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4:1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全)》。

第一篇:201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全)

——2014年1月12日在扬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朱民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指导结合,坚持机制创新与方法调适并重,坚持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并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660.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26亿元,增长15.2%;税收收入212.75亿元,增长17.8%,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82.1%。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4145元,增长11.5%。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注重质量效益,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潍柴亚星等88个重大工业项目投产或开工建设。全市在建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01项,同比增加25项;2012年竣工的21项重大工业项目新增开票销售205.8亿元、税收13.2亿元,分别拉动全市工业开票销售、税收增幅6.2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新竣工重大服务业项目18个,续建和新开工6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强度提高到570万元/亩。100项重大城庆工程开工73项,完成投资256亿元。

提升传统消费品质,拓展新兴市场需求。编制《城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市区建成4个专业批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亿元,增长13%。家电、汽车等消费增长较快。房地产完成投资323亿元,商品房成交521.47万平方米。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质量和物流配送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腾讯电商运营中心及易迅物流总部等落户扬州,金泉网实现境外上市。

培大培强骨干企业,全力扶持小微企业。分类出台支持企业发展专项政策,加大土地、信贷、用工等要素保障力度。组织银企对接活动22场,1000多户企业获批授信580多亿元。新设2亿元中小企业应急专项资金、1.5亿元小微企业信贷引导资金池。新获批省土地“点供”和独立选址项目55个。新发展私营企业15860户、个体工商户30264户;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资503亿元,增长15.5%。畅通企业上市服务绿色通道。4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2.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工业经济质态提升。出台促进基本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改的意见。全市工业增加值、开票销售、入库税收分别增长13%、13%、12%。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件、石油化工、新能源新光源等五大产业开票销售占全市工业70%以上。其中,汽车产业开票销售增长80%以上。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开票销售突破200亿元。深入实施“122”技改工程,完成技改投入6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5%。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380亿元,增长13%。获鲁班奖2项。

抓好农业规模经营,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增效。开展粮食万亩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新建高标准农田22.8万亩,新增设施农(渔)业16.1万亩。新认定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增长25%。新增规模经营18.2万亩、工商登记家庭农场208个。新登记农民合作社409个。新增省级“五好”示范社77个。新扩建无公害蔬菜基地2500亩,改扩建百头奶牛场3个。农机、农业开发、农业科研、粮食、供销、气象在“三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指导和专项支持,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出台支持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等8项政策意见。旅游业总收入501亿元,增长1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281.3亿元,增长48%。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9800万吨、50万标箱,分别增长11.1%、21.9%。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9%、16.7%,汇丰银行成为进驻我市的第一家外资银行。宝应创成全国金融生态先进县。扬州国际软件园等项目相继落户。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38个。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深入推进“科教合作新长征”计划,与中关村、扬州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清华科技园等项目落户扬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3%。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制定出台6个人才专项政策,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20人,入选省创新团队3个和省“双创计划”、“博士集聚计划”人才93名。竣工科技产业综合体12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61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85%以上。广陵(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成国家级专业孵化器。扬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3.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突出功能性载体优化提升,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市区功能区调整,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实现扩容提升,设立空港新城和生态科技新城。有序推进市区民生保障“同城同步同标”和行政管理“同级同权同责”。平稳实施高邮乡镇区划调整。整合、组建10大国有资产管理集团(公司),加快建立以国有公司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稳步推进高邮市、夏集镇等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以及江都区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小纪镇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积极争取并承办联合国“可持续城市及可持续城镇化”高级研讨会、国际盆景大会、中法市长圆桌会议等会展活动。日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央企四大招商活动成效明显。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亿美元,新落户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10家。宝胜与中航工业、扬农与中化集团、金方圆与德国通快等实行战略重组或合作。完成外经营业额5.3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95亿美元,其中出口75亿美元。

围绕产业集聚、特色发展,促进各类园区提档升级。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区个性化考核,出台促进工业集中区整合提升特色发展的意见。全市园区业务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25%以上。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分别与上海、苏南等地园区签订共建协议。扬州开发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挂牌,扬州高新区成为省首批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仪征、邗江分别跻身省汽车产业基地(乘用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4.城乡建设再上台阶

争取到省“一市一试点”的专项扶持,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实施《沿江地区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组织编制江广融合地区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及“七河八岛”地区空间管制规划,逐步构建“一核多组团”城市空间布局。推进沿江沿河地区协调发展,争取到省委省政府扶持高邮宝应地区享受苏北政策。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推进全市域路网规划与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连淮扬镇铁路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编制完成扬州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稳步推进。文昌路西延、新万福路等开工建设。瘦西湖隧道盾构全线贯通,西部交通客运枢纽主体封顶。新淮江公路江都段、328国道连接线等全线通车。建成长江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完成切滩1050万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扬州段率先建成通水。

注重品质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本功能。制定并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和意见。加快建设“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整治城区积水路段14处,完成城市东部水系沟通活化工程和二道河等3条河道生态清淤。深入推进“三拆三整治”,拆迁拆违400万平方米。新(改)建道路40条、桥梁9座。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基本建成。启动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和赵庄垃圾填埋场增高扩容工程。继续推进第一水厂提标扩建、六圩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工程建设。

突出治水和绿化,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完成造林7.06万亩,新创省级绿化示范村11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100个村庄达到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疏浚县乡河道210条、村庄河塘2360条(面)。重点实施130项节能工程和147项减排工程,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获批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市创建通过环保部公示。

5.社会建设和谐稳定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开展创业培训1.2万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0个。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鼓励民间投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增长。连续九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全市8.7万低保对象发放补助1.2亿元、1.7万五保对象落实供养资金6266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增幅达20%。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围绕百姓需求,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2。全市改造更新区域供水入户管网552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0公里、农村危桥170座。市区新增保障住房5617套(户)。全市住房公积金扩面7.7万人。深入推进市区“八老”改造,整治老小区101万平方米、公房解危4.75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15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新(改)建住宅小区停车位3000个。对11个农贸市场进行局部改造。市区公交分担率20.6%,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3条,建成文昌路公交快线。新建120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2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安置残疾人就业1510人次。全市30%以上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改)建公办幼儿园10所。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任务。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所职教学校接受首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验收。邗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建成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示范服务中心22家。实施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三级医院。村级文化广场实现全覆盖,新建市图书馆分馆3个。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木偶剧《胡桃夹子》等入选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节)目。大运河申遗工作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入选2013年全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蝉联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成率超过80%。《扬州市志1988-2005》通过终审。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名列全国第四。人口计生、科普、台湾事务、侨务、外事和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保障社会稳定有序。推进“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和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完成全市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突出“四项排查”,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6%,公众安全感连续11年保持94%以上。实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江都、仪征创成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突出对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与执行,事故数、死亡数分别下降1.7%、2.7%。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创成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双拥、民族、宗教、民防、地震、仲裁等工作扎实开展。

6.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强化效能提升,能力作风持续改进。继续开展“三下三联三交”活动。出台市《行政效能问责暂行办法》。建立涉企检查、处罚报备制度。实施“减章、减时、减负、提效”行动,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9项,向广陵区下放行政权力55项、派驻行使权力15项。完善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推进基本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改革,流程办理时间缩短1/3以上。12345政府服务热线和“寄语市长”满意率85%以上。

坚持依法执政,行政行为规范有序。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52件;政协提案397件,其中市长领办5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在全省率先实行行政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市行政复议委员会,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2件。推行城建项目“强化设计导则、方案优化组合、效果群众评估、质量延伸审计”制度。

注重制度建设,勤政廉政得到加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和政府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组织实施在“三直接”领域对十大环节的监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行。执行好“三公开三报告”制度,12个单位参加电视直播接受群众评议。强化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开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继续实施好纪检监察组派驻督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中共扬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扬部队、驻扬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扬州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规模不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还很突出;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城市发展的动力与城市治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方式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转变政府职能与提升民生工作的社会满意度仍需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有改革活力增强、转型步伐加快、融合发展提速等有利因素,也面临着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资源要素紧缩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以创新的思维、改革的理念,攻坚克难,求真务实,协力奋斗。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进字当先,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总基调,以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为总抓手总平台,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创新转型;更大力度实施融合发展、城乡统筹;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秀美扬州;更大力度抓好社会建设、民生改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推动名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严守占国土面积20.11%的生态红线区域。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1.突出深化改革,全力推进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按照市委“改革全面深化年”的部署,抢抓省委省政府赋予我市的政策机遇,把改革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市场开放、改革攻坚、体制“破冰”。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改善投资管理方式,开放投资领域,培育和吸引多元化投资或运营主体。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金融集聚区和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多渠道推动股权、债券融资。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城投、交投、水务、现代金融等国有投融资公司优化资产重组,发挥国有资本在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中的骨干作用。优化旅游发展体制,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行政权力,向社会集中公布行政权力目录清单、涉企收费清单、行政审批并联操作流程图,形成行政权力阳光透明高效运行体系。推进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机构规范化市场化改革。实行全面规范、公开的预算制度。严格政府债务控制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建立健全偿债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深化城市治理体制改革。推进各区、各功能区加快形成发展定位清晰、功能明确、权责一致、治理有效的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市区三区管理体制“同级同权同责”。加快建立市、区两级财力与事权责任相匹配的新型财政关系和市区各功能区投入收益平衡机制。对涉及城市全局的主干道路和主要河道、地上线网和地下管网由市统筹规划、统一监管。推进城管综合执法改革试点。注重城市运行安全,消除城市安全隐患。

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文

化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整合市区各项教育资产,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宝应、高邮、江都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组建市职教集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筹建旅游类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基层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100%。组建新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2.突出创新转型,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转变发展模式,“创”出核心竞争力,“转”出现实生产力,打造发展新能级。

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大我市省级整车生产基地的品牌效应,做大做优零部件产业链和生产规模以及汽车后市场,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提升机械产业自动化成套化水平,加快建设五大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六个特色机械产业集聚区。优化整合船舶产业,积极培育船舶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促进化工园区链式发展、绿色发展。推动光伏产品市场开发和LED产业终端应用产品的开发,加快光伏电站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施。采取专项措施,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相关产业过剩产能的压缩性调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落实发展服务业各个专项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5%。树立“城市即旅游”的理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加快旅游度假区等载体建设,推进市县联动,加大城市旅游营销力度,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左右。围绕推进新兴软件名城建设,重点打造广陵、邗江和市开发区三大板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420亿元,增长50%。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业,推动腾讯等电商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引进国内电商百强企业5家以上。通过打造产业基地、建设人才队伍、组建发展基金等措施,全力扶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加快培植健康和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发展亲子教育、体育健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推动传统商贸、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培育年交易额过百亿元批发市场2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物流集聚区1家。加快空港新城建设,集聚培育空港现代物流业、与航空关联的制造业。推进扬州港“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和优化运行机制。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与中科院、中关村、扬州大学项目化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组织实施100项产业创新链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深入实施“品牌、标准、专利、上市”四大战略,创省级以上品牌20件,启动知识产权强市规划建设,制(修)定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8项以上,争取授权专利1万件,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支持企业进入“新三板”等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全面提升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新建产业特色鲜明的科技产业综合体50万平方米,提高综合利用效率。落实好系列人才政策,新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80名、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

切实优化投资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结构,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农田水利等国家鼓励类项目,扩大现代服务业投资规模,实现工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以上。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变化趋势,继续巩固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稳步推进低碳住宅、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积极扩大节能产品、信息消费等政策鼓励类消费,大力拓展便利服务、文化休闲和具有主题特色的城市综合体等品质消费。畅通商品流通环节,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营造安全消费环境。

3.突出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进一步强化“企业强则扬州强”的意识,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净化发展环境,积蓄发展后劲。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按照“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要求,以提升项目质量效益为核心,以投资规模、高质量就业和税收贡献、投入产出比等为重点,完善重大项目考核办法,强化项目绩效评价,推动项目建设量质并举。试行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形式审查制和审批代办、领办制,进一步畅通审批绿色通道。全年新开工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40个,其中基本产业项目占70%以上。

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企业以改进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智能化装备水平为重点,推进实施“122”技改工程,技改投入增长18%。实施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双百企业创新发展助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行业专项领先的中小企业。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6%。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3.5%。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入,制造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市贷款总额增幅。鼓励各类创投基金加大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投资力度,新设科技小贷公司2家、创投基金3个。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办好“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积极争办国际会展、大型企业董事会、年会等。扩大开放与合作,新引进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投资项目8个、央企合作项目30个、知名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校院所创新中心20家。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优化出口结构,外贸出口增长5%。支持企业参与境外项目投资开发,外经营业额增长15%。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推动江都和仪征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扬州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扬州出口加工区争创综合保税区。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与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南国家级开发区合作共建。力争实现扬州泰州机场一类口岸开放。推进特色园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快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出台支持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坚持“非禁即入”,努力消除民营资本进入的各种隐性壁垒,制定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加大对全民创业特别是初次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制定允许企业以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等作价出资的办法。推行轻微违章“首违不罚”和“容期整改”制。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日”。切实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年内新增个转企1200家以上。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资530亿元。新增列统企业500家以上。

4.突出“三农”提升,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致富农民,走城乡互补、工农互惠的发展之路。

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做好危旧粮仓改造。继续推进6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2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新增高标准农田、设施农(渔)业各15万亩。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覆盖面40%。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农超对接。新培育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家。新增“三品”认证120个。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10万亩、省“五好”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个。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进一步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城乡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保障转换对接工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各具特色的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镇。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加快江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取扬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进入省城乡发展一体化试点。创新投融资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80公里、农村危桥88座。全市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60%。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依靠科技与人才,发挥政策拉动作用,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促进高邮、宝应地区提速提质发展。加快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集聚发展,继续按重点发展型、优化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对集中区进行分类指导,支持高标准厂房和集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0%以上。严格控制村镇债务。强化交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建成新淮江公路、邮仪公路,加快推进文昌路西延工程,启动环邵伯湖大道规划建设。

5.突出名城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围绕打造“宜居宜游宜创、产业就业置业”城市和“一核多组团”格局,提高组织程度,强化建管质量,全力完成“重大城建项目决战年”各项任务。

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策应上海自贸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同城化、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与长三角核心区优联快通的交通网络。全面完成宁启铁路扬州段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推动连淮扬镇铁路开工、扬州高铁站枢纽规划和开工建设扬宿高速,推进京沪高铁宁扬联络线、宁(仪)扬城际轨道、京沪高速扩容和南延、沪陕高速江广段和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扩容等前期工作。改扩建扬州港区3号泊位码头,续建江都港区3-5号泊位,建成仪征港区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建设高邮运东船闸扩容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推进扬州配电网示范区项目建设。

进一步做优做美中心城市。加快东部生态科技新城和广陵新城、中部瘦西湖景区和古城、西区新城、南部临港新城板块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全力实施100项重大城庆工程,加快推进交通银行总部第三基地、科技馆等项目建设,建成体育公园体育场。优化古城保护和利用,继续做好南河下民居改客栈工作。推进瘦西湖水系沟通和瘦西湖路景观提升,完成“双峰云栈”复建和旅游服务中心改建。打造“双宁”文化核心区,推动“双东”历史街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落实好“四控一禁”。全面建成瘦西湖隧道、西部客运枢纽,加快推进新万福路建设,抓紧启动金湾路、邗江路南延、江都路北延等重点项目,超前谋划城市快速环路建设。实施“五路一环一河”、城区高速道口等重要路段的环境改造和区域的景观美化。进一步提升房地产项目的功能和品质。

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数字化城管向县市延伸,完成江都数字化城管区级平台建设,年内实现市区全覆盖。继续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新一轮“三拆三整治”。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新(改)建公共厕所99座。提高环卫作业市场化、机械化水平,“五路一边”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100%,其他道路机械化作业率40%以上。优化城市核心区交通网络,继续推进文昌阁地区中环疏解工程。提高交通组织管理能力,市区道路、桥梁等城建项目100%开展交通影响评估,切实降低项目施工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6.突出生态文明,努力打造秀美扬州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大力实施“绿杨城郭”、“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宜居成为扬州第一资源、第一品牌。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更高标准编制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严格实施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建立健全区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循环经济工作推进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生态环保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土地优供、限供和不供的差别化供应机制,盘活存量土地,确保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土壤质量的改善保护。

抓好水环境和大气治理。治城先治水。大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启动市区“清水活水”三年综合整治工程,今年先期实施市区新城河等5条河道整治。加快古运河和小秦淮河环境提升、城市西部调水引流工程,年内实现城区主干河道活水全覆盖。做好新建住宅小区雨污分流配套工程。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河塘整治,全年轮浚县乡骨干河道230条、村庄河塘6000条(面)。全面落实河道管理“河长制”。继续实施汤汪、六圩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工程,铺设改造管道25公里以上。加强南水北调水源地水环境整治和监测,保障供水安全。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施工扬尘、餐饮油烟整治力度,按照省核定指标淘汰老旧机动车,市区淘汰燃煤锅炉80台(套),实现市区建筑工地防尘管理措施全覆盖。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体系。做好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

积极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以“生态中心、生态廊道、生态家园、生态产业”四项工程和高邮清水潭、宝应运西、仪征枣林湾等10大生态中心建设为重点,全年造林3.5万亩,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80个。市区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巩固“美好城乡”建设成果,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4万座。完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建成市区建筑垃圾处理厂,完成赵庄垃圾卫生填埋场增容,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扩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面。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开展节能低碳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要环节的节能减排监测管理。加快推进热电企业脱硫、脱硝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业集中区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提升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水平,扶持培育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等产业。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用能设备终端能效。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市级生态工业集中区占工业集中区比重达到10%。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20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20个。

7.突出共建共享,不断深化民生幸福工程

坚持既发展为民又发展靠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让群众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有盼头,一年更比一年好。

切实推进居民增收。落实鼓励扶持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4万人。扬州籍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100%。全年组织创业培训4000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10个。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率达到65%以上,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25万人,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发挥建筑业富民的带动作用,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全年总产值增长12%。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探索农村房屋、林地等资源转变为资本的办法,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均稳定在98%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推进社会保险“一卡通”。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行质态,并启动第二批建设。健全和完善城乡救助体系,设立困境儿童就学专项救助基金,继续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年内70%以上农村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实施区域供水进村入户管网改造工程,改造供水支管网555.3公里。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提升12个、新(迁)建3个。继续实施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保障房源社会化收储等改革。全市住房公积金扩面6万人以上。不断提高住宅物业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市区整治改造老小区55万平方米、公房解危4.5万平方米、“城中村”15个,启动实施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改造城市积水点18处。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2条,续建和新建市区公交场(站)5座。开通城市旅游公交专线,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推进市区校车公交化。新建蔬菜生产基地2000亩、农产品产地准出检测监控点20个。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探索文博场馆建设运营管理新机制,新(迁)建扬州八怪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等。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力参与并推动大运河成功申遗。开展“百场公益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优化市区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布局,新创省优质园5所、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60所。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异地新建特殊教育学校。以开放大学为平台整合市直行业培训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开展健康促进“十大主题”行动。完善城乡医疗急救体系,新建市区急救点3个,推进苏北医院急诊中心建设。完成新农合市级信息化业务平台建设并与省级平台联通。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办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重点赛事。

8.突出安定和谐,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

推进以维护群众利益、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活力为重点的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扬州。

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制。深化推进“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启动“政社互动”试点工作。解决市区全部社区服务用房。实现社区服务中心达标全覆盖。加强中介市场、新型社会组织培育。发挥市公益创投中心作用,入驻孵化社会组织35家。推动社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的能力。推动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行居住证制度。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关注网络民意,引导群众理性、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健全联合接访机制,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制度,集中化解信访积案。打造方便快捷的行政复议申请统一受理平台,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解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贯彻“六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名城建设。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工作,放大“扬州好人”、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素质。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消防、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工作,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依法管理信息网络,建好网络社会综合防控网。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七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9.突出转变职能,建设高效清廉政府

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动力,以政府服务国际化和行政行为法治化为着力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群众路线、问题导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提高政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来扬旅游者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以作为求地位,以服务赢口碑,不断强化政府部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服务的责任意识。制定部门个性化考核办法,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实施好“减章、减时、减负、提效”行动,建立完善否决报告、首接负责和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严格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群众参与制度。制定并实施与市政协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公开、告知、听证、说明理由等制度,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建设阳光政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好市长信箱、“寄语市长”栏目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广泛推行“三直接”工作,遴选出群众最关心的新十大环节,制定出台操作规范。强化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严格实行重要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三公开三报告”制度,将电视直播单位拓展到承担民生幸福工程和服务企业职能的所有部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运转性支出统一削减5%,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更多地用在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经济可持续发展倒逼体制机制的创新,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居民收入增加倒逼经济更有质量效益的增长,以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倒逼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推进跨江融合发展、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扬州市劳动合同

扬州市劳动合同

扬州市劳动合同1

用人单位(甲方):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___________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码: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工(乙方):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居民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的意见》(国发[20xx]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在平等自愿、公正公平、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经双方协商同意以完成__________工作为劳动合同期限,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完成本项工作之日即为劳动合同终止日,其中试用期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二、工作内容及要求

乙方同意按甲方工作需要安排在__________岗位。在劳动合同期内,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和乙方工作能力,变动乙方的岗位,乙方服从甲方的安排,并相应变更劳动合同。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甲方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乙方的休息与身体健康,依法给予乙方补休或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甲方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依法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规定。安排乙方的工作岗位属于:口标准工时制/口综合计算工时制/口不定时工作制。

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1.甲方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应当向乙方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在本合同中注明,并对乙方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2.甲方必须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3.乙方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乙方对甲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4.甲方按照国家关于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规定,对乙方提供保护。

五、劳动报酬

甲乙双方应按国家和省有关工资支付规定执行,经协商一致可以实行分批支付工资制度。甲方应当每月至少一次以货币形式预付乙方工资,乙方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甲方预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甲方每年七月结清上半年,第二年一月份上旬前结算并付清乙方上全年工资余额。甲方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乙方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乙方的工资。双方约定乙方日工资标准为元/工日。

六、工伤保险

甲方应当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为乙方参加工伤保险,乙方发生工伤事故的,甲方应及时救治,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七、劳动纪律

甲方依法制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应告知乙方,乙方知悉并同意遵照执行。

八、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1.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2.当事人一方故意或者过失违反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并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九、双方需约定的其他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劳动争议处理

1.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甲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损害乙方合法权益的,乙方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建设部门举报投诉。

十一、其他

1.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解决。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双方各执壹份。

3.本合同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乙方:(签名)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名)______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____

签章日期:________________签名日期:____________

双方自愿申请劳动合同鉴证的,应当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鉴证机构(盖章)______鉴证人(签名)______

鉴证日期:__年__月___日

扬州市劳动合同2

用人单位(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码: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者(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

户口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民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同期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江苏省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自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

2.无固定期限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起。

3.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起至该任务完成之日止。

实行试用期的,试用期自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止。

二、工作内容

乙方同意按甲方需要安排在______________岗位(工种),并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一)甲方必须严格执行《劳动法》第52条至第55条之规定,保障乙方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二)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三)甲方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四、劳动报酬

(一)甲方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通过职代会、职工大会依法确定或者其它形式协商制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并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乙方,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二)乙方在法定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甲方依法延长乙方工作时间的,应按法定的标准支付工资报酬。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

(一)甲乙双方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二)乙方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三)甲方应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集体福利,提高乙方的福利待遇。

六、劳动纪律

(一)甲方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经职代会、职工大会或其他法定程序讨论通过。

(二)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甲方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乙方奖励或惩处。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变更,但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如果是由甲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第五条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二)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劳动教养或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本人,并按劳部发[1994]481号文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1.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四)甲方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按法定程序办理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并按劳部发[1994]481号文第九条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五)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不得依据本条第三款、第四款的情况解除劳动合同。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乙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未按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的。

九、劳动合同的终止和续订

劳动合同期满即行终止。甲方应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终止合同。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续订的,甲方应在劳动合同期满后一个月内办毕劳动合同续订手续。

十、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违反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的责任

本合同经依法签订后,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如有违约,按下列办法承担违约责任:

(一)甲方违约解除本合同,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和赔偿乙方在合同中断期间的经济损失,并偿付给乙方违约金_______元。

(二)乙方违约不履行本合同,应赔偿甲方为其支付的培训费和经济损失,并偿付给甲方违约金_______元。

十二、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还可以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十三、在合同履行中,发生其他事项而本合同未明确的,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有关条款如国家和地方有新的规定,按新的规定执行。十四、本合同订立或变更后由双方签名盖章并于一个月内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鉴证后生效。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代签、涂改无效。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章):____________

(单位负责人)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乙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年________月_______日鉴证机构(签章):______________

鉴证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日

扬州市劳动合同3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工商登记机关:_____

社会保险单位代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

乙方(职工):姓名____________性别______文化程度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__________________

居民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

本单位起始工作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合同期限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在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基础上,订立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甲,乙双方约定以下列第种类型确定本合同期限(A,B,C选其中之一):

A,固定期限: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年月日止.

B,无固定期限: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法定终止情形出现止.

甲,乙双方选择上述劳动合同期限之一的,如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起至该任务完成之日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根据甲方工作需要,乙方同意从事____________工作.

(二),甲方安排乙方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应当符合甲方依法制定的并已公示的规章制度.乙方应当按照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履行劳动义务,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三),乙方同意甲方安排的工作地点或工作区域在___________

(四),甲方根据工作需要,经乙方同意可以书面变更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实行工时制(A,B,C选其中之一).

A,实行标准工时工作制的,甲方安排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甲方应保证乙方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B,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按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事项及内容执行.

C,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乙方根据工作需要,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下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二),甲方因工作需要必须安排乙方加班加点的,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同意,依法安排乙方补休或依法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三),乙方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等.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工资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月,其中试用期工资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月;或双方约定的其他工资分配式:______.

(二),甲方以法定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乙方工资,发薪日为每月日前.

(三),非因乙方原因造成停工,停产,歇业,未超过一个月的,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乙方工资;超过一个月,未安排乙方工作的.,甲方应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乙方待岗生活费.

(四),乙方休息休假期间的工资支付或扣减办法按国家及本单位依法制定的相关规定执行.有集体合同的,按集体合同约定.

五,社会保险

(一),甲,乙双方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其中,乙方应缴纳部分,由甲方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三) ,乙方发生工伤事故,甲方应负责及时救治,并提供可能的帮助,在规定时间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为乙方依法办理劳动能力等级鉴定,并为乙方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履行必要的义务.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方应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及其标准.

(二),甲方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向乙方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对乙方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三),乙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甲方应该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在合同期内定期对乙方进行职业病检查.

(四),乙方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五),甲方应按照国家关于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规定,对乙方提供保护.

七,双方特别约定条款

八,劳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

(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甲乙双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江苏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甲乙双方应当按照本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甲方应当执行法定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四),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甲方依法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等,在乙方履行完工作交接手续时支付.

九,违约责任

(一),双方当事人一方故意或者过失违反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并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十,劳动争议处理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或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十一,其他

(一),劳动合同期内,乙方户籍所在地址,现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应当及时告知甲方,以便于联络.

(二),本合同未尽事宜,或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双方协商解决.

(三),甲,乙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本合同文本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 ___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名):_____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_____委托代理人(签名):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三篇:扬州市总工会

扬州市总工会

扬工发[2010]23号

关于表彰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和女职工之友的决定

各县(市、区)总工会,市化工园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会,市直各产业工会: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工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工会女职工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工会女职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女职工积极参与建功立业工程和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表彰先进,扬州市总工会决定授予魏丽等20名同志“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称号,授予夏有毅等20名同志“扬州市工会女职工之友”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和女职工之友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我市工会女职工工作作出新的业绩。附:

1、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名单

2、扬州市工会女职工之友名单

扬州市总工会 2010年2月23日

主题词:女职工工作 先进 表彰 决定 抄

送:江苏省总工会办公室、女职工部 扬州市总工会 2010年2月23日印 附1 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名单

俞 绘 刘丹红 毛亚芬 陈仲霞 潘明凤 秦永湘 岳丽华 马洪芹

刘苏霞 王 妹

傅 兵 管晓华 汤梅庆

薛宝梅

崔丽琴

王 彦 魏 丽 刘 海

郭红旗 黄丽娜

江都市总工会女职工部干事

江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会副主席、女工主任 高邮市第一粮库兼职女工干部 高邮市供电公司女工委主任 仪征市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

仪征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 扬州宝飞机电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宝应县鲁垛镇人民政府工会主席

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女职工委员会主任

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工会副主席

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系统工会主席

扬州市维扬区梅岭街道妇联主任 扬州市城北乡工会女工主任

扬州市八里镇工会副主席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女工委员会主任 扬州市矿务局王庄煤矿工会女工主任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女工主管 江苏石油勘探局工会女工部干事 扬州市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行工会干事2 夏有毅 周宪才 朱杏玲王明霞尹 伟孙根霖芦国才胡小豫曹华敏李 玲郭教芳张干巧 姜杭丽鄢革新 吴小伟 丁白成 蒋宜荣朱家平兰 松张 勇

扬州市工会女职工之友名单

江都市总工会主席

江都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高邮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 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常务副总经理

仪征市卫生局局长

仪征市供电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扬州诚泰制衣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扬州市邗江区交通局工会主席

扬州市驰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扬州市广陵区大地连运幼儿园 扬州市平山乡政府工会副主席

扬州科宇电器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工会主席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

扬州世明双语学校校长

江苏通裕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中国邮电扬州邮政局副局长、工会主席 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水务中心工会

负责人、综合办主任

扬州市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江苏扬州船务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四篇:扬州市党代会材料

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升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扬州积极应对新考验、探索新路径、取得新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开放开发、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富民优先、科教兴市五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比省定目标提前两年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过五年的努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全市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五年累计分别达8214亿元、549.4亿元、1.83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3%、27.6%、32.7%。产业转型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9.7:55.3:35调整为2010年的7.2:55.2:37.6,大众整车、中海造船、玛切嘉利、晶澳、天威太阳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扬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18.8%提高到37.9%,其中“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1.1%。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4.9%。高效农业基地化、园区化、产业化、设施化发展实现新突破。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显著,先后创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和重点研发平台,12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在扬创业,人才队伍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经过五年的努力,名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形象全面提升。2010年“双东”历史街区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蜀冈—瘦西湖风景区被授予首个“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称号,并升级为5A景区;老小区、老街巷和“城中村”整治全面推进;新城西区一期基本建成,广陵新城、开发区临港新城、邗江蒋王片区、维扬蜀冈生态片区建设全面展开。“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成为城市重要节庆品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启扬高速扬州段、安大路等工程,加快推进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沪陕高速公路江六段等建设。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六圩污水处理厂、第五水厂等城市功能性设施,顺利推进乌塔沟分洪道建设,市区和江都、仪征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完成节能减排“十一五”目标任务,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扬州环境优美度竞争力列全国第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突破。沿江“一体两翼”都市区拉开框架,“一带一轴”市域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城镇化率从48.3%提高到56.7%。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从53.8%提高到56.9%。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所有行政村通四级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宽带”,所有乡镇建有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

经过五年的努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加快集聚发展要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汇银家电、长青股份、亚威机床成功上市,宝胜股份、扬农化工实现定向增发,亚星集团与潍柴实现战略性重组,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新增民资注册资本金是前五年的5.6倍。完成市区、高邮、江都、仪征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新增银行金融机构9家、村镇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8家。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农地确权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事企分离为主要任务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成立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和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文化体制改革获得全国先进。以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分别达84.64亿美元、275.81亿美元,是前五年的3.9倍、2.8倍;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集中集聚集约效应日益显现,园区单位面积产出五年增长近3倍,扬州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园区在省内争先进位成效明显,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经过五年的努力,民生事业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更加注重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1766元、9462元,是2005年的1.9倍、1.8倍。五年新增就业人员60.4万人,201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7%。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7.8平方米、42.2平方米。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市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音乐厅、游泳跳水馆等建成开放,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成文化站。扬州中学树人学校、梅岭中学、育才小学等中小学校在城市新区组团办学,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均衡配置,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建成市传染病医院新院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医院,迁建惠民医院,基本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新闻出版、信息传媒、广播电视、社会科学、人口计生、档案等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平安扬州”、“法治扬州”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6%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等次”,获得“全国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市”称号。城市文明显著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学习、争做“扬州好人”蔚然成风,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去年扬州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今年又位列江苏省“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名单”榜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扬州城市居民幸福感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

经过五年的努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实现新提升。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注重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加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增强“五种能力”、大兴“五种作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创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三考三推”方式,组织市级机关百余名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公开选调1000多名年轻干部赴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顺利完成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富民党建”、社区“和谐党建”、企业“活力党建”取得新成效,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市委书记信箱”、“寄语市长”、“市民论谈”、“人大代表与选民见面日”、“政协委员界别活动周”、“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等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工程——规范事权行动”、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和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会述职述廉,广泛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依法依纪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构建具有扬州特色的惩防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团结奋斗,开创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崭新局面,夯实了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五年的团结奋斗,激发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营造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五年的团结奋斗,形成了人心思进、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确立了“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城市精神。五年的奋斗历历在目,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历届市委传承接力、市级领导班子团结拼搏、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帮助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扬州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扬部队全体官兵,向长期关心支持扬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宏观环境新变化、发展阶段新特征和人民群众新期盼,引导广大干部从自我满足、小成即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经验主义、路径依赖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先后确立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等奋斗目标,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奋发有为。实践证明,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是突破思想的瓶颈,只有把解放思想与准确定位、优化理念、创新举措、善于突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解放思想不停步、奋力开创新局面。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引擎,审时度势,及早谋划产业创新,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聚焦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新一网一书”等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奠定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逐步探索出历史文化名城坚持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发展的新路。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求发展,实现质量、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才能增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突破。

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始终围绕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目标,彰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以精致理念建设和发展城市,着力构建与城市特质相契合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传承历史文化、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扬州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日益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特色发展,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坚守并弘扬城市个性,才能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发展趋势中彰显扬州独特魅力,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

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始终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最根本的工作导向,把发展依靠人民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把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作为最根本的工作追求,广泛听取民意,充分尊重民愿,切实满足民需,增进民生福祉,连续10年出台关注民生“1号文件”,逐步实现民生工作由解困民生向普惠民生、和谐民生、幸福民生的不断叠加和提升,努力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三个扬州”建设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的事业才能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中不断推向前进。

必须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全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党的建设是引领和推动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政紧密团结,人大政协齐心协力,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才能在全市上下形成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经济发展还不够充分,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之间、沿江沿河地区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统筹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民生工作与百姓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基础相对薄弱,理念创新与工作创新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能力作风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今后五年,扬州正处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处于经济创新驱动期、城乡结构调整期、城市品质提升期、民生显著改善期、文化加速繁荣期。转型发展、惠民优先将是这一时期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作出了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部署。立足新的起点,顺应发展趋势,推进扬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不失时机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是中央、省委的工作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肩负的历史责任。

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我们有着有利的条件:我国仍将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发展,国际资本、产业继续向我国转移,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开发、沿江开发、宁镇扬同城化快速推进,我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与国家产业调整战略有机契合,积累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我们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贸易结构失衡、债务结构失衡、货币金融体系失衡的状况进一步凸显,进入转型期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苏南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善和苏北沿海大通道的建设,扬州区位优势再度被弱化的危险依然存在。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握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准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把握住扬州城市发展的方向,趋利避害,负重前行,增创新优势,开创新未来。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起点上实施创新发展、城镇化、改革开放、民生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三个扬州”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为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市总的奋斗目标是: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是我们围绕加快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作出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扬州的具体实践。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贯穿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改革开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努力提高“三个扬州”建设的质量;把“精致”作为发展的基本取向,体现于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生产生活、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等重要环节,着力构建“三个扬州”建设的形态;把“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落实于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社会公平、价值实现等方方面面,全力实现“三个扬州”建设的目标。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立足实际,全面推进“三个扬州”建设,才能走出一条代表发展方向、具有扬州特色、人民群众满意的发展之路。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是更广泛地惠及460万扬州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小康指标只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将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继续保持赶超发展的势头不松懈,全力实现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越省均,主要社会发展指标优于省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建设一个共同富裕水平明显提升的小康社会。

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不仅包括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包括社会的现代化、环境的现代化,最核心的是人的现代化。今后五年,我们将在全新起点上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000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以上,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城镇化率达64%以上,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现倍增,群众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人的发展更加全面,社会和谐稳定并充满创造活力,城乡居民幸福感显著增强。到2015年,沿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省定基本现代化标准。

以创新为动力推进转型发展

创新是扬州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要求我们进一步突破亦步亦趋的“跟随”发展模式,摆脱过度依赖资本资源的粗放发展路径,冲破影响和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营造浓厚创新氛围,激发旺盛创新活力。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着力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兴产业优先发展。按照“链式发展、掌握核心、突破关键、强化应用”的思路,继续大力发展“三新一网一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等千亿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中国光电城”。到2015年,新兴产业规模实现“翻两番”。紧跟产业发展的世界趋势和技术进步的时代浪潮,加快引进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强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全国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的重要产业基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百亿元规模的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开发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继续提升“建筑强市”建设水平。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8%。着力打造旅游产业名城,加快开发观光游览、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丰富旅游发展业态,推进旅游配套服务、旅游商品和县(市、区)旅游资源开发,确保未来五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着力打造信息服务业名城,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服务外包、通信增值服务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软件园等重要载体,到2015年,实现信息服务业收入500亿元,带动10万人就业。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名城,加快发展影视制作、电子出版、工艺美术等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文化与科技、商贸、旅游、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以上。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定粮食生产,培育壮大地方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利用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平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设施农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强化与驻扬农业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创新发展能力。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生产与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观光的“接二连三”发展。推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外资提质、外贸升级和外经拓展工程,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引进重要产业高端环节和补链项目,加快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口岸综合服务水平,提升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深化对外合作,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总承包,加快有条件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推进各类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加快功能开发,注重产业集聚,全面增强园区服务和创新功能。

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积极打造从研发、集成到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全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4%。建设创新载体。探索多元化开发建设模式,以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培训教育、投融资、创业孵化等为主要内容,加快打造扬州科技园、扬州大学科技园、汽车科技城等科技创新载体,使之成为创新要素的“蓄水池”、创新研发的主阵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富集区。强化企业创新。实施企业上市融资、专利创造、标准建设、品牌打造“四项工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直接融资,确保未来五年实现40家企业上市、融资总额新增320亿元。大幅提高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和质量,实现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双倍增”。引导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推动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鼓励企业加大品牌创建、经营和延伸投入,争创更多的江苏名牌、中国名牌。促进成果转化。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联盟,推进产学研合作常态化、实体化、市场化发展。加快产业技术开发、技术产权交易、科技公共服务等各类平台建设,完善一批数据咨询、公共检测、标准化服务等科技公共设施,提高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模式,全力打造人才强市。丰富完善“绿扬金凤计划”,加快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引进人才—培育企业—带动产业”的链式效应。加快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企业“两站三中心”、园区孵化器和公共研发机构的人才培育功能,鼓励企业联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培养技能型人才,建设各类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坚持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用好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安居、医疗、子女就学等保障力度,构建便捷高效的人才创业服务体系。推进技术股权激励改革,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未来五年实现创业创新领军人才、优秀博士人才引进以及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四个倍增”。

加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谋求突破。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把发展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基层,把资源配置权更多地交给市场。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促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积极探索重点中心镇“强镇扩权”改革,不断增强乡镇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享受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全面落实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高新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联合重组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促进科技中小企业和各类微小企业发展。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深化金融及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地方金融制度、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全方位发展金融及投资服务业,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积极构建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引进各类金融及投资机构,积极壮大法人金融机构。着力健全并壮大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股权投资体系,创新拓展债券融资,探索发展债权型投资基金,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拓展扬州产权交易所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培育发展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到2015年,全市金融及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创新规划管理,推进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四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创新土地利用制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承包地、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全域土地整治;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有序实施农村土地“双置换”改革试点,推动农村土地产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鼓励在城镇工作生活的农民转市民。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市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在经济转型、城市管理、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中的示范应用,大力推进能源高效利用精准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数据支撑平台、智能装备制造等的开发与推广,深入推进智能电网、智能城管、智能交通、智能环保以及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城市应急指挥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信息平台、智能卫生、智能社区、智能旅游、民生产品追溯系统、市民卡等惠民信息化项目,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变。

以精致为取向推进特色发展

精致是扬州城市的鲜明特色。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要求我们本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顺应区域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趋势,坚持城市个性化发展定位,进一步彰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

优化空间布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一带一轴”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做优中心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重点中心镇、做特一般镇、做精农村新型社区,努力形成科学布局、有机联系的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沿江“一体两翼”都市区,强化扬州与江都、仪征在空间、产业、功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和融合,加快建设广陵新城中央商务区,发挥其对“一体两翼”发展的服务带动作用。以沿江开发带动沿河开发,促进沿江地区和沿河地区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推进县域产业优化布局、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县域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优化服务功能。以重大交通、水利工程和民生城建项目的新突破,促进城乡功能设施服务能力的大提升。打造便捷交通。改善城市对外交通,加快建成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沪陕高速扬州段,开工建设连淮扬镇铁路、京沪高速扬州段扩容及南延过江、宁扬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培育发展长江港口群和内河港口带。优化城市内部交通,推进城市“畅通工程”建设,全面建成文昌路东延、扬菱路改造、机场集疏运道路、瘦西湖隧道、扬仪路、文昌路西延、江阳路快速化改造等重点工程;继续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扶持发展镇村公交,打造更加便捷的市域交通网络。发展现代水利。抢抓水利工程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以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南水北调、乌塔沟分洪道、灌区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高水利保障发展和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民生城建。加快城乡公用设施广覆盖,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和区域供水工程,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加快城市功能性设施建设,2012年建成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中心,2014年建成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快新城西区二期、开发区临港新城和蜀冈生态片区、蒋王片区、汊河片区开发,加快县城、重点中心镇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重视农贸市场、邻里中心、医疗服务、文体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优化建设品质。着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城市形象的总体设计、工程质量的严格管理和城市管理的规范高效,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加强古城保护。审慎推进明清古城历史街区整治,严格保护文物建筑、传统民居、街巷体系和古城风貌,逐步搬迁与古城功能无关的机构单位,缓解古城压力,存续历史文脉,促进功能转换,实现古城复兴,使之成为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区、古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全线整治古运河,推进湾头、瓜洲、三湾、南门外大街等重点地段整理,开放文博场馆,打造滨水景观,发展休闲服务业,使之成为文脉之河、秀美之河、活力之河。积极推动蜀冈—瘦西湖景区扩容与提升,加快建设唐子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工程,全面实施扬州城大遗址保护规划,使之成为展示扬州城池变迁的重要样本、认知扬州历史的“第一现场”和体现扬州鼎盛期文明的代表性遗存。强化城市设计。健全规划设计优选制度,完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调等规划控制体系,注重保持宜人的建设空间、和谐的建筑色调和适中的建筑体量,突出古城与新区的有机接续、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的有机融合、城镇与农村社区的有机衔接,打造扬州建设风格,努力建设单体建筑各具特色、群体建筑美观协调、古城新区相得益彰的历史文化名城。提高建设质量。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强化工程项目监管,严守技术标准,重视细节雕琢,精心建造特色街区、景区、城市综合体和市民居住小区,把苏中江都机场航站楼、2500年城庆广场、运博会永久性会址等打造成精品建筑。推进高效管理。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河道和小区物业管护水平。巩固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加快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改造升级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实施“畅通工程”。推进数字化城管扩容升级,建立健全责权明晰、运行有序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

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成国家生态市。打造“绿杨城郭新扬州”。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快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环山绿化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生态绿地、湿地,合理布局小游园、绿化景观和生态廊道,为居民营造舒适惬意的绿色空间。整治保护水环境。加强廖家沟、邵伯湖、高邮湖、宝应湖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涵育和修复,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城乡河道水环境治理,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深入实施“碧水工程”等环境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创建绿色环保企业、生态产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千方百计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全面提升产业节地、节能、集约发展水平。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建材和节能设计,发展环保型公共交通,培育绿色低碳消费方式,让低碳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优化文化传承。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推动大运河联合申遗和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继续实施文化博览城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加快建成两淮盐政史料陈列馆、文汇阁、大涤草堂等新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博场馆,提高文博场馆使用率,到2014年,全市文博场馆总数达100处以上。传承并创新发展扬州雕版印刷、玉雕、漆器、剪纸、古琴、古筝和“三把刀”等传统技艺,加快实施扬州老字号复兴工程。扶持发展扬剧、扬州评话、清曲、木偶等优秀文化艺术,打造一批具有地域风格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佳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支持扬州文化研究,推进书画、诗词等文艺创作,创成“全国诗词之市”。加强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引进,努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名人和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不断扩大“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节庆活动的海内外影响,打造“新知学堂”、“扬州讲坛”、鉴真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文体活动,精心组织建城2500年庆典,展示名城扬州的文化魅力。

以幸福为根本推进和谐发展

幸福是执政为民的根本追求。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要求我们更加关注百姓幸福感受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管理创新,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文精神塑造。

促进居民收入倍增。坚持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设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扶持发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既做大产业规模扩大就业容量,又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就业质态,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营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积极扶持科技人才创业、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有技能、会经营的能人带头创业,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建立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和低保、救济救助标准的持续增长机制,不断增加转移性收入。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理财水平,通过参与金融产品投资、实业投资、专利投入等,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

促进社会公平发展。通过调节分配、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完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加强收入调节,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统筹做好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工作,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完善社会保障。加快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民覆盖,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实施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保障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衔接并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完善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以及政策性补贴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低保、特困家庭、低收入人群以及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住房问题。全面实施旧城和“城中村”、老小区改造,加快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条件。完善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优质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加快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档案馆和网上文化馆,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基本药品供应体系,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支撑、以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多元化格局。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事业。重视人口和计生工作,促进人口规模适度、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分布合理。

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尊重人民民主权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支持人民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进程,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法律监督,推进能动司法,打造法治文化名城。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扎实推进“六五”普法,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进各类民意通道建设,健全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等制度,重视发挥媒体民情传达和舆论监督作用,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化“平安扬州”建设,加快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社会重点群体及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公共安全预警监管和应急管理等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城乡新型社区建设,全面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深化“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和社会有偿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建设机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思想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弘扬“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三个扬州”建设、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不断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继续开展“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三好主题活动,大力选树和宣传“扬州好人”典型,积极倡导志愿行动,培育懂得敬畏、常怀感恩、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广泛开展社会诚信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始终把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突出位置,力求在深刻领会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紧密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切实做到学以立德、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学以增智、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以创业、不断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坚持以学习引领思想解放,通过学习推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深刻认识知识不足、本领危机是转型期对干部能力的重大挑战,始终保持孜孜以求、奋发进取的朝气;深刻领会“三个扬州”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路径,始终保持克难求进、一往无前的锐气;深刻把握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发展的真谛,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勇气。坚持以学习宣传动员群众,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群众,进一步凝聚民心、集聚民智、汇聚民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树立重品行、重实绩、重民意的鲜明导向,切实把那些转变发展方式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政绩、促进社会和谐有实效、对待人民群众有感情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做到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切实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重视培养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金融、科技、城镇化等专业技术干部,注重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关键岗位工作经历的干部,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大规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宽领域推进干部实践锻炼,多层次实施干部轮岗交流,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推动广大干部在建设“三个扬州”的实践中砥砺品质、锻炼作风、增长才干。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进一步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推进商圈、园区、产业链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把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着力推进农村“富民党建”、社区“和谐党建”、企业“活力党建”和机关“效能党建”,创新活动载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从退伍转业军人、致富带富能手、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培养基层干部的力度,努力打造“有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扎根基层、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引领农村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改善基层党员管理与服务。坚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大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作用,完善基层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按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要求,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培育与党的优良传统相承接、与“三个扬州”建设要求相符合的好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探索创新联系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三下三联三交”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不浮躁、不折腾,真正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多干群众急需、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发展业绩。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崇尚节俭、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奢侈浮华,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监控、预防、纠风和惩治腐败“五大机制”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继续深化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重点加强对土地出让、征地拆迁、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支农惠农资金发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监督和管理,遏制大案要案发生。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坚持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岗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立健全述职述廉、谈心提醒、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预防机制,深入推进“一把手”汇报廉洁从政情况、“四民”评议、“三责联审”等重点工作,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全过程。强化执纪执法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把为民、务实、清廉写在扬州党组织的旗帜上。

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必须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共产党员的团结奋斗,必须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切实提高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团结,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动员起来,把全市人民组织起来,把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建设“三个扬州”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扬州的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先进位,为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扬州市总工会[模版]

扬州市总工会

扬工发[2010]23号关于表彰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和女职工之友的决定

各县(市、区)总工会,市化工园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工会,市直各产业工会: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工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工会女职工干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工会女职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女职工积极参与建功立业工程和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表彰先进,扬州市总工会决定授予魏丽等20名同志“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称号,授予夏有毅等20名同志“扬州市工会女职工之友”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和女职工之友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我市工会女职工工作作出新的业绩。附:

1、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名单

12、扬州市工会女职工之友名单

扬州市总工会2010年2月23日

主题词:女职工工作先进表彰决定

2抄送:江苏省总工会办公室、女职工部扬州市总工会2010年2月23日印附

1扬州市工会先进女职工工作者名单

俞绘

刘丹红

毛亚芬

陈仲霞

潘明凤

秦永湘

岳丽华

马洪芹

刘苏霞

王妹

傅 兵

管晓华

汤梅庆

薛宝梅

崔丽琴

王彦

魏丽

刘海

郭红旗

黄丽娜

江都市总工会女职工部干事 江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会副主席、女工主任 高邮市第一粮库兼职女工干部高邮市供电公司女工委主任仪征市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 仪征市教育局教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 扬州宝飞机电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宝应县鲁垛镇人民政府工会主席 两面针(扬州)酒店用品有限公司女职工委员会主任 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工会副主席 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系统工会主席 扬州市维扬区梅岭街道妇联主任 扬州市城北乡工会女工主任 扬州市八里镇工会副主席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女工委员会主任 扬州市矿务局王庄煤矿工会女工主任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女工主管 江苏石油勘探局工会女工部干事 扬州市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行工会干事

夏有毅

周宪才

朱杏玲

王明霞

尹伟

孙根霖

芦国才

胡小豫

曹华敏

李玲

郭教芳

张干巧

姜杭丽

鄢革新

吴小伟

丁白成蒋宜荣

朱家平

兰松

张勇扬州市工会女职工之友名单 江都市总工会主席 江都市地方税务局副局长 高邮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副书记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常务副总经理 仪征市卫生局局长 仪征市供电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扬州诚泰制衣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扬州市邗江区交通局工会主席 扬州市驰城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扬州市广陵区大地连运幼儿园 扬州市平山乡政府工会副主席 扬州科宇电器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工会主席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党总支副书记 扬州世明双语学校校长 江苏通裕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中国邮电扬州邮政局副局长、工会主席 江苏曙光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水务中心工会负责人、综合办主任 扬州市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江苏扬州船务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4附

下载201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扬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扬 州 市 教 育 局 扬科协字[2010]8号 关于开展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 扬州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协、教育局,各有关......

    扬州市劳动合同

    扬州市劳动合同 扬州市劳动合同1 甲方: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项。......

    关于扬州市宝应质量技术监督局

    扬州市宝应质量技术监督局 宝 应 县 水 利 局 宝水发(2003)59号 关于加强取水计量设施使用管理的通知 各取水单位: 1997年以来,我县对各类取用水行为实施取水计量管理,大多数......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

    扬州市园林管理局简介扬州市园林管理局是扬州市政府直属园林绿化行业主管部门,下设7个基层单位,主要行使市政府委托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古典园林建设和城市绿化等工作职能。扬......

    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扬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6日在扬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谢正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

    《扬州市物业管理实施办法》

    扬州市物业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

    扬州市护理质量标准

    扬州市护理质控中心 四、查对制度质量标准 一、医嘱执行、查对制度质量标准 1、护士遵医嘱实施治疗护理工作,接收医嘱时,应仔细核对,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每班接......

    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扬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扬政发[1999] 271号 关于印发《扬州市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