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我支点我敢撬地球
给我支点我敢撬地球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给我支点我敢撬地球”
“给我支点我敢撬地球!”这是阿基米德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同时也是我们青年学生充满激情与自信,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创业就业宣言。上大学为了什么?为的就是找到这个支点,找到理想的职业,实现美好的职业理想,在服务祖国与人民事业中展现自我价值。在刚入学一年的时候,我便确立自己理想的职业定位,进行知识学习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两年来我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 创新能力。因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员,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支点-----知识支点。这要求我在求学阶段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以知识支点翘起我的理想地球。首先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争取每门功课成绩都得到优秀,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在兼顾学业的同时,积极的活跃在学生基层工作上,使自我的组织管理能力 人际协调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针对所学的专业,我又进行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自己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除了知识支点,更重的是能力支点。取得这个支点就是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训练,将我的所学灵活 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习实训中锻炼自己,谦虚好学,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只要有利于能力提高,只要有利于素质培养,只要有利于成长,我就义无反顾,头也不回地坚持下去。
选择好适应自己多的职业是事业成功的开始,而事业的成功才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我很清楚知道,在人生道路上没有坦途,从现在开始做好心理准备,倾心付出,不管是平坦的大路还是铺满荆棘的峭壁,无论怎样坎坷,我都将勇敢面对,克服困难一直走下去。既然选择了,就不言放弃!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施展才华,向目标一天天靠近,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取得我的支点,翘起我的地球!
第二篇:赵海燕: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浅见)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浅见
滨城区梁才办事处中心学校赵海燕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如果把教学的全面性、导向性、发展性比作一个地球,那么教学评价就是撬动这个地球的支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评价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这为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评价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甄别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由此可见,改革品德学科评价,关注体验过程,发展个性是品德课程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转变评价观念,优化课堂评价主体。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手段,应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转变评价观念,实现从关注教师“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学”。现在的学生有比较强的自主意识、喜欢新鲜事物、敢于创新,我们的评价观念就应当从关注教师“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不仅仅看其讲课能力,还要看其能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应当从促进主体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一个优秀教师应起的作用。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树立“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念。
其次,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因为它是真实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应有的尊重、理解、悦纳;因为它是可贵的,所以我们就应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发展的眼光构建多元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真实个性的思想中寻找其蕴涵的合理之处,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和谐、自主的空间。比如: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二、规范教学行为,构建课堂评价平台。
规范教学行为,构建课堂评价平台。要求广大教师密切关注学科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改变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定势;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养,尤其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真正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和任务明确、具体
确立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所要求的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制订明确合理的双基教学目标,能力发展目标和情感态度形成目标,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教学内容科学、准确
教师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做到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的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同时反映学科的前沿知识与最新信息;加强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巧妙地渗透情感教育。
3.教学组织能力的优化
教学组织能力的优化包括教材的组织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其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在具体组织中要突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尽量减少讲授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充分参与。
4.教学态度和谐、得体
心理学研究发现,虽然有的教师很有经验,对学生非常负责任,但学生的发展并不理想,其原因是教师未树立有效的交往性态度。鉴于此,我们十分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二是教师课堂上的热情与宽容,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坦率与自发性,赞赏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5.课堂教学效果好、质量高
教学效果和质量要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和评价。课堂教学要形成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气氛。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看是否对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主要看是否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注重生成性教学,优化教学评价设计。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品德课堂教学十分注重生成性教学,这既是由品德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品德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例如,我再执教《说说我的朋友》这一活动主题时,提了如下问题:你发现了同学的那些优点?赞扬过同学吗?许多学生发现的并不多,自己给过别人赞扬,但并不多。我接着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同学老是找我的缺点。”此时,教师不是急于去评判孰是敦非,而是让学生就回答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作了归纳分析:赞扬不是一种交易,我们决不能因为别人给我们赞扬少,而自己也给别人少。赞扬是一种力量,赞扬能创造奇迹,绝不会因多了就失去效力。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随机性,学生回答的内容也具有不可预见性。这种生成性内容的成功处理,除了教师本身扎实的知识底蕴外,更需借助于教师的教学机智,从容应对,机智处理。我们在课堂设计评价中,应关注教师是否正确处理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关注教学预设,重视教学设计;又着眼于动态生成,设定弹性目标,留有生成余地。课堂教学实践往往需要教师能随机应变,而不是采取垄断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控制在教师预设的轨道
内。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恰如其分地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新知识。
四、创设发展性课堂,优化评价活动实施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旨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因而,教材内容编排时都是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活动,但是有许多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加以调整,从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搜集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诱发学生学习激情,延伸生活体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在教学中,可融入到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具体行动中,“雏鹰争章”活动融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方法多样,重在激励,是符合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学生需要的新型评价模式。如执教三年级《我的好朋友》时争“礼貌章、友爱章“,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担当评委,必须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争章活动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品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活动的课堂更需要形成性的评价,只有落实到活动过程之中,落实到孩子真正表现的过程评价才能促使孩子真正的进步,同时促进我们的课堂活动开展得更为有效。
品德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正处在如履薄冰的探索之中,它有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支持和协调。让我们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以充满人文精神的评价作为导向,真正使全体师生共浴人文阳光,共享人性关怀,让我们的品德教育成为“人的教育”,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注意教改动向,不断改变传统观念,把改进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的点滴行动中,就一定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中去。
第三篇:支玉恒《只有一个地球》
三、名课研习:支玉恒《只有一个地球》
下面我们来研究支玉恒老师的一堂课,支老师本来是教体育的,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改教语文,一不小心就成了特级教师。特意介绍支老师的背景是有用意的,下面我们会回过来讨论。先看这堂课。
《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在教材里编在说明文单元。课文的内容大致是三点:第一,地球很美丽,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第二,现在地球受到了摧残,环境污染严重。第三,唤起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上课起始部分,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解题,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地球”两个字,问:“地球在哪里呀?”“今天我们上课坐在什么地方啊?”引导学生把这个看起来抽象的话题,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联系起来。接着是朗读课文,然后转入学生的默读。支老师说:“大家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待会儿老师会问大家一个什么问题?”’支老师这堂课是在舞台上上的,他说:“今天我豁出去了,如果我要问的问题被你们这么聪明的学生猜到了,我决心从舞台上滚下去!”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猜”的热情。学生看课文,猜老师可能要问的问题。一个学生起来了,问:“老师是不是要问地球有多美丽啊?”支老师说:“这,教材已经写明白了,我不会问的。”又一个学生说:“老师是不是要问地球受到了什么样的环境污染啊?”支老师说:“这,教材也写明白了,我也不会问的。”一个同学好像恍然大悟:“哦,老师要和我们一起讨论怎么样保护地球,怎么保护环境!”支老师说:“我今天上的是语文课,我没有能力讨论这个。”在这段师生对话当中,支老师的表现相当精彩。有好几次,他的一只脚已经站在了舞台的边缘,意思是“同学,再加一把劲,你就能够猜到了,我就要掉下去了”。但是没有同学能够猜到。
支老师问的问题是:“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哪一味?”他没有问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而是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对小学生来说,“感受”这个词抽象了一些,他就具体化到“滋味”,是“酸甜苦辣”哪一味?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读课文,学生去感受自己读到的滋味。有学生说:“我读到了甜味。”“为什么是甜味啊?”“你看,地球多美丽啊!”“读读看,把你读到的甜味读出来。”有学生说:“我读到了苦味。”“读读看,把你所读到的苦味读出来。”有个学生很有意思:“我读到了涩味。”“读读看,可以把你感受到的涩味读出来吗?”还有学生说:“我是先甜后苦转辣最后是涩。”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了相当充分的交流。这是这堂课的第一个核心教学环节。
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五个段落“分别写一个抒情的句子”。支老师作了示范,写在黑板上:“啊,美丽的一叶扁舟!”也就是说,刚才是同学谈了各自的感受,是口头的、即兴的交流。下面支老师想用这样一个环节,把刚才交流的成果转化成书面的文字表达。学生去看课文,学生分别写抒情的句子,学生与学生相互进行交流。然后,支老师用了一个“发表权竞标”的方法:自荐或者推荐十名学生,依段落分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抒情的句子”,然后署上自己的姓名。支老师对这十个句子稍加增删,去掉几个重复的词语,添几个关联词,个别地方作了语序的调整。黑板上呈现的是由十个句子组成的一段抒情散文。这段散文.就是全班同学在理解、感受、交流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学习成果。
支老师这堂课,核心的教学环节是两个:1.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2.指导学生将所体验的情感表达成抒情的句子。我们感兴趣的是,他教说明文单元的《只有一个地球》,不是像有些教师那样教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等,而是去教阅读的感受。什么道理?前面讲到,支老师原来是教体育的。从语文的专业角度来看,他是受到一些局限的。支老师是这样说课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但这不是一篇普通的说明文,是一篇饱满情感的说明文。”一方面说是“说明文”,一方面又说“不是一篇普通的说明文”,而是“饱满情感”的。在“一般”的语文教师看来,支老师这话是有点问题的。教师会凭其“专业知识”:说明文的“知识性”、“客观性”、“科学性”等来分析。“饱满情感的说明文”与说明文的“客观性”是矛盾的。但是,支老师的语感是对的。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当做说明文来解读、来理解、来感受的。说明文是介绍读者未知的知识,但这篇课文所“说明”的事实,其实学生原本都是知道的:第一,地球很美丽,是我们的家园。第二,现在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地球受到了摧残。第三,要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地球。这篇课文的重点,主要不是描述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而是唤起我们的情感,把看起来与我们的生活不那么有关联的“保护环境”跟我们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支老师采用的,是一种正常的阅读方式。接下来是“抒情的句子”,这个说法也很不专业。我们一般会说“感叹句”。但是支老师的语感又是对的,感叹句的叹号表示什么?就是强烈的情感。以正常的方式进行正常的阅读,我以为对语文教师的备课,对文本解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体育老师”凭语感就能做对的事,我相信受过中文教育的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能做对,但前提是,首先不要把自己当成“语文教师”,一定要先当正常的“读者”。按其正常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即在备课之外,自己拿起一个作品、一篇文章时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我相信,我们多数人会自然地依据文本体式去阅读、去作文本解读。
第四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
现在我可以说这样一句:给我一个过程,我可以让你喜欢我。
但是没有人给我这样的过程。
坏男人往往脸皮厚,大胆,善于撒谎,不太受道德约束,花招诡计多,不负责任。而这些特点恰恰击中了女人的软肋。假设硬件条件相似的好男人和坏男人遇到同一个女人,坏男人的杀伤力要强出N倍。
首先,好男人的出手概率要小得多,因为好男人开始追求之前就要考虑负责任的问题,所以不完全中意的不会去追,条件不成熟的目前不能追,对方已有男友的不能追,未来前景不看好(例:在不同城市)的不能追,限制极多。而坏男人反正也没打算负责任,只要对方有点姿色,或是触手可 得,一概先追了再说。
第二,好男人诚实,没钱没关系就实话实说,对女方的缺点也坦诚相告,往往让女人很失望。而坏男人随便编两个故事就可以显得自己实力超群;对女人花言巧语又很容易让她们心花怒放,认为找到了知己伯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好男人多年的辛苦努力换来的成果多半还不如一个坏男人用3分钟时间编出来的故事更能让女人心动。
第三,好男人总想着尊重对方,不会找机会调戏非礼。而坏男人通过调笑,酒精,跳舞等方式随时刺激女人的荷尔蒙,一有机会就把对方占为己有。女人一旦被调动起来,反而很快会爱上这个男人。坏男人一次调情的效果往往超过好男人默默的多次付出。有些傻女人认为男人上了她就是爱上了她;更傻的女人认为一旦被男人上了,她就必须爱上这个男人。女人的本性中隐含着逆来顺受的基因。
第四,好男人真心付出,把双方的感情看得很重,心态容易不平衡,为一些小事和女友争吵。而坏男人心想:反正我不过是做一场游戏,找点刺激罢了,哄哄她得了,生个什么气啊?心态更平和,反而显得成熟个性好。
第五,坏男人的约会经验通常比好男人多的多。参照第一条,坏男人一有机会就出手,即使不成功也积累了经验,逐渐了解了女人的心理。坏男人通过大量的实战经验在约会时把这些表面工作做得很好,而好男人却懵然不知,被唰了都不明白为什么,还以为是自己实力不够。
第六,双方发生争执时,好男人自尊心,原则性强,不会轻易迁就对方,往往为些小事谁都不让步,最后只能分手。而坏男人脸皮厚,认个错比喝稀饭都容易,往往轻而易举就能哄得对方回心转意;当然,那是在他还没有玩腻的时候,否则即使女方让步他也能找出借口分手,有时候女人反而会一再让步,彻底沦为坏男人的玩物。
第七,好男人原则性强,循规蹈矩,往往显得乏味。而坏男人一心追求刺激,变化多端,常常给女人以新鲜感。不知不觉中,女人就被坏男人迷惑住,控制住了。
第八,大部分女人对生活的期望值不现实(爱情小说,电影看多了的后果)。造成的后果是诚实的好男人达不到她们的期望值,只有坏男人才能编造出一个她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另外,对于多数女人来说,上床造成两人关系的质变。占有她身体的男人比起其他男人有太多的优势(亲密程度大大增强,对方无形之中多出很多操纵女方身体及行为的权力等)。
坏男人能做到的,好男人为什么做不到呢?对于好男人,你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你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意。而坏男人更能容忍你的缺点,因为他只需要容忍几天,一两个月;而好男人却要计划一辈子的前景。
我要做一个好男人,但是我不会去做一个迂腐的好男人。在默默付出的同时,偶尔也会有一个小小的浪漫。
想了想,突然意识到,除了是个好男人外,自己还是一个丑男人,至少有人定义为Q 其实,这不是我期望的,但是天生娃娃脸我也么办法。女人,不光选择的是好男人和坏男人,还有帅气的男人和不帅的男人。
因此,以后的路还很漫长啊。我能等到那个她么?
好男人 VS 坏男人 丑男人 VS 帅男人
这样一对比,就发现自己完全处于劣势,好男人,默默的付出,女人觉察不到。丑男人,将心比心,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也不能怪女人。
第五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阿基米德的这句话是一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具有解释目的的表达性言语。想想它的语境,阿基米德正试图让别人相信他的杠杆原理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一句学术言论,并不是一个假说,也不是一个未加证明的假设命题。他只是想通过这个来传达他的那种自信,对科学的自信。所以无论对错,他本人都不应该是我们诟病的对象。如果是别人说了这句话,它可能早就被埋没在了浩瀚的历史。但正因是阿基米德所说,使其被铭记流传,也使得人们产生了讨论这句话的兴趣。这样的话,我们不如将这句话从阿基米德身上剥离下来,单纯的去考虑这句话本身,也许更能客观的研讨。好吧,让我们再来正式的看一下这句话吧:“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