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陈嘉玲 PAM09026
摘要:政治参与既是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尺,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政治现状
一、政治参与及其意义
政治参与指公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法、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而明显的标注。英国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由此可见参与对民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民主;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有助于实现政治稳定。
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
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选举的特点: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使得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并保证选举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 “一人一票”原则;
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例如:举行听证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工妇青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
1.“间接管理”: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间接管理。公民也可以对具体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来间接参与管理。例如:2004年10月,上海在公开讨论《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过程中,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人士的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间接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民主管理的生动体现。2.“直接管理”: 就是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比如:1)在行政、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上就是分别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2)公民还可以通过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实行基层实行自治;3)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会组织管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各项事务。比如,通过居委会,居民可以管理社区中的各项事宜。
D.“民主监督”
为了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合法合理)行使权力,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应该受到公民的监督。“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包括:(1)公民可以通过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比如,检察院及其所设置的反贪局、行政监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内设置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审计监督机关、“财务、物价和税务三查办公室”,还有党内的纪委,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所设置的各种监督机构。(工会财经监督小组)(2)公民直接监督方式:公民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舆论监督则是公民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公民直接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批评;建议;控告;申诉;检举。
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1.公民参与意识淡薄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率高主要靠的是政治动员来达到,这与国家性质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自主参与式民主的内在要求,只有公民能够自主参与政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因此,大力培养公民自主性参政意识至关重要。
2.构建民主政治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迸发出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在经历数次政治运动挫折后大大降低,政治冷漠成为很多人的基本政治态度。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民主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情感,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参与。
3.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完善民主制度,特别注意公民政治参与与权力的保障和落实,注重政治参与渠道的拓宽和疏通。A.加强司法机关独立审判、监督、检查权,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享受;B.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作用和政治权利,正确处理党、政府和人大的关系;C.增强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作用;D.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视和发挥各利益群体在利益表达方面的作用;E.健全大众传媒体系,尤其发挥其在政治监督、表达方面的作用。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范围,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和成效。当前,特别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实现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并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同时,引导社会团体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进一步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壮大社会资本,推动民主化进程。
5.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四,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政治发展就没有全国的政治发展,没有农村的政治民主就谈不上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而目前农民的政治参与与城市公民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很低,基本上是手段参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危险,非制度化参与、抗议性参与和暴力参与往往合而为一;农民掌握政治知识的整体水平仍然很低,农民政治参与态度也较低调,对政治的评价倾向于消极;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家族性色彩浓厚与国家的凝聚力淡化之间存在矛盾;政治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看客心理、热衷实利、忽视政治是主要表现,政治参与的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从众性参与较多、参与仅限于社区性参与或问题性参与,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较低,质量不高;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有较强的依赖性,处于政治边缘化状态;农民工政治参与率较低,政治参与受到各种限制等等。
因此,切实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成为中国政治参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一是构建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二是保证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当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固然是重要的,而关键在于如何将好的制度真正贯彻落实,从而切实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2.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
农民积极政治参与作好思想准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素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民实现积极政治参与创造物质前提和基础。此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为农村各项事物的开展提供经济支持;4.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农民政治参与转化的方向性。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保证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合法性。
6.扩大公民的知情权
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是鼓励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当前,一要增加政治选举的透明度,使选民更全面的了解候选人,使选举过程真正能够反映选民的意志,并采取措施使公民的监督与罢免权得到保障。二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三要建立完善民意反映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不断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处理好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一定的政治参与水平必须与一定的政治结构相适应,政治体系只有能充分消化政治参与所带来的能量,实现体系的正常新陈代谢,政治体系才能保持稳定。如果政治体系没有足够的吸纳能力,过多、过快的政治参与必定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造成体系运转障碍,最终导致政治动荡。中国目前最大的政治是发展生产力,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经不起任何动荡。因此,扩大政治参与必须考虑制度的接受、控制能力,即发展了民主,又保持政治稳定。为此,应当遵循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8.注重新闻媒体的作用
大众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政治参与正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新闻传媒日益成长为强大的政治宣传力量,不断推动着政治制度的变革。在坚持社会责任、坚持正确导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恪守着传播信息、宣传政策、社会守望、舆论监督的职能,并积极促进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闻媒体的自身利益诉求和各种因素的干扰,它们有时也会违背行业规则与新闻职业精神,通过一些非规范行为去谋求小团体利益。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诸如虚假报道、有偿新闻、新闻炒作等若干“错位”、“越位”的消极政治参与现象。而新闻媒体具有受众性强、辐射面广、时效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因此一旦新闻媒体偏离社会期许和责任意识,以上述非规范形式参与政治活动时,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
如何引导新闻媒体政治参与向理性发展呢?首先要加强引导,促进政治参与规范化体系的构建;其次,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最后,要强化新闻媒体的政治监督作用,鼓励新闻媒体开展善意的时政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9.发挥新兴科技对政治参与的作用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公民参与政治的限制大为减轻,积极参与政治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也为政治参与提升更加广泛的渠道。互联网将为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丰富政治参与结构,扩展政治参与渠道,完善政治参与手段,继而全面提升政治参与的质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民主化进程。
首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
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政治修养。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人们的网上行为规范,促使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同时,加强对网络的必要监管,对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网络政治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四、参考文献:
[1] 黄小燕(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农民政治参与:如何实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2006-6-8
[2] 孙强(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浅谈网络政治参与》2009-11
[3] 邓华龙 李百齐 《浅析我国新闻媒体的政治参与》 摘自《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
[4] 《政治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8
第二篇:当下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当下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己经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伴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阶层的兴起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其参政热情的高涨也更加引人注目。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必然要求积极介入社会政治生活,表达其政治诉求。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 政治参与 现状分析 完善策略
一、“政治参与”与“私营企业主”概念界定及来源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
政治参与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国台湾学者傅恒德认为政治参与是“市民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行动,在国家或地区性层级,支持或反对国家机关,影响或企图影响政治决策或和有关公共财分配的行为。”王维国认为,“政治参与,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是指公民、公民群体或公民团体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利,通过影响政治权力或政治系统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和实现自我的行为。本文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指其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方式、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途径影响政府和执政党的决策和行为,以满足自身利益要求或社会公益的行为。
(二)私营企业主的概念界定
作为改革开放后“重生”的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我国的政治参与中,表现的越来越活跃,学界对其政治参与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然而关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概念界定,学者们对其的探讨较少。当今的私营企业主阶层不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私营企业主,二者之间没有关系,对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很有研究的学者张厚义把“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概念定义为:“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转化而成的,处于中间状态、过渡阶段的社会集团。”本文的私营企业主的概念界定是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三)私营企业主的产生和来源
私营企业主的产生和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早期的私营企业主产生的阶段。早期的私营企业主的产生主要基于两点原因:一是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执政党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放宽。二是由于城乡的二元体制分割,农村的发展无法与城市的现代化互为依靠和支持,造成了农村的日渐贫困。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改革政策开始前几年,自发的影子经济就己经率先在贫困地区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当时还是非法的市场出现了。”'早期的私营企业主要来源于农村中的“能人”和城市中的个体户。这些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某些方面具有一技之长或者具有某种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如我们俗称的“专业户”、“重点户”。另一类是懂得经营和管理技术或具有领导能力的人,主要包括“下海”的国有企事业的员工和干部、政府官员、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所产生的人员。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演变
(一)政府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态度的变化
私营企业主的产生和来源可以折射出政府对待私营企业主的态度,从以上私营企业主的演变可以看到,政府在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中的态度变化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沉默期
这段时间大致是私营经济刚刚萌生的最初几年,这个阶段是私营经济的起步阶段,政府对私营经济的定位还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对私营经济的政策从总体上持一种观望的态度,也即“不提倡、不宣传、不取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执政党和政府长期进行的是一种动员式的政治参与,公众并没有制度化的实质的利益表达渠道,对于刚刚“重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也没有较高的利益诉求,政府更没有将其政治参与提上其政策议程。
2、松动期
这个阶段大致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由于私营经济较快的发展,企业主人数也出现较大的增长。1988年4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了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接着6月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布,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扫清了主要障碍。这两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表明了政府对私营经济发展的支持,私营经济随后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1989年底,我国私营企业己达90581户,投资者为214224人,注册资金合计为84亿元,当年的总产值为97亿元,从业人员有164万人。”'政治空气的松动,加之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阶层群体的扩大,必然带来政治上的诉求,以保护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权益。这一时期,虽有个别的企业主涉足政治,但政府并无专门的渠道来为企业主给予容纳或提供联系。
3、推动期
这个阶段是从九十年代初至今。1991年7月,执政党中央下发了巧号文件,“一是对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投资者介绍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爱国、敬业、守法的教育,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正确意见,对现在的私营企业主不应和过去的工商业者简单地类比和等同,更不是要像50年代那样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私营企业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接着, 2004年12月,100名非公经济人士受到了政府的表彰,被授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称号。2005年的五一劳动节,33位私营企业主首次被选为全国劳模。而在此之前,私营企业主能否当选劳模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态度的变化
最初产生于乡村的私营企业主,大都是一些分散的个体户,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且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生产经营。这部分人一般也没有参政的意识,更为主要的,当时政策环境的不允许,更谈不上参与政治了。威权政体的刚刚终结,人们还未完全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对许多新生的事务还心有余悸。早期,私营企业主大都故意回避政治,表现出一种政治冷漠。随着私营企业主阶层经济实力的壮大和执政党对企业主政治诉求回应性的增强,在这一背景下,私营企业主开启了其政治参与的历程。企业主参与政治的形式有:被政府安排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工商联;企业主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各地的商会;企业的内部建立党组织等。随着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主的阶层意识日益增强,愈来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治参与诉求,并且开始由表达个体利益上升到表达阶层利益。如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做客新华网时表示,“每次两会,我大概都是两个方面的提案。我本身是民营企业的委员,都是和非公企业相关的提案。”虽然现阶段不同的企业主对政治参与存在着不同的态度,但从总体上来看,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热情提高,开始注重表达自身利益和阶层利益是一个客观情况。
(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
2008年上半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约为624力一户,而2000年登记的仅有176万户。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迅猛,私营企业主的人数也在增加,私营企业主自身素质逐渐提高。在开办私营企业前不掌握任何权力资源、技术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和一定经济资源的被访业主(包括企业一般职员、工人、农民以及无业失业人员)合计所占比重不超过20万,在2006年的调查中,这类合计所占比重达到28.6%”。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参政素质的提高,私营企业主必将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参政热情和越来越强的参政诉求。企业主的参政方式除传统的进入各级政协、人大、工商联,加入执政党,加入商会等参与方式外,还包括通过在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式间接的参与政治。从国家层面,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有助于国家财富的提供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地方层面,地方官员很想借助其力量或不得不借助其力量发展当地经济,地方企业主阶层与地方官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需要彼此借力。同时,在政治参与中,非法参与时常发生,通过关系渠道进行的非正式参与大量存在。一些私营企业主利用金钱腐蚀公共权力,他们或是通过拉拢关系获得安排性的政治参与,或是贿赂选民当选为人大代表、商会负责人,或是通过“打点”疏通、分红等手段拉拢政府官员,促成政府对经济的不正当干预。甚至,一些私营企业主会寻求地方上的政治代启`人,对代一言人提供大量的资金以支持其行贿,进而使自己的保护伞“根深叶茂”,以便自己更好地追求超额利润。从私营企业主政治诉求所涉及的领域来看,他们大多涉及的是与其利益相关的经济领域,而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则较少涉及。一般而一言,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大都开始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标,再到维护阶层利益,最后到回报社会和国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其参政动机而不断变化。目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公益性参与动机的企业主,但以维护自身利益、寻求政治资源为动机的企业主仍占多数。
总之,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参政热情较高,但由于参与制度的不完善、参与机会的不均衡,企业主自治组织缺乏独立性等原因,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参与机制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动机和方式
(一)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动机分析
1、推动社会发展型
这类企业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政治参与的动机是从国家或地方发展的宏观层面出发,为国家或地方的发展积极献台`献策。但这类私营企业主还是较少,一般都会在企业规模做到很大的程度或自身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时刁'会有这种参与动机。如2009年的全国十一届政协二次会议上,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均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提交的提案“免征缓征四金,减缓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这种参政动机的企业主一般较少,一般都是当企业规模做到很大时,企业主刁`会转向考虑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刁`会有这种参与动机。
2、维护阶层利益型
全国政协常委、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在2010年的两会中提了三项提案,“三项提案中,一项关注上规模民营企业实施海外能源、矿产资源并购,但因金融信贷受到国内贷款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融资较难、融资渠道紧张;一项聚焦国家应设立上规模民营企业风险保障基金;…”。具有这类参政动机的企业主一般都是经济实力较强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企业主,这些企业主能够站在整个阶层的层面,对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建议或诉求,这些建议或诉求往往以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具有这类参与动机的企业主占整个企业主中的比例也较小,但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维护阶层利益的参政动机在企业主参政动机中的比例应该会上升。
3、获取政治资源型
这种参与动机类型的私营企业主,注重对关系网络的依赖。中国是一个注重人情和关系的社会,当前,具有这类参政动机的企业主占据多数。
总之,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动机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但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主的参政动机都表现出务实性的特征。当然这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主个人素质的高低、企业规模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方式的类别分析
从不同的角度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力一式进行划分,有助于从纷繁的参与表象中看清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方式和趋势,有助于清晰地勾画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格局。从私营企业主自身是否具有主动性来划分,可以分为被动性参与和自主性参与的方式。从私营企业主直接参政与否,可以划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的方式。从私营企业主参政渠道的制度性与否,可以划分正式参与和非正式参与的方式。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名义来划分,可以分为个体参与和组织参与的方式。
四、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困境分析
(一)参与制度的不完善
参与制度的不完善突出的表现是参与渠道的狭窄。当前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渠道有限,多表现为上文所述的加入人大、政协、工商联、执政党、商会等。据第八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表明,加入人大、政协是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这种参与多表现为一种政治性的安排,但是政治性安排的名额有限,一般仅限于有实力或有影响力的企业主,规模较小的企业的企业主容易受到忽视。同时,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机制受到制约。无论是通过官方的渠道,还是通过行业会等自治组织的渠道,政府对参与机制的影响巨大,控制较严,影响了私营企业主参政的热情和企业主自治组织作用的发挥。
(二)参与机会的不均衡
私营企业主内部存在着大型企业主、中型企业主、小型企业主之间参与机会的不均衡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问题。陆学艺等学者的调查表明“我国大、中、小私营企业主的比例关系为1:2:7”这表明我国私营企业主内部由于企业规模的不同造成了企业主之间的分化。一般而台一,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外,私营企业经济实力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主政治参与程度的不同。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领导人一般都是经济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主。即使小企业主想积极地参政议政,但有时也是参政无门。当不同经济实力的企业主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政府一般也会偏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主。
五、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困境的破解
(一)协商民主理论对参与制度构建的意义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所面临的制度困境,归根结底便是没有一个多元的公平的利益表达渠道。政治参与制度构建的核心即是建构一个多元的公平的利益表达渠道。协商民主理论恰恰是构建这一参与制度的有力武器,它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协商或公共一协商,强一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理论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制度的构建具有观念上的指导意义。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多元利益主体通过对话、协商、妥协达成一致,它将促进企业主与政府的真诚沟通,有效解决参与中私营企业主与政府、其他阶层之间以及不同经济实力的企业主之间的矛盾,使不同群体之间达到和谐的状态,并按照协商、宽容、妥协的精神进行合作。一协商民主强调公民和自治组织的参与,这一理论指导下设计的参与制度将有效解决参与渠道的拥挤和狭窄等问题。协商民主能够培养出公民美德,使理解、尊重、包容等精神融入公民个体。协商民主强调对公共利益的关注,这有助于培养企业主的公共意识,将帮助其走出“公民唯私主义综合症”
(二)提升其政治参与的公益性。
协商既是彰显公民道德信念的过程,也是人们表达自己愿望和利益的途径。身处其中,重视权益者找到了权益实现的满足感,而重视责任者也获得了责任担当的满足感。利益与美德在这里交互融合,为参与者提供各取所需的激励。”协商民主文化是一种参与型的文化,协商民主视角下的私营企业主参与制度的构建将充分解决现实生活中企业主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协商民主理论对企业主政治参与制度的设计具有指导性。同时,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发展的多种形式,如听证会、民主恳谈、社区协商会等,对企业主参与制度的构建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三)私营企业主自治组织的建设
私营企业主的自治组织是其政治参与很重要的渠道,自治组织的建设能有效缓解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有限所带来的参与渠道狭窄等问题,为私营企业主阶层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一个很好的参与平台。同时,企业主自治组织的发育和成长,也能够推动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结社自由的扩大小仅是公民参政议政权利扩大的一种表现,也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事务可能性的扩展,它催生了政治参与机制的建立,而政治参与机制的建立反过来又推进了结社自由的发展。”,自治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标志则是公民社团的存在。”竺企业主政治参与内在困境破解的途径之便是企业主自治组织的发育与成长,而企业主的自治组织的定位应是中间层政治。中间层政治是共和主义发展所结出的一朵奇葩,戴维〃杜鲁门把公民社团视作“政府组织的一部分,并称之为国家政治的“中间结构”—它介于中央政府和普通百姓之间,说它介于两者之间,是因为它既不处于从属于也不处于统治地位。”因此,解决私营企业主自组织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不是在于自治组织数量的多少,而是在于其定位问题,如果政府与企业主对自治组织有一个准确的身份定位和角色认同,那么自治组织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将迎刃而解。私营企业主的自治组织应定位于具有独立性质的能够实现自治功能的社团,它区别于政党性组织和谋求执政地位的政治社团,它与政府之间是一种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唯有此,私营企业主自治组织刁`能够更快地成长,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主阶层代一言,与政府形成合作共治的局面,成为推动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重要力量。不同经济规模的企业主也能够通过适合自身的自治组织实现有效的政治参与。
(四)培育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不仅影响到该国的政治体制,也影响到公民个体的政治行为。参与型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种类型,民主、协商、平等是这种文化的核心观念。“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政治体系与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政治体系在各个方面影响人们的利益,同时社会成员也倾向于接近政治体系,通过政治参与影响政治体系,从而改善自己的处境,增进自己的利益。职业政治家在政治生活中非常积极主动, 而一般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也非常积极主动。”由于我国政治参与文化的缺失,还需在社会有机体中培育一种参与型的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提高企业主的政治认知能力,这种认知不仅包括对基本政治制度的认同,也包括对一些政治常识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企业主对政治参与的情感,激发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热情,在企业主阶层中培育参与型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厚义.刘文璞.《中国的私营经济与私营企业主》[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2、李路路.《转型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社会来源及企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3、董明.《政治格局中的私营企业主阶层》[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4、王晓燕.《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5、赵丽江.《中国私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6、阎志民.《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7、刘培峰.《私营企业主—财富积累的轨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8、熬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康燕雪.《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动因与发展趋势论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5).10、吴波.《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与发展趋势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4,(4).11、康燕雪.《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价值、限度与规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8).12、陶庆.《擅变、缺位和弥补:政治安排中私营企业主利益表达—皖南宣城市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4,(6).13、陈玉华.夏国峰.《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的擅变(1988一2008)—以浙江省D市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01,(1).14、冯天丽.井润田.《制度环境与私营企业家政治联系意愿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8).15、毛民斌.《略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方式及其特点》[J].兰州学刊,2004,(5).16、姜南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过程、特点与效应》[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4).
第三篇:浅析中国的公民政治参与解读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政治学原理
上课时间:2014.8-2014.10 任课教师:黄彩霞
论文题目:浅析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
姓名(学号):
易铖(20120253059)专业(年级):
公共事业管理(12级)提 交 时 间:
2014-11-6 /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浅析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
[摘要]: 在我国这样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明显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并制约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关键词: 因素;公民;政治参与;途径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公民政治参与也是公民当家作主的体现。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政治体制改革以来,国民政治参与比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有了质的发展。各族人民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受到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强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无疑是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必由之路。
一、概念阐述
1.1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或公民团体在遵循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理性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秩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1.2政治参与度的价值
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政治参与是社会的润滑剂,维系着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主要表现在:/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1)激发公民的政治学习热情和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2)促进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决策的片面性;(3)增强依法治国的能力,提升国家政权的合法性;(4)不断完善监督机制,有效防止政治权力的腐化。
当然,政治参与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破坏性负面作用,如参与的任意性和不透明性有可能超过政治系统的内聚功能和承受能力,从而使得非制度化的参与任意蔓延,导致对民主体制的破坏,甚至引发骚乱。例如,由于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利益群体的出现,对相应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途径的要求很可能走向极端和盲目扩大,甚至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最终削弱政府权威,破坏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公民政治参与不足也要防止政治参与过度,参与不足会造成民主政治基础的消解和弱化,而参与过度则给政治体系造成过大压力。公民政治参与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扩大,政府应该引导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使政治参与的规模与政治系统相适应,达到动态平衡。
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1.政治参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政治参与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消除政治生活中不合理、不民主、不公平的现象。此外,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利益取向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不均衡的现象,促进了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追求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求。但与此同时,人们开始追求自身利益就有可能淡化其社会责任感、唯利是图。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公民的教育文化素质不高;同时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抑制公民政治参与因素的影响,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普遍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热情不高、政治冷漠等问题。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来关心国事影响政治,但总体来看,动员性政治参与仍占主导地位,自觉参与意识不强。/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2.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
“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结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比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的不平衡,不利于政治稳定。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参与空间、参与能力、参与要求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为民主政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我国政治民主最终要走向一种开放的民主,通过开放来容纳更多不同的经济利益,通过开放来实现政治正义社会公平。缺乏经济作为后盾,政治活动就只能停留在理想层面上。(2)传统的政治文化观念
政治参与行为是一定时期政治文化充分表现和产物,它受政治文化的左右和制约。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前政治文化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专制、伦理、重民等特性显现了其在政治参与中的两重性。即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政治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政治行为。在数千年封建专制的影响下,中国民众没有形成公民意识,更没有政治参与的理念,在封建传统政治文化的侵蚀下,造就了一种软弱性、依附性的旧政治文化传统。(3)法律体制的不健全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心国家政治事务,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了,但由于制度供给不完善,导致公民参与与制度供给不足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了一些公民参与的非理性非制度化、无组织性。尽管公民的政治参与显得如此重要,但由于法律赋予行政官员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制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使得我国仍没有成熟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缺乏有效表达意见平台,并由此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表面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没有专门的法律规章对公民参与的程序做明确规定,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太小,内容也不详细,参与的途径过于狭窄,方式也很简单,救济路径也是模糊的,并且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有效的压力释放机制存在很大欠缺,公民的利益要求无法在制度框架内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就会用非制度化方式,非理性的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这不利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
1.被动性
我国公民政治心理调查表明,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低。我国公民参与意识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以来广大公民事实上几乎从来就没有感受到自己的政治参与对政府的决策有过什么影响,而更多的则是被动地接受和认可“上面”既定的决定。
2.形式性
政治参与之所以成为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在于,公民通过政治参与可以有效控制政府行为,限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从而保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而事实表明,当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很难发挥出这种作用,公民政治参与流于形式。
3.非理性
政治参与的非理性就是指公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或极端的、或畸形的、或反常的非理智性的参与心态与行为。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始终存在。其主要表现有发布政治谣言、政治狂热、政治冷漠等。
4.盲从性
政治参与的盲从性,是指公民对政治的参与既非为一定的目的或动机所驱使,也不是直接迫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源自于自身的一种“盲目”的“本能”和“不自觉”。
当代我国的公民政治参与所呈现的上述特征与政治民主化的要求显然格格不入。也正是这些特征的限制,决定了当代我国政治参与发展的落后现状,从而也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 /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1.疏通政治参与渠道,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为了满足公民政治参与的愿望,保持社会的安定,政治体系必须提供广泛且畅通的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和完善政治参与机制。一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决策和监督职能,使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均能以法律形式得以保护。二是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尊重民主党派在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支持他们参政议政,把长期形成的多党合作、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化、法律化。三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信访制度,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以便于公民直接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四是完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促进各级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与公民之间通过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就重大问题、重要决策进行平等对话和民主协商,开辟新的民主参政渠道。五是不断健全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传播网络体系,形成广泛和大量的社会信息流,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广泛的信息和途径。
2.加强对公民参政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塑造理性公民。在政治分析的各种变量中,人是含义最为丰富的变量,人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政治生活的差异。人们之间不同的思想感情、文化特质、价值观念、政治观念等,都将对政治生活的样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建立健全参政渠道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和塑造理性的公民。一是要对公民进行政治知识教育。一个成熟的公民必须具备必要的政治知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逐步纠正了公民的政治知识偏重于阶级斗争的状况,但由于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使许多公民对现行的政治制度、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何与人大代表联系并通过人大代表向决策部门反映意见以及什么样的意见能够进入决策部门等政治知识仍是模糊的,而这些政治知识是公民正确、有效地参与政治所必须具备的。二是要使公民懂法、守法。理性的公民应是懂法、守法的公民。公民只有懂法,才能区别哪些问题可以借助司法部门解决,哪些问题非得诉诸政府。这样可以使公民的参政活动适量,减少不必要的参政活动。同时可以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的规定。三是要教育公民正确、负责地使用政治手段。理性的公民对自己的行为会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以尽量小的投入争取尽量大的收获,他们原则上只做自己可以预期结果的事情。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活动的结果往往是可以预期的,并可以计算其成本和收益。但/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政治活动是一个非市场过程,其结果往往难以预期,亦无法简单地套用成本收益分析来计算得失。因此,理性的公民在采用政治手段时非常谨慎,他们会充分利用契约来处理人际交往,同时也会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政治。
3.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的高低,与其公民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般说来,公民素质高的国家,其政治参与的水平就比较高,而公民素质比较低的国家,其政治参与的水平相应就比较低。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决定了这个国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在我国现阶段,受财产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居住环境、家庭出身、性别、年龄、宗教信仰以及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还不高,而且个体差异性大,许多公民缺乏参与的能力或不会参与政治,这种状况与政治参与的理想目标不相适应,从而影响了民主政治的扩大与发展。因此,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就必须把社会主体的政治文化培育成“公民文化”并使之社会化。4.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1)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经济条件对公民的政治生活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政治参与的扩大,造就参与基础的多样化,并导致自动参与代替动员参与。”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政治参与水平,丰富政治参与形式,拓宽政治参与条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我国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必须通过提高我国总的生产力水平,对不相适宜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才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
(2)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提供智力支
要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就必然要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首先,要进行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向,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其次,加强媒体的导向教育作用,通过媒体的引导,使公民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塑造独立的政治人格。形成/ 9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氛围,使每位公民都成为能真正独立运用自己的文化知识进行政治活动的人。
(3)培养公民意识,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提供有效途径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特指公民作为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而应具有的意识,即作为具有某一国籍的公民所具有的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等为主要方面的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地位与权利义务以及对实现自身权利和承担义务所采取的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公民意识不仅强调主体意识的增强,而且意味着公民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的责任感,构成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 是实现有效参与的前提。增强公民意识,最主要的是提高社会的教育水平,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规则和技能的培训,使公民权利的实现真正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公民感受到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
(4)建立健全各种民主监督机制,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提供机制保障
在当前,我们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同时更加注重选举制度、听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陪审制度、信访制度、调研制度、人民公仆接待日制度、政府办公热线等具体参与制度的建立健全,切实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提高公民的参政效能。只有健全各种制度, 才能保障公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使其行为有章可循。
五、1.从政治参与主体的发展变化看,由少数人参与到多数人参与再到全体人参与。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参与政治的范围和人数还将不断扩大,直至将来全体社会成员都来进行参与。
2.就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看,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再到多层化。随着社会主义发展,政治协商、政策咨询、政策听政、信访等形式纷纷出现,政治参与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并且不断深入发展。/ 9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2级
参考文献:
[1]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蔡拓,吴志成.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05 [6]刘宇彬.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M].<<郑州大学学报>>,2010 [7]成跃.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M].<<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 9
第四篇:中国现状
中国现状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另一种说法是,全国只有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80公顷下降为68公顷。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湿地消失
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生态危机
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
人工林树种单一
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第六,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以前要一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四个多月就能催肥。两只翅膀的鸡,在激素的作用下可长出3~6只翅膀。这样的食品进入食物链的生态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中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编辑本段保护措施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
1、进一步加强恢复生态系统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木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实现全处理,这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国家、企业和全民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力量,当作头等大事,可以毫不过分的说,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必备群众基础。应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公众了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情、省情,使“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
3、加强生态监测。在中国单纯的水环境、气环境和工业污染监测已趋于成熟,并已经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环境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系统的监测技术和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关数据还是采取从各部门东拼西凑的方法获得,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均较差,已经制约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必须建立和开展有效和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
编辑本段相关数据
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我们现在只要翻开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贫苦、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穷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哩?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从古印度文化;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到中国的楼兰,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的分布有关系再请看下面的事实吧!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首脑们怎么会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约翰内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呢?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又怎么会乐意参加、制定并执行那么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公约呢?世界上的事情已经够联合国头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态严重,联合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这样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和协调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呢?下面我们改用一些数字来叙述,因为数字的表达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为具体而清晰。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说明地球上有20亿的人没有适当的安全饮用水供应。在第三世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2.5万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儿童,每天有6000名,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死亡的人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有的国家已经靠买水过日子。德国从瑞士买水,美国从加拿大买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吨水就可换1吨石油。在我们中国的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由于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74亿!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在内。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仅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成1990年价格),就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约480亿元;20世纪60年代570亿元;20世纪70年代590亿元;20世纪80年代690亿元;20世纪90年代前5年约1190亿元;1996年仅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00亿元;1998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007亿元。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报告分析,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8%。这个数字既不包括其它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后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意思就是说:到2002年实际损失的数字会更大。而200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8%左右,这一年增长8%的实际数字是10万个亿,10万个亿呀!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如果我国的环境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创造的财富全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了,白干了!如此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富国强民、怎样才能全面进入小康!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能够认识、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态化了。因为,20世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人类再也无法承受起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人地之间、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种种极度紧张关系。在我国,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解生态化的深刻含义,说不定有些人还在利用生态化的号召力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在忧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语气沉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局部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环境问题,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杨朝飞司长答记者问时说:“我国面临的生态压力仍然很大,在生态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多数有识之士确信:生态化转换是关系到生存、发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业以及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它将
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唯一选择,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还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编辑本段黄河流域的生态危机
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据统计,黄河拥有水资源只有580亿立方米.而且,黄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亿吨泥沙至少需200亿立方米的水来冲刷,其可利用之水还必须减去200亿立方米.这样黄河实际拥有的可利用水量是每年300亿立方米.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沿河9个省区及河北.天津两省市使用,本来已经供不应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使得水资源浪费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缺水,成为黄河面临的一大难题.1979年,黄河领域有154个城市缺水,1988年,缺水城市增加到300个,总缺水量高达54亿立方米.进入90年代以后,缺水城市每年都在增加.城市膨胀,流动人口剧增之后,城市用水不得不挤占农业用水,或在城市完全不顾后果地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等.因为缺水,华北粮仓河北省一方面年年旱灾,另一方面农田保积年年降低.全省1986年的水田浇灌面积较1980年减少了900万亩,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宁夏,甘肃,因为严重缺水,大量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无法摆脱贫苦困.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近20年以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据《黄河志》记载,1761年黄河花园口最大流量为3.2万立方米,1958年7月17日为每秒200立方米。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0亿立方米,黄河入海水量占径流总量的比率,50年代为79%,60年代为60%,70年代为,80年代为。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现象,当年断流17天,1991—1995年间平均每天断流620公里;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断流河段长683公里。黄河可能成为季节性的内陆河。在断流的地方,昔日黄河帆影已成无水之舟。断流使下游沿黄城市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营,滨州,濮阳等城市对居民实行定时供水,家家户户蓄水备荒,摆满了坛坛罐罐。沿黄两岸禾苗枯焦,断流时间一长,便颗粒无收。断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例如:年产30万吨尿素合成氨的”中原化肥厂”,因黄河断流影响,不得不停产。总之,因断流给沿黄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仅以山东省滨州为例:滨州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是黄河入海的必经之地。这一地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地下均为咸水,很难食用,因而这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主要依靠黄河水,黄河水是其经济命脉
第五篇:第五课 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
第五课 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 第一节 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第一框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教师提问: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作为公民,对于国家大事,应该如何当家作主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一)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
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项政治自由,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1)政治选举:阅读教材第3页《知识窗》
(2)政治结社:在我国,公民参加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都是政治参与。活动:学生介绍“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
主要介绍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在工作中以及各种政治生活中的情况。1,民革:原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2,民盟:从事文化,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3,民进:教育,文化,出版工作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4,民建:经济界人士 5,农工:医药卫生界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6,致公: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 7,九三:科学技术界高级中级知识分子 8,台盟:台湾省人士
教师提问:经过与他们的交流,同学们对于共产党员和民主党派人士有了怎样的认识?(复习:政治面貌有哪些?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青团员,港澳同胞,群众(现称普通公民)等)
教师:从他们的身上,其实就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他们的行动和奉献,也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体现。
(3)政治表达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
言论: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但也不能突破一定的界限,否则构成诽谤罪。出版:中国比原来开放多了。李承鹏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集会:群体性事件。表达诉求的事件不断增加。原本的处理方式是瞒报少报,可现在的网络是非常发达的,那种被动的应急处理方式只会让事件更加复杂。表达诉求也需要有理有据合法合情合理,否则诉求也是得不到解决的。“医闹:大闹大给,小闹小给,不闹不给”的处理方式也是让人特别寒心的,违法乱纪的人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将“正不压邪”,受苦的是整个民众。
游行示威:往往和集会结合在一起,也是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教材《阅读与思考》
教师:公民政治表达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操作平台》
教师强调重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有序的政治参与。所谓“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合法的政治参与。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应当是自主,理性的政治参与。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体现,而且能进一步促进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教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动力机制。经济决定政治的政治 学
原理。
教师提问:说说身边居委会选举的变化。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评,小结:居委会选举的变化和居民关注度的上升,就是直接的体现。因为 小区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和每位居民,都有切身关系。
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带来利益的多元化。各阶层为谋求和维护自身利益,就会谋求通过政治参与影响公共决策。(经济决定政治)
上海政府网站:www.xiexiebang.com
翁铁慧,分管教育。市长信箱。(2)民主政治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开辟广阔途径。
教师讲解:公民利益的越来越多元化,使听证会等各种民主形式,成为了时代和人民的选择。
(3)依法治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教师:依法治国在立法本身,也要依据《宪法》进行。
举例:教材中引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第一条就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同时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宪法》保护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的标志,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相关链接》
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中国人民最根本的人权。
小结: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第二框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导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需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公民政治参与问题上的具体化。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是要在完善现有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和政治参与方式。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原则(1)坚持党领导的政治参与原则;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失位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保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2)坚持法治化的政治参与原则;
扩大参与、健全法治与确保社会政治稳定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政治参与只有在稳定而有序的社会中才能健康地扩大,一个稳定而有序的社会离不开有效的法治,而法治的真正实现又有赖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只有这三个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使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所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依法、有序地进行,注重规则和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无法无序。历史经验证明,无序无法的政治参与方式将会使社会付出较高的发展成本,对社会的稳定、和谐甚至人心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学活动:《操作平台》讨论。学生讨论:略。
教师点评:稳定不只是速度上的要求,更是要结合法律规范下的良性发展。(3)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
公民的政治参与,“扩大”与“有序”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相互促进的,“扩大”要求“有序”,“有序”利于“扩大”。
坚持渐进式的政治参与原则,有助于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1)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公民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更加突出,公民的政治参与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公民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将促进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教师提问:市场经济中体现公民政治参与较多的就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价格听证会制度。同学们把你们所了解的听证会制度,彼此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点评:时下越来越多见的价格听证会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体现;但同时,听证会往往变成“涨价会”,则说明了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还有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如何使听证会更科学有效,有待于实践。
(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要求。
(4)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保证国家机关的决策顺利实施的要求。
课堂小结: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支持和参与。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一框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根据《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参加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一)我国的选举制度
教师讲解:
我国的选举制度,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制定。(1)平等性。
A《宪法》和《选举法》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投票权。
B“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C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中的代表名额,按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有适当的原则进行分配,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平等。
(2)广泛性;
A我国有99.97%的18岁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全国的参选率一直都在90%以上。
C全国各个民族、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当选。(3)真实性;
《刑法》和《选举法》保证选举真实性。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
教师讲解: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教学活动:《相关链接》: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教师讲解:选举制度从根本上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
(二)投出庄严的一票:
公民参加选举,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公民参加选举,才能维护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参加选举,是对国家和人民履行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公民政治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学活动:《阅读与思考》
讨论:对这几位同学的说法,你是怎么认为的?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 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一、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人民通过选举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履行参与决策的重要责任。教师举例:上海市和全国人民代表的人大议案;教材列举的政协议案分类。
二、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机会?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举例:居民委员会、共青团、学生会等。附资料:
孟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关于民主的阐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让君主把自己看轻,而把老百姓放在最尊贵的位置。很多人为了证实民主在中国古已有之,都会将孟子这句话拉出来作为佐证,好像康有为也有过类似论断(而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改良主义下的君主制拥戴者)。可孟子的这句话,真的是一种民主思想或民主观念吗?
1979年版的《辞海》,上面对民主的定义是:“指多数人的统治。在古希腊,民主指人民(自由民)掌握国家政权。”今天,我们对民主的概念已更为清晰。所谓民主,简单来说即“主权在民”,也就是我国《宪法》第二条所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民为贵……”其实仅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这种思想在专制时代固然“民本”,也很了不起,但说到底仍只是一种教化君主采用什么手段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已,而绝不是让君主把权力交给人民。而“主权在君”,那还叫民主吗?如果说民主还包括民治、民权、民生等观念,“民为贵……”顶多就是其中的“民生”一项,而没有“民治”、“民权”的“民生”岂会长久?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看到过短暂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而后者在“君主的体恤”下还恩威并施着“民 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家法”,大兴文字狱。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那“君主之轻”,实在是一种“贵民”们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框
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随着经济生活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也在日趋提高。其中参与民主管理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教师总结:依法参与民主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间接参与,就是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管理,如第一组同学所采访的白老师,在区人大提案、参与区人大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的作用:另一种是直接参与,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第二组同学所参与的见习居委会主任活动,即通过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组织实行基层民主,管理社会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就属于这一类,同时我们各行业的人员在各自的行政、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上也是分别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实例:
【多媒体显示】案例:某女士向新闻晚报反应,她当初因为环境优雅、闹中取静而选择了宝山区的某小区,可是入住后不久,恼人的事情就来了:每天早晨六点不到,小区里就有很多老人起来晨练,三三俩俩放着录音机或是做操或是跳舞,而同时,小区里很多年轻人晚上工作要加班睡得很晚,早晨工作时间是九点,不用早起,可是不到六点就会被无处不在的晨练音乐声吵醒,痛苦不堪,在找老年人多次交涉未果后,年轻人在听 到音乐声后会往下泼水扔东西,老年人毫不相让,音量调得更大,使小区里的对峙乘水火之势。很快这种情况反映到了居委会。
师:同学们,这是今年年初报纸上登载过的一件真实的事例,大家都做过二个月的见习居委会主任有了一些初步的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经验,那么请大家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个居委会的主任,你们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
学生可能提到的建议有:实行民主管理,增强小区里每个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特别是让老年人参与体会小区管理的不易,增加他们的理解;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在双方互相谅解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等。
师:确实这件事在居委会充分听取民意,与双方充分协商和征询意见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年轻人停止了不理智的行为,老年人也充分体谅了年轻人的苦衷,变分散晨练为有组织的在固定地点的集体晨练,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同学们可以再结合书本41页的阅读与思考中的四村小区居委会的事例思考这些小区居委会民主管理经验给我们了那些启示呢?我们把它作为课后思考作业布置给大家。
第二节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框
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一、公民监督的必要性
【问题】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是为了保证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问题】怎样从民主监督的目的来归纳出它的必要性?
【说明】只有日趋完善的监督机制与公民的具体监督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各项国家权力的行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并取得最大的收益。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是一种责任感和勇气的表现,而除了通过监督机构外,公众的直接监督是民主监督的最重要的方式。
二、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教师讲解:监督机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公众的直接监督。公众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板书】
1、直接监督是最重要的方式
【举例】关于把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制度 纳入人大监督机制的探讨 【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方式? 【学生发言】略
【总结】公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参与民主监督是一种间接监督,而公民旁听人大会议则是一种直接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我国的权力监督机构,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板书】
2、通过监督机构参与民主监督
3、舆论监督是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相关链接》
教师小结:公民政治参与是国家政治生活具有活力的源泉。作为学生,也应从身边开始,积极参与政治实践;同时,关心国家大事,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