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时间:2019-05-13 05: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第一篇: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解决公共事物的方法这是一本有关公共资源分配与使用的书

2009年10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原因是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一般来说对社会资源的治理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政府管着,另一种是政府不管交给市场自由配置。通常,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等,导致市场失灵,从而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照此逻辑,市场经济的体系就由市场与政府按一定的比例组建。不同的时间点,需要调整的只是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当我们谴责政府效率低下时,政府就开始民营化改革;当市场机制运行失灵时,就会有新一轮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国有化。

联系理论,对于公共事物的治理,“囚徒困境”、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清晰地表明:除非彻底的私有化(市场)或者通过强权(政府)的控制,人类几乎无法摆脱这些悲剧的梦魇。于是,理论家们似乎陷入了市场——政府的无止境的循环中,找不到出路。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却跳脱了这些模型的限制,摆脱了市场——政府的二元划分,提出了自主组织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这也就是本书的目的:“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提出了第三种办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还可以有一条通过集体协商自治的道路,即自主治理。

她首次系统地总结人们用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理论模型,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性。

她用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三类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治理之道。她的理论结论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正确的,但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小规模的公池资源管理来说,有很多自主治理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她总结了成功的八条经验,分析了失败的制度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公共事物的自主治理之道。

结合理论和经验,提出第三种替代方案:

资源占用者利用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设计合约,通过合约中的相互利益,引导占用者们互相监督,促使合约的达成。寻求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合约,有效合理的利用公共池塘资源。

实证研究法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般的研究方法[。本书结构清晰,大致逻辑线路为 “理论——假设——案例——验证”的实证研究路径。在集体选择的过程中,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导致很难进行客观的分析。但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科学的实证研究框架,使得研究更为客观严谨。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中的集体选择框架可能有不适合我国国情之处,但其实证主义的研究框架对国内公共行政的研究大有裨益。言及实证研究,特别要提出的是书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作者在理论假设提出后,需要进行理论的检验,实际上我们有三种一般性的基本检验方法:实验法、使用大样本分析的观察法和使用案例分析的观察法。作者通过案例研究来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从而创造出新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案例研究的典范。

第二篇:《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读《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一点感想

李旭菲 03120229 公管院2班

摘要:《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组织和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物的退化、保护公共事物、可持续地利用公共事物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书中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的社区治理,也有很大的启发。关键词:公共资源,自主治理,社区治理

一、对公地治理的反思

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一书中,作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首次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分别是哈丁的“公地悲剧”、博弈论的“囚犯困境”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些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最终导致集体的非理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作者又分析了当前处理公共资源难题的两种政策方案:一是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即政府对公共池塘资源实行外部强制性管制,实行公共控制,但这必须建立在信息准确、监督能力强、制裁可靠有效的以及行政费用为零这些假定的基础上,很显然,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并不能完全满足;二是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但是这种排除公有化的方案成本较高,而且对于一些无法划分的流动性的资源如海洋、渔场,则无法建立私有产权制度。作者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些理论模型所隐含的博弈结构,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她认为纯公有或是纯私有的制度都较为肤浅,没有彻底的私有化,也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的控制,于是提出了一个公私混合,存在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的新的模型:自筹资金的合约执行博弈——通过局中人的相互订立协议并设立一个外在的仲裁机构运行,这个模型的提出也是本书写作内容的创新之处。自筹资金的模型主

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协议的主体是局中人,因此他们对局中各种策略有详实而准确的信息

(2)仲裁者的工作仅仅是帮助各方找出解决在执行工作范围内产生的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工作规则是各方自己已经同意了的;

(3)因为局中人本身的利益诉求,同时他们拥有准确的信息,因此他们关注其他局中人的行为,有监督的动机。

作者通过分析自己提出的新模型,否定了“公共资源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公地悲剧”的隐喻,同时反对基于这种隐喻来制定政策的做法。

二、制度分析的方法

作者为了更好地明确说明她的理论,将公共池塘资源的类型做了限定:

(1)是可再生而非不可再生的资源;

(2)资源是相当稀缺的,而不是充足的;

(3)资源使用者可以相互伤害,但参与者不可能从外部来伤害其他人。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出了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新制度的供给问题,(2)可信承诺问题,(3)相互监督问题。在第三章中,作者分析了承诺和监督问题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承诺和监督在策略上是相连接的,监督不仅对监督者产生了私人利益,也为其他人带来的共同利益。在第四章中,作者研究了制度供给问题,以美国大洛杉矶地区南部一系列地下水流域的管理制度为例,此案例中的制度变迁是在一个促进型政治体制中渐进、连续和自主转化的制度变迁,在这里,每个流域都建立了一个民间协会,为面对面地讨论共同问题和未来可能采取的共同策略提供了论坛,论坛使得决策结构从互不沟通的独立决策结构转变为在相互交流各自选择基础上的决策。除了民间协会提供了一套机制外,还有一项个人拥有诉讼权利的法庭制度,以解决关于资源的争端。这对于我国公共资源的治理很有借鉴意义。

本书写作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书中用了大量的案例,有瑞士、日本、菲律宾等地长期续存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分析,也有对土耳其渔场、加利福尼亚地下水等失败和脆弱的制度的分析。作者选取这些案例有三个主要的依据:(1)治理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2)变更现存的制度安排;(3)未能解决持续存在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等。作者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使得内容更

具体,更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作者总结出了一套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中所阐述的设计原则:

(1)清晰界定边界。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资源中提取一定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2)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相一致。

(3)集体选择的安排。绝大多数手操作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该能够参与对操作规则的修改。

(4)监督。积极检查公共池塘资源状况和占用者行为的监督者。

(5)分级制裁。违反操作规则的占用着很有可能受到其他占用者、有关官员或他们两者的分级制裁。

(6)冲突解决机制。占用者和他们的官员能够迅速通过低成本的地方公共论坛,来解决占用者和官员之间的冲突。

(7)对组织权最低限度的认可。占用者设计自己制度的权利不受外部政府权威的挑战。

(8)嵌套式企业。将占用、供应、监督、强制执行、冲突解决和治理活动在一个多层次的嵌套式企业中加以组织。

作者认为,这些原则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们是长期有效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组织、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构件,“这些设计原则对公共池塘资源及其相关制度的存续性提供了一种可信的解释。……这些设计原则能影响激励,使占用者能够自愿遵守在这些系统中设计的操作规则,监督各自对规则的遵守情况,并把公共池塘资源的制度安排一代一代地维持下去。”

三、对社区治理的启发

在书的第一章,作者即提出了本书的三个目标:

(1)对已经运用于许多自然资源治理政策分析的基础进行评判;

(2)列举治理和管理这些资源的成功以及不成功的实例;

(3)着手开发更好的认识工具,以明晰为管制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而设计的自主治理制度安排的效能和局限性。

从书中内容可见,《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这本书对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也有着借鉴意义。首先分析以下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无相关政策法规,缺乏监督制约。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社区法规,适应社区治理和社区组织职能调整的法律法规还十分缺乏,这制约了社区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顺利进展。

(2)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社区意识淡薄,而且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只是被动地参与管理,而没有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

(3)社区职能行政色彩太浓,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社区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造成社区居委会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4)社区公共资源的管理存在漏洞,对公共资源的分配的合理性经常产生争议和矛盾,如对社区中的卫生,公共设施而产生的纠纷不断,不利于社区治理。针对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书中所分析的制度,可以看出,社区治理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多中心治理,社区,居民,企业共同治理。书中作者总结出的长期续存的公共池塘资源的八项设计原则对社区治理有很大的启发。

对于社区来说,首先社区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社区公共资源的的使用如哪些是公共产品,哪些是准公共产品,哪些是俱乐部产品也要有明确的说明。社区治理还要根据每个社区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公共资源供应的规则,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历史风俗,习惯,就像社区治理中出现沈阳模式与上海模式两种各有千秋的社区治理方式。特别是对于农村自治来说,这种地域性的,风俗性的差异就更加明显,实现自治也就显得更加复杂。其次,社区的决策要符合集体选择的安排,社区参与是民主决策、监督、管理的统一,要提高社区参与程度,做到协商民主与契约民主的统一,例如麻柳乡的麻柳模式,执政党和政府只是扮演价值导向,整合民意和构建合作治理机制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参与决策。

社区治理中解决冲突的机制也很重要,实行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有许多不同的利益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冲突与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发挥居民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作用,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来规定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此外,多中心治理也要制定必要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防止一方利用公共权力为所欲为,但是这种监督和制裁不是由外部权威实行的,而是由治理参与者自行实施的。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点”制度细节“让我有很深的感触,对我国来

说也很现实,我国虽然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是法规中具体的惩治细节却很缺乏,这也导致法律法规缺乏公信力。

四、总结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理论为现今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她理论不落窠臼,从微观公共池塘资源入手,对于社区治理和农村自治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第三篇: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从研究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入手,通过对许多案例进 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包括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公共池 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 程、新斯科舍近海渔场的脆弱性等案例,提出了自主组织与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 理论,在企业理论与国家理论的基础上,为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成 公共事务的集体行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制度建议。全书一共有六章。第一章总结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模型,包括三种有影响 力的模型:公地悲剧、囚犯困境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第二章研究公共池塘资 源情境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法。作者提出了运用制度分析的框架,即 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新制度的供给问 题,二是可信承诺问题,三是相互监督问题。第三章进一步对长期存续的自主组 织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分析,并对瑞士和日本的山地牧场及森林的公共池 塘资源,以及西班牙和菲律宾群岛的灌溉系统的组织情况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 提出了制度设计的八大原则: 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供应规则则与当地条件相一 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 认可,嵌套式企业。第四章对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关于制度供给的 问题。第五章是制度失败及其脆弱性的分析。作者通过详细分析土耳其近海渔场、加利福尼亚的部分地下水流域、斯里兰卡渔场等制度失败的具体情况,并与成功 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原因。第六章自主组织 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则是提出了一套制度分析选择的框架。阅读后的感悟: 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 情况,奥斯特罗姆教授综合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政治学和经济学,以 交叉学科的姿态去研究公共事务的治理问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与启 发,要想在某一问题研究领域内的取得成绩,了解与运用一些重要的分析视角与 强大的分析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奥斯特罗姆对三个理论模型的修正为在现实生活 中解决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使得政策分析更具可操作性。在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上,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组织与自主治理的建议实 际上是在强调一种多中心治理与协同治理的一种理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大量 的公共池塘资源,比如林地、

草地、集体土地、河流湖泊等,我国也在推行包括 土地流转、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退耕还林还草等在内的多项政策,旨在保护自然 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广大的农民是直接面对与使用这些自然资 源的,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治理权,对于制度的实施与 推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村发展与农业生产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农田水利基础 设施仍然十分薄弱,抗旱排涝能力不强。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有许多农民称之为“毛渠”,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 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 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旱不能灌,涝不能排。随着农村集体劳动制度的解体,许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分落后,农民之间的集体行动与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流逝。而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在国家和 市场之外提出的第三种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方法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基础 设施建设,重塑集体合作精神,改进乡村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参考意义。其实多中心与协同治理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许多学者都论述过了,我认为 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之:那就是政府、公众、第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实现集 体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探索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本土化应用还需要我 们大胆地进行实践。


第四篇:《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报告

公管131 富雨琪 2013012135

一、选书理由

我阅读的书目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该书是由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在此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的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自助组织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之外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为面临着公共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公共事物的可持续发展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提供了自主治理的理论基础。自主组织理论的提出实属公共事物之理领域及其重要的理论创新。

二、本书内容的介绍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针对公共事物治理的传统模型进行适用性评析,对其内在缺陷进行批判,提出了理论上存在公共事物自主治理制度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将研究视角从理论转移到现实中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指出其中的困境,并设计研究该问题的基本框架。针对提出的问题,搜集成功案例,分析自主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并随后对这些原则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将之前做的理论反思集中在一起,阐述了其对设计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具有的含义。

(一)对“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的分析

在本书的第一章,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之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三个理论模型,它们是哈丁的“公地悲剧”、普遍使用的“囚犯的难题”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些理论模型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在集体行动的前提下,人们作出的理性选择总会产生非理性的后果,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为了消除这种悲剧后果,人们总会提出很多“唯一”方案,即以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或者彻底的私有化来解决公共事物的悲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却试图探寻其他的可能,她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些理论模型所隐含的博弈结构,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她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认为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的控制,公共池塘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约。

(二)对“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

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使得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会造成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在三个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是企业理论。

但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干预模式还是市场化模式均无法独自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最优水平。作者认为一个社群的公民如何将自己组织起来解决制度供给、承诺和监督问题,仍是一个理论难题。一些人解决了这个难题,另一些人未解决这个难题,因此研究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中成功的和不成功的经验都应该探讨与集体行动理论和开发更好的公共池塘资源政策相关的问题。在这些探讨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本书所运用的制度分析的框架,即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制度的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相互监督问题。既有的理论中,这三个问题难以解决,但实践中有些案例很好的解决了以上的问题。因此,她认为,利维坦和私有化都不是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灵丹妙药,在重新思考探寻新的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强调多元主体共存、多向度运作,以平等、互信、协商、共识、合作为核心因素的治理理论开始兴起并逐渐流行,多中心的自主治理理论模式由此产生的。奥斯特罗姆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些理论模型所隐含的博弈结构,并从博弈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

(三)案例的分析

奥斯特罗姆用了三章篇幅开展经验研究,探讨了三个方面的的案例。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其中的“设计原则”,它是指“实质要素或条件,它们有助于说明这些制度在维持公共池塘资源、保证占用者世世代代遵守所适用的规则中的成功原因”。这些设计原则包括:

1、清晰界定边界。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资源中提取一定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2、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或资源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要与当地条件及所需劳动、物资和/或资金的供应规则相一致。

3、集体选择的安排。绝大多数受操作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该能够参与对操作规则的修改。

4、监督。积极检查公共池塘资源状况和占用者行为的监督者,或是对占用者负有责任的人,或是占用者本人。

5、分级制裁。违反操作规则的占用者很可能要受到其他占用者、有关官员或他们两者的分级的制裁(制裁的程度取决于违规的内容和严重性)。

6、冲突解决机制。占用者和他们的官员能够迅速通过低成本的地方公共论坛,来解决占用者之间或占用者和官员之间的冲突。

7、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占用者设计自己制度的权利不受外部政府威权的挑战。

8、分权制企业。在一个多层次的分权制企业中,对占用、供应、监督、强制执行、冲突解决和治理活动加以组织。

在第一批案例分析中,作者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由于这些制度持续了漫长的时间,没有资料表明这些制度是如何得到供给的。为了说明人们是如何为自己供给新的制度来解决公共池塘资源问题的,作者转向了第二批案例分析,专门讨论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制度的供给问题。作者认为悲剧的终止同地方自治的政治制度类型相关,理论家们在分析时要考虑制度的规则及其起源和变迁,把制度供给和变革放在一个研究框架中。在第三批案例中,作者分析了几个失败的的制度情况,同前文成功的情况相比较,得出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失败的制度原因,即以上的失败案例中的制度设计都不完全符合之前提出的八项原则。通过对其所选择的案例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的分析,作者实现了她所要达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四)自主治理的框架

在这些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回到了理论探讨。她认为,有关集体行动的理论模型并没有什么错误。“当现实条件逼近模型中的假设条件时,实际的行为和结果将与预测的行为和结果非常接近。” 但是,把这些理论模型运用于分析小规模的公共池塘资源时,却显示了其三个问题:

1.没有反映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和制度自主转化的本质;

2.在分析内部变量是如何影响规则的集体供给时,没有注意外部政治制度特征的重要性;

3.没有包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接下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开始了制度选择分析框架的探讨。她认为,如果存在三个条件,即每一个总和变量都有准确的汇总方法,个人能把有关净收益和净成本的信息完全而准确地转化为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个人以直截了当的而非策略的方式行事,制度分析人员在预测个人策略时,就只需确定总和变量的价值。但“不幸的是,对分析人员来说,几乎没有现实场景是以这三个条件,甚至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为特征的。诸如使用一套替代规则的收益或监督和执行一套规则的成本这些变量,很少以分析人员(或进行制度选择的人)通过简单计算便可求解的形式记载下来。” 因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在对政策背景进行分析时,必须抛弃总和变量而使用影响总和变量的环境变量。” 她的分析框架就是以此展开的。

奥斯特罗姆从收益评估、成本评估和共享规范和其他机会的评估三大方面分析了影响制度选择的环境变量。影响转换成本的环境变量包括决策者的人数、利益的异质性、为改变规则所使用的规则、领导者的技能和资本、所提出的规则、占用者以往的策略和改变规则的自主权等变量,并且还包括当地占用者以往的制度决策以及外部政府所制定的要求。影响监督和实施成本评价的环境变量包括公共池塘资源的规模和结构、排他技术、占用技术、市场安排、所提出的规则以及所使用的规则的合法性等。

另外,对共有规范以及其他机会评估也通过影响当事人的贴现率从而影响制度的收益和成本。当事人居住地与公共池塘资源的远近、各中情形的全部占用者、当事人对可能拥有的其他机会的了解程度等变量,都会影响他们的贴现率,从而改变现有的收益和成本评价。

在偏远的地区,外在的政治制度无论如何,对内部选择来说都是“零条件”,这时公共池塘资源占用者在操作规则上采取一系列渐进变革来提高共同福利的可能性,与书中提及的六个特征成依次序正相关。

在非偏远地区政治统治制度的导向对地方占用者能否为他们自己提供制度,或能否不依赖外部政府、独立解决他们的问题,具有实质性的影响。

三、对自主治理理论的评价

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治理理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方面来看,首先,她的理论实现了人性利己和理他的结合。由于人们具有利己的本性,所以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或囚徒困境,但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并非不可解决 在奥斯特罗姆看来,个人的理性和知识能力是有限度的,这就使得个人有可能也必须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利他的一面,参与集体合作。在规模较小的公共事物治理和资源利用中,个体与个体之间能够就维护公共利益而组织起来,采取集体行为,进行自主治理 利己和利他行为就会统一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其次,在于提出了一整套从制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拓宽了制度分析的视野。她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教导别人如何行事的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一种分析工具,有了这个工具,几乎可以研究任何问题,包括涉及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组织的制度问题。从实践的意义来看,他的理论为人们解决公共资源的供给问题,帮助人们走出供给困境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树立了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使人们认识到公共事务的解决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也可以自行解决,有利于民主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阅读《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这本书使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思考,这本书的突出贡献在于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小的案例总结出符合事实的治理模式,在国家和企业理论之外强调了直接参与治理的主体公众自身的力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运用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理论和方法,在众多案例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从理论上探索了市场与政府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提出了自主治理理论,对公共物品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自主治理理论及自主组织思想,丰富了集体行动理论的内涵,否定了过去研究中认为集体行动必然导致悲剧的结论,不仅指出个人的理性也可能实现集体的共同利益,促成共同行动;同时对“人性是利己的”这一论断赋予了新的内涵,认为由于个人的理性和知识能力的有限性,使得个人在集体行动中可能也必须表现出利他的一面,参与集体合作,即人性是利己和利他的结合,而且还将非正式规则纳入到制度分析的范围,使之与正式制度之间实现了有机统一,从而拓宽了传统制度理论的研究视野,对公共物品的治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共治理过程无不是公共领域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制衡,任何事前看似完美的机制设计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事与愿违。实践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和博弈演化而成的治理模式对转型国家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奥斯特罗姆在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延伸的多中心理论以及经验支撑的理论框架构架,可帮助解答什么制度才能促进公共治理更加有效,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心得

第三条道路——《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心得

摘 要:《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创新提出了治理公共事物的第三条道路,即自主组织治理。自主组织理论的提出实属公共事物之理领域及其重要的理论创新,且就笔者本人而言,作者的实证研究方法也称得上公共行政实证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从本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论两方面展开,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读书心得自主治理政府市场

一、第三条道路

(一)研究目标

传统上,对于社会资源的治理模式一般分为两种,即市场和政府。通常,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公共物品的外部性等,导致市场失灵,从而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照此逻辑,市场经济的体系就由市场与政府按一定的比例组建。不同的时间点,需要调整的只是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当我们谴责政府效率低下时,政府就开始民营化改革;当市场机制运行失灵时,就会有新一轮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国有化。

联系理论,对于公共事物的治理,“囚徒困境”、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清晰地表明:除非彻底的私有化或者通过强权的控制,人类几乎无法摆脱这些悲剧的梦魇。于是,理论家们似乎陷入了市场与政府的无止境的循环中,找不到出路。而奥斯特罗姆却跳脱了这些模型的限制,摆脱了市场与政府的二元划分,提出了自主组织治理公共事物的制度理论。这也就是本书的目的:“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1。”

(二)内容简介

首先,作者用博弈论的方法系统总结了人们用于处理公共事物治理的理论模型:“囚徒困境”、“公地悲剧”和“集体行动的逻辑”,提出当他们以隐喻作为政策的基础时,那些为分析的目的而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约束条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也被认定是固定不变的,除非外部当局对它们作了改变”。继而作者分析了以这些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私有化”方案是否具有唯一性,并从理论上探[1][美]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余逊达,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第三条道路——《公共事务的管理之道》读书心得

讨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

第二章介绍了公共池塘资源的定义及在不确定环境中的理性占有者,通过确定影响个人选择的四个变量初步构建了个人选择的模型,然后考察在公共池塘环境中人们所面临的一般问题:如何通过组织避免独立性的的不利后果。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认为这个问题由外部代理人解决。但对于一群委托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处理好制度供给、承诺和监督问题。

在本书三至五章中,作者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章作者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三个问题中的承诺和相互监督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作者界定了这些成功案例中隐含的8项设计原则。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治理制度失败或脆弱的案例,并与8项设计原则进行了比对,得出失败案例中“没有一个符合三条以上的设计原则”的结论。

在本书末章,作者再次回到理论研究,探究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影响收益、成本的环境变量丰富制度选择模型,解析制度变迁过程,并强调了政治环境对制度变迁的巨大影响。最后谈到的是新的治理理论对社会科学家的挑战。

二、实证研究法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般的研究方法。

本书结构清晰,大致逻辑线路为“反思旧模型——理论创新——正反案例研究——构建新模型”,从方法论上讲也就是“理论——假设——案例——验证”的实证研究路径。在集体选择的过程中,人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导致很难进行客观的分析。但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科学的实证研究框架,使得研究更为客观严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中的集体选择框架可能有不适合我国国情之处,但其实证主义的研究框架对国内公共行政的研究大有裨益。

言及实证研究,特别要提出的是书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作者在理论假设提出后,需要进行理论的检验,实际上我们有三种一般性的基本检验方法:实验法、使用大样本分析的观察法和使用案例分析的观察法。作者通过案例研究来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从而创造出新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案例研究的典范。

三、在我国的实践意义

在我国讨论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或自组织问题,在笔者看来主要在于政

府的角色问题。由于我国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发展而来,一方面由于制度惯性的问题,政府还无法全身而退;另一方面,民众也习惯依赖于政府的安排。

民众是否会自主组织起来对公共事物进行治理?如果会,又该如何组织?笔者认为,在我国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不需要政府全权负责,但政府应该为社群的协商提供平台,或者说是起一个助推、催化剂的作用。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小农思想残存严重,个体之间缺乏信任,而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极大地影响纵向的制度安排,所以说在我国自主自觉地协商处理公共事物尚缺乏社会资本。因此,政府的推动是必要的,并且要明确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就如书中提到的加勒亚灌溉工程的案例,制度组织者在农民中首先努力建立工作委员会解决特殊问题。

应该说,我国大部分的公共事物的情况要比加勒亚地区好,政府与农民之间保持着较为良好的互动关系,所以可以由政府出面来安排制度组织者或提供公共议事的平台。在本书中提到大学毕业生可以是制度组织者,因为大学生能很快理解组织原则,有与官员有效地打交道所必要的社会地位,并能解决一部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这点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我国的农村本身就有自己的大学生村官,这直接为这项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接着,大学生村官们就能开始发挥制度组织者的作用:了解公共事物的情况,安排农民一起解决公共事物地区的某些特殊问题,将农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汇报政府。当农民有了集体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后,最后再建立地方性自主组织。

后 记: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某教授于上课时讲授,由于较感兴趣而作了进一步研读,也曾与该老师进行相关讨论,但由于资料及本人水平有限,无法对我国的公共事物的管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总的来说,此书中的一些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反思的,总而言之,《公共事物的管理之道》无论是在理论还是研究方法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很值得尊重。笔者也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反复研读此书,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下载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会治理之道[模版]

    教会治理之道 经文:林前12:28、罗12:3-12:8 一、“治理”的历史根据 神选民的历史,有几个重要时期: 族长时期----亚伯拉罕 摩西时期----摩西、约书亚 士师时期----士师 王国时......

    复旦大学MPA课程论文_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_米博(5篇范例)

    复旦大学MPA课程论文_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_米博学号成绩:——————复旦大学MPA课程论文题目:《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课程名称: 公共行政学 姓名:米博 任课教......

    公共事务中心总结

    2011年公共事务服务中心 工作总结光阴似水,转眼间2011年又即将走入尾声。过去的一年里,潘火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从0起步,从单一到全面,在较短时间内就承担起了全委十五个村、......

    公共事务系第二党支部

    公共事务系第二党支部:根据学院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意见,结合分析评议阶段自我剖析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现就我支部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制定如下整改实施方案。......

    街道公共事务科年度工作总结

    街道公共事务科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科室全体同志努力下,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做了以下几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卫生工作 主要围绕巩固市级卫......

    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公共事务治理的合作主义模式(最终版)

    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公共事务治理的合作主义模式 董晓宇 近20年来,随着全球性、持续性公共行政改革实践所带来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内部关系的调整,公共行......

    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本科生走向经典100本阅读书目 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入门书籍 《哲学是什么?》、《社会学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什么?》、《法学是什么?......

    公司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汇编(修改范本) 目 录 第一章、 人事管理制度„„„„„„„„„„„„„„„. 2 第二章、 员工福利制度„„„„„„„„„„„„„„„. 4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