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1、教学计划。学校、教研组和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措施;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同步或配套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等。(要求:教学计划全面、翔实)
2、备课与教案。授课教师上课前必须按照课标要求认真备课,严禁无教案上课。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案整体设计美观大方,书写工整。教案内容应包括:
1、课型(新授、复习、练习、讲评、自习、实验等);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具;6,板书设计;7,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及教师、学生活动设计等环节);
8、教学后记及反思。教案封皮要写清学校、年级、科目、教师姓名、使用日期。(要求课时计划写明课时数、第一课时内容、第二课时内容……)
第二篇:小学数学备课组集体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借鉴上半年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在任务分配、分级负责、保证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希望集体备课组的领导和教师能按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一、对备课教师的要求:
各位老师请认真阅读分工表,明确研究任务:
1.负责单元起始备课的教师完成单元备课任务和课时备课任务; 2.负责单元后半部分的教师,负责单元测试题的设计; 3.有预习内容的教师教学设计中要有预习设计内容; 4.除单元检测外,其他课型都要设计检测题。
5.请按时完成所分配的备课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前把电子稿发给本学校的主任。
6.指导教师把材料转回后,按时发到相关备课室。
二、对各学校主任的要求:
1.制定本学校网络教研、教师集体备课研讨考评办法,指导教师参加网络教研。
2.带领和指导教师按时、按要求参加小学数学网络研讨活动。3.管理好“教育随笔”专贴,指导教师在专帖研讨。
4.组织本学校全体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养成网上学习的习惯;按时阅读集体备课研讨资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养成在网上研讨的习惯。5.担任本学校集体备课任务的审核人,经您审核通过后,由您负责把备课相关材料发给指导教师。
6.担任备课组的指导教师,负责审核本组教师的备课相关材料,审核通过后,再把相关材料发给备课教师,由备课教师传到备课室。
7.每个单元研讨结束后要及时整理研讨贴,整理后的研讨贴及时发到群共享或公共信箱(保存10天),各单位及时下载存档。
第三篇:李家小学新学期数学备课要求2014.1
李家小学数学备课要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期初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电子表格的设计要与手写教案标准件的格式相同)
【第一项】期初备课(整体备课各栏目要填全,填满。如“课程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电子表格设计参照手写教案标准件)
【第二项】单元备课(开学初备出1—2个单元,电子表格设计参照手写教案标准件)
【第三项】课时备课
一、基本要求
课时备课三维目标,重难点,要准确填写。
二、具体要求(在电子案的第一案中要有体现)
1、目标重难点要规范。
2、预设的问题要标注。针对一节课中教师提出的主要问题,一般三到四个左右。
3、讲题训练点要记录。一节课中训练学生的讲题内容要体现出来。
4、小结与方法要体现。具体的方法、小结的内容或者规律性的内容。
5、练习题设计要自主。不能只写题号,至少两道自己思考出来的习题。
6、板书设计要精心。可参照教导工作会中培训的如何进行板书设计方面的内容。
7、课后反思。优势、不足、改进。实实在在,别写套话。
8、复案。教学设计中不再批画。“复案”栏中体现前复案:
领导课前指导;教研组课前集备、说磨课等;研训活动、先进资料的启迪等。“复案”栏中体现后复案:
领导看课后的评价;研训活动的启示等。
温馨提示:无论是哪一种复案,都请在“复案”栏中注明。如,课前说课(程),课后牟校点评,课前集备,区研训启示等字样。
练习课复习课要按照两类课型的流程来备课,不能只是试题的罗列。以往要求的每单元手写一节课练习课的教案也取消。
第四篇: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不管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具体的备课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总结如下
1、认真钻研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首先看这堂课的目标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也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标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标,就必须学习并钻研课标。
2、抓住重点,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
3、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出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5、备学生,做到吸引学生学习数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数学典故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干瘪的数学题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们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的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因为数学典故不仅趣味性强,而且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令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理,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其乐无穷,更乐于学习。(2)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好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感知―操作―表象―概念”的认识过程。(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老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第五篇: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小学数学如何备课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备课?
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性的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能注入属于自己创新的火花,要从根本上改变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上到哪里算哪里”的不负责任的思想,或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年复一年的抄旧教案本,没有一点创新的成分,抄现成的教案设计导致只能得其“形”,而不能悟其“神”,因此,我将自己几十年的备课经验,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备好一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进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才能准确有有效地上好每节课,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务必要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最后通过老师的整理和点拨,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下册数学《左右》章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一般要在7~9岁,才能逐渐形成以他人为标准辨别左右的能力。所以这部分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本课时的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所以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一些游戏逐步进行深化,让他们初步感知体会相对左右和同向左右的区别。比如设计两个同学面对面,老师发口令:拍拍自己的左(右)肩,拍拍对面同学的左(右)肩……学生按口令活动。也可以我面对学生举起右手,让学生说说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开始会条件反射地认为老师举的是左手,这时我不宜立即予以纠正,可以转过身去,让同学们看看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直观的游戏,让学生自主认识到左右会因为参照标准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二、钻研教材
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很不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9+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从教材的表层看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分析,提倡学习“凑十法”进行计算,进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以“十”为单位进行计算的思想,也是为以后后续学习的需要。因为在人类认识的历史长河里,有两次的飞跃,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是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按群计数到以“十”为单位进行计数。
另外,钻研教材还要钻研练习题,练习题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并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与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要首先把课本中习题都做一遍,以此分清哪些题是与新课相联系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哪些又是综合题。另外,还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题目,以提高练习效果。
二、活用教材
知识无处不在,教学的阵地也可以无处不在。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提供的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知识。让数学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知识又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相得益彰。让教材的内容情景化、动态化、生活化。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学习《左右》章节中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发生争议时,我在备课时就根据自己班学生正好在一楼,平时上下楼梯的机会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现场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爬楼梯。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我感到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程度比模拟教学、抽象教学更到位,并且进行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件难事,从而起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当学生得出“上、下楼梯都是靠右走”的结论时,进一步渗透了安全教育,并且在此情况下我设计让学生想想在马路上应该怎么走。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宽教学思路,初步建立“大数学”观。
三、写教学后记
写教学后记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悟、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自己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更能为写教学论文提供题材,为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只有不断地努力,力争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