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6:4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第一篇: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长子七中李向峰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正直、诚信、有爱心、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当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特殊的情况,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作用,影响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不论是学生的情况,教师的原因,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由于种种原因,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对教学活动、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但心中仍不平静,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情结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因此,要想上好体育课,体育老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尤其不能带着情绪进入课堂,这样不仅影响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二篇:浅谈性格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浅谈性格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中法092 林琬茹 34 在学习了十周的商务谈判和人际沟通这门课程之后,对性格与人际沟通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性格不断的磨合发展并最终发展成一定的特点,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在一些生活细节中你会暴露你的性格特征,而在与人际沟通和交往中,这些性格特点更是会凸显出来。不同的性格会对人际沟通产生好或者坏的影响。

在如此多的性格类型中一般在沟通方面主要有四种:分析型、平易型、驾驭型和表现型。其中分析型在与人人际沟通时具有完美主义倾向,沟通按部就班,严谨。这种类型性格的人不擅长随机应变,容易给对方带来压迫感,从而变成谈判中强势的一方,但是同时也会令对方不适,令谈判内容不能很好进行。而表现型的人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外向,这种性格的人在人际沟通与谈判时通常比较占优势,他既可以带领话题的发展促成谈判的成功又不会给人带来较大的压迫感。但是同时也要主要不要过于热情以造成对方的反感。驾驭型的人注重谈判和沟通的实效,即通过谈判能获得什么利益,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这种性格的人在谈判的时候会给对方带来一定的压迫感但没有分析型的人那么强烈。但是由于驾驭型的人比较关注自我,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因此有时也会令谈判比较难于进行。最后是平易型的人,这种性格的人是很好的倾听者,但在谈判和沟通中通常处于被动和倾听的状态,因此不能很好的主导话题。以上列出的四种性格并不是说只有这四种性格的人。每一个人都可能存在以上性格的一种或以上多种。多种复杂的性格类型构成了我们自身的性格。因此如果想在人际沟通方面能够有所长,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多种复杂性格类型,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对劣势进行改正。才能更好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谈判。

以下是一个例子:例如两位性格都很独立、主观性又很强的人相互沟通,往往不容易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而独立型性格的人与顺从型性格的人相互沟通,则常常因为“性格互补”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利于沟通的顺利展开。一般来说,与性格开朗、大方、爽快的人沟通比较容易,而与性格内向、孤僻、拘谨、狭隘的人沟通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而造成性格差异的原因有许多个:

(1)、由于个人经历、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范围、深广度,以及认知涉及的领域、专业等都有差异。一般来说,知识水平越接近,知识面重叠程度越大(例如专业相同或相近等),沟通时越容易相互理解。知识面广、认知水平高的人,比较能适合与不同认知范围和水平的人进行沟通。

(2)、文化传统影响: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许多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从而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定势,总是在左右着每个人的行为,形成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文化”特征。一般来说,文化传统相同或相近的人在一起会感到亲切、自然,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沟通关系。当沟通双方文化传统有差异时,理解并尊重对方文化传统将有利于沟通;反之,将对沟通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造成性格不相同的原因还有很多,而不同的性格特征会对人际沟通和交往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如此但是事实上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例如有的人口才很好而写作不行,口头交流时讲得头头是道,但书面交流则困难重重;有的人正好相反。另外,像口齿不清、地方口音重、不会说普通话、书面记录速度慢等,也属沟通技能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沟通。人际沟通的情境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其影响因素也颇为复杂多样。了解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沟通者在设计沟通时“兴利除弊”,在沟通进行时随机应变。除此之外还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嘈杂声干扰像门窗开关的碰击声、邻街的汽车声和叫卖声、等等。环境氛围的影响像房间光线昏暗,沟通者便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室温过高或过低,及难闻的气味等,会使沟通者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单调、庄重的环境布置和氛围,有利于集中精神、进行正式而严肃的会谈,但也会使沟通者感到紧张、压抑而词不达意;色彩鲜丽活泼的环境布置和氛围,可使沟通者放松、愉快,有利于促膝谈心。隐私条件的影响凡沟通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时,若有其他无关人员在场,缺乏隐私条件,便会干扰沟通。回避无关人员的安静场所则有利于消除顾虑、畅所欲言。这些都会影响人际沟通,但是无论如何性格特征的的影响都占较主要的方面,如果是性格类型对谈判成功有利的话,相信其他对谈判不利的因素对谈判的影响都会降到最低。

而改善性格和提高自己的谈判技巧的方式主要有:选择适合的沟通风格和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强化作为倾听者时的的反馈能力;保持交流通道的流畅等等。结合这些方法和自己的性格特征,相信会对沟通和谈判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篇: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正文 :

家庭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诚实、谦虚、善良、勇敢、自豪、果断、虚伪、自负、自卑、怯懦、优柔寡断等,以及对于事业的轻率态度或负责态度,在决定中匆忙或镇静,善于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社会的心理或是想成为一个利已主义者,对待人们抱着体贴的态度或漠不关心等。所有这些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这都是他的性格的特点,这些性格的特点表现出对待劳动、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环境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指家庭中的父母和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 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学后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比起来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环境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及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具有早期性。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 基本动作 以及某些生活习惯。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就的名人都得益于在幼年时期所收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的实例也不少,如印度的狼孩卡马拉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二)家庭环境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出生后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在有意无意计划和无计划 自觉和不自觉间进行。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影响着子女。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伴随人的一生,所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不可小觑。(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利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方面对父母的强大依赖性,父母对孩子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的树立程度。父母权威必竖立在尊重孩子人格基础之上,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首先观念一致,相互配合刚柔并济是孩子容易接受父母教育。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可以解释一个孩子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项目总方差 的23.87%,对精神疾病的研究表明,52%的病人在幼年和青少年时期有着不利的家庭生活环境,只有12%的病人有着很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有多大要想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父母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ji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儿童阶段,孩子思想尚未定型,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并善于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各种影响,他们往往都不加取舍地去接受。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因而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

二 家庭环境中重视儿童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

孩子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认为家庭环境中能让孩子的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一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

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1)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没有母亲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一般地说,如果孩子不出现依恋便是亲子关系出现问题,例如,母亲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

(2)儿童依恋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儿童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对于个人来说,亲子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也许,一切人际关系无不

打上亲子关系的烙印,这就是人类学家为什么特别重视亲子关系之研究的缘故。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家庭气氛

不同家庭氛围对孩子个性影响十分显著。按家庭氛围粗略划分,可分为民主型、正统型、放任型、冲突型、包办型等家庭。

(1)民主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较多,在民主性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活动加以保护,同时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给以满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或禁止。其亲子关系十分和谐,父母与子女相亲相爱。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动静相宜、生动活泼。严谨、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

家庭给以孩子一定程度的自由发展空间,适时的和孩子交流对事情的看法,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孩子的错误耐心指导,充分给孩子自由与尊重。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养成开朗、目信、积极的心态和开拓、自制、灵活的思维习惯。

但在今天,随着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渗透,传统的严格管教型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民主”家庭越来越多,一种似是而非的“假民主”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作为一个个性化教育者,近年来已经遇到太多这样的有“民主”教育背景的“问题”孩子。因“民主”而被耽误、被障碍的孩子,远远多于因严格管教而产生心理问题 的孩子。如果说过于严格的家教会给孩子身心留下阴影,那么过于“民主”的让步满足、放任姑息,则让孩子根本不能健康成长!这样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自认为有一定的家教知识和见解,自诩为自己是民主型家庭教育,受此观念影响,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很多事都跟孩子商量,更别说上学后的补课,上辅导班,就连家里一些原则上的大事情也跟孩子商量。可是,由于孩子缺乏经验和判断力,很容易被宠坏: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当孩子上了学以后,由此影响的学习能力欠缺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坐不住板凳,注意力差,和同学交往困难等,这些不良习惯使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吃力。这时,当家长意识到出现的问题,便想起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服从,但讲民主已经解决不了了,因为多年的“假民主”早已经把他们的权威打倒了。在讲道理、平等沟通无效后,情急时便用武力打着孩子服从,然而,孩子渐渐长大,不服管教,软硬不吃等一些劣习早已经在他们的意识里扎根,所谓的民主家庭争吵,打孩子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个性心理渐渐成熟,可塑性越来越小,此时,再高明的教育者也无力回天,只能扼腕叹息,“假民主”之害,甚于猛虎。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把握一个度,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该坚持原则坚持原则,该讲民主讲民主

(2)正统型家庭的父母为人严肃,行为端正,对子女要求严格,决不轻易表扬子女。对人对事总的原则是“责任重于泰山,欢乐藏在心底”。由于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对父母往往敬而远之,有烦恼宁愿放在心里。有的孩子甚至养成表面顺从、心里不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害怕承受失败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容易遇到感情表达方面的障碍,没有自信心,易焦虑。

(3)放任型家庭一般有两种,一是父母忙于工作将子女托付给保姆或亲属;另一种是父母对孩子教育比较随心所欲,没有一贯的标准。这两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都难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孩子普遍活泼有余,严谨不足,责任心、自控力与开拓性都很差。如某酒店老板的孩子上初二,表面上看起来健康快乐,但行为无规矩,上课不遵守纪律,不爱做作业,成绩较差。他自己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4)

冲突型家庭的父母双方比较爱吵架。这类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过,容易没有安全感,时刻要提防“战争爆发”,或胆小退缩,或攻击好斗,极易酿成心理疾病。某商店的售货员脾气急躁, 偏偏丈夫的脾气也很倔,家里总是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从小躲在一旁哭泣,上初中后,开始不回家,在街上游荡。终因打群架被处分,之后更自暴自弃;发展到偷抢赌博,被少管所收容。

(5)包办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劳肯干,爱子如命,处处呵护,事事顺从。不知不觉中,这样环境中的孩子极易养成依赖心理,事事靠父母在和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自我中心,无法和他人相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无法独立处事

(三)父母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如何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模仿,因此父母的榜样作用格外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等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潜

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对长辈、子女、朋友、同事尊重和爱的情感特征,奠定了孩子情感生活的基础,会养成他的友爱、助人、开朗的个性;父母对事业的执着热爱,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会养成孩子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家长要努力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当好合格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必须先从父母自身做起。

首先要热爱生活和工作,父母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行为而自然流露出,使孩子领略到生活的意义。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平时父母的言谈和行为会使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父母们)如何同别人谈话,如何谈到别人,你们如何欢乐悲伤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巨大的意义。”父母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除了身教之外,还需言教,需要体现在家庭的生活实践和行为习惯上。家长要向孩子讲古今中外对人类有贡献的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他们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除了讲一些著名学者勤奋读书、助人、诚实的故事之外,还给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久而久之:司马光“破缸救友”,岳飞抗金救国,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雷锋甘做人民的勤务员等等光辉形象,都会给孩子正在形成的性格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好表率。家中老人病了,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安慰照料、送茶送饭,平时尊重孝顺老人,同孩子外出乘车,要扶老携幼、主动让座,做文明行为的榜样。孩子的性格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滴塑造起来 的。

(四)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使得中国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长辈们围绕着独根独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材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表达着长辈们的渴望和心愿,从而在社会上又构筑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教育风景线,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文明与幸福注入了活力。事实表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凡是一个有远见、有责任感的家庭,都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的。搞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本身涉及找好角度,找好契机和结合点,找好突破口,并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学、经济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潜心琢磨,拿出恰当的态度、办法去积极的应对。

(1)、独生子女成长的有利因素:

一般来说,独生子女较为聪明,性格较为开朗,身体素质较好。形成这些优点的主要原因是:(1).独生子女 具有较为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营养、玩具、图书等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充足,因而能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2).独生子女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以及优良品德、向上精神的形成。(3).独生子女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条件,家长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早期教育。这种特有的家庭环境造成了独生子女成长的优势。

(2)、独生子女成长的不利因素:

主要表现是:(1)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等“儿 童伙伴”,不利

于养成互助协作、平等待人的个性,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2)家长易于溺爱,幼儿容易滋生 优越感、特殊感,还可能养成懒惰、挑吃拣穿不爱劳动的弱点。(3)家长的教育思想容易同社会及学校教育产生分歧。(4)祖辈、父辈各行其事,常常有不同的要求,幼儿无所适从。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子女教育观,尽量避免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扬长避短,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使自己的子女健康茁壮地成长。

(3)、独生子女家庭必须着重研究和解以下三个问题:

a长辈之间要优势互补,包括性格、知识、经验、能力、爱好、方法的优势互补,亲子之间的优势互补,代际之间的优势互补,切忌各自的单打独斗,你搞你的宠爱有加,我搞我的严抓严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看笑话,使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对付大人,如同埋下定时炸弹,迟早会爆发“战争”,训练、培养独根独苗成材最终走向失败;

b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和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潜能开发和培养,注重方法的给予和能力的提高,不搞长辈意志控制,也不搞分数论英雄,更不搞棍棒教育;

c 长辈特别是爸爸妈妈必须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素质去影响、熏陶和带动独生子女的进步与发展,在家里建设一种讲学习、求向上、助快乐、促幸福的文化氛围,从而训练、培养独生子女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品位,将来成为品学兼优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直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常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缩影,当我们夸一个孩子礼貌有涵养时,与此同时也就看到了他背后的那个家庭的轮廓,当我们批评责备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多坏习惯,并为此头疼不已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当之处。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75%, 其他社会 学校教育等等加起来是25%,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少年强则中国强,孩子不单是我们家长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注重家庭教育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

参考文献《发展心理学》 《教育学》 《儿童心理学》

摘要 :孩子是祖国民族的未来,不但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关键词: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 目录

一家庭环境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1)

(一)家庭教育的早期性························(1)

(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2)

(三)家庭教育的权威性························(3)二 家庭环境中儿童性格获得良好发展的途径·········(3)(一)亲子关系·····································(3)(1)疏远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3)(2)过度依赖型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4)(3)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影响······················(4)

(二)家庭氛围······································(5)(1)民主型家庭及其对孩子影响························(5)(2)正统型家庭及其对孩子影响························(6)

(3)放任型家庭对孩子影响·······························(7)(4)冲突性家庭环境对孩子响·····························(7)(5)包办型家庭对孩子影响·······························(8)

(三)父母榜样··········································(9)

(四)(四)独生子女····································(9)(1)独生子女的有利因素·································(9)(2)独生子女的不利因素································(10)(3)研究方面的重要问题································(10)参考文献 ··············································(10)

第四篇: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摘要: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其地位和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不断揭示和证明。那么,儿童的性格形成有什么规律?儿童早期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发展的哪些方面我们从中要借鉴和注意什么方面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环境; 儿童性格;发展;

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及现状

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结构、家庭的资源配置、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软环境指家庭成员关系和教养方式。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特点:

(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具有早期性。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2)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连续性。父母的行为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影响着子女。这些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给予影响和示范。

(3)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主要从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三方面分析。

(一)家庭氛围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氛围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

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平等,平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过于强势的父母影响孩子认知风格方面的的独立,孩子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可能会因父母的强迫而被干扰。当出现错误时孩子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因为是他们做的抉择。平等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理智,只有理智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并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使孩子养成客观全面的认知风格。

③ 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发泄。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二)家庭结构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成长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往往家庭气氛融洽,家庭所扮演的各个角色恰如其分,有足够的精力关心、照顾子女,使其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有些夫妻感情不和,其品质缺陷暴露无遗,他们互相攻击,谩骂,即使在子女面前也毫不避讳,子女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父母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影响孩子的判断,孩子可能会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三)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影响

在各种家庭因素中,对儿童行为影响最大的、研究最多的是家庭教育方式,许多其它因素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儿童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所以,在纵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三、正确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策略

孩子应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我们认为,主要有:(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那么,培养问题良好的性格应采取怎样的家庭教育策略呢?

(一)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成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从而形成自卑封闭的性格。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三)有民主,才能有“自立”。出色的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培养出来的。

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像对成年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的性格也会随之而来。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生活旨趣、认知风格、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这四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在人的一生成长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是个人成长的指路明灯,是个人成长的牵引力;正确的认知方式是个人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准确地获得外部信息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态度是个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向上,并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个人实现人生理想、实现有意义的人生过程的最重要的心理调节因素。

总之,家庭环境在孩子性格培养方面乃至一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孩子的家庭环境是不完善的,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大遗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环境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只要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必定回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参考文献:

① 姚本先、何军《: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见《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2期

② 沙毓英、张锋等:《〈中国学生性格问卷〉(11-18岁)的编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③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2012年11月第8次印刷

第五篇:儿童音乐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儿童音乐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善于合作等多种性格的养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音乐新课标的的教育理念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性格培养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疏导人的情绪、宣泄人的情感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勤奋、诚实、单纯、勇敢、坚强等构成。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我关注的态度

音乐感受是人的精神性享受的感觉,是人在音乐活动中直观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儿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是一个主体通过音乐对象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体验和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感悟。小学音乐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儿童在音乐中发现自我情感的丰富,继而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根据这种内心感受去有所追求,这样一来,儿童就会处于一个不断满足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

2.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音乐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决定了想学好音乐,绝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一些音乐技能的学习中,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对钢琴的学习,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需要当众表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的过程。在学习音乐代写论文中所养成的认真的态度和良好习惯,也会向学习中迁移和延伸,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促使他们朝着健康、不屈、和高尚的性格方向发展。

3.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音乐的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特别是一些音乐教学,需要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通力合作,它需要互助友爱、齐心协力、相互尊重。音乐游戏、器乐合奏、集体舞、合唱等等都是集体艺术,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从大局出发,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在这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学生领略了集体音乐艺术的魅力,每个人都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的观念,提高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具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中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且,许多性格内向,甚至自闭的孩子由于参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而逐渐变得开朗、乐观、乐于与人沟通了,自信、热情的微笑表达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4.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性格教育的一个核心成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意义深远的。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形象生动的歌词,再加上坚定有力的旋律,可极大地鼓舞孩子,促使他们明白生活道路的坎坷与艰辛。学生日积月累地受音乐的感染、熏陶、学习,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途径

1.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性格。

欣赏从来都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各种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激昂向上,催人奋进;《歌唱祖国》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影响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是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才使他们茁壮成长;《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勤劳的性格特征。器乐曲的欣赏也同样能达到培养目的。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表现出作者顽强不屈的性格及战胜黑暗、追求光明、与命运抗争的信念。这些都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应不屈不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歌唱

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又有歌词的帮助,儿童很容易参与和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唱歌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听别人演唱,自已也能放声歌唱,这使儿童感到有趣和愉快。同时,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给儿童以美的感受。通过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歌曲,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学会正确的呼吸、发声、吐字、表情等一系列唱歌的基本技能,并且能使儿童的发声器官具有一定的控制声音,如控制长、短、强、弱等声音的能力,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作品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仅给学生带来美感,带来教益和鼓舞,更引发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3.器乐演奏

器乐艺术技能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者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受教者自我尊重、自我表现的愿望。持久的器乐学习,可极大程度地培养儿童自制性、坚韧性等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器乐教学中,一般选择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带给了孩子们一种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些喜欢音乐的孩子天生嗓音沙哑或五音不全或动作不协调或身材肥胖,这一些先天条件限制了他们在歌唱、舞蹈韵律方面的发展,这时的器乐学习就解决了他们的难题,给了他们成功体验的机会,也坚定了他们认真学习的信念。

4.音乐活动

一是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可将爱好声乐、希望能在声乐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组成声乐小组;将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欣赏小组;将有爱好器乐演奏并具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器乐小组等等。各个小组之间要开展积极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定期举办合唱、群舞等集体比赛项目。比如合唱,它要求每个参与者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既有自我的表现之处,又有整个团队一齐按照作品表演处理的需要。每个人的表现优劣都直接影响着集体效果的表达,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励参与者的自尊与自爱,增加集体的凝聚力。三是举办竞赛性音乐活动。竞赛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会有成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后如果成功便可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如果失败就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竞争意识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养成和完善的益处,并提出了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措施。无论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还是素质教育的提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成为一个兴趣广泛,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所以希望广大小学音乐教师,真正认识到音乐教育的含义,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性格、意志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下载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儒学对国人性格之影响

    浅析儒学对国人性格之影响 摘要: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中国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儒学并不像西方哲学家所说的......

    影视剧对青少年性格及其行为的影响

    影视剧对青少年性格及其行为的影响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在精神文明上的追求,而影视作品正好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如今,影视作品......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是由生长的环境所造就的。一个孩子生活在什么家庭,家长的素质,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等。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

    爸爸对女儿性格影响更关键范文

    爸爸对女儿性格影响更关键 □竹 子 尽管母亲在生活层面上更多地影响女儿,父亲却会对女儿的性格和一生的幸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什么? 第一,父亲奠定了女儿心目中最初的男性......

    血型星座影响性格

    “日本人找到了一个给人„划分成分‟的新方法,不是星座,不是颅相,而是血型。这毫无科学根据,但这不影响日本人在婚姻恋爱、招聘面试等方面对血型性格的应用。” ——美国《新闻......

    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 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

    人生经历对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影响

    人生经历对人的性格和思想的影响 人是社会群体组成部分中的一份子。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或多或少地影响和制约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 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稀里糊涂地生存了三十几......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担任起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