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策解读]2014年中国军校教育十大新亮点大全
[政策解读]2014年中国军校教育十大新亮点
1、推进强军目标“三进入”
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及时把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强军梦教学观摩,持续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2、推进重大改革举措试点
优化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业化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预置培养、急需紧缺人才超常培养、士官骨干人才军地联合培养、新装备人才部队院校接力培养等方法路子,开展指挥和技术生长干部融合培养试点,研究论证士兵考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办法。
3、推行院校教育督察制度
推行院校教育督察制度,旨在加强对总部规划计划落实、法规制度执行和重大改革举措推进情况的检查督导,强化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办学理念和要求。除此之外,今年还将颁布新的《军队院校教育条例》,强化院校教育统筹管理,推动院校教育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计划有机衔接。
4、推进院校部队联教联训
研究建立院校、部队、训练机构和科研单位合力育人长效机制,按照需求对接、优势互补、符合实际、规范实施的原则,充分发挥院校部队教育训练资源优势,推进发展院校教育紧贴部队作战训练、紧贴部队建设发展、紧贴学员岗位任职的联合育人模式。
5、全面启动军事职业教育
依托信息技术和军事信息网络,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建设,聚合军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适应部队需要的在线课程。组织军事职业教育专题研讨,开展相关试点工作。规范军队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放大学等教育形式,全面提升军队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6、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研究制定初级指挥专业招生对象体能素质标准、指挥军官形象气质要求及测试方式方法,采取部队主导、院校参与的方式,分系统、分类型、分层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把指挥打仗、组织训练、带兵管理、筹划协调等实际能力要求量化细化为刚性指标。研究制定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员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启动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7、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
动态跟踪部队作战力量体系特别是装备、编制、战场建设发展,科学构建新型作战力量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精确测算全军各级各类岗位人才需求,调整优化全军院校训练任务规划计划,改革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业化培养方式,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保障投入。
8、推进生长干部学员连队化管理
今年是生长干部学员队连队化管理全面推行之年。落实严于部队、高于部队的要求,总结推广生长干部学员连队化管理改革经验,颁发《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学员连队化管理暂行办法》,探索不同类型学员管理模式。
9、启动教员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实行新教员上岗认证、主讲教员资格认证和责任教授负责制。加强教员队伍分类建设,指挥类教员不断增加来自部队的教官数量,工程技术类教员以院校专业技术教员为主。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建立
新教员培训和专业教员进修基地,依托部队训练基地建立指挥类教员实践培训基地,依托相关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建立新装备新技术教员培训基地。
10、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按照提高质量效益、能用好用管用的原则,全面推进训练模拟器材、公共支撑条件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推进军事训练信息系统与指挥信息系统对接工程,大力推进作战实验室和共同基础训练场地基地配套建设,构设实兵对抗、野战化训练、实装实弹训练环境。
第二篇:中国十大军校排行榜
中国十大军校排行榜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简称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大,是一所直属中央军委培养国防科学技术人才副大军区级的综合类最高学府。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并获中央特殊专项资金的全国顶尖名校。国防科技大学肩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从事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1978年学校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4月,将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校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是“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重点院校和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并获中央专项经费支持的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2.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全军综合型大学之一。学校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计算机、通信、测绘和信息研究等专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学校是全军最早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单位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测绘工程等3个工程领域可培养工程硕士生。拥有5个军队重点学科、2个军队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空军工程大学——位于古城西安市区,是以工为主,集法、文、理、军、管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覆盖了空军主要兵种的重要技术学科。她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地空导弹、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任务。是培养空军专业技术人才的最高学府,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
4.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坐落在长江之滨、人文荟萃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新型的综合性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她是由具有半个多世纪辉煌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通信工程学院,点燃“亚洲第一爆”的全国重点高校工程兵工程学院,开拓新中国军事气象事业先河的空军气象学院和在高科技领域一支独秀的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担负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和军队进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的重点基地。
5.海军工程大学——原名为海军工程学院,1999年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并入该校。学院是一所技术与指挥、工程与管理相结合,具有鲜明海军特色,多学科、多层次、综合型、高水平的军事工程技术院校,是海军唯一的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到博土学位授予权的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学院座落在“九省通微”的湖北省武汉市,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是一所理想的教学科研园地。
6.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是全国、全军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是全军重点建设的院校。学院在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在工学、军事学、法学3个学科门类具有14个硕士点和2个博士点,并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设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6年,“导航、制导与控制”、“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2个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学科,“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学科的实验室被确定为全军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生导 师队伍。1985年以来,先后有9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授担负起培养 研究生 的任务,现有研究生导师6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
7.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全军重点建设院校,是培养海军舰艇技术指挥军官、海军政治指挥军官和海洋测绘工程技术军官的高等院校。她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大连市老虎滩畔,依山傍海风景秀丽,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听说也不错,是海军高级将领的发源地)。
8.空军雷达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和防空学校,组建于1952年7月。她是全军唯一的一所培养雷达兵的院校。主要培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也培训一部分专科和干部学员。
9.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是一所中级指挥院校,担负培养陆军(含空降)师以下机关的各类参谋、院校军事教员、教学管理干部和全军电教干部的任务。学院源于1938年创建的抗大二分校。随着军队建设的需要,先后易名为华北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校、石家庄高级步校、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军事教育学院。1992年8月改为陆军参谋学院。1999年改名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院座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10.装甲兵工程学院——座落在北京市风景秀丽的卢沟桥畔,是全国重点工科院校和全军十二所综合院校之一。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1961年在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于1969年迁址首都北京,是我军培养装甲机械化部队工程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的最高学府。
军校排行:
一、军委:
1、国防大学;
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军事科学院。
二、总参:
1、陆军指挥学院;
2、解放军理工大学;
3、信息工程大学;
4、机械化步兵学院;
5、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6、洛阳外国语学院。
三、总政:
1、国际关系学院;
2、解放军艺术学院;
3、南京政治学院;
4、西安政治学院。
四、总后:
1、后勤学院;
2、第X军医大学;
3、军事经济学院;
4、军事交通学院;
5、汽车管理学院。
五、总装:
1、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2、装甲兵工程学院;
3、军械工程学院。
六、海军:
1、海军工程大学;
2、大连舰艇学院;
3、海军指挥学院;
4、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5、海军潜艇学院。
七、空军:
1、空军工程大学;
2、空军雷达学院;
3、空军第X飞行学院;
4、空军指挥学院;
5、空军航空大学。八、二炮:
1、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2、二炮指挥学院。
九、武警:
1、武警工程学院;
2、武警指挥学院;
3、武警医学院;
4、特种警察学院。
十、公安:
1、武警学院;
2、海警学院。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十大新亮点
十八大报告十大新亮点
一、“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次飞跃成果实现了三次与时俱进,一是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是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三是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四个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因此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涉及这个问题的主要就是第一、二点。
三、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四、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五、首次提出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翻阅前十年的两次党代会报告,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內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两番”.再到如今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
双指标同步提出,体现了明确的政策导向。这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十二五”规划 中已将年均经济增速预期指标设定为7%,将城乡居民人均增长预期指标提升至7%以上。“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和其他指标,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
六、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18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七、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还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杜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同时提出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那么,反腐倡廉建设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八、新理念的提炼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多个新理念。比如在谈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时,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分别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即: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谈到社会建设的时候,提出要树立“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在谈到国际关系的时候,提出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等等。
九、新目标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
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看到了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提出的多个新目标。比如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海洋强国”的目标;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在谈到经济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形成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新的发展目标,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国家发展的新期待,更体现了执政党的胸怀理想、与时俱进。
十、强调以制度建设导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改革一直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报告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报告提出一连串“更加”: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报告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报告中富有新意的改革措施或提法有: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等。
第四篇:2010年军校和普通高校国防生招生政策解读
军校和普通高校国防生招生政策解读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10
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国防生招生属于提前录取批次,一些考生及家长对军队院校和普通高校国防生招生政策还不是很了解,近日总政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希望对考生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1.军队院校如何接受报名?
答:军队院校报名时间与普通高校报名时间同步进行。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报名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种是高考之前填报志愿;第二种是高考结束后、成绩公布前,估分填报志愿;第三种是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具体报名方式,由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确定,并告知考生。
2.报考军队院校应怎样填报志愿?
答:志愿报考军队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须填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提供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表》。填写时注意在“提前单独录取”栏内写清所要报考的军队院校名称和专业。
3.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对象是如何确定的?
答:参加政治考核、面试、体检对象,由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分别从各军队院校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按照招生计划数的3至4倍确定。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取得面试资格,政治考核和面试均合格者参加体检,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通知有关考生在军队指定的地点参加面试和体检。
4.政治考核是如何组织的?
答:由考生所在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会同当地招生部门、考生所在普通中学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调查了解考生在校表现和家庭情况,作出政治考核结论。
5.面试如何组织以及主要面试哪些内容?
答:面试工作由省军区组织,面试工作人员由解放军招生办公室统一选派,与政治考核同步进行,主要考察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基本素质。面试结果由面试工作人员现场告知考生。
6.如何组织体检和作出体检结论?
答:政治考核和面试合格对象,参加省军区组织的体检。体检一般指定部队中心以上医院或者相当的地方医疗机构组织实施,实行主检医生负责制。体检结论分为指挥专业合格、非指挥专业合格和不合格三种。指挥专业合格者,非指挥专业也合格;仅非指挥专业合格者,不得录取到指挥专业。
7.军队院校以何种方式录取?
答:军队院校录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从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合格考生中,按照招生专业计划数的120%投档,军队院校招生办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录取对象。未被军队录取的考生,继续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
8.哪些考生报考军队院校可优先录取?
答:省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竞赛获奖者、有文体专长并获得省级以上相应证书者、军队干部子女、烈士子女,可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
9.哪些军队院校招收文科考生?
答:军队院校以招收理科考生和男生为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等院校招收少量文科考生。
10.有哪些军队院校招收无军籍学员?
答:招收无军籍学员的院校只有解放军艺术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4所院校。无军籍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军籍,但享受军队提供的相关待遇,毕业考核合格的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并分配到军队单位工作。
11.无军籍学员与其他军队院校学员有何不同?
答:同军队院校其他学员相比,无军籍学员在招生录取、教学管理、分配等政策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4点:①学员入校时,不办理入伍手续,其户籍管理按照承训院校所在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②考生入校经复查合格后,院校与学员本人须签订《军队院校无军籍学员入学协议书》。③无军籍学员于毕业当年6月份,办理入伍提干手续,入伍时间统一从当年6月30日起算,同时注销户口,家属按有关规定享受军属待遇。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员于第五学年结束时办理入伍提干手续。④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医疗费用按学校所在城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有关政策执行。免交学杂费和住宿费,服装由院校统一组织下拨,学校每年向学生发放10个月共3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寒暑假两个月不发),其他费用自理。
12.军队院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
答:军队院校在录取工作过程中,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量不足时,可扩大到第二志愿或服从调剂的上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录取,仍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进行,招生院校不得拒录非第一志愿高分考生。录取考生时如院校指挥类专业出现生源不足,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应积极调剂生源。如重点院校指挥专业通过调剂生源仍然不足,经报解放军招生办公室同意后,可在一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线下依据考生分数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投档,但不得低于二类本科录取控制线。各招生院校不得将招生指标调剂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
13.什么是国防生和国防生如何招生?
答:国防生是指军队与普通高校联合培养、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毕业后任命为部队干部的在校大学生。国防生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另一种是从普通高等学校二、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
14.国防生与军队院校学员、普通高等学校其他在校大学生有何区别?
答:①国防生与军队院校学员同为军队干部生长补充的重要来源,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军队院校学员“入学即入伍”,拥有军人身份;国防生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期间不办理入伍手续。②国防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其他在校大学生接受相同的课程学习和专业教育,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国防生还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需要完成规定的军政训练课程,接受所在高校和军队驻校选培办双重管理。
15.国防生培养现状如何?
答: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确定建立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现有签约为军队和武警部队培养国防生普通高校117所。2010年除同济大学未安排国防生招生,其他116所签约高校安排招生6850名,招收专业主要为部队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武器类和军队通用的气象、外语、财会、医疗等专业。
16.报考国防生如何填报志愿?
答:国防生招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考生应在学校组织填报高考志愿时,对照当年的国防生招生计划,填报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及相关专业。具体报名时间、方法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招办确定。填报国防生志愿后,如不具备国防生录取条件或因计划限制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其他志愿的正常录取。
17.国防生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如何组织?
答:国防生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工作,由所在省军区组织,与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同步进行。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取得面试资格。政治考核和面试均合格者,参加体检。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将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合格考生的有关情况录入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和驻校选培办审核录取的主要依据。
18.哪些考生报考国防生优先录取?
答:获地区(市)以上的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党员和特长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符合国家规定的保送生条件且志愿从事国防事业、综合素质较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按照国家招收保送生的办法,经政审、面试和体检合格,可免试保送为国防生。
19.考生被录取为国防生后需办理哪些手续?
答:考生被录取为国防生后,高校将《国防生培养协议书》(一式三份)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送学生本人。入学报到时,学生将本人及家长签名(盖章)的协议书递交驻校选培办,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组织复审复查。复审复查合格者,经军队有关部门批准后,正式确认国防生资格。
20.国防生入学后复审复查如何组织?
答:国防生新生入校后,高校和军队驻校选培办将在15天内组织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主要内容是政治思想表现、献身国防事业志向、身体心理状况等。复审复查合格的,由军队驻校选培办报军队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确认国防生资格。复查复审不合格的,如果符合所在高校普通生录取标准,可以转为高校普通生;不符合普通生录取标准的,由高校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21.高考时未被录取为国防生,入学后是否还有机会成为国防生?
答:军队每年除按计划从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招收国防生外,还从签约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国防生。考取签约为军队和武警部队培养人才普通高校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国防生选拔,条件符合要求的仍有机会成为国防生。
22.对国防生享受奖学金有哪些规定?
答: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奖学金由学杂费和生活补助费两部分构成,其中学杂费由军队与高校直接结算,生活补助费由驻校选培办逐月发放给国防生本人。国防奖学金标准根据高校学费不同和市场物价变化适时调整,目前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0元。国防生还可享受所在高校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助学金。
23.国防生军政训练如何组织?
答:国防生在保证完成大学学业的同时,需要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打牢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掌握相应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军人作风。军政训练内容包括军政理论教学、日常训练、假期集中训练和见习锻炼。其中,假期集中训练和见习锻炼由军队指定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承训,主要安排在寒假或暑假进行。
24.国防生本科毕业能否报考研究生?
答:根据教育部、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国防生招生培养目标为指挥干部的,毕业时与军队院校指挥类毕业学员一样,不能直接报考或者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而要到军队工作满一定年限、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后,以部队在职干部身份报考;培养目标为非指挥干部的,毕业时经批准可以报考或者推荐免试攻读招生单位、培养国防生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其中,被军队院校录取的,按照有关规定直接办理入伍手续。
25.国防生毕业时如何分配?
答:国防生毕业时经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综合考评合格者,按照《国防生培养协议书》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分配岗位和去向按照专业对口、人尽其才的原则合理确定,在满足军队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兼顾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意愿。国防生毕业后,主要补充到部队专业技术岗位,少量补充到指挥岗位任职。
26.国防生毕业后如何确定职级待遇?
答:毕业国防生享受同职级(衔)军队现役干部各项待遇。首次确定职级、评授军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以及住房分配,毕业国防生与同期入军校学习的毕业学员相同。根据军队有关政策规定,本科毕业生定为副连职(或技术13级)、中尉军衔(或文职8级)。毕业国防生的军龄,夏季毕业的从报到当年6月30日起算,春季毕业和实行弹性学制于其他时间毕业的,从到军队报到之日起算。
27.国防生毕业后对服役年限有何要求?
答:国防生毕业入伍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服役。符合法定条件,经组织批准,可退出现役。
招收国防生学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学院、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
集美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南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北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宁波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广东工业大学
列举部分高校2010年国防生招生专业
1、清华大学
文史类:新闻学、法学
理工类: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航空)、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2北京大学
文史类:法学、新闻学
理工类:电子信息科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
3吉林大学 文史类:无
理工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测绘工程专业、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专业 4长春工业大学 文史类:无
理工类: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
5、长春工程学院
理工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6、中国人民大学
文史类:哲学、法学、行政管理、中文
理工类:电子信息、机械、航空航天、大气科学
7、长春理工大学
文史类:无
理工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第五篇:权威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新亮点
一条红线 九大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勾勒改革发展“路线图”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张旭东、刘铮、罗博)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并令人瞩目提出了做好工作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正在审议和讨论报告的代表委员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清晰勾勒出中国改革发展“路线图”。
释放动力:一条“深化改革”红线贯穿九大任务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报告中的众多改革举措令人振奋,这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说,这凸显出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也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这在九项重点工作中排名第一位,其中的“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这五大类改革举措,可谓力度空前。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报告中发出了这样清晰信号。从报告第二项至第九项,“改革”二字也始终贯穿其中。
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到“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从“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到“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些囊括政府、产业、企业、个人等不同领域的系列改革举措在报告中明确,一幅清晰的“改革任务图”也由此清晰凸显。
设定区间:一个“合理区间”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当前在国内外经济复杂背景下,改革和发展如何共同推进引人关注。
“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第二大原则和政策取向,提出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
根据报告安排的今年预期目标:经济增长为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物价控制在3.5%左右,并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由此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大框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设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也就是划定了经济发展预期调节的预警线。这意味着,只要处在合理区间内,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举措仍然是推动改革创新。
代表们认为,合理区间的明确提出,消除了市场上一度出现的对政策底线的猜测,发出明确的预期信号。
“宏观政策要把握好‘度’,合理区间就是对‘度’比较好的把握,不能对下行压力坐视不管,但过于频繁地调整宏观政策,反而会干扰市场信号,扰乱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是企业所担心的。未来的宏观政策,要继续把握好这个区间和原则。”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说。
明确方向: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双目标”齐头并进
“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这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提质增效和改善民生,这分别指明了经济发展中两个不同层面的努力方向,这将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经济社会发展是漫无止境的长跑,比的不是短期速度,而是耐力,是可持续发展,真正惠及民生。”
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早日补齐民生短板,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林峰海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民生,这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
“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两项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对老百姓最期盼的民生改革领域进行了部署。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这些沉甸甸的改善民生举措令人期待。
“明确房地产调控新思路、提出向污染宣战、部署精准扶贫„„这一系列百姓关切的焦点、难点民生问题,报告中都一一给予回应,彰显了政府工作的民生情怀。”杨子强代表说。
从六大指标看2014中国经济走向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刘铮、张辛欣、刘美子、叶前)在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这些指标,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指标一】增速7.5%: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7.5%左右——尽管面对复杂形势和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连续第三年设定在7.5%左右。
“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不变,是一种稳中求进的取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韶春说。
“稳”既是一种目标,更是一种谋略。在中国经济已经初步探索出新的合理区间、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面对下行压力,稳定增速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实现全年经济平稳发展。
【指标二】CPI控制在3.5%:物价涨幅有望保持温和
既要守住稳增长的下限,又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也与上年目标保持不变,而上年的实际涨幅是2.6%。
“今年物价应当不会出现较快上涨,涨幅总体温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不会过快,供需基本平衡,这是对物价涨幅的最大约束。特别是货币政策稳健,粮食“十连增”,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都有利于稳定物价。
【指标三】13500亿元赤字: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债务风险
赤字高低,既体现财政政策力度,又关系风险管控。今年中国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但赤字率稳定在2.1%不变。
“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仍然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搭把手’‘加把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指出,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民生支出。赤字率保持不动,有利于防范风险。
【指标四】M2增速13%左右:货币政策松紧适度
广义货币M2代表着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今年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与上年目标持平,比上年实际增速低0.6个百分点。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关键是要把货币存量的一池活水用好。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紧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推出新的民营银行,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指标五】进出口增长7.5%:贸易大国稳外需防波动
刚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今年外贸走势将如何?报告提出,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而去年实际增长了7.6%。
“对今年外贸形势总体持谨慎乐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提醒,新兴市场出现减速,一些国家出现动荡,中国出口仍可能会遇到一些波动。
【指标六】新增就业1000万:就业“加码”有利民生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今年在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保持不变的同时,就业目标比上年“加码”100万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中国经济从去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大大高于第二产业。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够实现更多新增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77次出现“改革”说明了什么?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史卫燕、周畅、王建、曹国厂)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记者梳理发现,“改革”二字出现了77次。
“总理所做这份政府工作报告,‘改革’落笔之重超乎预料,无疑是一份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心书。”听完报告的谢子龙代表说。
许多人大代表都表示,报告中77次出现的“改革”,指明了2014年工作的方向、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让全体人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方向:改革路线已明晰
“一条红线、九大任务”,翻阅政府工作报告,这样一幅“改革任务图”跃然而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深化改革将贯穿全年九大重点工作任务,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条红线。
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列在了“三大原则和政策取向”的首要位置,鲜明指出“改革是最大红利”,提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啃下“硬骨头”的方向明确、任务艰巨。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教育公平的学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标清晰而明确,给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解决中国当前问题仍要向改革要出路。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已经掀起,正在汇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
“这份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再次明确,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报告对改革创新做出了总体部署,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鹏煤化竖炉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增其说。——决心:深化改革不动摇
“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铿锵有力,体现的是深化改革毫不动摇的决心。
“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改革的决心之大,震撼人心。
“77次出现的‘改革’,凸显的是想干事的信念、能干事的信心,更宣誓了干成事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说,报告中不仅强调“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而且特别指出“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这种力求规范政府行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做法,体现了要改变部分行政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的巨大决心,必将使广大老百姓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把经济的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表明了中央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下行压力,但有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经济有能力克服困难和保持平稳增长。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希望:改革红利百姓享
“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朴实有力的话,指明了今年推进改革的重要导向,也深深说进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赵治海说:“政府工作报告开宗明义,让老百姓心里有了底、让老百姓清楚地看到了希望。”
很多人大代表都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把群众期盼作为改革方向,突出了以破解民生问题为导向,回应了百姓诉求,顺应了人民期待。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
“就业是重要民生,报告中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要比上年‘加码’100万人,这让我们感受到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之大。”全国人大代表杨淑娣说。
“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改革,都是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领域改起,实实在在列出了‘红利’分享清单。”谢子龙代表说,“我们相信,改革必然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必然会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参与采写朱峰、李建平、刘美子)
房价·股价·汇价——2014走向如何?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王宇、李延霞、罗博、李建平)房价、股价、汇价,涉及百姓和企业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大价格有何新表述?三大价格将呈现怎样的表现?参加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的新信号,对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
房价:从“一刀切”转向分类调控
报告指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发出的重要信号。
“目前我国各地房地产市场明显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局面,一线城市房价高企,而三四线城市房价处于停涨甚至下跌的状态。”王殿贵代表认为,过去的楼市调控政策基本是“一刀切”模式,如今报告提出分类调控,更符合当前实际情况,防止误伤刚需。
报告提出,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对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的再度提及。报告还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加快立法进程将有助于房产税的推开,最终有利于稳定房价。”郑功成代表认为,相比征收二手房交易税,房地产税是在保有环节征收,这将对未来房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股市:注册制改革鼓舞市场信心
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再次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向和思路都是正确的。在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下,市场将更加重视价值投资,配套退市制度将会起作用,这将改变当前股市中无退出机制现象。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好企业不用再担心无条件上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将会改善。”全国人大代表、齐鲁证券董事长李伟认为,这一改革的推进,将鼓舞市场信心,有利于改变股市现状。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股市持续低迷,专家认为,原因之一是由于等待IPO上市发行的企业越积越多,形成了IPO堰塞湖,市场因而换上了“融资恐惧症”。市场呼唤解压,注册制改革势在必行。
不过,当前股市低迷并不反映我国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股市前景依然看好。
代表认为,注册制股票发行制度作为资本市场制度中一个重要制度,要与整个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相结合。除发行制度外,还有其他诸多配套制度亟须改革。
汇价:扩大双向浮动区间可有效规避人民币急升急贬行情
报告提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扩大浮动区间,将有利于规避人民币汇率急涨急跌局面的出现。”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潭爱说,这相当于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缓冲带,大大降低人民币骤升骤贬单边行情的出现,对汇率水平的整体平稳和企业经营而言是个利好。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超过35%。进入201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6.09快速贬值至6.12附近,贬值幅度约为0.4%,为近期罕见。对此金融专家指出,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渐退出,人民币急涨急跌现象或愈发明显,此时扩大双向浮动区间十分必要。
对人民币汇率近期下跌趋势,有个别人担心人民币会出现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的趋势。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出,人民币汇率市场上的波动是正常现象,不必过分解读,未来汇率市场上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经过两次扩容,目前交易价浮动幅度为百分之一。
郭新双代表认为,加大双向浮动区间,还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7.5%:增速目标不变释放怎样的信号?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刘铮、李延霞、刘美子)7.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这不仅与去年提出的目标保持不变,而且连续第三年设置在 7.5%左右。
“增速目标保持不变,对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至关重要,对于稳住就业、改善民生必不可少,而且与中国经济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相符,既传递了政策导向,又实事求是。”长期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分析认为。
刘树成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稳定了预期,企业才会有信心去投资和扩大生产,银行才会有信心去放贷,居民才会有信心去消费,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进入增速换挡、转型升级新阶段的中国经济,正在探索新的合理区间和新的宏观调控方式。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较大压力,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宏观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全年经济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为今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较好基础。
今年前两个月,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有所回落,虽有春节因素,但也提醒我们,经济内生动力仍待增强。此外,房地产市场出现分化,财政金融风险值得警惕。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认为,对风险和挑战,要积极化解但不必恐慌。总体看,今年中国经济外需可能好转,内需保持基本稳定,而改革将激发新的活力。
经济增速目标看似与百姓距离遥远,但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来自湖南省宁乡县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潘润兰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年轻人出去打工才能找到工作,他们家里的收入来源才有保证。“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完全能够实现,而且在全球范围看是比较高的。关键是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眼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王一鸣认为。
中国“水陆空”三位一体向污染宣战
新华社记者 刘羊旸 于文静 徐硙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报告还着重从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进行了部署。这意味着中国将“水陆空”三位一体开展污染防治。
空气:治理雾霾以PM2.5和PM10为突破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雾霾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消除不会一蹴而就。”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说,大气治理单靠某一个城市来解决是不行的,需要深化区域联手、联动、联治。同时要认真分析各区域雾霾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理。
报告提出,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水源: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来看,当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一段时期,往往会从水量型危机转向水质型危机,水污染事件进入高发期。
“水生态治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旦放松管制或者治理力度降低,水环境的状况就可能出现反复。我们要树立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理念,通过法律政策、市场机制、科学技术,解决水安全问题。”仇保兴说。土壤: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土壤修复工程。
“没有清洁的土壤,何来健康的食物。”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说,土壤污染是综合性的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过量化肥农药污染和大气沉降物污染等。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为了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加快实施土壤修复工程,为大地“排毒”。
“三公”经费:公开不留死角 规模只减不增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韩洁、吉哲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谈到“三公”经费,通常是指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今年报告中强调的“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让不少代表委员及业内专家眼前一亮。
晒细账:犄角旮旯的支出都要见阳光
“今年‘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和力度超过往年。”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记者说,报告提出要公开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意味着除了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三公”经费,还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到地方资金中,在具体科目里安排的“三公”经费。
白景明说,与以前相比,今年“三公”经费的公开力度更大,哪怕是犄角旮旯的“三公”经费都要晒出来见太阳,公开不留死角,谁也别想钻空子。
“‘三公’经费更加透明化,就会进一步缩小腐败的空间,这是反腐倡廉的很好形式。”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宗亮认为,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便于老百姓更好地监督,政府花钱更加透明。
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力度逐年加大。根据国务院部署,2015年之前,力争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三公”经费全部公开。
压经费:政府要继续过紧日子
2013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单位统一按5%比例压减一般性支出,各地也相应压减支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去年中央“三公”经费减少了35%,31个省份减少了26%。
“2014年中央‘三公’经费规模将只减不增。”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伴随规范差旅费、会议费管理等一系列厉行勤俭节约举措,将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事实上,不仅是中央,压缩“三公”经费也成为今年地方预算安排的关键词。从各地公布的今年政府财政预算草案报告看,“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都有所下降,其中北京压缩了12.7%,上海压缩11.2%,广东、湖北、陕西等地下降超过10%。浙江降幅为30%。
花好钱:省下的钱将统筹使用
今年广东地方两会上,代表围绕“三公”经费省下的钱去了哪里展开热议。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也关注,全国
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省下的钱用到了哪里。
“建议把省下来的‘三公’经费用于扩大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用在能够提高老百姓生活幸福度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海啸说。
根据5日公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2013年,中央单位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转入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留待以后经费安排使用。
而对于今年压减下的经费,戴柏华表示,这些资金将统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