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世纪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思考
21世纪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在选人、用人、育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时代发展对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最后指出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几个方向。
[关键词]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观念滞后
1.效益观念不强。表现为政府部门领导者的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普遍淡薄,意识不到进行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用效益观念来衡量公务员的调配使用,导致公务人力资源配置使用效益低下,人力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法治观念淡薄。我国虽然已经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受传统封建专制和集权主义影响,“官本位”的思想依然严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容易形成裙带关系,造成一些优秀人才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甚至还受到政治排挤与人身迫害。
(二)体制不完善
1.管理体制不科学。我国法定的公务员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但因为我国实行党政双轨制管理体制,党的领导权、干部领导权与政府人事管理难以完全划分清晰,党委、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也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部分管理职能,造成管理职能上相互交叉、重叠,分工协作关系也不够通畅。
2.法规体系不完备。虽然国家公务员法已出台并实施,较国家公务员条例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全面贯彻落实有一个过程,难免出现新问题需要解决,并且缺少相关配套法规的延伸、补充或解释。
3.职位分类不科学。分类是管理的基础,没有科学的公务员分类就没有科学的公务员管理。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在实际运作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分类过于简单、笼统、范围太小,职位分析不严谨;二是一般行政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没有区分。
(三)机制不健全
1.选人机制缺乏民主。由于选拔任用机制缺乏民主和透明度,在公务员的录用、调配等工作中,存在着“内部输血”、“近亲繁殖”等不正常现象,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2.竞争激励机制乏力。作为职务升降制度的竞争上岗的完全落实还有一定难度。在薪酬管理方面,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工资标准缺乏灵活性。很多时候,公务员的晋升、加薪完全由“一把手”说了算,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为对公务员的奖惩、任用、培训、晋级增资提供重要依据,对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优化公务员队伍、强化对公务员监督和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标准,就很难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作出全面且公正的评价。
二、时代发展对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一)管理理念由“人”向“人力资源”转变。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将公务员视为一个个单独的人,他们只是作为一种成本或者说生产技术要素,领取工资、奖金、津贴,不断地消耗组织资源,按部就班地履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政府人力资源理念则认为人本身就是一种潜力巨大、增值率极高的资源,是一种比其他物质资源更加优越的资源。只有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政府的改革和进步;只有实现公务员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意味着管理理念必须由“人”向“人力资源”转变。
(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冲破传统的单一模
式,在职位分类体系基础之上实行多元化的分类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要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大大丰富了其内容。在宏观上,增加了政府人力资源的宏观预测和中长期规划,加强了对于整个国家以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人口、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国际智力交流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在微观上,注重每个部门内部人员测评和人员甄选、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分析,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本身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引入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分析机制,讲究交易成本观念,内部协调管理成本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真正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
(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实行的是以上级意志为核心的“人治”式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要求将法治精神融入到政府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公务员管理法规,摒除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形成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确保政府部门对人力资源进行依法管理。
(四)培训由单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向全方位的培训转变。在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体制下,对于公务员的培训基本流于形式。通过党校的短期培训,除了拿到一纸文凭,在业务水平上并没有什么提高。而在这知识更新迅速、资源流动频繁的知识经济时代,政府部门的工作对公务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必须改进公务员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基层公务员培训设计突出工作运作手册、处理人际关系、档案管理、接电话技巧、电脑软件应用等课程;中层公务员课程设计则把重点放在组织管理、信息交流、员工考核、面谈技巧、冲突处理、演讲能力等课程;高层公务员则侧重于政策起草、发展计划制定、组织形象建立、创新思维、领导与激励等方面课程。抛弃以往只针对某项工作的需要、应用范围狭窄,甚至不提供培训的做法,着力培养和提高公务员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
1.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在影响政府效能的诸多要素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要素,其本身就是作用于组织生产力的资本资源,是其他要素的掌握者和使用者。人力资源所具有的高增值性和效益递增性同样是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因此,政府部门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
2.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不仅要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管理方法,如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而且要积极推广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艺术。进行科学的职位分类管理,通过对政府部门当前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准确预测政府未来在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方面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3.创建科学的组织结构。构建科学化、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其主要特点是: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回应性,以公民的满意为导向;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强调战略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倡导授权或分权,而非集权;重视组织成员的参与;网状沟通和联系;以团队精神而不是以命令和服从来达到整合与控制。这种组织结构能使民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服务,也能提高政府部门自身的竞争力。
(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从公务员招考录用到公务员离职退休,政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涵盖从岗位、绩效、薪酬,到培训方案、保险福利、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模块。
2.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PE-HR)的建立。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政府部门内部网的基础上,可以选取市级政府这样有代表性的部门为基点,采用国家标准人事信息指标代码体系,规范数据形式,便于统一管理及与将来其他公共部门接轨。系统框架包括两个部分,数据交换中心和模块工作平台,这两个部分共同连接各个应用系统,完成业务数据交换和业务整合。数据交换中心是系统中的中枢环节,通过中心,实现应用工作模块之间业务和数据的存储、交换、发布、订阅等功能,实现无缝连接。数据中心根据公务员管理的需要下设公务员信息数据库、公务员招考库、绩效考核相关数据库、薪资福利数据库、职务升降任免数据库等一系列支持数据库。工作平台提供业务处理、流程定义、个性化服务,设置了基本功能模块、业务处理模块、领导辅助决策模块,它们是数据交换中心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3.拓展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网络化。电子人事作为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可以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及其中的信息安全设施、数据采集与交换管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资源。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使公务员和行政领导能打破时间、空间的分割,随时随地相互连接到一起,管理者可以做到向全体公务员发布即时信息、实施在线培
训和交流,使政府人事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
(三)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本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理是很多年来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精华,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以人为核心,将公务员贯穿于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全过程,在观念上、政策上、制度上、组织文化上、教育上、工作条件上等各项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务员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
(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上引入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在管理的方式上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如成本核算、控制技术等)。把价格机制和成本一收益机制融入到政府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之中,使之无论在数量、规模的控制上,还是在质量的提升上,都具有成本意识和投资意识,都进行成本核算,内部协调管理和开发的成本核算不过于远离市场交易的成本,实现行政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五)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是指政府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中,以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调整与公务员的工作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的人事行政管理权限,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并约束公务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履行行政管理职责。法制化的目的是规范政府部门人事行政管理行为,保证人事行政的良好秩序,开辟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渠道。随着《国家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将逐步走向法治化的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公务员法。国家公务员法是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张“大牌”,是实行“依法治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是实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法律基石。它详细规定了公务员管理的总则、权利、义务,反映了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权限划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等,是制定其他配套法规的指导和依据。
2.研究制定各种单项配套法律法规。现行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备,实现对公务员管理的现代化仍需要对现有单项法规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有单项法规便于具体操作,尽快制定与出台有关公务员纪律、行为规范、竞争上岗、调任等单项法规,从而构建完整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大力推进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3.严格依法进行人事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的核心。依法管理要求确定法律、法规在人事行政管理过程的权威性,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为,不得超越法律。对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通过一定渠道,对人事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进行监督,防止政府人事行政管理权力的滥用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思考
实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调整等一系列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截止2013年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也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如此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贡献背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管理健康状况堪忧。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发展战略规划,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忽视企业文化建设,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等,造成中小企业人才的流失,特别是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更加突出,也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发展战略规划
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用人上存在着随意性。在缺少合格人员时,才考虑招聘,在人员素质不符和企业发展需要时,才考虑培训。为招聘公司急缺人才时,以高薪招聘,并采取薪酬保密制度,往往出现了新聘人才与原有人才之间重大的待遇差距,在高薪引进人才同时,又打击了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当存在闲置人才时又找借口,任意降低薪酬,从而又造成现有人才的流失。如此恶性循环,不仅加大了公司人力资源成本,也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二)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人力资源的招聘缺乏科学性
由于企业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出现问题不能明确该谁负责,责任该谁来承担。人力资源招聘往往不是常设机构,而是临时组成的,缺少人力资源招聘的科学考核程序,造成招聘人才与使用部门的需要相脱节。人力资源的聘用依赖个人好恶与私人关系,使得优秀人才无法久留。
(三)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犹如企业的灵魂,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忽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缺乏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无法运用团队力量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四)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
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缺乏长期的规划,往往只从当前的人力成本上考虑,造成企业每个员工的事务性工作量较大,自身没有参加再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有培训也是随意性大,影响了企业员工各项素质的提高,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员工的培训投入上看,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严重不足,对人才只重视使用,不重视培养。有关调查显示,1仅仅5%以下的企业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资,50%以上中小企业的年人均培训费用小于30元/人,大多数亏损企业甚至停止了人力资源投资。
(五)没有明确的责、权、利,人员考核无制度或不规范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员工没有明确的责、权、利,人员考核无制度或者没有规范的考核制度,使得企业缺乏衡量员工工作业绩的标准,造成员工业绩考核难以执行和落实,造成考核成为形式。在一些中小企业中,员工工作业绩,往往是以主管领导说得算,存在着主观性,无法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六)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小企业的激励措施,往往是根据老板的心情或感觉,而不是一项规范的制度,员工对收入缺乏良好的预期,不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员工的稳定性。造成激励措施反而使员工感觉不公平,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七)企业缺乏用“制度”管人
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习惯于在企业的关键岗位上,用“亲人”、“熟人”;认为只有“亲人”和“熟人”,才是“靠得住的人”,不管他们是否做得最好。常用“人”管“人”,而不是依靠“制度”管人。对于非“亲人”和“熟人”,“老板”始终保持一种观望和怀疑的态度。结果使外来“人才”感到其个人尊严不能得到充分尊重,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价值不能得到真正认可和实现,而“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忍痛割爱离开企业。
二、改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人与人之间力量和智慧的抗衡。美国微软、日本松下、韩国三星等国际知名公司的成功都证明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改善员工行为、激发潜力、提高工作绩效,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益。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员工、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通过培训提高各部门的效能等,并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来降低企业人员的流动。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岗位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根据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配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简单、高效、协调。在此基础上,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以岗定人,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
(二)在外聘外部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
中小企业的“老板”总认为“外国的月亮特别圆”,岗位的人才缺乏时,想到的是外聘。事实上岗位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培养。自身的员工对自己的企业最熟悉,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本企业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让自己的员工有发展的前景,更忠实于企业。如果都是外聘,必然影响企业自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且由于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外聘人才也
不一定都能胜任。对于确实需要外聘的人才,要善于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就是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此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人性化管理以促进企业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薪资福利制度
薪资福利是体现人才价值的最直接的指标。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积极进行必要的薪资调查,掌握当前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制度,参考每个员工的工作经验、能力、教育背景、要求、价值观等员工的自身条件,确定一个合理的薪资福利待遇。这样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也有利于留住人才,同时又可避免盲目竞争引起薪酬“哄抬”,使公司利益受损。
(五)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包括设计良好的员工发展规划
每位员工进入企业,第一步就是要发放员工手册,将企业的背景、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主要产品、内部规章制度等一系列内容,让他们对自己的公司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定位。设计良好的员工发展规划就是给每位员工提供一个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通过规划明确每位员工升迁及内部调整的路径,有关提升的条件和标准,使员工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激励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就是要使绩效考评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绩效考核。要在考核组织、考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大量化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增强绩效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使工作绩效的“考和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双刃剑”作用,打破“平均主义”思想,通过考核,更加清楚地了解员工的优势与不足,奖优罚劣,体现出不同绩效的价值,并与员工培训、晋升、调动等相结合,力求在定岗、定员、定薪等方面严格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七)加强员工培训
留住员工,除了一套健全薪资福利制度外,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发展,也有利企业的发展,是一件“一举二得”的好事。因此,企业应将每位员工都纳入企业培训及发展体系。针对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员工发展的状况和企业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并将培训与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制度、培训上岗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时间保证制度、培训经费单列制度、培训考评制度、培训质量跟踪制度等等。
2、明确培训内容。只有针对真实的需求进行培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规划与设计每次培训活动之前,培训部门主管和工作人员要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企业及其员工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什么内容。
3、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做到尽量细致、全面、具体、明确,让培训计划成为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培训计划包含培训应达到的目标和培训课程设计。培训目标要尽量具体、可度量,但要符合客观实际。课程时间安排上也应考虑到受训者的精力,让他们能够消化吸收而不是疲惫应付。
(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发展除了战略计划、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之外,还应重视员工的价值观、作风等的建设,即企业文化建设。美国管理学家彼德斯和托马斯在《成功之路》一书中写道:“文化占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始终,这一点已被证明是出色公司的根本性特征,无一例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气氛,能够在员工心中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能够充分发挥凝聚、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留住员工的主要手段。正是由于“精神价值观”的作用,使松下这样机构繁杂、权力分散的公司在工作上有了一定的向心力和连续性,公司业务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效是中小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发展的关键,当代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要留住企业的人才,就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建立员工成长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避免或减少员工的流失,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四、中小企业标准为: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第三篇: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提升我国企业的总体国际竞争力起着不容忽视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而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依赖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及科学管理现有人才。因此,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㈠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1.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仍作为一个传统职能部门,即把职工作为单纯的被管理、处置、安排的对象,如何少用人,多出活是其关心的主要问题。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把组织的整体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实现组织整体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发展,其重心是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⒉大多中小企业将员工视为“经济人”而非“复杂人”进行管理。“复杂人”要求在管理中既要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要考虑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用权变的观点看待组织系统中的人和人事管理。鉴于目前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小企业抓住人们急于求职的心理,将规范员工行为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认为企业利益高于一切,企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要求员工的个人行为无条件地服从企业的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员工动力不足。企业和员工间没有进行沟通,缺乏基本信任感,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度可言,一有可能,员工就会跳槽而去。
㈡人力资源投资不足,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培训缺乏
中小企业往往将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视为企业的成本费用,而未将人力资源视为资本,忽视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的巨大增值作用。在管理上,往往表现为对人力成本方面的精打细算,对人力资源产出管理方面却无所作为。还有,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为培训只是针对
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而高层管理人员则不需要培训。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都非常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企业发展成败更具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他们的培训是更为重要。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制度规章相对不完善,管理手段中过分依赖创业者个人能力、经验和威望,常借助于传统的家族式、命令式、随意性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21世纪竞争环境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已显现出严重的弊端。㈣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还很淡薄,对借助于建设企业文化来改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并加以充分重视,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
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工作方式,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爱立信、惠普、通用电气公司等许多知名企业都利用网络成功实行了科学管理,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也利用互联网开辟了自己的网页。据有关资料表明,90%企业上网的目的仅是为了宣传本企业,销售本企业产品,10%企业除了宣传外还想通过招聘信息吸引人才。尚没有一家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三、对策建议
㈠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针对中小企业个体来说,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从传统管理模式下简单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尽快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人事人才新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人力资源问题。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在用人时一定要坚持“用人不疑”,“以诚求贤”,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个性的良好氛围。
㈡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
企业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就必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是文化素质不高,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普遍为中低层次学历,高层次学历的甚少。因此,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除了引进、吸收人才外,特别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保值或者增值。
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薪酬体系既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竞争性,同时又要与工作绩效和员工的贡献直接挂钩,要与绩效评估结构结合起来,让员工明白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这样,薪资才能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使员工学习更多、更广、更深入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创造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空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薪水已不再是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手段,企业的核心员工更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营造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氛围,让员工对组织的未来和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㈣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
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不但可以激发人才的热情,使其保持旺盛的进取心和企业荣誉感,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目标,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而且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同时要加强管理沟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衡量的是员工对企业的期望与企业给予员工回报之间的差距。
㈤建立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是对员工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保证员工在工作及生活过程中的健康心态。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职场主流人群中的60、70、80、90年代人群又存在巨大的价值观差异,况且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水平差异更是明显,面对当前的工作境遇,现代社会的人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对员工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要早发现、早预防,必要时可以借助员工援助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㈥利用网络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
充分利用网络,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培训、高效地完成招聘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的最大优势就是使企业内部血脉通畅,信息传递迅捷,焕发活力,成为大网络组织中的一个信息灵通的活跃结点。具体地说,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聊天室、公告栏、建议区、个人主页等,每位员工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部门或个人进行横向、纵向的交流,让网络成为帮助企业员工快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得力助手。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使企业在招聘、选拔、任用人才方面更高效、更方便。
参考文献:
[1]刘昊,中小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3)。
[2]张清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4,(4)。
[3]魏明,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6)。
:规划的意义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一个组织战略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导致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的变革;
3、提高竞争优势,如最大限度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4、改变劳动力队伍结构,如数量、质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
5、辅助其他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招聘、培训、职业设计和发展等;
6、按计划检查人力资源规划与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而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
7、适应并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社会保障条例等。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现代企业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从而更充分地利用人的体力、智力、知识力、创造力和技能,促使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实现更完美的结合,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力资源 地位 作用 对策
第1章 前言
现代企业管理存在三大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指一个组织为有效利用其人力资源而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人力资源计划,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人员安排、业绩评定、员工激励、管理培训及决定报酬和劳资关系。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经济学家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国家也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或手段。随着现代人事理论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理念系统的形成,人作为生产力第一大要素二排名在各大要素之首,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利用别的资源的能力,是可以创造财富的资源,而所谓的管理师根据任的意志去完成事的艺术,可以说现代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大多数企业为中小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求得发展壮大,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尤其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多下功夫。
第2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已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世界性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管理较传统的企业管理,有了巨大发展,具有很多新特点,形成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人们在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经由过去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息革命将对它产生重大影响,信息应用、信息技术和企业利润将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体是人,因此如何摆正人在企业中的位置才是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关键。企业管理是企业创建、发展的原动力。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被赋予时代的内容,更加符合当今企业管理诸多问题的需要,成为企业重新认识并发挥效用的新动力,也将在企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1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主要的战略目标:降低创造价值所需的成本并通过更好地满足顾客需要来增加价值。从战略的角度上讲,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财富,其价值在于创造企业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日本、德国战败后迅速崛起,得益于其人才优势没有丧失。任何成功的企业,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和高素质的工人。在知识经济浪涛汹涌的今天,相对于人力资本而言,资金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等传统竞争手段的有效性正在减弱。人力资源在企业整个资源结构中处于活跃的状态。人力资源及其创造力正在成为价值创造之源,在企业成长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因而人力资源管理自然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焦点,拥有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突出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2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企业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市场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残酷的市场竞争不容企业有丝毫的的懈怠,产品成本的降低、质量提高的追求也是无限的,竞争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成为成本的领先者或者差别化的产品,更重要的在于能够开发企业的特殊技能或核心能力。要拥有这样的能力,就意味这企业必须依赖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因为他们身上具有一种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的能动特性。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的竞争优势就难以继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并不是人力资源的所有特性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当这些资源和能力被市场认可时
人力资源可以由潜力转化为显示的竞争优势。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恰恰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密切结合而进行的,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的基础。
第3章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3.1 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流失严重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从总体上说,员工的平均学历和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依次降低。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失问题,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工作三年内流失率最高。员工流失严重的企业大都是一些刚起步或经营管理不善的中小企业,以及偏远区县的企业,这类企业实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弱,更需要优秀的科研、管理、营销等专业性人才来改变现状,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往往难以吸引人才,引进的人才又留不住。企业每年大量引进,又大量流失,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3.2 人才管理模式落后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不具有规模经济实力,采用的也多是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多采用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只想“控制人”,而不会想到尊重人;只求员工讲奉献,而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其次,强调人的社会性,重视人的理性作用。它注重人的社会联系,强调组织团体、社会群体对于人的管理效能和制约作用。它完全依靠制度,依靠制裁来维持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再次,重视领导对人的管理的操作性层面。它所坚持的对于人的识别与管理原则是:人的思想必定要从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而,只要把人安排到某个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管理好人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社会行为,我们所说的“劳动人事”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3.3 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在走访的山东中小企业中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往往会忽视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
体系能否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的战略。直到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等。这样做显然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小企业的这种做法,客观上使其为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提供的报酬较少,且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员工们提供的个人发展机会相对于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也比较小,不利于人才潜能的培养以及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第4章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经济活动空间将会大大拓展,这将给企业的各类人才尽情地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21 世纪,技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也有了更加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来自外部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继而转变观念、突破体制、建立机制,增强中国企业的忧患意识,更加激发起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 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4.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
根据公司现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对所有重点岗位进行职务描述,明确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建立完善的人才配置资源制度是实现优化人员配置、合理分配的前提条件;建立合理的薪酬等级管理制度,避免因薪酬分配不均和不合理而导致出现的员工情绪不满状况;建立合理完善的薪酬绩效考核系统、合理可行的薪酬绩效考核系统可以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建立、完善培训规划体系,因为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制定招聘计划,招聘方式分为内聘和外聘,主要从储备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方面考虑招聘计划;规范企业人才资源管理,建立一套关于人才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等的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
4.3加强员工培训力度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的程度,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
例如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完善员工培训体系,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全过程,就是企业培训要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之中。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进行上岗培训,在成为正式员工后,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同时鼓励职工进行各种继续教育,并在职工承诺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前提下,为员工负担相应学习费用。多样化,坚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形式。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力量,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把企业有潜力的青年职工送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重点突出,要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业务实际,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和国际商务,使他们能很好掌握各自领域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4.4建立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
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要有激励性;其次,薪酬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最后,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的。4.5改良企业文化,营造人力资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运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其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会产生强烈的影响。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将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牢固结合起来的潜在力量,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要在适应新的工作和报酬方式中不断作出调整和改变。最后,企业还应在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独特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
都应该研究自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来提升企业的绩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论
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创造者,是先进科技的运用者和传播者。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师经济发展的必然。企业只有依靠人才智力因素的创新与变革,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有计划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腾飞。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一个适合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凭德才上岗、凭业绩取酬、按需要培训的人才开发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满足企业经济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管理滞后的劣势,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误区,一直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致谢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涛老师,本文是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我由于在外地工作,无法在学校完成论文,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修改,因此花费了老师很多的精力仔细阅读、修改,提出宝贵意见,刘老师在这次毕业论文上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为我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工作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敏、裴正清: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经济师,2008,(12)[2] 王海燕: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J]活力,2009,(13)[3] 沈培芬: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影响力[J]中国经贸,2009,(20)[4] 刘广敏: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社会企业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
[5] 李剑: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必备手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6] 任志云:试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科技,2009,(6)
第五篇:浅论如何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要:人才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掌握人才竞争的主动权。企业应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能够留住人、吸引人、让人充分发挥才能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念,充分重视人才、网络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企业只要拥有了优秀的人力资源,就能够不断地提升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指导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人才流动比较频繁,择业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功能远未发挥出来。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并不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十分缺乏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企业特点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术手段、途径,没有很好的处理资历、职位、能力、智慧、贡献等在劳动分配体系中的关系,难以有效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等等。这些问题在第十一地质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二、探索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才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方面,培养和吸引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目的,使用人才的过程也是人才的再培养、再提高的过程。当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是关键,只有形成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才能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所、人才辈出的局面。如果机制不活,人才就难以配置到合适的位置,潜能也就难以充分调动和发挥。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充足,但专业、知识、年龄等结构严重失调,导致一方面员工数量多、人浮于事,另一方面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又非常紧缺,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所以,解决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首要途径,就是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强化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一是要在人才的培养上下功夫,提升现有技术人员专业学历,更新其专业技术知识,发挥其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继续培训使他们真正起到顶梁柱作用。二是要在优化人才成长机制和环境上下功夫。人才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环境,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选拔重用真正干事业的人,这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必然选择。
2.盘活人才存量,用好现有人才
用好现有人才,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当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于人才使用机制还不够灵活,人才还没有完全配置到合适的位置,大量人才所学非所用,造成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的并存。所以,用好现有存量人才资源,减少人才的浪费,尤为重要和迫切。一是要善于识别人才。识别人才是使用人才的前提,要坚持全面辨证地看待人才。当然识别人才,不能只依靠“火眼金睛”的“伯乐”,而要靠科学完善的人
才评价和竞争机制。二是盘活人才存量,充分激发现有人才的潜能。使用好现有人才,需要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对人才的整体状况做出客观分析和准确评价,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把那些闲置浪费及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才配置到适合的岗位,发挥他们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激情,实现人才的科学合理使用。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要正确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四是搭建人才成长的事业平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使其收入与所承担的任务和贡献相符,既使人才的付出得到了合理回报,又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认可。但仅仅通过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必要的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可以使人才的事业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得到满足。
3.扩大人才总量,引进急需人才
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各类人才,也是企业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引进人才,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有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有舒心的创业工作环境,要有相当的工资报酬。但是如何留住人才、发挥作用,是企业目前应该重视和探索研究的问题。一是做好人才引进储备规划工作,严把人才引进质量。人才的引进应当慎之又慎,引进前必须做好人才引进的规划工作,对引进的人才的真实水平也要进行全面了解评估,防止由于盲目引进,而引进名不副实的所谓“人才”。二是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引入机制。引进人才实质上就是引进智力、引进知识、引进技术,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共享。三是发挥优势,搭建平台,以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第十一地质队地理位置偏僻,工作艰苦,吸引人才的软硬件都还不够完善,我们要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事业平台,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
4.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后备人才
作为企业一定要抓好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技能操作人才这二支人才队伍,后备人才队伍是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后备人才培养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开发和积蓄机制,是解决人才总量不足,优化人才结构,防止人才流失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只有储足了后备人才,才能储足发展后劲。一是确定后备人才重点,优化人才结构。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就是一个人才结构优化的过程。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按照发展战略需要,对人才进行甄选,从而确定后备人才的重点。二是坚持为用而储,储用结合。储备人才不是闲置供养人才,而是为了更好的使用人才。所以,一定要发挥人才储备“蓄水池”、“充电器”的作用,实现在储备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储备,形成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机制。
5.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
要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不同时期人才需求的重点不同,选人用人的机制、标准也不同,所以人才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也往往参差不齐,其中也不乏存在一些滥竿充数、碌碌无为的所谓“人才”。所以,要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在人才的选拔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等束缚人才成长的观念、体制和做法,真正把那些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选拔或重用到重要岗位上来,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总之,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成长需要好的环境、好的机制,好的环境需要靠人来创造,好的机制需要靠人来执行。所以,解决发展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要想提升企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体系,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企业人才队
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艳妍,晏承为.浅析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创新[J].科教文汇,2008(1)
[2] 杨志国.与时俱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8)
[3] 唐有川.浅论如何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协论坛,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