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林世保: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文一给出了探讨.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
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教学中,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如(1)过程暴露观点: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发现的过程,把怎样思考、为什么这样思考的道理及曲折寻找解题途径等,准确、鲜明、深刻地展示给学生;(2)反馈矫正
观念: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率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的帮助.其次,要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如(1)大纲意识:在教学中应严格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大纲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的范围要求;二是知识点的层次要求.目前教学中超内容范围的较少,而超知识层次要求的较多.(2)目标体系意识:义务教育每节课都有认识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化,目标实现程度要清楚,便于测量、评价.(3)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真正体现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参与主要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参与,特别是差生参与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推动教学改革的迅速发展。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第二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林锦建教学反思和小结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物理教学反思与小结
林锦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多采用没有问题的教学法,即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课堂,没有问题走出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工具。但不提出问题,社会就不可能进步,所以,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国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弱项。
一、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及能力的必要性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有无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物理学家海森堡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问题往往预示着伟大的发现,重大问题必将带来现有理论的大突破、大发展。
物理学研究和创新的起点不是已有的问题,而是从现象和事实中提出的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环,一个人一旦向自己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了解决它的欲望,形成了“问题意识”,就能更加敏锐地感受和觉察与该问题的有关信息,提高对无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选择性,也使得学生对持续进行的有目标的思维及探索活动形成明显的激励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意识及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适合“问题提出”的民主环境。
2.减轻学生负担,留足发展“问题提出”能力的时空。
3.倡导多向怀疑。
4.鼓励大胆发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好的考虑怎样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把学生培养成为驯服的。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第三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初中历史课改体会林香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初中历史课改体会
历史组林香
一、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正确的实施课程改革,必须要让教师清楚认识到自己原有观念中不科学的、陈旧的观念“解冻”。我觉得“解冻”的方法主要有: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不断强化对课改先进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让原有认识中非科学的部分在新的认识下发生动摇;积极参与各种听课、赛课活动(组内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通过听课和赛课直接影响自己的认识和理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接受更先进的课程改革理论与操作策略就相对容易得多,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会把课改变成自己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
过去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课改后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重视“教”转变为重视学生“学”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改变了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倾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应用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首席”。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被认为是“差生”或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孩子,在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他们象一颗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苗壮成长,这样的孩子特别喜欢上历史课。
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感到: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历史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叙述感知,有时很困难,而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走进师生的视野,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许多历史事件、人物都被搬上银幕,也有大量的文献记录片,我们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节选片段,如:我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我截取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一些三国故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使历史课更加形象具体,又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从而理解历史概念,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展现自己的实力中学生往往会要求参与实践,渴求在操作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实力。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参与”的范围,主动获取知识。根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选择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讲述、问答、表演等形式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如在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节时,学生自行搜集材料,自编自导一幕历史剧,来说明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原因、经过、作用,使学生既对知识进行了探讨、研究,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成功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教学“活动与探究”课时,给学生留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如在讲“历史成语知识竞赛”一节时,先分组回去找本册书中明确提到的或暗喻的成语,看哪一组收集的多,然后各组根据所收集的成语出题。看哪一组题出的有新意,在出题时,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我们常见的表演猜成语等方法之外,还根据成语画出漫画、连环画叫同学根据漫画、连环画说出成语的名称、故事,并说明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比赛时题目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在两位主持人的主持下,气氛非常的活跃,学生的才华也得到了展现。本册书所涉及的成语,学生也基本了解。
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回去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诗歌。查找、收集有关张仲景、华伦、曹操、秦始皇等人物的历史故事,收集有关编钟、大禹治水等资料,以此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想象、探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抛出问题分组讨论,也可以叫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等方法。教师层层设疑,步步紧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讲《秦帝国的兴亡》一节时提出,假如你是秦王赢政,你采用什么战略战术来灭掉六国?
六、重视“每课一得”和“活动建议”
每篇课文后的“每课一得”让我们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又多得了一份收获。例如第五课“夏商百周的更迭”中的“每课一得”讲的是:“怎样用公元纪年”,就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时候用公元前,什么时候用公元,以及世纪和年代的读法等,使得我们学会了用公元纪年的方法。这是一个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联的知识,更是一个常用的知识。就这样,“每课一得”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更增长了我的应用能力北师大版新教材中“活动建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关于语言描述方面的活动还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每节课的“活动建议”我都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根据现实条件及学生状况或直接利用,或稍做变通。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我就直接利用了课本上的主题: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再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的原设计是给成语故事配上图画,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怕学生兴趣不大或应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就改为:搜集成语故事,写出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好,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求思考,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能力。例如:学习《春
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时,我注意有机地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志》一书,并与“活动建议”的内容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在读过之后与我进行探讨。至今,我已向学生推荐了《上下五千年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课外阅读书目。学生把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我将在学期末指导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材料,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探究中读,在读书中思,在思考后写,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
八、转变教师的评价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也以激励为主。对学生回答错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我还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评价,采取阶段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以一张试卷成绩评价学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九、困难与建议。
在使用这本教科书时,我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1、教辅资料缺乏,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学挂图、灯片、光盘、软件等在当地无处购买。
2、学生配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材料购买不到。
3、教科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时间线索不明,教材跳跃性太大等。在中考的制约下,家长、学校、教师都面临升学的压力,社会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也都涉及到升学率问题。所以只有彻底改革中考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现在实验教师工作头绪多,工作量都很大,对教材进行研究时间较少,如果再不能保证每周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其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课改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到底如何操作才能更好的体现课改新理念。希望能与其他实验区时常交流,以取长补短。
教师培训需要加强,此次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我们期待着教师有经常性的培训机会,保证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一个现代教师特别是课改教师,不能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的行为,而应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投身到这划时代的改革中去,我们不仅仅是“蜡烛”“园丁”“一桶水“,而应是奔流不息的江河。经过一个学期的磨扬与锤炼,我在观念上得到了更新、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实践上得到了进步,一个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正在我们双鸭山市兴起。回首往昔,我们还有许多缺憾,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激情和希望,课改必将打造一个历史教学的春天。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第四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陈雯:课改小结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课改小结
——实施新课程从上好每一节课做起
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数学家、数学教师及学生三者的思维活动。下面主要谈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协调这三个思维活动的。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数学学习过程的主体。这个学习过程往往同发现过程是同步的,正是这种同步保证了学生思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使之愈来愈和数学家的思维结构相似。而数学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加者,担负着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①揭示数学家思维活动的过程;
②指导、调控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之与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同步”,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结构向数学家思维结构的转化。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存在于数学家的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为了协调好三个思维活动,即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执教者本身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技法、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肯动脑筋、大胆探索,力争有所“突破”,这正是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二、认真领会教材意图,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教材的重新改编和课程设置,比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哪怕是对每一章节的课题名称的设计都带有思维的启发和诱导性,如“探索”勾股定理,“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等等,可谓用心良苦。教材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情景设疑、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师以组织者、导引者的角色逐步让学生把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筛选、归纳、概括,最后抽象成数学模型。
如在“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节的教学中,原教材直接给出这一定理,同时讲解如何证明,忽略了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而新教材则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计算: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a、b、c为边的正方形A、B、C的面积。并把问题置于小方格中,让学生能够切实可行。学生颇有兴致的通过对图形的观察,用数数、割补、拼图、计算等等方法达到了目的。再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探求面积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列表把信息进行收集、归类,惊奇地发现三个面积之间的必然联系,接着老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一伟大的发现。即“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两个正方形面积A、B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C”;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几何意义把“A+B=C”这一结论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三边a、b、c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a2+b2=c2这一重要结论。从而引出新知识“勾股定理”。这样学生不仅顺理成章的掌握了这一结论,而且还尝试了数学家如何探求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渗透了数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图形的直观性与数形结合思想,也为后面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以及探求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又如,“位置的确定” 是新教材为初二学生增加的一章崭新的内容,尤其是第一节的教学,更需要体现出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大量在实际生活中
所遇到的问题:手持电影票在电影院里找座位,在动物园根据导游图查找各动物馆所在位置并找出最佳游玩路线,在海战中确定舰艇的位置,在地图上找到各地的位置,在城市里根据交通图找到行车线路„„,它们都离不开位置的确定,并从中体会到这些问题所具有的共同特性:要确定点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举一反三让学生发现了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为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在讲解图形的变化时,教材安排了一节“变化的鱼”,让学生首先根据点的坐标连成一条鱼的形状,再对它进行不断的变换,学生发现这条鱼时而变胖了,时而变瘦了,其乐无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完成了数学知识及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也一改老教材的内容体系,首先安排了大量古代问题,使学生既学到了所学的知识又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时,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里程碑上的数等等。最后把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二元一次方程可看成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也可以看成二元一次方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方程组的解与函数图象交点之间的关系。真是恰到好处,为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开辟了新的篇章。
在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之,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推陈出新,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我们要用好新教材,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情趣交融,充分展示数学美,让学生乐于学数学、用数学,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教材、新课程,也要辅之以新的教学手段,虽然每节课由教研中心帮我们提供了交流教案和课件,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但每一节课也只能由一位教师所为,所以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这些资源仓促走上讲台,这就需要发挥备课组的优势,群策群力备好每一节课,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探讨,有什么经验,大家一起交流。如在“简单的图案设计”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体现图形的变化过程,集观赏与观察于一身,加强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辨证思维的培养。我们把原有的课件内容置于几何画版中,让图形变化的每一个环节都动起来,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其效果是不容替代的,学生们从中悟出了图形变化的真谛,使设计的图案大放异彩。如有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有两尾可爱的小鱼,卓有情趣的翘翘板,还有环保的美丽标志等等,形态各异,变化万千。
四、重视教学反馈,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搞好各章节的单元测试及期末考试
三年来虽然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但是我们至始至终不放松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中的得与失,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首先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并将同单元测试一起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的期末总评。对于每一单元测试的命题,备课组老师都认真讨论研究,充分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和过分的技巧性要求,考试结束后我们采取流水作业阅卷,分析每小题的得分率,优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再对照每题的得分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查漏补缺,并对较弱的知识点进行补习。
三年来,每一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模拟试题也是由本备课组命题,为了体现新教材的精神实质,全面考查各章节的基础知识,集知识的趣味性、灵活性于一体,我们精心设计了一套(集备组老师每人一份)模拟试题测试题,学生均分成绩达到了70多分,全年级得分情况成较标准的正态分布,从试题难度、试题区分度、考试信度、考试效度等四个方面客观的反映出了试题的检测质量,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由此,在2005年中考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之为了贯彻《新标准》,驾驭新教材,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些处于改革浪尖上的弄潮儿,只有具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质,特有的人文底蕴和智力品质,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与时俱进,不负众望。我们全备组老师必将继续精诚合作,认真学习新课标,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加强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教学,不断进取,勇于开拓。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
第五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初中历史课改体会 林香
www.xiexiebang.com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初中历史课改体会
历史组
林香
一、转变思想观念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要正确的实施课程改革,必须要让教师清楚认识到自己原有观念中不科学的、陈旧的观念“解冻”。我觉得“解冻”的方法主要有: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不断强化对课改先进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让原有认识中非科学的部分在新的认识下发生动摇;积极参与各种听课、赛课活动(组内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通过听课和赛课直接影响自己的认识和理念;在此基础上理解和接受更先进的课程改革理论与操作策略就相对容易得多,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会把课改变成自己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
过去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课改后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由重视“教”转变为重视学生“学”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改变了教师满堂灌而学生倾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应用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首席”。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满足得以实现。有很多被认为是“差生”或在别的课堂上不被搭理的孩子,在历史课上却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他们象一颗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苗壮成长,这样的孩子特别喜欢上历史课。
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感到: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历史内容丰富多彩,但由于历史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叙述感知,有时很困难,而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过去的历史人物、场景,走进师生的视野,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许多历史事件、人物都被搬上银幕,也有大量的文献记录片,我们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节选片段,如:我在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我截取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一些三国故事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使历史课更加形象具体,又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从而理解历史概念,牢固掌握历史知识。
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www.xiexiebang.com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展现自己的实力中学生往往会要求参与实践,渴求在操作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实力。这是真正将兴趣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开端,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参与”的范围,主动获取知识。根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选择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讲述、问答、表演等形式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如在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节时,学生自行搜集材料,自编自导一幕历史剧,来说明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原因、经过、作用,使学生既对知识进行了探讨、研究,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成功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教学“活动与探究”课时,给学生留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如在讲“历史成语知识竞赛”一节时,先分组回去找本册书中明确提到的或暗喻的成语,看哪一组收集的多,然后各组根据所收集的成语出题。看哪一组题出的有新意,在出题时,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我们常见的表演猜成语等方法之外,还根据成语画出漫画、连环画叫同学根据漫画、连环画说出成语的名称、故事,并说明从中受到什么启示,比赛时题目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在两位主持人的主持下,气氛非常的活跃,学生的才华也得到了展现。本册书所涉及的成语,学生也基本了解。
在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回去查找、收集有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名胜古迹,以及丝绸之路上的诗歌。查找、收集有关张仲景、华伦、曹操、秦始皇等人物的历史故事,收集有关编钟、大禹治水等资料,以此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想象、探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抛出问题分组讨论,也可以叫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等方法。教师层层设疑,步步紧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讲《秦帝国的兴亡》一节时提出,假如你是秦王赢政,你采用什么战略战术来灭掉六国?
六、重视“每课一得”和“活动建议”
每篇课文后的“每课一得”让我们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又多得了一份收获。例如第五课“夏商百周的更迭”中的“每课一得”讲的是:“怎样用公元纪年”,就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时候用公元前,什么时候用公元,以及世纪和年代的读法等,使得我们学会了用公元纪年的方法。这是一个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关联的知识,更是一个常用的知识。就这样,“每课一得”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更增长了我的应用能力北师大版新教材中“活动建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关于语言描述方面的活动还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每节课的“活动建议”我都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根据现实条件及学生状况或直接利用,或稍做变通。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我就直接利用了课本上的主题: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再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的原设计是给成语故事配上图画,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怕学生兴趣不大或应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就改为:搜集成语故事,写出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好,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七、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求思考,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能力。例如:学习《春www.xiexiebang.com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时,我注意有机地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志》一书,并与“活动建议”的内容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在读过之后与我进行探讨。至今,我已向学生推荐了《上下五千年以《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课外阅读书目。学生把课外阅读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我将在学期末指导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收集材料,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探究中读,在读书中思,在思考后写,形成历史学习的良性循环。
八、转变教师的评价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评价,也以激励为主。对学生回答错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我还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学生的评价,采取阶段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以一张试卷成绩评价学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九、困难与建议。
在使用这本教科书时,我碰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1、教辅资料缺乏,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学挂图、灯片、光盘、软件等在当地无处购买。
2、学生配套的阅读材料和练习材料购买不到。
3、教科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时间线索不明,教材跳跃性太大等。在中考的制约下,家长、学校、教师都面临升学的压力,社会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也都涉及到升学率问题。所以只有彻底改革中考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现在实验教师工作头绪多,工作量都很大,对教材进行研究时间较少,如果再不能保证每周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利于其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课改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到底如何操作才能更好的体现课改新理念。希望能与其他实验区时常交流,以取长补短。
教师培训需要加强,此次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我们期待着教师有经常性的培训机会,保证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一个现代教师特别是课改教师,不能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的行为,而应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投身到这划时代的改革中去,我们不仅仅是“蜡烛”“园丁”“一桶水“,而应是奔流不息的江河。
经过一个学期的磨扬与锤炼,我在观念上得到了更新、理论上得到了充实、实践上得到了进步,一个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正在我们双鸭山市兴起。回首往昔,我们还有许多缺憾,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激情和希望,课改必将打造一个历史教学的春天。
www.xiexiebang.com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www.xiexiebang.com(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