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塘州乡塘州小学 潘凤国
教育工作是塑造完善个性的工作。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健康善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教育的深化与变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和人格魅力、健康的心里,才能适应今天教育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和信息不发达,农村小学教育面广量大。农村教师是搞好农村学生思想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因此,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至关重要,而心理健康发展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下面是分析一下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原因:
一、工作量大
在农村小学师资问题上,农村教师配备严重欠缺,再者农村学校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从工作量上看,城市学校教师教单科,大多课时在十二节左右,而农村学校都在二十节以上,甚至包班现象且要教几门课,具备“全能”功。尽管用较长的时间努力,却少有成就感,老师的付出与获得之间不均衡,工作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付出的如图未能得到所期待的效果,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对能否胜作工作产生怀疑,工作头绪多,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高,却不知怎么改进,身体不适,难以适应紧张而快节奏的工作等等,都会形成老师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
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能力、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还有,在我国,多数农村小学生活环境特别差,有些农村地区本来就是高寒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就是教师用点小菜都得步行一两个小时到镇上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为了学生,为了自己职业,备课、批改再加上生活等堆堆烦杂只有埋头支撑。教育的成败关
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兴衰,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个家庭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也很高,但由于缺乏家庭教育方法,只有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的身上。但是,各方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都不太一致,如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师给学生减负,而大部分家长却要求加负。再者农村家长没有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有些家长竟然不知自己子女读几年级,何谈家庭教育。农村经济缺陷在外地务工较多,留守儿童普遍,把教育子女完全由教师承担。这样让教师产生巨大的压力。
三、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比而言,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就单与城区及发达地区的教师收入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性格孤僻,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年教师由于经济收入限制,没钱买房子,没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的男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连找对象都很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四、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心理
知识经济时代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社会竞争是日趋激烈,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始终处于竞争中,无数的新问题、新情况像潮水般涌现在人们面前,使人目不暇接,也迫使人们作出新的思索,去重新进行新的价值选择,迫使人们去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不少人在心理上常常感到一种重负,一种压抑,渴望着能够尽恰值地加以自我调节,以适应如此眼花缭乱、变化万千的社会变革,在这种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有的人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对有些问题迷惘困惑,从而产生心理失衡、心理失调与不适应现象。
五、对本职工作的情感
有些教师过于偏重个前途、待遇,事业心和奉献精神欠缺。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乏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为此而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与学生接触中缺乏积极体验;工作中自我效能感较差,自信心不足,不成开
成坚定的老师信念;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想着,把正自己的人生就是在送往迎来中单调的重复渡过。
六、人际关系问题
表现为与周围人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对领导不能理解支持,密切配合,对同事不能和睦相处,协作共事,对学生不能关心爱护,尊重理解,经常出现唯我独尊,自我中心、主观、偏狭、多疑、懦弱等不良性格。主要表现性情急躁,反应过敏,容易冲动,不善控制。此外,还有少数教师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如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和更所期综合症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都会对教师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从面间接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很多,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个人、组织、社会等各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形成有效对策。而农村小学教师要调整好自己心里,坚定以身立教的信念。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教师必须坚定以身立教的信念。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而对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应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守住校园一方净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深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调适对策
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其中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就心理健康而言,它是促进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的催化剂,若要使学生有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拥有健康的心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最新资料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农村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城市教师,这必将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限制师生进步的巨大障碍。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为此,通过对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现状分析,寻找制约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从而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1.工作负荷重,导致精神负担大
通过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面临着压力。教师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与工作量关系密切,这主要是与农村生源质量较差有直接关系。他们面对的学生是农村子女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条件差、家长学识水平不高,需要教师一对一辅导的人数多,所有的学习任务几乎都要由教师督促完成,这样无形当中就使教师工作增多、教学任务加重、工作时间加长,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10小时,特别是班主任和语数外老师,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超负荷,这使得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
2.教师自身学识水平比较高,而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导致专业发展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教师能否善于引进新的思考方式或者运用新的科学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求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已经成为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新指标。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所处的地域比较偏僻,许多教师思想比较封闭,对外界的新生事物不能马上接受。一些有能力、学识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一旦机会成熟也就选择了条件比较优越的学
校或者进城发展,剩下的教师,不管从学识水平,还是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都与专业要求存在差距。由于自身学识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遇到问题不知该怎样处理或者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导致出现心情烦躁、发怒、情绪压抑、缺乏兴趣、不耐烦等心理问题。
3.教师之间缺乏合作、交流,导致人际关系比较紧张
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多,有时不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及行政人员的关系,造成内部缺乏和谐,工作不能相互支持与配合,学校未形成良好、平等、愉快、互助的心理气氛。就学校内部而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文人相竞传统,使教师之间,欠缺互助和团队合作性,恶性竞争将增加彼此的怀疑和敌意、嫉妒和攀比;就学校外部而言,传统的尊师重教风气失落,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关系的功利性和敌对冲突凸显,也给教师带来不平衡感和失意感。
4、生活条件的压力等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工作热情减退。
农村小学教师多半是中老年教师,据调查资料显示,比例可占到百分之八十,而这些教师多半是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很多教师是单靠一个教师的工资维持家庭生活,但是,子女升学、结婚、买房以及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让很多农村教师很是吃不消,生活压力很大,导致教师心理极度不平衡,对工作热情不大。
二、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保证工作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明确提出:教师的需要是得到认可与理解,拥有和谐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安全的心理环境,个人的价值才得以实现。为此,我校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指导,通过和谐管理、和谐教研、和谐沟通等措施来减轻教师压力,消除教师的心理顾虑,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全面发展,从而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使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2.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
目标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原动力。从团体动力学角度出发考虑,团体内部建立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就会强有力地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团体行为深入影响个体行为。为此我们通过“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两种方式来引领教师职业方向,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在团队目标方面,我们提出了“管理优化、队伍优秀、特色优先、追求优质”的四优办学目标,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描绘出新的蓝图,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愿望;个人目标方面,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发展档案,教师们根据自身情况,精心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学校还专门组织了目标完成督促组,阶段性的给老师们加油鼓劲,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工作热情自然就会高涨。
3.加强多元培训指导,增强教师自我心理保护意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所以,教师应善待自己,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因此,工作中我们不仅重视组织业务培训,而且还结合课题实验研究的情况,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培训心理咨询方面的常识,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老师们在互相帮助,互相“助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因而通过多元培训,可以从分析教师心理压力的产生进行排解,从正确面对压力进行疏导,讲道理教方法,提高教师应对的技巧。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教师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教师的效能感理论明确指出:教师教学效能感不同,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鉴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与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在工作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个性和聪明才智,比如通过开放活动可以展示教师自己的风采、通过表彰活动可以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科研活动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他们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并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
5.培养教师的公平感,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
公平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
值影响,而且要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即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足,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而影响工作情绪。这种比较过程还包括同本人的贡献报酬比率作比较。因此,在现实中我们积极创设条件,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平等竞争机制,培养教师形成公平感,尤其在教师奖励方面,正确引导教师选择参照物,并且能学会理性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使自己永远处于积极工作、努力向上的心理氛围中。
三、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调适效果
虽然,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中确实存在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已形
成一些表象,但是通过学校干预、正确引导,教师心理问题还是能够得到相对的缓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学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如下变化:
1.教师们的心态发生转变
对于工作中的困难能正确面对,自信心增强了,牢骚减少了。面对工作压力能进行调节,方法多了,情绪少了。“我健康、我快乐”的工作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被大多数教师认同和践行着。尤其是我校近两年在一直遭受拆迁分流的困扰,目前又面临整体搬迁,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干部教师能始终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团结一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仍然忘我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认可。
2.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在增长
教师们把“我健康,我快乐”的工作理念带到了工作中,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困难生在减少,特长生在增加,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参加市区级比赛获奖的学生人数增加。学校各项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在调查中家长对我们的管理工作认可度达到98.7%,对班主任的认可度达到100%,对全体教师的工作的认可度达到97%,教师在学校中有了家的归属感,教师们在健康快乐的心灵阳光的照耀下享受着教育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
3.教师们的工作成效在提高
教师们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近两年参区百灵艺术节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十几项,参加区教学新秀评选教学
新秀一名,参加省市区创新大赛多项获奖。教师们参加国家、省、市、区级论文、案例评选,有15篇获奖。
4.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感兴趣,并且不断进行转化,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意识
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素质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梅县石坑镇中心小学 钟 剑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我校承担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的研究阶段安排,在2012年对我校的115名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详细、真实了解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
一、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71%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读书的目的是“赚大钱”; 21%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抽问才回答;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仅为78%,完成一些的有11%。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二)焦虑方面
面对考试,25%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37%出现轻微焦虑。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三)冷漠、孤僻
父母回家晚了有41人不会感到不安;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
情节,有21%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表现出冷漠。26%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3%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
(四)羞怯、胆怯、见了认识的长辈还有17%的学生不好意思或躲起来,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予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五)交往情感闭锁
3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 35%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 48%的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六)攻击性强
1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25%学生对左右为难的事不是果断地选择方法。39%学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38%的学生在老师来时和有时违犯。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八)竞争意识不强。
46%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27%学生明显缺乏自信认为我不行。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
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部分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些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在该区农村出现“三多三无”现象:○1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2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3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此外,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也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的影响。
2、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态普遍存在,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狼爸虎妈”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
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5、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学生档案、开辟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二)不同的心理障碍分别指导。
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不同和社会环境因素不同,他们的心理障碍表现也各不相同,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分别予以具体指导。对遇事胆小、害怕、退缩逃避属行为障碍的学生,要有易到难多给他们些做事的机会,使他们慢慢增强信心,恢复正常心理;对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无情的属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教师要多接触、多关心、多教育,增强其群体意识;对性格表现异常属性格障碍的学生,教师就指导他们以有健全个性的同学为榜样,学习他们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富于同情心、责任感,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等优点,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家庭教育存在八大误区(重成功轻失败、重物质轻精神、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商轻情商、重答案轻问题、重行为轻心理、重共性轻个性、重说教轻交流),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
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转变教师与家长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
学校层面来说,一是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二是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三是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四是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
家庭层面来说,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支持性力量。一是亲情。亲情是恩情、友情等都不可替代的感
情。亲情的缺失带来的是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作为家长来说,应多抽点时间跟孩子打闹、玩耍、游戏、学习、运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平视。不应该“俯视”孩子,不要觉得身为父母,就可以在家里主宰一切,想让孩子干什么,就让孩子干什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细分析观察现在的世界,包括电视、网络、报纸、书刊带给孩子的影响,从思想上、行为上理解外来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三是沟通。注意从小教育引导孩子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更要仔细辨别,分析其中的利与弊,不要一概否定,要了解社会各界对此种问题的评论,向积极有利的一面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建议,结合社会的综合评价来跟孩子解释清楚,让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成长。
社会层面来说,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
都市学堂教育心理老师认为,受社会环境及自身因素共同影响,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是不容忽视。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和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而且要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当前存在于中学生群体中的共性心理问题。受当前我国教育模式、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过程层出不穷。从笔者的经验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学习类问题。其问题主要有:一是压力较大,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二是普遍厌学。三是考试焦虑。
人际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有:一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二是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三是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情感类问题。中学生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容易产生早恋,其特征主要有:一是朦胧性。二是感染性。三是单纯性。
二、对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如此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育界本身的问题,有家庭的因素,也有社会的责任,当然还包括青少年自身因素的促使。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学生自身因素的促使。
三、对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几点建议。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必备环节。没有精心的课前备课,教师很难开展精彩的授课活动。年轻教师作为老教师队伍的后备军,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暴露许多问题,而备课问题是限制其教学能力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教师备课 备课方法 备课思路
备课观念 备课形式
但当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对备课这样一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存在着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怀着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忧思,列举一些备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粗浅探析一些对策,以期唤醒推动备课工作改革意识,着力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一、存在问题
问题之一:备课意识薄弱。在我们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备课,或者根本不备课。他们认为小学教材内容浅显,知识面窄,自己的知识满足教学,无需备课;有人认为,自己从教几十年,教学内容早已熟记于胸,懒于备课;还有一部分人,教学工作、家庭事务兼顾,无暇备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上课铃一响,老师拿起课本匆匆走进课堂,一本教参,一本教材,几根粉笔,照本宣科。
问题之二:备课观念有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在绝大部分教师的思想意识中都存在“备课就是写教案”的观念。有人上课之前,急急忙忙写教案,写完之后不修改、不完善,放置一边,以备课堂之需;有人迫于应付领导检查而从教案书上原原本本地 “搬”到统一发放的备课笔记簿上。再加上教学管理者以“查教案”代替所有工作考核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这种“对着教参写教案”、“照着教案抄教案”的行为,极大地障碍了教育的发展。问题之三:备课方法不佳。关于备课,有许多老师写出了大量有见地的“备课经”:有谈备课要素的,有论备课技巧的,有说备课思想的。但在我们农村小学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教师对备课要素不清,对新课程备课要求不察,对备课方法技巧不明。仍然是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练习等一些固定模式。有的虽然也写了一些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但大多显得空洞,不能凸显针对性和实效性,也缺少对教法和学法分析研究,或者只注重教法。问题之四:备课思路闭锁。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活动范围太小,视野狭窄;教学管理不严,校内活动开展不够;资金短缺,校际交流特别是到名校学习几乎为零。许多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手头只有一本教参、一本教材,没有其他教学资料。长期闭锁造成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老化,在备课中自然也就缺乏新意。
问题之五:备课管理方式陈旧。虽然新教改已进行了多年,但从实际工作中看,穿新鞋走老路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从教学管理层面来看,教学考核重成绩,教学检查“两查一听”(查作业、查备课笔记、听课)仍是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是不分实际,统一标准。从客观上刺激了老师不计方式地要结果、疲于奔命赴检查,如此循环,酿成“学生很苦,教师很累”的结果。
二、对策建议
1、转变备课观念。要强化教师备课意识教育,加强管理与引导,彻底改变无需备课、懒于备课、无暇备课的三种不良现象,树立“重过程管理、重课堂实效、轻考试成绩”观念;要转变教师备课观念,从这种刻板单一写教案,疲于应付抄教案的备课方式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大备课观、终身备课观,使备课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备课观念从狭义走向广义,备课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备课方法由陈旧走向创新。
2、强化备课培训。农村小学教师由于信息封锁,知识老化,对备课方面的新知识短缺,更谈不上什么备课艺术了,所以培训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加强备课方面技能技巧的培训,让教师对备课要求、备课要素、备课方法等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提高备课质量。要加强校内教研活动,切实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以期多出教研成果。加强校际交流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到发达地区名校观摩学习,让老师阔视野、长见识,转变备课观念;请专家上课,让老师增知识、活思路,推动备课创新。
3、拓展备课形式。在备课形式上,不求统一标准,宜根据教师实际,力求多元。学科组应多开展活动,适当增加集体备课次数,同时要充分利用资料和网络资源,吸收、借用他人优秀教案,做到多渠道并用,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在教案的编写上,也不宜要求格式统一、项目齐全,有些项目只要教师课前认真思考了,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不写进教案之中,以减少工作量。在教案的使用上,宜最大可能地实现“共享”,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应结合班级和教师的实际,予以修改,添加个性化的内容。在学案的编写上,要求详细、体现个性。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学习反思的时间,教师就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充电”、备学生了。
4、改进备课管理。现今,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但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全国上下都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教学管理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要以教师为本。要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改进备课管理,切实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体现人本管理的精神。如何改进备课管理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由刚性管理向刚柔并济管理转变。刚性管理要求教师人人都要写教案,教材课课都要写教案,教案篇篇面面俱到。我们应当废除刚性备课管理,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写个性化、创新型教案的柔管理。二是由以查教案评备课向重听课评备课转变。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机制,采取经常性随机听课的方式,从听课中看教师备课工作,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听课人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三是由统一标准向分类要求转变。传统备课管理中不论是初上课堂的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论是骨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是同样的要求。这显然不利于教师个性的发挥,也不符合学科特点,同时也是造成教师厌恶备课的原因之一。我们应改变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结合教师实际,向分类要求转变。对于年轻教师,应要求写详案;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允许写简案;对一些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允许他们打“腹案”而不必形成文本教案。
5、改革业务学习组织形式,可以由以下三个板块构成:第一为提升修养板块。内容可以是艺术鉴赏,如听名曲,赏名画,析名著等,也可以是师德学习,每次由一位骨干教师主讲,用时不超过15分钟。第二为教育论坛板块。通过对教育实践中难点热点问题的探讨,交流思想,展示自我,促进提高,每次安排1—2位教师书面发言(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的学术报告也在这个时间),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看法,同时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第三为校务工作板块。总结、安排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用时也不超过15分钟。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要随教学改革需要和适应而不断完善,要做好这工作,还需广大教学管理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上对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设想不尽完善,只是抛砖引玉而也,请同行多多指教。
1、备课是为了好看吗?
许多学校检查教师备课时,往往提倡教师书写工整,备课详细,甚至用备课的字数、每课时备课的页数来衡量教师备课的质量。这样的检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的导向。备课是为了明确教师们上课的思路,是对课堂的预设。备课是为了教师们上课,不是为了好
看!
2、教师们有多少时间备课?
调查表明,在上班时间,教师们往往要上课,批改作业、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家长们沟通、能够在上班时间备课的教师不多,而下班后,教师们身心疲惫,大多数教师没有精力再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一些教师往往对备课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别人的备课教案,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打印后应付学校检查。
3、我们的备课有用吗?
有一些教师备课非常认真,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变化,精心准备的教案却不能直接用于教学,上课前还得二次备课,精心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形成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4、集体备课的误区。
有些教师非常依赖于集体备课,甚至认为集体备课应形成打印稿供大家共用。有些学校形成了教师一人备2个单元,大家合起来共用的格局,并把这种现象冠之以集体备课的称谓。这样的备课方式是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把备课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
5、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课后对学生的辅导,即所谓的“不差”。却没有深究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知识或能力的缺失?精心的备课 能够提高教学效益,使补差的工作量减少。目前,教师对备课的看法是不同的,存在着一些矛盾,例如:市面上的优秀教案集是否可以直接被教师们作为教案用于上课,“翻唱”或改名家的教案是否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发展,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如何结合起来,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时候有效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