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5:3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

第一篇: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

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效率:指人的活动的效率。人的活动是主体借助一定的手段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公平:平等的对待公平,不平等的对待不公平。

人世间有很多公平的事,可是有一些事是不公平的,在这我不是要说,谁做的不对,只不过有些不公平的事发生在一些人身上是致命的。我不希望,有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利,做出一些 不平等的事。人都是有错的,只要不是有意的,可以原谅。但是即是这样,有时也会出现不好的事。如果你是他的上级,请你做事慎重。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在相同程度上是不合理的。比如,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严重不公平。近几年,企业参照公务员加薪的比例,根据企业效益来自主上浮工资。然而,企业管理者设计制定的调资方案带有巨大的“利己性”——企业利润向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严重倾斜。部分管理者上涨工资份额是大多数职工群体上涨份额的好几倍。总之。一半以上的利润流向了企业上层,剩下的员工工资也就寥寥无几了。

企业分配制定的不公,与职工在收入分配,工资改革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和监督权息息相关。制度的设计者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制度就只能“造福”他们自身。我国《工会法》规定,企业调资和大的投资经营决策等事项,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表决。可现实是,组成职代会的“职工代表”大部分是企业的高管和中层管理者,不合理的调资方案同样得以顺利实施,职代会沦为走过场。企业分配制度的不公,是城市中诸多不公正分配制度的一个缩影;企业管理层与职工之间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也正是城市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一面镜子。因此,在我看来,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城市良性发展的有效公共政策,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干预”和引导不公正的城市分配制度回到健康的轨道上来,在法制的框架内规范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抑制或者消除过大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这对解决乡村人口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经贸2班 王贺

第二篇: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

社会在不断发展,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幸福感,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效率与公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当今社会,我们要树立全面效率观,关注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避免两极分化。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有两点:一是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二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关键词】

正确处理 效率 公平

要讨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们就要先知道什么是效率与公平。“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①

一、现状与问题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自此正式使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表述。但在实践中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基尼系数在不断扩大,1985年为0.24,1991年为0.282,1995年为0.434,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3年为0.447,2004年达到0.469,这既超过了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美、英等发达国家;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由于更多地考虑效率问题、考虑经济建设,从而导致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②

二、原因分析

效率与公平不仅影响老百姓对政府管控社会经济的能力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两者会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作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效率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将提高效率片面理解为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将追求GDP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重投资、轻消费,重数量、轻质量,从而给资源、能源和

③环境带来严重的压力。”

我国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公平问题日愈严峻。“我国目前在初次分配领域诸多不公现象:首先,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其次,初次分配存在着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分配不公平。”④

中国的工资制度包括以下方面⑤:

1、工资等级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从劳动质量方面来反映劳动差别,规定相应工资标准。

2、工资调整制度。其主要内容有考核升级、自动增加工资、考核定级、提高工资标准等。

节选自百度知道

赵锦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广西日报,2009年1月22日.③ 赵锦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广西日报,2009年1月22日.①②④ 参考张维达 谢地 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⑤ 参考百度百科

3、工资支付制度。主要包括支付原则、各类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处理的等内容。

4、工资基金管理制度。顾名思义。

我国的工资分配基本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一方面,工资制度中的等级制度、调整制度、工资支付制度既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又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这些制度是相对公平的;另一方面,工资制度本身存在不足,工资标准尚未完善,而且工资制度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够被落实。

三、对策建议

以上一些情况不公平的情况明显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追求共同富裕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转变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片面效率观,树立全面效率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首先,当我们考虑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我们要知道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

其次,公平是效率的本体,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存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充分公平的利益和权利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积极性。

总之,效率与公平有着必然的相互联系,而且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 第一,初次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是更为基础性的分配关系,它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如果在初次分配中出现重大的社会不公正,在政府再分配中就很难加以扭转。初次分配市场中调节机制的缺失,会导致分配秩序混乱,从而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现实情况也正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一些金领阶层的工资可以是普通劳动者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是说金领阶层不该有这么高的工资,而是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偏低。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界,普通劳动者却过着困苦的生活。一房价为例,普通劳动者辛苦工作一辈子可能都买不起一套房子。市场机制具有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但有时,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所以,初次分配在考虑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公平。

第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包括收入税、财产税、社会缴款、社会福利和其他转移收支。

“占社会财富绝大部分的劳动产品财富,都是劳动者们在社会上通过分工协作,改造自然,共同创造的。像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那样自己单独创造财富、独占财富,在当代社会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得到财富。任何人的财富生产,都必然要包含着别人对他的支持和社会对他的保护。因此,任何人通过市场交换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都应受到依据通过民主制定的法律和政策的调节,反对少数人通过政治权利或财产所有权对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就中国正在经历的体制转变过程来看,市场交换本身还会存在更多局限性。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利益与权力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改革使一部分人受益,也会使一部分人受损;使一部分人受益较大,也会使一部分人受益较小。不管向市场转型的长期效果如何,短期内,它总会引起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失调和一部分人相对收入降低的剧烈波动。东欧和前苏联在这种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暴富,多数人经济收入恶化的现象。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也会出现社会阶层的大分化、大改组的重构过程。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的存在,会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失落感,产生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敌视,如果这种情况扩大到社会范围,就会变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在再分配中注重公平,通过政府干预等调节手段,防止贫富差距过分悬殊,促进财富公平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扶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⑥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再分配的积极作用:一要加强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二要使再分配有效缩小收入差距,三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

在当今社会,效率与公平对于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公平,对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也会令劳动者丧失对社会的信心。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艰巨的问题,考验着中国政府和关心中国发展的人们。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解决这一难题,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裴小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张维达 谢地 宋冬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赵锦辉,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广西日报,2009年1月22日.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光明日报,2008年 12月16日.⑥裴小革,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第三篇: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生产力。那么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力和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点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个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但在任何时候效率与公平一定是并存发展的,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发展的前提。所以,恰当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关键词:效率

公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其二,公平促进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

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重申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在效率和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由于效率和公平在统一中还有对立的一面,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只有选择效率优先,才能达到未来更高层次上的公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公平社会的到来也是以生产力极大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没有效率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的均等,是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可能使每个人分得更多的蛋糕,国家才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解决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效率越高,越为公平提供条件,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如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过度追求公平,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只有生产力发达了,我们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就是提高效率。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又必须兼顾公平。

第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市场主体都必然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这样,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效率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必须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一,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和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收入,让贡献大者获得更多收入,激发他们劳动和经营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二,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初次分配中讲求效率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收入差距就需要利用再分配的政策措施,包括对高收入者征收各种调节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如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临时性的社会捐助,目的是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

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不规范的分配秩序既损失了效率,又损害了公平。规范分配秩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证公平。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注意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点。这一均衡点并没有固定的数量界限,却符合社会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可以以效率为主,当社会难以承受时就必须注重公平的尺度。这种公平点既包括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也包括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还包括个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均衡点。需要注意的是,以效率为主并不意味着可以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财富,也不意味着要有意留下体制缝隙,而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制、健全体制;注重公平,也不意味着要劫富济贫,一味追求结果的均等。

第四篇: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基于中国工资制度的现状的研究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基于现阶段中国工资制度的讨论

摘要:效率与公平孰轻孰重是经济学中的“两难困境”,在GPI一路飙升的背景下,工资与GDP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如何在工资制度中充分体现效率与公平已成为困扰各国经济学家的一大难题。那么,中国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呢?效率与公平又是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呢?

关键词:效率与公平

工资制度

处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迅速,GDP不断增长,甚至已超越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然而,在这样的繁荣之下,我国的社会公平却得不到足够的保障。曾经的我们,有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也有过度注重公平而导致了社会的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合理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一难题亟待解决。

一、现阶段中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

现阶段中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二、解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公平主要是指经济公平,经济公平有三层含义:第一,是起点的公平,从根本上彻底的消灭剥削制度,尽可能的使每个社会成员在进入社会时都享有同等条件的资源。第二,是机会的均等,即社会为每个成员提供的获得收入的条件是平等和公平的。在此,必须体现通过竞争的机会均等,否则它仍然带有平均主义的特征。第三,是结果的公平,就是从分配的结果来看,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尽管存在一些差距,但保持在合理、适当的范围内,不①致悬殊过大。我国在工资制度中应该注重在“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保障下的“结果公平”。

效率就其本意来说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但当它运用于不同领域时,就会表现出具有不同领域特点的综合性。比如,效率在收入分配领域中不仅表现为其理论含义,还要表现为包括市场分配、政府调控分配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合理的贫富差距、低通胀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综合指标方面。因此,效率的提高不完全等同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调效率不能忽视发展的规律,效率只是一种衡量指标和工具,不是最终目的。②

有的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公平的效率只能是皮鞭下的效率,没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乌托邦式的公平。”③ 也有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说是不矛盾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暂时的矛盾不可避免的。”④ 还有学者认为“公平与效率不存在矛盾,公平意味着效率,这就是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一⑤个本质规定。” 这些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而目前比较权威的论断是美国著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方面的专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在一定时期内公平与效率注重任何一方,就会相应的牺牲另一方,这种牺牲不可避免,关键是看牺牲的那部分公平和效率是否是公正的。”⑥

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急需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工资制度而言,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一个很大的危机,即工薪阶层看不到自己在经济飞速增长中的受益,甚至对住房、教育、医疗这样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越来越担忧。经济增长提高了消费价格,有可能完全抵消这部分人薪金的增长,导致其相对购买力的下降。而且工薪阶层还要承担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本,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纳税群体,这看起来是很不公平的。当一个社会的中坚阶层不能得到相对稳定的生活,特别是这个阶层的成员仍持续不断的向两极发展,数量不断减少的时候,这个社会系统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我们国家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这也就是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

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这一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四、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目前,整个社会集体偏向于追求效率,使得公平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时候,主要的把握点便是如何将发展重心从效率转向公平,同时又不舍弃效率。在公平问题上,百姓最期望的是调整和纠正体制外的灰色收入,法制外的黑色收入以及体制内由于法律不健全、政策不规范造成的非规范收入,而不是想触动那些合理合法的高收入。所以强调结果公平不是回到传统体制的平均主义,而是为了使社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工资制度,将贫富差距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保护普通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①②杨宜勇.公平与效率.当代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44-4 8.李斌.社会主义分配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98-101. ③吴鹏森.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建公平【N】.光明日报.1994-06-22.

④⑤⑥李福安.论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本质规定【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06):20—2 俞可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N].光明日报.2005-01—07. 阿瑟.奥肯.公平与效率的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0—35.

(一)把握公平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按照经济学理论“经济人”假设,对人的行为最具有激励作用的是收入,由此适当的收入差距是竞争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必需条件,没有收入上的差距,竞争就会失去意义,社会文明就会止步。

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说,我们不应该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对立起来,⑦更不应该把共同富裕等同于平均分配。没有差别,就不可能共同富裕。

因此,保障公平并不代表消灭收入差距,而是把差距控制在一个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国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行使政府特有的职能。加大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等; 2.努力改善民生。包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增收幅度等; 3.明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身份。即减少公权,放权于民间。政府在市场中不应该有个人和部门的私利,应逐步从自己的经济实体中退出,把市场利益的决策权交还给市场,而自己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4.理顺慈善通道。慈善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我国社会慈善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募捐、捐款、援助制度。通过社会各界包括媒体、企业、商家的积极参与,激发社会的捐助热情,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应参照先进国家的惯例,利用税收杠杆对慈善公益捐赠减免税收,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扩大捐赠资金量。其次,应当鼓励私人捐资,成立基金会,在引导这些慈善基金完成帮困扶贫作用的同时,激励他们更多地投向整个社会的公益事业。

(二)协调效率与公平

把握公平不应该成为追求效率的绊脚石,因此,在这个协调的过程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努力把国民收入的“蛋糕”做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不应把眼光只局限于GDP的数据增长,而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宏观的制度关联来体恤正在建立健全的劳动者工资良性增长机制,从法规上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 2.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理顺生产要素的价格,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和经济垄断,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加快电信、铁路、民航、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使收入分配与市场机制接轨; 3.调节工资与GDP之间的“剪刀差”,兼顾公平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⑦张维迎. “公平”应该是机会均等SL.gL[DB].http://view.news.qq.com/a/20060604/O00036.htm 特别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工资与CPI挂钩 建立一种能够使工资与CPI联动的动态机制,并加大职工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使工资随CPI的变动而变动。例如用企业当年的利润建立国有企业职工的稳定工资增长基金,基金可以保证一旦效益不好的时候用来补充职工工资;外企可以提取部分利润作为职工奖励,国有企业的职工也可以分享一些。根据整个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基本工资水平,根据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不同的情况来制定工资的标准,对不同阶段的企业特征设定不同的工资标准。甚至可以让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4.努力扩大内需。其一是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强,要花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其二是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确保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有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其三是加大收入再分配中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助力度,让利益分配适当向普通居民和贫困地区倾斜。其四是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综上所述,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的处理原则,无论是暂时的牺牲效率保障公平还是牺牲公平追求效率,都应该是在公正这一前提下进行的。而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我们不能只限于理论探讨而裹足不前,真正的采取措施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谢地、宋东林.《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公平效率之碰撞:工资与GDP的“剪刀差”.产权导刊.2008-05-16毕妍.3.孟祥仲.《平等与效率思想发展研究——经济思想史视角》.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1.4.浅议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中应体现的公平与效率.职教与经济研究.2009-3.第7卷第1期.4.Auerbach.Alan J.and James R.Hines.Taxa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J】.University of Michigan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No【J】.2001.(7):27_48.

第五篇:浅谈公平与效率

浅谈公平与效益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放弃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一阶段(1978—1987年)的核心内容是“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第二阶段(1987—1993年)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的提法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并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公平优先”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实现,国家采用没收、赎买、公私合营等手段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上采取了“公平优先”的平均主义分配原则。但很快这种积极性就下降了。平均主义是假公平,它只讲结果的公平,不管生产过程中规则的不公平。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都一样,分配享受相同的物质财富,这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这种平均主义的公平不是真正的公平,它在使经济失去效率的同时也失去了公平,结果使效率与公平“鸡飞蛋打”一场空。设计新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

“公平效率二者兼顾”的按劳分配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初期。在公平与效率关系上采取了“二者兼顾”的原则。提出了要“克服平均主义”,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从根本上打破农村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后来,先富带动后富。这时,劳动好的,生产多的,多得奖金,收入增加。分配制度的调整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效率提高了,但由于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而人们对此理解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因而带来了改革实践中的摇摆和反复。在当时这种经济制度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基础不完备,计划制造成的行业间收入差距,企业收入不公平就显现出来。就出现有些企业收入多,有些企业亏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党的十五大,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原则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具体实现机制,使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表述得更为明确、实现途径更加具体。“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悬殊,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贫富悬殊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贫富悬殊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出现两极分化,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变质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失败。为了使改革获得更广泛的支持,当前和今后应更加注重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的社会公平。同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现实性。已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能力,逐步解决多年来累积形成的贫富差距。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为了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需要在收入分配政策上进行调整,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公平与效率是矛盾关系,而这对矛盾又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随着我们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发展变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日益深化并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和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推动我国经济改革的向前发展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竞争,明确在经济体制上要以市场经济为制度取向。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则明确提出“兼顾效率和公平”,这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公平正义,贫富差距,分配政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常常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之下,我国经济腾飞,贫富差距骤然拉大,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悬殊,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人民生活受到冲击,随之而来的还有对分配政策和公平正义的争议,其中也不乏怨言和质疑。面对这样的情况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兼顾效率和公平”,这几个字的微妙变化,正是我国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但政策的推行和落实首先要被人民大众所了解、接受,大家是否了解十八大对公平与效率的调整呢?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调整之后的“兼顾公平与效率”是否得到人民认可?在人们心中,“兼顾”二字可否在现实中实现?会不会人们把“兼顾”只当成是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带着这样的顾虑和问题,我们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11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明确知道我国十八大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调整政策的仅有13人,占总人数的约十分之一,足可见我国政策的推广工作还待提高。如果推广工作未做好,人民不了解新政策,政策和人民自然就会出现隔阂,政策的实施缺少了群众基础,也就缺少人民的支持和监督,同时,人们还停留在不合时宜的旧政策方针上,怨言不断,负面心理会愈加浓重。从调查中还可以得到,有将近一半的人得知十八大政策调整是通过课堂学习,也许有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高校的缘故,但可以看出高校教育的作用。其次,约三分之一的人是通过网络媒体得知十八大政策调整,应利用网络媒体的便利性,扩大宣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新方针,以得到更多认可,推进实施。

“公平与效率在现实中能否实现”的问题统计消除了我们的顾虑,80%的人认为在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可以兼顾,这为十八大提出的“兼顾公平与效率”获得群众认可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事实上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而美国和瑞典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只关注了其中之一,而是一直都兼顾了公平与效率。同时,

下载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经济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哲学思考

    摘要:分配正义不能市场经济本身去完善解决,还要依靠相应的制度保障,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才能使分配正义得以体现。 关键词:效率 公平分配正义 作者简介:李庆伟,天津师范......

    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对效率之后的公平与公平之下的效率问题的思考姚靖威当下,学界和政界中的一些人围绕“分好蛋糕”为重,还是“做大蛋糕”为重,展开了讨论和争论,由此,还产生了两种发展模式:“重庆模......

    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三课 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掌握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1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在欢呼社会进步的同时,越来越关注社会保障事业的......

    城乡统筹发展中教育的效率与公平论文

    【摘 要】城乡统筹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战略,其根本目的是要达成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使国民福利整体提高,城乡统筹需要教育在效率和公平上和谐统一、平衡发展。【关键词......

    百家讲坛《公平与效率》

    085公平与效率 演讲人简介: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1988年起起草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吕型伟,中国教育学会顾问。 我们在这里,讨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在全球化和信息......

    浅议税收效率与公平

    《税收学》 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 浅议税收效率与公平院系:姓名:学号: 提交论文时间:任课教师:目录 一、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内涵 税收公平的内涵 税收效率的内涵 税收的行政效率......

    公平与效率论文

    公平与效率: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摘要〕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能脱离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是实现率与公平统一的实践基础和目标,应该在二者关系的共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