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1
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进,社会中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兴起。企业家政府理论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而出现的,它不仅对政府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必要性作出了新的回答,还对企业家政府的本质与特征作了简洁而形象的刻画。该理论认为,政府是我们用来作出公共决策的一种机制,是我们解决共同问题的方式的载体,对于一切文明社会来说,政府都必不可少。遗憾的是,政府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它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运作。然而,问题不在于政府中工作的人,而在于工作的体制,正如奥斯本和盖布勒所言,政府中的大多数公务员是负责的、有才能的、立志献身的人,只是受制于陈旧体制的桎梏,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精力遭到浪费。我们相信这些制度可以改变,释放出政府公务员身上巨大的能量,提高他们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所谓新公共服务,它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目前,与其说公共行政官员正集中于控制官僚机构和提供服务,倒不如说他们更加关注“掌舵”而不是“划桨”,即他们更加关注成为一个倾向于日益私有化的新政府的企业家。但是,在他们忙于“掌舵”的时候,他们是否忘记了是谁拥有这艘船呢?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第二篇:大数据的特征、价值及在政府中的应用
第十七届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征文
大数据的特征、价值及在政府中的应用
胡 毅
摘 要:海量数据的浪潮正呼啸而来,被推向大数据前线的,远不止是商业为目的的众多企业,同时也有公共服务为目的的政府机构。与前者类似,政府在履行其职责——管理社会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但在另一个角度上看,如果合理应对和运用这些数据,也必将为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
关键词:大数据特征 政府 应用
Big Data 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application in
government
Hu Yi Abstract:Massive data are roaring waves, big data is pushed to the front line, far more than a business for the purpose of many enterprises, but also a public service for the purpose of government agencies.Similarly with the former, the government in fulfilling its responsibilities-management of social process, is facing increasing challenges, but in another point of view, if a reasonable response and use of these data will also provide management with social to huge benefits.Keyword :Big Data Characteristics government applications
进入2012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 大数据时代来临[1]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现身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主题的讲座沙龙中,甚至被嗅觉灵敏的国金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等写进了投资推荐报告。
正如《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所谓的大数据最直白的理解是海量数据,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公司创造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在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用于分析时会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调研机构IDC认为,某项技术要想成为大数据技术,必须满足IBM所描述的三个“V”条件,即多样性(Variety)、大容量(VoIume)和时效性高(VeIocity)。
我们可以通过一组形象的数据来了解大数据的容量。一项对531名独立OracIe用户进行的调查发现,90%的企业的数据量在迅速上涨,其中 16%的企业的数据量每年增长率达到 50%或更高。不少企业已经感受到失控的数据增长对绩效造成的冲击,其中 87%的受访者将企业的应用程序性能下降归咎于不断增长的数据量。调研机构IDC在2011年6月的报告则显示,全球数据量在2011年已达到 1.8ZB,在过去5年里增加了5倍。
1.8ZB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把所有这些数据都刻录存入普通DVD光盘里,光盘的高度将等同于从地球到月球的一个半来回也就是大约72万英里。相当于每位美国人每分钟写3条 Twitter微博,而且还要不停地写2.6976万年,是不是很恐怖?这还不是最恐怖的,IDC还预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201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近8ZB,到2020年,全球将达到35ZB。
2011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达 1.8ZB,并且预计将每年翻番。这一数据量相当于2000亿部时长2小时的高清电影,一个人要连续看4700万年才能看完。
通过形象的举例,也许你会感觉到恐怖,感觉到头都快爆炸的感觉,这么大的数据到底该怎么入手?具体到每一条数据,它都有它自身所承载的数据内容,反应的事物或者现象当然也是各式各样。但是我们从宏观上来看,数据并非是杂乱无章的,它也有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是指大量、高速、复杂、变化不定的数据,需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配、管理和分析。
体量大、类型多和速度快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目前,15%的信息是结构化信息,便于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电子邮件、视频、呼叫中心对话和社交媒体等非结构化信息占85%,这对于运用常规的业务情报工具来提取有意义的信息造成了挑战。传感器、平板电脑和移动电话等产生信息的设备继续成倍增加。随着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交网络也在加速发展。这些共享信息的选择意味着公众、政府和企业间互动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大数据的特征来看,数据源增加、传感器的分辨率提高,使得大数据的体量大。数据源增加、数据通讯的吞吐量提高、数据生成设备的计算能力提高,使得大数据的速度快。移动设备、社交媒体、视频、聊天、基因组学研究和各种传感器使得大数据的类型多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要可追溯,要有理有据,这使得大数据还应具备准确性的特征。
大数据的这些特征将决定政府在大数据业务和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中收集、分析、管理、存储及分配数据的方式。
二、大数据的大价值
巨量数据正在成为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渗透至各个领域,而拥有大数据能力,即善于聚合信息并有效利用数据,将会带来层出不穷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一种生产力,麦肯锡认为,“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大数据将带来此起彼伏的IT技术革命。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海量数据、数据多样性、数据处理时效性等问题,一定会在存储器、数据仓库、系统架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分析以及信息通讯等方面不断涌现突破性技术,当今世界IT巨头、IT敏锐的创新者们正努力耕耘在大数据技术领域,大数据将成为IT的主战场。
大数据将在各行各业引发各类创新模式。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行业渐进融合,以前认为不相关的行业通过大数据技术有了相通的渠道,沃尔玛通过数据挖掘将风马牛不相及的“啤酒与尿布”联系在一起,大数据将会产生新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这些新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大数据将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技术进步将极大地惠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家有智能管家帮助你美好生活;外出购物,商家会根据你的消费习惯将购物信息通过无线互联网推送给你;外出就餐,车载语音助手会帮你挑选餐厅并告诉你即时的周边情况和停车状况。衣食住行的便利将无处不在。
大数据将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府社会治理的效率。大数据的包容性将打开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市民间的边界,信息孤岛现象大幅消减,数据共享成为可能,政府各机构协同办公效率和为民办事效率提高,同时大数据将极大地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驾驭大数据,在整个政府和全球经济中创造价值,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政府善政的许多重要原则与大数据有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大数据能够通过改进政府机构和整个政府的决策,使政府机构更加英明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利用各种渠道的各种数据,快速获得关键、准确的深刻见解,将显著改进政府的各项关键政策和工作。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看出大数据的价值和大数据的重要性,2012年5月10日,马云卸任CEO,早在卸任前,马云已经为阿里巴巴的未来定下了很清晰的架构,包括将公司拆分成25个事业部,按照平台、数据、金融三大方向调整集团发展方向;而近期阿里巴巴大手笔收购新浪微博、高德地图等举措,也传递出阿里集团正在填补产业和产品空缺,积极布局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市场。
卸任演讲中,“大数据”同样是焦点。马云说:“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还有人没搞清楚PC(个人电脑),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就来了。”
至于马云的接任者陆兆禧,更是无独有偶——原集团首席数据官。
马云曾经说过,现阶段的电子商务只能是“前传”,仅仅释放了电子商务的部分能量;而电子商务的“后传”将全面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各个业务流程,全面推动行业、企业、经济的转型,更深度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不论是融合还是整合,“数据”既是基础,也是渠道。
事实上,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中,一直都很重视数据的重要性。例如,集团很早就成立了研究中心,不定期地发布各种基于产业数据的报告。在最新一份报告、即5月9日发布的《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信息经济前景研究报告》中,就基于数据,首次提出了“电子商务经
济体”的概念,详细分析了以淘宝网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经济体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巨大 变化,并且判断,到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经济体规模预计达到47.8万亿元,接近2012年中国全年GDP总额。与此同时,阿里旗下的淘宝、支付宝、聚划算等平台,也各有自身的数据分析中心。这些数据分析中心一边在出具类似“最受欢迎的夏季服装是什么”、“‘舌尖上的中国’带动哪些产品”等生活类、趣味类数据分析报告;另边也在捕捉市场变化、判断市场走向,并且将结果作为卖家以及上游生产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依据。
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中的阿里巴巴将进一步利用数据的力量,拓展市场。多年前,B2C(企业对个人)还是电子商务市场最为流行的模式,因为它让很多企业有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机会;可在那时,阿里巴巴就预测,在B2C之后,就是C2B(个人决定企业)的市场——而这,既是基于分析数据的基础,也是对数据的重新利用。相信未来,阿里巴巴旗下众多平台上的交易数据,将成为一个个全新的产品。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习惯了用智能手机搜索附近的美食、查找交通线路,上网选购物品,不停地登录社交网站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忠实“粉丝”。
“在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新时代,大数据就是像黄金一样的新型经济资产、像石油一样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科学院院士邬贺铨在不久前召开的“宽带中国与光纤通信”高峰论坛上说,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并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
“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下,中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邬贺铨介绍说,过去短短的18个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增加了10倍,占到全球互联网流量的1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数据中心”。
利用智能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现代通信工具,现代社会人们不停地在向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发送数据、获取数据。这些服务全依赖于“大数据”的支撑,其背后所涉及的定位、资料检索、存储、数据交换等一系列复杂的数据处理,正在对每一个领域造成深远的影响。
邬贺铨说,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全新的革命,庞大的数据带来的量化转变将在各领域迅速蔓延,没有哪个领域能够逃脱它的影响。
据有关机构测算,大数据已成为全球IT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2010年全球大数据以及相关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市场达到30亿美元,2015年将超过17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50%。作为全球大数据产业的重要组成,中国大数据潜在市场规模未来有望达到2万亿人民币。
身处“大数据”时代,中国正多方位布局“大数据”产业,各地政府、通信公司、科研院所、IT企业等都“摩拳擦掌”,希望能在这个大蛋糕里分到“一杯羹”。
2012年4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落户西安西咸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园,这是中国首家以大数据业务为中心的高新园区。投资20亿元的中国联通项目已经签订合作备忘录,分三期建设西北大区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和西咸新区运营中心。
7月,全球知名电子商务品牌阿里巴巴集团在管理层设置了“首席数据官”一职,管理“聚石塔”――一个大型的数据分享平台,它通过共享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的数据
资源来创造价值。同样的平台模式也出现在中国另一家的互联网巨头――腾讯,腾讯正通过建立社区开放平台来实现大量的数据互通,以挖掘更大的商机。
三、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一)大数据已经深耕于经济领域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是美国的大数据产业已经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医疗。对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支付方来说,在减少医疗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仍然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而这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机遇。2010年,全美医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9%,比2000年增长13.8%。而且,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增加,正在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对这些疾病和其他相关健康服务的管理将深刻地影响国家的福祉。在这方面大数据可以发挥作用。为在广大人群中取得最有效的医疗效果,更多地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电子健康档案),并与新的分析工具相结合,将提供挖掘信息的机会。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寻找有效的统计趋势,并依据真实的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医疗评估。
交通。通过完善信息和自动驾驶功能,大数据有可能在许多方面彻底改变交通的面貌。开车的人多,交通堵塞就多,其后果是浪费能源,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耗费时间和金钱。手持设备、车辆和道路上的分布式传感器则可以提供实时交通信息。这些信息,再加上更好的自动驾驶功能,可以使驾驶更安全,交通堵塞更少。智能汽车日益互联的新型交通生态系统有可能彻底改变道路使用方式。
教育。大数据可以对美国教育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例如,通过深入地跟踪和分析学生的在线学习活动——精细至每个鼠标点击动作,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习的方法。这种分析可以针对成千上万的学生进行,而不是孤立的小型研究。课程和教学方法,无论是在线的,还是传统的,都可以根据大规模分析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修订。
征税。由于迅速发现异常的能力日益增加,政府税务部门可以缩小“税收缺口”,即纳税人应付税款与其自愿缴税额之间的差额,并且对于那些试图进行不当纳税申报的人,会深刻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大多数税务机构实行“自愿缴税与追讨欠税并举”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它们接受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单并办理退税,并对一部分纳税申报单进行抽查,以找出有意或无意欠税的情况。大数据则能够提高欺诈检测的水平,在纳税申报之初就揭露违规情况,减少问题退税的发放。资料表明,在医疗领域每年产生3000亿美元的潜在价值;在公共管理部门,每年产生2500亿美元的潜在价值;在个人位置数据领域,每年产生1000亿美元的市场;在零售业能够增加60%的营业额;在制造业部门,能够降低50%的产品开发及装配成本。二是大数据在欧洲公共管理部门得到深入应用。大数据在OECD组织中的欧洲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创造了1500到3000亿欧元或更高的潜在经济价值,这些经济价值主要通过政府公共管理机构开支的减少、转移支付的下降及税收的增加来实现。三是全球大数据人才需求将上升并且出现供需缺口。Gartner咨询公司预测,到2015年,大数据人才需求达到44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达到三分之一。
(二)欧美等发达国家把数据资产上升到国家信息战略高度
一是美国已经布局大数据产业。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美国政府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与矿产”,将“大数据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对未来的科技与经
济发展必将带来深远影响。二是欧盟及日韩将会紧随其后。继美国率先开启大数据国家战略先河之后,欧盟、日本及韩国等国家也将跟进,预计不久相应的战略举措也将出台。数据规模及运用数据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也将成为国家间争夺的焦点。
(三)我国大数据产业应用现状
在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的今天,我国IT行业已经开启了大数据的起航之旅,大数据已经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据计世咨讯预测,2012年,政府、互联网、电信、金融等领域市场规模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大数据在主要经济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下。
1、大数据在经济预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阿里平台的海量交易记录预测了经济指数的下滑。2008年初,阿里巴巴平台上整个买家询盘数急剧下滑,预示了经济危机的来临。数以万计的中小制造商及时获得阿里巴巴的预警,为预防危机做好了准备。
2、大数据分析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不同,大数据的市场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抽样调查,而是基于几乎全样本空间。例如,百度拥有中国最大的消费者行为数据库,覆盖95%的中国网民,搜索市场占比达87%。百度基于最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和多维度研究工具,帮助宝洁精准的定位了消费者的地域分布、兴趣爱好等信息,根据百度分析的结论,宝洁适时地调整了营销策略。
3、大数据在临床诊断、远程监控、药品研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已经有十余座城市开展了数字医疗。病历、影像、远程医疗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并形成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基于这些海量数据,医院能够精准地分析病人的体征、治疗费用和疗效数据,可避免过度及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治疗,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实现计算机远程监护,对慢性病进行管理等。
4、大数据为金融领域的客户管理、营销管理及风险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大数据能够解决金融领域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优化及声音、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金融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导入客户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终端媒体产生的数据,从而构建客户视图。依托大数据平台可以进行客户行为跟踪、分析,进而获取用户的消费习惯、风险收益偏好等。针对用户这些特性,银行等金融部门能够实施风险及营销管理。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任务很重,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保证。大数据分析对我们深刻领会世情和国情,把握规律,实现科学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将会成为产生数据量最多的国家,但我们对数据保存不够重视,对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也不高。此外,我国一些部门和机构拥有大量数据却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导致信息不完整或重复投资。政府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应注重公开信息,应重视数据挖掘。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统一数据开放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鼓励挖掘与利用。例如,提供各地天气与航班延误的关系,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正点率。
四、当下我国大数据建设应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
二是规范一套建设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系统。应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是搭建一个共享平台。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四是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
作者简介:
姓 名:胡毅
工作单位:山西省夏县统计局 职 称:助理统计师 身份证号:***010 通讯地址:山西省夏县东风西街14号夏县统计局 邮 编:0444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huyi63@126.com
个人简历:2005.09——2009.07 运城学院
2009.07——2011.07 运城市公安局
2011.07——现在 夏县统计局
第三篇:论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论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从源头
治理腐败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的有效探索。而政务中心建设,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载体和平台,决定了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一、加快政务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政务中心就是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集中起来,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通过流程再造,达到简化审批程序的目的,解决审批程序繁多,收费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及审批行为不规范,审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以上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但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制约着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实践证明,政务中心这一机构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其特点是显而易见,首先从空间距离上,方便了申报相对人。目前,我们的各职能部门,办公地点分散,要申报一项目,就只能分别到各部门的驻地,进行漫长的申请,空间距离的分散决定了只能在串联审批的方式下进行审批,这种方式不但使项目审批时间长,效率低,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审批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如果遇上扯皮的项目,也没有一个机构从中协调,使申报人苦不堪言。而政务中心实行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解决了空间距离带来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申报成本;其次是通过工作流程再造,进一步理顺各审批单位之间关系,达到了简化审批程序的目的,再通过运用“联合审批”将以前的“串联式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审批时限有了很大缩短;
三、收费更为规范,以前搭车收费、乱收费的问题,从源头上得到治理;
四、吃拿卡要等为政不廉和审批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将得到较为彻底的解决;
五、统一了审批标准和条件,以前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标准和条件,都是各单位在强调管理的思路下形成的,他注重的是管理,而不是服务,这就出现各行其事,互不照应的情况,给申报人很多限制性的规定,造成审批难。政务中心通过运用审批软件,从而在审批标准和条件上,相对统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监督到位了。以前监察部门对各职能部门的监督,是事后监督,也就是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没有举报,监察部门无法进行全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而监察部门进驻政务中心,将监督从事后移到了事前,实现了全程、全方位的监督,从而使监督更为直接有效,运行更为顺畅,审批时限的严肃性得到充分体现,我认为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这应该说是政务中心的办公方式和运行机制,在建设服务型政务中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七、在一定程度上,初步解决了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缺位和越位问题,政府组成部门,代表政府实行专项管理职能,由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协商不够,在运用审批职能时,往往要出现:“给单位能带来利益的你争我夺,而对权力表现不充分的项目或纯服务性的审批项目,谁也不问。尽管这属于体制设置的问题,但这种表现使政务中心全方位服务社会的目的没有达到;八,对防止减少后审批项目的反弹,将具有现实意义。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的成果,是具有生命力的,是大事所趋,势在必行。以四川、吉林和安徽等省市为代表的省级政务中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帮助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方式,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优化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其他省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西藏就是在学习、借鉴四川、吉林、安徽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3日,成立了“西藏自治区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协调管理办公室”,首次进驻单位16家,审批项目179项,工作人员36名。尽管我们在进驻单位、运行机制建立、服务内容、管理办法等方面与兄弟省市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与自治区成立中心的初衷和向巴平措主席提出的“进一家门办成,盖一次章办好,交规定费办完,按承诺日办结”的要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我们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随着进藏铁路试运行成功,将为西藏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心的发展提供契机,为不断拓宽的服务内容,改进管理方式,规范运行机制,加快西藏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进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全国政务中心的发展可谓是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很好,为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发挥了应有的作
用,受到群众的好评,社会的公认,但我们应清楚的看到,有些深层的问题,制约着政务中心的发展。
二、政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对政务中心建设必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政务中心建设和发展,全凭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而领导的重视程度,取决于领导的认识程度。从全国政务中心的发展情况看,解决认识问题,是全国政务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政务中心建设在全国的发展还不平衡。从我了解的情况是,全国地县两级政务中心建设,发展较快,而且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地县。而省级政务中心建设,仍屈指可数。是不是省级职能部门没有审批项目,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只需要下面进行,省级就不需要改革。显然不是,而是有更多的深层次原因。
(三)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的作用,还不明显。这不是说政务中心机构存在什么问题,也不是工作人员的问题,而是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旧体制的排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政务中心的发展。
(四)窗口没有审批权,只是原单位一个收发室。这种状况不是普遍现象,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就以我们西藏而言,这一状况一直困扰着我们,从中心成立后不久,我们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的向有关部门再三反映,至今没有改观,相反,大有恶化之势,难以维继的情况已经显现。
(五)全国政务中心的名称繁多,机构性质各异。我们西藏叫“西藏自治区一站式审批服务中心”,有的称之为“便民服务中心”,有的称之为“政府服务中心”。我认为:作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理应有统一的名称。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法律地位的缺失。政务中心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仍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部性,在改革方面,往往是中央没有文件,地方是不会主动改革现行体制的,这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较为明显,这就需要国家对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历史进程加以推动。也应对地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成果,及时加以确认和推广,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政务中心还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政府部门,这就对该机构,在国家层面的合法性带来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是创新、改革的时代,中央应及时总结,地方改革和创新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同时,对其法律地位,尽快加以明确,这样既保护了地方党委、政府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也可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深入。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转变政府职能,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全能型政府和管理型政府的意识,在部分干部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这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突出,以“审批代管理”的工作方式,在现实工作中,仍占上风,在强调“特殊”的名目下,强调平稳改革,职能部门的审批权、审批程序是法定的,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在政务中心建设上的水平不一。而且有个别人还发出:审批项目进入政务中心,部分人员从事审批业务,还有部分人员干什么去?是乎这个部门就是为审批而设立的。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政务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阻力是非常大的,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因为这毕竟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涉及到部门的权和利。在这种状况下,国家应加大改革力度,确保全国在体制上衔接,框架上一致,不应该有特殊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克服阻力,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迎头赶上,不断优化自己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商落户,以宽松的环境使其发财,使我发展。国家应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有统一的标准和时间表,以推动政务中心的发展,使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没有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格局。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国地、县两级都基本建立了政务中心或类似的机构,省一级的政务中心还屈指可数,不是说省级各职能部门没有审批项目,也不是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到了不需要改革地步,而是阻力大,再说国家也没有把各部委集中起来,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这就很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格局,单就审批而言,理应形成全国性互动的网络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杜绝暗箱操作,克服审批中的随意性。建好各职能部门的审批大厅,把内部职能整合后,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也是改革的选项之一。否则,统一收费标准和条件,规范收费和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督,就难以实现,或许过一段时间还会回到过去的方式下运作。从长远看,建立政务中心是权益之计。就我们西藏而言,目前地、县两级没有一家成立政务中心或其他政务中心这样的机构,经济社会的落后,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表现及其充分,这不是说西藏的投资软环境很好,政府的服务很到位,而是另有原因。这就需要国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改革的力度,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尽快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壮大地方经济总量,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与全国同步。
三、对策建议
一、应尽快明确政务中心在政府机构中的法律地位,确保运行的合法性。尽管我们有部分省、市区的政务中心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法律地位问题,已不是影响政务中心运行的主要问题,但从国家层面,还存在一个法律地位问题,请专家、学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呼吁国家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由地方行为,变为国家的改革行为。
二、如果通过总结和论证认为,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务方面具有可行性,请国家应尽快加以推广,促进经济落后地区,认识模糊的地方,学习借鉴成功省市区的经验,以此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体制上全国衔接,框架一致,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三、国家应统一政务服务中心的名称,避免目前这种名称五花八门,功能差异较大,服务不到位的状况,使政务服务中心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
四、规范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的作用。从发展水平看,全国差异较大,在简化审批程序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政务中心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审批服务机构,因为有些审批项目仍需到原单位审批,这种情况在全国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说明政务中心的建设和规范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中央给予极大的关注,在总结地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论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论政务中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第四篇:行政领导者角色
行政领导者角色扮演
1、政治学范畴的领导角色
从政治的本质和领导的基本职能出发,领导者是利益的分配者,按制度经济学的说法,是“分蛋糕的人”: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来看,领导者扮演着裁判的角色,协调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情况,调解利益纷争。
2、社会学范畴的领导角色
从韦伯的科层制来看,领导者是控制者和施令者:制定对下属的各项要求和希望;不断鼓励下属向要求前进。
从社会角色理论出发,领导是导演:按政策和实际需要从事“三定”工作,即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构思组织发展脚本;物色所需演员,使其不断适合表演要求。
从社会互动理论出发,领导是信息中转站的信息员:领导掌握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以领导为中心形成信息的传播网络。
3、心理学范畴的领导角色
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出发,领导是“双面人”:
正强化时,如表扬、奖励等,能让下属感激不尽;
负强化时,如批评、惩罚等,能让下属痛哭流涕。
从罗杰斯的人文主义现象角度出发,领导是心理医生:领导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下属的心理动态;根据下属的心态进行治疗和调节。
4、领导者的角色义务内容广泛,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下面几大类型:
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领导者、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发言人等。
5、领导者是一个角色集:(应扮演的)
领导系统的设计者(战略)崭新观念的传播者(教育)
群体利益的代表者(责任)团队协作的组织者(行动)
善于激励的鼓舞者(授权)领导潮流的变革者(创新)
6、领导者角色:挂名首脑、联络者、监督者、传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排除故障者等。愿景领导者 变革领导者 灌能领导者 价值创造者 魅力领导者等。
相关资料来源:
①、《领导角色》,MBA智库百科;
②、《现代领导者角色认知与转换》——孙立樵,百度文库;
③、《行政领导学》——朱立言。
第五篇:ccc:如何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模版)
沧浪区规范行政执法征文参评作品
如何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地一项重要部署。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许多老百姓说,这是“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近年来,政府采取“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便民行动,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便民热线”、“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服务型政府。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做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都有哪些要求?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有过精辟的论述:“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加强公共服务部门建设,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规范政府职能和行政行为。”
“要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围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胡锦涛总书记的这几段重要讲话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关键因素、重点任务、指导思想、建设思路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理念,为我国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
1措施不断推出,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也要看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毕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稳步扎实推进。
一、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
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发展观问题。我国当前出现的部分经济社会矛盾,与以GDP为取向评价政府和官员的业绩有密切的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调整政府绩效评估指标,把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增长、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政务公开制度的完善等纳入到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因为,相当种类的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很难通过投入水平或是产出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其最终的衡量标准只能是公民评价满意与否。1所以,要尽快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政府部门的具体服务对象更多的参与到绩效评估中,将政府职能切实转变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日常化的、正常化的部门绩效评估机制。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机制,追究政府行政机关和官员在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失职的责任。
二、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以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集中解决最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为重点。
目前中国社会分化与失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要扭转这种趋势,国家就必须承认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现实,承认不同的社会群体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并保护其权利,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如果暗箱操作,有关政策规定、实施程序、办理结果向群众公开不够,群众没有了解和参与的机会,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必然会受到严重挫伤,甚至还可能引发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当前,一是要为农民工提供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保障,建立有效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等相关问题。我国目前有1亿左右的农民工,分布在各大城市,不仅没有享受到任何社会保障,而且经常遭受人身权利的侵害。这是我国当前社会城市化最大的隐患之一。二是各级政府要强化就业服务职能,关注城镇待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和社会心理的冲击很大。三是建立最基本的救济体系,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有效保障。目1 这部分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下列文献的启发:魏 姝、温晋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与对策——以某地方政府为例》,《美中公共管理》2005年第2期。
前,虽然各级政府已经重视和开始建立城镇救济体系,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和措施不到位,许多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事实上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四是近几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的房屋拆迁产生了相当尖锐的矛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没有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居民的财产权受到侵害。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在政务公开工作中为不同群体表达自己的利益以及为追求自己利益做出制度性安排,要从关注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特别关注和保护弱势集团。
2三、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必须以依法行政为保障。我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老百姓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我国社会关系的日益深刻变化,依法行政,不仅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国家、对政府民主政治提出的现实要求。政务公开是依法行政的一柄双刃剑,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就是政务公开,政务公开自始自终要接受群众的监督。政府只有充当规则的遵守者和冲突的裁决者,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公开化,才能切实保护公民权利,有效保障政务公开正常实施。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
四、发挥政务公开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为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有关服务型政府建设部分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电子政务,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透明度,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的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2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13期。
党群和干群关系。面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需求新任务,如何更好的发挥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我们认为,要切实把电子政务建设的各项工作转到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轨道上来。
1.启动“政府服务上网行动计划”。通过互联网政府服务上网应当重点从政务信息公开、在线事务处理和网上参政议政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各级政府都应当制定并向社会公开政府网上服务目录,提出服务上网数量和质量的承诺,公布所有服务上线时间表,明确各项服务的提供部门和负责人,建立政府网上服务问责制。
2.启动“最后一公里行动计划”。重点解决电子政务服务项目向社区、村镇延伸服务的问题。把电子政务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紧密结合,试点推行移动电子政务,促进电子政务与数字电视相结合,发展低成本信息终端,加大公共和公益性网络接入场所建设,加强社区、街道、村镇等基层单位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
3.启动“重大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围绕资源环境保护、医疗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管、公共应急管理等重大民生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当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出一批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大幅度提高电子政务促进改善民生的水平。
4.启动“共性任务试点行动计划”。我国各类政务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等电子政务建设领域存在大量共性任务和可以充分整合利用的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统一建设、统一开发、共同使用等方式大幅度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集约化程度,切实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
3当前,我国的改革面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政务公开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政府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影响经济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无论是重大决策的制定、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还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事项,只要把政务公开工作做在前面、做得好,人民群众就支持,工作就顺利。相反,如果我们办什么事情都不向人民群众公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就难以顺利推进,“十一五”发展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我们自觉的推进政务公3王长胜,《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信息化建设》。
开工作,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势必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全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