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宝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朱宝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交流经验、理清思路,进一步做好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首先,我向大家就有关情况和想法做一个汇报,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国务院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各地各高校的不懈努力,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苹在整体上已取得了巨大成绩。后勤设施建设采取政府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的新机制,1999—2003年,5年间全国新建大学生公寓5400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740万平方米,约为1999年前50年建设总量的二倍,成功地实现了规划目标:通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定程度上解放了后勤生产力,优化了后勤资源配置,不但使后勤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还拓宽服分领域,为高校和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更丰富的服务。
近一年多来,我考察了许多省市和高校,从各地对这项改革的态度看,多数依然比较积极,特别是近一阶段,一些地区正在清理思路,酝酿着进一步推动改革。从高校的情况看,虽然多数没有大的进步,但有小的进步,少数高校的改革进步较大。比如:目前新校区基本上都直接采取了社会化的后勤服务方式;一些规模比较小的高校已将后勤老职工妥善安置,全面实现了后勤服务社会化;一些规模比较大的高校分别在物业、绿化、医疗、通讯、邮电、餐饮、商业、交通、洗浴等方面引入了社会企业,部分实现了社会化服务;还有一批高校的后勤实体已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有的已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总的看来,后勤改革已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例如:河北大学,改革第一年就为学校节约资金300多万元。近年来,在校学生和后勤务方面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而与改革前相比,学校的后勤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由于后勤改革的成功实践,河北大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虽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远未完成。最突出的表现是“学校办社会”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市场机制尚未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后勤保障工作的运行效率依然较低。而目前改革的进展十分艰难,主要原因是认识、观念和人的素质还不适应改革的需要,改革思路不清晰,政策不配套,来自各方的阻力,高校内部整体改革滞后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改革的深入。
由于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没有继续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舆论宣传的力度也大为减弱,有些同志对中央的态度产生了疑惑。这个问题,我已在很多场合向大家解释过,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对这项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今年这项改革依然是教育部重点工作之
一。近一年多来,我们始终在全力以赴地开展各项深入细致的推进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对目前改革形势的分析
我认为,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虽然包括先进学校在内,目前的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据我了解,这些问题属于可以克服的前进中的问题,不属于方向性问题。不少同志认为,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趋势。从我上面介绍的情况,大家应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校还是在稳步前进的。倒退也有,但属于极少数。我了解过一些大家认为倒退的学校,有些学校表面是倒退,实际是在调整深化改革的策略。甲乙方模式是实现后勤与学校分离过渡阶段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或最科学的方式。只要有利于达到最终目标,选择其他方式不应属于倒退。前几年,由于要求明确、扩招急需、推进力度大,利用社会资金建设后勤设施和后勤分离工作难度不大,整体进展
较快是很自然的。而实际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随着改革的深化,目前已进入了实质性改革阶段,许多难点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此情况下,改革必然进入一种稳步探索的阶段,先进也必然是少数。因此,目前的状况,完全属于正常现象。·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已出现了一批成功的典型,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十六届:中全会后,国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思路和政策更加明晰,为我们下一步推进改革,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如果认真分析改革的成绩,特别是分析先进学校改革前后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继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继续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目前,在推进改革中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清楚,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互不理解。中央政府召开了大会,下发了文件,指望地方政府和高校去推进、去探索,待时机成熟时,再出台进一步的指导文件和政策。而地方政府和高校在改革深入到一定阶段时,感觉目标不十分清晰,缺乏相关配套政策,不知道该如何推进,如何深化改革,等待着中央政府更进一步的文件和政策。这样互相等待,势必拖延改革进程。我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文件和相关政策对推进改革十分重要,确实必须抓紧研究。我们去年就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但这项I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还需要成熟的实践的支撑。因此,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应消极等待,应积极探索。这· 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因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做好改革的推动和组织引导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的感觉是,大家对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还认识不足,或虽有充分的认识,却没有考虑清楚相应的对策。我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涉及的广度、深度和难度看,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改革。我们必须以积极的、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改革,推进工作采取以往习惯的简单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理清思路,系统地、有针对性地、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作为教育部门,特别是我们直接负责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同志,不能被动地等待领导的指示,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这方面的工作,与开大会、发文件相比,同样重要,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早晚都必然要做,早做,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就处于主动地位,晚做,就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们这次会议,主要就是研究这个问题。
三、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改革中应理清两个思路
目前,在推进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思路不清。我认为,要做好推进改革的工作,必须首先理清两个思路,一是改革的基本思路,二是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
明晰改革的思路十分重要。前一阶段,许多省市和高校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一一下一步改革该如何深化?我想,原因就在于改革的基本思路不清晰。思路不清晰,改革必然陷入盲目状态,高校就不知道该怎样探索深化改革,政府也不知道该怎样主导、推进改革。我认为,明晰以下几个方面,思路就基本清晰了。
1、什么是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我们以往出台的文件,虽然提出要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但对什么是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没有明确。这个问题不明确,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些问题,比如:什么叫社会化?为什么要实行社会化?最科学的社会化实现方式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确定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基本内涵,就比较容易了。
我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最科学的实现方式是市场化。其理由是:从理论上讲,市场化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使学校和师生员工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从实践上讲,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已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校后勤改革也已经有了大量成功的先例。虽然目前问题还很多,但利大于弊;从国家政策上讲,三中全会《决定》已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也就是说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全部都要开放市场。
根据市场化的要求,我认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内涵应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国家宏观调控,· 行业自律管理,有关各方监督管理”。这也可以视为改革的基本目标模式。因为,无论改革过程中各地各高校采取什么模式,最终都会走到这个模式上。
2、改革的主要任务
围绕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制,必须建立起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有三项任务:
一是使后勤实体彻底脱离学校· 走市场化的道路,由市场提供后勤服务,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是消化后勤老人,直接将后勤市场交给社会,如果条件具备的话·,走这条路相对比较简单;另一条路是使后勤实体与学校彻底分离,融入社会。因此,对于有必要建立后勤服务实体的高校来讲,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将后勤服务实体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
二是推进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改革
当前,„有些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已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但大多没有解决产权这一核心问题,即使成立了股份制企业,由于学校“一股独大”,后勤企业仍无法割断与学校的“脐带”。在此情况下,学校既掌握着市场,又要对企业负责,难以形成规范的市场,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和学校办后勤的状况。后勤实体也无法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难以强大,难以脱离学校自立于社会。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建立“lJ]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样也应是高校后勤企业组建和改制的基本模式。因此,高校应当创造条件,适时推进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改革,建立起经营者持股的股份制公司。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才能有效地激发经营者的积极性。
三是构建开放、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管理体系
垄断经营不利于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简单地开放后勤服务市场,也必然会出现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恶性竞争。
为此,在开放市场的同时,必须努力建立起一个竞争有序、监管严密的市场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入机制、监督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为此,要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办法,要保证引入企业的质量,保证引入后能够对这些企业实施有效监督,保证对严重违规的企业及时清退。同时,还要坚决避免学校在市场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保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前面所说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五句话,实现每一句话都需要做一系列工作。提出三项任务是为了在工作中„更突出重点。这些工作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探索,尽快实现。,在这一基础上,后勤资源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进行优化配置,专业化、产业化也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形成。各地应当引导高校向这个方向发展,但应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服务型和经营型项目也应区别对待。·
3、妥善处理好高校后勤服务“姓教”与市场化的关系
目前,大家往往把高校后勤服务“姓教”与市场化对立起来,认为这是矛盾的。因此,常常有人说开放市场或注册股份制企业,学校将失控。因而,对开放市场望而却步。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从理论上讲,虽然市场化以后,服务企业不再“姓教”,但由于学校不再管企业,不但减轻了负担,而且可以选择更好的服务企业,加上在与企业的约定中可以充分体现“姓教”的特色,通过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也完全可以控制、引导企业。因此,市场化不但与后勤服务“姓教”不矛盾,而且有促进作用;从实践上看,我们有一批学校已经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市场化的方式,已从实践上证明了高校后勤市场化的可行性。虽然也有个别学校出现了问题,但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那些问题是市场管理不善造成的,属于前进中可以克服的问题,并不是方向性问题。总的来看,市场化还是利大,^„/于弊的。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依然没有退缩,而是在继续推进和完善。由于在市场管理中增加了高校管理这一环节,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相比,高校要简单得多,也容易控制得多。因此,我们也应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这一问题,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此外,还应当明确,具有公益性的服务项目,其公益性不能由企业体现,而应由政府和学校通过政策和投入体现。实行市场经济必须让企业获得适当的利润。·(二)推进改革的工作思路
目前,对高校后勤改革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阶段。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下发相关文件。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整体推进工作必须讲究策略不能简单操作。无论是否下发文件,都必须做好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否则,即使下发了文件,大家也不懂该如何操作。所以推进工作要有明确的思路。要围绕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开工作;要动员起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要先做有把握的事,尽量用改革理论和成功的实践教育、引导大家。
为了便于大家开展工作,我根据掌握酌情况,推荐大家几项有效的具体工作方案。
1、成立高校后勤协会
根据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的要求,应尽快建立高校后勤协会。
成立高校后勤协会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实行行业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减轻政府职能部门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开展工作。目前高校后勤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既要推进改革、还要加强管理。众多专业部门的工作各不相同,改革、管理都要分类指导。大量的规章、制度、标准要建立,要对学校和服务企业进行检查评估,要组织人员培训,要收集、推广经验,要为学校和企业提供咨询,要研究、解决难点问题,要引导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等。如此众多的工作,仅靠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决不可能搞好工作。同时,改革完成以后,政府也不宜管理后勤服务企业。因此,早晚都要成立这样一个协会,把大量政府不应有的职能接过去,同时配合政府做大量出台政策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有的同志担心,政府都搞不好的工作,协会怎么能搞好?这种担心实在不必要,因为政府该考虑的还
要考虑,该出头的还要出头,只是增加了一支专业力量,做了政府不应做或没精力做的事,只能加强工作,不可能削弱工作。
在组建和发挥高校后勤协会作用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二是慎重选择用人;三是健全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四是教育部门应牵头组建,并加强指导、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步入正轨,把本地高校后勤战线团结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抓好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校后勤协会的运营费用,主要来源于会费和各种服务收费。开始阶段可以采取过渡办法。黑龙江省和安徽省已经成立,有可参考的经验。· 如果暂时组建高校后勤协会有困难,也可先采取以上办法,发挥高校后勤研究会的作用,适当时机再转为协会。
2、建立高校后勤信息网站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对整个高教系统全体干部和后勤职工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都需要接受新知识,广泛学习先进经验。满足高校后勤战线的这一需求,对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意义重大。
建立高校后勤信息网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试想,如果建立起全国高校后 勤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到每个省市、每个高校的后勤改革和管理信息,再将收集到的大量信息分门别类通过信息网传播到每个省市和高校,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将会多么有力地促进改革管理工作。同时,地区后勤网站建立起来以后,还有利于开展集中采购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利用信息网便利地发布信息。
各地建立后勤网可采取多种办法,可以放在协会,可以放在高校,可以委托合作单位,也可以放在教育厅的信息中心。对这个问题要慎重研究,务必要充分整合资源,保证有专人负责,便于管理。
各地建立网站后,要与属地内务高校后勤网连接,并对高校提出相关要求。
目前,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及北京、天津、湖北、浙江、安徽、陕西等省市已建立了网站,各地建立网站前可向这些省市了解情况,也可向全国院校后勤信息网咨询。
3、开展人员培训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的后勤干部和职工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专业素质普遍远不适应当前的改革和管理工作,即便是过了这个阶段,为了不断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竞争,也需要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专业素质。因此,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应认真研究组织好培训工作。
4、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当前改革与管理工作中,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规范,各地应将这些问题梳理清楚,分工负责,抓紧完成,用于实际工作。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推动改革,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改革前进一步。各地务必特别重视这一工作。
5、加强后勤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极其重要,既关系到改革,也关系到稳定。近年来,一些省市开展标准化食堂与学生公寓的检查评估,有效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许多高校反映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后,提高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还有些高校在数字化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后勤管理工作。建议各地相互学习,认真总结交流经验,引导高校。
6、积极开展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是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消除腐败的有效办法,教育部在几个文件中均对此提出过明确要求,虽然这项工作难度较大,但有些地区在此方面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陕西的文字材料已提供给大家,会后请上海、黑龙江也准备一个文字材料提供各地参考。希望各地认真研究,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7、认真抓好改革试点工作
出台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文件和政策,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必须有成熟的典型和经验。因此,抓好试点是深化改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前,各地已产生了一些先进典型,但还不够成熟。这些学校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热情、有基础、有思路、有人才,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希望各地组织专家组到这些学校,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通过此项工作,不但能够帮助这些典型尽快成熟,也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普遍性问题。改革典型成熟的早晚,也关系到改革的进程,希望大家务必高度重视。
同志们,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一项极其艰巨的改革任务,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是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还是被动的开展工作,能够充分体现我们的思想境界、工作姿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水平。不干工作的人,永远不会出错;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有可能出错。但我希望大家以国家的事业为重,勇敢地开拓进取。当然,为了避免给国家造成损失,我们同时也必须精心研究、周密组织、慎重操作。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力投入工作,一定会赢得各方面的支持,为国家做重要贡献。
衷心希望我们一道团结全国高校后勤战线的同志共同奋斗,创造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辉煌成就。
第二篇:在共青团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共青团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7年4月 日)
尊敬的XXX,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XX镇团委书记XXX,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深有感触,现结合我镇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就当前镇村、团工作存在的困难及2017年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谈谈我个人的看法。由于我担任镇团委书记时间不长,还是一名新兵,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包涵。
一、当前基层团工作存在的困难
一是村级团支部团员流动性大,且团干部多数是村两委干部兼任,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导致最基层的村级共青团组织形同虚设。以XX镇为例,全镇共下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全镇总人口3.8万人,由于缺少支柱产业支撑,经济建设滞后,80%以上青壮年劳力以外出打工为主,在家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为此,农村团支部大部分空壳化,凝聚力弱,出现了有组织无人的现象。
二是镇级团委工作对象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在校初中学生,大部分团干部身兼多职,岗位变动快,且精力主要集中在部门工作上,导致团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以我镇为例,镇团委领导仅2人,团委书记兼任规划建设办副主任,团委副书记兼任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窗口接待人员,所兼任的部门工作繁多,上级检查也多,有时可以说是分身乏术,管理教育团员的任务主要落在学校及各单位。在管理服务方式上,大部分是针对在校学生团 员的一般性需求,无能力满足大部分青年的需求;在服务重心上,团组织仅局限于上级组织临时性的、突击性的活动,没有探索适合本镇实际的有效载体。
三是基层团组织经费来源渠道不多,团费收取难度大,导致工作经费短缺。一直以来,无经费或经费短缺是基层团组织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镇、村团组织经费主要靠上级拨款,很多镇、村没有将团的经费列入支出预算,团工作的开展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
二、对2017年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的意见建议
我市2017年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落实好全市共青团改革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镇、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我提三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团组织建设方面。镇级团委要配备两名以上年轻、充满活力的专职团干部,村级也应选配一名年轻的村干部兼任团干部;并大力整顿好村级团支部,每镇在外出人员集中的珠三角设立外出团员服务中心,不断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和一定数量的团员队伍。
二是经费保障方面。确保基层团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将优势项目向基层转移、工作经费向基层倾斜。
三是在团工作开展方式和团员管理服务方面。要充分考虑乡镇工作的特性,创新活动形式,切实加强市区和基层共青团的活动联系,形成城市与农村的互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为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按新的要求、标准来总结、思考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新的理念、思维来审视、谋划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走向和发展,从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来筹划、确定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的目标,日前我市组织召开了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座谈会。会上金坛、溧阳、武进、戚区、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卫生局等7个单位就考察预告制、辞职制度、竞争上岗、票决制、干部交流等作了座谈交流。最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杭天珑同志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增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运用十六大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提高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要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适应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适应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政治改革的迫切需要;要充分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领导层的关键所在。
二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六精神,贯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进一步明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这个目标和任务,归纳起来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树立一个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两个科学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三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落实群众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树立一个正确的用人导向。就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认真贯彻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也就是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选贤任能,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六条基本原则,选出靠得住、有本事的人;按照时代要求,选出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人。而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首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选贤任能”等新的用人理念。
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把建立健全这两个机制作为“十五”期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并作了具体的阐述,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即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分类管理体制;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也通过具体的原则、条件、程序和制度,对这两个机制作了整体性构建。就我市而言,重点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按十六大报告和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尽快完善和修订现有的干部管理制度;二是对照规定建立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新的制度,构建和完善我市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三是要把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作为工作重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程序,改进办法,努力提高制度的实际效能;四是要积极试点,善于总结,用创新促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制度,为逐步建立两个机制打好基础。
加强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科学化,就是要做到全面准确地识别、客观公正地评价、有的放矢地培养、人尽其才地使用、持续有效地激励、严格及时地监督干部。这里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识人、选人、评价人的标准要科学;二是选人条件、考核指标等设计要科学。三是选人用人和管理监督的具体方法要科学;四是干部工作的各项程序要科学。民主化,就是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并使之成为一种基本的制度和运行规则。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主要应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要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决策制度。制度化,就是要把干部工作中那些成功经验、科学成果加以提升,以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建立一套有效的干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监督等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干部工作的规范性,防止随意性。干部工作制度包括实体内容和程序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界定干部管理主体的,它构成干部管理体制方面的制度。一类是规范干部工作运行的,即对干部怎么来、怎么管、怎么去,它构成用人机制方面的制度
第四篇:领导干部在医疗卫生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领导干部在医疗卫生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医疗卫生改革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并平稳运行。根据中央、X总体部署要求,在中央与X、X与XX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总体框架下,结合XX实际,稳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区域均衡、依法规范、运转高效的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不断提高全X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服务水平。
一、全面把握改革的基本原则
医疗卫生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公平享有。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X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情况逐步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完善投入机制,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投入效益。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重点。围绕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等方面重点工作,科学合理界定X以下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调整完善分担比例,统筹推进项目优化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坚持稳妥推进,分类精准施策。对现行划分较为科学的 事项,予以确认;对现行划分不尽合理且改革条件成熟的事项,予以调整;对尚不具备改革条件的事项,暂时延续现行格局,并根据有关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及时作相应调整。
二、全面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卫生方面
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及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划入的妇幼卫生、老年健康服务、医养结合、卫生应急、孕前检查等内容。其中,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资金、使用主体等保持相对独立和稳定,按照相应的服务规范组织实施;新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由X级统筹安排,资金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调整。
二是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国性或跨区域的重大传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常规免疫及国家确定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和重点人群应急接种所需注射器购置,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包虫病防控,精神心理疾病综合管理,重大慢性病防控管理模式和适宜技术探索等内容,为中央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承担支出责任。
三是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地方病防治为中央、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X与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全X性或跨地域的传染病防控等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国家免疫规划冷链能力建设,疟疾、麻风病、登革热防治等划分为X财政事权,由X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各级地域内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划分为各级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
四是突发卫生应急救治。全X性或跨地域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处置,主要包括鼠疫、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突发疫情应急救治和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划分为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X财政和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X财政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应急救治成本等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级地域内或危害程度较低的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处置,划分为各级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对划分为上级财政事权的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应根据传染病疫情和防控任务,统筹资金保障项目实施,并落实防治机构和人员的保障政策。
(二)医疗保障方面
一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为中央、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X与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中央和X按照8∶2 比例分担,X承担部分实行X级分档分担办法,X对XXX按第三档,X级分担 85%,剩余部分X与X(X、区)按 20%、80% 比例分担。对在X级参保的大学生,X财政全额承担财政补助资金,对在X、X(X、区)参保的大学生,X对XXX按第三档,X级分担 85%,剩余部分除XXX外,X与X(区)按 20%、80% 比例分担。
二是医疗救助。医疗救助主要包括城乡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为中央、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X与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X财政统筹上级资金和X级预算资金,根据救助需求、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确定,X级财政承担基础医疗救助工作任务。
(三)计划生育方面
主要包括国家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少生快富”补助和XXX实施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学金补助、计划生育家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参保缴费补助、失独家庭一次性抚慰金等扶助项目,为中央、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X与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其中,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特别扶助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补助,X财政暂按现行政策给予补助;其余项目X对XXX按第三档,X级分担 85%,剩余部分除XXX外,X与X(区)按 20%、80%比例分担。上述项目外的原计划生育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安排。
(四)能力建设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对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的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明确为各级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分别承担支出责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X属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明确为X财政事权,由X财政承担支出责任;X属和X属医疗卫生机构承担X(X、区)级政府委托的公共卫生、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任务的,由X(X、区)级财政给予合理补助。各级所属医疗卫生机构承担X财政事权任务的,由X财政给予合理补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和医养结合服务,X、X(X、区)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补助政策。
二是卫生健康能力提升。主要包括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卫生应急能力提升等。国家统一组织实施的卫生健康能力提升项目,为中央、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X与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X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卫生健康能力提升项目,为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X财政和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各级自主实施的卫生健康能力提升项目,为各级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乡村医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员能力提升、待遇保障和退养事宜,为各级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X财政统筹上级资金和X级预算资金对各级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三是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国家统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临床优势培育、传承与创新、传统知识保护与挖掘、“治未病”技术规范与推广等,为中央、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X与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X级统一组织实施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为X与各级共同财政事权,由X财政和各级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各级自主实施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为各级财政事权,由各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
四是卫生健康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卫生健康法制建设、战略规划、综合监管、宣传引导、健康促进、基本药物和短缺药品监测、重大健康危害因素和重大疾病监测、妇幼卫生监测、信息化建设等,按照承担职责的有关职能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隶属关系,分别明确为X财政事权或各级财政事权,由同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
五是医疗保障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医疗保障战略规划、综合监 管、宣传引导、经办服务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按照承担职责的有关职能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隶属关系,分别明确为X财政事权或各级财政事权,由同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医疗卫生领域的其他未列事项,按照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事项特点具体确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基本建设支出按照国家及XXX有关规定执行;健康扶贫等事项,按照现行政策要求落实经费保障责任;XXX涉及军队、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现行体制和有关领域改革要求落实经费保障责任。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X财政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X级预算资金,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困难地区服务 能力等视情况给予补助;继续支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 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项目,落实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明确为中央或X财政事权且确需委托各级行使的事项,受委托地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行使职权,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委托单位监督。明确为共同财政事权的事项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中央制定国家基础标准的事项,X级原则上执行国家基础标准。若中央和X调整国家基础标准、责任分担等政策,X级将及时研究调整。现实施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按照既定标准执行。对医疗救助、重点学科发展等不易或暂不具备条件统一制定基础标准的事项,根据中央提出的原则要求和设立的绩效目标,由X级或X级授权地区自主制定标准。各X(X、区)在确保国家基础标准和保障事项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充分考虑区域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增加保障内容并提高保障标准,按照程序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后执行,增支部分由各X(X、区)财政负担。各X(X、区)在制定增加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标准政策时,要确保本级财政可持续。
三、全面抓实改革的保障措施
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重要内容,各X(X、区)、X直及驻保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一)强化联动,协同推进有关改革。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改革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注重 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着重健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稳定可持续 的筹资保障机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约束力等,形成两项改革良 性互动、协同促进的局面。
(二)强化保障,落实财政支出责任。各X(X、区)要按照确定的支出责任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供给。按照保持现行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原则,医疗卫生改革中涉及的各级财政支出基数划转,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三)强化法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各X(X、区)、X直有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和国家、X的统一要求,及时修订完善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在今后制定及修订政策措施时,对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有关制度予以规范,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
第五篇:在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企业上市工作情况作会议发言。
近年来,在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始终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把企业上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思想上重视,政策上落实,措施上得力,服务上到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不断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今年我市新增上市公司1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家。在推进市属企业上市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常态化。我市于2009年初成立了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上市发展规划、企业上市发展工作指导管理,协调解决企业上 1
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为企业上市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专职工作人员2名,专门负责企业上市日常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企业上市工作常态化。积极完善企业上市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针对企业改制上市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施“一企一事一议”制度、“随到随办”制度、“资源优先配置”政策,对企业上市制定了资金扶持、信贷协调、抵押担保等服务措施,不断健全为企上市服务机制,为推动更多企业达到或正在达到上市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改制上市加快推进。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促进企业加快上市的助推器。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10年我市出台了《***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对拟上市企业,在培植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契税、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已为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奖励各类扶持资金近***余万元。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支持更多的优势企业上市发展,形成了促进企业改制上市的体制合力和政策环境。设立“企业上市政策引导专项资金”,除区、州对申请上市企业给予的奖励外,市财政也拿出相应的资金给予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专项资金进行补充,按照企业上市进度,分阶段兑现扶持资金,仅2011年市财政对拟上市3家企业奖励扶持资金达***万元。
三是坚持企业自主,不断完善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上市融资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多渠道直接融资的关键。按照“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工作思路,以企业自主申请为基础,突出重点,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上市培育阶段优选储备了********等10家成长性好、主营业务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市上市培植资源。鼓励上市培育企业与基金、创投公司积极合作,通过实施行业整合及收购兼并做强做大公司主营业务,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和质量,逐步实现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聚集。采取“点面结合、梯次推进”方式,积极引导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等企业加强与保荐机构的合作,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突出主营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制定上市规划,稳步推进上市培育工作。对拟改制上市的****等企业指导其依法开展清产核资、明晰股权、引进合作伙伴、增资扩
股增效,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此外,我市还把基础性好、具有一定规模和业绩的种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通过整合包装,纳入培育范围,使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更广泛、产业结构更合理,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辅导,把优质企业推向证券市场。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健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体系。挖掘发现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是企业上市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我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本土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将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企业、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每年选择3-5家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并力争有1—2家拟上市企业进入辅导期。积极向区、州有关部门推荐上报我市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名单,争取更多企业纳入自治区培育扶持范围。目前,*******等企业已入选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确定的自治区100家重点培育成长性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月中旬获得自治区证监局备案,进入上市辅导期。
五是坚持宣传引导,着力营造上市发展环境。广泛宣传
各地上市公司的先进案例、成功经验,积极放大上市公司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努力消除企业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定期邀请区外证券公司来我市对拟上市培育后备企业进行工作指导,并组织其参加区、州上市知识培训班学习,熟悉上市运作,树立上市信心,明确目标定位,整合业务流程,提高盈利能力,积极为企业整合上市创造条件。通过以会代训、组织券商上门服务、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搞好辅导培训,特别是组织****介绍上市成功经验,帮助企业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提高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目前,我市上市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致使上市工作进展缓慢。一是企业上市意识还不强,上市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差,特别是规范化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上市后备资源数量偏少,符合上市培育条件的企业不多,企业创新能力及盈利水平较低。三是人才匮发,缺乏高素质的资本运作及证券融资专业人才,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普遍缺乏金融证券类专业技术人才。四是社会化中介机构不健全,服务能力极为有限。现有会计、审计、法律、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难
以适应企业改制上市的要求,缺乏企业改制上市中介代理服务机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和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