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

时间:2019-05-13 04:0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

第一篇: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

文件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局

大署人发[2007]41号

行署人事局、行署教育局关于评选推荐 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模范教师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局(公司)人事局(科)、教育局(科),地林直有关学校:

今年是国家和省的教师节表彰年,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决定于2007年教师节联合表彰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省模范教师。同时,按照国人部发[2007]65号文件要求,评选推荐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为切实做好我区的评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表彰名额

此次表彰,省分配给我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省模范教师3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未下达具体分配名额,在各地市上报的省级先进集体综合评审后产生。全国模

范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将在我区、七台河和森工总局推荐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产生1名。

二、评选范围

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参评对象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模范教师的参评对象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

已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荣誉称号的人员和单位一般不再参加评选,如确有新的突出贡献,可推荐参评,但要从严掌握。

三、评选条件

(一)先进集体的基本条件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方向,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领导班子团结协调,勤政廉政,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注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素质的提升,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机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具有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在综合性督导评估中成绩突出,能够在本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机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

业为导向,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勇于开拓进取,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模式创新,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在综合性督导评估中成绩突出,在本地具有表率作用。

(二)模范教师的基本条件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模范履行岗位职责,无私奉献,师德高尚,教书育人,具有较高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热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突出;

2.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成绩突出;

3.在教育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四、评选、推荐办法

(一)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模范教师的评选推荐,采取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申报方式进行。

(二)评选推荐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教职工,民主评选,严格考核,保证评选推荐

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推荐上报前,各地和地林直有关学校应将拟推荐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当地教育系统和学校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三)推荐人选由县(区)、学校填报所需材料,报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经地区教育局进行综合审核后,统一报省教育厅。

(四)推荐名额。按照省分配给我区的名额,各地和地林直有关学校可推荐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个;三县四区可推荐省模范教师2人,其他单位推荐1人。如果在推荐的省先进集体同时还参加国家级先进集体评选的,要注明拟推荐的国家级先进集体名单。

五、奖励方式

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省人事厅、省教育厅将于2007年教师节期间联合公布表彰决定,召开表彰大会,向获得全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单位颁发证书和奖牌;向获得全国(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个人颁发证书、奖章。

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获得全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享受市(地)级劳动模范待遇。

六、申报材料

(一)本地的评选推荐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评选程序、评审结果、公示情况等。

(二)《全省模范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审批表》、《全省模范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一览表》、《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审批表》、《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推荐单位一览表》。

以上表格材料可登录“黑龙江教育信息网政务公开栏”下载。网址:http//;国家级先进个人的材料采用网上传输。

七、工作要求

(一)坚持实事求是、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按照各类荣誉称号的评选条件,确保推荐质量。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要突出先进性、典型性、时代感。

(二)推荐工作要统筹考虑不同层次、类型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人员,要以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教师为主。

各地推荐的先进集体要在师德、安全稳定、领导班子廉

政建设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农村学校要占相对比例,并兼顾特殊教育学校、少数民族学校、工读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成人学校、校外教育基地、教育进修学校等教育机构。

各地推荐的先进个人要实行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并充分考虑长期从事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人员。推荐人选应向县镇以下(不含县镇)有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省要求占各地市推荐名额的30%)。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也占一定比例(占推荐名额的6%)。城镇中小学教师中有在农村任教经历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材料要控制在3000字以内,内容准确、生动、翔实。为加大宣传力度,按照省厅要求,地区将从评选对象中推荐事迹特别突出的1个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为重点进行宣传。

(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人事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组成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切实组织做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考核和评审推荐工作。

二OO七年五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育表彰通知大兴安岭地区人事局2006年6月6日印发

第二篇:各盟行政公署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监督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强化社会保障资金(以下简称社保资金)审计监督,确保社保资金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保资金,是指国家及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依法征收和社会筹集的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险、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资金。具体包括:

(一)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补助资金;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

(三)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

(四)公共卫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救灾救济资金、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五)住房资金;

(六)社会捐赠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

(七)其它社保资金。

第三条 社保资金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有关社保资金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它与社保资金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第四条 审计机关对社保资金进行审计监督,旨在促进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社保资金的管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条 自治区各级审计机关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对社保资金的缴纳、征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合法及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缴纳、征集、管理、使用社保资金的部门和单位,应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 审计机关对社保资金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补助的各项社保补助资金与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社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二)税务部门负责征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三)财政部门接受划入专户的社会保障基金、购买国债到期本息及该账户资金形成的利息收入情况,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款计划拨付、管理资金情况,预算安排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结构和比例情况;

(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编制社保资金收支计划和发放情况,个人账户记录、管理情况;

(五)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及其它房改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情况;

(六)民政部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资金、优抚安置资金、社会福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

(七)残疾人联合会对残疾人就业保障等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

(八)卫生部门对国家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九)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和房管部门对住房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

(十)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所接受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其它需要审计的内容。

第七条 自治区及盟市、旗县的社保资金管理部门应按照《审计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

第八条 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社保资金的审计监督,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

对列入审计署或自治区审计项目计划的社会保障审计项目,由自治区审计厅负责组织实施,采取“上审下”或“同级审”的方式,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审计。

对未列入自治区审计项目计划的社保资金项目,审计机关可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审计项目计划,采取就地审计或送达审计方式组织实施。

第九条 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有关部门社保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中关系到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等重大问题的,可以进行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

第十条 审计机关对社保资金实施审计时,要检查以前审计结果的执行情况,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审计。

第十一条 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医药管理、住房、计划生育、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应当在每年12月底前向同级审计机关报送下列资料:

(一)财政批复的社保资金预算和计划,财政部门向所属单位批复的社保资金收支预算和计划文件;

(二)预算和计划调整变更情况文件;

(三)社保资金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决算、分析说明以及统计报表;

(四)上级有关部门及本部门制定的有关社保资金征缴、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十二条 为完成社保资金审计任务,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于开展社保资金审计监督工作所必需的审计经费应予保证。

第十三条 审计机关对社保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应按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规定》,按分级建立审计台帐和数据库。

第十四条 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对违反社保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规定,擅自改变用途和使用范围,挤占、挪用、平衡预算等违纪行为,需依法做出处理或行政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审计决定;重大问题,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拟处理建议;情节严重的,移送监察机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根据《审计法》关于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审计机关对社保资金的审计情况,要写出审计综合报告或专题审计报告,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应当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向社会公布社保审计结果。

审计综合报告和专题审计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本级审计机关和下级审计机关社保资金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对社保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和发放情况做出总体评价,指出社保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改进社保资金管理的建议。

第三篇: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工作报告(定稿)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工作报告

(2011年3月15日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毕节地区工作委员会第89

次会议上)

行署专员 张吉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行署向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我区经历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的一年,也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机遇中开拓奋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旱灾交织在一起的艰难复杂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地区人大工委、政协工委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一道,抢机遇、抓投资、调结构、保增长、促和谐、求跨越,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大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来抓,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9亿元,增长75.9%,增幅名列全省第一。全区生产总值达到600.85亿元,增长14.6%;财政总收入127.57亿元,增长3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9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2.12亿元,分别增长54.4%、42.8%,增幅名列全省第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上升为全省第二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元,分别增长9.6%和14.9%。

(二)大力抓好产业培育发展,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加快工业提速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29.48亿元,增长13.6%。一是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按照“七通一平”(供排水、供电、道路、供气、通讯、网络、公交、土地平整)要求,快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建成园区面积近25平方公里,引进各类企业40余户,建成投产项目20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53.62亿元。二是支柱产业得到巩固提升。108对煤矿建成投产,煤炭项目完成投资102.6亿元,原煤产量4500万吨。威赫可再生能源基地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工程5万千瓦项目建成发电,大方电厂、黔西电厂二期、金沙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改建等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发电量404亿千瓦时。中烟公司毕节卷烟厂年产40万箱及联合工房就地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卷烟产量203亿支。三是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帆骏马二期二万辆重卡、10万辆轻卡技改工程及配套厂家全面开工建设,河南煤业黔西煤化工、永贵煤机制造项目开工建设,9个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基本建成,万吨金沙回沙酒三期4000吨技改项目开工,磷矿石烯土分离及精细化磷化工试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石化60万吨/年烯烃、40亿方/年煤制气、60万吨/年煤制醋酸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迅速。

(三)大力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按照“路网先行、拉开建设、加快推进”的原则,加快城市路网、市政公用设施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突出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及时调整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松林、小坝片区地形图测绘及控规编制有序开展,编制完成《毕节地区历史文化“五古”保护与发展规划》,启动第一批全省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寨保护规划编制,强化规划评审及法规监察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建设和村寨整治“四轮驱动”,完成城镇建设投资42亿元,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60公里,毕节市草海大道、百里杜鹃大道、“一院三馆”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百里杜鹃旅游功能区开工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3个县垃圾填场正常运行,启动一批县城新区和35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建成生态文明家园“黔西北”民居12万户,城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三是着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整脏治乱”和“满意在毕节”活动为抓手,加强城镇卫生清理、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毕节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活动深入开展。

(四)大力抓好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千方百计在“跑部前进,争取支持”上下功夫,集中力量狠抓一批事关毕节长远大计、跨越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黄织、林织、六沾等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贵快铁和毕织、织纳铁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厦蓉高速清织段、织纳段、毕节至生机段和杭瑞高速公路毕节至都格段,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和毕威、黔织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加快,完成机场试验段工程,100%乡镇开工建设油路和100%行政村通公路。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毕节夹岩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被省政府列为“一号工程”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开工建设纳雍金蝉水库和黔西附廓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金沙胜天、织金大新桥水库建设顺利推进,完成毕节倒天河中型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开工建设28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19座小

(一)型和3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成烟水配套工程24.7万亩,解决57.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实施有效灌溉面积248.87万亩,建设抗旱应急水源点3262处、引水工程430处。三是信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35万户, 有线广播电视县乡联网工程顺利实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计生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2.38亿元,新增变电容量628MVA,线路497公里。

(五)大力抓好“三农”工作,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切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扶贫工作,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85亿元,增长6.1%。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启动实施“3321”工程(经果林30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300万亩、蔬菜300万亩、茶叶100万亩、中药材100万亩)和“三万”农业示范工程(每个县市发展1万户农户,每个农户拥有1亩以上年产值超过万元的高效农田,每个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建立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5400亩,完成无性系茶苗繁殖基地建设2570亩,新建果园1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人工种草35.13万亩,种植药材19.56万亩,建立马铃薯、蔬菜、茶产业等各级各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0余个。引进农业项目(企业)29个,培育认证地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48个、协会149个。二是着力保障粮食生产。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着力保障全区粮食安全,种植玉米378.92万亩、水稻70.16万亩、马铃薯506.3万亩、蔬菜250.37万亩、豆类150.2万亩、杂粮116.92万亩,实施粮食增产工程154.4万亩,粮食总产量263万吨,因灾减产3.3%。三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生态文明家园进村道路硬化58.3万平方米,进组道路硬化44.5万平方米,连户路硬化44.2万平方米,院坝硬化79.1万平方米。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5.1万口、乡村服务网项目点95个。四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突出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织金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和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区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

(六)大力抓好旅游资源开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不断壮大。加强景区景点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宣传促销,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亿元,增长31.5%,有力地带动了物流、房产、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6.1亿元,增长20%。一是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启动百里杜鹃景区“花海文化城”和门景系统改扩建工程,织金洞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建成大方贵州宣慰府古城、彝族风情街,韭菜坪景区完成门景系统、旅游公路、游步道、停车场建设,威宁马摆大山等一些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功举办 “2010年中国贵州国际百里杜鹃花节”、“草海国际观鸟节”、“织金国际溶洞文化节”及一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通过多种旅游节庆的举办,切实提高了毕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其他服务业发展。毕节物流园区、黔西物流园区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站408个、农村商品零售超市42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超市1250个。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房地产投资50亿元。

(七)大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强力推进林业建设,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之路。一是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营造林面积72.8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15.68平方公里,“三江源”一期工程建设1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03%。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发证面积1526万亩,发证率97.4%。完成集体林勘界确权面积1560万亩,林权勘界率为99.4%。二是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三岔河流域“河长制”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启动了14个煤矿、1家卫生院污染治理工作,编制189个煤矿企业煤矿废水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切实抓好矿山开采破坏区综合防治和地质灾害治理,投入项目资金近亿元。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7.19平方公里。三是认真开展节能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取缔力度,关停水泥厂3个、造纸厂1个、铁厂2个、煤矿6个、煤气厂1个、铅锌冶炼企业51个、焦化厂1个、硫磺厂11个。取缔土法炼锌炉40节、捣毁锌罐356个、拆除罐窑2个,“两土”死灰复燃得到有效遏制。

(八)大力抓好投资环境建设,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加强政务环境、商务环境、信用环境建设,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一是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2009减少审批事项达70%的基础上,将地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现有145项精减到67项,办事时限由平均6.56个工作日压缩为4.01个,成为审批事项、办事时限最少的地区之一。取消36个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现了办事成本最低的目标。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举办了重庆经济协作区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毕节试验区第三届招商引资投洽会和福州、成都招商、香港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参加了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面向央企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增长43%,总量和增速均名列全省前三名。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指导、员工培训、咨询服务等活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34亿元,增长30%。

(九)大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和谐毕节”建设不断推进。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公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一是农村危房改造顺利实施。围绕消除一级危房、茅草房危房和金沙县整县推进等三项重点工作,投入资金24.1亿元,全面完成122047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二是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1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0.26万人,全区外出务工人数超过150万人。基本完成乡乡有老年公寓任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7亿元。启动金沙县、威宁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48.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1.6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0万余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3.9万人。三是安全生产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谐矿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发生安全事故193起,死亡217人,分别下降22.8%和27.7%,安全生产综合考评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矿产资源行为,土地供应量6万余亩。深入开展和谐三区(矿区、工区、库区)活动,妥善处理矿群关系,各类矿区基本形成良性发展局面。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政府签署的《毕节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试验区合作协议》,投入3.76亿元改造和建设学校240所,招聘特岗教师3302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0.17%。扎实抓好毕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科学技术两项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部文化作品受省级表彰。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传染疾病的宣传、防控工作,完成新增73.8万户地氟病防治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5.28%,比去年提高0.91个百分点。城镇医保参保率93.11%,比去年提高36.85个百分点。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我区团体总分、金牌总数跃居第三名,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常勇获广州亚运会拳击项目52公斤级银牌。实施国家人口和计生委支持的“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符合政策生育率91.42%,比去年上升0.16个百分点。五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健全“三级联动视频接访”长效机制,办理群众来信来访5856件批次16830件人次,化解信访积案398件;投入经费2418万元解决信访积案282件。加大到省进京非正常上访重点人员梳理和排查力度,积极预防和处置各类不安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实现了“两会”期间进京“零非访”目标,全年上访人数由全省第一下降为全省最后一位。“平安毕节”建设深入推进,破获刑事案件7581起,破案率为47.72%,人民群众安全感上升了4.2个百分点。

同时,始终坚持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地委的领导下主动向人大工委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支持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与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加强民情民意调查,完善听证制度,促进了行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

去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战略机遇,妥善应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总值为“十五”的2.54倍,年均增长13.79%;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9.65%、3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5%、12.6%,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61.61万人减少到不足35万人(老口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过去一年和“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地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有关部委以及深圳特区倾情帮扶的结果,是地区人大工委法律监督、地区政协工委民主监督以及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群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行署向各位主任、秘书长和各位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改善;经济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基础滞后,农村贫困面大,农民增收困难;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量大,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问题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下一步工作,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和2011年工作打算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区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将认真实施即将审定的《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不断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围绕“强区升位、跨越发展”总目标,重点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源大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到“十二五”期末,确保GDP超过1500亿元,力争突破1800亿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年均增长4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其他各项事业提速发展,在“十二五”期末人均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认真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精心筹备第七届全省旅发大会,突出重点抓突破,围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强力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为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7%以上、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达到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着力实施百个亿元项目,确保实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1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0%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5%以上。一是把握投向编制项目。根据国家、省投资取向,结合“十二五”规划,抓紧谋划和编制一批能够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项目。二是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点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机遇,加大赴省进京力度,争取更多大项目、好项目挤进国家、省规划支持的“盘子”。三是拓宽渠道增加投量。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投入,继续发挥好各类融资平台的作用,撬动和吸纳银行、资本市场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努力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的良性循环。四是加强管理促进投产。建全完善领导干部包抓重大项目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合同履约、资金到位、项目开工、竣工投产”四个比率,着力破解土地、资金、拆迁等项目建设“瓶颈”,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效。五是着眼长远储备项目。按照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的要求,拓宽视野,放眼长远,瞄准外部环境、政策导向、产业转移和市场需求,储备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项目不断档、不断线,形成项目建设梯度推进的良好格局。

(二)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认真组织实施十大产业行动计划和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规划,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长25%、力争27%。一是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增强经济发展集聚力。高起点、高水准搞好“三大基地”和“九个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布局,水、电、路以及管网等基础设施一次性科学规划到位并分步建设,确保园区公用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地区中小工业企业孵化创业园建设,争取20户以上中小企业落户园区。在有条件的乡镇规划一批工业小区或特色工业企业。全区新增建成园区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新增入驻企业100户以上。二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抓好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和兼并重组,加快22个大中型在建煤矿建设,煤炭产量达到5600万吨。力争开工建设织金火电厂,抓好大方火电厂二期和金沙火电厂“关小上大”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以力帆骏马二期技改项目为龙头的毕节载货汽车制造基地和以河南煤业黔西煤化工、永贵机电制造厂为带动的黔西县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开工建设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煤制醋酸等项目。加快全区12条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和以浙江豪盛集团特高压电瓷制造基地为重点的建材产业建设。推进金沙回沙酒、毕节大曲、林酒、碧春酒技改扩能工程和毕节卷烟厂、复烤厂技改扩能建设。抓好以赫章生铁、铅锌冶炼项目为主的冶金产业。推进神龙果、雨润、蓝雁等集团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药材加工项目。加快以东海纺织为龙头的毕节织造园基地建设,积极扶持黔西香港森仕集团服装厂和威宁毛纺厂等企业。抓好风能开发、太阳能发电、煤制油、煤层气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尽快摸清资源禀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狠抓运行调度,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加强对各产业、重点企业和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度。建立由项目业主单位、相关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参加的对接机制,落实重大项目互保共建措施。切实理顺煤矿、电厂、电网和企业的关系,提高保障能力。坚持深入企业,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

(三)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路网建设为引领,加快具有毕节特色的城镇化进程,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围绕构筑“一带两翼”城镇空间体系格局,编制完成“十二五”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全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抓好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抓好以50个重点集镇、100个普通小城镇为重点的全区所有镇(乡)的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启动1820个重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二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各县城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撤地设市工作。强力推进毕节市、大方县同城发展步伐,全面启动双山(梨树)、德溪、碧海、金龙新区建设;黔西、威宁、金沙、织金县城按照3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拉开建设,纳雍、赫章县城按照10万人口以上规模建设,全面开工建设百里杜鹃花海文化城,抓好50个特色小城镇建设。三是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一院三馆”建设力度,启动地区体育场改建、综合训练场、体育馆、游泳馆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各县市文化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四是不断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镇管理长效机制,注重边建边管,努力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见效一片,同时在全区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城镇、园林城镇、文明城镇活动,努力营造城镇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五是扎实抓好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家园“五园新村”建设,完成黔西北民居新建改造30万户以上。搞好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基本完成1125个村寨整治。抓好威宁县农村危房改造“整县推进”工作,完成金沙县“整县推进”总体验收。

(四)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破解发展瓶颈。

加快构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加快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尽早实现与黔中、滇中、成渝经济圈1—3小时快速连接的要求,推进成贵快速铁路、织纳水、隆黄铁路毕节至织金段、林歹至织金等铁路建设,力争昭黔铁路毕节至威宁、毕节至遵义段开工,实现区内规划铁路全部开工建设。推进毕节至都格段、清镇到织金、织金到纳雍、毕节至生机段、十八到碧阳、机场高速、黔西至大方至毕节和毕节开发大道建设,争取开工建设织金至普定、黔西至贵阳、毕节至镇雄高速公路,积极推动威宁至六盘水、威宁至昭通、威宁至宣威、黔西至金沙、六枝至纳雍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各项工作,新建、续建通乡油路200公里以上,新建通村油路100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旅游公路、矿山公路建设和国省干道改造升级工程。毕节飞雄机场全面开工建设,力争2012年建成并实现通航。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按照尽快解决工程性缺水的要求,扎实抓好水利部重点扶持对口支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大方岔河水库、毕节龙官桥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金沙胜天、织金大新桥2座中型水库,加快纳雍金蟾中型水库、黔西附廓水库大坝加高扩建工程进度,继续实施“三小”水利工程、金黔灌区、红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8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烟水配套工程33万亩,解决125万人以上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的维护和利用,加快各县城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启动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快电力、信息化等设施建设。抓好全区输变电工程建设,完成农村未网改电网改造,继续开展城市配网、农网建设和升级改造。建成地县乡三级电子政务外网,抓好有线广播电视县乡联网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五)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把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举措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332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万”农业示范工程,重点抓好以“十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和“百个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巩固提升烟草、马铃薯、食用植物油等三大产业,大力发展核桃、茶叶、樱桃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加工业,新增建设经果林5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30万亩、蔬菜20万亩、茶叶20万亩、中药材10万亩。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培育20个以上地级、3个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增1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370个以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食品生产企业QS认证等农产品认证15个以上,力争新增5个以上省级著名商标、1个中国驰名商标。三是增强农业保障能力。抓好基本农田配套小水池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抓好主要农作物千亩连片标准化科技示范样板,争取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积极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四是狠抓扶贫开发。以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劳务经济、产业化扶贫为重点,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确保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按照“两年全面脱贫、五年巩固提高”的总体目标,抓好威宁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

(六)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把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做好第七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筹备工作,确保办出一届上档次、高品质、有影响力的旅游盛会,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是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和县(市、区)旅游规划,启动赫章阿西里西、大方油杉河、金沙冷水河等20个景区的规划建设。三是推进旅游精品线路及景区建设。继续完善东中西3条精品旅游线路。做好百里杜鹃、韭菜坪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推进百里杜鹃、织金洞“5A”级旅游区创建,黔西县按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创建标准进行打造。各县(市、区)每年新开发3个以上景区景点。四是构建多层次旅游体系。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地方民俗风情旅游、自然景观生态度假旅游、乡村田园风光旅游、人文历史景点旅游,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五古”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力度。五是加快其他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各县(市、区)物流项目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加强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围绕建设改革开放先导区的要求,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一是不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把毕节试验区作为贵州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丰富和完善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力求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民营经济、金融创新、产权制度、资源开发、社会管理、行政体制、干部人事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加快发展非公经济。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实施“百户亿元企业工程培育计划”、农村非公有制经济“万户”工程和“万户小老板工程”,培育一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成为创业带动就业的先锋。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抓好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和各驻外办事处、招商分局驻点招商,严格招商引资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对口帮扶、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发达地区、对口帮扶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投资大企业、大项目,力争在项目签约和引进资金方面实现新突破。

(八)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进一步构建“两型社会”。认真实施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扎实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项目,坚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加大石漠化综合防治、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力度,确保完成石漠化治理170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6.5平方公里,营造林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格防范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加强全区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以赤水河、六冲河、三岔河、偏岩河等流域为保护重点,加大对生活垃圾、废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正常运行。三是认真抓好节能减排。推进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火电机组脱硫设施运行监管力度,强化对煤炭采选、金属矿采选、建材、屠宰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九)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进一步建设“和谐毕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扎实抓好十项民生工程。为提高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地委、行署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了今年十项民生工程。目前,工作任务已分解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我们将认真抓好督查督办工作,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二是努力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问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扎实抓好金沙县、威宁县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四是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筹资的原则,落实好土地供应及配套资金、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廉租住房5826 套、公租房1080套、经济适用房650套、限价房55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600户和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1120户。五是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以控制政策外生育、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建立二女户节育有效机制为重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六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教育部“毕节贫困山区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启动“十二五”期间每个乡(镇)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工作,开工建设毕节一中新校区,新建6所高级中学、8所思源项目学校和1所普通小学,启动地区职教园区和威宁职教基地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加强传染病防控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0%、95%以上。全面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物价、老龄、档案、地方志、人防、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七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厉打击非法采煤采矿行为,突出煤矿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地灾防治、森林防火、消防和公共安全等行业(领域)的专项治理,力争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3%以上。高度重视和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和谐矿区、和谐库区、和谐工区”构建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毕节”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十)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抓好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着力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深入解放思想。努力使观念思维、体制机制、工作举措、干部能力与“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目标相适应,切实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二是着力增强本领。加强学习,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各级领导干部的视野、知识、能力适应加速发展的需要,做到抓发展有思路有点子,破难题有魄力有办法,保稳定有举措有成效,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优化政务服务。加快“六型机关”建设,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发生。四是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领导岗位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问责制,根据“双考双评双挂钩”动态跟踪考核办法,严格绩效评估,强化督查,兑现奖惩,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与会的同志们,做好“十二五”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地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实现毕节试验区“强区升位、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

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 2017部门决算公开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部门职责

组织指导示范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辅导培训各级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及具有一定水平的文艺团队骨干人员,创作群众文化艺术作品,研究群众文化艺术理论,收集、整理保护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建立健全文化艺术档案,积极开展对外群众文化交流。

二、机构设置

大兴安岭地区群众艺术馆内设:办公室,美术辅导部,文艺辅导部,少儿辅导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5个职能部门。

三、人员构成

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制为16人,实有在职人数15人,(其中:正科级1人,(正高职称)副科级2人(副高级职称1人),正高(三级)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工勤人员4人)。退休10人。

第二部分: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部门决算与预算数对比增减变化说明

2017部门决算总收入267.32万元,2017年年初预算数为229.67万元,增加37.65万元;增幅16.39%,主要原因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减少,项目经费增加。

二、部门决算与上年决算数收支增减变化说明

(一)收入情况

2016年决算收入296.47万元,2017部门决算总收入267.32万元,同比减少29.15万元,减幅9.83%;主要原因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减少。其中:2017财政拨款收入267.32万元,同比减少9.83%。

(二)支出情况

2017部门决算支出总额274.75万元,比上年部门决算减少37.72万元,减幅12.07%。

基本支出206.05万元,比上年减少23.42万元减幅10.21%;(1)人员经费支出197.56万元,比上年减少11.51万元减幅5.51%;原因是一人离岗创业;(2)日常公用经费支出8.49万元,比上年减少11.92万元,减幅58.4%,原因是办公楼水费、电费、取暖费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

项目支出68.70万元,比上年减少6.81万元,减幅9.02%,原因是项目经费减少。

按支出功能分: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2.3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2.44万元。

三、机关运行经费安排情况说明

2017年部门预算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用于公用方面的支出)20.58万元。

2017年部门决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8.49万元,其中:办公费0.9万元、印刷费0万元、邮电费0.44元、差旅费1.53万元、培训费0.01万元、会议费0万元、福利费1.48万元、工会经费1.58万元、日常维修费1.25万元、租赁费0.07万元、劳务费0.06万元、专用材料费0万元、专用燃料费0万元、一般设备购置费0万元、办公用房水电费0.49万元、办公用房取暖费0万元、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0.68万元。

2017年决算数与2017年预算数相比较增加37.65万元,主要原因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减少,项目经费增加。

2017年部门决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8.49万元,2017年决算与2016年决算相比减少11.92万元,主要原因是办公楼水费、电费、取暖费机关事务管理局统一管理。四、三公经费支出及变化情况说明 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合计0万元。

(一)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为0个,人数为0人,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0万元。

(二)公务用车购置数0台,公务用车保有量0台;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为0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

(三)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0次,人数为0人,公务接待费支出0万元。

(四)“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2017年三公经费0万元,与2016年决算数相比较,增减0万元,主要原因是没有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

五、政府采购情况说明 2017年政府采购计划金额是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0万元,比采购计划增减0万元,增减幅0%。其中:货物类金额0万元,工程类政府采购0万元;服务类政府采购0万元。无支持中小企业等政府采购政策的情况。

六、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2017年国有资产年初价值119.99万元。其中:其他固定资产119.99万元。2017年国有资产年末价值133.53万元,其中:其他固定资产133.53万元。本年增加国有资产13.54万元。

第三部分:预算绩效情况说明

我单位本内无预算绩效评价项目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一、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定额公用支出。一是人员经费,具体包括工资、津贴及奖金、医疗费等基本支出;二是定额公用经费,具体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日常维修费、交通费、福利费、定额接待费等。

二、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项目支出。包括出国费、会议费、办公用房维修租赁、购置费(包括设备、计算机、车辆等)、干部培训费、执法部门办案费、信息网络运行维护费等项目支出。

三、机关运行经费:指各部门的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四、“三公”经费:是指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因公出国(境)费。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五、财政拨款收入(补助)、财政专户资金、政府性基金收入:财政拨款收入(补助)反映财政部门用一般预算收入安排的预算单位资金,包括经费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非税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财政专户资金指指事业单位按照省物价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收取的缴入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入指纳入基金管理或参照基金管理,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

六、上年结转和结转下年:上年结转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转下年指以前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延迟到以后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七、一般公共服务: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反映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包括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开支的离退休支出。

九、住房公积金: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第五篇:大兴安岭地区殡葬管理办法

大兴安岭地区殡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生态战略,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黑龙江省殡葬管理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民政部门是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的殡葬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各级民政部门下设的殡葬管理处(所)承担具体的工作事宜。各级卫生、工商、物价、公安、林政资源、国土资源、监察、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三条 各级民政部门和精神文明办要积极推进殡葬习俗改革,做好丧葬习俗改革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提倡文明、节约、健康、科学的殡葬礼仪,破除封建迷信的殡葬陋俗,禁止在殡葬活动中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第四条 凡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殡葬活动和从事殡葬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二章 火葬管理

第五条 凡在火葬区的居民、驻本辖区的单位人员和外地来本地暂住人员病故,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到殡仪馆火葬。火葬区内死亡者遗体应当坚持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火化。因特殊情况需运往外地火化的,应经当地殡葬管理机构批准,并办理运尸手续。有土葬习俗的回族等少数民族除外,但自愿实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对火葬区内拒不实行火葬、擅自将遗体外运土葬或在规定的公墓以外埋葬、建造坟墓的,其所在单位、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必须制止,殡葬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责令死者家属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强制执行,其费用由丧事承办人承担。同时依法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由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林政资源、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六条 火化遗体必须凭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

(一)非正常死亡人员的遗体经有关部门批准,需要暂时保留的,应当存放在有防腐设备的殡仪馆。

(二)社会上的无名尸体,由卫生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作出鉴定并办理有关手续,由殡仪馆公告15日后无人认领,将遗体进行火化,所需经费由当地财政部门支付。

第七条 火葬区内死亡者遗体的运送由殡葬服务机构承办,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经营遗体运送业务。在火葬区内禁止出售、使用棺材(含半成品)等土葬用品。

第八条 遗体火化后除将骨灰存入骨灰堂或安葬指定的公墓外,提倡将骨灰进行江河葬、撒灰葬、草葬等生态殡葬方式。禁止骨灰“二次装入棺木”进行土葬。

(一)距离殡仪馆较远的乡、村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经县(区)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自己建立公益性骨灰堂或树葬公墓,将骨灰存放骨灰堂或安葬在树葬公墓中,骨灰堂或树葬公墓不得对乡(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使用。

(二)骨灰确需与土葬者安葬在一起的,必须将骨灰深埋,但不许装棺下葬,不许扩大坟头,不许破坏周边林木。第三章 土葬管理

第九条 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列为暂缓火葬区的边远乡镇(林场)、村屯,继续实行土葬。土葬区及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要进一步深化土葬改革,进一步规范和治理土葬公墓,切实加强墓地管理。

第十条 土葬公墓应当选用荒山瘠地,不得占用耕地,禁止建在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林、种子林等森林保护区及铁路、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

第十一条 禁止在土葬公墓以外的其它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违者民政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可以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遗体土葬应当深埋,坟墓和墓碑高度不得超过一米。埋葬遗体的单人墓占地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人合葬不得超过6平方米。第四章 公墓管理

第十三条 公墓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葬骨灰和遗体的公共设施,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是为提供遗体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不收取费用或只收成本费用的公墓;经营性公墓是为居民提供骨灰或遗体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

第十四条 严格履行国家和省规定的公墓审批手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私自建立和经营公墓。

第十五条 公益性树葬公墓要规范统一,禁止破坏树木。

(一)在原有公益性公墓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管理公墓实行骨灰树葬,在林间空隙规划出墓穴安葬骨灰。

(二)在荒山宜林地或造林地等规划墓穴并植树造林,建立树葬公墓安葬骨灰。

第十六条 公益性树葬公墓安葬单人或双人骨灰的墓穴占地不得超过1平方米,不允许留坟头,禁止建立竖置墓碑,可卧置墓碑或以树木为标志。

第五章 殡葬管理和服务

第十七条 党员干部带头自觉遵守国家的殡葬法规,在殡葬改革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搞铺张浪费,不搞大操大办,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凡直系亲属去世,带头违反殡葬管理有关规定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八条 殡仪馆、经营性公墓等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因地制宜设立服务项目,为人民群众办丧事提供良好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丧葬消费需求。殡葬服务单位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应当报物价部门审批,并明码标价。

第十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对殡葬用品实行监督管理。凡从事生产、经营殡葬用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到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禁止生产经营封建迷信的殡葬用品,禁止将封建迷信的殡葬用品带入殡仪馆焚烧。

第二十一条 各级民政部门每年要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殡葬用品市场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规范和整顿,以净化殡葬用品市场,加速殡葬改革。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等移风易俗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红白理事会的组织在殡葬改革中的作用。

第二十三条 殡葬工作人员要遵守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对死者家属要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不准刁难死者家属,不准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

第二十四条 殡葬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如发现利用工作之便索取财物的,要责令退赔,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如不服处罚,可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不执行处罚的,由处罚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与国家和省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此办法由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开始施行。2007年10月22日下发的《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殡葬管理办法的通知》(大署〔2007〕140号)同时废止。

下载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人事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大兴安岭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招商引资是我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是举全区之力不断加强的长期性工作。各县、区政府招商局(与商务局合署办公)负责......

    大兴安岭地区妇女联合会编印

    (2009—9) 大兴安岭地区妇女联合会编印 http://dxal.gov.cn/fl 2009年9月30日 工作动态 大兴安岭地区各级妇联组织 积极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公路管理站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公路管理站 2017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部门概况 一、部门职责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公路管理站于1999年由大兴安岭地区交通局经省公路局、大兴安岭......

    人事局年终工作总结

    人事局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人事自身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为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优、素质高的人事人才队伍,狠抓了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风行风,推行办......

    平邑县人事局(范文大全)

    平邑县人事局共青团平邑县委平邑县教育局平政人字[2009]24号 文件关于评选“平邑县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的通知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学校,各民办学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

    人事局工作总结

    人事局工作总结****年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事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责任和本局工作思路,以保持共产党......

    奉节县人事局大全

    简报 第9期 奉节县人事局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4月27日 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奎给机关职工上党课4月27日,县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奎给人事局干部职工上了一堂......

    人事局工作总结

    XX年我局坚持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和旗委十三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创城市管理品牌,做人民满意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