骨干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已收集到的新教材,积极开展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开展高中与初中新教材内容衔接的研究。要切实关注全国课改其他实验区(山东、广东、海南、)的课改工作。
13、目标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学校应当制定教学工作目标,学校在摧进目标实现过程中要:(1)做好两个分解—— 分解到班级与学科。(2)落实两个责任制——班主任要掌握推进的一般对象和重点对象,做好思想工作,配合任课教师努力完成推进计划的指标;任课教师要明确重点推进对象,做好偏科学生的辅导工作。(3)建立两个制度——即验收制度和总结制度。定期进行考试验收,检查推进成果,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抓好推进提供事实依据。考试验收之后,对各层次学生变化情况,逐一进行对号查比,总结出各层次的变化率,将推进成果总结到班级、学科。(4)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落实责任,把推进成果直接总结到教师头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心,积极进行自我推进。学校在扎实抓好本二线以上的同时,特别要在临界生上线率上花大气力。
14、学校、年级对教学管理队伍的管理不够。实行年级组、教研组双轨管理,在努力抓好教研组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年级组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校长、副校长要落实到具体年级抓教学,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这两个教学管理实体的作用。抓教研组,侧重学科内各年级纵向平衡;抓年级组,侧重年级内学科间横向平衡。教研组与年级组共管备课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既对教研组、又对年级组负责,确保学科教学在各年级高质量地完成。学校要配备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层干部分管年级。要加强对年级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管理申的统筹、协调、督查和激励作用。耍实行年级组例会制,及时交流经验、通报情况、分析现状、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学校要建立校内视导制度,开展对年级组、教研组工作的视导。
15、没有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尤其是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要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头戏来做。学校要精心选配备课组长,抓好人员的配备,做到把关制与导师制双落实,既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要落实备课组长的责任制,加强备课组的目标考核,加强备课组活动的过程监控。一次集体备课的过程一般要有三个阶段:教师预备,每个教师对确定的集体备课内容独自备课;备课组集备,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中讨论研究,形成共识;教师复备,教师根据“备课组集备”形成的统一意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出教案。组内要实行“推磨听课”。不同年级的备课组要加强通气。所有高中都要积极参与全区、市统一的或分层、分片教研活动,并为在本校开展活动给予支持与便利。
16、分管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同作战不够。要妥善处理好领导与教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多种关系,确保教学整体的和谐发展。学校要花气力抓班级任课教师群体建设,形成以班主任为轴心,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把对学生的教育与教学的结合落到实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每月要有“碰头会”,落实三项任务:对班级同学进行“学情会诊”;落实分层推进措施;分工、交流对少数学生的帮带工作。分管主任、年级组长应参加每个班级的“碰头会”。学校要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力度,促进学科间的平衡发展,以求整体优化与最大效益;要统筹兼顾,保证和协调各学科的教学时间,不挤不让,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自我整理、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
17、没有充分发挥教学骨干队伍的作用。各校在统筹兼顾、优化组合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师徒结对、互学共进的良好氛围。要落实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新教师的责任制,切实发挥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的凝聚力和示范带头作用。在努力实行循环教学责任制的同时,保证高三年级有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把关教师。凡第一次上高中课特别是第一次上高三课的老师,都必须先听同学科其他老师的课再上课,教案要在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指导认可后再实施,尽快提高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18、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有待加强。学校要全面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帮助更多的教师形成从事教师专业所需要的精业敬业的思想信念和品质,强化责任意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把良好的教师风气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同化力量和凝聚力量。同时,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分配奖励机制,引导教师形成对工作保持专一务实的心向与态度。评优、晋级、福利、奖金等,都要向教学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倾斜。学校对教师的奖励要建立在考核评估的基础上,考核评估要认真贯彻方向性、激励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对评估结论要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考核评估的结果要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要做到“一评四挂”,即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奖金挂钩、与教师的评优挂钩、与教师的职务评聘挂钩、与教师的外出参加学术活动挂钩。要落实对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的教学过程奖励措施,及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实施过程调控。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任务难于完成。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随时地调节教学环节。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课堂需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但是,在部分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3.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