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心与奉献耕耘三尺讲台
爱洒三尺讲台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师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执教实践告诉我:师德最具体的内容和最生动的表现就是充满爱心和无私奉献,它们犹如飞鸟的双翅,铁路的双轨,人的双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一、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需要至诚的爱心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金钥匙,是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种。换言之,对学生充满爱心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师德的首要要求。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指出:“要成为孩子的真中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如果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就在于献身;如果说教育是生活,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充满爱心。
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改变过去“尊师爱生”的传统观念,师生间建立起以“互尊互爱”为基础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师生之间存在年龄和知识的差距,教育和被教育的地位不同产生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是师德师风问题。在《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均对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才能使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理解,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和智力发展等,为得心应手地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要公平待生,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不厚此薄彼。对学得轻松的学生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姑息迁就他们的缺点,甚至掩饰纵容,否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譬如,学习委员某一天值日开溜了,教师不能因为其是学习委员就网开一面,而应找个恰当的时机,深入了解情况,如果有特殊原因,应向其他学生说明,以得到全体同学的谅解;如果不是特殊原因,该批评教育就得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同学感受到,在这个集体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对于学困生,教师就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帮他们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只看到这类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而要看到他们的积极因素、闪光点,而且要善于、乐于、勤于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少年儿童的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不利的条件下容易变坏,在有利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好,同时更要看到学困生内心存在需要别人尊重又怕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为此,教师就应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要转化,先得感化,这时,最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应主动关心、爱护、鼓励他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他们在和风细雨中明白道理,树立顽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如果我们奉献了真诚的、平等的、无私的爱心,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将感受到心灵的舒放和愉悦,每一个学生都将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是他们身心成长的家园。进而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祖国美好的明天、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拼搏。只有热爱、关爱、真爱学生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谱写恢弘的教育诗篇需要无私的奉献
生命的价值何在?答案是众多的,然而真理只有一个: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人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扬世界的荣誉,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作为教师,一生耕耘于三尺讲台,虽然清贫,却又富足,因为桃李满天下。看似平凡实为崇高,都缘于“奉献”这两个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则是兴教之本。所以我们经常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民族的振兴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曾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写道: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开发人类智能资源的先锋队,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平衡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正因为如此,国家对我们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就显得分外重要。而首要的是,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如果仅仅将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生存的工具,把从事教育看成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历史的偶然,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有这样一种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教师,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崇高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精神,就不应当从事教师这一崇高、神圣的职业。
只有怀着雷锋那样无私奉献的意志,那样坚定的信念,我们才有可能把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教育事业干好。换言之,只有把无私奉献当成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和教师的身份才是相称的。是的,教师好比蜡烛,不断发出光和热,照亮了别人,消耗了自己;教师好比一支粉笔,撒播着知识和智慧的种子而不断地磨损了自己,化为洁白无瑕的尘泥;教师好像一张梯子,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攀上去,采摘美好、幸福的果实。在社会众多的职业中,教师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职业有多么富有,多么显赫。它不是理想主义或英雄主义的事业,教师是极平凡的,极普通的,极清贫的职业,它绝没有世俗意义上令人艳羡的荣耀和光环。教师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甘愿奉献,才能抵御纷繁里许多迷人的诱惑,潜心于三尺讲台,引导学生参与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使所教学生成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用我们呕心沥血、循循善诱、无私奉献的一颗痴心,一缕真情,一片至诚谱写恢宏的教育诗篇。
教师的工作和其它工作不一样,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理智,有情感的,对于教师的培养教育,学生将终身难忘,特别是教师的那些高贵品质会在学生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就是师德的魅力。树师德,铸师魂,应是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我们应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第二篇:用爱心与奉献耕耘三尺讲台
爱洒三尺讲台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对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师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执教实践告诉我:师德最具体的内容和最生动的表现就是充满爱心和无私奉献,它们犹如飞鸟的双翅,铁路的双轨,人的双脚,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
一、造就民族振兴的栋梁需要至诚的爱心
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金钥匙,是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种。换言之,对学生充满爱心是一个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师德的首要要求。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指出:“要成为孩子的真中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如果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就在于献身;如果说教育是生活,生活的真谛就在于充满爱心。
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改变过去“尊师爱生”的传统观念,师生间建立起以“互尊互爱”为基础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师生之间存在年龄和知识的差距,教育和被教育的地位不同产生不尊重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仅是师德师风问题。在《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均对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相处,才能使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理解,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禀赋倾向和智力发展等,为得心应手地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我们要公平待生,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看待,不厚此薄彼。对学得轻松的学生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姑息迁就他们的缺点,甚至掩饰纵容,否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譬如,学习委员某一天值日开溜了,教师不能因为其是学习委员就网开一面,而应找个恰当的时机,深入了解情况,如果有特殊原因,应向其他学生说明,以得到全体同学的谅解;如果不是特殊原因,该批评教育就得批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同学感受到,在这个集体当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对于学困生,教师就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帮他们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只看到这类学生身上的消极因素,而要看到他们的积极因素、闪光点,而且要善于、乐于、勤于挖掘他们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少年儿童的思想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不利的条件下容易变坏,在有利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好,同时更要看到学困生内心存在需要别人尊重又怕得不到尊重的矛盾。为此,教师就应深入了解,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要转化,先得感化,这时,最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应主动关心、爱护、鼓励他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他们在和风细雨中明白道理,树立顽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如果我们奉献了真诚的、平等的、无私的爱心,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将感受到心灵的舒放和愉悦,每一个学生都将真切地感受到学校是他们身心成长的家园。进而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祖国美好的明天、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拼搏。只有热爱、关爱、真爱学生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依赖,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谱写恢弘的教育诗篇需要无私的奉献
生命的价值何在?答案是众多的,然而真理只有一个: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言:人只有对世界有所奉献,一生奋斗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扬世界的荣誉,但奉献的快乐却可以为千千万万的人所享受。作为教师,一生耕耘于三尺讲台,虽然清贫,却又富足,因为桃李满天下。看似平凡实为崇高,都缘于“奉献”这两个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师则是兴教之本。所以我们经常强调,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对科技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民族的振兴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曾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写道: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开发人类智能资源的先锋队,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平衡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正因为如此,国家对我们教师素质的要求,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就显得分外重要。而首要的是,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教师的职业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如果仅仅将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生存的工具,把从事教育看成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历史的偶然,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有这样一种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教师,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教书匠而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崇高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精神,就不应当从事教师这一崇高、神圣的职业。
只有怀
第三篇:耕耘三尺讲台
耕耘三尺讲台,收获别样人生
---------学优秀党员向必强先进事迹
留坝县中学 蒲生萍
在2010年秋季,我们学校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在我们身边涌现了可歌可泣的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向必强同志做为教育界的楷模,我们虽未见过他,但他的先进事迹、光辉形象已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告慰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的更好!
做为教师党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道德能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教师就是要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照亮一片清纯的天地,让他们感受人世间的真善美。
教师是爱的播种者,一个个素未平生的孩子,沐浴着阳光,沐浴着爱,健康快乐成长。教师也有太多的烦恼和无奈,但一踏上三尺讲台,一面对孩子就会微笑,就会播种希望,传递幸福,因为他相信所有教师都会无私奉献爱心的,爱是一场接力赛。
向必强同志英年早逝,略阳贴吧上悼念帖子点击上万次,回帖236个,见证了社会的正义,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诠释!可以说他虽然死了,但他还活着!他的人生是平凡而伟大的!
今天,追思英雄,反思教师党员的人生,其实,教师党员更是默默奉献的写照。三尺讲台是最丰富的人生舞台。我们耕耘一生,不为名,更与仕途高升无关,唯有学生、家长的收获是无形的天平,当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时,一丝慰藉涌上心头,这就是教师的简单的快乐。是的,我身边这样的教师太多了:放弃休息时间对学生谆谆教诲,带病坚持上班甚至有年轻教师病危时还想着别耽误学生的课,退休前一天仍站在讲台坚守最后的阵地,地震时期走在学生最后,危险面前护住学生的人就是他们。我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意味付出常人不能付出的艰辛,但也会收获别人没有的特殊人生。
是的,我们爱学生,但我们也要学会爱爱自己,锻炼强健身体,保持乐观心态,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培育合格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让党员的光亮照亮周围哪怕不大的地方,带来光明和希望。
2011-5-2
联系电话:***
第四篇:三尺讲台勤耕耘
三尺讲台勤耕耘,乐于奉献铸师魂
——“师德演讲比赛”演讲稿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也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更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唱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教师应有 的高尚师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如今它早已成为了我的座右铭。1990年我从辽源师范学校毕业走上教育岗位,曾先后担任过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工作,十九年里共当了十七年的科任教师,而且一直从事品德学科的教学工作,有人说“当科任教师没意思,不如当班主任”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的职业信念,更何况品德学科同样是很重要而且是非常有魅力的一门课程,它能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真善美的火种,它能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所以我始终坚守着这个岗位,一直默默耕耘在我的三尺讲台。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始终坚持的教育理念。按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于我来说,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就连班主任向我要课都会被我婉言谢绝,因为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为了让学生和家长能重视这门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环节,为了制作课件、查阅资料,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由于我是过敏性体质,半小时的电脑辐射就会让我的脸发生过敏反应,但我从未顾及。因为当代作家贾平凹教授的一幅对联时时鞭策着我: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新知,我必须把“一桶水”变成一条流动着的小溪,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才能开阔视野、有所收获,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每当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参与,出色地表现,点滴的进步,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身边常有人问我“你这么上课不累吗”是的,我确实需要为此牺牲很多的休息时间,我也很累,但我却无怨无悔!因为我爱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爱这个“以灵魂塑造灵魂” 的岗位、我愿意为我所爱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清晰地记得去年四月份,我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夜里翻身会疼醒好几次,白天疼得弯不下腰,但是我没有因此而耽误学生一节课,只是利用空节的时间去医院治疗,正在我颇为吃力地应对着日常工作时,严校长接到了区进修学校的通知,让我准备一节精品课,以参加“辽源市中小学„有效教学‟观摩会”,当我得知我校一共只被选上两节,一节是数学课,一节是我的品德与生活课时,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为了学校的荣誉,也为了不辜负市、区教研员对我的信任和厚望。在接下来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里,我忍着病痛连着几天备课到深夜,白天一遍又一遍的试讲,在观摩会上,我的课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我的眼里流下了艰辛和喜悦的泪水。
回首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总是辛苦中孕育着甜蜜,平凡里折射出光芒。这么多年来,我一边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一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像教师基本功竞赛,评优课,经验介绍等,就拿这学期来说,开学初需要准备一万字左右的发言稿,在4月24日为全市的品德老师作经验介绍;同时要准备2000字左右的演讲稿,以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接下来要准备一节精品课,以参加6月份学校组织的八学科九名师会课活动以及全市品德科评优课活动。为了出色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我必须以惊人的毅力做超常的付出,为此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也不知付出了多少沥沥心血,有时常常忙得废寝忘食、心力交瘁。但我不曾退缩,也不曾彷徨,因为“立足本职,创一流业绩”是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1999年间,我先后两次参加市教师基本功竞赛,与其他四名选手为学校争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1998年作为编者参加了《吉林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 的编写;2008年10月省学院领导来我市调研,听了我的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类似这样的惊喜还有很多,它们成为了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让我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让我的岁月因奉献而闪光!
同行们,“春蚕” “蜡烛”的光荣称谓在鞭策着我们,“国家振兴,教育为本”的历史重任在召唤着我们,家长的期望和重托在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乐于奉献,我们责无旁贷!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辛劳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贫而忙碌的。但是我们的脸上却依然会挂着晨曦般的笑容。那是因为我们都愿意做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朋友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振兴,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在自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岗位上,用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炽热的爱一起来铸就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
第五篇:坚守三尺讲台,奉献一颗爱心
坚守三尺讲台,奉献一颗爱心
——太和六中xxx先进事迹介绍
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来到偏远的农村小镇,坚守三尺讲台,奉献一颗爱心。这是xxx同志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社会赋予了他很多耀眼的光环,在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xxx老师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八年来,他乐此不疲,默默耕耘,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高尚。
一、持之以恒——课改路上的“领头羊”
作为一名教师,xxx老师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教学上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为此,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信赖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因为有了爱,同学们总是喜欢上他的课,他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
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多次在县级优质课、多媒体大赛中获奖,他所所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市县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时逢课程改革,他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上网搜集最新教育信息,转变教育观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他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持之以恒。课改迅速使他成长为我校的骨干教师,同学科的领头人。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我校的高中课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无私奉献——学生心中的“老大哥”
从教八年来,xxx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他所带的班级
里,学生始终沐浴着一股爱的阳光。对待学生,他从没有过板着面孔的批评训斥,而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风细雨般地去感染着整个班级,影响着每个学生,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融化孩子们心灵的坚冰。在他心中始终涌动着一种信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八年来,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出了一园桃李芬芳。2008年,他所带的班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2010他们班光荣的被评为县“五四红旗团支部”,2011年,他们班被又被评为太和县“文明班级”。2013年,我校实行课改,他们班被定为“课改示范班”。八年来,他总是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在他们之中已经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师生之情,学生们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
三、任劳任怨——组织队伍里的“排头兵”
参加工作以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2008年他被推荐到校团委担任团委副书记。2011年担任团委书记。多年来,他带领校团委紧密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以服务于学校各项改革,服务于校风、学风建设,服务于青少年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拓展工作平台,延伸工作手臂,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和上级团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他本人多次获得县级“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县级“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他的努力工作下,校团委也被评为县级“红旗团委”。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教师,他始终践行着做
人之道,从师之道,坚守着三尺讲台,奉献着一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