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个体主动反思策略研究
《教师个体主动反思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1、研究背景
教师教学反思问题已经引起我国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为新课程改革呼唤反思型教师,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都需要教师学会反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持续不断的实验与实践后批判性的、理性的、客观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可以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课程设计,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个体主动反思,是指站在专业的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决策进行自觉地、探究地深刻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清晰和明确起来。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之后,自身专业化水平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综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现状: “不会反思”“害怕反思”比比皆是,“反思什么和如何反思”常常困扰着我们。有时教师的反思不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而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反思,就成了教师的一种负担。导致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水平,难以深入,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2、现实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让教师学会角色反思。旨在帮助教师学会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与反思,尤其是对教师角色内在的自我主体价值的认识,并将教师的职业看成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具有幸福感的职业。同时重视教师的精神状态的发展,倡导成功体验,采用人文关怀等方式,调动教师的内驱力。帮助教师树立反思意识,形成自身反省能力和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达到专业自主、自我更新的更高境界,倡导写反思随笔,稳定收获。(二)、理论基础: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师作为教学法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行为都以学生为本。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
上的迷茫,实践上的困惑,认识都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3、无认知理论:无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有计划的监控调节,主要包括无认知知识,体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
(三)、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反思,就是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其背后的理论、假设的再认识与矫正,是一种有益再学习过程。反思的目的是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进行思考、评判,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完成教师个体关于教学的经验构建。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呢?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的。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复杂性,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教师不能仅仅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去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的” 的工具,而是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专业,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不断的反思、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已有的关于教育教学的经验,努力探求实现理想的教学境界。因此,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就必须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尤其是教学反思能力。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教师个体主动反思策略研究”,是一项涉及应用研究范畴的课题,其宗旨是通过对教师教学法反思的教育干预,从中学教师特点出发,探讨实现教师主动反思,自律学习的基本途径。因此,该课题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反思等;
(2)教师教学反思的评价问题;
(3)影响教师自律学习与反思性学习的环境优化等。
二.研究过程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3.6—2013.8)
(1)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文献法,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
(2)组织课题组成员阐述自己对“培养反思能力”的理解、体会以及实践经验。
(3)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对教师的反思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而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3.9—2014.3)
(1)启动课题研究。认真研究讨论课题方案,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制订各类调查表、记录表和评价表。
(2)以个案分析为入手点,以年级组“现象描述—问题诊断—研讨预设—实施预设—个案研究”的小课题教研为基础,再搭建平台组织同问题的模块式研修互动,提升有效实施策略,如此循环往复,积累成果。定期组织座谈,总结交流,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开展课题过程研究评价活动。
3.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整理,整理研究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2)收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进行交流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及案例。
(3)形成结题报告,邀请专家及主管领导鉴定结题。
三.成果与成效;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开展教师教学反思实践,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 提高对新课程的认识。在教师教学反思实践中,学校广大教师能主动地参与到各种理论学习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我们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学校教师的理论学习有了两方面的收获,一是构建教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每个教师都能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说,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中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二是构建教师自己的学习精神。“学会学习”其实不仅仅是针对学生提出的,他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体成员共同的要求。从课题的起步到深入,许多教师的学习都经历了“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逐渐转变,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在于让教师理论学习的意义脱离了课题研究狭隘的范畴,成为教师自觉地意识和行为。这既是课题研究不断推进的有效保证,更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基础。教师学习精神的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源泉。在总结课题研究的过
程经验撰写了论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获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4.创新设想
我们的课题研究重在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品质。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深入,教师的教学反思已经深入到教师学科教学改革的每一个层面,反思的内涵已日益丰富,教学反思也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成为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必经途径。由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已日益彰显出其积极的意义。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普遍状态下的反思实践,而我们的实践在许多地方还非常肤浅,并且实践的断面还相当窄,需要进一步扩宽。从教师反思实践的现状看,参差不齐,因而在教学反思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更有效更多样的研究策略。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自主学,快乐学
南漳县实验中学
孙凤玲
摘要:在兄弟学校的带领下我县开展了写杜郎口、洋思中学的做法,进行了高效课堂的尝试,虽然只触及了冰山的一角但已初感欣喜。高效课堂向我们展示了它的魅力。
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本出路在于建立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就是自主、合作与探究。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
合作
探究
有序
快乐学
近几年,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都有着这样的困惑:现在的语文教学真是举步维艰,一方面教师工作量大,课堂上注重讲解分析,进行滔滔不绝的“满堂灌”,唱独角戏,始终扮演权威的角色,久而久之,教师没了上课的热情;另一方面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他们的思维局限在老师框定的范围内,潜能受到了压制,渐渐逝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整个语文课堂空气沉闷,失去了应有的生机活力,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将成为恶性循环,成为一个逃不出的怪圈,此效果不言而喻。针对这一情况我县教育专家们积极学习、探求出路,在兄弟学校的带领下我县开展了写杜郎口、洋思中学的做法,进行了高效课堂的尝试,虽然只触及了冰山的一角但已初感欣喜。高效课堂向我们展示了它的魅力。
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本出路在于建立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与探究。由此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效课堂中所起的作用。个人认为做以下几点的尝试: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互动合作学习呢?为了使学习有条理、有层次,我设计了新的课堂形式:第一:科学分组。第二:明确目标与任务。第三:优化课堂管理。第四:学生成果展示。第五、课堂检测:我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采用“5+30+15”的模式,课堂前5分钟对上节课练习讲评,中间30分钟是互助合作学习时间,最后15分钟是课堂检测时间。采用了“互助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观。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漏斗,学生也不再是“沉默”的“容器”,整个课堂自始至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关系融洽,互助合作学习氛围浓厚。语文课堂又找回了她一度失去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就语文学科而言开课可以借助歌曲、图片、谜语等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背书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背的又快又准,是男生还是女生;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还可以进行剧本重现表演„„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是值得可取的。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力,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妙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能使课堂“活”起来。其次,妙用竞争方法,也能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样能使课堂“活”起来。我们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可以持续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对各类创新人才的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标只希望学生能在学习中提高能力,享受快乐。
参考书目:《聚焦新课程》李建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姓名:孙凤玲 性别:女 职务:教师 职称:中二
工作单位:南漳县实验中学 邮政编码:441500
第三篇:少教多学策略研究反思
“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听课感受
“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学校一直带领老师们实践、研究的课题,从高萍主任的六步教学法,到芳草小学的合作分享,每一次学习都让我受益,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也影响很大,这次三位优秀教师的展示让我更加激动,也启发我、激励我继续实践、总结下去的决心。
第一节课王老师进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语言简练,直接入题,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可以看出老师在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十分到位,我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小组合作的方式、汇报表达的模式以及学生表达的方式等。第二节是刘老师的“8的乘法口诀”,从课堂教学的环节上看,老师和学生的思路都非常清晰,对于口诀教学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这样的尝试大胆突破。第三节课李老师的“数学广角—优化”,老师明确的指令要求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探究学习,虽然是刚刚工作几个月,但课堂上的表现十分沉稳,从他身上我更加体会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孙老师最后的点评和指导更令我受益匪浅,从更高层次看教学才能看的透彻,我们常常只顾低头看路,而忘记看方向,一旦有所偏差就会离目标愈行愈远,孙老师的指导提醒我抬起头来看看目标在哪里,“教什么”、“怎么教”看似每节课前我都在备课思考,但往往只落在具体环节和方式上,目的就是这点题怎么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思考太少了,孙老师给的小招我回来就用,以后还要坚持用下去,成为自己的教学策略,那就是——“谁听懂他说什么了?”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却是引导、训练学生倾听的制胜法宝,只有倾听了,学生才能真交流,才能更高层次地进行思维交流,我在路上„„
第四篇:个体发展反思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完善自己。但首先我们要了解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说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地和系统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发展: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心理机能的改变等;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而认知发展是指我们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是我们学会使用本名族的语言,并达到较高的水平;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我们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发展相辅相成,生理发展为前提,心理发展为指导;有了好的身体,才会去关心更高层次上的心理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提高社会认识,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而存在,才有了发展的意义。所以一个人的个体发展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心理发展,它是连续的,阶段性的发展,就像我们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年龄阶段的想法和观点,也正是这种不同,才有了我们各自的特色。它也是有方向,顺序的发展的,这个方向应该就是社会的一种总体指向,我们要沿着这个方向有条理的发展,才不会脱离群体;但它也存在不平衡性,差异性,普遍性。
第五篇:员工个体激励机制研究
员工个体激励机制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员工激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员工个体激励机制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是有效提升企业绩效的需要。
目前很多企业企业存在绩效不高、运转不灵的问题,尽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企业的运转和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局面改观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
2、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的需要。
企业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激励各类员工,充分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自身的竞争力。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目前,只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起员工积极性,这样的企业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
3、满足员工激励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由于每个员工所处的经济状况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因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不同员工的激励需求。如果能够满足每个员工合理的要求,就能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通常而言,员工的需求主要包括增加薪水、友谊、尊重、信任、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有意义的工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单一的激励方式已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
4、不断提升员工素质的需要。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企业企业各类员工的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需要不断的提高和更新。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建立良好的学习气氛,给员工的学习带来压力和动力,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以适应企业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5、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需要。
目前企业企业大都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企业留不住人才,有很大程度上说明企业激励机制出现了问题。人员流动率高,缺乏一定人员稳定性,给企业企业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同时也影响企业内部员工的团队士气和凝聚力,间接导致生产能力下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在于“吸引人,激励人,留住人,发展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和企业本身的绩效问题,构建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是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其效用最大化。主要有以下原则: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一种可量化的激励方式,如:工资、奖金、福利、津贴等;精神激励是一种不可量化的激励方式,如:荣誉、赞许、晋升等。物质激励是激励的基础,而精神激励是物质激励的根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不能偏向某一方面,是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使激励机制平衡。
2、激励的因人而异原则。
要根据员工的不同偏好,施与不同的激励措施。也就是说,把员工的需求作为激励机制建立的出发点,因人而异的制定激励的手段,才能使激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实践中,每一个人的需求和认识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如给予偏好货币收入的人以高报酬或多发奖金,给予偏好名誉地位的追求者更高的地位。总之,企业应根据员工的不同偏好施与不同的激励措施,避免单一激励措施滥用的现象,这样才会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3、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是每一个员工的工作都是令人满意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实行反向激励,反向激励的实行需要掌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反向激励如果过重就会使员工产生逆反的心理,进而做出更加不堪的行为来;如果方向激励恰当,却反而使员工痛定思痛,矢志不移的朝着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在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要使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效用。
4、长期与短期激励相结合原则。
长期激励对于一个员工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它可以使员工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能够长久的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劲头,但是短期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阶段性的激励更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这会使员工突增工作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激励机制的实施中要充分结合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激励目标。
三、建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体系
1、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管理人员是企业企业管理骨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在于位置的特殊性和领导的艺术性。正是由于这类员工工作的特殊性,因此,也就决定了激励机制设计的特殊性:
(1)实行职务职能薪酬制。即依据员工履行职务的种类和程度来决定薪酬的制度,主要表现形式是依据职务进行分类,将每个职务分级定类,定出等级薪酬标准。具体程序为:首先要确定职务等级,主要是通过评定责任、难易程度资格和条件来确定;然后要设定职种,将职务种类相似而工作复杂程度和责任轻重程度不同职位归入一级。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主要是采用KPI法,即中级管理人员合同中的效益类、营运类和控制类关键业绩指标(KPI)。由于管理人员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很多工作在考核的时候难以量化,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的评价,所以,对企业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实行KPI。通过分解KPI,定义指标等级,从而来建立指标库,减少对管理人员的主观评价。
2、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为建立一支研究和开发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不同于行政负责人,主要是负责项目的分工、协调,以及对项目进度、质量及实施效果负责。企业企业应根据项目研究经费的大小,允许项目负责人按一定比例提取奖励基金,用来激励和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2)采用动态原则。为避免“职称到手,事业到头”现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激励应运用动态的观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提高重要技术岗位的业绩工资分配系数来增加动态考核、动态聘任并附以强力度的奖金,从而来带动技术人员积极工作和勇于承担责任。
3、操作人员激励机制。目前企业公司一线操作员工的工资划分仍然受身份的影响,工资标准不能体现员工能力的高低、努力的程度,同工不同酬已引起操作员工的广泛不满;而且,由于企业公司操作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员工有通过培训提高自己工作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强烈愿望。针对这些问题,操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可通过以下措施构建:
(1)同工同酬。岗位工资的设置应建立在岗位劳动差别和个体劳动差别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易岗易薪、岗变薪变,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为了保证公司整体的稳定性,实施同工同酬并非简单。可以先试行“同岗同绩效”制度,即基本工资部分保留现行的标准,而由各采油厂、采气厂分配的奖金部分实行在同岗位工作的员工,不按身份确定奖金标准。
(2)培训。一方面,应当加强培训需求分析,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针对性。明确岗位要求,明确员工的需求是开设培训的依据。在进行培训前,应对员工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另一方面,要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手段,突出能力和技能培训。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适合培训内容和对象的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