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英县民政局对我县民政事业发展建议的报告
大英县民政局
关于对我县民政事业发展建议的报告
县委办:
现将我县民政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低保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工作力量薄弱。
(二)建议:
1、建立大英县城乡低保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研究和协调解决低保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成立“大英县社会救助中心”,为民政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10名。每个乡镇设2-4名专职民政工作人员;
3、村、社区设专职社会救助工作者,政府设公益性岗位解决。
二、救灾工作
(一)存在问题:机制不完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二)建议:
1、县政府成立县减灾委;
2、完善符合我县实际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和预案;
3、每年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强化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三、慈善工作
(一)存在问题:缺乏工作力量,慈善意识不强,募资渠道不畅。
(二)建议:
1、县慈善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事业编制2名;
2、加强慈善宣传工作;
3、拓展慈善款物募集渠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服务活动。
四、优安双拥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偏低(1200元/户、年);
2、全县双拥活动形式单
一、无创新,双拥成员单位创建激情不高;
3、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经费增幅大、筹集较为困难。
(二)建议:
1、逐步提高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所需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
2、进一步理顺关系,创新方法,加强对双拥成员单位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并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
3、建立安置经费长效保障机制,请县人民政府逐年按一定比例提高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经费预算标准。
五、救助管理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1、无专门的救助管理工作经费和救助专用车辆;
2、救助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建议:
1、将救助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2、向上争取资金,配备救助专用车辆;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
4、加强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六、县福利中心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
1、社会养老服务工作进展缓慢;
2、服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综合素质与能力较差;
3、乡镇敬老院管理还不够规范,个别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服务人员配备不到位、素质参差不齐。
(二)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管理与服务,努力提高社会养老入住率;
2、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轮流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知识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3、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管理指导服务工作,建立考核机制。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七、社会事务工作
(一)存在的问题:农村社区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城乡社区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1、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社区的办公条件;
2、提高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第二篇:鼓楼区民政事业发展
鼓楼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来源:鼓楼区民政局发布日期:2010/12/7 10:44:35访问次数:
169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期,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推动我区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协调建设,根据省市“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我区“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区民政工作实际,特制订《鼓楼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民政事业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区民政工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为民”为主线,围绕建设和谐民政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民政各项工作,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两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城乡经常性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医疗救助以及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落实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至2010年10月,全区城市低保对象共有746户1447人。全面落实低保户的医疗保险,我区的低保户全部参保,每人每年的参保金额为300元,全部由政府买单。利用困难群众数字救助平台,开展多层次的助困活动,困难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现低保户月人均收入超过了420元。加大低保边缘户的救助力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为全区近700户的低保户发放医疗救助卡近100万元。五年来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100人次,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投入近一千万元,扩建了鼓楼老人公寓。现我区共有养老机构9家,床位1400张,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10张床位的标准。投入万兴建了32家居家养老服务点,组织人员对62名孤寡老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开展无偿服务,对低收入的空巢老人开展低偿服务。全区初步形成以公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优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区为契机,以保障优抚安置对象基本生活为重点,落实各项优抚法规政策,切实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认真贯彻执行优抚对象抚恤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抚恤标准,共向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000万元。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切实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共接收退伍军人1100人,与900多名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签订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协议书》,共发放一次性安置补偿金
2000多万元。做好205名参战人员的身份确认和落实生活困难补助工作。做好220名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接收安置工作。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持续深化。建立健全了社区居委会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指导开展2009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有25%的社区居委会开展直选和户代表选举。社区建设取得成效,初步形成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社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共驻共建活动更加经常化、制度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依法行政,民政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取得成效。民间组织管理不断加强。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按照职能、人员、财务和场所“四分开”的要求,不断规范行业协会的管理。目前我区各类社会组织数量达258家,其中社会团体56 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02家。社会组织登记总数位列全省前列。殡葬改革成效显著。以“倡导文明殡葬,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入发展。全区火化率年年100%。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改善了婚姻登记场所和服务设施,婚姻登记机关服务条件有效提升。强化婚姻登记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延时服务制等内部制度,优化婚姻登记程序,提高婚姻登记工作效率。制订婚姻登记应急预案,平稳应对婚姻登记高峰。
二、民政事业发展的矛盾与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区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当前民政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1、民政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工作的需要,许多现行法规政策需要调整和完善,有的业务工作甚至无法可依。民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观念需要进一步增强,具体工作程序和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
高;
2、基层民政工作基础薄弱。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与民政职能不断拓展、任务越来越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民政工作受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手段等条件制约难以适应更高的工作要求,难免造成民政政策特别是关乎民生的社会救助政策难以及时落实到位。
3、维稳工作压力加大。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偏低。低保标准提高远远跟不上过快的物价上涨,救助手段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的需求,上访求助人数不断增多。军队退役人员上访仍然频繁,有时行为还十分过激,他们的诉求又没有政策依据,维稳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4、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养老服务需求增长与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快,高龄人口剧增,空巢化速度加快。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民政基本建设基础差,老年福利服务机构还不能满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急速增加的老年福利服务需求。解决老龄人口问题,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并且长期的战略任务。
三、“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着力拓展民政公共服务,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着力加强民政能力建设,吸纳各种资源和手段,大力推进民政事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奋斗目标。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决策部署,以服务大局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持续发展”的基本方略,以惠民生、促改革、强服务、夯基础为基本思路,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事业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民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鼓楼和实现鼓楼跨越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基层民政工作力量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1、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城市低保。发挥各级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推动建立统筹整合各类社会救助资源的新体制新机制,探索各类社会救助经费和资源的统筹使用、综合利用的新模式,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健全以城市低保、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为基础,以教育、住房、就业、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市里文件精神及时提高低保补助标准,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严格规范低保工作程序,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根据物价等变动情况适时启动各项补贴措施。实行低保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全区低保工作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开透明度,实现与各项救助工作的资源共享。
对低保边缘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实施延伸专项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建立健全区、街、社区、志愿者联动的救助网络系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发挥区慈善总会在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区慈善总会、街(镇)慈善超市及社区居委会救助站等慈善组织积极开展救灾捐助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区慈善总会利用好区政务网的 “慈善援助快车”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慈善信息,宣传和表彰慈善人物及其事迹,推
动我区慈善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以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做优养老服务,积极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养老社会化模式,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建成一家拥有200张以上床规模较大、环境较好、档次较高的民办养老机构。鼓励和支持现有民办机构挖掘潜力增加床位,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争取到2015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每千名老人达25张的目标。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服务队伍建设,争取2014年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各社区要因地制宜的开展日间照料、就餐助餐服务,建立社区为老服务热线,扩大老人应急呼叫救助“一拨通”覆盖面,逐步拓展以助餐、助洁、助医、助急、助浴、助行为主要内容的老年照料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深入贯彻实施《居委会组织法》,继续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自治活动,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区居委会班子由选民直接选举。“十二五”期间,我区要扩大基层直接选举的覆盖面,提高基层民主化程度。将目前我区社区实行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社区居委会的比例由2009年的15%,提高到25%,极大地保障城市居民的民主投票权利,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监督的积极性。
4、完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继续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认真落实抚恤优待各项政策,加大重点优抚对象救助力度,以解“三难“为重点,全面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政治、经济和生活待遇。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安置渠道,引导支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标准调整机制。加大自谋职业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力度,增强退役士兵就业竞争能力。按时足额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同时做好参战人员的维稳工作。
5、完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1)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依法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按照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加大扶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坚持依法行政,查处违规活动和非法组织。完成行业协会与行政主管部门在“职能、机构、人员、财务”四个方面的脱钩工作,严格限制在职党政干部兼任社会组织负责人,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任职行为。(2)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配合抓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地名规划,完善标准门(楼)设置管理。积极配合市里做好地名数据库建设,提升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依法管理行政区域界线,加强界桩管理,促进边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3)婚姻和收养登记。深入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工作,改善婚姻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着力协调解决婚姻登记场地、机构编制、经费问题。继续开展预约和延时等便民利民的婚登服务,提高服务
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收养登记质量,保障收养当事人合法权益。
(4)殡葬改革。大力倡导绿色殡葬、人文殡葬、科技殡葬、阳光殡葬和便民殡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好骨灰有序流动,继续保持火化率100%。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大民政资金投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财力支持。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政府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努力使民政事业经费与当地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确保更多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水平。加快民政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民政设施落后的状态,使民政事业发展与当地社会发展同步协调。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拓宽渠道,充分发挥慈善捐赠、经常性社会捐助等募集资金的辅助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强民政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增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意识,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加快民政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技术保障。“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提高民政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民政信息化程度,促进管理和服务规范化。要基本建成基于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孤残儿童信息系统、优抚安置管理信息系统、婚姻登记信息系统、区划地名管理信息系统的民政信息管理平台。
3、加强民政队伍能力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组织保障。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民政干部队伍是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组织保证。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年青干部,调整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反对奢侈浪费。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的民政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紧紧依靠基层政权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快基层的民政服务网络建设。同时,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理顺工作关系,从政策上、体制上、机制上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保驾护航。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紧密联系思想实际,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的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使民政系统的党员干部既“不想腐败”、“不能腐败”,又“不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完善制约机制,注重抓好以党风廉政制度为主线的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定期督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持制度的严肃性,构筑廉政法制防线。注重建立健全民政系统的店面招投标管理制度、大宗物品采购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热点问题的制约管理机制,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紧紧抓住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监督形式,提高监督的实效性。
福州市鼓楼区民政局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三篇:以雷锋精神为动力 全力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民政局
以雷锋精神为动力 全力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纪念日,四十多年来,雷锋精神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进步、茁壮成长。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在县委宣传部的号召下,我局组织全体人员积极开展‚学习雷锋‘钉子精神’,争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学习雷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争做低碳生活的榜样;学习雷锋爱国主义精神,争做和谐屯留的建设者;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争做为人民服务的表率‛主题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宣传部的部署,我局采取‚一会五学三落实‛的措施,开展局内建设,组织各项活动,把雷锋精神落到实处,为屯留和谐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会‛即,开好一个座谈会,明确雷锋精神的内涵。3月2日下午,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县光荣院会议室认真召开了学习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一是认真学习了《雷锋日记选》,缅怀了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全面掌握了雷锋同志严于律已、孜孜以求的自我修养原则,深刻理解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二是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表示,在新时期,要继续发扬雷锋精神,学习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那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业务,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五学‛即,结合民政工作着重从五个方面学习雷锋精神。局党组要求全局同志们进一步增强学习雷锋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学习:
一是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足岗位,努力工作。
二是学习雷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三是学习雷锋志存高远,心胸宽阔。四是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五是学习雷锋帮贫济困,乐于助人。
要求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从本职工作做起,为构建和谐屯留作出积极贡献。
‚三落实‛即,从思想上、工作中、行动上予以落实。在思想上明确,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高尚精神文明的同义语,是先进文化的表征,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工作中做到,学习雷锋精神应当结合实际,把弘扬和实践雷锋精神与民政工作结合起来。在行动上践行,学习雷锋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对待工作要夏天般的火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力争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专家。同时也要学习雷锋同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节约能源、节约纸张做起。
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进一步深化双拥工作,以‚3.5‛学雷锋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学雷锋、促双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一是营造氛围 宣传到位。制作学雷锋条幅、标语、宣传册等。大力宣传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的雷锋精神,与县人武部、武警中队、消防队开展一系列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把双拥工作与学雷锋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人人参与,大家争创的局面。二是内容丰富,活动到位。组织开展‚学雷锋‛服务系列活动。组织老年志愿者、部分低保户和部分优抚对象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双拥共建单位免费为居民进行法律咨询、健康咨询及清理卫生死角等活动。三是开展活动,效果到位。组织对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活动。通过对重点优抚对象、下岗职工、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走访活动,进一步掌握他们工作生活中最直接、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能马上协调解决的现场办工,不能马上解决的向走访对象说明情况并安排专人负责逐步解决。
2、一是开展学雷锋扶贫帮困爱心捐赠活动。由局机关党委牵头,全局机关干部职工、各支部党员自发捐款7200元。2月27日上午,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到乌山镇徐家桥社区、团山湖村、蓟家巷村走访慰问12户家庭困难对象,鼓励他们克服生活困难,积极树立生活信心。这些群众主要是因为家里有升学负担,需要供养正在读书的子女。二是开展为农家书屋捐书活动。采取组织动员、个人捐献和集体捐献相结合的方式,2月24日上午由局机关党委负责同志将价值2000元的新书和160本由全局机关干部职工捐赠的旧书送到乌山镇多家农家书屋,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精神生活需要,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三是开展‚学雷锋、爱新区、添新绿 ‛学雷锋义务植树活动。为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2月29日下午,全局干部职工来到望城经济开发区马桥河路,积极参加‚爱家园、添新绿‛学雷锋义务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为美化望城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四是开展立足岗位学雷锋活动。我局注重发挥地区优势,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感动望城雷锋式人物‛,开展雷锋歌曲大家唱活动,推广‚这是我应该做的‛流行语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立足岗位学雷锋,提高全局干部职工为民服务意识。经层层认真选拔,推荐区婚登处为长沙市民政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质服务品牌‛,区低保局为‚群众满意窗口‛。五是指导村(社区)开展‚友爱互助、邻里和谐‛的学雷锋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指导组建村(社区)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经济扶持、教育科技、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志愿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篇:“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一)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1、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建设。根据养老市场需求,统筹做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实现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
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建设,实现标准化医务室100%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并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补贴制度;
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城市社区100%全覆盖,每个乡镇覆盖2-3个村;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政府补贴制度,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争取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运营。
2、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稳步推进市社会福利院公司化运营改革,逐步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等业务;
实现80%以上的农村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管理,在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需求;
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一个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一家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和一家省级智慧社区示范养老服务示范项目;
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保障标准。
3、健全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全市养老机构监管平台,加强养老机构和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的日常监管力度;
建立星等级与运营补贴挂钩制度和运营补贴绩效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定期组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员持证上岗率100%;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完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志愿服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行集约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建设。
4、补齐养老服务体系短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完成霞西等乡镇(街道)敬老院扩建、迁建工作;
建设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100张床位,失能失智人员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加大养老项目招引力度,引进全国知名养老、医护等机构,围绕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产业功能布局,实现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5、加快推进残疾人福利工作。全面运行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规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建立起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积极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二)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1、完善救助政策。探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确定机制,建立有利于保障不同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各项救助政策,探索制定与家庭规模、结构相对应的救助标准和与促进就业政策联动的救助工作机制;
不断拓展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政策的范围,逐步体现救助政策的“梯度效应”,完善核对平台系统数据,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凡救助、必核对”要求,体现公平正义的救助理念;
注重做好救助与其他保障政策之间的有机衔接。
2、改进救助手段。建立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应急、医保、教体、住建、人社、工会等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探索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办法措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进“互联网+救助”,使困难群体公平享受救助待遇。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深入实施,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三)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适应城乡规划体系布局要求,科学、合理、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城乡规划与行政区划相协调。加大力度,全面完成乡镇地名标牌和农村住户门牌的设置工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边界线联合检查力度,实现对行政区域界线的长效动态管理。编制《标准地名词典》、《标准地名志》等地名普查成果资料,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
(四)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1、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进一步培育发展居民服务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参与基层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十四五”末,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3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
2、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有形”向“有效”转变,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公益”服务品牌建设。探索采取居民点单、民政局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和关爱帮扶活动。着力破解为困难群众服务供需脱节的难题,实现社会组织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与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进一步压实社会组织双重管理的监管职责,不断规范社会组织检查工作,力争“十四五”末,90%的社会组织每年年检前进行专业审计。持续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不规范问题集中排查整改、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等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
4、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依托,注重社会组织孵化、赋能作用,不断引领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推动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力争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项目进行归口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5、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完成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活动平台;
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有效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工作双覆盖;
进一步梳理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加大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支持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工作;
依法做好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列入移出工作,加大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力度。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适应现代社会管理和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事务管理改革,为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1、不断深化殡葬改革。一是全面推进惠民殡葬,惠民政策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车辆服务行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殡葬服务能力水平。三是持续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工作,新增骨灰公墓集中安葬率达到100%。完成城市公益性公墓一期30亩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大力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丧事简办、文明治丧,推进落实市殡仪馆生命文化教育馆布展项目建设
2、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卫健、司法、财政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参加的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组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排走访建档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切实履行民政部门监护兜底职责。
4、推进我市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按照省民政厅、市部署和要求,把市儿童福利院重点打造成为“养、治、教、康、安”和社会工作服务融合发展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拓展服务功能,向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转型升级。
5、全面实施惠民殡葬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民发〔2012〕2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我市惠民殡葬政策覆盖范围,将享受惠民殡葬政策群体由七类困难人群扩大到全体市民。
(六)创新城乡社区服务实效
1、推动形成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格局。深入推进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村(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队伍逐步壮大,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2、加快构建多元、多层、多样的服务网络。社区服务日益完善,建设一批服务大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设施,健全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形成覆盖全体社区居民、内容完备、机制灵活、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体系。
3、全面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新型社区。在总结全省及我市智慧社区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科学、实用、高效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力争社区所有公共服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同时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4、基本健全协调、协作、协同的民政工作机制。增强民政工作的开放性、融合性、科学性,提高民政综合统筹能力,形成综合协调有序、部门协作有力、社会协同有效的工作局面。
5、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率达100%以上;
村(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活动用房达标准化要求;
社会组织作用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6个以上;
社会工作者数量达600人以上;
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万人以上。
6、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机构规范建设达标率100%以上,实现社区“下楼工程”率达100%。
第五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民政事业发展(2010)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民政事业发展
---竹溪县民政局党风建设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材料
竹溪县民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及政法系统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为抓手,以源头治腐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依法行政,使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实现了党风正、作风严、班子强、人心顺、正气旺、服务优、形象好的良好效应,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三届,市级“文明单位”二届、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二届,县级“最佳文明单位”及“文明行业”三届,多次被县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
一、抓责任落实,强化管理手段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党的纯洁性,提高党员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对维护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民政局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狠抓落实。一是抓领导落实。局党委根据人事变动情况,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以党委副书记、各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和要求,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单位负责人共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抓责任落实。局党委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民政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在年初民政工作会上局党委与各股室、局属各单位既签订民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从思想教育、作风建设、执行制度、廉洁从政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责任,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促进民政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同进步、共发展,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民政工作发展,以民政工作的发展体现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三是抓督办检查落实。为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局党委采取一季度一督办,半年一检查,年终总评考核的办法狠抓落实。定期开展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月”活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认真听取了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对责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力的单位给予了批评。半年对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对照年初目标责任书的内容,查资料、看档案,从制度建设上、管理程序上、政务公开上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不实,真正促进规范化管理。
二、抓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腐
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坚持从内部制度抓起,从制权、控购、管钱、用人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来加强自身制度建设,结合单位实际,先后制订了反腐倡廉“十不准”等十五项管理制度及规定,严明纪律,规范制度,依规办事。一是建立健全了《勤政廉政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干部行为规范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钱、管权、管事,用制度规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行为,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实行一月一检查一通报,保证了各项制度落在实处。二是坚持政务公开,严厉责任追究。局党委对涉及到全局重大事项、财务管理、人事变动、廉政建设和干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以办政务公开栏、开干部职工大会或局党委发文的形式,及时、全面地进行公开,增强透明度,促使党风廉政落到实处。同时推
行连锁责任追究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对所分管的责任范围内业务工作出现重大差错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出现重大问题,均要负“连锁责任”,并与工资、奖金挂钩。在局中层干部中推行目标考核制。任期内达不到规定指标,管理的人员中有重大违法违纪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分别给予经济处罚、免职等处理。在行政执法中推行过错追究制。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三是局党委争取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局内成立了审计股,专门对局机关、局属各单位、各乡镇民政所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做到防腐于末然。抽调2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公道正派的干部从事审计工作。每年审计股要对各乡镇民政所、局属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采取核对帐目、逐笔核销、抽查到人的办法,做到边审、边查、边改,审计组一方面审计帐目,一方面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了民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四是加强民主管理,严明干部纪律。局内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支出项目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在新建的工程项目中坚决做到反商业贿赂,严格程序招投标,成立了4人领导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集中管理,杜绝商业贿赂的现象发生。在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分配上,实行业务股室拿方案、分管领导审核、局党委集体讨论、报分管县长审批、县财政拨款的层层把关制,确保民政资金公平公正使用。在干部管理上,要求全体民政干部做到“七个不准”,即:不准参入赌博,不准以权谋私,不准用公款吃、喝、玩、乐,不准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不准收受贿赂,不准损公肥私,不准无所作为。把民政干部培养成为做一个有心的人,用心了解社情民意;做一个心重的人,把群众的事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一个心诚的人,诚心诚意为群众服务。
三、抓宣传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建立完善学习宣传教育机制,把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纪律
教育纳入工作的全过程,总体部署,统一计划,分步实施。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做笔记、写心得、开座谈会、观看专题片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强化干部职工的党性观念和纪律意识,切实增强了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规范了从政行为,从思想源头筑牢了防腐防线,有效地防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一是坚持学习不动摇,武装干部职工思想,净化灵魂。经常性开展集中学习教育,观看影视教育片,举办英模事迹报告会,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利用每周五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重点学习《江泽民文选》、《反腐倡廉学习读本》、《廉洁从政党纪政纪相关法律手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等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有考勤、有学习笔记、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有检查,确保学习有实效。不定期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以争做廉政先锋为主题,撰写体会文章。经常性开展作风建设“回头看”。查找和整改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实现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上的大转变。适时组织观看影视教育片,通过警示教育深化干部职工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廉洁从政的思想,争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定期开展党课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认识,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二是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八个坚持 八个反对”、“八荣八耻”教育,开展家庭助廉活动,以局党委的名义向全体民政干部家属发放了一封致民政干部家属的一封公开信,要求民政干部家属不仅要严格自律,还要当好“廉内助”、“廉洁监督员”,督促提醒亲人遵纪守法,吹好“廉政风”,念好“廉政经”。在局办公大楼和办公室醒目位置制作了廉政宣传标牌,警示干部职工牢记勤政为民。
组织开展了传唱廉政歌曲等活动,不断浓厚清廉氛围。
四、抓政风行风建设,增强为民服务能力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民政局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建设、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活动中,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及建立,建立健全了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认识,通过抓党建促工作,促民政事业发展。一是通过学习教育使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净化、服务态度明显好转、观念得到了转变、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工作主动积极性得到增强、团结拼搏精神明显提高。二是通过“八查八看”(查是否勤奋好学,看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服务本领;查是否心系群众,看服务人民的自觉性,提高服务群众观念;查是否真抓实干,看求真务实效果,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查是否艰苦奋斗,看勤俭节约观念,提高励行节约意识;查是否顾全大局,看令行禁止表现,提高大局意识;查是否坚持发扬民主,看团结奋进的氛围浓不浓,提高整体效能;查是否秉公用权,看廉洁从政行为,提高奉公守法意识;查生活作风状况,看个人情趣是否健康,提高品德培养水平),对照党员干部标准,深入剖析,认真查找在党性锻炼、思想、工作、生活、纪律、政风行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整改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采取“12345”的措施,着力进行了整改。即: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每位干部撰写了一份有效果的整改材料;抓好了“二个落实”(落实整改责任制,落实整改销号制);做到“三个坚持”(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和领导个人带头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改,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彻底改);开好了“四个层次”的民主生活会;深入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每名干部联系一名困难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谈一次心,在服务对象家中劳动一天,为服务对象做一件实事,解决一件难事)。通过整改使民政局呈现了“四增”、“五提高”的良好局面,即:机关
工作人员遵守工作纪律的自觉性增强了,想工作干事情的人增加了,主动深入到基层调查研究的人增多了,工作效果和工作范围明显增大了。干部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提高,服务态度有了明显提高,工作纪律有了明显提高,为民服务有了明显提高。2009年,民政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名列全县榜首,被市政局被为民主评议政风行建设“红旗单位”。2010年,又作为新一轮行评单位,目前工作形势良好,机制完善,成效突出。
五、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局党委始终坚持抓党风、强作风、树新风、促政风,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推动民政工作发展的坚强柱石,使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了以社会救助、灾害救助、优抚安置、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等为一体的民政事业发展体系,社会救助机制日益规范,救灾应急机制全面建立,城乡社区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有效,社会福利及社会事务工作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创新作为,争创一流,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县享受各类民政救助的对象达11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救助金额达7000余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先后投入700余万元资金,对全县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部分进行了新建,使农村福利机构的整体面貌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完善了优抚对象医疗救助制度,开展“一站式”服务,先后使600余名困难优抚对象享受到实惠。各项工作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成为全县、全市的一片先进旗帜,充分彰显了民政行业的良好形象,为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