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时间:2019-05-13 07: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第一篇: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师科研参与率不高让校长头痛,邹城一中鼓励教师从课堂上找课题

从小课题着手破“大问题”

■通讯员 张传民 本报记者 王友文

最近几天,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教师黄绢正忙着做开题报告。他和同事共同研究了近两年的小课题“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及应用能力的研究”被市教科所立项。据了解,该校今年有30多项申报课题入围,而此前每年都只有几项。这得益于学校广泛开展的小课题研究。

把着眼点放在小问题上,使每位教师都参与。从去年开始,邹城一中推出了20个与教学方法、学习质量提升紧密联系的选题方向,让教师结合专业背景自主确立研究题目。在人人参与的小课题研究中,许多教师不但在实践中解决了真问题,提升了教学水平,而且找到了做科研的方法和自信。

“小课题研究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研究活动,它要解决的是教师科研参与率不高,即使参与也多浅尝辄止的大问题。”校长吴继峰说。

就这样,“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维”、“教学背景对学生学习的作用”、“优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作用的发挥”等课题都成了教师在教学中用心研究和探索的“大题目”。这些问题有的由一位教师实施,有的由几位教师合作共同研究。由于问题连着课堂、教学,教师们感觉这样的课题研究有用、可操作。

虽然强调以教师的自主研究为主,但为了推动研究深入,学校每学期会举办两到三次专题讨论会,从研究方法到研究步骤,教研部门都会跟踪指导。“最大的收获是教师在长期迷惑的问题上找到了方法,在教学的关键细节把握上取得了明显突破,有效提升了教学的精细化水平和有效性。”该校教师王恒说。现在邹城一中的许多课堂,问题让学生去提,答案让学生去辩,结论让学生去得,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惑、所悟,实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小课题研究让科研离我们不再遥远,使教师成长逐渐走向理性。”高三语文教师张建华说。

2012年10月8日 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现阶段,我院还没有具体的关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整个学院尚没有形成良好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太低,即使是个别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并没有参与一定的公益性的活动。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要提高我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

一、学院制度建设上。

(1)建立领导组织制度。这一领导制度应该包括学校和相应的实践基地的共同领导组织体系,在校内建立以团委为中心,充分联合有关部门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做统一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组织,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成功地开展。

(2)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管理体系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使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惩奖制度,使社会实践有规可循,有章可依,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建立一支综合有力的教师综合指导队伍。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预期目的,很有必要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思想素质好、能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综合指导队伍。这支队伍应包括专业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有关干部以及经所选择的接受学生实践的单位的有关人员。指导队伍的人员相对稳定,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4)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各自专业学科、形式、内容的特点,制定有自己特色的方案。方案应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时间、工作程序、纪律、考核及评分办法等。根据方案严格考核每个参加社会实践学生的成绩,记入其学籍档案。同时,也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实践评估制度,各学院按学期或学年对社会实践活动作出检查、评价,主动积极吸取反馈信息,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

二、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上。

1、拓展社会实践新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2)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将教学实习的平台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注重将社会实践与学生实习紧密结合,通过到专业岗位的实践,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3)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创新,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勤工助学紧密结合。比如学院可以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假期招生宣传、招生参与、我院科技产品推广销售、市场调查等活动,提高我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社会实践与勤工助学的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立和自强能力。

(4)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实习—社会实践—就业”培养模式,将社会实践与就业、择业相结合。可以每年积极组织大三学生利用暑期到用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一些生产实践知识,了解本行业的状况;另一方面使用人单位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就业的时候可以作为企业招聘的优先考虑对象,用人单位则节省了考察的时间。对学生和用人单位来说,能够达到双赢。

(5)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从不同层面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针对我院是计算机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动员有自己项目与课题的技能老师,结合自身项目的需要,安排学生参与部分项目任务,促使学生能紧密结合所学技能,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利用这种形式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

2、加强与其他社会单位的合作,设立我们学院自己的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结合我院实际,有计划建立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进行基地建设。这些基地的建立首先要得到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其次,必须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选点既要考虑就地就近,易见收效的单位和部门,重要的是选择领导重视、态度积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充分认识的单位。否则就会形成“一头热”的局面,社会实践就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基地确立后,应有长远的活动计划,积极为基地提供实质性的服务,真正实现双向受益,确保实践活动持续、稳定的发展。

3、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

为了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关注和支持社会实践,应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利用我院的网站、网络电台、校报、校园广播等新闻媒体平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总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努力组织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健康地发展!

第三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现状及对策

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着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搞教育科学研究是那些受过训练的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事,因为他们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研究能力,容易看到事物的整体结构及其发展脉络, 更容易对一些教师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然而,由于理论工作者缺少丰富的学校教育生活经验,所以很难体察教育活动中复杂的人际互动和深层的意义建构。一些专业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理论专著其理论性、知识性看来甚为高深,实则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差颇远。由于“曲高和寡”,多数教师对此不屑一顾,也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指导作用。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建立在“反思性”的基础上的,他们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并用于指导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采取不断反思与批判的态度,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能使其从中获得一种内在的启迪和解放的力量,从而打开新的思考维度和确定新的探究方向,增强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况且,教师这种“行动研究”成果,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其中既有通俗易懂的教学理论,又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体验,其现实性、可操作性要比一般单纯从事理论研究的成果强得多。因此,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自学、进修、培训和开展教育科研等等。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前几种方式而忽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式。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放的途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科研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科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学科等。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搜索、寻找并有目的地研究有关的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提高。其次,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通常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发现、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方式、新策略,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再次,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课题来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具有时代感、整体现和开拓(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研究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件看出新的办法,新的特征,新的细节”,使教师的创造思维得到有效发挥。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应用研究性、行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对于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㈢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高教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赖于科学研究的引导。“实践的开拓需要理论的开拓”,教师从事教育科研, 能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探索教学规律,获得科研成果,并把这种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同时教育科研的深入,又使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更新,对教学实践也相应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人们在教学方法上形成的共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表明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教学固然有其可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但它却不是恒定不变的。即使以往行之有效的某些教学方法, 在今天变化了的形势下,其有效性也不一定能够续存。别的不说,仅就教学法而言,教师要达到“贵在得法”的境地,尚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优选教学方法,更何况教学工作并非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挑战,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㈣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年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事实上教育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学校、教室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实验室”或“研究室”。教师整日操劳其间,一方面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社会教师观的问题,强调通过权威性的宣传来提高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这恰恰只是注重了外因,只能激发外部动机,而忽视了教师的社会观问题,忽视了内因的作用,即忽视了教师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和以怎样的德、才、学、识来发挥自身的内部动机的效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职称评定逐步走向正规化。学校普遍实行结构工资以后,教师自身需要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即荣誉地位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都表现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他们对教育科研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特别是一些社会现实使他们深深地感到,“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 才不会使自己成为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一些先进学校的经验证明,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能增强和提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能使教师的教学由经验型的简单重复性职业活动,转变为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能给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机会,满足其成就需要,从而提高其职业价值,使其更加热爱教师职业。

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现状

㈠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目前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往往只看该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所以大多数学校的领导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升学率上不去,影响了学校和领导本身的声誉。他们认为,教师摘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的需要,他们有时口头上也说要搞好教育科研,但却没有付诸行动,结果是“干打雷,不下雨”,或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摘上去。究其原因,主客观方面都有:在客观上,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不注意对科研成果的评价,缺乏对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使教育科研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动力源泉;在主观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忽视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对立起来,认为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工作,因而重教学工作而轻教育科研。

㈡不少教师对教育科研存有思想障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学活动,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传播知识,凭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就可以自如地进行教学,教育科研与自己无关,何必没事找事,自讨苦吃。有的教师则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种理论性、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研究性工作,是教育专家或专职的教育研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一来教学任务重,二来科研知识匮乏,搞教育科研觉得既费时,又费劲。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缺乏稳扎稳打、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撰写过几篇论文没发表便垂头丧气,认为自己不是搞科研的料而罢手不干了。这些思想都体现出一种畏难的情绪,成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思想障碍。的确,在当今教育科学已高度专门化、细密化和精确化的情况下,要在一定的领域中提出富有创意的独到见解是不容易的。教育科研虽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了。要看到,我们有的教师尽管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出自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探索,终究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科研成果。有诗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只要信心足,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对策

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果学校的领导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不关心、不重视、不支持,只关心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总把眼光盯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只知道向教师要成绩、要升学率,不考虑如何通过科研这一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就永远不会开展起来。“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对此,钱伟长教授说:“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针对目前教师进修大多采取系统听课的做法,钱伟长教授认为,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主要靠做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主要的方法。他还说:“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选择内容。”因此,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对于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把教育科研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大力支持教师搞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并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㈡设立教研处(室),切实抓好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创设有利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环境

要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全面、有效地开展,应当设立一个主管机构一一教研处(室),让其主抓教育科研工作,选任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并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一线教师担任负责人,起到科研带头人的作用。教研处(室)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如学校的科学管理, 各学科的教学改革,科研题目和课题的拟定、申报和管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教师优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论文的收集、评价、推荐发表等等。只有把教研处(室)设立起来,并充分发挥其教育科研的核心作用,才能避免只设教务处(室),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专门机构切实抓好教育科研的局面。

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学校领导在设置好教研处(室)的前提下还必须抓好教研组的工作,才能把各学科的具体教学研究工作做好。目前看来,许多学校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教研气氛, 只是一般地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下教材和考试中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因此,学校领导应让教务处与教研处密切配合,对教研组加以指导,使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和实验,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采用什么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使教研组教研活动能够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学校分管领导要督促教研组长,年初定好教学科研计划,课题研究项目,落实下去。年末要进行总结, 进行审议和评价,形成制度,未经批准,不任意变动,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㈢建立评价、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他们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各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及学校本身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推动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可大可小,可进行学校科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也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把课题设计、研究与学习提高结合起来;还可以就某个教学研究项目, 某个具体课题和教材教法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经验及其理性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进行争鸣与讨论。对学校来说,应当有意识地要求或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项研究课题,学年初定出计划,学年末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方式,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有关学科教学及科研骨干教师共同评价,作出结论。对于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或总结报告、论文,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等级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教师在一定级别的教育教学研究报刊发表的论文,也应给予较高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应在评选教育教学先进分子和优秀教师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教育科研成果卓著的或所取得的教学经验应用于教学工作而使学校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应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誉和奖励,甚至可对其破格晋级提职。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必须看到,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必定要耗费科研人员的许多时间和心血,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这就要求领导要十分重视激励的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排除各种干扰,保持旺盛的科研热情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㈣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一是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把教师的业务进修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种干训班、师训班进行教育科研培训,把干训班、师训班作为培训教育科研骨干力量的重要阵地。培训内容力求富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主要是课题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运作,资料收集与归纳及论文撰写方法等。努力帮助教师尽快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科研培训中的导向、计划、管理、监控、激励等功能。在培训中,学校一方面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旁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减少盲目性;另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1)组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师与外面交流,向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学习,吸取、借鉴别人的成果和经验,还应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教育科研活动(包括市、省、以及全国性的大型研讨会),以获得更好的经验和信息,指导教育科研活动。(2)邀请教育科研专家、教授、学者和优秀教师到学校讲课,介绍教育科研成果、经验和方法,或进行教育教学研讨,使教师通过与专家、教授、学者们的研讨和对话,从中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得到教育思想的启迪,增长教育科研知识和能力,缩短探索历程,加速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喜鳞.实践的开拓需要理论的开拓[Jl.教育学(月刊),1987,(9).[2]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IJl.教育研究,(7).[3]陈智慧.加强中介促进特化lJl.中国教育学刊,l999,(8).作者简介:苏耕水(1950-)男,福建厦门人,厦门市同安一中政治教师,中国管理科学研 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冯家屯小学教师学习资料之三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认识:搞科研太虚,听评课太滥,写论文太假(工作太痛苦)

(1)科研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有真正做了你才能知道啊。(2)科研的结果:科研是不是就是写论文?

——开花不结果是狂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科研的条件:

A、缺乏氛围与机制:领导不够重视,评价体制改革不到位等。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搞科研了。科研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

B、缺少时间与精力:负担太重,杂事太多,家务更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就会有的。工作中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高境界是把应该做的事儿当作喜欢做的事儿。

C、缺少合作机会:同事兴趣、态度不一致,相互推诿责任等。

——首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只要是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当作职业)来做的人会相互合作的。

D、缺乏相关资料:缺少科研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理论资料和信息。

——有限的资料充分利用,自己出资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E、缺乏专家的指导:专家指导太少,研究不能够深入等。

——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的勾通,在阅读科研书籍报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

(4)科研的形式: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现象太多,研究的实效性太差。

——科研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在科研的过程中体现科研的价值,让形式主义为我所用。

2、科研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适合搞科研

(1)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去——学会读书与积累,勇于尝试与实验。

(2)科研操作水平不高:不知道科研的步骤,不会研究,无从入手——科学论证,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及时调整。

(3)科研表述能力不强:不善于总结与提炼,不会表述成果,不善于上升到理论高度,不会撰写论文——树立以写带读的意识,形成经常动笔的习惯,掌握必要的格式,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3、科研方法:热情很高,缺少方法,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1)不知道如何选题与论证——用好课题指南,学会论证方法。(2)不知道如何进行调查与测验(问卷设计不科学)——借助理论指导,细化问题选项。

(3)不知道如何收集与整理资料——定好主题,列好提纲,分类收集,归纳整合。

(4)不知道如何收集与处理分析各种数据——用好现成的数据,调查有用的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强化数据意识。

(5)不知道如何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不知道如何制定研究的步骤与措施)——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深入调查寻找问题的原因,结合课改理论制定改进措施,课堂实践对比研究,及时调整措施,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

(6)不知道如何准备结题材料——分类整理课题资料,分工撰写三个报告,提出结题申请,等待鉴定验收。

(7)不知道如何总结与提炼,形成科研成果或论文——梳理研究过程,归纳写作主题,列出撰写提纲,填入研究方法内容与过程,结合大量数据和新的观念进行分析论述。

(8)科研成果或论文不知道如何去发表——分析论文特点,分析杂志特点,大胆投搞尝试,适当利用关系。

二、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价值

1、目标: “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完善自我。”

2、意义:是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需要;是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关注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3、价值: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我们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当我们的教学实际与我们的期望有差距时,教学实际与学校的要求有差距时,当教学实际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差距时,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思考,进行探讨,不断改进和尝试,这个过程实际就是研究的过程。只是我们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不能主动地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三、中小学教师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教育科研

(一)树立研究意识——研究就是分类

1、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研究?

有位学者提出,研究就是分类。这个提法非常好。当我们面临困惑时,我就应该把我们的问题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化,然后去寻找引起问题的种种原因,然后分析哪些是引起问题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哪些是容易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哪些是目前条件下很难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我们改进了我们的教学方案之后,我们还要反馈我们的方案效果如何,需要总结哪些成功的经验,需要调整哪些不合适的做法。当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的研究就会有成果了。

专家就是对一点点东西知道很多,而普通人就是对很多的东西知道一点点。

还有学者提出,研究就是收集、整理和解释资料和数据。这种说法也很具体,很实用。当然我们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时,就应该围绕这个问题收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和整理,统计与分析,最后用资料和数据来解释你对教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得出你的结论。这就是研究。

2、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的三个切入点

一是从移植教育教学经验上寻找切入点:优选教学经验(模式、方法)→确定研究措施→选择研究对象→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二是从总结自身经验上寻找切入点: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材料→提炼经验主题→撰写研究论文。

三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寻找切入点: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调查→资料分析→拟定报告。

(二)掌握研究技巧——研究就是反思 世界上有许多种发现,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发现外部世界,一种是发现自己。发现外部世界的方法主要是学习和探索,而发现自己的主要方法就是自我反思。为此,反思教学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要有反思意识:低头拉车→抬头看路。

(1)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反思可以是在教学行动之后,也可以贯穿于教学行动的过程之中,还以是在新的教学行动之前。教学前反思:提高预测和分析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自觉行为;教学中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高效的行为;教学后反思:提高总结与评价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理性的行为。

(2)教学反思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 ●我为什么这样做我所做的? ●我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

●我应该怎么进一步做好我所做的?(3)反思教学常用的几种方式: ●同事间的勾通与交流引起反思; ●教学活动中边组织教学边进行反思;

●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日记;(华东师大著名教育家叶澜说,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日记,保你成为名师,但你写3年教案,也只是一般的教师)

(附: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撰写教学后记)

●在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的差异之间进行反思。(附:反思中小学传统教学,一节优质课引起的反思)魏书生是这样描述教学与学习的:铃声响起,一群学生走进学室,打开学具,开始学习;遇到困难,查找资料;解决不了,同桌讨论;再有困难,求助班长;班长不会,再往前看;猛然发现,学师在前;学师点拔,学习完成。反思我们的教学:铃声响起,一群学生,走进教室,拿出教材,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讲完,学习结束。通过 4 比较,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是主动与被动的差别,这是低效与高效的差距。)

2、调查意识:知其然→其所以然。

调查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克服日常教学随意性、主观性的有效手段,是不断理解教学、理解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反应,对自身的教学效果相当然时,是无法进步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必须通过深入调查把教学活动的实际现状、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等都真正搞清楚时,我们的研究就开始了,我们的研究就在逐步深入了,我们的研究就会不断取得收效了。

3、合作意识:独自困惑→共同明白。有位哲人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以后,就可以产生两个以上的思想。”反思通常是研究者的独立思考,但自我思索经常受到自身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陷于自己的意图框架和视野中不能自拔。所以为了促进反思,提高反思的效果,提高我们的课题水平,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通过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勾通,通过同事之间的观摩活动,通过向专家咨询,与专家对话等方式,从面临的问题到解决方案,从困惑到收获,从肤浅到深刻,不断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4、总结意识:想得明白→写得出来。

善于总结:以写带读。有些青年教师向全位特级教师请教:你为什么在那么忙的情况下能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不但书教是得好,而又发表那么多论文,获得了那么多的科研成果?这位特级教师说:“我受益于多读、多思、多做、多写。读是积累,思是加工,做是实践,写是总结。是读、思、做、写相得益彰助了我一臂之力。”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很好的体会和收获,但我们往往是想一想、兴奋兴奋,甚至交流交流就完了,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思考和整理,形成书面文字。于是很多十分有价值的成果都白白地溜走了,于是我们尽管有很多感受但是对于改进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时间一长,我们慢慢就麻木不仁了,熟视无暏了,于是我们研究就开展不下去了,我们也就无法进步了。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就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的经验成果。

(三)打好研究基础——研究就是积累

积累是研究的基础,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开始。读书学习是积累的主要途径。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

1、多读期刊文章,掌握理论发展的前沿信息。

在业余时间或者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经常阅读与我们中小学教师关系比较密切的教育报刊,如《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教育文摘周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教材教法》等。一方面会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帮助解决教育教学过程的一些困惑,另一方面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和新的研究灵感,从而激发我们的写作欲望与兴趣。当然,读报刊杂志时,必须结合一定的专题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对于较好的文章或段落要么复印,要么摘抄,要么写心得,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进行积累。往往是我们在读的时候,感觉写得非常好,也很有用,然而只是看看、想想而已,没有动手加工、整理,所以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积累。

2、会读理论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较为系统地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对于中小学教师理解教育,理解教学,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教育理论书籍很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的,有教育方法方面的(和谐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景教育、主体教育),有学习方法方面的(元认识学习策略,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学习方法等),有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等)。各方面的书都能够有选择性地读几本,我们就会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就会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工作者。读教育理论书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介绍一种读书方法。

整体阅读法:先读目录,再读子目录,最后读具体内容。

回顾反思法:读完每一章节时都要回顾总结,概括精华,写在章节的首页上。

专题阅读法:只读对你目前研究有用的章节,并进行加工整理。[北京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王宏甲编著的《中国新教育风暴》给我们的启发:自信心和成功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永远不要对学生失望、培养自信还要培养学生对善良的充分自信等观点,重点阐述的 是开展综合课程训练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理念与切入口。书中首先介绍了北京市一位模范特级教师王永贵在地理教学中成功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王永贵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能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内部琢磨出什么,不管多么调皮的学生,心都是向上的。”书中还介绍了浙江省是如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教育的转型,介绍了新课改的国家实验区中内蒙古自乌海市勃湾区、深圳市以及山西省曲沃县的综合实践课的成功经验。书中还介绍了美国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精英教育向发展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质的实用教育的转型,介绍了日本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获取和综合知识能力的“生存能力”。以及英国、韩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改革情况。书中还介绍了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百家争鸣”,清朝后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废科举,兴新学”。作家看教育,角度很新颖,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

3、多收集教育信息资料,不断积累科研论文素材。

收集方式:复印、剪贴、笔记、心得等(分类整理)——剪刀加浆糊。

做到四勤:勤阅读、勤思考、勤整理、勤翻查。

总之,工作、研究、反思、积累、写论文的关系是:工作实践→研究反思→理论学习→积累资料→撰写论文→工作实践。

附1:魏书生教育思想介绍

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还兼任实验中学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他在工作中要面对“五多”:一是兼职多。38个,每个职只做一天的工作,要用去一个多月;二是会议多,一年中要外出开会4个多月;三是来访客人多,每年在校期间,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待客人;四是信件多,每年要收到1200多封来信,只是看信就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五是稿债多,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了10多本书,但是还有很多杂志社和出版社向他约稿,但他没有写出来。也就是说他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仅占教学时间的十分之一,但是他所教的语文课成绩非常突出,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支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思想核心:育人――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

2、两条原则:民主和科学,遇事多与学生商量,充分尊重学生

3、培养自学能力:

提高认识――激发兴趣(1分钟注意力训练,1分钟记忆力训练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首次慢动,逐渐加速,控制时空,形成习惯)

4、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认识(学习享受观),自我体验,自我设计(20年后的我),自我鞭策(座右铭:自己最崇拜的人名字,自己要追击的同学的名字,医治自己弱点的格言)

四、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一)进行课题论证。课题论证是“纲”,决定着研究方向,决定着研究水平,决定着研究的成败。

1、选题意义(课题提出的依据与意义——调查与分析)

2、创新程度(研究现状述评——查阅大量相关资料)

3、研究内容(主要思路、主要观点,研究假设,方法途径——课题组成员结合本校实际和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集体研讨)

4、研究价值(应用价值、理论价值)

(二)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目”,决定着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决定着研究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决定着研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决定着研究是否能够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1、目的意义——问题提出,目的意义,理论依据,研究假设(见课题论证)

2、对象方法

对象:年级、班级、学生情况;学科或教育现象;研究的具体问题等。

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总结法、行动法、测验法、观察法等。

3、研究设计:

例实验法:自变量、因变量的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等;前期测量-实验操作-后期测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步骤安排(阶段划分、阶段任务、人员分工,具体要求等)

5、成果形式(研究报告,论文,专著、教材等)

6、保证措施(时间保证、资料保证、活动保证、经费保证等)

(三)开展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是科研活动的核心。它是把实现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的途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最终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的途径。

1、行动研究是主要方式 —— 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也就是课题研究一定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的问题一定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真正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2、学习积累是主要途径 —— 查阅资料,学习理论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问题也找到了,办法也尝试了,效果也呈现了,但是总是达不到比较理想的程度,于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这就是因为我们缺乏理论学习,缺乏研究的积累。因为学习能够使“问题”更加清楚,能够我们的实践探索指明方向,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教学经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枊暗花明又一村。”

3、定量定性是主要方法 —— 数据分析,理性思考 A、定量研究:收集数据,整理分析

(1)调查法。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我们在制作问卷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问题太大太少,所选择的余地很小,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所以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研究所需要的信息量。

例1:有的同学上课前先预习一下,你是怎么的呢?

1、不预习;

2、难得预习;

3、老师布臵预习就预习;

4、经常预习;

5、其他。

例2:数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共18个问题)。

(2)测验法。就是通常说的考试,实际上不包括各种心理特征的测试。如注意力测试,自主学习能力测试,创新能力测试等。

使用测验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行前后对比或实验与非实验之间的对比; 二是要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即选择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测试量表或试卷;

三要对的测量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处理。比如计算标准差,进行差异检验和样本与总体之间的推断分析等。有关内容可参考学习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3)观察法。观察法我们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但是我们平时所进行的观察只是很简单的观察,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科学的设计,详细的记录,深入的分析。“留心处处皆学问,细心时时有发现。”因此,课题研究中的要提高观察的有效性,关键的一点是要根据研究的制定出详细的记录表格。例,记一次20分钟的语文字词抄写作业。

(4)实验法(略)。

(5)个案法(案例研究法)——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案例研究法也是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是一节课的研究,一次活动的研究,一件事的研究或者是一个学生的研究。案例分析研究一定要突出主题,要具有普遍性,要结合先进理念进行分析。

B、定性研究:收集资料,对比分析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第一手资料,如课题有关的资料:论证、方案、计划、研讨记录等,还有是研究内容方面的资料,如调查、观察、测试的资料、作业、谈话记录等反应学生变化的资料,还有研究手段方面的资料,如收集的有关理论资料,整理的心得资料,经验总结资料等。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收集、整理、分析我们手中的科研资料,不断形成定性的研究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没有定量,定性分析说服力不强,没有定性分析,定量就失去了分析的价值。两者的结合才能够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4、集体研讨是成功保障 ——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基层的课题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集体攻关。因为我们一线教师的主要任务毕竟还是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几乎是难以完成我们的研究。所以我们需要成立各有分工的课题组。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不断组织研讨,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启示,相互合作,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5、反馈调整是必要环节 —— 阶段总结,调整改进 随着研究的不断展开,我们的认识会不断提高,问题会越来越清楚,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这时会发现我们起初的论证与方案或有偏差,或不够细致,或不够科学,或操作性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馈与调整,以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四)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当课题研究结束后,要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以准备鉴定结题。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管理的角度来写的,研究报告则主要是反应研究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分析。

1、工作报告。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提出的依据,课题立项的时间及编号,课题研究完成的状态等。

(2)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3)课题研究过程的组织与管理:课题组的组建,学习与研讨活动的组织,研究过程的管理,制度与奖励等。

(4)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如下:(1)前言――课题提出的依据与研究目的(2)研究对象与方法

(3)概念的界定与原则等(实验变量的定义与指标)(4)研究的过程与内容

(5)研究结果的分析(分项分析,结合数据进行分析)(6)结论与讨论

(7)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的附件

(五)课题结题鉴定。

1、准备好三个报告:论证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2、整理好相关资料:立项证书、研究方案、活动记录、教师教案、学习笔记、学生作业、测试调查的试卷等。分类归档。

3、准备好教学展示活动。如果课题是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展示。

4、提出结题申请。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时间、课题编号、如何开展等内容。现也完成预期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准备结题,请规划办予以组织验收和结题。

(六)发挥成果作用

1、勇于发表。

2、积极参与评奖。

3、组织交流与推广。

河南省教育学院毕天璋教授曾讲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他在1989年—1994年间主持开展了“教师基本功技能”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撰写的论文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后被省师训处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使全省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学习中明确了教师的技能要求及锻炼要领等,受益匪浅。1995年时,省社科联组织评选实用科技优秀成果奖。他考虑到自己已经晋升了教授职称,参加评选作用不大,就没打算参评。后在别人的劝说下,申报参加评审并获奖,结果当年课题组中有13人在评职称时起了作用。1996年,又申报参加国家级科研成果评选,被评为部委级三等奖,正好当年单位分房子,这一奖励被加了5分,于是积分第一,分到了三层楼。

小结

1、结合课题论证进行现状调查(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造成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原因等等)

2、结合教育理论进行理性分析(这些问题对我们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与新理念的要求有什么差距等)

3、结合教育实践采取相应措施(从教学组织到课外活动,从教师改变到学生变化,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从学校内部到学校外部等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结合实际效果进行总结提升(采取措施的效果如何?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淘汰?哪些需要寻找理论支持?等进行总结)

五、中小学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常用技巧

1、小题大做,从细处入手

初写文章的人,要求做到从小处入手。小,是指角度要小,视点要集中,不要面面俱到,要通过小事情反映某个主题。“有人来了”的“有”字是什么意思啊?—— 某人的意思。

2、总结经验,从实践入手

我们基层的论文一般的特点是:有经验,少理论,无数据。我们需要的论文是:多经验,多理论,多数据。你们的方法是:多总结经验,多寻找理论,多收集数据,就会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3、结合理论,从高处入手 要善于对我们已感受到的经验从理论的高度进行阐述,可以结合教育理论,可以结合学科理论,可以结合学习理论,可以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

4、利用数据,从科学入手 数据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我们有了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习惯,那么我们的研究就深入,我们的论文价值就大了,我们的论文就容易发表了。

5、注重格式,从规范入手 一要掌握抄文章的技巧:抄内容不要抄框架,抄框架不要抄内容。二要从投稿的角度来看,要学会“骄傲”,不可过于谦虚,也就是少用“浅论、小议、浅议、几点浅见”等一类的话语作为文章的标题。

三要学会“创新”。新,就是要是“内容新,材料新,论证方法新”。特别是题目要有新意,从题目的措词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题目要讲究趣味性,使人一看到题目就兴趣盎然。

第五篇: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我们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更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广多年,我们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的“独角戏”。这种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学生反应的教师,无论他的专业知识多么丰富,无论他的理论水平多么高深,我认为都不能称之为负责任的教师。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设计中,使得教学真正有成效呢?在此,我提出一些建议。

一、认真备心态

备课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基础。备课除了准备课堂所要讲授的方式、程序和教学重难点,还要准备好心态。即教师要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是属于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型的,还是机智幽默、思维敏捷型的,或是严谨踏实、思路清晰型的。教师们自然不愿意让学生觉得自己胸无点墨、滥竽充数。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在自己的专业课上严格要求自己,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学养。这样我们在教学时才会胸有成竹,才会自信,才会在走上讲台之前就能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来“镇住”学生。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得先让学生佩服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佩服我们的学识,还得让学生佩服我们的敬业精神,佩服我们高尚的品格,甚至是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二、擅用微笑的魅力

人们常说,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好看的表情,是最丰富、最便捷的人际交往名片。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友善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气度沉静、面带微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聆听如沐春风。教师淡定自若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感觉安心和放松,却不会放肆。记得我刚接一个班不到一年时,一个学生问我:“韦老师,您是不是天生就这样有亲和力?”我奇怪地问她为什么这样问,她回答说:“您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虽然说知识的传授是严肃的,但我们可以用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但如果我们担心微笑会使得我们失去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那就错了。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三、调动授课的激情

教学无激情的教师上课会面无表情,声音沉滞无起伏,教学方式单

一、呆板,教师讲授多,学生主动少,从而导致学生情绪不高,缺乏回答问题和配合的积极性。但是,一个有教学热情和教学激情的教师就可以创设出富有激情的课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奇的火花,让学生感到惊喜和难以忘怀,甚至是震撼。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这样小结:出示三张汶川地震表现伟大父母之爱的配乐图片,然后教师结合图片充满激情的配上这样的一段话:“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在废墟上跪寻女儿的父亲,用孤独而无助的眼泪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位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这个幼小的婴儿是地震中的一位幸存者,当灾难来临时,他的妈妈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坍塌的天花板,为孩子支起了重生的蓝天,在临终前给孩子留下了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坚强的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进了近十个小时,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把孩子带回家。”我们在场听课的教师都热泪盈眶,无不感到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教师的这种激情深深地感染着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感动着、震撼着、回味着。这样充满激情的课堂又何愁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效率不高?何愁学生不喜欢呢?

四、明确课堂教学目的

这里要谈到的教学目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想和各位教学同仁们探讨的一个教学观念:我们的课堂教学目的到底是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还是为了让学生领会并掌握所要传授的内容?我们是否能够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或是会放慢讲课速度,认真讲解,并直到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止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是大多数教师并不能接受并做到罢了。但只要我们记住:学生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获取知识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就能够让自己耐心一些,并放弃一些功利性的思想,从而让自己的步子迈得更踏实、有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但更是学生放飞梦想的舞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激情、有创造,才能用自己的活力和热情来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特约编辑 熊叠丽)

下载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培训材料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知识培训材料 中小学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课题研究是改善教育实践的要求。在飞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一切教育实践模式,管理的,教学的,师生关系的等,无时无刻不在......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会员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会员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先进人物,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的质量,湖北省教育学会于2011年11月1日下发“鄂教学会字[2011]016号”文件......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一:名词解释、填空 1、科学研究: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探索社会和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2、中小学教育科研:(1)含义:是以中小......

    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工作的永恒重点之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三尺讲台前书写......

    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的提案

    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性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33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课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如何提高学生音乐课参与的积极性与有效性课堂节奏动静有度、充满美感,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在听课时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整堂课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于兴奋......

    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提高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没有公告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积极性,首先可从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入手,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园地等方式,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

    七个秘诀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第 1 页 共 3 页 七个秘诀 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文章描述:从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员工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就会使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