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中的反思
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中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师生多边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促进教师业务和授课水平等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反思
时常听到教师抱怨:语文难教,涉及的知识点太多,一节课不停的讲,还没讲完,还得另找自习课去补,又苦又累,学生还不领情,不愿听,嫌教师挤占了他们自习课的时间。学生则抱怨:作业太多,一晚上都做不完,老师的题海战术让人吃不消,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可见老师和学生都在大量的拼体力、拼时间,但收效甚微。做作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只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学生在四十分钟内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那么如何在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效益,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如何用心教:
1、备课时要精心设计
2、内容上要有所侧重
3、训练点要重在能力
4、时间上要合理安排
二、学生如何主动学
1、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2、发挥主动,学当“小老师”
3、全员参与,合作学习。
4、学会质疑,探究解决。
5、善于归纳,事倍功半。
第三篇:教学中的教与学
教学中的教与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应建立起有效的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师思想观念转变,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突破口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达成共享、共进。这是积极互动,是真正的“教学相长”。这就要求教师要打破一人说了算的局面,除了相互之间的“尊师爱生”的道德关系外,更多的体现民主平等、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由此就决定了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角色,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应当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模范。
二、尊重与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这是学生心中最敏感的角落。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及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这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
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平等对待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爱的魔力呢?“锅不热,饼不靠”是句俗语,说的是家长要爱子女的道理,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释放自己的爱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真诚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中生活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迷人的景象,得到爱的回报。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对知识热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对学生没有爱心的老师能获得尊重和爱戴,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对老师不爱甚至反感的学生能很好的遵守课堂秩序、学好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只要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爱生如已,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就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三、教师的素养,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师生矛盾中,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和良好的修养。既要洋溢着迷人的才情,又要闪烁着人格的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才有足够的资本吸引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喜爱。老师要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并非靠威严的面孔、靠教师这一特定的身份,靠的应该是丰赡的学养,“言行可模可范者,人师也”。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深刻、文笔生动细腻、装帧精美的好书。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自己拥有一桶水,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那么,喜之爱之观之聆之掬之饮之者必众。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学相长,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就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会有助于提高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生个性得到了全面发展,又会从内心感激自己的老师的,这就容易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
四、改进评价机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手段
“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学科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要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尝试采用在教师与本班学生范围内的自评加互评的方式,客观地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然后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最后互相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来,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评价气氛,又能使我们师生可以通过双渠道彼此获取改善课堂教学的最佳方式,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法,用积极的态度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它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改进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新课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式中的一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来看,这一评价机制是科学有效的,它让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学会了听取意见,学会了承受不同的声音,学会了自我完善,学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学会了理解他人,学会了善待他人,它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是科学、灵活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根据需要和可能灵活运用,无论教师或学生终会受益匪浅。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的设计思路、新的目标要求、新的内容体系、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相反,教师要是“吃老本”,固守原有的经验,缺乏学习和进取的意识,他就会落伍于时代的发展,甚至被时代所抛弃,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习,可以汲取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营养转化为自己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既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既要研究“教”,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更要研究“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教得如何,归根到底看学生学得怎样。
学生智力的发展,不能靠教师的“灌输”,只有在他们自己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指导他们怎样思考,怎样学习。例如,教学解方程,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可见,这样的教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教的过程围绕着学而进行,老师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讨,不管其解法是对是错,都能形成人人积极动脑,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这样能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尤其是通过比较优劣,使学生树立起解题的优化意识,学会灵活解答类似的题目。我们课堂教学,若能处理好教与学的这种关系,让学生跳出消极的思维定势的怪圈,养成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确定解法的思维习惯,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所谓知识型教育模式,以掌握知识的水平来判断人才的优劣,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给人才培养造成虚假现象;二是课堂教学以固定的“复习”、新课、作业三段模式贯穿始终。这种“开会式的学习”枯燥、呆板,学生缺乏主动;三是课堂教学成为单位性的“教师学生”交流模式,教师的“主导”几乎完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与书本,造成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阻碍其素质全面发展,这显然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悖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制约学生个性的陈旧框框,当务之急是提高教育者的理论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素质教育观念,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要着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切实转变“只要求学对教的适应而忽视教对学的适应”的传统观念;处理好课堂教学师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这几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课堂教学来说,对教材的处理、知识点的把握、对重点的展示、难点的突破以及对方法的运用和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等,不同的教师是大相径庭的。
笔者认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实现,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教的主体性,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方面;二是教的全体性,即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三是教的全面性,既要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四是教的科学性,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按教育教学规律开展教育。按照这些原则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教师在新的教育观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教师角色坐标取向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第四篇: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的张奠宙教授在透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把握数学实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看学生是否理解数学本质,是否掌握了数学知识,是否形成数学能力。我们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取其精华,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并形成能力,不但需要教师讲解引导,而且对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课堂应是充满火热思考的课堂,而不是游离于数学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跃和探究。而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数学中概念性知识(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需要学生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构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送”知识,而是为促使学生进行心智建构,适时、适度、适法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教学。
如在《数学(必修5)》数列概念的学习时,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特征和表示数之间的关系,适时地体会数列的各项的顺序与其序号的对应,归纳得出数列的定义后,为了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教师设计如下问题:
“1,2,3,4,5”与“5,4,3,2,1”是同一个数列吗?与“1,3,2,4,5”呢?请尝试用文字叙述这一特点。
当学生理解了“在两个数列中,相同序号上的项相同时为相同的数列,否则为不同的数列”,再设计如下问题:
“数列中的数和它的序号是什么关系?哪个是变动的量,哪个是随之变动的量?你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哪些相关内容?”
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对数列定义进行反思,并透过数列定义的文字,用已有的函数知识去构造对数列概念本质的自我理解。
第五篇:对思品课中教与学方法的研究
对思品课中教与学方法的研究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搞好教育创新,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头戏。那么,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我和我的同仁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设疑激趣,创设学习“场”的“常规武器”
我们现在经常在讨论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思维去面对自己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解疑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正是学生不依赖老师,对自己陌生的问题独自提出解决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思考过程、探究过程和提升过程。爱因斯坦还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也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这里,创设氛围就是“树”“角色榜样”的途径之一,如果我们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充满灵动和活力的、处处闪耀着质疑、求是火花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成为“问”的主体、“求”的主人,那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而巧妙设问,激发兴趣当是形成积极思考探究氛围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如果仅仅靠从教材简短的叙述上提几个空洞、肤浅的问题是决然不成的;靠三两个 步步推进的问题的设计也是不行的。为了实现学生自觉能动的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思考探究,必须结合平时教师上课形成的一些良好的刺激学习行为的习惯和风气,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抢答、表扬、计分等,这样,学生才会在问题出现后,立即积极看书、思考、讨论、抢答等,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归纳和整理等过程中,实现学生思维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时,我就结合平时小组合作探究及课堂学习行为计分等,设计了尽量具体生动,趣味性强,要求规范具体,操作性强的问题情景:有一天,你和你的一位同学在放学路上,突然遇到两个歹徒拦路抢劫,你们准备怎么办?请各小组在五分钟内写出你们的答案。这里想强调的就是:学习“场”的形成,匠心独运的设疑固然不可缺少,激趣却需多种力的共同作用。
二、课外实践,手脑并用中全面提高能力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杜威也曾经指出:“思想、观念,不可能以观念的形式从一人传给另一人,只有在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干代替,也不能依靠空洞说教或社会规范的死板灌输来影响学生,而是应善于引导学生探索,在他们自己切身的情感体验中,全面提升能力。这里就应该发挥另一“武器”的作用——课外实践活动,也可认为是课外作业。比如,教授九年级第二单元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变化及原因,我在上课前一周学生放假时,布置了家庭作业:搜集身边的种种变化,并尽量谈谈这些变化的原因。结合孝雅教育,我要求同村组的同学们互相监督,回家帮助家里做一件孝亲敬长的实事,并且写出自己的感受。这些任务教育性、时事性强,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合开展活动,因此,要见成效,教师必须指导具体,要求严格,检查落实,然后才能结合教材知识深化、升华,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三、学案导学,实现探究效益的“短、平、快”
我们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和高效率,我认为精心设计好导学学案,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可以把学生学的内容变成思考的问题,把听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思的过程,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当然,学案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不能照本宣科,要设计一些没有现成答案的、让学生会开动大脑的问题。学案设计一要突出“导”字,二要突出“练”字,学与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学一学,练一练,小步走,慢慢上,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效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对教材要非常熟悉,要把教材揉碎了,把知识消化掉,然后才能结合师生教与学的实际,编写出深入浅出、由易到难、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学案。把 学案教给学生的方式也可以不一样:可以把它复印出来,人手一份;也可以把它裁成纸条,分给不同小组去操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按图索骥”等。我发现上复习课时用它效果很好,如我在复习“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专题时,就这样操作,效果很好,虽然它要花费老师大量的精力去准备。
四、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加速器
学生思维的启动,仅靠教师的语言和形体,不借助其他资源是较难快速展开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为学生思维的快速启动提供了捷径。如在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把“安徽埠阳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有声有色的展现出来;通过文字、图片等,展示各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骗顾客的骗术伎俩,据此让学生思考如何炼就一双“慧眼”,掌握消费
“宝典”,学会在自己合法权益被侵害后如何维权等。在讲述《珍爱生命》一节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命奇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草木荣枯,春华秋实;小鸟破壳而出,桃花炫然绽放;众人划桨开大船,万类霜天竟自由„„所有这些,无不让学生唏嘘、感叹,当学生情感“发酵”到一定程度时,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角色扮演、小品表演和现身说法等不失为有效手段
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节时,我别辟蹊径,先让三个同学分别以“水资源”、“煤炭和石油”、“森林资源”的角色,上台自我介绍我国在这些方面临的严峻形势,介绍完了之后,他们有一句共同的台词:同学们,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煤炭和石油为动力之源,森林被称为“固体水库”和“地球之肺”,要想让我们的家园继续生机勃勃,更加美好,敢问路—在— 何— 方?一语警醒梦中人,同学们立即沉思、讨论„„讲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几个同学表演小品“小民购买人体增高鞋垫的故事”则让人眼目一亮:大家快来看,快来买呀,人体增高新鞋垫,航天技术,军工产品;一天增高一厘米,一双增高十公分;它能让矮个长高,瘦子长腰;你们见过篮球巨星姚明吗,他可是穿了我们的增高鞋垫才长那么高的。快来看,快来买呀,数量有限,欢迎抢购„„“骗子”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同学们屏气凝神,继而开心大笑,在笑声中深刻反思。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可从这方面挖掘的素材很多,它能让欢声笑语在教室飞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悟知识、提高认识。
现身说法则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可信度和感染力。在讲解《人生自强少年始》时,班上一个孤儿的深情讲述打动了师生的心:他十岁读小学四年级时,父母意外双亡,靠社会、学校的帮助,他坚持读书至今天,假期在家,他自己做饭、洗衣,平时在校刻苦学习,知恩图报,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一边听讲,一边自觉反思、反省自己,有个同学站起来真诚地告诉大家:自己平时身在福中不知福,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奋发进取、艰苦奋斗精神,今后一定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总之,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是信息加工、情感体验、思考探究的主体,教师要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活起来,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出一片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