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07:3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篇:“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2011-11-4

摘要:本文以衢州市技师学院尝试“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为样本,探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与路径;对“一对一”结对培养模式的实践及成效进行总结,同时也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一对一”结对,职教教师,专业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衢州市技师学院尝试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一对一”结对培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的产生背景

2007年以前,衢州市技师学院的专业教师分理论和实训教师两大类。理论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技能相对欠缺;实训教师基本上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教学理论相对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

面对职教发展的大好形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职教六项行动计划”,但“六项行动计划”中专业课教师的轮训每年只有少数专业骨干教师能够参加。同时,开发与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急需一批高素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师。但由于受到学校办学经费、技师学院招生方式、企业生产实际等因素的影响,大规模的理论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和实训教师脱产进修培训显然都不大现实。为缓解这一矛盾,2007年下半年,衢州技师学院以电气专业作试点,全面开展“一对一”结对培养一体化教师的探索。

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一对一”结对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师跟实训教师学技能操作,实训教师跟理论教师学理论,结成对子,扬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结对培养,一学年后,理论教师应掌握一项专业实践技能,实训教师则基本胜任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从而达到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服务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的实施过程

“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充分体现了实施灵活、经费节省、优势互补、理实交融的特点。为把这一模式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领导组织

一是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包括总务处、财会室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指导这项工作开展,落实经费保障;二是成立以主管教学副院长牵头包括教务处、实训处、教科室主任和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评价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督查和评价。

2.明确目标责任

每学年初,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通过双向选择结成对子,并上交书面的结对培养目标和方案。评价委员会对《“结对培养”目标责任书》进行评估、鉴定,结对双方签订责任书,明确理论教师要达到何种技术等级、实训教师取得何种教师资格证以及预期时间。

3.具体实施要求

结对培养过程,以理实交织交融为核心,结对教师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为目的。理论教师每周实训半天以上,每次实训有详细的实训报告;每学期安排6~8个实训项目模块,每个模块结束都要进行考核;学年结束进行相应工种的考级;实训教师每周听课四节,理实教师均须有交流及心得体会并详细记录;选定结对的理论教师承担的某一门课程,每两节必须备一个详案,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说课;一学期后每周上一节理论课,学年结束上一次公开课。

4.评价与考核

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过程评价主要通过自我评价、评价委员会随堂听课、教案和实训报告检查、师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结果评价是指理论教师的各项目模块评分和学年结束的相应工种考核,实训教师则通过学期、学年结束进行的说课、公开课比赛来完成。

5.奖惩与激励

学院建立了长效、实效的激励机制。对通过结对进步显著的教师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进编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规定教师取得技师以上技能等级的每月课时津贴增加100元,取得专业教师资格证的实训教师每月课时津贴增加50元。

三、“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的成效

三年的尝试,促进了学院教师的专业成长,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壮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势互补”壮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对三年来,理论教师中新增高级技师9人、技师28人,实训教师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由2人增加到1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从35%增加到83%。

2.节省了培养时间与培养成本

与校外脱产进修、顶岗实习相比,理实教师结对培养模式节省了培养成本,缩短了培养时间,在师资力量有限的前提下,保证了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3.教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理实交融”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三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10余项,近20项课题成果、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或发表;30余人次的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或技能比赛中获奖。尤其可喜的是有一位教师在第三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第九名,五位教师在全省数控、电工电子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获奖的人数和档次都显著提升。

4.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许多教师开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师生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大大增强,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5.课改进程明显加快

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为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院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课程开发已初见成效。

四、“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的反思

“一对一”结对培养模式的尝试,为学院的教师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但如何更有效、更深入地开展好这项工作,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1.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训教师普遍轻视理论学习、理论教师轻视实际操作而动手能力普遍不强,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不少难度。

2.课务负担过重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大多数专业教师的课务繁重,如何合理安排课务,科学地开展这项工作,是我们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3.结对形式单一

如何根据专业建设、学生培养、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开发“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交流,形成相互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4.教师评价体系还亟待完善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性”轻“发展性”的传统评价体系,建立起以“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才能使教师更好地在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推进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郑秀英.周志刚.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2]葛金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J].职业,2010,(8).作者:衢州市技师学院 叶雪祥 来源:2011年第25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新教师的加入,学校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以“名师培养工程”为抓手,注重发挥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方式,使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工作及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规范有序开展,致力于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

一、科学规划,做好整体结对

教育大计,教师为先。学校“名师培养工程”已开展多年,名教师团队都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骨干教师,他们已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学校教导处在活动之初,科学规划好学校名师培养对象与新教师队伍的搭配,名教师组与有几年教学工作经验、兼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结对,旨在培养新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班主任组分别与新教师结对,旨在从思想认识上、常规教学和德育管理上予以引导,使新教师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尽快站稳讲台。如黄荣光老师与陈永锋老师结对,陈玉荣和吕玉屏两位老师与林兆强老师结对等,帮扶效果都很显著。这样“一对一”、“二对一”的组合,凸显了结对子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制定方案,共建成长平台

学校一直倾心关注着教师的成长,新老教师结对及帮扶工作为各自的成长搭起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为了让教师们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教导处制订了结对帮扶的相关措施和激励机制,构建了“师徒结对”模式。

作为师傅教师,要以身为范,帮助徒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并从课堂教学入手,指导徒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常规工作,如:主动帮助徒弟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课外帮助他们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使新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徒弟教师,正确理解教师的本质内涵,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爱岗敬业,虚心请教,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此外,学校教导处每学期安排一周的师徒跟岗活动,师徒之间互相听课不少于5节,课后及时、认真地做好评课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组或校级的师徒课堂教学或班会课展示活动,以检验结对的成效。另外,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名师展示课、与其他学校的交流课、让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等,都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和自身的不断学习,新教师都初步掌握了备课、上课和课堂管理的技巧,逐渐成熟起来;老教师在帮扶的过程中,以自己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勤奋努力的师德师风去潜移默化地感召青年教师,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做有方向,初步形成了浓厚的师徒互助互学氛围。

三、以研促教,强化实践能力

以研促教、研教相长。科研是服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途径,尤其是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提高大有裨益。因此,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或参与“十一五”、“十二五”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各师傅教师主动带领徒弟教师参与其中,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徒弟教师不仅在教学上得到师傅教师的耐心指导,努力成为教学的骨干,同时也积极参与科研、教改,做到教学、教研全面发展。作为师傅教师,首先是引导青年教师善于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肯定其已取得成绩,鼓励其不断前行。其次是主动邀请青年教师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意识地让他们担任一部分工作,使他们在科研过程中找到教育改革的方向、步骤和突破口。最后是鼓励青年教师把教研上的新理论、新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为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如英语科钟燕青老师以课题“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范式推进的策略研究”为载体,带动英语教师探究一课一模式,共同开发与使用导学稿,做到因材施教,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生物科组带头人梁胜海老师带领新教师叶婷和邝婉娜做“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初中生物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两位青年教师在做教研的过程中已荣获多项市、区的创新成果奖。事实上,这些以研促教的做法大大提高了两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为教师的成长和磨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合理评价,促进教师发展

科学、合理、积极地评价结对子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两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措施,也是学校科学管理的课题。为此,学校教导处要求每学期期末师傅老师对徒弟老师作出书面评价,评价内容从徒弟对待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如备课、上课、作业等的态度,个人业务素养的提升如撰写论文、案例,课题开展情况、读书学习等所取得的成绩,德育高效管理等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进行综合评定;另一方面,徒弟对自己成长过程作书面总结,对成长过程中感悟深刻的经历以随笔形式呈现自己的体会或反思。教导处会对结对子教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活动中成绩出色的结对双方予以表彰。

虽然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时间不长,但给我们的感受和启发较多。一是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明确了教学目标。二是老教师们互帮互学、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得到了发扬和升华。三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总之,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校本强师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使结对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第三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

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

摘 要: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谈职教师资的培养,论述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职教师资专业伦理的培养;职教师资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相整合的专业培养模式;需要重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研究和培养机构的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师资;专业发展;培养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职教师资队伍,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现今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趋势下,职教师资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关键要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这里试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谈职教师资的培养。

一、专业性职业的特征

职业可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两大类,专业性职业即专业是在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职业,指一群人从事一种必须经过长期专门的教育或训练,具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活动,从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典型的专业性职业主要有医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等。专业性职业主要有以下的特征:

1.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任何职业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都有存在的价值,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专业性职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系统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专业服务的水平不高或专业人员的角色缺位,则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的崩溃。

2.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这是指在专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专业人员构建了一套支撑其专业实践活动的专业理论和能力体系,专业人员需经过接受长期的学习训练以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以促进专业实践的不断完善。

3.具有严格的职业伦理。专业性职业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具有严格的职业伦理,这包括职业的理念、职业的精神以及职业行为规范,这也是在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构建和完善的,并要求专业从业人员严格遵守。

4.具有专业自主权的专业组织。专业组织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权,在对专业人员的培养、职业资格的准人、职业伦理的遵守等方面对专业发展起着自律的作用。5.从业人员的专业发展。专业性职业要求从业人员经过系统长期的教育培训,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成熟、提高与完善。因此专业人员在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都应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对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反思,从而得到专业发展。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

职业专业化是指职业的实践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地位不断改善,逐渐成为专业性的职业这样一个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逐步纳入专业性职业的范畴。

职业专业化的一个关键是专业自律,即专业组织制定严格的专业工作标准和职业准人标准,不断发展专业学科体系,专业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得专业能获得社会的认同。职业教育教师既面临着一般教师的专业成长任务,又有着特殊的专业成长轨迹,其中职教师资的专业培养对职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职教师资的专业培养就是根据职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职教教师的特点、需求和存在问题开展制度化、系统化的培养。

三、职教师资的专业培养

(一)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

1.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化。在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化还有待于完善,在职教教师的任职资格、继续进修等方面还缺乏法律的规定和保障。制度的缺失不利于职教师资质量的提高,如在一个对100名职教教师的调查中发现,66.4%的职教教师毕业于非师范大学,33.6%的教师毕业于一般师范大学,大部分职教教师没有接受过职教教育理论正规、系统的学习。对比,我们应制定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职教师资的专业培养有制度的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德国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完善的立法,一系列相应的法规如《职业教育法》、《职业促进法》、《手工业学徒结业考试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等严格规范了职教师资的任职资格、课程设置、培养制度等。根据法律规定,德国职教教师需经过4年大学学习,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进人为期两年的实习期,再经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才有资格担任职教教师。在德国无论是实训教师还是职业学校的教师,都可以依据《职业教育法》或《教师培养法》的规定,带薪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有规范、系统的激励措施、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进修内容。对于实训教师而言,他们一般参加由教育培训部门定期举办的实训教师进修班和研讨会,提高自身教育管理、人才管理和开发及新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企业自身管理、技术发展的要求。企业承担全部或部分学费,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一些自费进修班并能酌情从劳动局得到部分学费资助。职业学校的教师在30年内,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合格者自然晋升一级,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进修。另外,德国还把进修与评定教师日常工作相结合,不仅可以督促检查教师的日常工作,帮助教师找出业务上的不足和进修方式,而且还有利于进修质量的提高。

2.建立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完善、专业的过程,因此职教师资培养决不仅仅是职前的学历教育培养,而应是贯穿教师整个专业生涯的终身培养。职业教育又是一种紧贴社会需求的岗位教育,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职教教师更需要一种终身学习。职教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职教师资培养应是以职教教师为本的个性化的培养,以满足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促进每个职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职教师资培养应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和培养制度,构建职前、职后一体的、个性化、终身化的培养体系。如在德国,要求所有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培训,并根据专业教师、普通教师、新学科教师三种不同类型制订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同时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和层次分级进行培训,形成全国性的师资培训网络。(二)职教师资专业伦理的培养

职教教师不仅担负着一般意义上教书育人的重任,还面临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任务,因此对职教教师有着特殊的专业伦理要求。首先应培养职教教师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职教教师应具有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应具有包容、奉献、关爱、公平、公正的高尚境界。其次应培养职教教师完善的职业理念。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完善的职业理念。因此首先教师要具备完善的职业理念,教师要对职业岗位的历史与发展,职业岗位所特有的职业道德非常了解,教师本身要具备这样的职业素养和品质,随后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当中,把职业理念传递给学生。最后还应培养职教教师职业创新精神。职业教育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在平时的教学和科研中独立思考、力图创新。

对职教教师的专业培养,首先就是对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中,都应把专业伦理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外活动与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应体现对专业伦理培养的要求。(三)完善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相整合的专业培养模式

在职教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是互为整合的三个要素。职教师资培养是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三个方面加以整合的一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教育性。教育性是指在职教师资培养中把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这个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评价能力。

首先应突出职教师资培养的教育性。职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从事的工作是教书育人,遵循有关职业教学论、职业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原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传授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教育性学科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个关键支撑,教师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能力。职业教学论和职业科学是职业教育专业化的两门关键的学科。职业教学论是研究“如何传授一个职业”的理论,即职业教育的(学科)教学论,德文原名专业教学论(Fachdidaktik)或技术教学论(Technikdidaktik)。职业科学源自德语Berufswissenschaft,是系统研究职业技术实践工作者(如技术工人、技师和技术员等)所需能力的科学,是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专业学习内容。职业科学是涉及职业教育学、劳动科学以及具体的各工程技术学科等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将专业工作以及技术和教育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分析”,“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评估与设计”,“专业工作过程的分析、评估与设计”以及“技术的分析、评估与设计”四大领域。这实际上也反映了教育性和职业性的整合。所以应重视《职业教学论》、《职业科学》等教育教学类课程,并且在职前职后整个培养过程中都应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职后培养中应鼓励教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交流,鼓励教师反思总结以往教学,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并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如德国慕尼黑大学职前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中教育教学类课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开设有职业与劳动心理学、职业学习教学法、职教社会心理基础、专业教学法、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教育社会学等多门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在一年级和第五学期均要进行教育实习。学生毕业后要进行2年的预备实习,在实习期间每周还要坚持有一天的时间去教师进修学院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方法学以及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以培养他们具备在职业学校做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关内容包括:了解学科教学计划;掌握专业教学法;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方法;学会课堂教学的计划制订、准备、组织以及评价等。在职后培养中,同样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强调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

2.职业性。职业性是指在职教师资培养中把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这个能力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应突出职教师资培养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专业化的另一个支撑体系是职业技术科学,它是着眼于职业活动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反映职业劳动过程和劳动内容的专业技术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工程教育体系之间有关联性,但并不是同一的。因此在职教教师培养中应培养教师职业技术科学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职教教师应了解企业的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流程、工艺路线、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等。因此在培养中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重视对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中坚持企业实训以及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并实行“双证书”制度。

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非常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值得我们借鉴,如在职前培养期间,要求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他们应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另外,他们还应熟悉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里的问题和社会状况。在职后培养阶段,也明确规定每个职教教师应每隔一段时间下企业实习。

3.学术性。学术性是指在职教师资培养中应培养教师广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基础、基于实践的科研能力外,注重突出职教师资培养的学术性。在强调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同时,培养教师广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学科基础,使得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具有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潜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在培养中使教师掌握企业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领域,拥有开阔的视野。职教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还应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工作深刻的感性体验,在此基础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开展研究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基于实践的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着其他专家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开展学科专业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职教教师还可和企业合作,通过研究为企业服务,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实际,缩短教学和企业技术发展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培养中应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进一步指导教师的科学研究,鼓励教师把对工作的探究和反思通过研究的方式进一步完善,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四)重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研究

职教师资培养应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应力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职教师资培养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应充分调查研究教师需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整个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评估都应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职前培养院校和职后培养机构都应就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考试考核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提高培养质量和效果。(五)加强职教师资专业培养机构建设

加强职教师资专业培养机构建设是培养高质量职教师资的重要保证,培养机构应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提高自身水平,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进行科学研究,以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职教师资为宗旨。

参考文献 [1]陈祝林,徐 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15,9. [2]牛晓燕,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3):34—35.

[3]赵志群,刘邦祥.职教师资的专门化进程和职业科学的学科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2):24.

[4]贺文瑾,石伟平.我国职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与培训,2005(10).

[5]赵 康.专业、专业属性及判断成熟专业的六条标准[J]社会科学研究,2000(10).

[6]刘 猛.4kg',业教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7(06). [7]Carr—Saunders A M.The Profess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33. [8]liebeman M.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Prentiee-Hall,1956:2—6. [9]EducationalLeadership(SuppoaingNewTeachers)[EB/OL]. http://shop.ascd.org/productdisplay.cfm ? Productid = 199029,V olum e 56,N um ber8 M ay 1999.(发布时间:2008-06-01)

第四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体措施

织金县绮陌中学

2014年3月修订

织金县绮陌中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政策

为了打造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学校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提供机会、营造氛围,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以保障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提升。

一、师德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学校文化、学校精神的内涵作深层次的理解,并努力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学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评选、宣讲、展示等形式弘扬师德风范良好的教师,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的师德素养。

3、创建学习型班组、教研组,在创建过程中求得教师个人、团队的双重发展,每一年评比一次。

二、学识

1、鼓励教师参加本科或硕士课程班进修。

2、为教师订阅《读者》《人民教育》杂志。每学期进行读书沙龙活动。

三、能力

1、形成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后备骨干教师的梯队,每两年进行申报、评选、考核。骨干教师(含后备)能在本学科或本教研组中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团队中老师共同成长。

2、有机会尽可能多的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教学观摩活动。

3、不放弃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活动,对于参赛老师,不管是否获奖,设立参与奖。学校或者所在团队积极帮助该教师出谋划策,体现团队智慧。

4、学校每学年组织校级教学比赛,鼓励教师在比赛中提高教学能力。

5、积极争取机会,多与教研员沟通,请区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让老师在区一级层面能够进行公开教学。

6、聘请资深退休教师带教骨干教师,来校听课,指导学校中青年教师。

7、每年进行一次教学案例或论文的评选,学校编写案例或论文集,并鼓励教师参与区评奖及向杂志投稿。

8、为个别岗位的教师提供到齐一小学轮岗学习的机会。

9、积极参与学校的项目管理,成为管理者或参与者,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管理、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学校定期对各项目进行考核。

10、督促教师认真按计划完成师资培训工作,评选校本培训积极分子。

11、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及末期的考核,对于完成规划较好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个性品质

1、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等。

2、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讲座,进行心理辅导游戏,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缓减教师职业倦怠感。

在教师中增设单项奖的评比,以弘扬教师中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五篇: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到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来,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广泛聚焦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为教师的成长培训搭台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要尝试建立“教师学堂”,把它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教师学堂”教学可以分为“专家讲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循环进行。其中,“专家讲坛” 主要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进行辅导讲座;“校长讲座”主要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骨干报告”由学校获得过或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或经验交流;“教科沙龙”由教师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其次是要坚持开展,务求实效。“教师学堂”坚持每周利用一次下午开课一次,每次一个栏目进行学习;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要作好听课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教师学堂”管理坚持做到“六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校务班子,确定一名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师学堂”管理;二是制度落实。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在入学、考勤、考核、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是计划落实。分制定“教师学堂”办学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安排;四是工作落实。严格按照计划设计和办学要求开课,不随意调整或挤占教学时间。五是考核落实。教科室专门确定1人负责教师学习的出勤、笔记、心得等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重要依据,与教师考核挂钩;六是经费落实。学校每年预算校本培训支出以保证了“教师学堂”正常开展。

二、打造学习型团队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不断为大脑充电,不仅是传承教育文明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校开展“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精读教育理论书籍2本以上。活动坚持做到组织有序: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要求,分确定实施意见。保障有力:坚持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1本必读书籍,编发选读书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一本教育期刊,不定期为教师编印学习材料,丰富阅读内容;充实图书室阅读资料,建设电子图书馆,为教师阅读提供条件:通过建立“周周读书日”制度,开展寒暑假集中读书活动,落实“天天自学”活动,提倡“日日上网”浏览学习等形式,阅读教育名著,吟诵教育经典,掌握教改动态,养成阅读习惯。措施具体: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辅导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讲演比赛;每期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评。使读书活动成为教师为大脑充电,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以课堂为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磨课教学,构建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又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磨课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按照“重心前移到备课、中心落实在课堂、针对目标抓辅导”的策略重建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规范化和特色化进程。“重心前移到备课”是指课堂教学要从备课抓起。教师备课要经过“三个环节”。一是寒暑假的个人谋划性备课:要求教师在假期中要精读本册教材和课标,浏览与本册相关学段的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全学期的教学进行谋划设计,并起草学期教学计划。二是分单元的集体框架性备课:单元教学前,学科备课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框架性教案,框架性教案要体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结构、统一多媒体课件、统一课堂练习和达标检测。三是分课时的个人针对性备课:在小组框架性教案设计基础上,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在不改变框架结构的前提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课时教案。“中心落实在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建模作为校本教研的中心。课堂教学研究主要通过“一六一”活动来实现。“一”是指每年举行一轮青年教师大讲赛;“六”是指“上六课”活动,即: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实验教师上研究课、高级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上“六课”活动每年一个轮回,分说课和讲课进行,“六个一”活动成为了建构合格课、打造优质课的有效途径;“一”是指每年召开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交流推广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先进经验。“针对目标抓辅导”是指按教学目标要求抓好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按分类要求,递进达标的原则,以“当日清”为目标,以责任承包为主要形式,通过个别的、小组的辅导,使学生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良好习惯。

四、以反思促成长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较强的教师,其发展欲望就越强,专业发展就越快。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思能力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现为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依靠教师的自省力,推进教学反思,有利于及时解决课改实践中的诸多实践问题。一方面,学校要教师将自我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随机应变,处理好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关注他人的教育实践,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全面的比较和思考,主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要求教师养成每天写《教学反思日记》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反思日记》记录教学反思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学校可以在教案右侧开辟“反思专栏”,用于教师记录反思体会,将教学反思纳入教学常规检查范围,及时总结和表彰在教学反思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

下载“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各类设施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各类设施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人数4100人,教职员工18......

    浅谈如何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营城子中心小学校幼儿园 刘中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保教保育工作,特别是对幼儿教师提出......

    园长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园长应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台县第一幼儿园 谭凌雁 摘 要:新课改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新教......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尤其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和挑战。进入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因附有信息化特色,对很多教师来说不......

    改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改善课堂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的存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所以,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析 金陵 苏州市电化教育馆 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原因的分析,提出Blog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