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06: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

2004年以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教育和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普九”攻坚、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质量建设为中心,广大教育

工作者勤勉教学,克难攻坚,全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较好实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党和政府重视支持教育工作,教育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是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五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两基”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2008年9月,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52所(1师1校点7个),幼儿园5所(私立幼儿园2所)。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所。有教职工1205人,其中:专任教师1089人,行政及后勤管理人员116人。有教学班级456个,在校(园)学生(幼儿园)15305人,其中:高中20个教学班838人;初中106个教学班5041人;小学307个教学班8726人;学前班和幼儿园23个班7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7%,升学率96.84%,小学阶段学生辍学率0.79%;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8.51%,升学率45.06%,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2.27%;3—6周岁儿童(含学前班)入园率19.20%。残疾儿童入学率88.89%。

全县学校占地面积484506平方米,其中:中学208393平方米,小学261859平方米,幼儿园14254平方米;有校舍建筑面积108376平方米,其中:中学35560平方米,生均6.07平方米,有危房面积1023平方米,占2.88%;小学66803平方米,生均7.66平方米,有危房面积13956平方米,占20.89%;幼儿园6013平方米,生均10.35平方米。另外成人文化记住学校占地面积2991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97平方米。

全县共有图书244049册,其中:高中32040册,生均39.03册;初中75134册,生均14.9册;小学136875册,生均15.69册。

全县有远程教育网点 130 个,其中:模式一61套,模式二63套,模式三6套。有计算机教室7 个,计算机320 台;有多媒体教室 14个。有教育网站 2 个。

二、5年来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抓党风、促廉政,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1.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习型”党委

五年来,我们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新风、强作风、兴思茅”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开展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学习制度,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心得,牢固确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自我超越、提高学习力”的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重视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建设工作,全系统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彰显出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2.以道德建设为主线,建立“实干型”党委

(1)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新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五年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申报认定省级文明单位1所、文明学校1所;市级文明学校5所;县级文明单位4所、文明学校4所。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

论氛围,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统一了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思想和认识。

(2)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教师党员队伍。进一步加强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挂牌成立了教育局党委党员服务站和党委下属各支部党员服务点。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党组织发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严把培养培训关、推优关、考察关,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在发展对象上,注重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和妇女教师中发展党员。目前共有正式党员190名。2004年以来共发展党员32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8人名;局极表彰先进党支部10个,先进党务工作者40名、有、优秀共产党员15名。授市级表彰先进党委1个、党支部1个、优秀共产党员2名。

3.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型”党委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的领导,认真做好群团组织的干部培训、培养和选拔推荐工作,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动员和组织群团组织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五年来,教育工会成功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2007年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中国教育工会**县委员会,成立了教育系统女职工委员会。同时,加强对各学校工、青、妇、少工作的指导,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使其参与学校管理,开展民主监督,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收支公开、收费公开、教职工履职、晋升结果公开等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两基”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1.一如既往抓好“普六”巩固提高工作

2000年全县实现“普六”目标后,继续推行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分别对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中心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双向”目标责任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和落实法律责任,使“普六”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在全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二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辍保学”。认真指导和督促各学校使用和管理好经费,落实三免费、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加大对贫困学生和特殊适龄儿童的资助扶持力度,使一大批面临辍学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既提高了入学率,也为我县巩固“普六”成果,加快“普九”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建设一个坚强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校风、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一个高尚的校园文化”的目标要求,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切实贯彻县教育局提出的“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想学、愿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厌学、课业负担过重而辍学。

2、毫不松懈,巩固扫盲成果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全县确定2003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作为提高全县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首要任务认真加以落实。至2003年,累计扫除文盲20762人,青壮年文盲率从80年代初的54.3%下降到2003的3.4%以下。2003年8月全县的扫盲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验收,并得到了省验收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但是,**教育局仍然毫不动摇的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因为扫盲工作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和“普九”攻坚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04-2008年扫除文盲、复盲人员共计8000人/次,至2008年全县剩余文盲人数669人,非文盲率达98.7%。

3.“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继2000年全县“普六”以后,县委、政府把教育工作中心转移到全县“两基”攻坚上来。一是进一步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把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领导机构中,设立了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两基”办公室,加强了对“普九”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积极改善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确保小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全部进入初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重教意识,组织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到村寨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同时组织人员在公路沿线、墙壁等显眼位置粉刷宣传标语。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准确数据。完善“普九”档案表册。四是组织验收,分析情况,找准问题,找出差距,查缺补漏,确保通过上级验收。

通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镇率先实现了“普九”,2003年力所乡实现“普九”,2004年莫窝乡实现“普九”,2005年翁嘎科乡实现“普九”,2006年新厂乡实现“普九”,全县“普九”覆盖率达56.97%,2007年底,中课乡、勐梭镇、岳宋三个乡(镇)的“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至此全县完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普九”工作,2008年初以县为单位的 “普九”工作开始启动。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以县为单位的“普九”攻坚工作在2008年10月21顺利通过省政府的验收,验收组对我们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普九”档案规范、表册齐全、资料完整、数据准确,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校舍改造成绩显著

2004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879平方米,维修1895平方米,投资323.08万元,全县D级危房19189平方米,当年排除危房1344平方米;2005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307平方米,总投资242.5万元;2006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6774平方米,总投资1364.7万元;2007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4145平方米,总投资1801.2万元;2008年新建校舍面积14656平方米,总投资1769.5万元。五年来新建校舍建筑面积61761平方米,排除危房18166平方米,总投资5500.98万元。

2.加紧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

2006年11月30日沈培平市长在勐卡镇召开现场办公会后,全县及时成立教育资源整合搬迁办公室,着手开展县二中搬迁土地征用、地质勘探、灾害评估、项目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教学楼A区(寄宿制项目)和B区(恢复重建项目)、学生宿舍楼1号工程、市政给排水建设;教师宿舍、学生食堂、校园绿化建设等工程正在建设中,2008年9月已经实现**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到新校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统一规划,完成城区学校整合方案,县幼儿园已完成土地购买工作。

3.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

200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7所,按照“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对地处偏远、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村社校点进行撤并。布局调整因地、因时制宜,切合实际,稳步推进。既要寄宿制学校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又要方便学生就学,减轻学生生活经济等负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五年来共撤并50所学校(包括县小与民小合并、县二中与职中合并),现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

4.信息教育迈出了新步伐

2006年教育局成立电教室。电教工作坚持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管理和三种模式应用、研究为重点,以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为主线,狠抓电教网络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2008年,全县有远程教育网点 130 个,其中:模式一61套,模式二63套,模式三6套。有计算机教室7 个,计算机320 台;有多媒体教室 14个。有教育网站 2 个,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要求。2008年6月10-12日,普洱市“农远教”工程验收小组莅临**,对**“农远教”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农远教”设备的运用和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1.完善师资补充机制,积极补充缺额教师

在编制范围内,2004年招聘教师60名;2005年招聘教师42名(公开招聘国民教育师范类大专毕业生34名,省委组织部、教育厅下派到我县支教教师8名)。并配合团县委,完成3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录用工作;2006年新招聘教师33名,再就业人员6名;2007年,新增教职工113名,其中:新招聘教师90名(通过招考录用20名代课教师、10名工勤人员;招聘特岗教师40名,招聘小学教师20名),再就业7名,20年以上工龄的代课教师、临时工转正16名。完成82名代课教师、15名临时工的考核、录用等工作;2008年通过聘用特岗教师、事业单位招考等形式新增教师81人。五年来,通过公开招聘、组织下派、志愿服务和考试转正等多种渠道充实到教师队伍,使全县教师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

2.严抓教师学历层次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函授、自考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五年中,省、市、县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改变: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义教工程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特级教师讲学培训班、高考研讨会、优秀教师讲学团培训班、寄宿制工程校长培训、省级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等450余人次;参加市级各种培训200人,参加县级各种培训7840人次。

根据**新教师较多、且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等特殊情况,**县采用对口帮扶、传帮带等形式,实现校与校、教师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合作,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3.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为切实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达到规范引岗、转变职能、勤政廉政、提高效率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目的,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档案,发扬教师“五种精神”:即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协作精神。要求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

(五)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严格教学常规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受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制约。为此,五年来,我们从教学过程管理入手,进一步优化教学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各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进行学科调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平时着重通过对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期中调研等几个环节了解每位任课教师教及每位学生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年级组长例会、学科组长例会、学生座谈会,进行详细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近年来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教研和教学工作计划、抓质量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及要求,检验与督促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形成总结。

(2)、下派教研人员到挂钩村校驻扎,抓教学常规管理,特别是教务工作档案痕迹管理,注重各种资料的收储、整理。

(3)、严格按国家教学用书管理的规定征订教材和开足课程,做好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发放、回收和管理工作,坚决杜绝盗版教材和教辅用书流入学校。

(4)、督促各学校抓课堂教学常规,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的备课、上课、评课、总结、反思、交流、撰写教研论文等常规抓起。

(5)2008年,教育局特别制定了《教育局各股室挂钩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并按照工作制度要求于5月10日起将工作人员下派到各个学校,对各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6)高度重视教研机构建设,努力提升教研机构等级。2008年10月12日-13日普洱市教育局教研机构建设评估领导小组对**县教育局进行教研机构评估,被认定为二级一等教研机构。

2.教师质量意识不断加强

教学质量是受教学过程中诸要素制约的。教师、学生、教材、手段、方法、环境等影响着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教养、高尚的道德涵养、丰富的教育素养、良好的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教师树立敬业勤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实施爱心教育,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加强责任制,深入探讨和逐步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教师,主要立足校本培训,同时结合考察培训、专家辅导等,在探讨中提高教艺;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局面。

3.各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我局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以及考核和奖励方案》,2006年县委、政府出台了《中共**佤族自治县办公室、**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奖、优、免、补”助学和高考奖励办法的通知》(西办发〔2006〕40号),各级各类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教师工作得到认可,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相应回报,工作积极性高涨。2008年评定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5名,在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狠抓毕业班教学质量

在抓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工作重点始终放在毕业班上,从政策上向毕业班倾斜,制定出台了各年度《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县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县切实加强毕业班工作,进一步提高高考、中考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狠抓毕业班质量建设。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县高考成绩显著。2005年,我县有122人参加高考,上线33人,上线率为28.2%;2006年全县153人参加高考,上线61人,上线率为39.87%;2007年全县186人参加高考,上线76人,上线率为40.86 %。2008年,全县176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上线90人,上线率为51.43%;22名职高学生参加“三校生”考试,上线17人,上线率为77.27%;中考、小学毕业检测质量也逐年稳步提高。

(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大有起色

1.职业教育跨入新型发展之路

从2004年开始,职业中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职业教育改革,立足以市场需求办专业,以特色专业求生存、求发展,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挂钩,与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市官渡区职业中学、普洱市农业学校等学校联合办学,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抢手专业和特色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旅游艺术特长班、林业班、茶艺班、综合班。通过拓展职业学校的办学路子,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逐步走出办学的低谷期,2005年学校顺利晋升为云南省**职业高级中学。2004年共招生73人,2008年增至244人,2004-2008年共招收职高生743人,普高与职生比例为1:0.48。

2.成人教育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五年来,开展农村使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使人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加快了农村经济从“劳动力经济”向“知识经济”、“技术经济”转变的步伐。中课、力所、勐卡、新厂四所成技校已成功申报为市级合格成技校。根据云教备[2007]7号文件精神,力所乡成技校被认定为“省级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翁嘎科乡、岳宋乡、勐梭镇已具备了申报市级合格成技校的条件,现已经向上级申报评估。

(七)计财工作不断加强

1.管好用好补助资金

国家“三免经费”、“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保证工作开展公开透明、客观公正,我们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实行专人负责。集中时间、人力、物力,与财政局紧密配合,多次深入基层学校检查指导补助经费落实情况,严格做到“两个确保”、“三个严禁”。“两个确保”: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国家免费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五年来,上级下达各种专款6005.359万元,其中,三免经费、两免一补资金、义务教育经费(含贫困学生补助)1614.38万元,普九经费20万元,考核奖6万元,教育资源整合资金1200万元(二中搬迁项目1100万元、新建幼儿园土地购买100万元),救灾款161万元,用于学校新建及受灾校点修缮,校舍维修改造资金626.265万元用于学校新建,职成教专款20万元用于教室培训和职业教育设备设施购置,特岗教师工资75.83万元用于支付新招聘特岗教师工资,职业教育助学金52.22万元用于支付一中、职中职业教育学生补助,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57.05万元(此笔资金由省级支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56万元支付历年工程欠款。寄宿制工程项目土建资金1483.6万元用于寄宿制中学教学、学生宿舍、食堂建设,二期贫义工程土建项目133.18万元,其他补助344.83万元。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2004至2008年共筹集资金737.3万元,新建勐卡镇莫美彩虹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勐梭镇育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新厂永广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等12个校点。

2.教育财务工作不断规范

不断加强教育系统财务工作管理,加强对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认真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和年报工作,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从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从特殊教育到职业教育,从人员支出到公用经费的资金需求情况,为保证财政提高对教育经费的增长提供了依据。坚持“收支两条线”,全面实行报账制度,切实加强对基层学校财务的检查和监督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当业务处理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财会业务进一步规范。2006年向上级申报教育规范示范县,检查组于2007年10月下旬到我县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我县认定为“教育规范示范县”。五年来,教育系统财务工作不断细化、不断规范,工作中从未出现过帐目不清、资金误用等问题。

(八)勤工俭学特色显著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解决我县学生吃菜难、吃肉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劳动、生活技能的实践锻炼场所。县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勤工俭学工作。2004年11月,县内召开了勤工俭学现场会,组织各学校校长,参观了力所乡小的勤工俭学基地,为各校开展勤工俭学树立了良好榜样。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勤工俭学的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日益突出,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农村勤工俭学之路。2005年,我县村级以上的学校,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1月10日,全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标志着我县勤工俭学已步入正轨。目前,我县勤工俭学已形成以种菜、养猪为主,以采茶、开挖橡胶地为辅的有效方式,开展面达100%,为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一是许多学校逐步解决了学生吃菜难、吃肉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勤工俭学收入购买学校部分办公用品和文体用品,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三是部分学校给教师改善了福利待遇,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四是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真正发挥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004-2008年勤工俭学收入分别为39.2万元、43.6万元、41.51万元、51.2万元、52.2万元,合计:227.71万元。至2008年,全县小学勤工俭学基地369.4亩,其中:小红米基地8亩,蔬菜地153.4亩,茶地 42亩,杉木地35亩,米荞54亩,蚕桑地8.7亩,水果50亩,橡胶 10亩。鱼塘8.3亩,鸡115只,鸭152只,猪286头。年收入30.37万元;全县初中勤工俭学基地118.7亩,其中:蔬菜地64亩,茶地 11亩,杉木地13亩,米荞12亩,蚕桑地8.7亩,橡胶 10亩。猪74头,山羊13只。年收入21.83万元。

(九)招生工作稳步推进

2004至2008年,我县的招生工作在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招生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厅各项招生考试政策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坚持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原则,全面实施阳光工程,顺利完成了各年度的招生考试工作任务。

2004至2008年,共有848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共上线330人。全县五年来共录取专科以上学校344人,录取率为40.90%。;有80名“三校生参加”高考,上线18人;有初中毕业生6888人,其中有2304人报名参加高中(中专)招生考试,省市属中专录取529人,普通高中录取1239人,职业高中录取589人;有10452名小学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毕业统测,并进入初中就读;有2202名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参加9个科目,8262科/次的会考,全部科目合格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有284人。自学考试共报考1430人次。专升本 779人,高中(中专)升专科651人。在招生考试工作中,未发生任何违反招生政策的收费、暗箱操作等行为,得到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

(十)安全工作警钟常鸣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深入推进校园安全保障工程,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及时下发各类安全文件,认真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各种安全教育,定期举行各种安全大检查和预防突发事故疏散演习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五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未发生由学校负主要责任的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力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1.基础设施薄弱。

经过不懈地努力,**县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方财政困难,县财政除了保证教师工资和学校部分正常经费之外,难以对教育有更多的投入,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状况仍然较为突出,学生人均占地面积不够,教室、师生宿舍、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数量不足,部分校舍已破旧,急需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大力加强,特别是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教学仪器、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简陋,图书数量严重不足,实验设备短缺,许多中学长期分组实验课无法开设,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没有通过省级实验普及县验收的县份。远程教育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离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2.学校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不高。

优质资源不足,发展不均衡,影响着我县教育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声誉。全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严重老化,校舍陈旧;部分农村中小学课桌椅破烂不堪,墙壁、地面坑凹不平,学生食堂、宿舍、运动场地等教学配套设施严重匮乏,教师的住房、办公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就县内来讲,从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来看,高中学校明显优于初中、小学,县直学校优于农村学校,公办学校优于民办学校,中心小学优于村级小学,大多数村小办学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县仍没有一所省一级完中,而且高中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科优秀教师偏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还需进一步提高。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县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因近几年我县招聘引进了大批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全县教师呈现出老教师集中在小学、中年教师集中在初中、年轻教师教高中的格局,这很不利于全县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全县教师队伍存在结构失衡的现象,各中小学普遍存在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问题,艺体课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甚至存在部分学校无法开齐开足艺体课的状况。农村中学还存在缺部分学科专任教师的现象,只好用非专业教师任课,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高中学校因规模扩张和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各学科骨干把关教师稀缺,从初中拔高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拔高年轻教师到初中任教,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增大,青黄不接,边缘山区学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四是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大量骨干教师被县外学校以优厚待遇“挖走”,造成县内优质教师紧缺。

4.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县财政虽然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但与目前公务员工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教师晋职晋级受名额限制。各中小学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按教师比例下达,部分教师虽然符合晋职晋级条件,但由于受名额的限制无法晋级。三是教师流动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县普遍存在教师从条件差的学校流向条件好的学校,未能很好解决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能进能出的问题。

5.教育布局亟待整合优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全县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对部分村级办学条件简陋的学校进行了撤并。但基于学生人数减少的局面而实施收缩集中办学的难度加大。由于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村小撤并和县二中搬迁办学缺乏热情和支持,实施集中办学困难重重。

6.教育观念滞后。一是办学目标单一。部分学校认为只要抓好升学率,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较多的生源,成绩就大,办学就好,这与“教育服务经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办学目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把学生分数看得过重,学校的各种管理都以分数为核心,管理的砝码则重重的倾向于教学时间的增加上,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

7.教育改革不够深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的教育改革力度还欠深,发展步伐还不快。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单一,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科研氛围不浓,活动浅薄,还停留在备课、听课、等常规层次上,纵深研究机制不到位,成效不明显。学校分配机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等分配不公”和“教学岗位的人少、非教学岗位的人多等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高,教育合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8.教育经费紧张。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和不可预见的超投资,在“两基”攻坚进程中实施的一、二期贫义工程、边境地区学校项目、危房改造、希望工程等中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渐显现,比如:危改资金缺口大,“普九”债务化解难度大。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偿还旧账与加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学校公用经费过紧,正常运转困难,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景。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统筹资源为关键,以人才强教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步。

(二)总体目标

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成人教育逐步扩大,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不断进步,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体系。

(三)重点工作

1.依法办学,全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认真宣传、贯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依法保障困难群体、残疾儿童和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依法控辍。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严格执行 “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使全县的儿童少年都能公平地享受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多方筹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教育投入原则,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教育资源整合的各项建设任务。对教学用房紧缺、建筑破旧的村级学校,要通过希望工程、危改工程等渠道尽快给予修缮、改扩建,全面消除各种因建筑因素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为全县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统筹兼顾,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继续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特色化、成人教育终身化和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稳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结合市场需求,科学调整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合理设置紧缺专业,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骨干特色专业,促进职业学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人教育要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导,承担起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的重任。幼儿教育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办学,让幼儿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4.健全机制,增强队伍综合实力。要建立开放、灵活、竞争的教师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扩大优秀人才来源渠道。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完善聘用合同制,建立教育系统人才交流中心,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要逐步试行岗位工资制度,将教师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构建以能为本、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管理体系,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干部队伍监管,健全干部诫勉考核机制,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给予调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自主研修,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服务意识。

5.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增强创新能力,广泛引进先进地区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远程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德育实效。

6.科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要着眼于未来,又要立足现实。要严格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合理设置中小学校,适度压缩学校数量”的原则,加强统筹,科学规划,采用“壮大并小”方式,以优化重组小学、加强提高初中、发展扩张高中为基本方向,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激发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和活力,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五乡两镇成梯次发展的办学格局,确保城乡学生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加强教育交流合作,积极与先进地区名校联姻结对。城乡义务教育要统筹规划,广泛开展对口帮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与优质统一发展。

第二篇: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育发展处于所有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正如我们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一样,我镇的发展同样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使我镇的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照上级有关文件及《奈曼旗2007-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教育现状

东明镇现辖行政村25个,总人口20000人,2004年国民经济总产值100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0元。全镇中学一所,在校生985人,完全小学13所,校点9个,在校生共2222人,民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64人,民办辅导班2所。全镇教职工217人。镇中学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计算机30台,语音室一个,图书室藏书1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为1000万元。全镇小学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各完全小学均配备实验室及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室藏书1.5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为3000万元。

在“十五”期间,我镇的教育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普及程度等方面都走在了同类乡镇的前列,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矛盾和困难,其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改革还有待不断推进和深化。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重。学生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办学条件急需改善。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于这些困难和矛盾,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采取措施,正确决策,逐步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教育强镇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健全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迎接21世纪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推进我镇教育以新的步伐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进而为实现东明镇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规划原则

结合我镇实际,规划应该坚持五条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2.“龙头带动”原则。在我镇重点建设镇中学及中心校,发挥两所学校的窗口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镇其他学校的全面发展。

3.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使教育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甚至要适度超前发展。

4.坚持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分解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又要放眼未来,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总体目标

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显著提高,人们投资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投资教育比重的不断加大,彻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已经完全成熟,进而加大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1.巩固“两基”成果,调整学校布局,彻底消灭危房,优化和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3.保障教育投入,将教育投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保证生均公用经费以0.8%的速度逐年增长。

4.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基本实现知识化、专业化,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5.提高教学成绩,使全镇教学成绩保持在全旗

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

协调关系,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心校、苏日格、北奈林学校建立语音室。

3.改变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

自~年起,我镇将教育投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使教育投入在我镇的财政预算内支出中所占比例由过去的10%上升到15%,并保证生均公用经费以0.8%的速度逐年递增。

完善教育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审计工作。

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育内部活力。

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工作。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教师向现代化、知识化、专业化型转变。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队伍的水平。

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师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努力造就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队伍。

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树立身边的典型,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

不断加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教师法》规定标准。

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度,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

5.结合我镇实际,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学成绩。

我镇的基础教育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在全旗同类乡镇的前列。但在新教材实施和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要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法。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建立要加大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力度,探索适合与我镇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要具体,要细化,要切合实际,要构建完整的全镇教研体系,研究课题落实到人,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每一课开始研究,逐步扩大研究领域,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因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守则、规范。

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建立起新时期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增强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专业水平,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书育人队伍。

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沟通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体系。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7.提高意识,服务社会,规范学前教育。

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力争在~年前进入全旗示范幼儿园行列。

各校要有建制学前班,各校根据本村实际,确定是否开班。不能开班的适龄儿童,可就近入班。入一年级学生,必须受过建制学前班的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使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五.主要措施

1.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作用,高度关注和重视。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教办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我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

2.抓重点,重实施。

针对我镇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在今后的五年内,我镇将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师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制改革工作、素质教育实施工作、教材教法研究工作、示范性学校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教办要按照重点落实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并将各项重点落实工作进展情况逐年报告。

3.多方协调资金,广开经费渠道。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全镇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实现全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目标。

协调使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资金。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力度,增强学校自身造血机能。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育。

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中小学“校校通”网络体系。用5年时间,使所有完小以上的学校都能够上网,使全镇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10年,镇中学、中心校、北奈林、苏日格小学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上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软件库、教育信息资源库。

5.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到2010年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盘活撤并校点的校有资产,投入到接纳学校的基础建设中。保障现存学校的正常运作。

6.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已有的改革成功经营,结合我镇实际,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其中的主要措施是调整分配政策。在国家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基础上,试行结构工作制度。制定适合本镇实际的工资分配标准,加大各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拉大分配差距,实现多劳多得,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四篇: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振兴乡域经济

—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5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谷金楼乡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人口3.66万,耕地4.1万亩。目前,全乡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264人,各级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6所,教学点12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5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51人,初中在校生800人)。

近年来,我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持续协调发展,围绕新课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狠抓了“四项制度”的落实,对校长担课、听评课、研究教学、参与教研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督查,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并积极开展了“阳光课堂活动月”,“质量效益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奖11篇,省级23篇,省级课题2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中,共有6人获国家级奖,11人获省级奖;在全国小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国家级奖,5名学生获省级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共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5项。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

1、义务教育。2004-2006连续三年,6-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29.41%、160.01%、137.7%,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0.5%、92.9%、95.5%;近三年,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29%、1.34%、0.46%。

2、成人教育。2004-2006年青壮非文盲率达100%,脱盲巩固率达100%。近三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分别为900人次、1100人次、123人次,分别占青壮年劳动力总人数的3.2%、5.16%、2.22%。

3、民办教育。我乡共有一所小学民办学校,在校生500余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方面。

1、财政对教育拨款情况。2004-2006年,全乡经常性收入分别为214万元、119万元、1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4.4%、38.6%;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323万元、327万元、45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39.6%。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609.1元、1046.3元、1286元,小学分别为1057.3元、1644.6元、1901.7元。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2004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17元、28.6元、36.9元,小学分别为17.7元、25.8元、52.1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国拨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发放情况。2002年,农村教师工资统一上划县财政发放,全县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城乡统一,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3、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专项资金发放情况。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2004年共发放救助金4.38万元,救助贫困生1189人;2005年共发放29.5万元,救助贫困生2248人;2006年共发放19.1万元,救助贫困生1461人;2007年全

乡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正在进行。

(三)办学条件方面:

1、教学建筑建设方面。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59

平米。初中配有标准卫生保健室,食堂改造也都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置方面。全乡中小学在教学仪器、图书、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劳技等器材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反方面,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

3、危房改造情况。2004-2006年,全乡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3千余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全乡小学专任教师164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79人,学历

达标率100%,同时,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合格率

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按照《南乐县教育事业2003-2007年发展规

划》,明确了我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举措;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

教育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财政、文化、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政府与有关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把

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投入,多办实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作

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了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三)深化改革,统筹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执行《民办教育

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二是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方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之中,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三是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调整中小学生布局。小学由原来的25所调整为18所,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

当的均衡发展布局。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分配上,也向农村薄弱学校

倾斜。

3、深化教育结构改革。坚持“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措施。几年来,全乡中小学校没有发生一起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依法治教,加强督导。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在干部推荐、职

称评聘、招生、收费等工作中,坚持条件、程序、结果三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

督。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杜绝了学校财务违纪现象的发生。为了坚决遏

制中小学乱收费,乡中心校签定责任书,严格执行“三严格、三统一、六不准”的收费管理制度,确保“一费制”收费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大学校收

费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上级政府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

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是:

1、尽

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

求;

2、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3、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一步加大力度。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财,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二)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

(四)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我乡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五篇: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总结

2015年,xx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紧紧围绕全区教育工作重点,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内涵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校安工程20个,其中加固17个,重建3个,涉及12所中小学校。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3所,回购2所,新增市优质园、省优质园各2所。学前教育列入全省综合改革实验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工程全面启动,53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市级评审,全面完成高中布局调整和初高中分离,xx中专成功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xx分院。2015年,改造30所学校运动场地;建成硅pu篮、排球场54片;新建校园网33个、新增电脑1300台、60%的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通过省级教育基本均衡复核督查;教育现代化省级测评为82.27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特色开展。坚持立德树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继续开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全面实施《XX市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曲传唱和“我与美德有约”系列活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全面推开。姜灶小学特色文明礼仪教育从省少工委授予的“特色项目”升格为“品牌项目”;韬奋小学荣获全国“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学校”;xx小学的“新三好”创新工作在全国德育年会上作了经验交流。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普通高中布局整合为契机,优化教师结构。全区900多名教职员工分流有序,安排到位,550多名教实现了异校交流。继续坚持“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修订了《xx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交流工作意见》,全年区级教师交流占比17.2%,共有53名校级领导岗位做了调整。全年累计招录教师140名(接收定向、免费师范生29名,区级统招66,公办幼师55名)。2015年,全区还评出了区级学科带头人98人,骨干教师173人,教坛新秀61人,区教学能手243人。艺体工程成果丰硕。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区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全区共有校级艺术社团450多个,校校有社团、班班有兴趣小组、人人有活动项目。成功举办xx区第六届校园艺术节,获8个市一等奖,3个省一等奖,央视少儿频道分3次播出xx专场节目。艺术教育电视片《馨艺南xx》,获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最佳电视片银犊奖”。2015年11月,在第四届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颁奖会上,“金沙风”教师合唱团携手学生登台亮相,展现了我区艺术教育的风采。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工作扎实推进。高中学校四项体能测试全市第二,张芝山小学全国跳绳比赛总决赛一等奖第2名,2个项目获亚洲比赛资格。川港小学荣获2015XX市少儿击剑比赛男子佩剑、女子花剑冠军。实验小学入选2015年第一批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十总中学等11所学校被教育部列为2015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最多。

3.教学模式日臻成熟。教学管理日趋精细。加强教学巡视工作,出台《加强教学巡视工作意见》,组织教学巡视5次。对教学“六认真”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建立教师退出课堂机制。认真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引导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课堂效率得到提高。举办xx区小学“学的课堂”建设现场展示活动,确定金沙小学、东社学校等5所学校为XX市课改实验学校。调整、充实中小学教学协作区,建立了学前教育教学协作区。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名师之路和校长发展沙龙开展得有声有色。xx高中与南京大学牵手,建立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刘桥中学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建立互助互学的“合作共生组”;育才中学将教师“悟教”和学生“悟学”相结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效的提升;金乐小学启动名优教师培养工程,迈出名师培养的新步伐。教学成果再创新高。高考本科上线率57%,比去年增长4.11个百分点(市均2.8);中考生均总分升至全市第四名,2所初中跻身全市前20名。xx中专学生技能大赛,夺得国家级银牌1枚,省级1金8银17铜,获奖面、获奖层次和奖牌数大幅度提升,实现我区职业教育20多年来的新突破;对口高考本科率近40%,创历史新高。2015年,全区教师参加省以上竞赛获奖31项,其中,获省二等奖以上15项,平潮音乐教师钱晓慧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全能比赛和器乐两个一等奖;全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二等奖以上392项;平潮中学学生李正辉获全国数奥竞赛银牌;姜灶小学朱天玺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江苏省十佳科学小院士”。xx高级中学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平潮高级中学的“生涯发展辅导课程基地”通过省级评审。师训驱动专业发展。全区举办了“教育名家讲坛”、“特级教师论坛”、名校长讲坛等活动。教育科研“手拉手”活动,分别在22所中小学校安排89节研讨课,开展56场专项研讨,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校长发展沙龙”先后在西亭小学、石港小学和xx高中等3所学校开展学校管理现场诊断活动,提升校长素养和学校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教师培训。全区共有15人次参加5项出国培训;17人次参加9项国家级培训;374人次参加52项省级培训;7387人次参加20项市级培训;20081人次参加94项区级培训。

4.教育形象稳步提升。师德建设持续推进。以师德为抓手,全面启动“xx好老师”评选等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评为感动南通教育人物,2人喜获XX市园丁奖,12人被评为市师德标兵,67人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01人获得“xx好老师”称号,xx中专德育组和实验小学艺术教育教师团队被评为XX市优秀教师群体。平潮实验初中独臂女教师陈小平的先进事迹被省内外多家媒体所关注。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修订完善了《xx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切实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认真组织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整治,对部分学校整治工作进行督查。严格做好校车审批工作,会同公安、交通部门研究推进校车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专用校车100%的目标。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学校集中开展非法接送学生社会车辆排查,共排查非法营运车辆33辆。加强教育法治建设,创建XX市依法治校示范校15所、先进学校16所。教育满意度稳步提升。围绕教师是否认真上课、是否从事有偿家教等12个方面,向城区6所中小学校共发放问卷4695份,回收3978份,回收率达85%,很满意占80.61%,较满意占18.2%,不满意占1.19%。

5.依法治教顺应新常态。纪检监察认真履职。转变职能,聚焦主业,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查案执纪职能,共立案11件,对11名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进行了调查处理。其中,开除党籍1人,党内警告1人,降低岗位等级1人,行政记过3人,行政警告5人。认真办理重要纪检监察信访件,对近20名校长、单位负责人和教师进行诫勉或提醒谈话。财务内审不断强化。2015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5个,审计资金总额达6.89亿元,查出有问题资金总额127.12万元,提出的审计建议72条,被采纳49条。我局推荐的审计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优秀审计项目”。有偿家教从严管理。制定《暑期整治违规家教工作方案》,签订远离违规家教承诺书,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形成治理违规家教的高压态势。成立明查暗访小组,对城区各居民小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明查暗访活动,对查实的3名在校外培训机构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经查实后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全系统进行了通报,另对12名教师进行了提醒或诫勉谈话。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教育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还没有牢固确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举措和方法还没有确定;教育的核心素养内涵还未完全明晰。二是不少学校的办学目标模糊或滞后,有特色、有文化、高品质的学校还在探索中,校长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人格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师的教育情怀还需着力培育。三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偏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尚有短板,校际间师资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还比较大,群众择校的愿望还比较强烈;四是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硬件、软件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五是绩效考核与岗位设置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亟待提升、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下载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局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大全]

    教育局振兴教育事业五年行动计划 (基教科) 二、均衡化发展。 (一)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为“推进高均衡发展,打造高品......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机关幼儿园张美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发展,结合实际本人认为,教育观念要更新,地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

    街道2004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是自治......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5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2007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6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6年,贵阳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主线,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构建......

    街道年度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