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路径读后感
有幸得到一本书《成长?路径》,在闲暇之时随便拿过 来翻阅一下,本来认为也许是一些名家记录自己成名经历 的书籍,这样的书太多了,没想到一读竟然舍不得放手,成长路径读后感。我从小就不喜爱读书,那不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是现 在读书不仅是因兴趣,还因为我觉得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充 实人的大脑,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可以陶冶性情。当我觉 得自己落后和空虚时就会去读书,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 获。过去读的书都是大家之作,而这本书似乎和我以前读 的书不同。这本书中的作者却是极为平凡普通的,有的甚 至是身边的人。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 美的语言,没有惊奇的情节,但句句都是那么的朴实真切。他们是那么的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优秀。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勇者”—秦晓华。在他的文章中 我读到了“勤奋、勇敢、执着”。秦晓华老师仅用五、六年 的时间就获得了别人需要十年才能获得的成功。这确实是 “惊人的速度”,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但这并不是偶然,这与他的勤奋、勇敢、执着是分不开的。他热爱读书,即 使再忙,每天都会抽一两个小时去读书,而且多年一直保 持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读到的理论付之与实践,然后反 思实践的过程得到东西再次实践。他如此的勤奋进取使得 他在读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法宝。他 是个思想者,他沿着头脑中清晰的生涯规划图前进着,逐 渐走向人生成功的殿堂。一个平凡的弱小的“蒲公英”,心 中却装着伟大的梦想。秦晓华老师有“处处敢为人先的勇 气”,我想这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敢闯”、“勇 于拼杀”的精神才会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试想,没有奔 赴战场的机会和勇气,怎么会有凯旋的胜利?从书中我还 读出了秦晓华老师有颗执着的心,我们教师要完成育人的 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永远在路上。是的,只 有不懈的读书学习,不懈的实践反思,不懈的再实践,才 能完成使命实现梦想。有人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正是因为读书,让 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快乐,取得了成功。在书中有位读书 的“狂者”—曹玉辉。他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读,他意识到 读书的重要,甚至作为一名校长时,他与老师、学生们一 起读书。是他把读书这种优良的习惯送进了校园。在读书 中老师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学生们汲取了成长的力量。是 啊,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从不懂走向懂,从无知走向 智慧。读书使我豁然开朗,反思使我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吧,快乐的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读书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让书籍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吧,那样,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记得著名的唐代诗人韩俞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中不难窥见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即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惑。韩先生在几千年前就这么精辟地给教师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让人佩服。就今天的教育而言,“传道,授业,解惑”远远不能诠释教师的内涵。教师除了扮演好传授者的角色外,还要学会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师。徐州市教科所组织编写的《成长历程》向我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成长的案例。他们都是平凡的教师,却有着不平凡的教育之梦。思考、研究,学习、交流,执着、进取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我不禁想起今天我们到底该做个怎样的教师呢。细细想罢,我觉得做个智慧型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读后感《成长路径读后感》。
一、以思考、研究引领行动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益的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是提升国家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知识的取得一般是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己切身的实践体会获得;二是间接经验,即通过学习他人的知识获得。知识的高明之处并不是获得多少,而是当它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显现出来的魅力。不管是知识的取得还是知识的运用都取决于认识主体的人。而教育传承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应该义不不容辞地培养符合社会、国际形势的人才,那就是在知识经济下,人才的标准更注重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因此,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地学习应该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要使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就应该学会培养自身思考的能力与素质。30位优秀教师不论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是遨游在网络海洋中都注重用自己的独立思维去思考。他们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交流、行动中学会批判地建设自己。他们能够进行经常性、系统性地反思与研究,使自身突破已有经验、常规思维的限制,寻找符合教育实践的真理与知识。他们懂得重新审视教师的专业素质,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与能力。因此,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的而言,应该学会思考,思考就是力量,思考就是机智,思考就是创新,思考就是发展,思考就是教师成长的法宝。
二、以学习、交流丰富智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信息化、数字化为表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凭已有的知识、自身的修养就可以胜任。新时代的教师,永远学习是个不变的主旋律。从学习的对象来看,可以向学生学习,从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学到更多来自学生的智慧;可以向同行学习,从同行真诚平等的交流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向书本学习,从书的海洋中捡拾美丽的朵朵浪花;可以向报刊杂志学习,从琳琅满目的知识库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可以向网络学习,从虚拟而神奇的网络世界中搜集资源,平等交流,在搜集中积累教育教学素材,在交流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可供学习的对象很多,尤其是网络学习,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30位优秀教师大多都因网络而得益。他们在网络虚拟的论坛交流中受益匪浅,网络成为他们学习、交流、提升自己的平台。徜徉在网络的海洋中,他们懂得汲取、容纳,他们懂得付出、展现,在真诚的学习与交流中收获着幸福与感动。在这里,可以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乃至专家、导师实现零距离接触,他们的点拨能让我们醍醐灌顶,照亮心灯。网络的神奇性在优秀教师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因结识而网络而幸运,因“沉迷”网络而幸福。因此,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学习都显得客观重要。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做个学习型的老师,让自己在学习交流中收获更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三、以执着、进取挑战自我执着、进取永远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优秀品质。对于教师而言,更需要执着的精神、进取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挑战自己。30位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向我们昭示了新时代的教师更需要执着、进取。用张老师的话来说:“甘于寂寞的人才不寂寞,不甘于寂寞的人才寂寞。”我想,甘于寂寞的人有的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断地学习、思考、写作,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心灵乐土,虽不会收获丰实硕果,也自得其乐,无怨无悔。不甘于寂寞的人才会寻找一些无聊的刺激来慰藉心灵的平衡,荒废了时光,活得平庸、碌碌无为。对于教师而言,要有进取的心,要不甘落后与平庸。生活要知足,工作要不知足,正是因为不知足,我们才会不断地学习,思考,努力完善自我。当前教育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灵活多变的新教材,考试评价制度的约束,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做一个享受教育快乐的成功者,任重道远。教师更应该要从个体的成长层面,以执着进取的心态来面对教育中的“疑难杂症”,进取的心去会让你永葆教育的热情,执着的心会让你努力丰富自己的个性素质,体验教育诗意般的快乐。
曾记起这样一句话:思想能走多远,行动就会走多远。也许它有点主观唯心的思想,但它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正确的思想能够起到引领行动、促进行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潜心思考与研究,坚持学习与交流,不断地执着、进取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一个大智大勇的教师。
第二篇:《成长路径》读后感
有幸得到一本书《成长·路径》,在闲暇之时随便拿过来翻阅一下,本来认为也许是一些名家记录自己成名经历的书籍,这样的书太多了,没想到一读竟然舍不得放手。
我从小就比较喜爱读书,那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是现在读书不仅是因兴趣,还因为我觉得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充实人的大脑,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可以陶冶性情。当我觉得自己落后和空虚时就会去读书,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过去读的书都是大家之作,而这本书似乎和我以前读的书不同。这本书中的作者却是极为平凡普通的,有的甚至是身边的人。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惊奇的情节,但句句都是那么的朴实真切。他们是那么的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优秀。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勇者”—秦晓华。在他的文章中我读到了“勤奋、勇敢、执着”。秦晓华老师仅用五、六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别人需要十年才能获得的成功。这确实是“惊人的速度”,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但这并不是偶然,这与他的勤奋、勇敢、执着是分不开的。他热爱读书,即使再忙,每天都会抽一两个小时去读书,而且多年一直保持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读到的理论付之与实践,然后反思实践的过程得到东西再次实践。他如此的勤奋进取使得他在读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法宝。他是个思想者,他沿着头脑中清晰的生涯规划图前进着,逐渐走向人生成功的殿堂。一个平凡的弱小的“蒲公英”,心中却装着伟大的梦想。秦晓华老师有“处处敢为人先的勇气”,我想这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敢闯”、“勇于拼杀”的精神才会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试想,没有奔赴战场的机会和勇气,怎么会有凯旋的胜利?从书中我还读出了秦晓华老师有颗执着的心,我们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永远在路上。是的,只有不懈的读书学习,不懈的实践反思,不懈的再实践,才能完成使命实现梦想。
有人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正是因为读书,让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快乐,取得了成功。在书中有位读书的“狂者”—曹玉辉。他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读,他意识到读书的重要,甚至作为一名校长时,他与老师、学生们一起读书。是他把读书这种优良的习惯送进了校园。在读书中老师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学生们汲取了成长的力量。是啊,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从不懂走向懂,从无知走向智慧。
放下手中的书,我反思着:在学校里我从事着数学教学,是位年轻的教师,又怎能不读书学习呢?有人说教数学的老师不需要读太多的书。其实不然呀!同学们学起数学其实更觉得枯燥乏味,只有老师引导得有方,学生就不觉得无味。那么就需要老师的博学多才了。我曾经听过优秀教师潘小明、华应龙的数学课,不仅设计引导得当,而且语言丰富优美,听他们讲数学课,一点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相反,是一种享受。有人把教师比作是营养师,每天都要为孩子们做饭。要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还得有营养,色香味俱全,那营养师就得懂得营养的搭配,还要了解孩子的喜好。那我们教师呢?是否更应该读书学习呀?
读书使我豁然开朗,反思使我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年轻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吧,快乐的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读书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让书籍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吧,那样,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第三篇:成长路径读后感
教师应有的几个习惯
——《成长〃路径》读后感
好书就是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最近读《成长〃路径》这本书,让我看到理想教育所闪现的奇异光彩,在心灵上近距离接触了徐州几位名师,感悟他们的教育思想,领略他们的教学风采。这本为我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成功将取决于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
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形成固定的习惯,我们教师要让自己养成什么样的工作习惯呢?通过看这几位名师的成长路径,我认为教师应培养自己以下几个习惯。
一:用心工作,热爱教育事业。
用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凡是不用心的人,一生难以作出什么成绩,必将浑浑噩噩,一事无成。“用心工作”这四个字,平淡得就像一杯白开水,但越简单,越平淡,越蕴含无限的力量。《成长〃路径》书中介绍大马路小学刘杰老师,如此年轻就成为特级教师,其实就是天道酬勤的最好解释,看看刘杰老师的成长历程,我们能感受到她在平凡的工作中执着的付出,只有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著名作家陈学昭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用心工作,可以给自身的职业生涯带来光明,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只有用心工作的人,才能品味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有成就感。
《成长〃路径》书中所有的教师都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成功,就是从对工作认真,对小事的热忱开始的,他们在常人忽视的工作热情中,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我记得富兰克林说过: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一件事都力求完美,你周围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受到工作热情,这不,从文字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他们一颗怦然的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纪伯伦说过:“一切知识都是徒劳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成长〃路径》书中几位教师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大爱,而我们呢?生命会停止,思想会
变旧,技术会不断更新,唯有心中的热情和爱,经久不衰,我想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作为指路灯,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用心工作吧,这样我们会尽可能地实现人生价值。
教师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学生永远年轻,因为我们永远可以和童年相伴,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怎能没有激情?生活中,有梦想就年轻,有热情就有力量,所以我不可以给自己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让目标点燃内心热情,永远往前走,心怀一个伟大的梦想——向前!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
看《成长〃路径》一书,更让我确定我们在岗位上立志成长,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我们让自己进步的唯一路径还是读书。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一个不读书的人,哪怕只有20岁,他已经老了。读书让我们永葆青春,让我们永葆热情,让我们富有思想,让我们富有智慧,书中这些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老师,皆乐在书中,乐在写中,并成于书中,成于写中,最终都成为不一般的人,让我们也向他们一样用激情点燃教育的信念,用读书升华教育人生。
读书而有后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想做优秀老师,必先做优秀读者,去向名师,特级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不如学习他们的教学智慧,这种智慧,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谙熟和理解,来源于长期的阅读和思考形成的经验,来源于读书富裕的灵气和智慧。
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三:养成规划自己的习惯。
一个良好、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工作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成长〃路径》书中所有的教师都给自己规划了合理的工作前景,正是有了这种规划,所以才有了成功的教育事业。
针对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构建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师生联动互进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一年工作计划: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著作:
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份,阅读《爱心与教育》并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一篇。
2011年9月至12月份,阅读《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并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两篇。
2012年2月至5月份,阅读《如何形成教学艺术》并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两篇。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份,课堂教学案例或个案分析一篇。
2011年10月至12月份,课堂教学案例或个案分析两篇。
2012年2月至5月份,课堂教学案例或个案分析两篇。
随时随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著作,写读书笔记并付诸与课堂实践。按照教师个人课题立项通知书的要求,登录课题管理博客。
四:养成“此时此刻就动手”的职业习惯。
《成长〃路径》书中,展现出的教师精神人人都有这种“此时此刻就动手”的职业习惯,有处处为先的勇气,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千学不如一练,”不仅要敢于显现自己,而且要在摔打中锻炼成长,过去我有安于现状的思想,有一种惰性,胆怯在公众露脸的心理,我认识到这是一名教师不应有的,所以我要改变自己,现在就要着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五:有微笑的习惯。
《成长〃路径》书中的老师们都是有爱心的,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爱心的学生,一个会感恩的老师才能教出会感恩的学生,这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让我们感恩天地〃父母的爱,感恩师长〃朋友的帮助,并把自己的爱传播给学生,让世界充满温情。让我们用自己美丽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成长一种独特的力量!所以让我们学会微笑,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并将这份美好的感情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师们,读《成长〃路径》这本书,您会看到一群真实的老师,一份真实的生活,他们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这本书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群教育界的探索者,不断超越自我的普通老师。
读《成长〃路径》这本书,您会感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这么做,也都可以这么做。
读《成长〃路径》这本书,您会了解教师生命的意义和光彩!
我在博多〃舍费尔的书上读到一句话:“生命太短,不应微不足道。”让我们放手去做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努力不懈,一方面从中学习,一方面自我实现。让教师这个职业,成就我们辉煌的人生吧!
第四篇:新教师的成长路径
新教师的成长路径
新教师往往学识颇丰,思想活跃,但教学上仍是一名新手。如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传、帮、带工作的重点。开展“导向引路”“师徒结对”“集体备课”“模拟上课”等活动,不失为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导向引路。学校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他们领会“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神圣的事业,它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神圣的使命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淡泊名利、锲而不舍、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真实写照,也是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将自己的一切融于事业的兴衰和学校的荣辱之中;唯有奉献,才能爱岗、敬业、乐业;唯有奉献,才能书写忠诚,从而逐步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师徒结对。学校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数学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进行同伴互助,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专题讨论等。根据学校师徒结对工作方案,“师傅”要制订培养指导新教师工作计划,每周给新教师指导一次集体备课,每月向新教师提供一份典型教案;每周指导新老教师互听一节公开课,每月给新教师展示一节示范课,要求新教师上一节汇报课;每周指导一次校本研修,如在网上和学校订购的刊物上查找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做笔记,谈体会,写反思,及时交流。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教学、教研各方面对新教师全面指导。
集体备课。作为新教师,主要工作是如何尽快胜任教学,备课是基础。由此,我们从以下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备课指导。
活用教材,备好知识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求他们备课要做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备教学目的,备教学重难点,备教学方法,备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理清教学内容所占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灵活、务实地处理教材。
以爱为源,备好情感课。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学的新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学科优势,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端正自己的教育观,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要因材施教,学会充分运用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厚爱。
模拟上课。模拟上课是构建新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活动主要以“徒弟”模拟上课,“师傅”评课的形式进行,过程中强调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突出新教师的自主发展,展示师徒结对工作的成效。
“模拟上课”与“真实上课”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学生的直接参与,但却又不能无视学生的“存在”,整个过程是“徒弟”唱“独角”。它要求教师作好充分的预设,并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巧妙过渡。要求参与展示的“徒弟”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创设出逼真的课堂活动情景,能在短短的15分钟内,通过“自导、自演”充分展示自己在处理教材、环节设计、学情预设、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初步显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师傅们”则从教学目标把握、环节设计、预设活动、综合素质等方面把脉问诊,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细致的点评。通过活动,使新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潜江市周矶办事处范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林云志
第五篇:省委书记成长路径解析
省委书记成长路径解析:平均需要奋斗35年
2009年12月06日02:16重庆晚报我要评论(27)字号:T|T [导读]省委书记初任平均年龄57岁。这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其稳定年龄;从参加工作到担任省委书记平均要35年,他们应是在每一个岗位都表现杰出,30多年没有重大失误的非凡干部。
在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层中,9位常委中担任过省委书记的有8位,占88%。25位政治局委员中,担任过和正担任省委书记的有18人,占72%。
省委书记成长的台阶
曾担任过地级市市委书记的省委书记有近7成,若加上在大型企业中任职的担任过相当职务的有近8成。下一级市委书记岗位职责要求与省委书记相似,主要是管辖范围与政治把握程度等有差异,在把握大局、统筹各方上,在独当一面工作上,对其成长有重要磨炼,这也看出上级组织对省委书记在把握大局能力上的高度重视。
有多省工作经历的占74%,加上大型企业任职的同志,有80%。这可看出组织上对干部工作适应性,也就是在不同环境下开展工作的能力的重视。在不同区域工作,要求干部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中央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能力。同时,这种工作经历,也使干部能消除地方主义,对全国的步调一致有好处。
在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任过职的占55%。这说明组织上既重视省委书记的地方实际工作经验,也重视在中央部门工作,对国家宏观形势有较好的把握。担任过省长职务的有一半人。省长岗位与省委书记岗位管辖的范围是相同的,只不过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这个职位也是重要的锻炼岗位。
在新闻单位任职的有4人。这是一个足以引人注意的现象。“新闻官”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领导,最擅长的是对舆论的灵敏感觉和把握,也就是擅长对党和国家政治大局的把握。
省委书记成长的特点 省委书记初任平均年龄57岁。可以说,这是让一个人有极其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年龄。他们对世事及自己人生已是极有见地了。一般已没有个人及家庭因素对自己的纷扰,能集中全部精力工作一任至两任。
省委书记初任正省级职位平均年龄53岁。这与他们担任省委书记平均年龄相差4年,这也说明同样是正省级职务,但担任省委书记还要多经过4年的考察和磨炼。
从参加工作到担任省委书记平均要35年。35年几乎是一个人的全部工作时间,他们应是在每一个岗位都有杰出表现,30多年没有重大失误的非凡的干部。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平均年龄为41岁。这在同级职务干部中是相当少的。由此可看出他们成熟得早,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是同龄人中的杰出者。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超过9成。他们学历的专业背景对其任职影响不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中,6成是学理科的,4成是学文科的。可见省委书记这个岗位是一个重要综合性岗位,有相应知识基础后,工作经历会塑造出优秀领导者。第一份工作在企业和行政的有7成。其中,企业占4成,行政占3成。另外,出自部队和担任过教师的占3成。这与30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同时也说明,省委书记出身不是唯一性的,他们是在长期工作中,多次择优选择的结果。值得关注的是,在不同层次,企业负责人与行政领导的交流,特别是国有企业老总直接交流到省部级岗位,说明组织用人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省委书记成长的基础
培养出一个省委书记,是十分不容易的。他要有先天的基础。同时,更要有近20年学习、35年左右工作中逐步构筑起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他们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具备政治鉴别能力、大局掌控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知人善任能力以及形象塑造能力。(来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