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小学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变化简析
2014年中小学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变化简析
2014年中小学教师招考考试大纲变化如下:
一、中小学教育综合1.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新增考点
(1)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
2.教育学模块:
7.教师与学生 新增(1)教师的职业角色删掉(3)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心理学模块 :
4.学习心理与教育新增(2)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品德心理与教育新增(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二、中小学各学科专业考试大纲没有变化。
第二篇:2018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教育综合知识)
阜阳分部
推荐阅读:阜阳公务员考试网 阜阳人事考试网
2018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教育综合知识)
2018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公告尚未发布,根据往年考试时间来看,公告预计在4月中下旬发布,报名时间在4月底至5月初,5月中下旬进行笔试,现整理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大纲供广大考生参考:
温馨提示:收藏2018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汇总:招考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专题,公告发布,小编会同步官网在这个汇总页面更新内容,帮助您快速查找你想要的教师招考信息!!
点击查看>>>2018安徽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考试大纲汇总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仅供参考】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中公教育
阜阳分部
(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1)教学的意义(2)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3)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5)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6)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7)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8)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9)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中公教育
阜阳分部
(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2)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3)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4)小学班级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5)学校与课外教育活动、家庭联系及协调 9.学生
(1)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2)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3)小学生个体差异(认知差异、性格差异等)与教育(4)特殊儿童的概念、类型及其特殊儿童的教育 10.教师
(1)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
(2)小教师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3)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二)心理学 1.小学生认知发展
(1)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2)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规律的应用、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3)记忆的概念、记忆品质、记忆过程、记忆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4)思维的概念、思维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5)想象的概念、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小学生情绪、情感、意志(1)情绪的概念、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概念、情感的种类(3)意志的概念、意志品质
3.小学生个性发展
(1)需要、小学生的兴趣及其培养
(2)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中公教育
阜阳分部
(3)能力的概念、能力的类型、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能力的培养(4)性格的概念、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4.学习与学习理论(1)学习的概念、学习分类(2)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概念、学习动机分类、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4)迁移的概念、迁移的种类、迁移与教学(5)知识学习的类型、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策略
(6)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7)心智技能的概念、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心智技能的培养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主要途径与方法(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4)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三)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等
2.教师权利和义务
(1)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2)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 3.学生权利保护
(1)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2)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预防(四)新课程理论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 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
中公教育
阜阳分部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4.新课程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 5.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6.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解析题、案例分析题等。4.内容比例:学科专业知识约占70﹪,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约占30﹪。
中公教育
第三篇:2015幼儿教师招考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15 年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幼儿园教师)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时事政治模块(约 10﹪,15 分)﹪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3 月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约 20﹪,30 分)﹪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 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10 号)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年)
(8)《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概念: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 德品质。
作用:
一、教育作用
二、调节作用
三、导向作用
四、促进作用
五、评价作用
六示范作用
基本内容:
一、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最核心、最重要的职责与任务)
五、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六、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途径:
一、坚持知行合一
二、努力做到自省慎独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
四、学习先进人物
方法:
一、说理疏导法(师队教师进修职业道德教育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广开言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引导教师不断提高 自己的道德觉悟,以满足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育方法。教师职业道德教 育所要解决的只要矛盾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职业的道德现状之间 的矛盾。)
二、榜样示范法(是通过模仿人物的示范作用以及先进教师的典型事例对教 师进行职业道德平品质方面的教育。)
三、情感陶冶法(利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各种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 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
四、实践锻炼法
(3)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4)《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学前教育学模块(约 35﹪,53 分)﹪
1.学前教育及其发展
(1)学前教育的内涵
学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学前教育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 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1837 年,德国幼儿教育家福伦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并在 1840 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因此他也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创立于清末新政时期。1902 年,清政府实行 “新政”,设立新学堂,指定新学制,并与 1902、1904 年分别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奏定学堂章程》是 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1903 年,我国在湖北武昌创办了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发展:
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幼儿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有教育机构多样化、教育质量的提高
2.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项式、多渠道发展 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1)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认为,孩子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由内在动机支配,他制作的 玩具取名为“恩物”,意为“神恩赐之物”。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2.游戏理论。
3.协调原理。4.亲子教育。
②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④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 的地位和作用。⑤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2)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1.推崇遗传,重视引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2.教育必须与儿童法制的敏感期相吻合3.注重感观教育
4.通过“工作”,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地指导儿童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幼儿园课程理论
3.我国幼儿园教育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根本 任务: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4.儿童观
(1)儿童观的内涵
是成人如何让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2)当代儿童观
概括为: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是一个全方面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因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 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 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利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5.学前教育的原则
(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即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保障儿童 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即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 2.教育活动多样化 基本活动的原则 3.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 4.以游戏为
6.幼儿园课程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1.确定表述的角度(从教师的角度、从幼儿的角度)2.确定表述的性质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一、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
二、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
三、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
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日常活动与生活 4.家园合作 3.学习环境
(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1.主体 2.客体 3.标准和指标 4.方法
7.幼儿园游戏
(1)幼儿园游戏的价值
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 力和思考力。幼儿在游戏中既有现实伙伴之间的交往,也有角色间的交往。幼儿 正是在这些交往过程中,得以发展社会性。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身体发展的作 用
(2)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二、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三、游戏活动是假想的情景中发生的(3)幼儿园游戏的类型
1.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
2.结构游戏
3.表演游戏
4.体育游戏
5.智力游戏
6.音乐游戏
(4)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
一、重视幼儿自发性游戏
二、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5)幼儿园游戏的支持与指导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1.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2.尊重幼儿游戏的 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变现、创造)
二、以间接指导为主(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 3.正面评价游戏)
三、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游戏
四、按各种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8.幼儿园教学活动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1)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2、发展适宜性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7、整合性原则
(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1、观察
2、实验
3、游戏操作
4、参观
5、谈话、谈论
6、讲解、讲述
9.幼儿园主题活动
(1)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2)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10.幼儿园区域活动
(1)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
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同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 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 的学习与发展
(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 2.指导的间接性 3.个性化 4 自选性
11.幼儿园一日生活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
12.幼儿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要求
原则: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三、幼儿参与 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 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五、经济性原则 要求:让环境包涵目标;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尽可能让幼儿感 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社区:
1、社区环境的教育性。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3、社区文 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2)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形式
口语法:包括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咨询,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文字法:包括问卷调查,家园联系本,宣传栏(活动法依据家长参与活动目 标活动法可分为:观摩,庆祝,服务和管理)
14.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的内容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2)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
二、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三、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四、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15.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和幼稚性。
2、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劳动过程 的创造性。
4、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5、劳动周期的长期性
(2)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素质:
一、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
二、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
三、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能力:
一、观察力
二、沟通能力
三、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
(四)学前心理学模块(约 35﹪,52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的发展,从主要受生理约束到自己对心理的 主动调节
4、从凌乱到系统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3)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等基本概念
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近发展: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 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4)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
2、环境和教育因素
3、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2.学前儿童动作和语言发展(1)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自上而下。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是按顺序发育成熟的。2 由近到远。如先抬肩,后手指取物。3 先泛化后集中,从不协调到协调。如看到桌前的玩具时,婴儿表现为手舞足蹈,但不能把玩具拿到,以后则发展为能伸手直接取到玩具。4 先正向动作后反向动作。如先能握物,后能随意放下;先学会向前走,后学会倒 退。
(2)学前儿童言语表达能力发展
1.从外部言语道内部言语
2.从情景性言语道连贯性言语
(3)游戏语言、问题语言、自我中心语言、内部言语等基本概念
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幼儿方位知觉的特点
是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的方位和位置关系的知觉。岁已经能正确辨别上 3 下方位;4 岁开始正确辨别前后的方位;5 岁开始能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 岁虽然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后的能力尚未发育 完善,要到七八岁后能掌握。
(2)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初期:有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常与他们的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 中期:可以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能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是对于较 远的时间理解起来就比较难 晚期: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分清上午、下午、知道今天星 期几、知道春、夏、秋、冬,但对于更大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几秒 等的辨别,仍感到困难
(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1.注意稳定性的发展(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2.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发展(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 同对象的想象
(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与常用策略
特点:1.目的性 2.牢固性 3.精确性 策略:1.让幼儿多感官地参与 2.歌 记忆 3.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
(5)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 开始发展;想象容易同现实混淆
(6)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从概括性质的演变来看,从动作概括向表象概括,再向概念概括发展。从反 映内容的演变来看,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想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 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发展。从思维发展的方式来看,幼儿思维 最初是直觉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7)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的概念与特点
直觉行动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 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直观 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幼儿教师招考
具体形象思维:3-
6、7 岁的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谓具体形 象思维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 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8)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智慧的本质是适应,是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 认知发展从动作到运算前两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从反射动作到智 慧动作【思维起源与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2.前运算阶段 2-6.7 岁【延迟模仿: 相对于即时模仿,延迟模仿不是马上模仿,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甚至十几个小时 后才会发生,含有表征的成分】3.具体运算阶段 7-11 4.形式运算阶段 11 岁以后 3.幼儿认知中的自我中心及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中心指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观 点和自己动作上的现象;去自我中心化指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认知机能 不断发展和认知结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除出来】
4.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依恋、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基本概念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类型:焦虑一回避型、安全型、焦虑放抗型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接近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 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的适应的行 为的总和。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 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
(2)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 同伴关系。
(3)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4)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
3、移情
(5)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3、强化。
4、挫折。
5.学前儿童个性发展(1)自我意识、气质等基本概念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 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气质:是一个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胆汁质、多血 质、黏液质、抑郁质。
(2)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自我评价比 较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3)幼儿性格的特点
1、活动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信任对怀疑(0-1.5)自主对羞怯(1.5-3)主动对内疚(3-
6、7)勤奋对自卑(6-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繁殖对停滞(25-65)自我调整对绝望(65 岁以后)
第四篇:640生物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生物教育综合》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40)
学院名称(盖章):
教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3年9月5 日
《生物教育综合(含生物教学论、细胞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640)
一、考核要求
《生物教育综合》是为课程与教学论(生物)方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生物教育综合》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择优录取、确保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在考试形式和和试卷结构等方面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 填空题
30空,每空一分,共30分 辨析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分析或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 30分,共60分 教学设计或应用题
1小题,每小题 30分,共30分
二、考核评价目标
《生物教育综合》是一种综合考试,它涵盖普通生物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史和生物教学论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1.准确识记普通生物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史和生物教学论的基本知识,检测考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
2.正确理解生物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考核考生分析与解决生物教育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生物学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生命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第三节 细胞代谢
第四节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考试内容
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细胞的结构
酶、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考试要求
1.理解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及结构
2.说明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3.阐明酶的种类及特性,比较物质的跨膜运输
4.说明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比较其过程的异同 5.说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比较其过程的异同 考试比例:40分
第二章 动物学
第一节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血液与循环 第三节 气体交换与呼吸 第四节 内环境
第五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第六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第七节 生殖与胚胎发育 考试内容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体温调节、渗透调节与排泄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考试要求
1.说明组成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2.说明血液的结构与功能,识别人体血液循环图 3.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说出恒温动物维持稳定体温的方式
5.举例说出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比较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6.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
7.识别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图,简述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8.简述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简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 9.比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考试比例:45分 第三章 植物学
第一节 植物的结构与生殖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 第三节 植物的调控系统 考试内容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的生长、生殖和发育 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和运输 植物激素
植物的生长响应 考试要求
1.简述植物的各器官及组成器官的组织 2.概述植物生长的过程
3.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活周期
4.概述植物对水分及矿物质的吸收与运输 5.简述生长素的发现史
6.举例说出对植物起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植物激素
7.简述植物的向性 考试比例:35分
第四章 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四节 物种形成与进化 考试内容
遗传学三大定律 细胞质遗传
遗传物质的发现 中心法则 基因突变 基因工程
物种形成的方式 现代进化理论 考试要求
1.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
2.根据子代(亲代)的基因型推算亲代(子代)的基因型 3.简述细胞质遗传
4.简述遗传物质的发现史 5.简述DNA复制的特点 6.说明中心法则的内涵 7.概述基因突变的三种类型 8.简述PCR的过程
9.概述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及其作用 10.简述重组DNA的基本步骤
11.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内容 12.简述物种形成的方式
13.说明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考试比例:40分
第二部分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中学生物课程及课程改革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第三节 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 第四节 生物新课程的理念 考试内容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 生物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及目标 考试要求
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2.叙述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和课程内容的选定原则,了解中学生物课程的总目标及具体目标,3.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4.了解生物新课改的背景
5.叙述本次课改具体目标体现的六项变化
6.理解本次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体会生物课程结构的主要变化。考试比例:10分
第二章
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
第一节 关于自然科学
第二节 科学素养与生物学素养 考试内容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 考试要求
1.叙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 2.举例说明科学的不同维度
3.了解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素养 4.能够描述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考试比例:10分
第三章
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第三节 概念转变理论 考试内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概念转变理论 考试要求
1.理解“学习”一次的含义。
2.叙述教育心理学上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上的含义。
3.掌握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影响。4.能够简述概念转变理论的条件及为概念而教的教学原则。考试比例:15分
第四章 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学基本技能 第二节
教学策略 考试内容
教学基本技能: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教学策略:概念图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考试要求
1.了解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目的
2.解释几种基本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
3.理解概念图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在改进生物教学方面的作用 4.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及这些要素的含义
5.能够简述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 6.了解STS的定义、特性及STS教育和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考试比例:35分
第五章 直观教学、直观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
第一节 生物课的直观教学和常用直观教具 第二节 简易生物教具的制作
第三节 计算机、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内容
直观教学 直观教具
现代教育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直观教学的优势
2.根据各种直观教具的特点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了解简易生物教具应具备的特点
4.了解计算机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方式 5.举例说出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如备课、成绩评估、管理等 考试比例:10分
第六章 中学生物学实验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 第二节 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
第三节 实验教学 第四节 演示实验教学 考试内容
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生物学实验的类型、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
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类型及教学 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演示实验的概念、作用、类型、教学要求及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考试要求
1.举例说明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和类型 2.了解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简述如何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 4.了解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及类型
5.了解编制学年实验教学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6.了解演示实验的概念、作用、类型
7.掌握演示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了解获得新知识的演示实验的教学特点 考试比例:10分
第七章 生物学教师的备课
第一节 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第二节 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第三节 教案的编写 考试内容
备课的意义、依据、内容及程序 教学目标的表述 书写教案的要求 考试要求
1.了解备课的意义和依据 2.掌握了解学生的四条途径
3.了解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并能制定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 4.掌握书写教案的要求 考试比例:30分
第八章 生物教育评价
第一节 生物教育评价概述
第二节 教师自编成就测验:命题
第三节 教师自编成就测验:阅卷和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实作评价 考试内容
教学评价的目的、种类、基本原则 试题与检测的审查、分析
试卷的评阅、试题分析、试卷分析
实作评价的概念、类型、实施步骤及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
2.简述四种教学评价的含义及相应的评价类型 3.区分效标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的主要不同点 4.了解评阅主观性题和客观性题应注意的原则 5.了解试题分析的步骤及试卷综合分析的内容 6.了解实作评价的概念类型、步骤和方法 考试比例:10分
第九章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
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四节 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考试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调查法 实验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考试要求
1.理解中学生物学教师怎样深入教育科研领域 2.了解调查法的特点、种类、实施
3.了解实验法的应用范围、类型、基本要求、优点、不足、基本步骤 4.了解当代生物教师角色的转变
5.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教师要求 考试比例:10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肖川.《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4.汪忠,刘恩山.《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刘凌云,郑光美 《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五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
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06年4月
简
介
一、考试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NTET,以下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 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考试形式
考试方式为机考,考试及评分均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
考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中列举的教学案例和选用的素材针对不同学科、学段,并由此形成考试科目。应试教师可在报名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类见表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以“任务导向”方式展开,题型包括教学解决方案选择、教学内容填充、常见软件问题解决策略选择、视频教学片段分析、应用软件操作等。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软件种类及版本见考试要求中的相关部分。
表 1 考试素材分类与考试对象
序号 科目编号 对应素材来源 考生 1 T101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师
T102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
T103 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教师T104 小学科学(自然)小学科学(自然)老师T105 小学品德、生活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T106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师
T107 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师T201 中学语文 初、高中语文教师
T202 中学数学 初、高中数学教师
T203 中学英语 初、高中英语教师
T204 中学物理 初、高中物理教师
T205 中学化学 初、高中化学教师
T206 中学生物 初、高中生物教师
T207 中学地理 初、高中地理教师T208 中学思想品德 初、高中思想品德教师T209 中学历史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高中历史教师
T210 中学音乐 初、高中音乐教师
T211 中学美术 初、高中美术教师
T212 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
五、考试日期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时间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具体考试日期由考试中心在考试前6个月向社会公布。开始报名时间为考试前40天。
六、考点
考点资格由省级考试行政部门按标准认定,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各省在考试报名前1个月,向社会公布考点信息。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七、合格证书
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证书”。
八、其他
关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详细考务信息,请咨询教育部考试中心,或省级考试承办机构和考点。
总体要求
参加考试的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参加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或由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它相关培训。
具备初级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具体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意义。
2.了解教学过程的基础知识,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并予以应用。
3.了解教学资源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教学资源获取、存放与整合应用的方法。
4.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应用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完成教学设计方案。
2.能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和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
3.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4.能应用教育评价有关知识,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能够遵循和传授与技术应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意识。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按照典型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组织,对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以及教学环节中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内容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要求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
了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2.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要求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
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3.学习理论 内容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主要不同之处
二、教育技术应用的意义
内容
(1)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2)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
要求
了解推广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流程
1.需求分析
内容
(1)学习者分析
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
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2)教学的环境条件分析
硬件设施(DVD播放机、电视机、计算机、卫星教学收视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视频投影机、学科教学设备、学科实验仪器)
教学软件平台与常用的工具软件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处的学科、学段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2)正确使用所处环境中可供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
3)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教学软件平台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基本功能
2.教学目标分析
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的描述
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
教学重、难点的提炼
教学序列的组织
要求
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
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对教学序列进行合理安排
3.教学策略初步选择
内容
(1)教学活动的排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3)教学方法的选择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要求在提供的教学策略中进行恰当选择
4.教学媒体选择
内容
(1)依据学习目标
(2)依据学习内容
(3)依据学习者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
要求
根据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教学评价方案制定
内容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要求
制定初步的教学评价方案
二、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制作
1.电子教案的特点、结构及制作工具
内容
电子教案的特点
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电子教案的制作工具
要求
了解电子教案的特点
理解电子教案的基本结构
了解电子教案的常用制作工具
2.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教案
内容
新建、输入并保存电子教案
编辑电子教案
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
图像和页码的插入
公式与特殊符号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查找与替换
要求
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在给定的模板中完成电子教案
资源准备
一、资源准备的基础知识
1.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
内容(1)教学资源的定义
(2)常用教学媒体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教科书、文献资料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
光盘(CD-ROM、VCD、DVD)、硬盘
网络
教学媒体的选择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的含义
了解教学媒体的类型及来源
了解常用教学媒体的特点
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和优势
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2.常见数字教学资源格式
内容
可执行文件格式(*.exe)
文档格式(*.doc *.ppt *.xls)
音频格式(*.wav *.mp3)
视频格式(*.mpg)
图像格式(*.jpg)
要求
区别常用数字教学资源的格式
掌握常见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二、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存放 1.数字教学资源的获取
内容
数字教学资源获取方法
① 截取计算机屏幕上所需的教学图像
② 利用录音软件录制教学音频素材
③ 查询、收集网络上的数字教学资源
数字教学资源的分类查询和关键词查询
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 ④ 下载与保存数字教学资源
下载与保存链接的文件
下载与保存需要的网页、文字、图像
树立教学资源的版权意识
要求
了解教学资源可用的获取方法
掌握获取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获取数字教学资源时记录出处,引用时自觉注明
2.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管理
内容
⑴数字教学资源的存储
⑵数字教学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要求
掌握存储数字教学资源的基本方法
使用文件夹对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管理
三、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1.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 WPS Office 要求
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
(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
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利用常用软件(如PowerPoint或WPS Office),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
1.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内容
(1)教学准备
(2)在实施中感受、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3)评价反思
要求
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理解教育技术对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相关内容
2.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内容
(1)集中讲授
(2)自主学习
(3)协作学习
要求
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3.教学信息呈现
内容
把握教学信息的呈现时机与方式
合理借助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要求
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
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
二、教学设施的使用
1.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内容
(1)教具或仪器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2)DVD播放机和电视机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3)计算机、网络和显示设备对教学的支持作用
要求
了解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及其功能
掌握辅助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
2.常用软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内容
(1)Word、WPS Office(2)PowerPoint(3)Windows Media Player(4)IE 要求
根据数字教学资源类型选择相应的软件
三、教学中的交流
1.对教学交流的认识
内容
(1)交流及互动的重要性
(2)交流的内容
日常教学信息
要求
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2.交流工具的使用
内容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批注和修订文档
会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包括附件)
要求
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
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内容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要求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2.教学评价的内容
内容
(1)教学资源
(2)教学效果
要求
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内容
数据的收集
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
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
调查问卷
数据的处理
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
Excel WPS Office 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
内容
评价数据的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评价结果的表达
评语
表格
统计图表
要求
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
要求 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反思
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与效率
教学反思的方法
撰写教学日志
观看教学录像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要求
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