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

时间:2019-05-13 14: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

第一篇: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

初中命题作文写作指津: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

泉州市教科所供稿

【题型解说】

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考查形式,在各种作文考查题型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那么,什么是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的作文考查形式。这个题目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有时还是一个句子。近年来,中考命题作文在考查形式上呈现出两种命题类型,一种是直接命题作文,如“请以“校园里的记忆”为题”(2013宁德卷),或如“题目:如果没有他们„„”(2012泉州卷);一种是供材料命题作文,即在作文命题之前提供一则或长或短的材料,形成“材料+命题”的命题形式。如2013浙江杭州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没有出口,无法把水分出去,导致水中积存了大量的盐分,因而没有生物能成活。而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形成了活水,充满了活力。

海水如此,更何况人呢!因为我们懂得:分享,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分享,是一种胸襟的 袒露;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交融……

请以“懂得分享”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审题技巧点拨】 与其它作文题型相比,命题作文更直接地体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像体操中运动员必须要完成的“规定动作”,因此有利于学生思想迅速集中,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写作要求。但既然是“规定动作”,对于全体考生而言主,命题作文也较其它作文题型更具约束性,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定了文章的立意方向和选材的范围。

在命题作文写作时,一般构思思路是:“定文体-明对象-抓重点”。

所谓有“定文体”,就是要预设文体。可在写作之前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写作文体:一是命题要求,题目本身适合哪种文体。比如,2013浙江嘉兴“歌声嘹亮”、2013福建宁德“校园里的记忆”、2013山东济南“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等就适合写记叙文;2013广东湛江“活着需要什么”、2013浙江杭州“懂得分享”等就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而2013福建福州“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2013福建泉州“近在眼前”等既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二是看自己所拥有的材料适合写哪一种文体,换言之,就是看平时特别是考前积累的素材适合哪一种文体。

三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果遇到一些文体倾向不明显的题目,例如2013山东临沂“走在路上”、2013四川成都“再也没有”等,一般而言,就应选择平时自己最拿手的文体。

所谓“明对象”,就是要根据题意,明确作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物”?是“事件”?或是“场面(景)”?如果要写议论文,写作的对象可能还是一个道理、一种现象、一个观点,等等。只有明确了写作对象,才能安排好行文构思过程中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份量、作用及采取何种写作手法。

所谓“抓重点”,就是在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基础上,抓住题目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抓住题目重点,不偏离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从某种意义而言,题目中的“重点”就是作文的主体内容。

总之,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关键,命题作文也不例外。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明确题目的写作要求、写作对象、写作重点和写作范围。在上述写作要素都做到了然于胸后,才进入具体的写作环节,即打开思路,构思行文。换句话来说,就是既要注意命题作文题目的限制性一面,也要看到它未加限制的广阔空间,并在这个广阔空间里自由发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所谓“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实例分析】

1.《成长路上无捷径》

适合文体:偏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

写作对象:成长路上。“成长”既可以是身体、生理的成长,也可以是精神、思想、心理层面的成长。总之,就是要写变化,体现过程。

写作重点:无捷径。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阐述对“无捷径”的认知、感悟和理解,也就是说,必须解决、回答为什么“无捷径”。若写记叙文,则通过叙事来实现;若写议论文,则通过材料的分析或归纳来实现。

2.《我爱唱的一支歌》 适合文体:记叙文。

写作对象:一支歌。首先应明确是“一支”而不是“两支”或“许多支”,写作时不可违逆。其次要交代这支歌的内容或者主要意思,写作内容的选择上应与这支歌保持高度的一致;切不可脱离这首歌的主要意思展开写作,也就是说不要“另起炉灶”。

写作重点:爱唱。必须解决为什么“爱唱”,也就是“爱”的原因。比如,因为它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所以“爱唱”;或者,因为它能激励“我”前进,所以“爱唱”;或者,因为这首歌给了“我”启迪,伴随了“我”成长,所以“爱唱”,等等。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不能用本试卷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4)书写工整规范。

适合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写作对象:事理,即“爱”。作为初中生来说,此处的“爱”的内含应当是“关爱”,是“亲情之爱”。由此,也就可以确立更为具体的写作对象,例如朋友之爱、师长关爱、人对自然(动物)的爱护,等等。

写作重点:列举典型材料,阐释对“爱,还要会爱”的认知;叙写具体事件,抒发对“爱,还要会爱”感悟。

【实战示例】

题目:生活需要有梦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题意解析】 本题为观点型命题作文,题目即观点。1.文体选择:偏向议论文。2.写作对象及范围界定: 一是“生活”,不是“人生”、“世界”、“我”或“其他人”。二是“梦”。词义解读:“梦”,是人体的生理现象。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有人称之为睡眠中的幻象。

将此词义置入“生活需要梦”,显然不合逻辑。美梦?恶梦?不清不楚的梦?有“梦”的生活与没有“梦”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梦”不行么?我们如果见面就问,“今天你做梦了么”,那跟骂人也就差不多了。因此,还有必要将“梦”的含义进一步地深挖。

进一步地思考,通过相关性联想,就很容易将“梦”与“梦想”联系起来。那么,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即幻想、妄想,也指渴望。“生活要有梦”中的“梦”,显然不是“幻想、妄想”的意思,而应该是“渴望”,是“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

经过以上思考与联想,便得出了“生活需要有梦”的正确题意:即生活需要追求,需要目标,需要助推力!有追求、有目标、有助推力的生活才是多彩的生活,才是我们需要过的生活。

[范文展示]

生活需要梦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老人的背影嵌在万缕残阳的框架里,她深沉的目光散落在苍鸦逝去中,在悠袅的炊烟里,在巷口前的石狮子上……她一定是又盼望着她的家人的出现。

奶奶的声线被无情的岁月划得像老式的收音机,总是能够在电话中听出她的苍老无力。“囡囡,昨夜我又梦见你了。”重复多次的对白总是让我草草应付。奶奶沉重的声调戛然而止,只剩下漏了一拍的厚重的呼吸声在电话线的这头扩大声率,似乎能预想她的犹豫——“囡囡,今年你们回家不?”是啊,已经好久没回祖厝过年了,不知今年奶奶的梦会不会落空?

在奶奶的半般哀求下,汽车在小年夜驶进了这久别的祖厝。刚进村庄,远远地便见奶奶驻立在屋前的身影,她挥着手中破了一角的蒲扇,夜色的暗沉把她臃肿的身躯变得更加笨拙,她拖着沉闷的步伐,但始终难掩她想要快点见面的迫切心情。我似乎可以看见她脸上的一片绯红,一拐一顿的她在车灯的照耀下活脱脱像一只企鹅,竟想挣脱肥胖的躯体的束缚跳起来喊叫——“囡囡——囡囡——”这台老式收音机和着呼啸的寒风竟令我徒生一丝温暖。

奶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暗黄的光线照在她干枯的脸庞,深深嵌在眼窝的眸子浑浊却又闪现动人的喜悦。她不断地摩搓我的手,干瘪的嘴唇无力地咧开,那是我从未看过的奶奶的笑。“梦中的囡囡还没长大呢!怎么一不小心就出现在我眼前呢?”说完她便咯咯地笑,指着墙上发黄的奖状——那些都是我的印迹……

梦,又是梦!我不知在奶奶的梦中我的样子,但我却能从奶奶的手心里感受得到那一定是用爱临摹出来的,想到这里一股惭愧之情涌上心头,眼前这个日夜惦念着我的人就是为了我白了几根发丝,而我却又怎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她以梦为基的爱?

突然好想抱抱她吗,告诉她用梦累积的爱就让我慢慢偿还。我不会再嘲笑她的梦,或许生活需要梦,但爱应在现实……

[简评] 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是人物塑造很成功,“奶奶”的形象生动饱满。文章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塑造“奶奶”形象,其中细节描写尤其突出:比如第三段,“我”进村庄时,“夜色的暗沉把她臃肿的身躯变得更加笨拙”,“一拐一顿的她在车灯的照耀下活脱脱像一只企鹅,竟想挣脱肥胖的躯体的束缚跳起来喊叫”;比如第四段“她不断地摩搓我的手,干瘪的嘴唇无力地咧开”等等,“奶奶”急于见“我”、关爱“我”的形象跃然纸上。另外,文章中两处对“奶奶”的眼神刻画为文章增色不少:一处是第一段“她深沉的目光散落在苍鸦逝去中”,此处为虚写,写出了老人对家人的盼望;一处是第四段“深深嵌在眼窝的眸子浑浊却又闪现动人的喜悦”,此处为实写,将老人见到家人的喜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点,阿基米德的这句话是一句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具有解释目的的表达性言语。想想它的语境,阿基米德正试图让别人相信他的杠杆原理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一句学术言论,并不是一个假说,也不是一个未加证明的假设命题。他只是想通过这个来传达他的那种自信,对科学的自信。所以无论对错,他本人都不应该是我们诟病的对象。如果是别人说了这句话,它可能早就被埋没在了浩瀚的历史。但正因是阿基米德所说,使其被铭记流传,也使得人们产生了讨论这句话的兴趣。这样的话,我们不如将这句话从阿基米德身上剥离下来,单纯的去考虑这句话本身,也许更能客观的研讨。好吧,让我们再来正式的看一下这句话吧:“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第三篇: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动地球

课堂设问设计的技巧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课堂设问的设计,课堂设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惊人的联动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满脸乌云,眉头紧皱。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课堂设问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笔者认为,课堂设问要深入浅出,课堂教学方能浅入深出。课堂设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要深入思考,以比较浅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次,我们还要善于提出些出人意料的问题,平中见奇,一石激起千层浪。扔石子是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满足感”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设置一种让学生可望而又可即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并没有全懂”的心理体验,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不断深入探求的心理流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当然,这石子不宜过重过大,虽然有句名言叫“难啃的骨头才有嚼头”,但问题的设置,最好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否则教师还须“引猴上树”或“架桥搭梯”,那还得花费另外一番功夫。

慎重地对待课堂设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

设问当做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我们希望通过问题的设计,能找到一个让学生“撬动”智慧的支点。

第四篇: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语文课题组叶汇琴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儿童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的创造潜能估计过低。这舞台就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动态的课堂。

一、课堂——为生成而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这种预设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正如叶澜所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使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孙双金老师在预设《老人与海鸥》一课时,预计到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之时,可能会想到的几个关键词——喂、唤、说、别、念,也预计到学生一读课文后有可能有产生一些不同的意见。正因为如此,教师的预设就顺着学生的思路,将课堂暂时交给学生,并又据此作了具体的设计:如有学生提到了相关联的字,则启发学生作深入思考。对于眼前的难题,孙老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朗读、体会,直到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这时学生们就能更准确地用词了。这样的多维预设及导向,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在预设中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二、课堂——搭建教学的生成点

语文课堂怎样生成?关键是把学生当作重要的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师生的对话中碰撞出火花,这些是课堂中的生成点。

1、在多元解读中生成当代文艺理论区分文本和作品,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2、在学生质疑中生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依据,引导学生感悟,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相互启发,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老人与海鸥》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1: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什么事?

生2:为什么题目是老人与海鸥?

生3:这是怎样的老人,怎样的海鸥?

师:读书啊,抓住课题,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人与海鸥》是一个词组式,现在请你们把它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老人与海鸥______________。

生1:朝夕相处

生2:相依相伴

生3:永不分离

生4:亲如家人

„„

一个问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个个有创见的想法不断迸发,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实在令我震惊,课堂成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天地,而这便是缘于“生成”。

3.在思维拓展中生成阅读课堂上教师适当地进行延伸,既达到能有效地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在思维拓展中有更生动的、更有效的生成奠定基础,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林乐珍老师在教学《“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当学生读出小鸟在唱歌,在梳理蓬松的羽毛,在捕捉害虫之后,老师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小鸟还会干什么呢”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有打扫房子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捉迷藏的„„适度的随机拓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当然,拓展不能离题太远,这是需要注意的。

4、在创造中生成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课堂中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课堂,一个别有洞天的教学胜境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用叶澜老师的话说“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 在生本的理念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实现以生为本,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这是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课堂教学

理念新的追求!

第五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我们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常常滔滔不绝的讲解和不达标准答案势不休的引导,看起来课是充实的,给人一种密不透风的感觉。学生被圈在一个用标准答案和规矩筑成的圈子里,偶有挣扎,但大多碰壁。因此,我忽然想起两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推动地球。”

一、放飞心灵,冲破束缚

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放飞心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由翱翔,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式。因为,在重重地包裹下,在旧思想的左右下,谈不上创新,心灵也无法飞翔。真正具有探究性质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方式,即要学生自主地参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

二、放飞心灵,把握机会

学生的思想是个万花筒,他们的内心世界比我们更精彩,有时甚至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或者以我们的观点来说是错误的。然而,错误中不乏新奇点子。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就谈不上心灵的飞翔,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在避免错误的同时,必将丢失宝藏。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真正具有探究性质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活动目的是为了支持数学学习。因此,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一课,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列出长方形、正方形。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例。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教师通过提问呈现学习任务: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你能发现吗?请你把结果记录下来(每个小组都分发了一个表格)。然后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开始活动,之后,师生形成如下对话:

生1:我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重合在一起,发现一样大小的。师:哦,是好方法。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一样大小吗?(学生坐下立刻再活动)

生2:相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一样大小的。都有四个直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用直角板量过。(大家附和)

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的好方法。(板书)

生3:(迫不及待地)不相同的地方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而长方形不是,只有对边才一样长。(边说边用手比划)师: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生3:(旁边的同学争着说)我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生4:我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对折知道的。

师:请学生出来示范,并填表。老师最后作了小结。

然后,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的抽拉学具变成一个跟

教师手上一样的图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从长方形平行抽拉得来的。

教师小结认识图形特征的一般规律,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大小是否一样,学生通过剪、折等方式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大小一样……

三、放飞心灵,自主参与

长期以来,教师几乎都是按规则来发现,得出教师设想中的结论……面对这些,我们可以设问,我们关注到学生的想法、疑问吗?这些是真正的探索与发现、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吗?本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正来发现,这才是学生真正的数学活动。学生给自己定下活动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这样的数学活动才是学生自主参与,才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

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推演,应该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实践与完善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成为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数学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粗略的发现和简单的证明来学习数学,不要总是把详细整理好的事实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

下载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现在我可以说这样一句:给我一个过程,我可以让你喜欢我。但是没有人给我这样的过程。坏男人往往脸皮厚,大胆,善于撒谎,不太受道德约束,花......

    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老师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话,是我为学生讲的,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

    公务员考试给我一个“支点”撬起地球[推荐阅读]

    公务员考试给我一个“支点”撬起地球 华图教育阿基米德先生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阿先生的这句话形象地解说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也无意中为后人留下了演......

    你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了吗励志文章

    你十年寒窗,又做企业N年了,你不喜空谈,你崇尚实干,你想要去全球市场上并购整合。除了对你表示敬仰,我要问:你找到撬动企业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你所处行业的支点了吗?你找到撬动这......

    给一个支点,翘起地球(5篇)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是阿基米德说的,原话应该是:如果给我一个足够大的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它是根据杠杆原理来说明的一个现......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科学在我们身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伟大人物。作为龙的传人,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者,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的学......

    我的儿子(儿子给我出的命题作文)

    我的儿子(儿子给我出的命题作文) 我的儿子今年9岁了,按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懂得很多道理了,通常我们所说的长心眼,长记性。可是我家的儿子有时候真的很令人失望头疼,按照他妈咪......

    给我一根杠杆,我便可以撬动地球_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给我一根杠杆,我便可以撬动地球_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给我一根杠杆,我便可以撬动地球——论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呢?众说纷纭,如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