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文章《追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学习文章《追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的”
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的理性思考。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可以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反思《学习文章《追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五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三、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据: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二据: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三据: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有效的反思需要思之有“的”、思之有“物”、思之有“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简单中见深刻追求教学有效性
“简单”中见“深刻”
追求教学有效性
湖塘桥中心小学
龚秋玉
教学的有效性,效益的最大化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曾几度我与许多教师一样,在教学中总想去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生情、促智的教学模式,但始终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模糊之感,这更激起我对当前课堂上一些浮躁、臃肿、繁杂、低效的现象进行思考,我想令人向往的课堂应是在“简单”中彰显出“深刻”。“简单”的课堂没有刻意的精雕细琢,它追求教学的自然和朴实,“简单”有时更为有效,更能为人接受,更有让人回味咀嚼的地方。在这种简单的教学环节、教学结构的背后,更便于实现教师去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深刻”的数学思考,便于教师有时间去深挖文本内涵上的“深刻”。
一、简单的目标是体现教师为学生的“学”所设计
简单目标是指教学目标要简单,有针对性、目的性、可行性,要准确、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习惯照教学参考书抄下来,根本不联系所教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目标大而空,这是一种眼中无人、心中无情的目标。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数的认识”一课时对目标定位分两块:一是知识技能目标(有四个要求),二是过程性目标,二过程性目标堆砌了颇多理想,如“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学习小数的产生和发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爱国情感”等,我们如果以此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话可就麻烦了,一位其中多数目标(包括知识、技能中某些目标)是一节课内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的,这些动听的话若真要去落实,课堂上只怕事与愿违的事时常会发生,“把蚂蚁拉扯成大象”的豪言壮语是不会对蚂蚁有任何意义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所服务。对一些“硬性的目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关键的一两条,能实现就可以了,目标面面俱到,往往事与愿违,其结果是面面俱空、皆虚,而对一些“软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则可整合在“双基”目标的落实中,实现目标间的相互促进,这样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如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教学目标设计只有两点:一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更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二是在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数学思考、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简单目标需要教师沉心静气地思考,简单目标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人性的深度尊重与关怀。
二、简单的设计便于留出时间来对文本深度钻研与理解
简单的设计指教学设计的环节要清楚、简洁、删繁就简,留取最重要的内容奉献给学生。数学教学承载的任务很多,我们必须学会取舍,学会简化设计。我们老师都有这种感受,一位自己理解很深,准备得很充分、很精彩,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灌给学生,辛苦准备很多教学活动和内容而学生学“无精打采”,学生常常不领情,原因就是这节课安排得太饱满了,游离在学生思维之外的活动太多,学生无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这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无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的设计,学生怎会喜欢?我们应在深度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倡导简单的教学设计,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备课上狠下功夫,既要去备教材,还要去备学生,学生需要的要加量,不需要的要舍得放弃,教师可把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简单一讲,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甚至成为亮点,如特级教师朱乐平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整个教学设计很简单,仅是让学生围绕几个数字来写尽可能多的加减乘除算式并算出结果,并由此引出分数,这也是分数产生的现实(分数的产生除源于外在现实生活中等份分之外,还源于数学自身内部,为了实现除法计算总能实施的需要),这是源于朱老师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教学设计简单化了,课堂也就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了。这里不妨引用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你要教一无所有的学生,你首先应成为一无所有的先生”,看来把课上得简单些也是一种境界。
三、简单手段便于留出时间来给学生学法上深度指导与渗透
简单手段是指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手段必须为高效的课堂服务。纵观课改以来有些课堂为了体现数学学科的活动性,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把所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搬到一节课中,课堂上动辄就声、光、电;动辄就小组讨论(一两分钟);动辄表演、游戏,教师整节课忙于一些非教学手段的应用,而疏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去引领学生去数学抽象进行理性的思考。这种缺少数学内在魅力的课堂,怎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能力,兴趣、习惯呢?如一位教师在执教“9加几”时,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副美丽的图片:小桥、流水、人家,9只小鸭在河中嬉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在桥上数鸭子,这时音乐响起,教师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起了《数鸭子》,边唱边舞,学生在左摇右晃,可是一曲结束,学生仍沉浸在优美的歌声和绚丽的画面中,什么数学问题都没有发现。教师没有时间去引导学生与文本潜心对话,这样的数学学习还有价值吗?本来一两句就能把数学问题引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复杂的创设?看来这是对情景创设的曲解。全国观摩研讨课一等奖获得者赵震老师的“生活中的负数”就以简易、朴实的教具的使用,来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以至于下课铃声响后,听课老师一拥而上围着那个制作与众不同的小小温度计拍照,为什么 简单、朴实的教具能引起在场教师的极大关注呢?因为这小小的温度计成就了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这是教师一种潜意识的学法指导与渗透。小小的温度计秀出了秀出了这节课的经典与精彩;特级教师黄爱华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仅靠手中几张数字卡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简单的手段背后却流露出黄老师对学生学法的深度指导与渗透。一切的教学手段最终指向不是用来维系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而是为了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数学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四、简单的引问是实现学生智慧之间深度交锋的过程
简单的引问是指教师就爱你但的引导与提问。教师提的问题要少而精,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提出的价值,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新课程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仅仅是简化提问,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问题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应减少一些细碎、低层次问题来满堂的提问。简单的引导是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炼,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要有正确的价值引导观。一位教师在执教“认识物体”一课时,当后面几个同学都围绕第一个同学说的会“滚”来回答圆柱体的特征时,该教师听了学生所说的与自己想要的圆柱特征无关时,便紧跟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行引导:“圆柱放在手中(桌上)会滚,为什么立起来就不能滚”?这一问题紧紧围绕圆柱的特征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眼珠特征便自然浮现出来。而我们一般的教师此时便会提出:“看看圆柱底面有什么特征?有几个这样的面?每个底面大小怎样?”这样琐碎、思维含量低的问题。一位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的画法”时,当学生感觉到利用一把尺子在黑板上,上下拉动容易“斜”、“偏”时,用一句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尺子在拉动时不出现偏动吗?”当学生一时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该教师又及时介入适时、恰当的引导,在黑板左边画一条线,然后利用黑板左边的边框做依靠,来上下拉动三角尺,之后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果老师刚才画的这条线是画在黑板的中间,你们也能象老师这样找个“依靠”吗?这样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的引问下,学生的心智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延伸。张齐华老师在教“分数的认识”一课时,临下课之前
1播放一段广告让学生各自交流联想到的分数,当学生联想到时,张老师此时便
9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东东一开始就将蛋糕平分9份,每人的确可以分得这1块蛋糕的,可这个蛋糕被平均分成了9份了吗?如果没有第九个小朋友究竟分9得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呢?这一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触角不由自主地深入下去,这样的问题怎能不激荡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呢?
当然,在“简单”的数学中追求“深刻”,这需要教师的一个态度,一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一份责任,一份情怀,一种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自我完善,最终积淀出深厚的底蕴。“认认真真钻教材,简简单单搞设计,扎扎实实抓训练,本本分分为学生,轻轻松松学知识,高高兴兴离课堂”这是特级教师钱守旺在一次教材培训会上给我们老师提的建议和希望,我想这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我们思考下去的。
第三篇:有效性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性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学校集体学习了 “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使自己原本愚钝的头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特别是在有效性、生 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讲解让自己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
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再次,做为教师而言,我要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要着力做到: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音乐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把生成的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优质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希望我今后的课堂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 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早就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冯建军教授也说,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篇:《图文并茂文章》教学反思
《图文并茂的文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会对图片格式进行基本的设置,并且通过图片的设置,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行探究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方法,最后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
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操作。第二环节: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在教学设计上,审计了两个学生需要掌握的本领,本领一是插入剪贴画,在这部分的教学当中,因为学生学过插入艺术字,所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对部分插入剪贴画有困难的学生,我设计了“小提示”环节,照顾到了所有学生。第二个本领是插入来自文件图片,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有一个重难点,就是设计图片格式,内容较多,也比较难,所以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一个小组合作起来攻克一个难关,最后交流操作,在令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的同时还节省了时间。第三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把文章处理好;第四环节:评价反馈,形成知识;在评价反馈上,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评价的形式也多样化,同时注意过程的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整节课我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和交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和教学指导。
第五篇: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反思
吕红芳
课堂是教学资源生成最丰富的地方,也是学生思维展露的场所。下面就谈谈一些地理课堂教学中碰到的具体事例。
一、地理课堂上的“名人”趣事
一日,在某班上课,授课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讲述到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时候,我列举了青藏高原水水拍云崖的雄伟景观,并且播放了相应的图片。学生看到后感到非常的新奇,当他们看到图片上——站在岩石上看起来非常小的人的时候,他们开始在那里议论纷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其中一位学生在那里疑惑的喊道:“老师,石头怎么比人还大?!”其他学生开始在那里大笑了。无论谁在那时那景都会笑的,我也笑了。不过在笑过之后,更多的是引发人深思的东西。
平时爱打瞌睡的学生对这一雄伟壮丽的景观表现出了强烈的不解,这也引出了“为什么”。图片使教学内容变的丰富多彩,也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当他们自己开始变的不解困惑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动力。而这个时候的教学如同顺水推舟,学生也由被动的接收转为主动的接受。
二、课堂小插曲
在某班上课,授课内容是季风环流。在分析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时,有学生提出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也会发生南亚夏季风类似的情况。借助这位学生的这个引子,我顺路提到南半球澳大利亚夏季时候的西北季风正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西北季风。这些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宽广啊,他能这么想说明他已经真正理解了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在课堂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学生在老师讲解分析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提问,虽然他们的提问会打断教师的课堂思路,但是他们这种爱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的精神是值得表扬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因此,我觉得针对这样的情境。首先老师备课一定要充分,在课堂思路的处理上要能融会贯通,遇到突发事件,也能灵活处理。
地理课堂丰富多彩,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所以,课堂教学中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尽量的让学生的思维拓展的远一点。作为教师,课前应尽可能多的预设课堂上临时生成的资源,做到巧妙的为后续内容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