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职教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

时间:2019-05-13 07:3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抓好职教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抓好职教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

第一篇:抓好职教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

抓好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

摘要:在我市三年职教攻坚阶段,抓好职业教育两支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是促进职教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的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职教队伍 建设内涵发展

职业教育两支队伍建设关系到职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两支队伍整体素质,是贯彻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是促进职教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创建名牌学校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两支队伍建设就是要突出:一是创建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与变革的,以校长为中心的干部队伍;二是打造一支能适应专业现代化建设、能面向市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以培养一个好校长为核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校长是学校干部队伍的核心、灵魂。一个好校长,就会注重建设好一支“团结协作、勇于拚搏、开拓创新”干部队伍。

提高职校校长的素质,应以引领校长更新观念为先导。

校长应该成为观念变革的旗手。校长的观念直接决定学校改革的成败;校长的观念变革是改变职业教育面貌的根本力量。

1、转化职校校长的职业观,淡化职务观

职务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校长容易恪守职务权限,遵从上级指令,而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缺乏面向市场的自主应变能力。职校校长的职业要求则是一种立足市场的社会化要求,其客观机制能激发校长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意识。学校的业绩和办学质量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在职业意识的驱动下,校长将更加关注市场,尊重客观规律,不遗余力地改革创新。

2.强化职校校长的能力观,淡化权力观

以权治校突出的是行政意志,讲的是服从。市场经济不看重权力而看重校长的能力,只有具备职业能力的校长,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办好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

3.强化职校校长的职业教育产业观,淡化纯教育事业观。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决定了与市场经济的密不可分,而不同的观念决定职业学校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囿于纯事业观的,其教育重管理而轻经营,主观割裂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的联系;而具有产业观的校长,则把职业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提到重要位置,校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教育资源。

职业学校的经营能力是校长的本色能力,也是校长能力结构中的重中之重。校长不但善于运作学校的有形资产和物力资源,更应善于运作学校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还应善于组合社会教育资源创造学校的经营效益。

二、以培养“双师型”为切入点,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战略的高度推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要根据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实际,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切入点。教师的能力提升包括现代职教理论、专业实践技能、现代教育手段等多个方面。

1.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因此,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至关重要。教师的专业技能包含了解现代高新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及高新设备操作、维护等技能。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教师及时跟进科技进步的步伐,可以采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或作技术员,或作学员,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

在教师中推行与所教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此条途径,使专业教师取得中、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学校应制订激励性政策,鼓励专业教师申报所教专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使专业教师尽快成为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称职的科技工作者,成为“双师型”复合式人才。

2.教学能力的提升。技术和制造业的发达,提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目前,职业学校中传统的单一的媒体已被打破,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大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要不断增添大量新技术信息,必得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鉴于职业学校已具有的装备和人才优势,通过努力,每个教师都能无纸化备课,课堂教学多数能以多媒体手段进行逐步成为现实。

3.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推动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人际间在地域和时空上的距离,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思辨能力。从而,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校内外同事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管理能力的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大多身处多重角色,既是理论课的施教者,又是实验实习课的指导者,有的还是校内外产学结合的开发者,或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因此,要求教师掌握多种管理知识与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以培养学科中坚力量为核心,保障队伍持续发展

在当前新老教师交替任务紧迫的形势下,为适应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应坚持政府、社会和学校相结合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面向全体、重点培养、择优资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的办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优秀人才培养格局,创造优秀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1、完善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要掌握一批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几年的努力,促使他们达到中学高级教师水准,成长为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知识和现代化教育手段,有较

强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在实践上,建立完善教师教学进修制度,以脱产进修、考察等为形式,定期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赴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企业考察学习,在相关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进修,立足在实践中提高。

2.建立和完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

统筹掌握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中学高级或中级教师职务的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重点资助培养,通过专项资助,参加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参加全省乃至国内较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具有坚实的、系统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在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突出,在较大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3.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畅通教师成长之路。教师的成才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应有如下经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或教育教学专家(教育教学管理专家)。建立和完善培养教师的激励机制,畅通教师成长之路,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内涵建设之必须。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扩大职校用人自主权,确保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包括激励机制、政策导向、规范管理等在内的趋动系统和调控手段。

1、围绕办一流职校广招天下人才

在当今世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优势,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职业学校要抓住当前人才市场初步形成,流动环境日趋宽松和学校灵活办学的有利条件,采取短期聘用合同制或其他形式,进一步扩大非“调入”的优秀人才队伍规模,如聘用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聘用大学退休专家、教授等。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不仅可以壮大职业学校一流人才队伍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技术、经验来推动自身教学、管理等工作。

2.深化教师任用制度改革,实行专业教师资源配置市场化,促进教育人

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师资格配置市场化的实质是把专业教师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遵循价值规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应强化职业学校用人的自我调控机制,在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推行编制、人员、工资总额包干的基础上,放权于学校,实行学校自主聘用教师制度。长期以来,教师由国家“统购统销”,缺乏开放的教师人才市场,即使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传统体制下国家指令性计划配置方式所导致的强制性、非流动性和非竞争性的缺点仍然存在。因此,打破职业学校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壁垒,疏通流动的渠道,建立统一的师资市场,显得非常重要。

应允许学校不受身份限制,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或技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中心,对志愿从教的非师范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充实到职业学校任教。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切实加强二支队伍建设,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形势,才能使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充实内涵,快步跟上经济发展的勃勃潮流,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第二篇: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各类设施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人数4100人,教职员工180人。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创特色,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走出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

务的办学路子。

一、主动适应市场,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学校设立招生就业指导处,构建了面向本市3县7区,辐射全国7省8市的人才信息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各种传媒和开展市场调查等渠道,分析市场需求,把握人才需求新情况、新趋势,主动面向市场办学。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先后与4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委员会”,学校定期向委员会汇报办学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不断整合专业设置,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学校成立由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专业建设方向,论证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审议教学方案,逐步形成机电应用、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三个骨干专业群,使我校的专业建设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带有适度超前性,骨干专业、名牌专业优势初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十分抢手,供不应求,就业录用率在95以上。

二、积极融入市场,建设品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

专业建设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强专业建设,通过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面向市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增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力。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实施“名师工程”,落实师资培养培训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近年来,有8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25名专业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13名教师获得CAXA网络大学讲师资格,2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称号,3名教师主编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强化了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有13名取得高级工资格,12名取得中级工资格。多年来我校毕业生技能考核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优秀率接近60。我校还选派专业教师到丹麦、韩国考察职业教育,最近又有6名专业教师参加中-欧工业职业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推进我校的专业建设。

其次,更新教学设施,建立实训基地。我校坚持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两手抓,在校外,不仅在美菱、荣事达、海尔等联办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在校内,我校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新建了制冷制热室、“六合一”家电室、电力拖动室、数控机床实验室和6个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室及数控仿真实验室,配备了可进行生产加工的CAXA制造工程软件,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等。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需要,为重点专业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场所。

第三,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我们尊重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主动瞄准市场需求,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如机电应用类专业,我校重点开发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加工的数控专业,开设了数控仿真等新课程。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我校试行了“以技能操作为核心、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摒弃了片面追求知识系统性、淡化操作的教学模式,把多门专业课的内容有机整合和重新组合,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操作性强、带有明确任务的活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六步教学法”,通过明确目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下达任务、实际操作、综合评价六个步骤,突出了技能操作的核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三用二学一创”教学指导思想,即“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用中求创”。学校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在学习动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性,丰富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

面向市场,开门办学,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又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我校除本部2140名学生外,还在*****等地办起了分校或教学点,联合办学在校生超过4000人。

三、大胆开拓市场,抓住机遇,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2年我校机电应用专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被列为省重点建设示范

第三篇: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面向市场办学,促进职教发展

**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学校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各类设施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人数4100人,教职员工180人。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中创特色,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走出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办学路子。

一、主动适应市场,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学校设立招生就业指导处,构建了面向本市3县7区,辐射全国7省8市的人才信息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各种传媒和开展市场调查等渠道,分析市场需求,把握人才需求新情况、新趋势,主动面向市场办学。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先后与4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委员会”,学校定期向委员会汇报办学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的意见,不断整合专业设置,及时调整课程安排。学校成立由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专业建设方向,论证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审议教学方案,逐步形成机电应用、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三个骨干专业群,使我校的专业建设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带有适度超前性,骨干专业、名牌专业优势初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十分抢手,供不应求,就业录用率在95%以上。

二、积极融入市场,建设品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竞争力

专业建设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加强专业建设,通过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面向市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增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力。

首先,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实施“名师工程”,落实师资培养培训经费,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重点选择和培养专业带头人。近年来,有8名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25名专业教师到外地学习培训,13名教师获得caxa网络大学讲师资格,2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称号,3名教师主编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强化了专业课教师的技能培训,有13名取得高级工资格,12名取得中级工资格。多年来我校毕业生技能考核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优秀率接近60%。我校还选派专业教师到丹麦、韩国考察职业教育,最近又有6名专业教师参加中-欧工业职业技术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推进我校的专业建设。

其次,更新教学设施,建立实训基地。我校坚持校内校外实习基地两手抓,在校外,不仅在美菱、荣事达、海尔等联办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一些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在校内,我校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新建了制冷制热室、“六合一”家电室、电力拖动室、数控机床实验室和6个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室及数控仿真实验室,配备了可进行生产加工的caxa制造工程软件,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等。设备的更新和完善,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基本满足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需要,为重点专业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场所。

第三,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安排上,我们尊重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主动瞄准市场需求,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如机电应用类专业,我校重点开发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加工的数控专业,开设了数控仿真等新课程。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素质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我校试行了“以技能操作为核心、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摒弃了片面追求知识系统性、淡化操作的教学模式,把多门专业课的内容有机整合和重新组合,形成若干个相对独立、操作性强、带有明确任务的活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六步教学法”,通过明确目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下达任务、实际操作、综合评价六个步骤,突出了技能操作的核心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三用二学一创”教学指导思想,即“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用中求创”。学校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在学习动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方面的积极性,丰富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内涵。

面向市场,开门办学,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又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竞争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目前,我校除本部2140名学生外,还在*****等地办起了分校或教学点,联合办学在校生超过4000人。

三、大胆开拓市场,抓住机遇,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2年我校机电应用专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被列为省重点建设示范专业。面对当前形势,我校将群策群力,与时俱进,在“开拓”上狠下功夫。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一手抓规范,一手抓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整体优化课程结构,认真处理好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的结构和比例,加大教学科研力度,实现教育装备水平的现代化,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力争3~5年内建成1~2个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机电类专业。

2.发挥培训功能,为就业再就业服务。加强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办学功能,及时收集和整理用工信息,根据需要设置专业,利用学校现有的朝晖培训部、计算机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实训大楼等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把培训、考核、推荐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短期培训。

3.顺应行业发展需求,把握市场脉搏,切入产业发展的亮点,开设新专业,长线专业稳中求活、求新、求变,及时开设社会急需且见效快的热门专业,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学校为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开办汽车制造和维修专业。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我校将继续发扬成绩,振奋精神,进一步面向市场,寻求机遇,扎实工作,发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示范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提、引、转”

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走出这一困境,关键是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实现“提、引、转”三步走。

“提”就是通过改善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职业教育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目前已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但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优惠政策很少,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与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极不相符的。

毋庸讳言,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职业院校教师和毕业生都具有流动性,地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不是完全由地方受益。因此,在职教师资建设投入机制上,应将中央财政投入与地方财政投入相结合,由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的落实。职教师资建设的投入应设立具体项目,包括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职教科研基金、职业院校教师专项津贴等,每个项目都应确保发挥应有效益。

“引”就是大批引进社会优秀人才,彻底改变职教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职教师资质量不高是整体性的问题,尽管内部培训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通过大量引进博士、硕士毕业生,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尽快形成基础性课程教师以高学历为主体的格局;通过大量引进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提高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尽快形成专业实践课以“双师型”为主体的格局;通过少量引进国外职教教师,吸收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职教理念,借鉴成功的职教模式,加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

在教师引进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专业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使师资队伍能够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需要比其他类型教育更加重视教师的性别比例问题,使之与相应行业工作人员的性别比例、本专业学生的性别比例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形成校企融合的职业院校文化。对于一些相对紧缺的专业教师,应制订专门的优惠政策,确保师资数量和质量。

“转”就是使职教师资队伍中的不合格人员实现顺利转岗,补平影响整体水平的“短板”。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大批专业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进入了职教师资队伍,他们对于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探路者的作用。但是,从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职业教育模式面临着根本性的改变,职教师资队伍需要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若不下决心在师资队伍上做大手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对于离开职教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妥善安置。对学历层次较低、实践经历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专业课教师,可采用在企业挂职锻炼或是直接调入企业工作的方式,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经过三五年时间再根据需要补充到职教师资队伍中;对于接近退休年龄,学习能力较差,已不能适应改革需要的教师,可采用提前退养的方式,既保证他们的基本待遇,又避免对职教改革造成阻碍。

(作者:河北省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 崔发周)

第五篇:职教发展建议

1、职业院校发展最大的瓶颈,一是设备,二是师资,根本在投入,要寻求各方加大投入。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要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要加快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劳动部门证书考核标准的衔接,使学生在就业考证过程中“所学即所考,所考即所用”。

2、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纵向上要把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等上升通道打通,横向上要把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打通,并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教。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职业教育的专业和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

3、提高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人才,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高就业率。要仅仅围绕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订单培养学生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增强社会服务成效。

4、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学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国家通过修订专业目录政策上的引导,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该上的就上,产业不需要了,该下就下。

具体在专业设置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二要符合职业岗位实际,使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更加明确。除

了设专业以外,还可以设专业方向。三要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在重视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使其能够终身受益。

5、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

一是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联系,发挥其指导功能。二是广泛开展产教对话活动。学校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搭建对话平台,形成产教对话、校企合作局面。三是推动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办学主体地位的落实,主动邀请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一些重要环节,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共同开发等。四是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挥其对职业教育质量直接的监督作用和推动作用。

落实校企合作,要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实行“订单式”培养等,也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要改革培养模式。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研发推广紧密结合起来。

6、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所谓“双元制”,就是学生同时也是学徒。一个学生每周1-2天在学校里面学习文化课,3-4天在企业里面学习技能课程。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首先要和一家企业签署学徒合同,然后才能在职业学校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未来的员工来培养。职业教育的办学过程中要有这种理念。

7、推行集团办学,促进职教集团深度融合运行

集团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要着力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发挥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我院作为湖南省交通运输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加强集团相关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其深度融合运行机制的建设,以更好地推进我院职教发展。

8、高职院校要完善自身招生制度,顺应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13的4月,教育部在认真总结已有工作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有六种途径:一是传统的高考;二是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招生考试办法;三是对口招生,2013年的中职毕业生中有14.57%的学生通过对口招生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四是面向技能拔尖人才的招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或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选手等可以申请免试入学;五是综合评价招生,主要用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上职业倾向性测试来录取;六是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长学制,也就是五年一贯制的招生。

下载抓好职教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抓好职教队伍建设促进职教内涵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教中心发展建议

    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1、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

    玉田职教中心内涵建设实施方案

    玉田职教中心内涵建设实施方案 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育人质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品质,根据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研究,推进职业学校提升人才培......

    太白县职教中心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方案

    太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四个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

    “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一对一”结对培养 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 2011-11-4 摘要:本文以衢州市技师学院尝试“一对一”结对培养教师为样本,探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机制与路径;对“一对一”结对培养......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通过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内蒙古工业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侧记 内蒙古工业大学人事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惠民县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务必要先提高......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定稿)

    优化配置师资力量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教......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职教发展内涵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职教发展内涵 青岛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科研是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使职业教育走上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