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

时间:2019-05-14 13: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

第一篇: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

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八成有破格提拔经历 http://.cn 2008年06月26日10:32 人民网

“60后”省部级干部4项构成比例

“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

“60后”省部级干部平均晋升时间间隔

“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

编者按

“60后”省部级干部是我国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年轻、务实、充满个人魅力,一举一动都倍受各界关注。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真的有三分之一出身“团口”吗?调查显示:

他们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

在他们各不相同的成长路径中,由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

80%的“60后”都有破格提拔的经历。

截至2008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中共有“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71人。其中,女性7人(均为省部级副职),约占10%;少数民族10人,约占1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1人,约占16%;省部级正职5人,约占7%,包括湖南省省长周强、河北省代省长胡春华、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和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最年轻的是同为45岁的胡春华和孙政才,张庆伟和努尔·白克力都是47岁,周强48岁。“60后”分布体现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

“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中分布较为均衡。在71人中,中央政府各部委局中共有15人,省级政府中共有56人。中央政府分布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监察部、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体育总局、邮政局和保密局,除国防科工委和环境保护部各有2名“60后”外,其余部门各有1名。

“60后”还广泛地分布在除甘肃省以外的其余30个省份中,分布最多的省级政府是北京市和新疆自治区,都是5人。北京市的5名“60后”皆任副市长,新疆自治区除主席是“60后”外,还有4名“60后”副主席。其次是西藏自治区有4名“60后”副主席。再次是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和青海省各有3名“60后”副市长或副省长。另有9个省级政府中(山西、广西、江西、江苏、贵州、辽宁、山东、重庆和内蒙)各有2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其余14个省级政府各有1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

这种均衡分布状态,不仅对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年轻化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的精密安排。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实现领导干部“四化”和破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两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要求以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就从未停止。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不能不说与领导干部年轻化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传统的“工程师治国”局面正在改变

在71名“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100%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9人,约占27%;获得硕士学位的36人,约占50%(其中获得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的15人,约占36人的42%,说明党校学历教育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学士学位的13人,约占18%;专科学历的3人,约占4%。

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学历约占77%)是“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突出特点。在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干部中,逾2/3是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说明“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取得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强烈欲望,同时说明他们是学习型的一代高级领导干部。在68个学士学位中,文科学位获得者31人,约占46%;理工农医学位获得者37人,约占54%。

这两个比例说明传统的“工程师治国”的局面正在改变,将来治国安邦的高级领导人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毕业生。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已知确切入党时间的49名中共党员的年龄入党平均为22.05岁,这说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60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比同龄人更早地追求政治上的进步,也间接地说明“60后”从政愿望在青年初期就已经表现出来。

“60后”的平均任职年龄及晋升时间间隔

从职务晋升的速度来看,“60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60后”担任副部级领导干部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3.8岁,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担任副部级职务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1岁(比43.8岁降低了2.8岁,说明他们的晋升速度更快),他们担任省部级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5.2岁。“60后”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晋升到副部级职务的平均年限为18.2年(比21.3年缩短了3.1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陆昊),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可见,“60后”大学毕业后仕途坦荡,在官场上活动游刃有余,说明了他们较快地而且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按照干部职务晋升制度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初任职务为科员,晋升副科、副处、副厅和副部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3年以上,晋升正科、正处和正厅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2年以上。根据逐级晋升规定,本科毕业晋升至副部级职务最短时间要求18年以上,年龄最小应在40岁以上。从21位“60后”的详细晋升资料分析,他们由副科晋升到正科平均年限为2.4年,正科到副处为3.4年,副处到正处为2.7年,正处到副厅为3.2年,副厅到正厅为3.7年,正厅到副部为5.1年。这说明在同一层次职务中“副”升“正”时限较短、较易,但由下一职务层次中的“正”升到上一职务层次中的“副”时限较长、较难。不过平均来看,“60后”的各级职务晋升时限大体上与前述职务晋升规定相符,但其中不乏破格(破格规定年限)记录。破格次数占职务晋升次数的24.7%,几乎每位“60后”(占总数的80%)都有破格经历,科、处、厅的六个职务层次上都有不同比例的破格晋升者,说明“60后”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工作阶段都有优异的工作表现,并得到组织人事部门或者上级领导的赏识。

“60后”的六大从政路径

“60后”的从政路径各不相同,纷繁复杂,但仍然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不同类型。根据“60后”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之前的主要任职经历为标准进行划分,大体上分为以下六类:第一类是机关路径,即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由科员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行列。经由机关路径而晋升的“60后”25人,占35.2%。机关路径又分两种情况,即高层机关路径和基层机关路径。高层机关路径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在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工作。如原人事部副部长唐军,1983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劳动人事部,历经科级、处级和司级领导干部,一路走来,2007年担任人事部副部长。高层机关路径缺少基层从政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弥补缺陷的组织手段就是挂职锻炼。唐军任人事部副司长期间,曾挂职于银川市副市长一职。基层机关路径指大学毕业后从基层政府工作做起,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

第二类是共青团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共青团工作,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共青团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的是新疆自治区任副主席胡伟。胡伟从1984年任浙江省德清县团县委书记开始,主要供职于“团口”,除1986年至1994年的八年担任浙江省安吉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外,几乎一直任职“团口”,2001升至团中央书记处书记,2005年调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

第三类是国有企业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国有企业工作,并逐步晋升到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国有企业(主要是央企)路径晋升“60后”13人,约占18.3%。最典型者就是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从事飞机设计和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晋升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的位置,后进入中央政府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四类是大学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大学高层管理人员,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大学路径晋升的“60后”16人,约占22.5%。最典型的莫过于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陈章良于198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1995年升任北大副校长,2002年升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2008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广西自治区副主席。

第五类是研究机构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科研机构的高层管理职位,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科研机构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者是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02年升任法学研究所所长,后于2004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升任国家保密局局长。

第六类为其他路径,包括从新闻媒体单位、作家协会和军队各晋升1人,约占4.2%。六大路径: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

六条途径涵盖了“60后”的所有从政路径。这些路径既是对“60后”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也是中央多渠道选拔培养高级领导干部制度的真实写照。

机关成长道路虽在比例上占第一位,但也仅占1/3强。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熟悉政府机关决策程序,人脉较好,对政府工作驾轻就熟。

排在第二位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比例上占到近1/4,但若连同科研机构成长道路一起计算,比例上接近机关成长道路,也占1/3(33.4%)强。这个数字说明有大量专家学者进入党和国家高层机关中。这条途径既实现了专业化和知识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给高层决策带来更多的理论指导,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程度逐步提高。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进入政府排在第三位,比例上占到近1/4。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他们的经济头脑和市场视野给政府带来的冲击是其他途径无法取代的,在经济导向的政府决策中,这些“60后”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身于“团口”的“60后”在比例上仅占7%,没有印证某些港澳媒体认为“团口”干部占高层领导干部1/3的观点。“团口”出身的“60后”,对党内决策过程更为熟悉,与党内高层领导关系更为密切,这是他们的优点。

总之,“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多途径成长道路或者说是多途径选拔培养渠道,十分有利于保持中央和省两级政府高层领导活力,同时有利于优化高层领导班子结构,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政务官多途径选拔渠道基本上是一致的。来源:人民论坛作者:刘俊生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第二篇: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

“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分析

刘俊生

2008年06月26日13:22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编者按

“60后”省部级干部是我国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年轻、务实、充满个人魅力,一举一动都倍受

各界关注。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真的有三分之一出身“团口”吗?调查显示:

他们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

在他们各不相同的成长路径中,由机关道路成长起来的比例占1/3强,其次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接下来是国有企业路径,此外,还有共青团路径、研究机构道路等路径。

80%的“60后”都有破格提拔的经历。

截至2008年4月,据不完全统计,中央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政府中共有“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71人。其中,女性7人(均为省部级副职),约占10%;少数民族10人,约占14%;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1人,约占16%;省部级正职5人,约占7%,包括湖南省省长周强、河北省代省长胡春华、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和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最年轻的是同为45岁的胡春华和孙政才,张庆伟和努尔·白克力都是47岁,周强48岁。

“60后”分布体现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

“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中分布较为均衡。在71人中,中央政府各部委局中共有15人,省级政府中共有56人。中央政府分布在国防科工委、农业部、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法部、监察部、中国人民银行、环境保护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关总署、体育总局、邮政局和保密局,除国防科工委和环境保护部各有2名“60后”外,其余部门各有1名。

“60后”还广泛地分布在除甘肃省以外的其余30个省份中,分布最多的省级政府是北京市和新疆自治区,都是5人。北京市的5名“60后”皆任副市长,新疆自治区除主席是“60后”外,还有4名“60后”副主席。其次是西藏自治区有4名“60

后”副主席。再次是上海市、湖南省、福建省和青海省各有3名“60后”副市长或副省长。另有9个省级政府中(山西、广西、江西、江苏、贵州、辽宁、山东、重庆和内蒙)各有2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其余14个省级政府各有1名“60后”副省长、副市长或副主席。

这种均衡分布状态,不仅对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年轻化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年轻化整体布局的精密安排。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实现领导干部“四化”和破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两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要求以来,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步伐就从未停止。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不能不说与领导干部年轻化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传统的“工程师治国”局面正在改变

在71名“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100%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9人,约占27%;获得硕士学位的36人,约占50%(其中获得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的15人,约占36人的42%,说明党校学历教育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学士学位的13人,约占18%;专科学历的3人,约占4%。

学历层次提高(研究生学历约占77%)是“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突出特点。在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干部中,逾2/3是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的,说明“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取得高层次文凭和学位的强烈欲望,同时说明他们是学习型的一代高级领导干部。在68个学士学位中,文科学位获得者31人,约占46%;理工农医学位获得者37人,约占54%。

这两个比例说明传统的“工程师治国”的局面正在改变,将来治国安邦的高级领导人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毕业生。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中,已知确切入党时间的49名中共党员的年龄入党平均为22.05岁,这说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大学学习阶段就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60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比同龄人更早地追求政治上的进步,也间接地说明“60后”从政愿望在青年初期就已经表现出来。

“60后”的平均任职年龄及晋升时间间隔

从职务晋升的速度来看,“60后”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60后”担任副部级领导干部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3.8岁,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担任副部级职务时平均任职年龄为41岁(比43.8岁降低了2.8岁,说明他们的晋升速度更快),他们担任省部级正职的平均年龄为45.2岁。“60后”从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到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平均年限为21.3年,其中5位省部级正职领导干部晋升到副部级职务的平均年限为18.2年(比21.3年缩短了3.1年)。晋升到副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是14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陆昊),晋升到正部级领导干部的最短年限为22年(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可见,“60后”大学毕业后仕途坦荡,在官场上活动游刃有余,说明了他们较快地而且很好地适应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按照干部职务晋升制度规定,大学本科毕业生初任职务为科员,晋升副科、副处、副厅和副部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3年以上,晋升正科、正处和正厅职务的要求在下一级职务上任职满2年以上。根据逐级晋升规定,本科毕业晋升至副部级职务最短时间要求18年以上,年龄最小应在40岁以上。从21位“60后”的详细晋升资料分析,他们由副科晋升到正科平均年限为2.4年,正科到副处为3.4年,副处到正处为2.7年,正处到副厅为3.2年,副厅到正厅为

3.7年,正厅到副部为5.1年。这说明在同一层次职务中“副”升“正”时限较短、较易,但由下一职务层次中的“正”升到上一职务层次中的“副”时限较长、较难。不过平均来看,“60后”的各级职务晋升时限大体上与前述职务晋升规定相符,但其中不乏破格(破格规定年限)记录。破格次数占职务晋升次数的24.7%,几乎每位“60后”(占总数的80%)都有破格经历,科、处、厅的六个职务层次上都有不同比例的破格晋升者,说明“60后”在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工作阶段都有优异的工作表现,并得到组织人事部门或者上级领导的赏识。

“60后”的六大从政路径

“60后”的从政路径各不相同,纷繁复杂,但仍然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不同类型。根据“60后”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之前的主要任职经历为标准进行划分,大体上分为以下六类:

第一类是机关路径,即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由科员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行列。经由机关路径而晋升的“60后”25人,占35.2%。机关路径又分两种情况,即高层机关路径和基层机关路径。高层机关路径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在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工作。如原人事部副部长唐军,1983年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劳动人事部,历经科级、处级和司级领导干部,一路走来,2007年担任人事部副部长。高层机关路径缺少基层从政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弥补缺陷的组织手段就是挂职锻炼。唐军任人事部副司长期间,曾挂职于银川市副市长一职。基层机关路径指大学毕业后从基层政府工作做起,逐步晋升至省部级领导干部。

第二类是共青团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共青团工作,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共青团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的是新疆自治区任副主席胡伟。胡伟从1984年任浙江省德清县团县委书记开始,主要供职于“团口”,除1986年至1994年的八年担任浙江省安吉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外,几乎一直任职“团口”,2001升至团中央书记处书记,2005年调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

第三类是国有企业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国有企业工作,并逐步晋升到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国有企业(主要是央企)路径晋升“60后”13人,约占18.3%。最典型者就是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从事飞机设计和企业管理工作,逐步晋升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和党组书记的位置,后进入中央政府担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四类是大学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大学高层管理人员,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大学路径晋升的“60后”16人,约占22.5%。最典型的莫过于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陈章良于198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1995年升任北大副校长,2002年升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2008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广西自治区副主席。

第五类是研究机构路径,即大学毕业后主要在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逐步晋升至科研机构的高层管理职位,后转入党政机关担任省部级要职。经由科研机构路径晋升的“60后”7人,约占9.8%。最典型者是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他1982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02年升任法学研究所所长,后于2004年进入党政机关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2005年升任国家保密局局长。

第六类为其他路径,包括从新闻媒体单位、作家协会和军队各晋升1人,约占4.2%。

六大路径: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

六条途径涵盖了“60后”的所有从政路径。这些路径既是对“60后”成长道路的客观描述,也是中央多渠道选拔培养高级领导干部制度的真实写照。

机关成长道路虽在比例上占第一位,但也仅占1/3强。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熟悉政府机关决策程序,人脉较好,对政府工作驾轻就熟。

排在第二位是高等院校成长道路,比例上占到近1/4,但若连同科研机构成长道路一起计算,比例上接近机关成长道路,也占1/3(33.4%)强。这个数字说明有大量专家学者进入党和国家高层机关中。这条途径既实现了专业化和知识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也给高层决策带来更多的理论指导,使得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程度逐步提高。

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进入政府排在第三位,比例上占到近1/4。通过这条途径成长起来的“60后”,他们的经济头脑和市场视野给政府带来的冲击是其他途径无法取代的,在经济导向的政府决策中,这些“60后”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出身于“团口”的“60后”在比例上仅占7%,没有印证某些港澳媒体认为“团口”干部占高层领导干部1/3的观点。“团口”出身的“60后”,对党内决策过程更为熟悉,与党内高层领导关系更为密切,这是他们的优点。

总之,“60后”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多途径成长道路或者说是多途径选拔培养渠道,十分有利于保持中央和省两级政府高层领导活力,同时有利于优化高层领导班子结构,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政务官多途径选拔渠道基本上是一致的。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来源:

第三篇:中青年干部的成长路径

中青年干部的成长路径

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尤其是领导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这四点要求,可以说清晰地揭示了当代中青年干部成长的规律,是中青年干部进步的正确“路径”,沿着这条“路”走,才能真正成功。

中青年干部如何成长起来呢?青年干部成长需要三大要素:内力、外力、环境。内力即自身的素质和努力程度,外力即领导的重视、组织的培养和大家的帮助,环境即成长机遇。这三大要素,对于干部顺利成长来说,不可或缺。对于不同人、不同阶段来说,这三者发挥的作用有可能不同。但确定的是,内力起到了主要作用,外力是助推力,环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机遇。只有同时具备三个因素,才能实现个人更好、更快、更加顺利的发展。

一、在内力方面:

1、要准确定位,做好职业规划。中青年干部成长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工作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做好职业规划。不盲从、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在实际工作中自查不足,抓紧时间进行完善,只有崇高的理想及有远大的抱负,再能不断激励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要加强学习,提升综合技能。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也是我们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认知水平、政治素养、理论功底、综合能力如何,不仅仅是对自身修养的一个简单衡量,更是干好工作、承担重任的前提。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要常存“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常葆进取之心,持之以恒地抓好政治和业务工作学习,补短强优,深思常省,多学活用,在工作中提升学习效率,在学习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工作业绩。

3、要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中青年干部的成长要把求真理务实事作为检验自身管理能力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业绩观,崇尚实干成就事业。同时还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勇挑重担,直面矛盾,真正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推动企业发展上。

4、要和睦共事、清正廉洁。中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与同事密切协作共事,力求在思想上求共鸣,在感情上求融合,在工作上求共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做到清心自守、淡定人生。严守思想防线、道德底线和廉政红线,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5、要有立足岗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工作岗位中做到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开拓眼光。做到眼里有事,胸中想事,勤于谋事,要善于发

现、善于思考、主动作为,不断开创加快企业发展的新局面,把主要精力放在个人发展和岗位成才上,做一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

二、在外力方面:

公司要多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环境和机会,因为优秀干部的成长固然与其主观努力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组织上的培养。

1、完善“公正选拔、动态管理、监督到位”机制。在中青年干部成长的培养选拔机制上做到:一是要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二是要有一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三是要有一套制度完备、纪律严明、制约权力的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中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信得过”的人选拔出来,使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

2、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拔责任追究机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提拔、谁负责”的机制,切实防止“少数人选少数人”。让干部选拔提名不唯亲用人,确保干部队伍人才尽出,推动企业不断前进。

3、建立健全“轮岗实习、双向交流任职”机制。遵循“进一出

一、进出平衡”和“平级调动、统筹安排”的原则,在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各部门之间对关键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轮岗实习”,为职工提供展现自身才能的舞台,真正做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每位职工的潜能,通过交流挖掘各方面的人才,将合适的人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上。

三、在环境方面:

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曾慨叹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古人如此,今人依然。另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无不在叙述出“成功的关键是机遇”。一个人的成功要凭借的不只是自己的主观努力,还需要机遇,而自身的努力只不过是加快成功的动力而已。

“顺势而上,逆势而待”。虽然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我们同样需要有看到机会及抓住机会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能埋头拉车,还要学会抬头看路”,要懂的推销自己,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把握住机会。

中青年干部成长过程中只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六点希望:“身下心下,转换角色;多学多思,适应环境;实干苦干,创造优良业绩;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慎独慎微,树立良好形象;淡泊名利,保持良好心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党性培养,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锻炼,加强自我完善。坚定信心,认准了就一往无前,不后悔不遗憾。“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牢记“金子一定会发光,付出努力一定会成长进步”。不断提高竞争力,提升领导工作的决策能力、驾驭协调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防止贪欲缠身的陷阱、骄傲自满的陷阱、心浮气躁的陷阱、脱离群众的陷阱,那么就一定会有你展现自己的时候。

第四篇:成长路径读后感

教师应有的几个习惯

——《成长〃路径》读后感

好书就是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最近读《成长〃路径》这本书,让我看到理想教育所闪现的奇异光彩,在心灵上近距离接触了徐州几位名师,感悟他们的教育思想,领略他们的教学风采。这本为我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让我感受到教师的成功将取决于自己良好的职业“习惯”。

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形成固定的习惯,我们教师要让自己养成什么样的工作习惯呢?通过看这几位名师的成长路径,我认为教师应培养自己以下几个习惯。

一:用心工作,热爱教育事业。

用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凡是不用心的人,一生难以作出什么成绩,必将浑浑噩噩,一事无成。“用心工作”这四个字,平淡得就像一杯白开水,但越简单,越平淡,越蕴含无限的力量。《成长〃路径》书中介绍大马路小学刘杰老师,如此年轻就成为特级教师,其实就是天道酬勤的最好解释,看看刘杰老师的成长历程,我们能感受到她在平凡的工作中执着的付出,只有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著名作家陈学昭说:“工作着是美丽的。”用心工作,可以给自身的职业生涯带来光明,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只有用心工作的人,才能品味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有成就感。

《成长〃路径》书中所有的教师都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成功,就是从对工作认真,对小事的热忱开始的,他们在常人忽视的工作热情中,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阳光大道。我记得富兰克林说过:如果你热爱工作,你每一件事都力求完美,你周围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受到工作热情,这不,从文字中,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他们一颗怦然的热爱教育事业的心,纪伯伦说过:“一切知识都是徒劳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成长〃路径》书中几位教师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大爱,而我们呢?生命会停止,思想会

变旧,技术会不断更新,唯有心中的热情和爱,经久不衰,我想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会作为指路灯,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用心工作吧,这样我们会尽可能地实现人生价值。

教师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学生永远年轻,因为我们永远可以和童年相伴,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我们怎能没有激情?生活中,有梦想就年轻,有热情就有力量,所以我不可以给自己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让目标点燃内心热情,永远往前走,心怀一个伟大的梦想——向前!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

看《成长〃路径》一书,更让我确定我们在岗位上立志成长,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我们让自己进步的唯一路径还是读书。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一个不读书的人,哪怕只有20岁,他已经老了。读书让我们永葆青春,让我们永葆热情,让我们富有思想,让我们富有智慧,书中这些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老师,皆乐在书中,乐在写中,并成于书中,成于写中,最终都成为不一般的人,让我们也向他们一样用激情点燃教育的信念,用读书升华教育人生。

读书而有后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想做优秀老师,必先做优秀读者,去向名师,特级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和技巧,不如学习他们的教学智慧,这种智慧,来源于对教学内容的谙熟和理解,来源于长期的阅读和思考形成的经验,来源于读书富裕的灵气和智慧。

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三:养成规划自己的习惯。

一个良好、合理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工作时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成长〃路径》书中所有的教师都给自己规划了合理的工作前景,正是有了这种规划,所以才有了成功的教育事业。

针对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构建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师生联动互进和谐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一年工作计划: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著作:

2011年7月至2011年9月份,阅读《爱心与教育》并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一篇。

2011年9月至12月份,阅读《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并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两篇。

2012年2月至5月份,阅读《如何形成教学艺术》并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两篇。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份,课堂教学案例或个案分析一篇。

2011年10月至12月份,课堂教学案例或个案分析两篇。

2012年2月至5月份,课堂教学案例或个案分析两篇。

随时随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著作,写读书笔记并付诸与课堂实践。按照教师个人课题立项通知书的要求,登录课题管理博客。

四:养成“此时此刻就动手”的职业习惯。

《成长〃路径》书中,展现出的教师精神人人都有这种“此时此刻就动手”的职业习惯,有处处为先的勇气,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千学不如一练,”不仅要敢于显现自己,而且要在摔打中锻炼成长,过去我有安于现状的思想,有一种惰性,胆怯在公众露脸的心理,我认识到这是一名教师不应有的,所以我要改变自己,现在就要着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五:有微笑的习惯。

《成长〃路径》书中的老师们都是有爱心的,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才能教出有爱心的学生,一个会感恩的老师才能教出会感恩的学生,这个世界,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让我们感恩天地〃父母的爱,感恩师长〃朋友的帮助,并把自己的爱传播给学生,让世界充满温情。让我们用自己美丽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成长一种独特的力量!所以让我们学会微笑,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温暖,并将这份美好的感情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师们,读《成长〃路径》这本书,您会看到一群真实的老师,一份真实的生活,他们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这本书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群教育界的探索者,不断超越自我的普通老师。

读《成长〃路径》这本书,您会感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这么做,也都可以这么做。

读《成长〃路径》这本书,您会了解教师生命的意义和光彩!

我在博多〃舍费尔的书上读到一句话:“生命太短,不应微不足道。”让我们放手去做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努力不懈,一方面从中学习,一方面自我实现。让教师这个职业,成就我们辉煌的人生吧!

第五篇:《成长路径》读后感

有幸得到一本书《成长·路径》,在闲暇之时随便拿过来翻阅一下,本来认为也许是一些名家记录自己成名经历的书籍,这样的书太多了,没想到一读竟然舍不得放手。

我从小就比较喜爱读书,那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是现在读书不仅是因兴趣,还因为我觉得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充实人的大脑,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可以陶冶性情。当我觉得自己落后和空虚时就会去读书,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过去读的书都是大家之作,而这本书似乎和我以前读的书不同。这本书中的作者却是极为平凡普通的,有的甚至是身边的人。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惊奇的情节,但句句都是那么的朴实真切。他们是那么的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优秀。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勇者”—秦晓华。在他的文章中我读到了“勤奋、勇敢、执着”。秦晓华老师仅用五、六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别人需要十年才能获得的成功。这确实是“惊人的速度”,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但这并不是偶然,这与他的勤奋、勇敢、执着是分不开的。他热爱读书,即使再忙,每天都会抽一两个小时去读书,而且多年一直保持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读到的理论付之与实践,然后反思实践的过程得到东西再次实践。他如此的勤奋进取使得他在读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法宝。他是个思想者,他沿着头脑中清晰的生涯规划图前进着,逐渐走向人生成功的殿堂。一个平凡的弱小的“蒲公英”,心中却装着伟大的梦想。秦晓华老师有“处处敢为人先的勇气”,我想这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敢闯”、“勇于拼杀”的精神才会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试想,没有奔赴战场的机会和勇气,怎么会有凯旋的胜利?从书中我还读出了秦晓华老师有颗执着的心,我们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永远在路上。是的,只有不懈的读书学习,不懈的实践反思,不懈的再实践,才能完成使命实现梦想。

有人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正是因为读书,让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快乐,取得了成功。在书中有位读书的“狂者”—曹玉辉。他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读,他意识到读书的重要,甚至作为一名校长时,他与老师、学生们一起读书。是他把读书这种优良的习惯送进了校园。在读书中老师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学生们汲取了成长的力量。是啊,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从不懂走向懂,从无知走向智慧。

放下手中的书,我反思着:在学校里我从事着数学教学,是位年轻的教师,又怎能不读书学习呢?有人说教数学的老师不需要读太多的书。其实不然呀!同学们学起数学其实更觉得枯燥乏味,只有老师引导得有方,学生就不觉得无味。那么就需要老师的博学多才了。我曾经听过优秀教师潘小明、华应龙的数学课,不仅设计引导得当,而且语言丰富优美,听他们讲数学课,一点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相反,是一种享受。有人把教师比作是营养师,每天都要为孩子们做饭。要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还得有营养,色香味俱全,那营养师就得懂得营养的搭配,还要了解孩子的喜好。那我们教师呢?是否更应该读书学习呀?

读书使我豁然开朗,反思使我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年轻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吧,快乐的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读书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让书籍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吧,那样,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下载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60后省部级官员一览

    中国60后省部级官员一览 中国60后省部级官员一览 1.正部级 胡春华(1963)中共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政才(1963)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周 强(1960)中共中央委员、湖......

    项目经理的成长路径

    项目经理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方向,但同时也充满各种挑战,怎样才能快速成长呢? 1.学习和能力增长模型 有意识地去发展自己才能快速成长。成人学习的特点是只有在知道并掌握如何学......

    省委书记成长路径解析

    省委书记成长路径解析:平均需要奋斗35年 2009年12月06日02:16重庆晚报我要评论(27) 字号:T|T [导读]省委书记初任平均年龄57岁。这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极其稳定年......

    新教师的成长路径

    新教师的成长路径 新教师往往学识颇丰,思想活跃,但教学上仍是一名新手。如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传、帮、带工作的重点。开展“导向引路”“师徒结对”“集体备课......

    中国省部级干部腐败的特征分析

    中国省部级干部腐败的特征分析 ● 涂谦在55个有明确腐败事件跨度的样本中,平均时间跨度为8.5年,“这意味着腐败官员在第一次做出贪污或受贿等腐败行为后将近9年才会东窗事发”......

    成长路径读后感 [最终定稿]

    有幸得到一本书《成长?路径》,在闲暇之时随便拿过 来翻阅一下,本来认为也许是一些名家记录自己成名经历 的书籍,这样的书太多了,没想到一读竟然舍不得放手,成长路径读后感。 我从......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展至省部级干部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展至省部级干部 2010-12-09 07:08:09来源:人民网日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我国60后省部级官员名单及任职情况

    我国60后省部级官员名单及任职情况1.正部级胡春华(1963)中共中央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 孙政才(1963)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 周 强(1960)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委书记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