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屯乡教育综合改革综述
中屯乡教育综合改革综述
改革创新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强劲动力
——中屯乡教育综合改革综述
近年来,中屯乡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发展迅速!
2002年中考,升学率为69.9,占县一中、实验中学招生人数的20.6,18人升入昭一中,占全县升好范文版权所有学率的45.9。
2003年
中考,升学率为71.6,占县一中、实验中学招生人数的29.8;23人升入昭一中,占全县升学率的47.8。
2004年中考,升学率为72.6,占县一中、实验中学招生人数的24.9;25人升入昭一中,占全县升学率的48.1。
2005年中考,升学率为74.8,占县一中、实验中学招生人数的26.3;27人升入昭一中,占全县升学率的49.1。
四年中,小学在全县学年统测中都居全县榜首。
适儿入学率99.8,巩固率98.6。
所有这些成绩是全县许多乡镇望尘莫及的,作为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支撑着镇雄的南大门。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中屯教育如此的辉煌呢?那就是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改革震撼了全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改革冲破了学校管理中的陈规陋习;改革优化了学校内部的可用资源。改革就像千斤巨石砸向平静的深潭,掀起了巨浪,激活了潭水。
中屯教育的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索。一步一步迈出坚实的沉重的步伐。从开始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渐渐的走向成熟,渐渐的走向完善。到目前,已经经历和进入两个阶段的改革:2001年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现阶段的教育综合改革。
一、2001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回顾
2001年,县人民政府把中屯乡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掀起了镇雄教育改革的浪潮。开展了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内容的所谓“三制”改革。
在县改革领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由教代会组织选举产生了各村级学校的校长,由校长提名产生了校级班子。接着对各个学校办学规模进行设岗定员,按专业技术分设岗位,指标到学校,有校长按岗位依序聘任教师。再下来,组织全乡教师选举乡教委主任。最后,进行教师结构工资制,把教师的“活工资”分为“效益工资”和“课时工资”两部分,“课时工资”以教师的工作量评发,“效益工资”按月或者一期结束根据绩效进行评发。
虽然改革的几个阶段顺利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胜利。但是,其中是经过了许多的艰辛和细致的工作的,首先,从教师的心理接受上来讲,就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任何一件新鲜事物要被人们接受是要有一个曲折的过程的,尤其触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更难以接受。改革本身就是存在新旧制度、新旧体制、新旧思想、新旧利益等诸方面的冲击、更替、重新分配等。其次,这次改革在本县内是一个开端,也是一种尝试,没有现存的方法和措施。因此,此次改革应该说,领导组的精心部署和反复的考察论证的过程中是比较慎重和煞费心机的。
二、全员目标管理模式为改革的推进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改革的深入,面临的是如何在内部管理上创新的问题。前面的改革只是竖起了一个框架,许多的装修还待于不断的加强和完善。那是内部管理体制上的变革,还需要有一套具体的管理的方案与之配套,在这管理上要创新,旧的管理模式是不能与改革后的体制相适应的。其实,改革本身也就是促进管理的创新。改革促进管理,管理与改革相适应,这就是改革的根本的目的。在前面的改革进程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模式,才能确保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巩固和推进。
中屯乡教委就此大胆创新,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即:实施全员目标管理。并且确定了管理的思路,即:按“三线管理”流程,结合人格管理模式,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导向”、“三个规范”、“四项措施”、“五项保障”、“六个到位”的工作思路。
任何管理的创新都离不开有明晰的思路的指导,而先进的思路必须在改革中认真研究、努力探索才能寻求到。通过实践,这套管理思路为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这次改革理顺了学校内部的许多关系,促进了民主治校的进程,体现了校长管理的职能,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工作利益的再分配。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一步。这一步也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就是学校办学效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前面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之前人们的担心即时正常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事实胜于雄辩,走进中屯,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人称赞,教师思想稳定,教学秩序井然,竞争意识浓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效益,人人有事干,人人能干事,人人出效益的良好情景。
三、
第二篇:洛吉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落实情况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落实情况
洛吉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及
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下,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全面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现将我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洛吉乡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部,东南与丽江宁浪县隔江
相望,东部与四川省木里县俄亚乡接壤,东北面与四川稻城县冬尼乡相邻,南接三坝乡,西与建塘镇毗邻。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南宽北窄,呈三峡两沟分布,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我乡国土面积为1234平方千米,境内多民族杂居,主
要有汉、藏、彝、纳西、傈僳等五个主体民族,辖洛吉、九龙、尼汝三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人口素质较低。
我乡实施集中办学前共有16所学校,其中三所完全小
学,两所两师一校,十一个一师一校教学点,校点分布非常分散,教育资源分散,适龄儿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自2008年实施集中办学以来,现仍有3所完全小学,3所一师一校。1
目前学校占地总面积为47263.8平方米,共有校舍建筑面积8563平方米。全乡教职工编制数为38人,实有人数36人,教职工平均年龄31.6岁,是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高,综合素质较好,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师队伍。
洛吉校区现共设21个教学班,2011年共有在校学生436人,其中学前预备生41人,在册学生39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100%,辍学率为0。
二、教育改革成果
1、集中办学推进情况
2008年我乡根据州委、州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益并则并,益留则留”的原则结合我乡实际,拟定了《洛吉乡集中办学方案》,实施“一村一校”的集中办学路子,通过两年多的努力,2008年初到2010年9月实际撤并了10所学校,九龙村率先实现了“一村一校”的目标。洛吉村由于中心校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活动场地及学生食堂不能完全容纳计划撤并学校的学生而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仍有3所一师一校未归并到中心完小,尼汝村于2010年7月组建学生食堂、腾出学生宿舍,将普拉小学归并到尼汝村完小,实现了“一村一校”的目标。
2010年底开始我乡教育综合改革以集中办学为重点,向“一乡一校”办学方向推进。根据香政发[2009]41号文件《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试行)》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乡实施“一村一校”集中办学的基础上
制定了我乡小学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三年的时间努力达到“一乡一校”的目标,通过五年的时间(2012年——2016年)实现6周岁适龄儿童在“一乡一校”内学前教育一年的目标。
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办学是一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所以我乡按照先易后难的工作步骤,成熟一校合并一校的工作思路,计划如期完成学校撤并工作。
自2010年10月起,我乡教育综合改革进入了白热化阶段。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一乡一校”的预期目标得到了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通过、地勘和工程队也陆续进入校园,期间我们制定了各类计划,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按计划进行着,各项工作、责任得到了层层落实,要求各负责人扎实工作、迎难而上、把工作做细做到家,为将呈现在眼前现代化的、多功能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能使每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公平教育的新型学校而共同努力。
2011年3月地勘结束,施工队进入了现场,由于我中心校校舍要撤除重建的建筑较多,加之工期紧、任务重,学生如果继续留在中心校上课,不仅影响校园的重建,不能在2012年3月份以前完成“一乡一校”目标,而且鱼龙混杂的施工现场将严重威胁师生的人身安全并严重影响师生的教
与学。鉴于以上情况,乡党委、政府、学校召开紧急会议,经过商讨,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全体师生转移至离乡中心完小10公里远的麦旺坪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决定不仅能使每个学生有个毫无干扰的学习环境,既减少了安全隐患又可以锻炼大部分学生的独立能力,而且还节约了建盖临时学校的资金,还能将闲臵的麦旺坪学校得到有效利用,此决定得到了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整个搬迁过程在各位师生、各位家长、各位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短短5天时间。这短暂的五天,更离不开麦旺坪3个村民小组的热心帮助。
2、捐资助学落实情况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迪庆州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迪庆州教育综合改革捐资助学补充规定》的通知(迪教改办[2010]36号)、《香格里拉县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香格里拉县教育综合改革捐资助学补充规定>的通知(香教改组发[2010]2号)的文件精神,收到文件后,我乡积极响应,各直属单位高度重视,捐资助学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有序、有计划的开展着。
三、今后工作计划
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州中小学区域布局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案》(迪发[2010]1号)和我县《关于进一步调整全县中小学区域布局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案》(香发[2010]2号)的文件精神,我乡今
后的教育综合改革计划如下:
1、于2012年3月进入新校园,实现“一乡一校”的办学目标。目前新校园主体工程已完成,附属设施也将在2012年3月份前竣工。
2、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3、培养出一支素质高、有水平、能力强、团结协作、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能适应新形势教育的教师队伍。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调整学校布局,合理规划,撤并规模小、效益较低的学校,势在必行。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始终遇到一些学校难以克服的现实困难。根据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对实施集中办学的总体要求,现在我乡学生数为436人,但是我乡现有的教职工数远远不能满足撤并后的需要,这严重影响我乡集中办学后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集中办学后大部分学生回家和返校路途遥远、艰险,学生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三,我乡是特困乡,绝大部分家庭生活拮据,没有更多的钱供孩子上学前班,学前班又没有生活补贴,这将大大影响我乡学前教育的开展。
通过努力,我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坚信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统筹的观念,以务实求真、兢兢业业、诚恳踏实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一定会将我乡的教育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洛吉乡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1日
第三篇: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实践宗旨,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重抓思想教育,常抓科技宣传,实抓实践活动”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文件,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夯实任务,强化督导,坚持不懈地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明显成效。
一、扎实抓好了思想教育,树立了服务三农意识
农村教育离不开“三农”,为了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志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我校坚持以“三热爱一献身”教育为主线,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教育。拓宽多种渠道,采取多方位教育形式,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互补,家庭社会并进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效教育。其主要做法是:
1、利用报告会、讲座会的形式,多次请地方政府领导、小康致富带头人等来校上课,进行党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教育及致富经教育。
2、带领学生参观镇所在地个体户、小康示范户、镇办企业等,让学生体会在家乡发展经济大有干头。
3、利用劳动技术课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农业有科学、务农有出息。
4、坚持开展“热爱家乡月”、“支农服务周”、“建设家乡日”等活动,加之系列化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建设家乡的决心。
5、通过开展“家乡美”等主题班队会和地方校本课程各科文化课增加的乡土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
6、浏览横河网页,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通过“三热爱一献身”的教育,极大的转变了学生鄙薄农村、轻视体力劳动等认识,促进了学生爱农、务农、建设家乡思想意识的形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狠抓了科技宣传,让科技信息走进农家。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我们感到让小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显然是个弱点,那么让学生通过博览群书,网络下载,收集农、林、牧、副等科技知识实为亮点。我们利用这个亮点,开展了包好百户科技实验户,带动全镇各行各业科技大发展的宣传实际活动。全年共发放科技致富简讯四期,将政策导向、农业科技、产业结构、种植饲养、修配维修、经商营销、开发旅游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及时传递给农民。包好百户科技实验(示范)户:我校现有学生319人,分布在全镇20个行政村,对科技的宣传,学校采取每生包好自家户的科技进农家宣传措施,这一有效举措的施行,使党的政策、政府政令、科学知识适时地走进全镇千家万户,带动了全镇各行各业科技的不断发展。
三、抓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农民致富得实惠。
在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积极进行科技政策宣传的同时,学校对地方校本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有序调配:一是整合课程内容,重点突出农科教知识,面向三农、服务三农。二是从课程课时安排上进行长短期结合,重点突出长期实践活动。如今春我们根据全镇重点工作,在四月份我校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人人动手写标语、写广告、贴标语、送广告进行护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森林放火意识,使我镇半年来无一起火灾事故发生。在“五一”前后春播下种季节,学校利用星期天安排学生深入自家农田,进行春播科学种田综合实践劳动锻炼及技术学习,并每生承包一亩科技责任田,写出劳动体会。三是依托学校实践基地,不断进行生产实验,积极为三农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我校积极协调组织农科站人员到校为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并结合山区实情,紧紧围绕农村支柱产业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生产试验基地,让学生亲临基地搞实验,不断掌握实用技术。在横河网页宣传横河的地方物产,获取网上供求信息,为农户获取经济信息100余条,特别是在春秋两季养蚕活动中,经学生传播养殖信息一项使我镇创收二百余万元,全镇人圴增收约200元;初秋时节传播松子信息,使全镇创收一百余万元,人均收入200余元。引回优良品种10余个,在全镇推出数十户科技示范户,其中家野猪交配优质养猪、退耕还林、规模化科学养牛、大棚养蚕等多项技术获得可观效益,受到农民的肯定和欢迎。使学生了解了经济、信息、时间的关系,增强商品经济意识,奠定了新时期新型商品化生产的新型人才素质。四是教师包人包片,蹲点进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开展情况及辅导学生认真编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体会及经验成果。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促使农民致富得实惠。学校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组收集动物、岩石、药材、树叶、果实、昆虫、摄影等标本,并进行归类制作。其中的奇石造型标本栩栩如生,奇石各具特色,妙趣无穷,造型妙不可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五本一册”获省、市、县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的第六届(海尔杯)全国优秀教具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通过这项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服务三农、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六月份,学校各班级兴趣活动小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有书法、摄影、舞蹈、声乐、器乐、绘画、习作等。其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并在“六一”节全乡展示。出现了许多小作家、小画家、小书法家、小农学家等适应社会的特长型人才苗子。
第四篇:教育综合改革总结材料
学生工作部(处)教育综合改革总结材料
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学生工作部(处)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的中心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精细管理,从严从实”的工作理念,深入推进“学生工作重心下移”的工作机制,巩固已有成果,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困难问题,提升能力水平。以“六化”为抓手,坚持不懈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思想教育多样化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多渠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抓好抓实线上线下两条线,多样化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一是通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教育;二是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导向作用,通过开展先进班集体评选、十佳优秀大学生、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的评选等,树立先进的典型和榜样,教育和引导学生;三是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如推进道德法制剧进课堂,达成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无缝对接。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通互动、互补互融,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四是把握当代青年思想特点,开展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通过开通“陶院学工”微信平台、“陶冶成器”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方式,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构建出学生工作“网上有平台,网下有机制,人人有博客,时时可沟通,事事能共享”的双线并进新模式。
二、学生管理制度化
规范管理、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2014年学生工作处开展了学生手册的废、改、立工作,本次学生管理制度修订工作本着规范管理、依法治校、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学生工作需要,对学生手册中12项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制度进行了修订。如《关于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中,对学生处分的程序进行了明确,对学生舞弊进行了界定等。《景德镇陶瓷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中,对贫困生的认定条件根据现有的生活水平进行了调整等。废止了原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家政策和上级文件要求编定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通过对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生管理制度化。
三、安全教育常态化
狠抓安全稳定教育,坚守底线不突破。建立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信息网络组织,构建自下而上的学生动态监控和预警体系。一是做好节假日的安全稳定工作。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寒暑假等重要时段的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二是做好了新生入学、毕业生文明离校等“一进一出”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三是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工作,重点做好防盗、防火、安全用电等工作。加强对学生在外住宿的管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外住宿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学生申请在外住宿的条件和程序,各学院组织人员开展了查寝工作,对未经批准在外住宿的学生及时进行了劝导和教育。四是准确掌握“特殊学生”情况。重点做好特殊学生建档工作,对于学业困难、家庭贫困、心理障碍、宗教信仰等特殊学生的信息进行动态统计,并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建档学生进行及时跟踪了解,防范于未然。五是规范处理违纪违规学生。本着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处理违纪违规学生时,坚持事先告知,事后教育的做法,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有预期。
四、学生服务人性化
在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我们秉承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从关心学生出发,从为学生服务入手,寓教育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2014年,学工处成立了学生公寓服务中心,方便学生缴纳电费、水费,宿舍报修、咨询各类住宿问题等;做好学生宿舍改造升级工作,实施学生宿舍亮化、美化、净化工程;2015年学校投入2000多万元,为全校4000多间宿舍安装了空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学生的夏天热冬天冷的问题,改善了学生的住宿和学习条件;做好学生医疗保险工作,学生100%参加社保,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办理保险理赔,实现了学生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
五、学生资助立体化
贫困不是简单的经济概念,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教育综合改革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学生工作处从我校困难学生实际出发,构建立体的资助关怀体系,主要有:一是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国家两奖一助的评选工作,体现国家对大学生的关怀和温暖;二是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开展以“励志、奋斗、感恩”为主题的资助育人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资助育人氛围。三是开展“阳光家园”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把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统一,通过建立困难生档案,一对一帮扶等方式,把资助与自强自立结合起来,达到资助与育人并举。
六、队伍建设专业化
做好学生工作,离不开一只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工作的行家里手,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工作处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要求,着力打造一直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一是实行辅导员“聚力计划”,通过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博客、博文、精品项目大赛以及辅导员沙龙活动,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2015年,我校在江西省第三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一项和优秀组织奖的良好成绩。辅导员论文、博客、博文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二是定期开展学生工作交流与培训,着力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是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职称评定细则和辅导员考核办法,促进我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四是推行《班主任工作手册》,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和任务,提高学生工作实效性。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有:一是工作创新不够,解决难点问题办法不多;二是方法不能有效解决工作问题,如如何利用“互联网+学生管理”思维开展工作方面思考不够;三是服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如何提高服务水平还大有可为。
第五篇: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总结
在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校坚持以“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为实践宗旨,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重抓思想教育,常抓科技宣传,实抓实践活动”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文件,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夯实任务,强化督导,坚持不懈地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明显成效。
一、扎实抓好了思想教育,树立了服务三农意识
农村教育离不开“三农”,为了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志在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才,我校坚持以“三热爱一献身”教育为主线,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献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教育。拓宽多种渠道,采取多方位教育形式,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互补,家庭社会并进的教育网络,对学生进行实效教育。其主要做法是: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1、利用报告会、讲座会的形式,多次请地方政府领导、小康致富带头人等来校上课,进行党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教育及致富经教育。
2、带领学生参观镇所在地个体户、小康示范户、镇办企业等,让学生体会在家乡发展经济大有干头。
3、利用劳动技术课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农业有科学、务农有出息。
4、坚持开展“热爱家乡月”、“支农服务周”、“建设家乡日”等活动,加之系列化的综合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建设家乡的决心。
5、通过开展“家乡美”等主题班队会和地方校本课程各科文化课增加的乡土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农、务农的思想教育。
6、浏览横河网页,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通过“三热爱一献身”的教育,极大的转变了学生鄙薄农村、轻视体力劳动等认识,促进了学生爱农、务农、建设家乡思想意识的形成,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狠抓了科技宣传,让科技信息走进农家。
三、抓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学有所长,农民致富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