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发力[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5: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再发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再发力》。

第一篇:改革再发力

改革再发力

新一轮改革深化的蓝图已经出台,“六十条”顶层设计的构想已经明晰,我们正疾步踏上一条崭新的起跑线。

如何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敷衍应付,真正将构想付诸实践,让蓝图融入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难关需要跨越。

改革30多年一路走来,危机逼进而非利益诱致是其显著的特征。底层与生活贫困的抗争,公民对权利保障的求索,企业与国际规则的接轨,政府对转型危机的警醒,都在倒逼着改革艰难前行。

我们自应呵护这种倒逼的力量。如今,我们已经拥有共识怀揣蓝图踏上新的改革起跑线迈开万里长征又一步,更需要激发强大的推动力量,加快突破既有的利益屏障。

政治的权威是一种推力。顶层设计,强势推动,是新一轮改革的鲜明特色。行政改革是焦点,也是攻坚。简政放权,无异于一场自我革命。过去附着在行政审批、资源配置上面的种种寻租的空间、职务的特权,将要被彻底动摇,被大大压缩。

但是,触及灵魂难,触及利益更难。多龙治水各自为政,跑冒滴漏阳奉阴违,“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再坚硬的改革举措,也有可能被化解于无形。在中国的现实权力体系下,借重政治权威,在顶层设计高层主导中强势推动,有助于超越部门利益,克服官僚主义障碍,保证改革政令畅通,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催生新型的治理体系,自然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改革抉择。循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路径而转换而强化的政治权威,还是十分宝贵的政治优势和改革资源。

听高层的改革声音:“改革要啃硬骨头、涉险滩”,“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义无反顾、一抓到底”。

这一串串朴实的改革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看中央的改革部署:阵容强大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地及时跟进,项目化、责任化提出改革清单,分解改革任务。这一系列坚定的改革动作,真抓实干,蹄疾步稳。

法治的规范也是一种推力。于法有据,依法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政治宣示。改革伊始,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勇于解放思想,解放思维,敢于挑战陈规陋俗,打破框框套套,在旧有的制度束缚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今天,我们已经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大力强化法治中国的执政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自应以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推进。

法治对改革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导引。据以矫正改革的随意化、选择性、运动式,保障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它是一种锁定。将改革探索中有效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沉淀下来,适时转换为定型的制度和刚性的法制。

过去,不少改革决定写得都好,但遗憾的是,每一次落实总会遇到一些折扣。不少改革新政振奋人心,但结果往往难如人愿,或停顿回潮,得而复失,或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其深刻的教训就在这里。它也是一种规制。

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破除坚固的利益藩篱。前不久,国务院部署各部门向社会公开“晒”出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无疑,这是政府的一场“透明革命”。

“权力清单”的公布必将带动政府“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进。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是为了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中运行。

民众的参与,是一种更其深厚的推动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是新一轮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导向。

政治的权威,不能替代民众的作为。上下紧密呼应良性互动,才是改革的大道。缺失民众踊跃的参与、自主的创造,很难保障改革实践与民众意志的全面契合,很难保障改革成果为广大民众公平分享。

法治的规范,也不能缺失民主的支撑。民主是法治的力量源泉,只有充分发展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缺乏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很多法律有可能成为一纸公文。

激发民众参与的改革力量,首要的是畅通民意的表达,拓展更宽阔的公共平台,建立更多样的表达渠道。同时,还要呵护民力的生长。缺乏组织化、社会化的孤立的弱势个体,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多元社会的利益博弈,无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往往gkz6.net难以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治理。民力的生长,就是社会合作的培育和民主政治的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尊重民众的创造。遥想当年,家庭承包,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广大农民伟大的壮举照亮了中国改革的天空,推涌出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当然,今天已非改革的初始阶段,利益在分化,动力在消长,主题在深入,更需要顶层设计、政治权威、法治规范的推动。但是,改革毕竟是亿万民众的伟大事业,动员、支持、引领全社会力量积极地投身改革,正是新一轮改革全面深化的根本保障。

起跑决定后程。在倒逼中发力助推,改革当有更迅疾的起跑。

第二篇:积极财政政策再发力

积极财政政策再发力

2013年3月7日 来源:经济日报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和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积极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操作,主要表现为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以及扩大财政赤字来刺激社会总需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及时调整政策取向,通过扩大和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实施结构性减税,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基调——积极而为“组合拳”

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为了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

尽管受到财政收入增长回落的不利影响,2012年,我国财政政策继续延续积极基调,加大了支出力度和结构性减税力度,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多举措促进投资及外贸稳定增长。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2012年呈现出更加积极、更有重点、更注重结构调整等特点。

不撒胡椒面,不搞一刀切。2012年的财政政策更加突出重点支持和结构调整。一方面,政府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文化、中心区域城市建设等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结构性减税步伐也有所迈进。

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在2012年得以有效发挥。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综合平衡,将扩大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需求,与扩大出口、增加有效供给相结合;将短期调控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相结合。进而加强了财政的科学化管理,合理把握住政策的实施力度与节奏,将财政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控制在安全水平,保持了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性。

2013年,在财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发力,通过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继续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以营改增为着力点的税制改革将逐步完善,包括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适当降低部分能源资源和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关税等。

财政支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按照“突出重点,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增加对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努力节约行政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亮点——支出重在“惠民生”

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加大

近年来,我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坚持民生优先,大幅度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中央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16.89万亿元,年均增长21.1%,占中央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二以上。

具体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2007年的3.12%提高到2012年的4%,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改革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在制度上基本得到解决。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5年累计2.52万亿元,年均增长29.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年基本建成1800多万套,覆盖面提高到12.5%;农村危房改造竣工900万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1.3亿60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支持就业和创业力度不断加大,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初步形成。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3年,对民生领域倾斜力度将继续扩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领域的财政保障力度将不断加大。2013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5712.5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5%,比上年执行数增长9.6%;用在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安排合计17150.03亿元。

纵深——管好用好“钱袋子”

只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管好用好“钱袋子”,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财政体制方面,要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包括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结合营改增进程研究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等。

在预算制度方面,完善预算收支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预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包括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继续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快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等。

在税制改革方面,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包括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制度;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完善消费税制度,研究将部分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纳入征税范围;积极构建地方税体系;积极发挥财税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此外,还将继续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如加强重大民生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一些地方违法违规融资和担保承诺行为,逐步将地方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强监督检查,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财税政策有效落实,建设稳固、可持续的国家财政。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改革再发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改革再发力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球关注、万众期待中如期召开。改革是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再次果敢抉择,指引改革的方向,绘制更加清晰的改革“路线图”,提出更加明确的“时间表”,给人民带来更加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助推下,在全党全国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改革步伐必将更加稳健。

关键词:十八大 改革

改革是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经济迫切需要增强发展后劲,社会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人民迫切需要公平正义。这些都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改革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勇气。在既得利益群体已然存在、利益藩篱日趋固化的当下,改革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以及敢啃“硬骨头”、勇拆“硬骨头”的魄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所涉及到的“硬骨头”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缩小收入差距、打破垄断、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体系改革等方面。每一项改革都不是那么容易,都会遇到各种干扰和矛盾,但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更高层次的发展。正如总书记最近所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李克强总理近期也强调,要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调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出现在全会公报中的59处“改革”、44处“制度”、30处“深化”等字眼,昭示着新一轮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将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席卷。

回望来时路,正是35年前的那个历史性抉择,给13亿中国人带来了深刻改变,创造了经济总量增长142倍、城镇居民收入增加71倍的发展奇迹,托举了一个曾担心“球籍”的大国重新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将社会主义中国推送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这句话早已为历史所证明,也必将为未来所证明。另一句话,也同样在今日中国的现实语境里得到充分印证。“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发展时少”——小平同志当年的论断,成为我们今天判断中国大势、把握发展大事时最常用的一句话,也正是人们寄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奏响改革强音的重要原因。

英国《金融时报》称,此次三中全会是中共新领导班子在执政一年后,“首次有真正的机会阐明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愿景”。报道指出,中国在过去35年里推行深远的经济政策变革,前几届“三中全会”都很关键。邓小平利用1978年的三中全会巩固了中国的农业改革,1993年的三中全会则锁定了市场化改革,最终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时报》还称,习近平面临的挑战是弥补失去的时间。中国正进入增长较慢的时期,北京方面希望转向一种由消费和创新推动的更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一些人相信,三中全会“正是共产党抓住主动、出台雄心勃勃的改革的契机”。

对于这一届三中全会,民众同样寄予了极高期望。除了历史的经验,现实同样让民众有理由如此期待。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在许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最值得称道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治吏治方面令人耳目一新,新一届政府高举“打老虎,拍苍蝇”大旗,中央巡视组的全面开花,一时间,许多老虎和苍蝇被打,全国上下为此欢欣鼓舞,不少民众看到了新一届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二是在改革与简政放权方面,中央也有突破性的进展,今年以来,政府不断放权,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3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让人看到,中央在改革开放上的诚意与决心。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显然,十八届三中会将推出一个整体的综合改革方案,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力度比较大的改革。对于民众来说,最主要的改革应该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二是利益再分配,事关公平与公正的改革。

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相对抽象,但利益分配的改革,就具象得多。毫无疑问,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增强,民众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程度,也呈几何级数方式增加。中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曾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形成共富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可以也应该逐步进入共富阶段了。这就要求我们对现今的利益分配方式进行彻底改革,扫除不公平、不公正的障碍,特别是对医疗、教育、养老、户籍等许多迫在眉睫的领域进行重要改革。

改革是一场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改革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既定的航道开始新的航程。当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一项项改革措施,需要全党全国、全体干部群众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才能使“路线图”变成幸福景。

第四篇:半月谈2014年第5期半月评论:改革再发力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半月谈2014年第5期半月评论:改革再发力

北京人事考试网:

苏北

新一轮改革深化的蓝图已经出台,“六十条”顶层设计的构想已经明晰,我们正疾步踏上一条崭新的起跑线。

如何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敷衍应付,真正将构想付诸实践,让蓝图融入生活?显然,我们还有许多难关需要跨越。

改革30多年一路走来,危机逼进而非利益诱致是其显著的特征。底层与生活贫困的抗争,公民对权利保障的求索,企业与国际规则的接轨,政府对转型危机的警醒,都在倒逼着改革艰难前行。

我们自应呵护这种倒逼的力量。如今,我们已经拥有共识怀揣蓝图踏上新的改革起跑线迈开万里长征又一步,更需要激发强大的推动力量,加快突破既有的利益屏障。

政治的权威是一种推力。顶层设计,强势推动,是新一轮改革的鲜明特色。

行政改革是焦点,也是攻坚。简政放权,无异于一场自我革命。过去附着在行政审批、资源配置上面的种种寻租的空间、职务的特权,将要被彻底动摇,被大大压缩。

但是,触及灵魂难,触及利益更难。多龙治水各自为政,跑冒滴漏阳奉阴违,“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再坚硬的改革举措,也有可能被化解于无形。

在中国的现实权力体系下,借重政治权威,在顶层设计高层主导中强势推动,有助于超越部门利益,克服官僚主义障碍,保证改革政令畅通,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催生新型的治理体系,自然成为一种低成本高效能的改革抉择。循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路径而转换而强化的政治权威,还是十分宝贵的政治优势和改革资源。

听高层的改革声音:“改革要啃硬骨头、涉险滩”,“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精神”,“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义无反顾、一抓到底”。

这一串串朴实的改革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看中央的改革部署:阵容强大的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地及时跟进,项目化、责任化提出改革清单,分解改革任务。这一系列坚定的改革动作,真抓实干,蹄疾步稳。

法治的规范也是一种推力。于法有据,依法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政治宣示。

改革伊始,多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勇于解放思想,解放思维,敢于挑战陈规陋俗,打破框框套套,在旧有的制度束缚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今天,我们已经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大力强化法治中国的执政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自应以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推进。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法治对改革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导引。据以矫正改革的随意化、选择性、运动式,保障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它是一种锁定。将改革探索中有效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沉淀下来,适时转换为定型的制度和刚性的法制。

过去,不少改革决定写得都好,但遗憾的是,每一次落实总会遇到一些折扣。不少改革新政振奋人心,但结果往往难如人愿,或停顿回潮,得而复失,或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其深刻的教训就在这里。它也是一种规制。

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破除坚固的利益藩篱。前不久,国务院部署各部门向社会公开“晒”出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无疑,这是政府的一场“透明革命”。

“权力清单”的公布必将带动政府“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进。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是为了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中运行。

民众的参与,是一种更其深厚的推动力量。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是新一轮改革最重要的价值导向。

政治的权威,不能替代民众的作为。上下紧密呼应良性互动,才是改革的大道。缺失民众踊跃的参与、自主的创造,很难保障改革实践与民众意志的全面契合,很难保障改革成果为广大民众公平分享。

法治的规范,也不能缺失民主的支撑。民主是法治的力量源泉,只有充分发展民主才能制定符合人民意志的法律,才能确保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缺乏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很多法律有可能成为一纸公文。

激发民众参与的改革力量,首要的是畅通民意的表达,拓展更宽阔的公共平台,建立更多样的表达渠道。同时,还要呵护民力的生长。缺乏组织化、社会化的孤立的弱势个体,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多元社会的利益博弈,无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往往难以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治理。民力的生长,就是社会合作的培育和民主政治的建设。

更为重要的,是尊重民众的创造。遥想当年,家庭承包,乡镇企业,村民自治„„广大农民伟大的壮举照亮了中国改革的天空,推涌出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当然,今天已非改革的初始阶段,利益在分化,动力在消长,主题在深入,更需要顶层设计、政治权威、法治规范的推动。但是,改革毕竟是亿万民众的伟大事业,动员、支持、引领全社会力量积极地投身改革,正是新一轮改革全面深化的根本保障。

起跑决定后程。在倒逼中发力助推,改革当有更迅疾的起跑。

更多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欢迎访问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课前免费专业测评

【免费课堂】【题库解析】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第五篇:调节收入分配,2017年再发力

调节收入分配,2017年再发力

鲁洲(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

年03月20日 02 版)

■《“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确定了8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将此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就更容易理解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角色,即着力健全促进机会均等的体制机制,对调节收入分配而言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收入分配长期以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尽管这有助于缓解居民收入差距,但由于职业、地域、能力、机会等微观因素以及经济发展、分配制度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收入差距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调节收入分配就成为政府施政的重点工程之一。

稳增长是大前提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高于人均GDP增速0.2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6个百分点。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缓解。

不过,用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来看,2016年我国是0.465,比2015年高出0.003,虽然2012年到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74、0.473、0.469、0.462,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有关方面调查,2016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略微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城市一部分低收入者养老金的收入增速略有放缓,二是农村一部分只靠粮食生产收入为主的居民,由于粮价下跌,收入略有减少。

上述现象和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大环境有密切关系。正因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将GDP增速定在6.5%左右,并争取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结果;在供需方面,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以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在宏观调控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等等。这些目标或措施,都是为了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用稳增长来为惠民生进而为调节收入分配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精准施策重实效

“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为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了政策依据。2017年政府在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2016年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再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

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这些措施涉及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帮、学有所教等方方面面,针对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将惠民生落到实处、讲究实效,都会对调节收入分配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

机会均等更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这句话虽然是直接针对“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言的,但同样对调节收入分配有积极意义。一个固化的社会,缺乏依靠自身努力实现纵向流动的正常渠道,将会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能够给勤劳致富的人提供难得的契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使每个人都能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国务院3月1日对外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确定了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8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每个清单均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指导标准、支出责任、牵头负责单位等,确定了政府的兜底责任,其核心就是促进机会均等。将此规划与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就更容易理解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角色,即着力健全促进机会均等的体制机制,对调节收入分配而言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调节收入分配涉及诸多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有条件的要抓紧解决,把好事办好;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标志性体现。

下载改革再发力[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再发力[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承“解放路精神” 推动南苑再发力

    传承“解放路精神” 顺势而上推动南苑再发力 ——学习新闻通讯《“解放路高中”新跨越:东向出海,在兴市中兴大业》有感 许 卫 东 2012年5月15日,《盐阜大众报》专版刊登了大型......

    重实效助提升 班组建设再发力

    重实效助提升班组建设再发力2019年是我厂班组建设工作第一个三年规划的攻坚年,也是我厂全面落实创建安全管理固基之年。为全面总结班组建设工作成果,分享班组工作先进经验和做......

    抓党建促脱贫,河南机关再发力

    抓党建促脱贫,河南机关再发力 5月16日,河南“全省机关百千万工程助力脱贫计划”推进会暨“政融保”项目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这次会议,总结并充分肯定了河南“全省机关百千万......

    心气高 干劲足 精准扶贫再发力(合集五篇)

    心气高 干劲足 精准扶贫再发力 2017年09月04日08:39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心气高 干劲足 精准扶贫再发力 党的十九大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喜讯传来,奋战在我省扶贫......

    青春聚力改革[★]

    “青春聚力改革、创业创新创优”发言材料 (宋继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青春聚力改革、创业创新创优”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新时期我们广大青年的共同价值追求。实......

    付垅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再发力(5篇)

    付垅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再发力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

    楼市政策之冷PK市场之热 政府何时再发力

    楼市政策之冷PK市场之热 政府何时再发力 董伟  2013-01-14 10:12:56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年01月14日 2012年年末,中国房地产市场突然启动,量价齐升,交投活跃。这令很多人措......

    发力改革大家谈

    我国港口结构调整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港口竞争力、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港口结构调整不是一个简单的、浅层次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面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