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探析
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也面临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等各种灾害、事故频发的严峻局势,致使消防部队承担的各类应急救援任务日益增多。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消防部队充分发挥了专业性强、业务精湛的优势,起到了突击队和生力军的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构建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政府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充分履行新《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新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提高部队应急救援能力,已成为消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将结合消防部队的实际情况,探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
关键词:消防部队 应急救援 存在问题 建议引言
新《消防法》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因此应急救援已成为公安消防部队作战的法定作战任务之一。同时公安部消防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专门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方案》,从职责和任务、原则和目标、响应和处置、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做出进一步要求,确保消防部队能够有效地承担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但在新形势下,消防部队进行各类应急处置时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析如何强化、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应急救援体制混乱
目前,我国各地存在应急救援机制不完善,专业力量薄弱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应急救援资源配置不合理。只要涉及有应急救援需要,政府就赋予其参加应急救援的职能,在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时,“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救援体制,缺乏协调配合,延误最佳救援时间。更重要的是有的抢险救援力量,在应付急难险重任务时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造成警力闲置、经费流失,形成不了合力,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二是各地专业性质的应急救援联动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尤其体现在中小城市,真正专业性救援力量除消防、公安、武警外,只能依靠省会或较大城市以及国家专业的抢险救援队伍进行增援,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处置和救助,大多数救援队伍没有经过系统地、专业性的训练,参与重特大救援事故实战较少,使之一旦遇到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置。
2.2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不规范
2.1.1预案内容制定不细
主要表现在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模糊、混乱不清,在救援力量进退路线的安排部署上,有救援路线、无退防路线,交代了各救援力量的任务分工,却忽视了相互间的救援协同;在救援方案上,通常是只选定了救援方式,却没有对救援现场进行估算。
2.2.2预案制定格式化
应急救援中心在制定市级预案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在制定救援对策时,往往把各救援力量在现场的救援行动交代得过细,如救援中心的力量什么时候到达现场、现场救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救援时哪些人利用哪个救援工具等像这样的问题布置过于具体,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瞬息万变的发展规律和计划指挥与临场指挥的关系,反而失去了实际意义。
2.2.3预案场景设定简单
事故设定是预案制定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救援力量部署、施救对策等内容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事故设定过于简单,如只确定一个事故点或是不设置事故发展变化中易引起的次生灾害(如危化品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建筑物的倒塌、人员连续伤亡、被困情况变化等),整个预案就显得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作用,对平时的应急救援训练工作的指导意义也就不强。
2.2.4相关单位预案脱节
对于一些较大规模、较大影响的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和辖区单位和地区都会制定同一地点的应急救援预案,但是如果应急救援中心与单位和各地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衔接工作,往往就会造成力量部署如停车位置、事故现场设置、救援和退防路线的设置甚至任务分工不协调。一旦出现应急救援中心调动多种力量作战时,就很可能造成作战任务重叠或者应急救援中心制定的预案失去作用。
2.3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合理
按照各地应急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由煤气、供水、供电、通信、救护、武警、预备役、公安、交警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组成的等应急救援组织,制定预案,规定职责。但是由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归口不一,战备等级制度不一,各自为阵,彼此之间相对分割,联系很少,缺少配合演练或是从不配合演练,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运行不够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沟通渠道,在处置应急抢险
救援事故中,客观上造成遇险求助不便、接警出动迟缓、联动响应滞后、合成指挥不力等弊端,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联动机制起动缓慢,效果不明显。
2.4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力量不足、队(站)分布不合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2008年1月21日在国务院2008年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指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县、市等基层一线的公安消防部队官兵人数太少,力量极为不足,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对此,我认为应当认真研究解决,公安消防部队应该增编扩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的作用,全国各地公安消防部门按照要求相继成立了应急救援支队,但由于受编制限制,基层部队存在的警力不足、消防队站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在短时间仍然难以解决,造成任务与警力的矛盾也日渐突出,无法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有效的优势兵力进行应急救援,以致贻误战机,错失许多最佳救援时间。
2.5应急救援所需特种器材装备不足
应急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有的基层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买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再者,由于国内的技术水平有限,很多已配备的国产装备中许多质量不是很好,需要经常维修;购置的进口装备维护、保养困难,通用性不强。这些,势必影响消防部队完成法律赋予的应急救援任务。
3强化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建设的建议
3.1以消防为主体加强联动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性工作,事故涉及面广、事发突然、情况复杂、任务艰巨,没有统一的组织指挥,明确的职责分工,很难有效地实施科学的处置。当前,消防部队担负任务越来越重,所遇到的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牵涉面也越来越广,需要的智力支持、装备援助也越来越多。单靠消防部队自身力量实施灭火以及应急救援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救援联动机制,健全应急机制,整合救援力量。
3.1.1建全社会联动机制
把当地公安、武警、驻军、医疗卫生、民政等单位纳入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其在应急救援中的任务和协调配合的方式方法,确定抢险救援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做好处置准备。
3.1.2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当前消防部队应提请政府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结合本辖区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分析灾害事故可能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处置的措施对策,科学有效地制定各类抢险预案。
3.1.3开展多部门综合性实战演练
通过积极开展合成化实战演练,可以检验和提高城市抢险救援的指挥能力、各协同单位的联合作战能力,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现场解决抢险救援中存在的联络调动等问题,整体保障抢险救援的需要。
3.1.4建立跨区域救援机制
实施跨区域联合作战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现代灭火救援任务的现实需要,建立跨区域联合应急救援机制,努力提高综合救灾效率及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3.1.5健全各类灾害事故数据库
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政府应召集各有关部队,通过选派专业人员对辖区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基础性数据进行采集和加工,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数据库要专人维护,并经常进行数据采集更新。
3.2加强人才队伍储备,夯实应急救援力量
世界未来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才是最珍贵的战略资源,确立科学的人才战略是克“敌“制胜的根本途径。人与灾害事故的较量,可以说是人的智能与高新技术智力的较量。在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今天,“科技强警,人才强消”是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的必然选择。
(1)要抓住《消防法》赋予应急救援职能这个契机,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将应急救援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考虑,统筹为消防部队增加应急救援力量,破解只增任务、不增投入的困境。
(2)建立一支涵盖有关领域的专家队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救援出警制度,为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提供技术支持。
(3)要加快应急救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消防部队是一支武警序列的公安现役部队,这种体制使消防部队人员流动过快,难以保留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应当尽快调整消防部队人事政策,延长官兵服役期限,对优秀人员实行返聘,以保留专业技术人才。
(4)进一步拓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是公安消防部队重要的一支补充力量,面对职能的拓宽,消防部队一方面应提请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从体制方面保证多种形势消防队伍的健康发展,解决队伍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消防部队应对多种的形势消防队伍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在应急救援方面实行统一调度及联勤联训,保证队伍的战斗力。
3.3进一步加强装备设施体系建设,提高战勤保障能力。
消防技术装备既是人类同灾害作斗争的主要工具,又是形成部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精良的技术装备是决定灭火救援作战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灭火救援战例证明,对日益复杂的大型火灾,传统的人海战术、车辆战术已不能满足救援需要,现代救援需要现代化消防装备、技术与战术,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灭火救援的需求。
3.3.1强化高科技装备的配备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消防部队的作战任务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
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空难施救、洞穴救援、化危品泄漏处置等各个方面。因此,除了消防必需的各类防护装备外,我们应该积极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高科技装备、特种装备、消防通信等4类装备体系结构,增大装备的科技含量,深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保证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理更加科学,保证救援人员更加安全。
3.3.2加强装备技师培训制度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要根据本地配备的装备种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装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培训工作。结合部局举办的第一期兼职装备质量检验员培训班的学习机会,各消防总队、支队应结合部队实际,开辟多种渠道举行各类装备培训班,进一步培养和储备装备技师人才,实现人与装备的完美结合3.3.3完善辖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储备库
当前各级消防部队应提请当地政府进一步完善战勤保障体系建设,针对辖区灾害事故特点,组织社会在关部门将辖区内所有生产、销售、储存消防器材、物资、装备及社会救援物资的单位、企业信息,整理归档、分门别类、统一录入战勤保障管理系统,进一步健全战勤保障网络建设,为及时、准确调集社会力量提供信息支持。
3.4加强消防铁军建设,提升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
灭火救援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在灭火救援中,人力、物力资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作为灭火救援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具备较全面的政治素质、技能素质和业务素质,所以目前消防部队应以打造公安消防铁军为契机,以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安消防部队战斗力,强化官兵综合素质能力建设。
3.4.1提高部队官兵应急救援理论素质
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求官兵将专业技术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结合。对一些专勤抢险救援器材,应及时组织全体官兵学习掌握其性能、技术参数、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维修保养知识等,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上熟练掌握,多使用、多摸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在执勤灭火救援工作中运用自如,使官兵从理论水平进化到实践操作能力,建立“文武双全”的队伍,保证部队官兵在各类事故面前应付自如。
3.4.2强化体能、技能训练
现在的灭火救援任务时间长、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需要广大官兵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体能,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器械,严密组织训练,严格检查考核,开展达标创优活动,增强官兵体魄,切实解决部分官兵在灭火救援中“跑不快、拿不动、上不去“等问题。对于技能训练,更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反复操作,达到熟能生巧。在技能训练中,要注意集思广益,发扬军事民主,积极的创新训练方法,改进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果,特别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3.4.3强化实战训练,提高应急作战能力
3.4.3.1指挥训练
由总指挥员、指挥长组织开展战例研讨,重点研究部队作战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通过编组作业、集团作业、即兴作业等方式,开展想定作业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分析判断、运筹决策、组织协调、临机处置等方面的水平。
3.4.3.2战术研究
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人员聚集场所等现代火灾,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建筑坍塌等重大灾害事故处置课题研究,加强对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新理论、新战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指导部队熟悉、掌握和运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转化生成为部队的战斗力,适应现代条件下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3.4.3.3组织演练
要适时开展班与班、中队与中队,甚至跨区域的灭火救援行动,在实战的氛围下,检验部队战斗力。要经常深入实地,熟悉情况,根据灾害特点模拟推演,全面开展地下、高层建筑、油气储罐火灾模拟和道路交通、建筑倒塌事故模拟训练操法,开展高温、有毒、缺氧、浓烟等复杂危险情况下的实战演练,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切实提高部队灭火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实施。
《公安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业务培训教材(试行)》
《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方案》
第二篇:浅议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
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了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生活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各种疑难灾害事故不断增多,危害日趋加重,消防部队面临的应急救援形势越来越
严峻,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作战行动也越来越艰苦。作为灭火抗灾、抢险救援的“拳头”和“尖刀”,我们践行着“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消防精神,肩负着神圣伟大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圆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应急救援机制构建、装备设施基础建设、提高部队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机制建设,形成以消防为主的社会救援体系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技术被广泛开发利用,各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诱发各类灾害事故的机率大大增加。当前,消防部队除了扑救火灾外,还肩负处理包括“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与现实间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务院[2006]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担负任务越来越重,所遇到的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牵涉面也越来越广,需要的智力支持、装备援助也越来越多。单靠消防部队自身力量实施灭火以及应急救援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因此,必须加强救援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高效的救援联动机制。各地消防部门,应该积极的请示汇报,促成由政府牵头,对现有的各行业部门救灾救援力量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统筹规划现有救灾救援力量,建立以消防为主的,包括公安、安监、城建、人防、卫生、电力、自来水、交通、煤气、化工、通讯、地震、环卫、武警、驻军以及相关部门参与的灭火救援联动组织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定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联动体制,构建起一种跨领域、跨部门的应急救援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力量优化,确保救援工作运作快速、准确、高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二)制定完善的组织指挥预案。应结合实际,以确保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为目的,坚持科学组织、快速集结、合理分工、有效处置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在处置各类疑难灾害事故中,有思路、有步骤、有组织、有秩序,思想和行动都有充足的准备。预案中应列出指挥机构组成、任务职责,灭火救援力量组成以及组织指挥程序和要求。预案的制定、审核应该由政府召集涉及的部门领导、行业专家等参与,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规范科学的指挥作战程序。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骨干力量,消防部队应该不断完善和规范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扑救及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特种灾害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的救援的处置程序和指挥要领。要从接警出动、战斗编成、组织指挥、作战行动、安全防护、综合保障等方面入手,确保五个“第一时间”,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使灭火抢险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整个行动都准确、迅速。并要经常深入实地,熟悉情况,根据灾害特点模拟推演,进行实战演练,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完善补充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力争周密、安全、适用。
二、加强装备设施建设,夯实社会抗灾救援基础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多元化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各种救援任务的需要。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更新现代化的特勤装备设施,向装备要战斗力。
(一)加大高科技装备的配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在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上的投入有所增加,消防部队的装备配备水平有所提高,但还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而消防部队的作战任务更是由过去单一的火灾扑救模式拓展到爆炸险情排除、潜水救助、高速公路抢险、空难施救、洞穴救援、化危品泄漏处置等各个方面。因此,除了消防必需的各类防护装备外,我们应该积极的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第三篇: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职能浅析
浅议火灾事故认定行为的可诉性
摘要: 对火灾事故认定行为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分析了两种观点的差异,最后认为火灾事故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关键词:火灾事故认定行政诉讼可诉性
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行为在火灾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而做出的结论。当事人如果对此认定结论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呢?
一、问题的提出
2006年6月20日凌晨,某县农贸铺面发生火灾,将原告承包在内的五间铺面烧毁。县公安消防大队于2006年7月23日分别做出火灾原因认定书和火灾事故责任书,认定火灾是原告承包铺面里的床头长明灯烤燃蚊帐蔓延而引起,原告对该起火灾负直接责任。原告不服上述两份认定,向上一级公安消防部门提出重新认定的申请,上一级公安消防部门接到申请后做出重新认定,维持了县公安消防大队的认定结论。原告认为,县公安消防大队做出的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的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程序,遂依法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撤销两份认定书。
于是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法律问题:当事人认为火灾事故认定结论不正确或者对认定结论有异议,能否对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事故认定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呢?法院该不该受理呢?
二、理论与实践现状
1、学界的观点
就笔者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涉及到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可诉的问题,基本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该认定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可对此提起行政诉讼;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行为不具有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不能用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审查。在以上两种观点中,以支持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具有可诉性的观点居多。
2、司法实践现状
对公安消防机构就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做出的认定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在行政审判实践中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第一种意见将其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第二种意见认为其不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是行政诉讼法调整的范围,对该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应不予受理。如武汉市家华家具有限公司不服武汉市公安局消防处做出的《火灾原因、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向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上述认定书,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做出(1999)汉行初字第26号行政判决书认定,上述火灾原因、事故责任重新认定行为系具体行政行为,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又如,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与辽宁省消防局经协商后,于2002年9月28日做出明确规定,将公安消防机构做出的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纳入行政诉讼收案范围,但实行复议前置。
而在贵州云岩的一起案件中,法院通过终审判决撤销公安机关做出的《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决定书》后,又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依据上述公安部公复字(2000)3号文件,再审驳回了当事人的起诉。宁夏盐池县法院审理该自治区首起涉及火灾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案件,则当庭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三、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具有可诉性
1、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
有人认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属于技术鉴定,不具有行政行为的属性。但事实上,公安消防机构对火灾事故责任所作的认定与技术鉴定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技术鉴定是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而得出的事实性结论。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在查明火灾事故事实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与火灾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行为在火灾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而做出的结论。《消防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依此授权,公安消防机构具备了行政主体资格。依据《消防法》第五十一条之规定,火灾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根据火灾原因、火灾损失等调查情况,查明火灾事故责任,因此进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公安消防机构的法定职责。所以,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行政主体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技术鉴定。
2、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第一,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做出的。这里的行政主体既包括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还包括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公安消防机构是处理火灾事故的主管机关,《消防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负责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这一规定表明,调查火灾原因、认定火灾事故责任既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责,又是公安消防机构的职权,其他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此项权力。
第二,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与行政职权相联系,其必须发生在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时。认定火灾事故责任只能发生在公安消防机构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
第三,行为对象的特定性。行为是针对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具体事项做出的只能适用一次的行为。它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抽象行政行为是对未来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它的对象不具有特定性,且是可以反复多次适用的行为。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对某一具体火灾事故进行。
第四,行为是行政主体单方决定的。即行为的做出不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而是依据行政主体的单方意思表示。从责任认定行为的做出看,它是公安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鉴定、依据公安部《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单方做出的法律性结论,并非纯专业技术性问题。
第五,行为产生法律后果。具体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即直接影响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地位。这种权利义务关系既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也有民法上的权利义务,甚至还有可能产生刑法上的权利义务。火灾事故鉴定结论一经做出,即具有约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消防法》规定,对当事人因过失引起火灾,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伍佰元以下罚款等行政处罚;对他人人身、公私财产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分析及法律的规定表明,公安消防机构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后,火灾事故的当事人即处于公安消防机构的行政管理之下,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因而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3、法律依据
首先,从《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只要行政行为涉及到相
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的,均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关于排除受案范围的四种情形中,并未包括灾事故责任认定,这表明了火灾认定未排除在司法审查范围外,即对火灾事故认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对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四)项中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2000年3月20日公安部公复字(2000)3号《关于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属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批复》将火灾原因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列为不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这一批复是无效的,因为公安部的批复属于部门规章,并不是法律,以部门规章去限制公民的诉讼权利是没有依据的,也违反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所以还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解释》的有关规定,将火灾事故认定行为纳入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
4、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的政治背景来看,也应给予相对人司法救济的途径,让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在法庭上充分展示证据,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减少上访人次,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利的。如果不给当事一个讲理的机会,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就不利于社会团结和谐。
综上所述,公安消防机关对火灾事故责任所做的认定书具有行政可诉性,当事人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但可以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并不意味着法院可以对该认定行为进行全面的审查。因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涉及到对于火灾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等专业性问题,对其进行司法审查的方式与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方式应有所不同,审查的方式主要应当时对公安机关做出认定行为程序的审查,对火灾事故责任认定判断的专业性问题,具有因果关系等问题,法院应当尊重公安机关基于专业知识做出的最终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巫朝鸿: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行政可诉性
(2)汉法网:火灾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性质及可诉性分析
(3)朱桂前:火灾事故责任认定是可诉行政行为
作者:韩兴,男,河北省石家庄人,1984年3月--河北省公安消防总队
高建伟,男,天津蓟县人,1986年12月--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 李华乐,男,河北正定人,1986年7月--河北省公安消防总队
第四篇: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思考看法
安全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安全权益是人民群众最重要的利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快速有效和科学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消防部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灾害事故呈现出突发性强、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大、政治影响大的特点。消防部队如何在新时期、新任务下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消防部队如何发挥作用充当应急救援主力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消防部队充当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主力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灾害事故呈现出的突发性、多发性和扩展性,如不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态恶化,财物损失更大,人员伤亡更多,公共秩序更加混乱,后果更加严重。从灾害事故危害的对象和程度看,一是危及人们的安全。如生命正在或将要受到危害,人的行动或活动空间受到影响;二是危及到财物的安全。如财物正在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威胁;三是影响公共秩序。如大面积或区域性停电、停水、停气,从而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从灾害事故发展的趋势看:一是频率增加。如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工业生产的发展,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经常出现气候异常,洪涝灾害不断发生;交通运输的发达,铁路、公路等各种交通事故有增无减;各类工程建设迅猛发展,施工质量把关不严,导致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二是种类增多。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程度提高,科学技术发达,新的灾害事故也难以避免地伴随着发生。如高层大跨度建筑、高架桥梁的建造,一旦出现设计、施工等质量问题,就会出现重大倒塌事故;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管理措施落实不严,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出现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等等。三是危害增大。现代化程度越高,灾害事故发生后危害越大。1984年印度波帕尔农药厂甲基已氰酸外泄事故死3150人,7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1997年日本沙林事件死10人;1999土耳其大地震死452人;我国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特大爆炸事故死15人;1998年,贵州朝阳坝二号隧道内发生液化石油气泄露、燃烧、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XX年4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因抢修过程中处置措施不当,造成一氯冷凝器发生泄漏,先后发生2次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余万人紧急转移。四是人们对生活安全需求的提高。在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满足基本要求的衣、食、住、行,发展成为要求有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能在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其提供各种安全应急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消防部队作为人民军队中“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一支特殊部队,承担的职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消防部队肩负的神圣使命、发展的方向和始终研究的课题。各种灾害事故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承担单一灭火任务已经不能完全实现消防部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时刻满足人民的需要,消防部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增强自身实力和功能,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应急救援职能。因此,建立一支由政府直接调用的、具有时代特点、城市特点的快速高效的救援队伍,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共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消防部队拓宽应急救援职能有法可依顺应潮流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27条第3款规定:“公安消防队除保证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第一次以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抢险救援是公安消防部队的任务之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XX〕15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公安消防队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防部队的职能范围和功能得到了历史性的拓宽。
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世界各国都把防灾减灾作为研究方向。消防队伍多功能化,把消防部队建成能应付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装备齐全、布点合理、在任何情况下能快速出动的队伍,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成功做法,它有效的增强了城市抵御各种灾害及恐怖袭击事件打击的能力。美国1979年成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fema)。该机构的职责为:通过灾害前对公众的防灾教育、防灾计划的制定、救灾人员的培训;灾害发生时与联邦各部门协调反应,调集力量进行救助;灾害发生后对建筑防灾标准、防洪管理等提出修改建议。其业务范围包括了各类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应急救援。“9.11”事件中,由于专门机构长期坚持对公民应付各类灾害的救生知识教育和训练,当地消防部门制定有完备的人员疏散方案而且定期进行演习,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反应,在大楼倒塌前一个多小时里有2万多人获得救助疏散。日本法律明确规定消防机构三大任务:灭火救援,社会福利保障的救急任务,其它灾害的救助任务,其《消防组织法》设有组织消防救援队伍的规定和装备配备标准,根据责任区任务特点要求消防站除常规业务外还重点突出一些特殊的救援业务。如将消防救援队伍按功能分为特别救助队、水难救助队、山岳救助队、化学救助队和国际增援救助队等。据不完全统计,国外消防队伍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救护占其出动总数的绝大多数。如欧美各国消防部门每年承担的灭火任务仅占出警的10%左右,而承担社会救援及急救任务却占了近90%。许多国家的消防队伍都承担着消防、民防、急救及各类灾害事故救援多位一体的任务。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面临着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的严峻局势。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坚持经济建设与防灾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切实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与国际接轨,走多功能、专业化道路是我国消防部队的发展方向。几年来,消防部队作为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参与各种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职能予以明确,顺应了世界各国消防队伍多功能化的时代潮流。
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存体制的制约。目前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还是沿袭计划经济下“各自为政、条块交叉、功能重复”的体制。这一体制的弊病是,资源配置严重浪费。只要涉及有应急救援需要,政府就赋予其参加应急救援的职能。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灾害事故发生不多,损害性不大时,既照顾了有限的经济能力,又做到灵活机动地开展抢险救援。但随着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灾害事故频发。在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时,“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救援体制,往往缺乏协调配合,延误最佳救援时间。更重要的是那些有名无实的抢险救援力量,在应付急难险重任务时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造成警力闲置、经费流失,形成不了合力,严重影响救援效率。
(二)警力不足,难以满足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2011年1月21日在国务院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指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县、市等基层一线的公安消防部队官兵人数太少,力量极为不足,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对此,我认为应当认真研究解决,公安消防部队应该增编扩编,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受编制限制,目前基层消防部队普遍存在着警力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边远、偏僻的城镇较为突出,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面火灾和抢险救援任务日渐繁重,任务与警力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就我总队有的消防中队来说,通常干部为2-3人,战士13-15人,如再除去其他在外探亲休假、公差、后勤人员等非战斗人员,用于执勤的官兵数也不过12、13人,加上大队的干部,一般大队干部都在2-4人,也满足不了应急救援的需要,执勤力量严重不足,遇到小规模的灭火救援还能应付,如果规模稍大,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就难以做到及时处理,难以成功处置灾害事故。
(三)缺乏应急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应急救援需要的特种器材装备类型多样、技术要求高、购置价格昂贵,由于受经费、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有的基层消防部队不可能按需求配齐买全,只能配备一些常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在应急救援中,对于一般的灾害事故处置所需的器材装备还能应付,当遇到一些特殊事故、特殊物品的灾害事故时,由于缺乏特种器材装备,就显得束手无策,力不从心,望灾兴叹。比如,在今年的抗凝抢险中,消防部队如果配备除雪车就会大大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
(四)应急救援实战能力较为匮乏。公安消防部队虽然在扑救火灾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对于处置突发事件还是一个崭新课题。平时训练少,也缺乏这个专题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战术理论、方法、原则和要求。抢险救援技术战法不是短时间能够学会和完全掌握的,在一些抢险救援的现场,消防官兵总有手忙脚乱之感,甚至有时会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的情况。加之,士官来源于士兵,普遍是初中和高中学历,他们服役了两年义务兵后转为士官,少数的士官从一期转为二期、转为三期等,多数的士官服役完一期或是二期就退伍,虽然服役年限不断增加,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说,文化知识结构没有改变,应急救援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五)社会抢险救援联动作用发挥不尽人意。按照有关的规定,由政府牵头,成立了由供水、供电、通信、救护、武警、民兵、公安、交警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组成的等应急救援组织,制定预案,规定职责。但是由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来自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相对分割,联系很少,缺少配合演练或是从不配合演练,联合机动能力参差不齐,运行不够顺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能力及信息沟通渠道,在处置应急抢险救援事故中,无法充分发挥现有社会力量和技术装备的最大效能,联动机制起动缓慢,效果不明显。
四、消防部队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
应急救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技术性又很强的工作,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紧密联系。消防部队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加强改革,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优化各个环节,增强整体功能,应急救援能力才会不断增大,消防部队才能托起泰山之责。
(一)制定出台法律法规,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应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首要的是加快应急管理立法工作。《紧急状态法》列入国家重点立法项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这一进程中,应注意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立法工作,为建立起符合国情、利国利民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供法律保障。重点明确三种关系。一是明确主体关系,建立一支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立足常规、常备、综合、攻坚的职能定位,推进主体建设。对现有各种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大重组”,除专门领域(如军队)、特种技能要求(如核事故处置)外的应急救援力量一律予以撤并,集中人、财、物资源建好政府应急救援队。二是明确结构关系,以预案建设为基础,形成“以政府应急救援队为主体、以专业救援力量为补充、以其他公共救援力量为基础”的“层次性”构架,这也符合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分级管理原则。三是明确指挥关系,建立统一的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将紧急突发情况的第一信号传递到政府的神经中枢,由指挥中心将应急救援的第一指令传达到政府应急救援队和相关救援力量,重大应急救援行动全程监控,前后方协同指挥,才能真正将应急救援融为整体,极大地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联动作战能力。
(五)加强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建设和应用,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一是在指挥中心建设上,坚持“统联结合”的原则,加强各级指挥中心(接处警中心)建设,建成覆盖各级消防部队的计算机通信指挥系统。“统”即由总队统一组织、领导,按统一标准(根据国家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和部局关于“三台合一”的有关要求)统一开发,建成支队级指挥中心和大(中)队接处警中心。“联”即指建成的指挥中心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指挥系统。二是在系统开发运用上,加强各类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规范战训资料的基础上出台有关标准,统一建设涉及水源、预案、装备、实力等的数据库,适时利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成灭火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三是在现场图文传输上,加大火场无线通讯设备的配备,每个中队的无线通讯设备的装备水平达有关标准的要求;建成通达各大队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视频会议、营区监控、远程教育等功能。加大事故现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卫星、数传电台、移动电话网等技术和资源,为每个执勤中队配备一套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将事故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各级指挥中心。
消防部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乘着党的十七大东风,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一流的工作业绩,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第五篇:浅析新形势下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的现状与措施
浅析当前大队在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以及改进措施
近几年以来,大队作为坪山新区以及东部三街道灭火、抢险救援的主力军,经受住了各类急、难、险、重灾情的实战磨炼,出色完成了火灾扑救、地震救援等工作,尽力为群众救急、救难、救险,充分发挥了攻坚突击队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队肩负的灭火救援任务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且灭火救援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明显,处置难度不断加大的现形势,给大队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从当前新形势下大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大队当前在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日常战备水平不高
1、作战意识
大队驻地坪山新区以及深圳东部三街道,相对来说,平时警情少,这从客观上影响到大队官兵平时的作战意识,导致大队的官兵尤其是战士产生了一种现象上的认识,认为大队出警少,执勤任务轻,间接降低了官兵的作战意识,削弱了队伍随时做好战斗准备的能力。但从辖区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地处深圳东部的葵涌、大鹏、南澳,无论是与市区的现代化相比,或者是与宝安、龙岗这种工厂化相比,都远远无法相提并论,但就这么一个偏僻的东部三镇,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缺逊于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最大的LNG以及由中石化、光汇、..等组成的下洞油库区,以上任何一家单位发生事故,都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2、作战预案不够扎实
3、装备器材的预置不到位
(二)装备配备不足,难以满足繁重任务的需要
自深圳组建现役支队以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以及大队的努力争取下,大队现有的装备配备相较以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队在装备配备不足和所担负的繁重任务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作为一支特勤队伍,在承担普通的灭火救援任务的同时,还“一专多能”的承担了地震救援以及核电保卫等多项艰巨任务。大队装备配备的不足,在遇到中、小规模的灭火和抢险救援还能应付,如果规模稍大,用于控制已经勉为其难,要实现彻底完成任务的目的,显然不合实际。特别是在核泄漏等灾害面前,根本谈不上处置,只能“望灾兴叹”。
(三)训练不够全面
目前大队的训练科目发展不平衡,训练模式单一,不能满足实战需要。一是训练重点偏向消防基础训练,仅限于开展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和简单的战术训练,缺少化工、油气储罐、核泄漏以及地震灾害等模拟训练,使部队在处置这些灾害事故时的能力大打折扣,不利于掌握作战行动的主动权。二是对班组训练的力度不大,没能有效地开展各类专业攻坚队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队现有各类专业攻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三是在训练手段上,由于受经费、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限制,除开展一些简单的训练外,对于复杂艰巨的化工、有毒、有害、洞室、隧道、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抢险救援专项训练的处置不能有效地开展,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达到“练为战”的目的,有时只能是“练
为看”。
(四)专业知识缺乏
二、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及措施
(一)强化专勤装备的配备和应用。
无论在火场,还是在灾害事故救援现场,能否成功战胜火魔或灾害事故,装备精良是关键,装备应用是核心。因此,消防装备的配备与应用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事故的“利剑”。技术装备是消防部队形成战斗力的基础,加强首战车辆的功能和性能,第一,要坚持合理配备装备。大队应立足于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和辖区保卫对象的灾害特点,结合装备的功能进行合理配备,比如优先配备用于化工、核事故的侦检车、防化洗消车,配齐水罐泡沫车)在配备的过程中尽可能形成序列,使不同辖区的中队保持不同的战斗风格,使装备配备突出一个“专”和“精”二字,从而体现装备配备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要开展装备应用训练。(用于随身携带的班组装备以及跨区域拉动的单兵负重装备)配备装备后,关键是要让装备在实战中发挥效能,研制适应装备特点的模拟训练设施,开发提高训练成效的训练科目,力求技术操作的精确性,让操作从会到精、从精到专,使装备训练从经验型、粗放型向精确化转变。要重点围绕装备功能的检验开展应用训练,并通过训练使官兵掌握在什么灾害现场用什么装备,真正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确保功能完备,保证一旦发生灾害事故, 相应器材装备立即投入战斗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救援训练急需强化
1、强化地震救援技战术专业训练。包括地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培训, 针对不同的灾害危机,加强对地震工作的理论研究,了解救援工作的要领、步骤、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努力提高处置灾害事故的指挥能力。同时要拓展模拟训练设施的功能,开展基地化、模拟化、实战化训练,建立健全部队轮训制度,确保训练工作适应地震灾害救援的技战术需要。
2、强化现场救护和防抗震心理训练。现场官兵在长时间余震不断、人畜大量伤亡的情况下,难免出现恐慌心理,如果缺乏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必然影响救援行动。因此,在加强消防员身体素质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其对残酷、恐怖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发生地震的复杂情况下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临危不乱,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中去。
3、以作战需求为牵引,大力加强针对性训练
官兵应针对辖区可能出现的化工、油气储罐、核事故等灾害事故特点,有计划、按程序,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指挥与力量拉动演习。
4、以紧贴实战为目的,拓宽训练手段
在训练手段上,大队官兵要克服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训练装备、特别是模拟训练设施的不足,除开展一些简单的操作训练外,想方设法开展复杂艰巨的化工,有毒、有害、洞室、隧道、易燃易爆等特殊火灾和抢险救援专项训练。
强化复杂条件下处置能力训练。地震过程中,极易出现海啸、泥石流、建筑倒塌、甚至核泄漏等多种突发事件交叉出现的现象。
在训练内容上,目前很多消防中队在进行训练时依然是“一架拉梯,两盘水带”的传统方式,与实战严重脱节,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的抢险救援训练工作,应当贯彻“练为战”的指导思想,深化岗位练兵,使岗位练兵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做到训战一致,同时应结合现有装备,加大训练改革力度,科学合理地设置训练项目,不断完善模拟训练设施,努力使训练贴近实际,使战斗员无论在处置程序、救援要领、注意事项以及适应性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同时提高指挥员的现场指挥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以达到在接近实战中练技术、练战术、练谋略、练指挥的目的。切忌脱离实际,成为中看不中吃的空架子。
(三)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抢险救援预案
古人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预案是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关乎任务的成败,必须认真对待。应当组织专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责任区内的道路、水源和气象等情况,掌握重点单位的分类和数量,掌握责任区易发灾害事故的种类、特点及处置措施;摸清灾害事故源单位自有的消防设施、设备种类、性能状况以及周围毗邻建筑物的情况等;掌握防护此类灾害事故现有能用的设施种类、数量、性能状况及调用方式;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处置预案,报请政府批准,印发相关单位,并适时组织实地演练,必要时组织联合救援演习。如在演练中发现预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并通报相关单位。
(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官兵的各项素质(地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抢险救援的专业化客观上要求从事灭火的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抢险救援工作,可以说,素质已成为最重要的战斗力资源,成为战斗力生成及其水平的最主要标志,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培训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培训教育系统,加大培训的力度,要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培训。
要在深入研究抢险救援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理论方面的学习,熟悉掌握各种灾害事故起因、特点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处置对策;要了解掌握各种抢险救援器材的工作原理、性能及防护要求;
第二、提高心理素质
(五)情报信息互通,后勤保障
消防部队应及时加强与气象、环保监测等有预警、预测的机构建立通联,确保第一时间获取灾情和相关信息情报。
结尾:
消防部队承担社会救援和救助活动,是党和政府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消防部队必当不辱使命,认真分析灾害事故的新特点,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找出适应新的灾害事故的对策,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当中,确保消防部队在各种抢险救援面前冲得上,打得赢,努力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