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长效机制 科学提升质量
构建长效机制 科学提升质量
时间:2012-08-13 17:34来源:《教育艺术》 作者:潘建敏 点击: 141 次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优质的教育质量是学校永恒的追求。学校在谋求发展之机、寻求提质之路时,应遵循教育规律,实践先进理念,构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长效机制,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走高效发展之路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和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教育是人的教育,更应牢牢坚持以人为本。而现实中,大部分学校最缺失的就是以人为本,学校不关注教师职业发展,不关注教师的能力提升,不为教师的发展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只关注教师的分数和升学率;教师不关注学生主体,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分数和升学率机械灌输知识,机械训练知识,如此畸形的教育模式之下,学校怎不艰难前行、质量愈下?!学校要想走出困境,提升质量,办出成效,创出特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高效发展之路。教育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为本。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品牌往往是学校教师群体特长的体现。只有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自己特有的经验和独到之处,才能汇积和升华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此,学校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机会,创建平台,关注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帮助教师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持续的发展。二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要加强学情研究,指导学生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会学、善思,学习高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允许并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要按照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有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的人才。
二、坚持“精细管理”,走持续发展之路
目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管理粗放,落实不到位,教学管理、集体备课、教后反思、精选习题等措施在部分学校还没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只有方案而无行动,有的虽有行动但措施不力、手段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质量提升须有精细管理作保证,学校应吸纳先进管理理念,追求精细化管理,以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教育的高效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精细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其要义在于落实。学校管理要向“制度化、标准化、序列化”努力,要以“人本”理念为指导,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要建立起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质量分析、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等若干制度。对这些教学制度,要从高处着眼,小事入手,狠抓管理细节落实,对教师要狠抓教学细节落实,在教育科研、备课、听课、教学反思、批改、辅导、成绩分析等方面要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的相关考核,坚持常调度、常检查、常反馈,使各个教学环节更加规范科学,真正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配合、有实效;对学生除了要狠抓知识落实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变化,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注与引导。实施有效的精细化管理策略,能够引导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保证学校教育质量持
续健康地发展。
三、坚持“科研兴教”,走内涵发展之路
改革与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具有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价值,“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必须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从笔者到学校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学校科研状况不容乐观,问题比较多,一是仍有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科研促教意识不强,满足于传统经验稳步慢行。校本教研活动没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很多流于形式,影响了教研实效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二是教科研工作方式比较陈旧,方法不多,主要还停留在研究课、示范课之类,还未构建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模式,影响了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要想在艰难慢行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则必须加强教科研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推动教师之间同伴互助,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整合教师力量促进教师的素质整体提升。要积极动员广大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改,注重过程,追求实效。要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教学成为艺术,让教师成为专家”。通过教科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更大提高。
四、坚持“科学评价”,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的教育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
展和改进教学实践。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为抓手,培植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要用新的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去看待学生,评价质量,要消除差生概念,随时发现和激励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造、享受成功的快乐过程。评价以全面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基础年级的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终结成绩,而且关注过程发展。以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带动对学生评价机制的转变,只有转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才能改变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从而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通过科学、多元的评价,把准教育发展方向,鼓励师生个性发展,使师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教育科学、健康与持续发展。
第二篇: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同志们:
今天,公司在这里召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动员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太钢全面正式启动了。这是我公司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的启动,表明太钢依法经营的态度,表明太钢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同时也向社会宣示太钢是一个对用户、对相关方、对周边社会安全负责任的企业。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上个世纪8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率先研究和实施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其中,英国在1996年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的一些组织也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OHSAS18002)。此标准并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因此不能写成“ISO18001。尽管国际标准组织(ISO)决定暂不颁布这类标准,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并使之成为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又一个国际关注的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OHSAS)是由我国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献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定的管理体系,其基础是守法经营,核心是危险预知预控,手段是严密的PDCA循环,表现形式是文件化管理。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规范》,简称OHSMS,代码为GB/T2800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2002年12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代码为GB/T 28002-2002,自2003年6月1日起实施。截止目前,尚无ISO18000标准。
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正确处理安全闭环管理思路与体系间的关系。“危险辨识——标准化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评价”这一安全闭环管理思路是我公司在总结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核心要素。我们现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安全闭环管理思路的充实、继承与发展,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前几年,公司持续推进危险辨识和标准化作业等工作,都是为逐步由闭环管理过渡到体系管理做准备。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充实、完善,17个体系要素我们绝大多数都已建立,全面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公司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体
现党和国家“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太钢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的前提条件,更是太钢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工作落到实处,为公司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正确估计建立体系的艰巨性,周密部署,精心策划,确保体系建立工作的顺利完成。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在管理体系上要实现几个重大的转变:
由条块结构向层次结构转变。按照体系的思想,文件结构要分层次编写,即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五个层次。这些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
由功能性文件向程序性文件转变。建立体系要求企业实行程序化管理,实现对管理过程全面的系统控制。不仅要制定和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还要有一系列的管理程序,以使该方针在管理活动中得到落实,保证管理、操作和维护按照已制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从而符合强制性规定和规则。
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控制是OHSMS的精髓所在。实施有效的危险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为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
安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实现上述转变是十分困难的,这些年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进步但差距还十分巨大。这些差距决定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营造氛围,不能被动行事,应付了事。特别是要确保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有效,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
因此,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体系建立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投入精力亲自抓,精心策划,加强过程指导和控制,确保体系建立工作按照公司计划完成。
三、要追求体系文件的实效性,确保体系能够闭环运行。建立体系最大的问题是文件的实效性差,不符合实际,难以运行,甚至出现两张皮等现象。一个好的体系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控制,具有强烈的自我运行需求的。因此,在建立体系过程中,必须把保证体系文件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
首先,要保证体系文件内容全面具体。要动员广大职工,全面、全过程挖掘作业活动、各类作业场所或设施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根据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可接受的风险,提出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工程技术措施,以确保职业危害因素100%处于受控状态。
其次,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以运行为目的的建立体系,切忌照搬照抄。要处理好各层次文件夹的设计和关系的处理,文件内容要与文件在体系中的作用相匹配。各层次文件要相互控制和支持,杜绝把原有文件简单堆砌在一起。
第三,要在绩效监测和测量、不符合项和事件内审、管理评审等文件上下功夫,形成持续推进的机制。
四、要力求体系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大家全面正确地掌握体系知识和方法。
建立符合标准要求,且适用于太钢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标准要求,这是整个体系建立工作的基础。
人力资源部、教培中心和制造部要通力配合,精心策划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知识的培训工作。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或教授,根据不同层次、职责和承担的工作分层次进行。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的培训形式、内容要有所不同,要针对性,确保实用性。
特别要做好内审员的选择与培训工作。内审员是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骨干,能否建立符合太钢特点和要求的体系,内审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公司要求,积极做好选拔工作,制造部要把好关。
通过培训,要实现全体职工思维方式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五、要把建立体系与落实和推进当前的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一是建立体系要与深化安全闭环管理思路相结合。建立体系不能脱离原有的安全管理基础,而是要在标准的框架内,对原有安全管理的精华进行继承和发展。因此,要按照体系的思想和方法,持续深化危险辨识、标准化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评价工作,逐步推进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二是建立体系要与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密切结合。要按照体系的思想,补充完善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坚决防止照搬照抄或简单地把制度移植到体系中的现象发生。要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全面纳入体系范畴运行,坚决防止体系内的工作不运行,或一些工作在体系外运行。总之,要通过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做好建章建制和落实工作。
三是建立体系要与控制事故密切结合起来。在全面普查现有作业活动的基础上,要制订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安全可靠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并督促职工严格执行。特别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单元,全面详细地辨识职业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并落实工程技术措施。总体上要通过严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大幅度降低各类人身事故。
总之,要通过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降低危险源的危险度,提高标准执行率,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控制度的目的。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这次会后,按照公司整体部署,抓紧行动,积极展开工作,确保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促进2008年公司各项安全奋斗目标的全面完成。
第三篇: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城成果
努力构建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城成果
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体,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当前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也是城市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工作的结束,***卫生监督所承担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及生活饮用水等方面工作圆满完成。以创城为平台和载体,如何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工作长效机制,使卫生监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卫生保障作用,是我们目前所思考的问题。现就对创文明城市***卫生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点建议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监督所承担的工作有4大项、12小项,共计11.51分,涉及的内容有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安全和饮用水卫生等内容。
1、食品安全方面
一是辖区内餐饮单位共计505户,截止目前,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100%,其中A级3户、B级21户、C级481户,所有单位均填写了卫生许可审查、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和粘贴了量化标识。
二是对辖区内11个集贸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主要进行对亮证经营、卫生设施进行了检查落实。做到食品经营单位和集贸市场无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的行为;无使用非食品原料、工业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三是进一步完善《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预案》,构建反应灵敏的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习和培训工作,08年以来无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2、生活饮用水安全
二次供水单位只有大福林饭店一户。此单位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各项卫生组织制度健全,并有《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消毒设施能够正常运转,现场采集水样符合国家生活水标准;直接供管水人员3人持有效健康合格证,并已通过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
3、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
辖区内公共场所共计435户,其中理发312户,浴池26户,旅店57户,其他40户;截止目前,卫生许可证全部发放并全部亮证经营;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100%落实。
4、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
截止7月10日食品行业体检15517人、公共场所体检3755人。从业人员“五病”调离率达100%。
尽管分值小,但卫生监督是一项覆盖面大、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精细度高的社会工作。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在创城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与普通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五小”行业卫生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五小”行业负责人卫生意识、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对“创城”工作不予配合。二是业主及从业人员多为下岗职工或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难以达到有效管理。三是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基础卫生设施投入不足、消毒设施不齐全或者有消毒设施不投入使用,形同虚设。四是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一,对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防病知识理解不深,对公共用具消毒方法掌握参差不齐。五是未经申请和卫生监督人员认定,擅自改造、扩建经营场所,使其不符合食品安全流程。这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2、由于监管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得健康证办证率很难达到高点。健康证挂卡方式单一,可操作性不好,使得健康证亮证率不高。行业内部管理培训淡漠,被动的“要我做”而不是主动“我要做”,形成了监督过后好几天,几天过后老样子的状态。
3、在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工作以及日常监督工作中,卫生监督部门强制执法力度弱,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对于不法商贩缺乏应有的威严和震慑力。
在通过对上诉问题的治理和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难点,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就是必须构建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工作难点的管理水平。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有效配合联合执法
经营性商户的日常监管实行“分段管理”,各个环节由不同部门管理。但食品、公众场所、饮用水等安全问题出现和控制往往不局限“分段管理”的各段之中,相反有着密切的联系。靠“看好自己门”的“分段监管”模式,是难以解 决卫生安全问题的。实行问题难点上报,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实行联合执法,是严厉打击不法商户、取缔钉子户的有效措施。如:与工商联合取缔无证经营户;与城管联合取缔明火占道的烧烤摊点、与公安联合关闭违法的小按摩房、小钟点房等。
(二)做好两个结合
一是把“项目责任制”的方法与日常卫生监督相结合。***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将《测评体系》内容分解、责任到人,以签订责任状的形式建立了严格、具体、量化的奖惩责任机制,形成了责任跟着目标走、绩效跟着奖惩走的“责任链”。将这种“项目责任制”引入卫生监督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确定分管领导、分管科室、具体责任人以及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将指标完成情况与部门、个人的年终考核、评先选优挂钩,切实做到责任到位、职能到位、措施到位、执法到位。
二是日常工作与督查有机结合。在创城初期我所成立了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并以责任目标监督为主体,结合卫生监督目标稽查,对存在的问题、盲点及时反馈,并灵活调整工作方案,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如:在“创城”目标稽查中出台了“迎检办会”“三个五”标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将这一结合引入日常卫生监督,加大卫生监督目标稽查频次,使卫生监督做到层层负责,层层督 促。
(三)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加大卫生监督宣传舆论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五小”行业相对管理人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首先,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做好“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的先导。“五小”行业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没有社会各界的充分理解、没有新闻媒体的积极宣传是无法取得整治工作的胜利。因此,深入广泛的新闻报道、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是“五小”整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其次,多于政府领导沟通并取得支持重视是做好“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五小行业”数量多、范围广,加之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卫生意识、法制观念相对薄弱,从业人员经济承受能力较低,治理难度大,如工作方式、方法不当极易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因此,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是做好“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第三,狠抓硬件是做好“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的关键。没有完善、合格的基础卫生设施,只有狭小、脏乱、简陋的场所是无论如何搞不好“五小”整治的。反之,有了布局合理、面积充足的场地、有了卫生合格、先进卫生的设施,“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可以说,就基本完成一半了。最后,部门配合是做好“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的保证。实践证明,在“五小行业”卫生整治工作中,只要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各自监管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就能形成监管合力、就能取得整治工作的最终胜利。通过努力,在“五小”商户中牢固树立起“卫生监督,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意识,提高商户对卫生监督的自律性。
二是与时俱进把握卫生监督重点,完善管理运作体制,实现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的转变。首先,要全面覆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高食品量化管理档次。以小部分A、B级量化分级单位作为示范单位,进一步带动其他大部分商户逐步提高量化等级,最终实现A级B级化,消除C级化。其次,继续落实餐饮业接待婚宴等大型聚餐活动审核申报制度。要求被监管单位建立婚宴等大型聚餐会的申报制度,对超过10桌以上的大型聚餐,要提前7天向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申报,聚餐的食品要留样24小时备检。对于不申报商户给予严厉打击,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食品突发事故的发生。第三,继续实行亮证经营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挂卡管理。除了传统胸前挂卡方式外,为了操作性强可以扩展其他方式,比如:理发行业从业人员将健康证可挂在工作台旁;洗浴行业从业人员可以将健康证与卫生许可证挂在同一位置等,这对于健康证亮证更有可操作性。第四,进一步完善《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预案》,构建反应灵敏的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演习和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处理得当、指挥得力的应急反应队伍。
卫生监督是一项覆盖面大、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关联度高的社会工作。以“创城”为平台和载体,构建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是“全国文明城市”所体现的内涵之一。以“创城”为契机,促进卫生监督工作提高一个档次,推动商户改善卫生的积极性和自律性,为百姓带来更高的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等安全标准。以“创城”为动力,再接再厉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卫生保障作用。
第四篇: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 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创先争优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要保证持续开展下去,必须解决好动力、目标、任务、举措、内容和保障等问题,形成常态长效机制。黄陂桥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探索构建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内容与方法创新,以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将黄陂桥乡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陆续刊载,以供参考借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力求以整体设计的系统化、评价标准的差异化、考评体系的数字化、活动推进的精细化,着力构建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
力求整体设计的系统化。一是内容全面。活动内容紧扣科研生产中心工作,突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涵盖企业文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谐院所建设等方面工作。二是范围广泛。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将“七好党组织”、“七好党员”创建活动扩展到“七好处室(班组)”、“七好员工”创建活动。三是氛围浓厚。既采用简报、制作展板、主题演讲等方式,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集团公司内部网络信 息平台,建立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召开视频会议,加强舆论宣传。四是制度完善。制定了集团公司“七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七好党组织”、“七好党员”创建活动指导意见和创先争优活动量化考核办法,各成员单位制定了相应的考评细则,创先争优制度体系基本形成。集团公司28所通盘考虑、抓好整体设计,在开展党员创新工程等特色活动、有效促进中心工作的同时,通过发放“四卡一金”等措施,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促进了单位和谐。
力求评价标准的差异化。中国电科根据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创先争优标准和要求。针对“七好领导班子”、“七好基层组织”和“七好员工”三大类别,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办法和评分标准,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评价系统。根据组织的性质、功能和定位的差异,将“七好基层组织”细分为“七好党组织”、“七好处室(班组)”、“七好工会组织”、“七好团组织”,并分别设计不同的评价项目,突出不同的重点。共产党员根据岗位不同分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门技能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等四大类,每一类别都有不同的评价重点和要求。集团公司24所制定了15个小项100分制的“四维”考评细则,分别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技术人员、党员管理人员、工人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的先进标准。
力求考评体系的数字化。在创先争优活动量化考核办法中,按照“七好”体系设计细分考核项目和要素,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21个考核要素累计基本分为700分。考评时,根据得分情况赋予相应的星级,实现活动考评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同时,加大促进中心工作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两个要素的权重和分值,与中心工作相关的考核项目按照军工、科技、投资、民品等业务板块,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独立考核,定期公布考评结果,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力求活动推进的精细化。一是活动组织的精细化。各单位将活动的内容、环节、各阶段活动安排得具体详细可操作,使每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实现闭环管理。二是关键环节的精细化。在公开承诺环节,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每年中心工作,从“七好”的七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争创目标,细分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明确每个支部、每位党员承担的具体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和考核的具体指标,使每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使承诺内容具体、量化、可考核。集团公司3所提出“两个结合”、“两个提高”和“点面兼顾”的工作思路,并通过红蓝双色标签评价党员履诺情况和支部点评定星级的方式,确保点评工作见实效。三是特色活动的精细化。各单位党组织结合院所改革发展的重点、重大项目和技术攻关难点、管 理过程的关键点开展争创“党员先锋模范岗”活动,活动目标具体明确,可量化可考核,基本覆盖重、难点任务和关键岗位。2010年全系统共设立党员攻关项目840多个、党员品牌工程260多项、党员先锋岗1120多个,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监督检查的精细化。集团公司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监督检查主要采取“三听、三看、三查”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了督查工作的规范性和督查效果。即:听领导汇报、听党员意见、听群众反映,看宣传氛围、看争创现场、看实际效果,查相关资料、查活动进程、查整改落实。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将制度建设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总结、提炼前期创先争优活动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13项创先争优活动系列制度,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机制的形成,有力推动了中心工作。
系列制度旨在规范活动开展,建立长效机制。编发了13项创先争优活动“办法+指南”,并在全院推广实施,适时将其纳入二院规章制度体系,使创先争优活动管有办法、干有指南、查有标准。其中,以《二院创先争优活动季度红旗党支部和创先争优活动季度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及时激励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党支部和先进个人,以《二院创先争优活动平台示范推广管理办法》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二院创 先争优活动联络与分类指导管理办法》规定了针对不同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单位的分类指导方法。提炼、规范了党员项目攻关、党员岗位成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保障工作、党员队伍建设、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等八项活动平台指南。
系列制度源于基层成功实践,得到广泛认同。二院创先争优系列制度源于基层鲜活的实践和二院党建工作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边干边总结提炼,通过组织定期检查、评选和交流活动,对已初步取得成效的活动平台和具体做法及时宣传、及时推介,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206所成立了83支党员项目攻关团队和青年突击队,有力地促进了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在全院引起了强烈反响。二院党委对该所党员项目攻关的做法进行了提炼,形成《党员项目攻关活动指南》在全院推广。706所“六个一”的学习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广大党员的认可。为此,二院在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活动中,以该所的典型做法为依据,形成了《学习型党支部评价工作指南》。
系列制度指导活动推广深化,取得显著成效。在系列制度的指导下,二院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向管理规范、推广深化、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迈进。在《党员项目攻关指南》的指导下,二院已组建500支党员项目攻关团队和青年突击队,5000多人次参与,攻克了大量技术瓶颈和项目难关,极大地缩短 了项目周期,促进了重点型号任务、重大民用项目的完成,其中135支队伍已完成预定攻关目标。《党建带工建工作指南》、《党建带团建工作指南》的实施,推动了工会、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的蓬勃开展,工会在全院职工中广泛开展了提升“两率”(计划完成率和大型试验成功率)劳动竞赛、岗位技能比武、优秀班组评选、劳模选树等创先争优活动,共青团开展了“三创、三争、三比”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以创建“五四”红旗团组织、青年文明号、质量放心团支部,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比学习、比创新、比服务为主要内容,实现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全员化。
第五篇:关于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思考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操作力和创新力。但活动结束后,个别部门、个别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教育活动应付了事、思想观念陈旧、突破创新意识不强等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本文以广播电视技术部门为例,就建立完善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谈一些看法。
一、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意义
1、科学发展现对实践工作具有长期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对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因此,科学发展观绝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和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2、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思想战略工程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全面、复杂的思想战略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以后,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和问题,比如学习调研的深度还不够,少数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存在认识不到位、剖析不深刻、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水平和深度还不高;工作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上还有待提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不断将之拓展、创新、完善。
3、落实科学发展现是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的要求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线,广电技术部门作为广播电视的后端保障,主要职能就是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播出前端和受众服务。要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能,就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受众收视收听方式的发展变化,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技术、新媒体以及村村通等各项工作,不断地优化广电技术,探索适应社会形态转变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让广播电视的宣传更生动、更鲜活、更贴近、更方便收视收听、更好地扩大社会影响,使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容量、数量、质量和效率产生质的飞跃。
4、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民生广电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广电技术部门承担着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发射任务,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认真践行民生广电的理念,加强无线覆盖建设,保证农村广电公共服务落到实处,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确保先富起来的农民群众享受到更新、更多的文化生活;加快直播卫星覆盖,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让所有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真正做到大众媒体为大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目标是使党员干部教育经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党内生活制度化,发挥作用具体化。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着重从以下“五个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
1、构建长效的学习教育机制
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首先要构建长效的学习教育机制。有些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思想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两层皮现象仍然存在。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长效机制构建工作,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实践中努力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知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确保学习不流于形式,不陷于教条,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2、构建长效的组织保障机制
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必须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必须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广电技术中心为例,就是要继续发挥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职能,建立起中心活动领导小组、部室台站领导小组和党支部三级管理体系,各级领导小组对全中心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宏观调控,对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中所需要的资金、人员、时间、实践基地进行内外协调、资源整合,从而保证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有序开展、层层深入。
3、构建长效的联系服务机制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也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机制,在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理解互信、相互帮助的桥梁。要完善群众职工参与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制度。在党员干部的发展、教育、管理、评议的各个环节上,逐步吸纳、扩大单位普通群众的有序参与,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与真实的反映。
4、构建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是为了唤起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能动性。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绩效考评机制。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以考核工作业绩、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及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为重点,对党员干部综合表现作出客观评价,并作为党员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5、构建长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唤起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引导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管理预期的方向发展。正确地运用激励机制具有明显的教育警示作用。首先要广泛开展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在党员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充分运用典型榜样的教育功能,创设“月度优秀”、“季度优秀”、“优秀”示范岗,把优秀党员的相关事迹在公告栏上亮出来,对其他党员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有关要求
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必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到位”。
1、领导重视履职到位。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目的在于解决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要将人们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共识上来,并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因此,在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要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健全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责任、督办检查、跟踪问效、行政问责等规章制度,切实负起领导责任,针对不同部门、支部的特点,切实加强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通过抓研究、抓制度、抓典型、促进党员学习,使党员干部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不断掌握新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2、提高认识发动到位。认识决定成效。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有赖于广大党员干部的长期积极有效参与,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在提高党员干部认识下大工夫,进而焕发出坚持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简报、公告栏、光盘、讲座等载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增强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责任感:另一方面,要深入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好的经验和突出成果,为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3、深入调研剖析到位。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发扬光大,建立有效的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组织精干力量,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完善可行的调研报告,加快调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另一方面要加大自查力度,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从思想认识、技术环节和管理方面分别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对策和意见,使调研剖析真正成为破解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切实把技术保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