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 里 店初级中学初建于清末民初(推荐)
七 里 店初级中学初建于清末民初,原光绪31年前,该校系为私塾,民国初年由地方乡绅募捐银元100块,基本银600元,每年利息100元,作为学校经费,成立碾伯第三区第一初级小学校。由叶化楠,许常福,裴尚朝,马正名等人筹划创设修盖教室两幢。至1928年时,教员由梁子祥担任。1929年,改名为乐都县第三区七里堡初级小学校,校长由许长福担任,教员徐步赢,并扩建后院教室两幢,东西部房五间,学生约30余人。1930年时,校长为张存德,教员李显荣。至1933年又成立第三区永兴镇民众学校,校长党存孝,教员扬万选,学生约40余人。沿至民国1942年,教员增为李显荣,叶化楠,裴隆朝等人,学生约40人,至民国1943年改名为乐都县峰堆乡七里店中心民国学校,校长为冉有志,教员有荫怀文等人。至1944年——1945年校长由刘建汉担任,教员有荫宋文,叶化腩,李显荣等人。至35年校长由裴发旺担任,同时成立小学教育董事会主管教育经费,董事会主任委员为许常福,徐显达,马正国,张存礼等人。当年青海省教育厅长刘呈德视察该校,当即拨给法币10万元,作为修理教室之用,因而改装了前面两座教室的门窗,改换了大梁,又盖了厕所两间,开阔了老爷庙,娘娘庙,古佛殿的庙院,以供学生活动。(当时庙校为一处)。当年暑假,教育厅又派省督学王鼎基来县筹捐教育基金,名为教育划全制,向农民捐粮登册,而不收本粮,其息作为学校经费。191945年六年级毕业生4人,1946年毕业生吴家治等人全部放入西宁各中等学校
第二篇:清末民初的浙西清明习俗(模版)
清末民初的浙西清明习俗
进蚕香
新春佳节,四川还有蚕市。这是为了纪念蜀地的祖始神蚕丛氏而形成的习俗。当地蚕农在元宵前后,备香烛祭祀先蚕,饲养蚕桑的人家,祭先蚕后才开始育蚕种。
在江浙一带,也有西湖香市,只是时间是在春天而已。据清代范祖述的《杭俗遗风》记载:
乡下者,下至苏州一省,以及杭嘉湖三府属各乡村民男女,坐航船而来杭州进香„„准于看蚕返槕,延有月余之久„„其进香,城内则城隍山各庙;城外则天竺及四大丛林。惟行大蜡烛,则天竺一外;城隍庙间有焉。其法:造数十斤大烛,用架装住,两人扛抬,余人和以锣鼓,到庙将大烛燃点即熄,带回以作照蚕之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春天的杭州,正是桃红柳绿、百花争艳的时节,江浙一带的蚕农正可以利用这一空闲时间,借佛游春,祈求蚕花丰收。为了祈求当年的蚕花丰收,烧香客可谓广结善缘,几乎是见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盛情祈求释道各菩萨“客串”蚕宝宝的保护神。
乌镇一带的香客还有一种奇怪的习俗。据茅盾的散文《陌生人》描述:杭州岳坟前跪着秦桧和王氏的铁像。上杭州去烧香的乡下人一定要到“岳老爷坟上”去一趟,却并不为瞻仰忠魂,而为的要摸跪在那里的王氏的铁奶;据说由此一摸,蚕花能够茂盛。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土地老爷虽则也是忠臣,却没有冤家夫妇的铁像跪在庙前,因而,也没有“铁奶”可供乡下人摩摸,反而是乡下女人自己的肉奶在神座前被男性的手摸了一把就可以蚕花好。因此大奶奶的乡下女儿女一定要在土地老爷的神座前挤一下。祛白虎
杭嘉湖蚕乡时兴过清明节,其盛况仅次于春节,当地有“清明大于年”之说。自春节开始的闹桑田的习俗,在清明时节达到高潮。
当地自古就有“五日寒食共清明”之说,即在清明前四天的寒食节起,蚕农就忙着过清明了。蚕农照例要上坟祀祖,不过是在寒食节至清明前日之间进行。清明这一天另有安排,一般不再扫墓祭祖。
还在寒食节,杭嘉湖蚕乡的蚕农家家就要包裹粽子,而且都要包上好多好多粽子。粽子即方便又美味,是上坟、轧蚕花和招待客人的必备品。清明粽子品种多样,有枣子粽子、赤豆粽子、咸肉粽子,还有一种唯有糯米没放其他东西的粽子,俗称“白肉粽子”,可见当地蚕农的幽默。用粽子招待客人时,要放上一碗糖。当地有关粽子的谜语为:“青壳田鸡活剥皮,白糖沾沾好东西”,其出典就在于此。
除了包粽子,还有做“甜麦塔饼”和清明圆子。清明圆子的制作方法和腊月祭蚕神用的蚕花圆子是一样的,只是还得加做一只名为“白虎”的象形圆子。
当地蚕农把“白虎”当作一种蚕崇。蚕农把有害于蚕宝宝的“白虎”之类的鬼邪和病毒、虫害之灾称为蚕崇。由此可见,蚕崇是与蚕花娘娘相对的了。当地习俗,腊月十二祭蚕神是为了得到蚕花喜气,祈求来年蚕花丰收,而清明前一天的诸种仪式,意在祛除蚕崇,保佑蚕宝宝平安无事。这一天主要通过挑青、赶白虎、画灰弓和贴门神来祛除蚕崇。
俗云:“清明螺,赛只鹅。”清明时的螺蛳最肥,且没有幼螺,其味极为鲜美。不过吃清明夜饭时,吃螺蛳的方法非同一般。平时,炒螺蛳之前,要剪去螺蛳屁股,吃时用力从螺蛳壳内把肉吮出来。然而,那天的螺蛳是不能剪去屁股的,得用针或洗帚篾丝把肉挑出来吃,俗称“挑青”。吃罢清明夜饭,要把螺蛳壳抛洒在瓦楞上。据说,“沙拉”、“沙拉”的声响能赶走躲在瓦楞中的老鼠,而老鼠是蚕宝宝的大敌。夏天,瓦楞上会生长一种俗称“瓦蛭”的毛毛虫,这种瓦蛭会冷不丁地掉到人身上,刺得人即痛又痒,自然也会伤害蚕宝宝。瓦楞上有了完好无缺的螺蛳壳,瓦蛭就会躲进去作窝,也就不会掉下来伤害蚕宝宝了。那晚的螺蛳壳不剪去屁股,原因就在这里。
祛白虎是在祭祀好灶神和蚕神后进行的。蚕农先将一白虎形的米粉圆子弃置于三叉路口,再在蚕室前后的稻场上用石灰画上弧形的弓箭,意谓射祛白虎,还有弯弓。最后是在大门上贴上门神的画像,用意为神荼和郁垒把守大门,白虎之类的蚕崇不准进入蚕室。对于这种习俗,清周煌的《吴兴蚕词》作了很好的描述:
好是风风雨雨天,清明时节闹桑田。青螺白虎刚祠罢,留得灰弓月样圆。
贴门神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普遍的习俗。贴门神或贴春联都是在除夕时进行的,而在杭嘉湖蚕乡,门神的职责由泛泛的避邪而专门化了,成了蚕宝宝的专职保护神了。贴门神的时间也由除夕改在了清明,地点则是在蚕室的大门。至于用桃木来避邪,在旧时的蚕农中广泛盛行。
在祛白虎的同时,蚕农还有“接青龙”的习俗。蚕室内,如发现有蛇,蚕农不敢惊呼,俗称青龙降临,随即斋供,任凭此蛇游向他处。这大概是杭嘉湖先民龙(蛇)图腾崇拜的遗意。轧蚕花
当地谚云:“清明圆子两头尖,吃了要发颠。”清明时节,正是蚕农颠来颠去“轧蚕花”的日子。所谓“轧蚕花”,是指清明时节,蚕农们竞赴附近寺庙祭拜蚕神。由于人潮如涌,拥挤不堪,故才有了“轧”的情景。这种习俗在善琏、含山、新市、乌镇等地十分盛行。茅盾的散文《香市》就回忆了乌镇普济寺昔日轧蚕花的欢快热闹的情景。不过轧蚕花以含山最为热闹,近年来已演变成为闻名中外的含山“蚕花节”。
含山位于湖州与桐乡的交界处,高不足百米,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相传蚕花娘娘在清明节化作村姑踏遍了含山地,留下了蚕花喜气,此后谁脚踏含山地,谁就会把蚕花喜气带回去,得个蚕花廿四分。正是含山的仙气,把方圆几十里的蚕农吸引来了。含山轧蚕花时的重头戏为龙舟竞渡。宋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上阙):“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可见在宋代就有清明时龙舟竞渡的习俗。另据同治《湖州府志》载:
寒食节乡村以农船驾四橹,上设彩亭旗帜,列各种器械,互较技勇之艺,谓之哨船。驶行南北山前,而东乡双福尤盛。(按:《西吴里语》云:擢小舟于溪上为竞渡,谓宜于田蚕。始于寒食,至清明日而止,谓之水嬉。今之哨船即其遗风)。
龙舟,在含山一带,俗谓“快船”,也称“踏白船”。快船是由农船临时改装的。在船舷上安上木桩,再把木桨系在木桩上。一般是十支木桨,对称排在两边。农船平时为单橹,快船为双橹,得在另一边再装上一橹。船艄上两边各自伸出一块木板,扯绑者就站在宽为尺许的木板上。两边各有两人摇橹。另有一人擂鼓或敲锣,以鼓点或锣声为号,协调行动。摇快船者多为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只有扯绑者有时为“假小子”。快船是赛快的,为赛过人家,各村早就秣马厉兵,在河漾里操练开了。
当地习俗,年夜饭宜晚,清明夜饭应早。祛过白虎后,蚕农都早早地上床休息。正清明早晨,也没有困蚕花的习俗,而是一大早就起床了。旧时不是乘船就是步行,所以要去一二十里路外“轧蚕花”,得尽早上路。
正清明的含山,格外热闹,方圆几十里的蚕农汇集在这弹丸之地,其拥挤状况可想而知。更何况,还有随之而来的小商小贩,耍猴的、变戏法和映西洋镜的。这一天,当家人要身背蚕种包,上含山“踏蚕花路”。旧时,含山脚下有寺庙,山顶有蚕神殿和宋代笔塔。当家人先得去寺庙烧香,再沿着石阶路蜿蜒而上,去蚕神殿拜谒蚕花娘娘。俗云:“含山滩上比老婆。”那天,蚕妇都要穿绸裹绢、簪银戴金、面施脂粉,妆扮得格外俏丽。哪位蚕妇漂亮,被别人摸了乳房,反倒高兴,据说是“摸发摸发,越摸越发”,当年的蚕花肯定丰收。这当然是一种陋习。在乌镇一带也有这种陋习,茅盾的《陌生人》就记载了这一习俗。在德清新市,有一条“蚕花弄”,清明那一天,姑娘插戴许多蚕花,去这条弄中挤。如果哪位姑娘身上的蚕花被小伙子纷纷挤落,她就有资格成为“蚕娘”,且能养得好蚕;如果哪位姑娘没人理睬,身上的蚕花完好无损,就没有资格成为蚕娘,只能来年再去“蚕花弄”碰运气了。当然,去蚕花弄挤的姑娘少不得要被小伙子摸乳房。在练市一带,轧蚕花时,蚕妇要披上绢质披肩,任男人拉扯披肩,俗称“扯蚕花绢头”。比起“摸蚕花乳房”来,这一习俗当然要文明得多。其实,这类习俗是上古时期性崇拜的遗风。
“轧蚕花”时,最为抢手的要算是蚕花了。蚕妇们都争相购买蚕花来插在头上。相传,西施去越适吴时,途经杭嘉湖蚕乡,把一种蚕花分送给蚕妇,预祝蚕花丰收。那一年,果然是家冢蚕花廿四分。相沿成习,杭嘉湖蚕乡的广大蚕妇就有了簪戴蚕花的习俗。所谓蚕花,是一种用纸或绢剪扎而成的彩花。蚕花形如月季或玉兰,插在竹制的花箪上出售。茅盾的小说《春蚕》就写了四大娘簪戴蚕花之事。含山滩上尽管有众多的小吃摊,但蚕农为了省钱,一般是自带粽子的,唯有这买蚕花的钱蚕农是决不会省的。蚕花为蚕妇平添一分妩媚,也增强了她们养好春蚕的信心。簪戴蚕花成了一种蚕妇的特殊的装饰习俗,朱恒《武原竹枝词》写道:
小年朝过便焚香,礼拜观音渡海航。剪得纸花双鬓插,满头春色压蚕娘。作者原注:“纸花,号蚕花。”
“轧蚕花”的重头戏是在含山塘的河面上上演的。当地蚕农称宽大的河流为“塘”。含山脚下古运河俗称“含山塘”,宽阔的河面给蚕农竞展雄姿提供了水乡特有的舞台。但见塘河里大小船只,摩舷撞艄。擂台船上,各路拳师,雄姿勃发,或一人表演,或两人对打,或舞刀弄棍,大显身手;标竿船上,以高高竖起的粗壮毛竹为标竿,爬杆者轻舒猿臂,表演各种惊险的杂技动作,令人惊叹;快船捉对赛快,紧锣密鼓,浪激飞舟。含山上、塘岸上、山塘桥上,挤满了围观者。他们或呼喊加油,或拍手叫绝,或欢呼胜利,或扼腕叹息,其情绪之激动,不下于球迷观看足球赛。
桐乡县芝村一带的“龙蚕会”,其盛况不下于含山“轧蚕花”。此俗又称“芝村水会”。每年清明节,蚕农用两只农船并列,搭成一体,船上搭佛台,将芝村龙蚕庙中的蚕花娘娘抬置其上,以千张、豆腐干等素食作供品。蚕农们则从四面八方摇船汇集于芝村漾,向蚕花娘娘朝拜,祈求蚕花茂盛。祭毕,再将蚕花娘娘抬回龙蚕庙。随后,各地来的船只就在水上表演各种节目,如“摇快船”、“龙灯船”、“台阁船”、“标竿船”、“打拳船”。会期三五天,蚕农们才尽兴而返。
嘉兴近郊的“闹清明”另有一番热闹情景。此俗又称“划船会”,每逢清明日,各村出一条“踏白船”,用松毛做棚,鸣锣鼓,在船上作各种表演。有的人簪戴蚕花,作妇人装束,先翻叶仙诗,预卜叶价高下;其次为把蚕、称茧、缫丝等事,以卜蚕丝之丰歉。又有人作田夫装,表演栽秧、踏车、耘苗、割稻、打稻等农事,以卜田岁之丰歉。也有人在船上表演拳脚功夫的。
各地“轧蚕花”以正清明为最盛,—一直要持续到谷雨边。
龙舟竞渡,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起源于古代越族一支部落的图腾崇拜。后人说是纪念屈原,其实是误传。不过赛龙舟、裹粽子在大多数地方确实是在端午时进行的。像杭嘉湖蚕乡那样,在清明时节赛龙舟、裹粽子,在全国实属罕见。赛龙舟,在当地古称“水嬉”。据《太平广记》记载,唐诗人杜牧曾来湖州,趁端午“水嬉”之际挑选美妾。可见在唐代,当地还是在端午时赛龙舟的。清明赛龙舟其实起源于宋代。除了张先的词,南宋末吴自牧的《梦粱录“清明节》也有记载:“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杭嘉湖蚕乡的蚕农把赛龙舟安排在清明时节,自有其道理在。当地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是指丝车、油车和水车。在机械化缫丝没有兴起以前,当地蚕农都是自家缫丝的,且那时种的又是单季稻。所以,端午前后,当地蚕农正忙于做丝、榨取菜油和车水种田,没有工夫像外地人那样忙乎过端午节。而清明时节,蚕乡已是桃红柳绿、百花争艳、春意盎然了。俗云:“三月三,鲈鱼上河滩。”河水转暖,连喜温怕寒的鲈鱼也不再躲在河底,游到河滩上交配产卵了。的确,清明时节的河水已不再刺骨寒冷,溅到身上,凉爽宜人;不慎落水,也不至于冻坏身体,实在是赛龙舟的好时机。加上清明时节比较空闲,利用蚕忙前的空闲时间,借助明媚的春光,大家借蚕嬉春,乐上一乐,岂不是赏心乐事?于是,乐观、务实、善于变通的蚕乡人也就随机应变,将端午节的乐事提前到清明时节乐了。清明节,实在是蚕乡的狂欢节。更何况,如此狂欢,还是宜于蚕事的呢!戴荠菜花
除了簪戴蚕花,在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地还有“戴荠菜花”的习俗。此俗也称“戴地荠花”、“簪荠花”或“戴喜喜菜”。民间以为三月初三是“荠菜花生日”,这一天,人们在踏青时,男女竞采荠菜花,男子佩于胸前,妇女簪戴发髻,作为装饰。民谚谓: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蚕农以为荠菜花有明目驱睡之功效,也称“亮眼花”。据清顾禄《清嘉录”野菜花》载:“荠菜花俗呼野菜花„„(三月三日)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亮眼花。”民间传说,唐代薛仁贵投军,王宝钏独守寒窑十八年之久。夫妻相会那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王宝钏正在挖荠菜,头上插着荠菜花,此后相沿成俗。养蚕时节日夜忙碌,且春蚕时小蚕室中还得生火加温,蚕妇不仅常要打瞌睡,而且还会感到头痛。三月初三戴了荠菜花,据说蚕妇在养蚕时就不会打瞌睡,也不至于头痛了。
第三篇:七里店小学2009
七里店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xiexiebang.com unjs.com)七里店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学校管理,提高行政执行力,改变观念,创新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入扎实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为重点,全面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办学品位,开创七里店小学教育的新局面,七里店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二、工作思路:继续围绕永年县教育局工作目标,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确保一个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二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实效;加强三个建设:一是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学校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四个水平:即学校管理水平,教育科研水平,教学质量水平,办学条件水平。
三、工作重点:
1、深入扎实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严格落实区教育局文件精神,细化、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教师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和教师形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队伍建设和班子成员作风建设,大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和班子成员治学水准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班子成员治校、治教、治学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团结、勤政、务实、高效的管理队伍。
3、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抓好三礼教育,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为抓手,强化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和常规教育,全方位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杜绝重大治安案件、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等活动,注重对年青教师的培养,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工作中的运用,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5、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班主任考核和教师岗位工作考核制度。依据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教师岗位工作考核细则》,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考评小组,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德能表现,充分发挥考评工作导向、督促的作用,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七里店小学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迈上新台阶。
6、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办好学校特色教育,继续推行班干部竞聘制的德育特色,大力发展音乐、美术、书法等特长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组织和开发,增强活动效果,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四、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扎实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落实上级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行班主任考核和教师岗位工作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改革意识,要根据本校具体情况,依据《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和《教师岗位工作考核细则》,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考评小组,公正、全面地对教师的德能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评,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分配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工作月度考核、学期考核和考核工作,充分发挥考核工作调动、激励、导向、督促的作用,促进教师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向管理要质量。在管理中突出四点:⑴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⑵强化学校领导教学工作中检查、督导、决策、评价的职责。⑶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形成良好的教风。⑷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3、抓好课堂教学。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绩效意识,紧紧围绕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个永恒的主题,狠抓课堂教学效益,以课堂为基地,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改变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生动的教育氛围,努力构建平等、自主、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人人关注课堂,个个研究课堂,努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双基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各项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4、抓好常规检查,作为教师考核的原始依据和支撑材料。我们将组织教导处及时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认真抓好五检查:一查各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含班主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二查教师的科研情况,参加听课评课不少于每月不少于3节;三查编写教案情况,包括教案的设计与课后的教学反思;四查布置作业批改情况,包括作业量的布置是否合理,作业设计是否新颖,作业批改是否规范等;五查学习落实情况,查阅教师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3篇,以及会议学习记录是否完整。将所有检查情况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第一时间与检查对象交流,好的给予鼓励,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当即整改,每次常规检查要评出等级:优、良、中、差,并且将作为教师岗位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期工作计划《七里店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各科任老师要把课堂作业(语、数)、试卷、质量分析保存,以便期末统一验收检查。
5、抓好听、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们将继续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要求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积极参与各级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学校行政组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2节,并要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研究活动。所有听课记录必须有评语或者感想与反思。
6、加强学校艺体卫教育和特色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锻炼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卫生监督制度,落实晨检和传染病登记制度,发现疫情第一时间上报,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和安全。
7、加强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远程教育一是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再次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技能;二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功能;三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鼓励教师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四是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性学习。我们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普及教师信息技术知识,要求掌握一般的文稿的排版与打印,电子表格的制作,教学资料的搜集以及简单的课件制作。并划入教师常规考核中学习类。
(二)、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起步总是比较困难的,要改变陈旧的习俗需要勇气和时间,我们将一步步扎实推进。班子成员要确立四种意识:即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率先意识、创新意识,提升三项能力:即决策设计的能力、组织执行的能力、反思调整的能力。自觉地开展学习,从学习中找差距,从差距中寻发展;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要克服工作中的惰性和暮气,不断创新管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要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形成学校精细化管理特色,提高管理的绩效。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结合扬师德,树师风活动,整顿师德方面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师德形象,以此推动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与优化。二是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提倡教师接受终身教育。努力形成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氛围。倡导认真学习、善于借鉴、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独树一帜的良好学风。三是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心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多压担子;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逐步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德育工作。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少先队、班集体的管理作用,以升旗仪式、班队会、各种节日庆祝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三礼教育为契机,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落实好学生的一日常规,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狠抓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班集体荣誉感,以班级纪律、卫生等班级基础性工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评比争先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在课堂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心理调查、咨询等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家访,增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稳定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健全各类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尤其是今年寄宿制工程正处于施工阶段,我们将切实做好安全防护警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2、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坚持执行安全教育每周十分钟制度和路队放学制度。少先队、班级要对安全工作早布置、早安排,利用班会、队会以及板报、橱窗、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注意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防电、防火、防煤气中毒、防溺水、防踩踏以及群体性传染病、疫情等事件发生,让安全工作深入人心,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3、由少先队组织开展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安全演练,传授给学生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师生在突发事件中自救、互救能力。
(五)、抓好教研工作,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教改,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1、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反思活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抓好教科研课题研究。我们将根据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向区教学研究室申报教研课题,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重点放在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等方面,真正做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改教研,以教改教研促进教育教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扶作用,带动大批教师尽快成长,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3、加强教研组建设和校本教研工作。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领导将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努力创设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环境,争取教学出成绩、教研出成果。
(六)、加强职能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组织作用。
1、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效。少先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本着健康活泼、寓教于乐的原则,安排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培养人、在活动中锻炼人。少先队活动要有主题、有安排、有落实、有成果、有记录,活动力求新意,丰富多彩。
2、加强财务管理,本着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及时做好校务、财务、政务公开,接受教职工和群众监督。
3、发挥工会、教代会作用,关心教职工生活,解决教职工工作、生活困难,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做好校务、财务、政务及述职报告工作,接受教职工监督。新学期,新观念,新起点,也充满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即将开始的工作,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创造性地完成,相信只要我们永不满足,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就一定能够取得新佳绩!
第四篇:七里店学校2011
七里店学校2011-2012学第一学
期校本教研计划
七里店学校殷冰燕
教研组长依据学期教研计划,按本组每位教师的学识特点,尽可能地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承担主持一次教研活动,实施中心发言人制度:教研组长在依据教研工作计划中教师们反映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作为“课题”下达给对这类问题有一定研究的教师,让他们用一周左右时间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提出来,届时在教研会上发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学科教研组在教学、教研、教改中发挥独特作用。尤其是今年,一定要按要求大力推广常式教学法。督促教师完成四个当堂,五个一定要。而且要把握好时间。
发展动
一、指导思想
1、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技能,掌握本学科教育的国内外态,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力争成为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带头人。
2、积极参加课改培训,把新课程理念融会贯通,使之内化成自觉的教学行为。
3、经常听观摩课及各种研究课,吸取他们的精华,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4、敢于开拓创新,使自己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5、经常反思、总结,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搞好教学科研。
二、理论学习
1、不断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修养。读中外名著,吸收文学之精华,和高尚的人对话,使自己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积淀文学底蕴。加强专业书籍的学习,丰厚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摸索教育规律,使教学更加严谨,科学。
2、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标兵、改革的先行者。
3、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各种理论书籍,积极实践,撰写
阶段性实验报告。
4、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安排的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活动中积极承担教育教学观摩、示范课任务。
5、做好业务理论学习笔记本,写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寻找教学理论的支撑点,使教学实践提高到理论的层面,让自己教学水平得以升华。
三、业务钻研
1、结合学校的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业务素质。
2、结合自身需要,自学计算机动画的简单制作,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以课改为契机,教学中注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思想,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实现合格课100%,优质课40%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4、结合教材,选择适合内容由学生配音,制作课件;提供交流平台,信息员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特长,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参加各种科研培训及课题组活动,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式,促进科研成果为自己教育教学服务的转变。
6、探索网络课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方法。
七里店学校2011.8
第五篇:七里店学校简史(模版)
七里店学校校史
2009.5
目录
序言„„„„„„„„„„„„„„„„„„„„焦辛亥 第一编
教育行政机构„„„„„„„„„王舜贤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节
第二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五编
第一节
第二节
人事变迁 普通中小学教育
学校简史及概况„„„„„„„„„李积元 学校德育工作„„„„„„„„„叶存福 教研教改工作„„„„„„„„„吴世文 教师„„„„„„„„„裴有伟 学生„„„„„„„„„裴有伟 其它教育„„„„„„„„„马本瑞 民族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学校管理体制沿革„„„„„„„„„熊国安学校行政机构 教师任用制度 管理经验及办学特色
文献人物„„„„„„„„„党培福 教育教学著作论文 人物
序言
历史在不断地延续,时代在不断地更新,七里店初级中学在走完她95岁生日后即将迎来新世纪的钟声.回顾七里店初中这95年,历经沧桑,几经磨难:从私塾到学堂,从初级小学到中心学校,再到今天的初级中学,曾七次更名。期间,不知曾有多少人为她担忧,流泪,为她欢欣,鼓舞.在一次次地建设中,不知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不知染白了多少人的双鬓.发展到今天,七里店初中已变成了一所管理有序,奋发向上,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各届领导班子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敢抓敢管,求实务新,无私无畏,培养了一批业务精通,尊师重教,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大批学生,同时为社会培养了一技之长的人才,成为学区的一面旗帜.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对于七里店初中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如何为发展素质教育多做贡献,为开发大西北出多少力等等,将是摆在前面的重要任务.我们坚信,七里店初级中学将会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第一编 第一节机构设置
七里店初级中学创建于清光绪31年<公元一九O五年>,初为私塾.校址在马家台村三官庙院内,教师只有一人,由地方乡绅任校董,管理日常事务.辛亥革命前后,迁入现校址,成立碾伯县第三区第一初级
小学校<四年制>,此时,学校常务管理仍由地方乡绅组成的校董负责.一九二九年,更名为乐都县第三区七里堡初级小学校<仍为四年制>.学校设校长,校长是许常福.从这时起,我校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初级小学校的历史一直到一九四三年冉有志任校长时,改为完全小学,学校增设了五年级班,六年级.一九四五年,我校第一届六年级学生毕业.学校改制为完全小学后,在机构上又设置了训育主任一名.解放后,约一九五六年,将训育主任改为教导主任,一直沿用到现在.五十年代初,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又增设了事务主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等组织.第二节人事变迁
我校创建历史已逾百年,期间经历了清朝,民国,直到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如将我校创建以来的人事变迁情况详细表述,实属不易.现只将我校从创建至今人事变迁大致叙述如下: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O五年>至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教师只三人徐老师,其名不详.叶化楠,七里店村人.此二公俱为清末秀才,学识渊博.李明远,岗沟镇李家村人,字显荣,中国同盟会会员,后二人是辛亥革命后进校的.一九一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在我校担任过校长的人依次为许长福,张存德,党存校,冉有志,刘建汉,裴发昭,李明远等.期间任教教师先后大约有如下一些人:叶化楠,李明远,张春武,杨万选,裴隆朝,刘正廷,荫怀文,权文蔚,荫宗文,裴发昭,李积才,裴发英,张鼎泉,李如莲,辛生积,石玉麟,阿竹林,杨万明,袁进玉,赵成善,童发青,寇志明,马元海,吴邦佑等诸公.一九五O年至一九五七年,担任过校长的有李明
远,王湜,祁统业,金生丽.教导主任有李兴英,王湜,李盛时,常毅.教师有叶永林,熊天英,冉积成,李延业,吴邦佑,辛生迪,袁进玉,郭启鹏,祈志兰,祈登竹,张志才,王天启,胡廷西,白洪年,白振旭,李盛时,袁秀琴,张兰训,邓元庆,周国林等.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七六年,在我校担任过校长一职的人依次为:金生丽,林福全,周秉彦,李祖业,俞长荣.担任过教导主任的人有:常毅,周秉彦.一九七七年至今担任过校长一职的人依次为:俞长荣,马本谦,吴进安,晁福德,王得权,李积元,吴世文,吴旭安,范文奎.担任过教导主任得依次是马本谦,赵慧芳,俞秉贞,熊国安,吴世文,吴旭安,马本瑞,权宝章,焦辛亥.从一九五八年至今在我校任过教得教师甚多,变更频繁,故不再一一赘述.第二编:普通中小学教育 第一节:学校简史及概况
乐都县岗沟七里店初中位于湟水河南端,距湟水桥以西七里的七里店村,学校名因地名而得。
该校初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为私塾。1906年废除私塾,在七里店三官庙内建立起七里堡初等小学堂,民国初年由地方乡绅募捐成立碾伯县第三区第一初级小学。1929年被命名为第三区峰队乡初级小学,1943年该名为峰队乡七里店中心学校,1945年更名为峰队乡七里店中心国民学校,解放后将原前的庙院扩建为学校,该全班复式为单班教学,1974年9月又将七里店村的小学学生从该校中分出,后来由于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师资力量的需要,分出的七里店小学于1997年9月并入,改为初中和完全小学合办的学校。学校全名
是岗沟镇七里店初级中学。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该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现占地面积10270平方米,教室、办公室共计68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全校共有教职工34名(),教学班级共有14个,其中小学7个,初中7个(初一2个班,初二2个班,初三2个班,一个“3+1”班)共有学生580名。
从二00二年九月,由于政府集中办学,一乡只留一所初中的政策下,岗沟镇七里店初中被撤并,更名为岗沟镇七里店完全小学。现占地面积10270平方米。教室、办公室共计36间。教学班级12个,共有学生320人。
第二节
学校德育工作
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重视对师生的德育教育。解放前,德育工作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形势进行思想教育。解放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主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后来,又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祖国,勤检节约,向雷锋同志学习等一系列思想教育。
一九七九年,随着改革开放一声巨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时,考试对学生进行,“五爱”‘“五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的思想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针对发生的一些“学生事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历任校领导的支持
下,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2000年春季,学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购置鼓号,组建了学校少先队鼓号队,并向社会进行了展示,这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我校为突出“环境育人”,在历届校长的领导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1980年,学校进行大规模扩建,在修建校舍的同时,对校园环境也进行了初步规划,修建花池,重草植树,使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1984年,学校再次扩建,又一次对学校环境建设进行了具体规划,真正体现了“环境育人”。以后,在历任校长的领导下,经过师生的不断创新,学校才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
总之,我校德育工作坚随时代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减负”的新形势下,我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今后,要不懈努力,不断创新,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一个新台阶,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节 教研教改
我校教研教改工作活动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九十年代前以年级组为主分为:小学教研组、初一组、初二组、初三组。九十年代到现在以学科教研组为主分为:小学教研组、理科组(物理、化学、数学)、文科(语文)、综合组(英语、体育、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历届教研组组长小学:王成柱、叶守民、马本岚、许显华;中学:马本谦、林有福、吴进安、俞秉贞、叶守明、陈孝贤、李积元、熊国安、王舜贤、权宝章。
教研活动每周活动一次。活动内容以轮流的课、说课、评课;研讨教法,介绍经验,学习教学大纲、教材;审批教案(实行教案签字制度);检查作业批改等为主。把狠抓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
措施方法成果:
(1)开学初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大纲,研究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将活动内容落实到每周的每次活动中,学期结束后各教研组进行总结,每个教师写出一篇教学经验点滴。
(2)组织教师开展人人讲好一节优质课活动,九六年开始开展系列达标课讲课活动,人人会讲五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练习课、实验课。通过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增进了技艺,先后有:高国泰同志在1992年被县教育评为数学教育优秀园丁;1993年韩晓燕同志被县教育评为讲课能手;1995年李玉英同志被评为海东地区教学能手;1996年许显花同志被评为海东地区讲课能手。
(3)各教研组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也进行专门的教学研讨活动,其中其中语文教研组的“减负之后话减负”、理科教研组的“如何进行三个精心的备课”、混合教研组的“如何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板书、课堂提问”、小学组的“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课题的研讨取得良好效果,使教师业务素养得到很大提高。到目前为止我校熊国安等同志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关于教研教改方面的论文达70余篇(见第五篇第一节)。
(4)在互相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的教学方法:
①语文单元教学法:1991年我校老师李积元、李迎春参加了县教育局培训后,开始在我校推广实施这种教学方法。
②数学尝试教学法:1991年由学区组织我校小学数学教师周梅芬、梅英芳等同志到碾伯一校听课,学习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之后,开始在我校理科教学中推广实施,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先后有梅英芳、马本岚老师分别在93年、94年获被县教育局评为该项目的讲课能手。1998年-2000年周梅芬老师承担了岗沟学区数学尝试教学法的公开课和观摩课,并对岗沟学区小学数学数学教师进行了培训,为我校尝试教学法推广实施做出了一定贡献。
③注提实验教学法:1991年们我校教师李玉英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注提实验教学培训后,开始在我校推广实施,该教学法以从整体——部分——整体为原则,按篇、段、句、词、字须序进行,主要培养学生阅读、说话、写作能力,扩大阅读量,使学生一年级就能写作。通过该教学法的实施,使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能力确有了很大提高,其中我校二年级学生熊登甲在94年9月在“明天杯”少儿汉语拼音知识竞赛中获铜牌奖;95年2月在第四届 读报有奖竞赛中获一等奖;95年9月二年级作文《看日出》在小学生拼音报上发表。我校李玉英、党秀玲、许显花等同志承担了岗沟学区该项目的公开课、观摩课,并对岗沟学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该教学法的培训,98年
党秀玲老师到峰堆、马营、亲仁三个学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注提实验教学培训。2000年被先派到 山进行(经)注提实验教学经验交流。94年、95年、96年李玉英、许显华等同志被县教育局评为注提实验教学讲课能手,98年、99年我校党秀玲、李春秀同志被县教育局评为注提教学优秀教师。
④张志公实验教材教法1996年在我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广实施。96年12月在教育局组织的实验教学研讨会上,李积元同志的论文《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获三等奖,98年12月被教育局评为张志公语实验教学优秀教师。叶守明同志的论文《浅谈张志公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特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⑤在英语教学中引进了马成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和和张恩中初中英语十六字教学法。
通过各教研组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教学质量迅速提高,近几年来我校教学成绩在岗沟学区一直名列前茅。
今天的我校各教研组是一个以青年为主体,充满一机和活力的集体,他们正用自己的自信勤奋,创新继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1946年——1949年上半年,我在校时,有些事项曾做过提供在下面,是否在校史内写进去,请斟酌:
1,学校每学期开学后,既订有教学计划,按每周将应进行的活动订出来,贴在办公室墙上,按计划完成。
2、学校有教学日志,由值周员老师负责按日填写,可并没有教室日志。
3、每月初也开一次学校会议由全体教师参加,研究当月的事况。
4、每天上课前举行晨会,由值日老师讲述“好学生训练条目”(材料是省教育厅发给的图书中有)每项条目在周初用牌写出公布。
5、每年举行一次教学观摩(由各辅导小学教员招徕参加)。当时七里店中心学校辅导的有:深沟,刘家村,红坡儿,李家庄,高家庄,晁赵家,陶马家,许家堡。
6、当时把老爷庙庙院我开成操场,内设有秋千,小双杠,小单杠等,把古佛殿庙院我开阔成校园,栽有杏树花开等。
7、学校校林,是当时栽的。以上,当学校活动情况和发展情况写。
乐都县岗沟镇七里店初级中学 教育发展史(教师,学生讨论稿)
七 里 店初级中学初建于清末民初,原光绪31年前,该校系为私塾,民国初年由地方乡绅募捐银元100块,基本银600元,每年利息100元,作为学校经费,成立碾伯第三区第一初级小学校。由叶化楠,许常福,裴尚朝,马正名等人筹划创设修盖教室两幢。至民国十七年时,教员由梁子祥担任。民国 十八年,改名为乐都县第三区七里堡初级小学校,校长由许长福担任,教员徐步赢,并扩建后院教室两幢,东西部房五间,学生约30余人。民国十九年时,校长为张存德,教员李显荣。至民国22年又成立第三区永兴镇民众学校,校长党存孝,教员扬万选,学生约40余人。沿至民国31年,教员增为李显荣,叶化楠,裴隆朝等人,学生约40人,至民国三十二年改名为乐都县峰堆乡七里
店中心民国学校,校长为冉有志,教员有荫怀文等人。至33年——34年校长由刘建汉担任,教员有荫宋文,叶化腩,李显荣等人。至35年校长由裴发旺担任,同时成立小学教育董事会主管教育经费,董事会主任委员为许常福,徐显达,马正国,张存礼等人。当年青海省教育厅长刘呈德视察该校,当即拨给法币10万元,作为修理教室之用,因而改装了前面两座教室的门窗,改换了大梁,又盖了厕所两间,开阔了老爷庙,娘娘庙,古佛殿的庙院,以供学生活动。(当时庙校为一处)。当年暑假,教育厅又派省督学王鼎基来县筹捐教育基金,名为教育划全制,向农民捐粮登册,而不收本粮,其息作为学校经费。1934年六年级毕业生4人,35年毕业生吴家治等人全部放入西宁各中等学校。
1947年解放前校长李显荣担任,1948年校长裴发旺1949年_—— 1950年----53年由李明远担任,教师6人,学生约100人1953年祁统业任校长,1954年----1955年校长王三是,教员6人,学生约130人,1956年----1957年校长祁统业,1958年---1962年校长全生礼,主任周秉颜,教师8人,学生200余人,1966年----1971年校长李祖业,教员10余人,学生200余人。1972年----1978年校长俞长荣,教员14人,学生200余人。1979年-----1986年校长马本谦,教员18人,学生250人。1987年-----1992年校长吴进安,教员22人,学生280人。1992年----1996年校长晁福德,教员30人,学生300余人。1951年教师:袁进育,张鼎全,辛生才,杨万明,童发清等人)。1996年-----2000年校长王得权,教员40余人,学生500余人(97年七里店小学并入后)
以上情况由退休教师裴发旺提供
2000年----2001年校长李积元,教师30余人,学生470余人。2001年----20002年校长吴世文,教师30余人,学生480余人。2002年----2007年校长吴旭安,教师17人,学生300余人。2006---2008年校长范文奎,教师16人,学生300余人。2008年7月至今校长俞长田,教师54人,学生900余人。
第三篇 其它教育 我校农民教育和职业教育
我校的农民教育起步于1956年,当时在党的合作化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农民“识字班”,招收学员主要是30岁以下的农民,采取“夜校”形式,教员由学校教师担任,主要有裴发旭等人上课,地点设在学校,农民通过“识字班”的学习,大都能看懂简单的文章、书报,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计算问题。
1959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夜校”停办。1966年“文革”开始,农民教育一直未能进行。
1970年又恢复农村教育——“耕读学校”,学员以农村青壮年为主,一边搞生产、一边学习,地点改在七里店、马家台两村庙院,教师由许常禄等人担任,学习内容主要以识字、科学技术——生产土化肥为主。
1978年,乡镇农科站为主,在农科站的领导下,每年以当地的种植的的农作物为主的农业技术培训。农村青壮年扫盲教育正式启动,被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
1984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农村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步入正规,学校派员负责扫盲工作,争取“送字上门”和学生“包教”等形式,并进行考试,逐年进行农村扫盲工作。至1996年,学校所辖地区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顺利地被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1997年起,学校集中精力抓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也抓好复脱盲工作。职业技术教育内容也增大了许多,由乡镇农技器站及两村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授课,内容有:农业气象、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作业病虫害防止等内容,并在授课的同时加强农民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意识,改变陈旧观念,发展农村经济。学习每年达16次以上,参加人数累计达年培训500人次。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能发挥作用,农村两户不断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地区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
第四编 学校管理体制沿革 第一节 学校行政机构
我校创建于光绪31年(1905年),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期间,学校名称几经变更,校长变换多。解放前和建国初学校行政是校长负责制,学校一切由校长负责。1956年(大约)始设训育主任,沿用至今,此后又设事务主任。我校从创建至今学校行政机构大致如下:
时间
校 长
教导主任
事务主任 建校——1929年
不详 1929年
许长福
1930年
张存德 1931年——1942年
党存孝 1943年
冉有志
1944年——1945年
刘建汉
李兴英 1946年——1949年
裴发旺
李兴英 1949年——1953年
1953年——1954年
1954年——1955年
1956年——1962年
1963年——1968年
1968年——1972年
1972年—1974年
1974年—1978年
1978年—1985年
1985年—1992年
1992年—1996年
1996年—2000年
2000年—2001年
2001年—2002年
2002年—2006年
2006年—2008年
2008年7月至今
李显英
祁统业
王
湜
金生丽
林福全
周秉彦
李祖业
俞常荣
马本谦
吴进安
晁福德
王得权
李积元
吴世文
吴旭安
范文奎
俞长田
王
湜
李盛时
李盛时
常
毅
周秉彦
周秉彦 周秉彦
马本谦
赵慧芳
俞秉贞
俞秉贞
熊国安
熊国安
吴旭安
马本瑞
权宝章
范文奎
杨金莲 陈田志 党安玉 祁善林 祁善林 陈旭东 裴有伟 裴有伟 裴有伟 金永林 金永林
(以上部分资料由裴发旺、高建明、马本谦、李盛时等老同志提供)
第二节教师任用制度
从建校至建国初的近50年中,教师实行聘请制,即由校长聘请有知识有教学能力的人担任教师。从新中国建立初至2000年7月的50年中,教师全部由上级教育部门根据需要调派。从2000年8月开始实行教师聘任制。
第三节管理经验及办学特色
我校自建校起,就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培养了许多人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间,学校以“奋发向上,严谨求实”为校训,以“团结勤奋,文明进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校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面向全体学生,并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特长作为教学的重点。学校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常规管理为保证,教研教改为先导的方针,采用“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 的方式,形成了“民主治校,科学管理”的特色。由于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群众的普遍赞扬和上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学校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优秀学校”、“先进单位”。
1.教育教学著作论文: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刻苦努力下,我校部分教师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现作以下简介:
袁香莲同志在1997年海东教育第四期发表了《浅析有关溶液的浓度与百分比浓度的计算》一文;99年8月在《中小学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省级论文《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浅议》。
许显花同志于99年8月在《中小学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省级论文《电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2000年在《中华教育教学文丛》上发表了国家级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应至少读的训练》。
周美分同志于98年7月在《二十一世纪教育论谈》上发表国家级论文《浅谈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在《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论文集》上发表国家级论文《正确处理班级工作的七大关系》一文。党秀玲同志于99年7月《中华教育文丛》上发表《浅谈阅读课文思路教学》。
李玉英同志于95年海东报上发表《浅议农村学前班幼儿的游戏活动》;98年在海东教育上发表《桂林山水——审美教育四题设计》;99年在《二十一世纪经典论文优秀教师论文集萃》上发表了《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点作法》。
熊国安同志与96年在《当代教师素质教育论文集》上发表《指导学生正确熟述》;97年在《中学语文》上发表《皇帝的新装夸张技法》;98年在《班主任》上发表《班主任工作的“严”与“散”》。高国太同志于99年3月在海东教育上发表《利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权宝章同志于97年海东教育上发表了《浅谈初中数学关于反证法的教学》;98年在海东教育上发表《浅谈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
王存忠同志于2000年元月《中国教育论文集》上发表《物理实验在教学中重要性》;同年在省级《教育理论与实践》上发表《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素质教育的不里因素——“嫉妒”》。
李迎春同志于9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集》上发表《扣椅子穿全文——初中语文教学一得》;90年《初中文言文译释》上发表《乐羊子妻》的论文。
许正莲同志在中小学语文实验教学优秀论文集上发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海东地区;在新时期全国优秀教育论文选上发表《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陈旭东同志于2000年3月在《中华教育教学文丛》上发表了《英语教学点滴体会》。
严春莲同志99年发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桂英同志于99年发表《写作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周玉峰同志于99年发表的《我的一堂ABC》或《中学教师素质教育论文集》二级论文——特立教育研究奖。
吴世文同志于99年在〈当代教育教学文选〉上发表〈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李积元同志于96年12月发表了〈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获县教育局三等奖;97年12月发表〈浅谈张志公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几所体校的新理性态度〉;98年海东教育第4期上发表〈怎样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焦辛亥同志于97年在〈中国基础教育大殿〉上发表〈加强管理者的管理素质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99年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多方面培养青年教师〉。
2.人物 学校是育才摇篮,我校历史悠久,曾育出很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现特沃校育出的领导人物简介如下: 毛文炳
海东行署副专员 许文赢
国防科委
裴得旭
黄南州人民常委会主席
附大事证
1905年建立私塾
1906年废除私塾 更名为初等小学堂 1911年更名为碾伯县第三初级小学 1929年更名为第三区峰堆乡初级小学 1943年更名为峰堆乡七里店中心学校 1945年更名为峰堆乡七里店中心国民学校 1974年更名为七里店初级中学 2002年9月更名为七里店完全小学
2008年9月更名为碾伯镇七里店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