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加强政策的先行、宣传和保障的建议
提案编号:0006
提 案 者:民盟区委
案由: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加强政策的先行、宣传和保障的建议
承办单位:卫生局
办理结果:已经解决
一、背景现状
继国务院颁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后,上海市政府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实施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徐汇区也成为“2+9”试点区之一,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是整个医疗卫生改革的切入点,牵涉面广、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是社会各层面整体推进,而非行业条线上的垂直推进,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相关配套文件准备已近一年,且陆续出台,但在具体落实执行时尚存在政策滞后,宣传不力,保障不明等情况。
二、存在问题
1、政策滞后
自2006年上海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后,相关配套文件共有十多项,至今已明确下发的不到十项,有些市级文件虽已下发但仍无法与区级对应政策并行操作。
如《关于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费用预付的试行意见》沪医保『2006』160号文,虽然已与《关于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指导意见》相接轨,但仍缺少具体的细则。“约定服
务、定向转诊、门诊诊查费减免”等设想早已流传,且2007年2月1日起实施,而文件不久前才下发。“社区卫生服务诊疗范围”、“新的收费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用药目录”等相关文件尚未出台。
由于有关政策相对滞后,在基层具体落实执行、宣传解释时,医务人员会产生盲人摸象的感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作过程中,也只能静待政策明朗。
2、宣传不力
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是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六位一体”、“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功能定位在医务人员中如雷贯耳,上海市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探索也已十年,但市民的知晓率并不高,就医模式未改变,其就诊观念有待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2007年2月1日试行的“社区就诊、门诊诊查费减免”这样一个重大的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大多数市民却还不知其然,因此要进行大力、广泛、持久的宣传。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在各行业、各层面、各部门统一部署、统一执行,以获得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改革的关心、支持、理解和配合,顺利推进改革。
3、保障欠明
相关的配套文件都很宏观地确定了“确保公益、政府主导、保障基本、整合资源” 等基本原则和“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落实职责”等主要举措,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本区相关对应政策上应加以细化。对于公共卫生领域应重点、足额予以投入,彻底摆脱以医养防的局面。积极依靠广大医务人员推进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医务
人员收入增长机制,以利于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三、建议
本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全面推进。针对政策滞后,宣传不力,保障欠明等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的先行性与并行性。区政府应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出台尚未下达的配套文件。经过前三年区政府实事项目的推进,徐汇区社区卫生改革基础无论硬件和软件均较好,因此,本区社区卫生改革对应的并行政策应尽快理顺、归并,及早出台。
(二)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广度、深度。充分利用本区范围内的宣传渠道,如有线电视台、徐汇报、公益性广告宣传栏、公交站点标识牌、居民区宣传栏等,把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以及便民、利民、惠民的相关政策广而告之、走进社区、深入人心。
(三)明确政策的保障性,提高政策的保障度
改革的配套文件及本区对应的并行政策、保障措施,政府相关部门应同步贯彻落实。该投入的应投入到位,该规范的应规范到位,该调控的应调控到位,该完善的应完善到位,充分体现本区社区卫生改革措施的有力保障,使徐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走在前、走得好。对政协上海市徐汇区委员会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006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区委:
贵委(会)提出的关于“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加强政策的先行、宣传和保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本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是围绕“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
功能、加强管理”的目标开展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医保预付制,改革考核评估和职工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纵向医疗资源整合等是主要机制性手段。这些政策有些在区政府层面,有些则在市政府相关部门层面,区政府将尽力做好本级层面的工作,并在不同场合通过口头和书面材料反映情况,向市级层面提出建议。下面就提案中提到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保障已经到位
徐汇区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充分地保障。为了配合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区政府批准卫生局成立了“卫生财务管理结算中心”;在第122次区长办公会议上明确了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经费保障问题,社区年预防保健经费提高到50万/万人口,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经费的剩余缺口由区财政和地区系统财政按照1:1分担,区级财政分担2887.9万元,街道镇财力分担2887.9万元,并已纳入年度预算。
同时区财政局、卫生局也明确了医务人员收入合理增长的机制,并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评价方案和职工分配指导意见,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服务数量、质量和社会满意度为依据,向基层一线人员、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卫生局拟开发服务后满意度测评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记录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立由街道镇为主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从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评价效率。
二、充分调研,加强沟通,力争政策执行的可行性
党和政府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首先于2005年在长宁区和松江区展开。2006年又拟扩展到9个区,并且改革措施更强有力,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查费的减免、药品加成率的下降、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纵向资源整合等,这些措施还处于试行外,总体启动良好,但还需要充分地调研,确保出台的每一个政策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徐汇区卫生局专门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一直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
三、形式多样,加大宣传力度
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涉及的部门多,政策的影响面比较复杂,有些政策会引起居民,甚至医务人员和政府部门的误解误用,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显得尤其重要。
在改革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相关文件的学习、领会,统一卫生系统各级领导和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继续编印宣传小册子,报刊,开展广泛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争取广大老百姓的支持,让广大居民群众知晓改革的目的,充分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功能、服务内容和局限性,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养成“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习惯。
2007年卫生局计划编写有关的健康报纸或宣传折页,与徐汇报、各街道的社区报等一起发放到广大老百姓家中。同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利用社区健康教育讲师团、家庭病床、社区出诊等机会大力进行宣传,特别是把一些惠民政策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减免、转诊减免等向老百姓广泛宣传,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
政府的优惠政策。
再次感谢民盟区委对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劳动保障政策宣传
劳动保障政策.《就业与失业登记证》的办理:
申报条件: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本省城镇户籍人员.由劳动者本人携带有效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出具的目前尚未就业的证明,本人免冠2寸彩照4张及以下规定的资料:
1、从各类学校毕业、肄业的须提供毕业证(肄业证)
2、从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失业的须提供原单位(或有关部门)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判决书或仲裁书)等有关资料.3、个体工商户业主或私营企业业主停业,破产停止经营的须提供工商出具的停业或注销执照的证明.4、承包土地被征用并符合规定条件的须出具有关部门的失地证明等有关资料.5、军队退出现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须提供复员转业军人证书.6、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或解除劳动教养的须提供解除劳动教养、刑满释放等有关证明.7、其他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
就业困难人员一般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但因大龄、身体状况、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除失地农民
外其他均要是城镇户口)。包括以下登记失业人员:
1、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人员;
2、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
3、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凭低保证)
4、残疾人;(凭残疾证;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5、失地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1亩)
6、军队退役人员;(退伍证)
7、市州级以上劳动模范;(奖励证书)
8、烈士家属;(凭烈士证,民政部门的抚恤证)
9、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
10、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项目政策:
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援助。
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援助。
公益性岗位补贴援助。
社会保险补贴援助。
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援助。
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援助。
基本生活保险保障援助。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对象:
一是吸纳了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单位);
二是按灵活方式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
补贴的险种和范围:
一是企业(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单位)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二是按灵活方式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以个人身份加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但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再另外享受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期限:除对从审批具备享受资格之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享受过社会保险补贴的持有《下岗优惠证》人员应连续计算补贴期限,除上述特殊情况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城镇居民医保政策
(一)参保范围
湘乡市范围内,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均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城农民工子女,可随同学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放开户籍限制。户籍不在湘乡,但在湘乡居住且有固定住所的居民以及在湘乡务工的农民工,凭公安部门或社区出具的居住证明(农民工凭务工单位证明)可参加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企业职工经批准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办理程序
1、新参保人员:除学生外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于每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以家庭为单位持《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特殊人群还须持《低保证》、《残疾人证》)等有效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一份,近期免冠一寸照片两张到居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办理来年的参保登记、资格审核和缴费手续。
2、续保人员在每年10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凭身份证或户口本直接到社区办理缴费。
3、学生于每年9月份办理新参保(缴保)和缴费手续,从参保之日起享受待遇,除学生外其他居民,每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缴纳下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从次年的1月1日开始享受待遇;元月1日至3月31日参保(续保)缴费的从下月起开始享受待遇;3月31日以后不再办理当的参保手续。
养老保险政策
一、参保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和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都应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退休人员管理
1.退休手续输时间每月23日至27日办理退休金的下月起领取基本养老金。
2.享受养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员因高龄等原因不能亲领取养老院金时,可由委代领。《代领养老金有效证明书》由乡、镇、办事处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
3.每年4月1日至7月15日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年审时间。逾期未办理年审的退休金人员,社保局将暂予停发其基本养老金。
第三篇: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分析
【摘要】通过对1997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政策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广州市黄埔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例,总结分析广州市在落实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模式、经费投入方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政策 管理模式
自1997年开始,全国各地不少城市积极试点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已取得初步经验,显示出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与我国政府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政策密不可分。
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
①1997年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②1999年卫生部制定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③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构筑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卫生部制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指导标准》。④2002年为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合理分工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基层卫生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卫基妇发[2002]186号。⑤200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人事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中医药管理局等7部门下发8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措施。
各部门出台的配套政策涉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与管理、政府补助政策、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与基本医疗保险协同、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发挥中医药作用等方面,使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更加具体、明确。a.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功能、人员配备与监督管理要求,提出了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任务及措施,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着重落实公共卫生,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疑难病症转诊,不向医院模式发展。b.明确了政府财政补助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范围、责任划分及补助的内容和方式等,以保证落实公共卫生,改善医疗设施条件,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技术能力,维护公益性质。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予以适当补助。c.明确了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的有关措施和制度,对医学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在职培训,完善任职资格管理,推行聘用制,改善物质待遇。d.明确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可以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e.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
降低社区用药的成本和价格。f.明确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关要求。J.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以上资料来看,我国最高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政策文件、决定。这些政策的制定对同时期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相关政策的制定部门,紧密结合基层实践,依靠详实的研究依据,逐步完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设置、管理模式、筹资方式、全科医生培训方式等,从而保证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补充
广州市黄埔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概况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的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其中,广州市黄埔区较好地贯彻了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已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模式。
(1)机构设置:根据《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广州市黄埔区通过逐步探索,按照“一条街一中心”的模式加快建设,原则上每条行政街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规模大于5万或区域分散可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已完成90%。
(2)经费投入方式:广州市黄埔区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初期,主要由医疗保健机构承办,经费由各级政府拨款为主,每个中心约投入60万改造经费,从而保证了社区健康服务站的正常启动。在经费支付方式上,采取了项目管理责任制形式,通过区卫生局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定书面合同书形式将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及服务群众的满意度与经费挂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定期考核与监督,通过以上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答案补充
(3)人才队伍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采取了转岗培训,与广州医学院、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前培训学习班,同时由各预防保健机构举办各种培训班,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信息管理等培训班,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观念及服务理念,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4)服务模式: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除医疗服务外,重新划分服务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划分区域落实各项工作,各预防保健机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制定工作目标,促进各项工作良性动作,保证工作落实。
中国蝶恋花
回答采纳率:35.3% 2009-03-24 22:37,人才队伍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采取了转岗培训,与广州医学院、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岗前培训学习班,同时由各预防保健机构举办各种培训班,如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信息管理等培训班,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观念及服务理念,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4)服务模式: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除医疗服务外,重新划分服务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划分区域落实各项工作,各预防保健机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制定工作目标,促进各项工作良性动作,保证工作落实。
第四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的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居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近年来,各地社区卫生服务规模越来越大,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发展到22家,其中,民营的19家,国营的3家,为改善辖区卫生医疗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存在不少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生存和发展。为使广大居民普遍享有安全、便捷、低廉经济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我们建议:
1、有关部门要建立相互协调机制,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城市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对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帮助卫生服机构开展全科医师和护士岗位培训,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3、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扶持,特别是对民营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相应地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4、建立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和人员培训及双向转诊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机制。
5、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围,引导参保职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积极探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援助制度。
第五篇: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思考建议
现在普通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不容置疑的。看看大、中城市里看病的有多少是本市居民,再看看大医院里看病的有多少是附近的市民,至少都有40%,这就可见一斑。我国的“看病难”,难在区域医疗卫生水平差距较大、难在地方医疗卫生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难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不健全。
现在进行“新医改”,必须实
现结构性调整,这是“新医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新医改方案”确定的近期五个重点中,就有两个是关于基层卫生服务,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其实施主体的重点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农村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城市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健全和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基础,不健全将直接导致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缺失和生活方式病等多发。为此,笔者就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1.转变“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误区,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应该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妇女儿童与老人残疾人保健等“六位一体”的服务,医疗只是其中的一项,而且是全科医疗服务。这就是称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而非“社区医院”的缘由。
而现在广为传之的“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质内涵会产生两方面的误导:一是使广大群众,包括医疗卫生人员普遍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与大医院是一样的,只有医疗功能,不同的是看不了大病,是离家近、规模小、水平低的医院和药店。因而往往拿大医院的医疗水平一项指标来要求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或者是否就职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是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专业、业务技术能力的配备,也不利于医疗卫生人员从治疗模式转到“六位一体”的思维习惯上来,大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和思想意识仍集中在治疗上,缺乏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相应的意识、知识和技能,因而距担负相应职能尚存在较大差距。
正确的功能定位和宣传引导,才能增强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了解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有何不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强化其在防病、养老、保健和康复等健康领域中的“守门人”作用。
2.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按现行法律规定,社区卫生的服务方式是不合法的。国家《执业医师法》第14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即法律规定医师执业仅可在注册的机构及地点内行医。而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的服务方式,是“片区医生团队”、家庭医生、24小时呼叫上门等。这些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也是行之有效的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基层服务方式,但却是与法律规定相悖的。
因此要在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法规培训、避免不当医疗行为发生的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卫生入户服务也应制定操作规范,细化服务种类、范围、方式和具体要求等,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3.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1)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的主导性。但目前是按行政区划由各市县财政负责拨款,许多市县财政安排公共预算执行的零基预算标准中,不包括职工的“四险一金”、取暖费、公费医疗超支款等保障福利性预算;也不包括工会经费、交通费、取暖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等支出预算,这些支出仍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负担并缴纳。国家给事业单位人员的新增津贴,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无法落实。
基本经费的不足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限制了卫生资源流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加之受服务人员编制、结构所限,难以承担相应服务职能。卫生资源呈“倒三角”的不合理配置,一直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房屋建设、医疗设备更新和升级等投入,但硬件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现状。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才能真正使居民留在基层、“流”向社区,减轻居民和大医院的负担。
改革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将人员应有的待遇和专用业务费全部纳入,这是该管理模式得以实施的基础。二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考核预算执行及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相应经济责任和奖惩制度。三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