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城中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建设”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紧张,旧城改造已成为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改善居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随着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拆迁改造诱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日益增多,拆迁改造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聚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作中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热点。拆迁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政策性强,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寻找一条推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新路子。
如何既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又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件难事、大事。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可探索新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即:按照“政府搭台,村组唱戏”的思路,立足于法律和市场两个维度,正确把握公平和效率两个价值取向,挖掘用足政策和强化内控机制,由政府统一规划,切实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实现城中村自主改造、和谐改造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建设方案。由政府将城中村改造规划与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等相衔接,深入研究不同城中村的位置、特点和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建设性详细规划,采取积极、稳妥、有序的方法推进,尽量减少对城市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二)市场运作,发挥村民主观能动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鼓励村集体成立村民股份公司,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以“房权”、“地权”兑换“股权”,集体资产、资金资本化,由村集体商定具体改造方案,让群众由被拆迁人向拆迁人进行角色转换,先安置后拆迁,实施民主监督,全面公开,确保公平合理,消除“官民”对立矛盾,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
(三)集中配套,合理利用政策法规。根据现有的相关政策,正确指导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实施。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以土地出让金和部分城中村改造盈利收入为基础建立“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由政府集中管理,专项用于水、电、路、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中村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避免“新城中村”的出现。
(四)辐射带动,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积极扶持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创业支持,多渠道提供劳动就业,本着土地集约化使用原则,配套建设种养殖小区,解决不同人群生活保障。鼓励支持群众到村外租地扩大项目经营,加强与周边村组互动,从而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落后村,实现资源共享、区块合作、共同富裕。(五)强化监督,规范程序阳光化运行。严格管理办法,建立问责制度。村集体财务定期接受专业财务审计,及时公开、公示,接受所有村民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团结、和谐的村民组织。
第二篇: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武昌区政协办公室反映:
近几年,我市制订出台了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措施,改造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在产业用地规划、改造安置房建设、村改居人员就业及社会保障、集体经济改制发展、改造项目审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合理布局。按照“规划预定功能、功能引导产业、产业聚集企业、企业促进发展”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完善功能”的原则,市规划部门应充分吸收各区政府、改造村、开发商的意见,科学编制城中村一村一策改造规划,实现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通过有序、有效的重建改造,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推动产业发展、片区繁荣,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2、推进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改造。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重建改造,公开、择优选择企业作为意向投资人参与,努力提高重建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为防止改造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可搭建高效畅通的城中村改造信息交流平台,促成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纳入法定程序并贯穿城中村转制与规划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以调解或避免城中村改造中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解决村集体资产保值与增值和村民的出路问题。
3、以人为本还建,社会保障先行。在安置房建设上,无论从建筑设计、景观环境布局还是车位配建比例,标准要向高质量商品房看齐,力争将安置用房建造成为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家,使城中村改造居民真正的安居乐业。遵循“低门槛、广覆盖”的原则,降
低“村改居”社保、医保缴纳费用,统筹城乡社保、医保,使转制居民能充分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4、智力教育补偿,促进角色转变。政府可采用“智力补偿”和“教育补偿”等方式改造村委会及村民,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现代资产经营管理或MBA培训,通过自身培养或人才引进逐步置换不具备管理能力的原村委会成员,最终将其转化为现代经理阶层。同时由政府建立“资产资金咨询管理中心”,对城中村集体资产运营和征地补偿金使用加以指导,使集体资产持续盈利以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福利事业建设。对村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培训,将村民培训效果及就业与年终集体分红挂钩,激励村民学习工作技能,引导村民参与市场就业。
5、政策措施到位,优化服务环境。切实发挥审批绿色通道作用,简化审批程序,以服务零障碍、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为目标,及时解决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城中村重建改造快速推进提供便利。
(武昌区政协)
第三篇: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建议-以龙华新区为例
摘要:作为国家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消防安全,一直备受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尤其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若干问题,目前,本文结合龙华新区“城中村”消防实际情况,借助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目前,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建议,希望对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有所帮助,并能促进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开展和进行。
关键字: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龙华新区
目录
1、引言.............................................................................................................................................1
2、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2
1.建筑密集拥挤,使用性质混杂.........................................................................................2 2.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狭窄.........................................................................................2 3.消防设施缺乏,消防力量薄弱.........................................................................................2 4.消防意识淡薄,防灾知识缺乏...........................................................................................3 5.消防管理混乱,火灾隐患严重...........................................................................................3
3、“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3
1.做好“城中村”的规划工作,加快旧城改造...................................................................4 2.为商户经营者出谋献计,共同消除火灾隐患...................................................................4 3.加强消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4 4.“城中村”应当建立消防自防自救联络点.......................................................................4 5.消防监督部门定期检查.......................................................................................................5 结论..................................................................................................................................................5 参考文献...........................................................................................................................................5
1、引言
城中村是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从而导致部分农民的身份有所转变,过渡到城市居民,当然仍然存在农村改造的居民区。作为城市一处夹缝地的城中村,有其特有的特征,目前,城中村其特有的特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整个建设规划相对滞后,存在违法建筑问题,存在消防隐患问题等等。
作为国家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消防安全,一直备受政府的高度重视,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省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广州、深圳和东莞3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当前,深圳共有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城中村241个,其中特区内城中村91个,特区外城中村150个。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的城中村和旧村则共计2000余个。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龙东社区舞王俱乐部特大火灾,造成43人死亡,51人受伤。该俱乐部地处典型的城中村,事发时,俱乐部3层数百人正在看歌舞表演。23时许,舞台上的歌舞表演中放烟花,燃起火苗酿成大火。现场出路是一条大约10m长的狭窄过道,人员逃离时,过道上十分拥挤,造成惨剧。可见城中村消防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作为深圳城中村的代表龙华新区,于2011年12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总面积175.58平方公里,下辖观澜、大浪、龙华、民治4个办事处,36个社区工作站和10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2年末常住人口140.8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1万人。2012年,本区生产总值1226亿元,占全市9.5%,位居四个新区之首。
龙华新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电子信息业为支柱、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发展格局。辖区共有各类工业企业8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8家,拥有富士康、富士施乐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英飞拓、稳健等7家上市公司,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10家,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深圳市服装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电子信息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4.5%,外贸依存度为377%。金融、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辐射深圳中北部的核心商圈。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23亿元,占全市20.7%,出口463亿美元,占全市17%,工业和出口均居全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15.2%;两税收入228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比例为0.01:64.09:35.9。
但是目前,龙华新区消防安全管理也暴漏出若干问题,因此,本文以龙华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消防安全管理中暴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不仅仅可以为深圳市乃至我国其他 1 地区规范“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可以为其他地区加强“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龙华新区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城乡布局、消防规划、消防基础设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和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等方面。
1.建筑密集拥挤,使用性质混杂
目前,龙华新区范围几乎没有村一级自行解决的消防设施,如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等。消防设施几乎无法和城市建设同步发展,龙华新区很多的民房是私人改造的,属于“四无”违法建筑,无用地审批、无规划许可、无建筑设计、无建设监管。建楼时各自为政,导致大批“贴面楼”、“握手楼”、“一线天”景象比比皆是,发生火灾时极容易导致火灾蔓延。另一方面,由于城中村大多处于城区内中心地带,往往是小作坊、小加工企业等“九小场所”较集中的地带,经常出现生产、居住、经营、办公、创诸、娱乐等功能相互混杂,“楼中楼”、“房中房”、前店后住、下店上住等典型的“三合一”现象普遍存在。
2.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狭窄
目前,城中村多数的简述防火间距不足,本来规定应该留下约4米的间距,可后来由于建筑施工的原因,绝大多数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不足1米,仅仅几十公分。此外,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形式及宽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有的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及集体住宿房间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更有甚者房前屋后还堆有大量生产、生活用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被锁闭、封堵或占用的现象严重;在近几年“城中村”火灾事故案例中,经常出现火灾事故因建筑物防火间距不足导致火灾蔓延到相邻建筑,使灾情加重。通过走访龙华新区发现,进村和出村仅存在一条通道,其中安全通道仅仅约2-3米左右,高度不超过2米,使得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变的更小,妨碍了消防车的进出,到遇到火灾时,直接无法让消防车进入救援。据局国家相关数据显示:约9%的火灾是由消防车道受阻导致的。
3.消防设施缺乏,消防力量薄弱
当前,龙华新区消防设施欠缺,通过走访调查,龙华新区消火栓严重不足,大部分消火栓缺乏维护保养,导致消火栓的锈蚀、损坏率较高,有的消火栓不合格或被擅自圈占、挪用、拆除、毁坏,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照明被 2 遮挡、损坏或标志错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大部分城市消防力量分配到了市中心的商业区,而城中村的消防力量则相对薄弱。
4.消防意识淡薄,防灾知识缺乏
龙华新区人口居住密集,并且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强,通过调查发现:龙华新区居民缺乏消防安全意识,不了解消防知识,安全疏散能力不足,发生火灾后不懂自防自救,也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不良陋习沿袭,违章操作或误操作,用火用电不当,也是频频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龙华新区内违章乱接电线现象较多,随处可见电线“蜘蛛网”,电气线路缺乏金属管、阻燃管保护,且布置凌乱,裸露在外,空中交横的情况十分普遍,极易引起短路从而引发火灾。龙华新区内电气设施较陈旧,供电系统老化情况严重,多起城中村火灾由于电线老化或线路处于过负荷状态引起。如居民区内液化气瓶、灶的不当使用、不正规液化气充装点;一些家庭随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甚至燃放烟花;在一些场所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时,未将施工区和使用区进行防火分隔,未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等等。此外,由于传统祭祀时用火不当,也时常造成火灾的发生。
5.消防管理混乱,火灾隐患严重
龙华新区在消防组织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多数消防工作不能够落实,并且消防工作的责任不明确,从而导致龙华新区在消防管理工作上存在盲点,其中,少数业主瞅准这点,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落实火灾防范措施、严格消防管理上舍不得花精力,在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安全制度、完善消防措施上严重缺失,无视员工的安全,基本没有对消防安全的投人或投人极少,放松日常防火管理,安全出口上锁,设置防盗窗栅,私自建造小锅炉、化工储罐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加上龙华新区大量小规模的民营经济单位包括“九小”场所往往是当地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开展经营管理,既无企业管理经验,更无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生产更是天方夜谭。龙华新区虽然纳人城市的发展规划,但由于改造难度大,需投人的消防改造资金较多,解决龙华新区的消防安全隐患难度较大,所以,龙华新区许多火灾隐患未能及时治理。
3、“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根据目前,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章节提出“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1.做好“城中村”的规划工作,加快旧城改造
对待待审批的建筑工程时,一定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审查,尤其针对城建、消防部门,在审批规划时,要重视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及基础性建设工作,在“城中村”有新建的工程时,应当根据实际,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控制“0”距离建筑的存在,同时,消防部门要联合城市管理部门、房管部门、建设部门等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对不符合或者说违章建筑,占用、阻塞消防车道,影响安全疏散的建筑或摊点,该拆除的必须拆除,决不能姑息迁就。
2.为商户经营者出谋献计,共同消除火灾隐患
“龙华新区中,多数的商户进货车和私家车没有停车位置,多数情况下,停放在自家店铺前,严重占据消防车通道。在笔者日常工作中,针对这种现象,采取设置公共停车场,自行车摆放点等措施,改善了被占用的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停放车辆,确保消防车道和疏散通道的畅通无阻。
3.加强消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在追求个体私营经济和效益的同时,消防部门要督促商家做好自身的消防安全工作,抓 住居住区域特点,并利用特有的民俗节日、庙会等时机,进行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教育,开展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使各个商家都懂得火灾事故的危害性和做好各自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和街道、社区的消防组织,对“城中村”商贸网点、打工者聚集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管理,有效地把电气线路的老化和改建、装修等有关电气线路隐患方面的问题予以整改。目前,正在我省推行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正好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通过细分若干个网格,整合多种监管力量,形成基层消防管理合力,对加强“小、远、散”社会单位的动态监管,提高基层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城中村”应当建立消防自防自救联络点
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做到有备无患,尤其是商业店铺、房屋出租者,都应当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在密集居住区的仓库大量存放的货物,人、仓库、门市部“三合一”的商贸网点,必须严格加强防范措施,要求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且,对所配置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都必须学会使用、保养。
5.消防监督部门定期检查
对有相当火灾危险性的商贸网点要进行抽查或不定期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或者群众举报的消防安全问题,不论问题大小,隐患轻重,都必须认真对待,及时依法查处,并消除火灾隐患根源,形成一种高压态势,杜绝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损失。
结论
城中村是现代化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从而导致部分农民的身份有所转变,过渡到城市居民,当然仍然存在农村改造的居民区。作为城市一处夹缝地的城中村,有其特有的特征,目前,城中村其特有的特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整个建设规划相对滞后,存在违法建筑问题,存在消防隐患问题等等。
本文结合龙华新区“城中村”消防实际情况,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要充分整合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城中村”、社会公众、社会有关资源形成整体的管理合力,提出切实有效的提高“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城中村”消防工作是现阶段城市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研究课题。要做好城中村消防工作,既需要政府重视,也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和办法;既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的合理规化、共同治理,也需公安消防部队和公安派出所的严格监督。“城中村”的消防问题虽然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集思广义,扎实做好每一步“城中村”消防安全工作,相信“城中村”的消防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中国火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2009.[2]范维澄,孙金华,陆守香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刘铁民,张兴凯等.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2010.[4]胡晔.中国消防现代化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3:46-47.[5]王绍玉,冯百侠等.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J].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6]陈干全著.公共服务民营化及其政府管理研究[J].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7]卢朝彬.现代城市建筑防火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11(21):35.
第四篇:关于城中村改造全程加强城市化规划建设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城中村改造全程加强城市化规划建设
管理的几点建议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是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始对城中村进行重点改造。改造后的城中村在空间上、文化上、经济上、行政管理上完全实现城市化。全程加强新型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把城中村改造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我们对城中村改造中加强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探讨,建议如下:
一、突出整体,着眼全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城中村改造是对各村的整体改造,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目前双桥区开工建设的8个村的改造任务主要由各村负责组织实施,改造工程分地块规划建设,各村的改造没有统一的整体性规划。因此,建议:应突出整体性。城中村改造应结合全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各村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实现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全覆盖。应科学合理编制规划。按照“一步规划到位,分期分批实施”的原则要求,着力抓好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以及道路交通、生态景观、商业布局、小区设计、建筑单体等 立体规划,使各项建设有据可依。在规划时,应注意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特别是要考虑有利于新市民长远发展生计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不要让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更不能让“今天建,明天拆”的现象发生。应突出规划的权威性。规划编制完成后,应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要求,加强规划审批管理,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从现在开始,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控制,严禁一切违章行为,真正做到不符合规划的不审批、不建设。
二、统筹兼顾,打造精品,确保建设项目整体质量
双桥区城中村改造开工建设的8个村10个地块,回迁楼正在由不同的开发商实施建设,改造工程的质量监管应该加强,改造工程的项目布局、建设质量、基础设施配套应该严格把关。因此,建议:量力而行,打造精品。城中村整体改造,项目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重点工程计划的制定需慎重,应树立精品意识,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做到量力而行、宁缺毋滥。建设项目一旦确定,就应牢牢把握工程质量这一主题,高标准规划,足额投入,加强工程建设监管,严格按照规划的各项指标进行验收,确保工程高质量、出精品。统筹兼顾,关注整体。在关注主体建设的同时,必须统筹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一应统筹好建设和维护,既要保证工程建设足额投入,又要切实降低使用成本,维护、修复工作及 时到位,减少维护费用。二应统筹好地面和地下建设,要把看不到的容易忽视的地下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重点抓好地下管网建设。三应统筹好项目主体建设和配套建设,在把好主体建设关的同时,要抓好绿化、公厕、垃圾中转、污水排放和处理、小区配套、道路、便民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改革体制,重心下移,确保城市管理的高质量
城中村改造后,因居民的生活习惯、自身素质、生产生活需要等因素,城市管理的任务会更重,管理难度会更大。因此,建议:城中村改造后其城市管理体制应在现有城市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下移管理重心,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在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中的作用,推行属地管理。同时应将城市管理人员充实到街道、社区,在街道、社区设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这样既便于及时了解情况,又便于常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再者,应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执法主体。应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城建、城管等相关部门的职能,理顺各个部门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避免有利的事情争着管,没利的事情都不管的现象发生。对于一些职能交叉扯皮问题,应通过专向集中整治,提高联合执法效果。
四、注重保障,强化教育,切实加强新型社区管理
城中村改造后,形式上村变为居,农民转变为市民,但使农民真正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切实融入城市生活还需要一个大 的转换过程,建设新型社区、培育新市民、建立新生活、构筑新体制等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建议:处理好集体资产。应将原集体资产按公平的原则量化到每个村民,然后拨出一块集体资产作为村民农转非以后参与城镇社会保障的资金交付,使村民消除后顾之忧,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尽快融入城市居民之中。剩余的集体资产改造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可以选择分红,也可以转让,让村民自由选择与股份企业的关系。同时改造的各村应着眼长远,预留一部分土地,结合全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谋划好长期受益的项目,或招商引资,或自行开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也要多形式为村民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解决新型市民长远生活出路。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对“村改居”原农民应切实落实市民待遇。在劳动就业方面,凡在劳动就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而没有就业的,享受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和职业培训等政策。对原农村救助对象和城市低保对象,应给予政策性照顾。凡符合市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范围和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应享受居住地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待遇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在计划生育政策方面,从农民转为居民之日起,3年内应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一是教育提高。应以开办文明市民学校等各种形式,有步骤地对城中村改造后的居民进行深入广 泛、长期的文明行为、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二是宣传促进。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激励广大居民向先进看齐,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做文明市民。三是环境陶冶。应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四是参与养成。通过开展“十佳好儿媳”、“亲情无限”、“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养成关心市容市貌和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自觉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五是约束强化。应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使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习惯和行为,通过管理和约束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通过组建居民乐队、秧歌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设立“农家书屋”,举办书法、绘画、根雕等比赛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满足居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第五篇: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
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
我县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还存在城中村、城中街道,环境卫生保洁参差不齐,环卫设施配置不足,长效化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整体城区环境卫生,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环卫配套设施不完善。城中村环卫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城中村都配备了卫生保洁员、配置了垃圾箱,但是目前存在保洁人员数量不足,保洁质量不高,垃圾箱(池)少、破旧不堪,垃圾收集不及时,清运设施落实后等问题。二是卫生保洁标准低。由于保洁措施不到位,背街小巷得不到清扫,大部分城中村卫生死角依然存在,垃圾池内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现有设置的垃圾箱多为垒砌垃圾池,普遍存在运输设备落后,运输达不到密封运输。三是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城中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位置隐蔽、偏僻,属于要新农村改造的,因此,不少干部就会认为做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不切实际,还为时过早,或者认为村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不愿意真正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四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随着这几年我县城市建设加快,大量县外及乡镇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大多数都聚集到城中村租房,由于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陋习较多,导致出现垃圾乱仍、乱倒现象严重。
二、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结合城区交通秩序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城中村卫生保洁工作按照城市标准,统一委由住建局环卫处管理,科学确定规模和布局,体现功能分区合理,适度超前,设施完善,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城中村生活垃圾统一无害化处理。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已投入使用,县环卫处管理后城中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完全有条件实现无害化处理;县环卫处统一调配环卫工人,对城中村日常保洁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城中村保洁员工作及时监管,真正形成长效管理。
(三)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明确卫生保洁标准。参照城区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保洁标准,结合城中村保洁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一尺到底的新的管理体系;改变垃圾清运模式。淘汰城中村垒砌或搭建的敞口式垃圾池,统一改为密封式环保垃圾桶,用城区垃圾做直运模式进行清运。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根本在于加强管理。城中村尤其如此。环境卫生管理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抓好建章建制,制定“村规民约”,严格依章依法管理。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对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充分运用行政、教育、经济、纪律的手段促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