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城教师招聘: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运城教师招聘: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山西教师考试网,为考生整理的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心理学),希望考生能够顺利通关。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专长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3.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要经历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这被称为刻意训练。
4.微型教学:微型教学又称为微格教学,它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然后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简述题:
1.简述教育领域的专家和新手之间的差异。
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3个基本方面:(1)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2)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3)关于洞察力,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来。
2.简述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
答:(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二篇: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4.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5.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6.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7.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自我追求等.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9.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4.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6.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18.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0.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 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同化说
21.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3.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先快后慢 的负加速趋势.25.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程的复杂方案
26.构成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 等环节
27.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28.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0.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3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3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3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谈话等.34.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 两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问题解决_题.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选择题 ,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35.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 三,简答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 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4, 学习动机的种类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5, 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7, 学习迁移的种类(5.1)A,正迁移与负迁移
B,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8,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A,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1,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进行组块化编码
D,适当过度学习
E,合理进行复习
12, 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A,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B,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C,反复阅读与尝试背颂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D,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15, 学习策略的特征(8.1)
A,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B,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C,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17, 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A,使用记忆术,如谐音记忆法,位置记忆法等.B,做笔记
C,提问
D,生成性学习,如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E,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21,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9.1)A,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B,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C,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22,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 教育心理学
***********************************
一 教育心理学概述
***********************************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五要素:
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 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①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②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④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A.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B.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
二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A.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B.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C.最近发展区: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
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E.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经历了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过程
F.性格: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人格的核心。
***********************************
三 学习的基本理论
***********************************
1、联结学习理论
①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②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③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⑤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认知学习理论
①苛勒的完形-顿悟说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③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①人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②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进行
③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㈠学习观
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过程 ㈡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㈢教师做法
①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颖性,同时跨度应适当,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③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
A.广义的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B.刺激分化: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时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C.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
四 学习动机
***********************************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A.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激活、指向、强化)
B.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C.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缺陷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D.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E.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
势
F.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
五 学习的迁移
***********************************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促进迁移的教学
影响因素:
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促进迁移的教学:
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有哪些影响
①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概括水平
③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 A.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六 知识的学习
***********************************
1、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A.知识:个体对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
B.概念学习: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C.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D.概括: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E.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
七 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④注意学生个别差异 A.技能: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我国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时间模式,经历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
八 学习策略
***********************************
1、认知策略
㈠复述策略
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
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⑥画线
㈡精细加工策略
①记忆术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
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㈢组织策略
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③利用表格
2、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原则:
①主体②内化③特定④生成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方法:
①指导教学②程序化训练 ③完形训练④交互式教学 ⑤合作学习
***********************************
九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目的、认知、序列)发现、理解、提假、检假
***********************************
1、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①问题的表征②已有的知识经验③定势与功能固着④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②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③ 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㈠环境㈡智力 ㈢个性
4、创造性的培养
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㈡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②推测与假设 ③自我设计④头脑风暴
A.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
十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美)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相对功利
②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遵守法规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普遍伦理
2、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①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
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⑥角色扮演⑦小组道德讨论
A.态度: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认知、情感、行为)
B.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认识<品德核心>、情感<直觉、想象、伦
理>、行为)
C.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
十一 心理健康教育
***********************************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
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控能力 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3、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①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②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③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 A.焦虑症: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B.抑郁症: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C.强迫症:当事人身不由己的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D.恐惧:对待特定的无实在危险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E.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分认知测验、人格测验
F.会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
十二 教学设计
***********************************
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
㈠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①引起学生注意②提示教学目标③唤起先前经验④呈现教学内容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展现学习行为⑦适时给予反馈⑧评定学习结果⑨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㈡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㈢教学媒体㈣课堂教学环境A.教学目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学习结果,是教学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
B.布卢姆认知目标六层次: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C..布卢姆情感目标五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D..布卢姆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E.行为目标: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十三 课堂管理(促进、激励、维持)
***********************************
课堂结构
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②课堂常规的建立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课堂教学结构: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②课程表的编制⑨教学过程的规划 A.课堂气氛: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
十四教学测量与评价
***********************************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①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
②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
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④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A.教学评价:有系统的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B.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
十五教师心理
***********************************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 ④反思教学经验
2、教师的教育能力
①教学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 ③注意分配能力 ④教育观察能力 ⑤创造能力⑥教育机智
A.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都存在差异
补充:
1、课堂的三大要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
3、影响课堂效率的三大因素: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第四篇: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一)
第一节 教师威信
一、罗森塔尔效应
期望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已有智力、学业或品德水平等方面的评价,表现出的对学生未来可能达到的水平的估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通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言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学生,在学生身上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一.教师的专业品质
(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教师的基本教育信念
(1)教学效能感(2)教师控制点(3)对学生的控制(4)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2.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
(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
(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情感投入2.个性品质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师心理(二)
第三节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维护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外在方法
1.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2.学校内部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3.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在方法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2.强化自我维护意识,掌握自我调节策略
3.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健康体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三)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从宏观层面和长期性来看,教学设计可指对一组课题或一门课程,乃至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设计。从微观层面和较短时间来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一个班级或单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所作的设计和准备。这是广大教师熟悉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设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布卢姆认为认知方面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级水平。
2.情感目标
教学中,不仅要设置认知方面的目标,还要考虑情感方面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情感方面包括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这样五种基本的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这一方面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六种。
第四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重点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出题形式以判断、选择、填空,简答和论述为主。
(二)问题解决
所谓的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而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四)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假设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五)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总结)
简答题总结
注意:一个★代表到目前为止考过一次
1、★★★★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2、★★★★★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1)价值性标准(2)可能性标(3)准低耗性标(4)丰富性标准(5)就高性标准
3、★★★★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答: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4、★★★教学的心理功能:(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5、★★★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有:
(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6、★★★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分别如下:(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7、★★★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8、★★★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对我们有何启发.加涅的观点:
1)教学就是要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2)教思维方法,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9、★★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语言行为)
10、★★★★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
11、★★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1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13、★★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
1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1)准备律;
(2)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3)效果律
1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为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现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
16、★学生学习的特点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2)组织计划性。(3)有效性。(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17、★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确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因材施教的策略:1)能力分班活分组2)跳级3留级4复式教学(5)程序教学
18、★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首先,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可用性。
学校的第二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是解答问题的信心。教育的第三个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学校的第四个目标,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暠。教育的第五个目标,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19、★★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20、★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1)变通性。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2分)
(2)独创性。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3)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2分)
21、★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4)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22、★简述布鲁纳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3)及时反馈(4)学生自定步调(5)低的错误率
23、★简述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24、★简述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个学习目标包括三个基本要求,这些要素的实现应能达到可操作、无歧义、术语化的标准:要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条件。
25、★简述提高知识巩固的途径。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动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合理地组织复习
26、★如何正确处理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
(2)精心做好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的工作,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发挥积极作用。
(3)对于破坏性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对此也要讲究方法。
27、★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3)增强创造性。
(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5)增强好奇心。
2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一)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
(二)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三)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
29、★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有哪些?
第一条标准,也就是“建立实质性联系”,其含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
第二个标准是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非任意)的,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们主观强加的关系。30、★学生的志向水平受哪些因素影响?(1).家庭对学生志向水平的影响(2).学生过去学习成绩的影响(3).受能力与自信心的影晌(4).受与人对比效应的影响
3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3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33、★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答: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意领域的教学目标(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语言行为)
34、★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35、★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1)宽大误差。(2)光环效应。(3)集中趋势。(4)逻辑误差。(5)对比误差。(6)邻近误差。
36、★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37、★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38、★在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
39、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40、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
(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41、预防学习疲劳的措施:
(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42、学习测量与评定的功能:(1)诊断功能。(2)反馈与鞭策功能。(3)管理功能。(4)教育心理功能。
43、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44、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
45、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
46、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47、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48、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2)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3)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4)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逻辑思维。(5)指导学生发现和克服思维障碍。(6)加强语言训练。
49、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
5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51、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前提。
(2)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3)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52、简述父母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1)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
(2)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学会自我依赖;(3)期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进行合理竞争,获得必要成绩,追求更高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学共同学习;
(4)鼓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为;(5)提供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6)善于使用外界的学习资源;
(7)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
53、课堂教学管理技巧:(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2)、邻近控制(3)、提高兴趣(4)、使用幽默(5)、安排余暇(6)、劝离课堂(7)、移除诱因(8)、提出要求
54、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55、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
56、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2)水平B: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
57、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答: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
(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的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58、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P164-167)答:发现学习有以下优点:(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
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5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