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
职业教育心理学与我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是在普通教育的轨道上走不下去的。大家对他们有偏见,认为他们心理不健康或者是能力不行,把他们看成另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心理问题
不能把职业教育看成低等教育,虽然他们有时候生源方面比较差,这只能反思我们衡量的指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独到的价值,只要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出来,就是一个健康的有助于社会的公民。“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培养的是社会公民,将来有可能成为能工巧匠,成为栋梁之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就不一样。”任何一种技能后面都有一种心智的能力支撑,能工巧匠的心理素质是很强的。“职校生完全可以成为高级技术人才,要看我们怎么培养。把他们的综合素质、基本能力培养好了,他们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教育者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孩子的培养模式可能就不一样,不要看扁了,看窄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国家的职业教育观念,职校生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些都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能够身心健康地工作与生活,我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职业信仰缺乏近几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在校生数不断下降,导致部分教师忧心忡忡,缺乏职业信仰,具体表现为缺乏爱心、耐心与细心,缺少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艰苦创业的使命感、爱岗敬业的荣誉感与献身职教的自豪感。
(二)职业心理倦怠日趋激烈的竞争,过重的身心负担,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产生抑郁、偏执、强迫、焦虑等症状,表现出无情、无心、无力的工作状态,得过且过。有的教师发出感叹:“工作年复一年,单调乏味,心力交瘁,烦恼苦闷,压力那么大,又那么琐碎操劳,付出和收入根本不成比例,做教师真悲哀!”
(三)职业行为异常或是怨天尤人,埋怨待遇太低,分配不公,学校条件太差,学生素质太差;或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勾心斗角,人际关系紧张;或是盛气凌人,争吵责骂,行为极具攻击性;或是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或是工作目标过高,脱离实际,久经拼搏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生,最终意志消沉。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教师的劳动强度与所受待遇不相称,在住房、医疗保健、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多地方《职业教育法》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普高持续升温,职教门庭冷落,普教与职教的差别日益突出,求学取向一热一冷、生源质量一好一差、学生感觉一喜一悲、社会评价一褒一贬,再加上职教经费投入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使得职教总体上落后于普教,导致职校教师在地位上、声誉上都不如普教教师,以致产生心理失衡。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存在很多缺陷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个人说了算;工作环境不稳定,导致全员聘任制操作不规范,使许多教师心里忐忑不安;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职称评定竞争激烈,名额有限,导致教师晋升职称不能如愿。这些都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忽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往往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有些教师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日益严重。
(二)职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负责招生。近年来,很多职校采取招生责任制,一到假期,教师要下乡宣传招生,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学生入学后,还要协助班主任做跟踪辅导、帮教与家访工作,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差,教师还要面临许多繁杂的非教学任务,如维持纪律、管理学生、上操、晚自习值班等。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不少教师感到应接不暇,出现疲劳、焦虑、失眠等症状。
社会因素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一会儿搞全员聘任,一会儿搞学历达标,一会儿搞“双师型”教师,一会儿搞末位淘汰,加上坐班制和没完没了的清规戒律,使教师不堪重负,被束缚得透不过气来,情绪因此受到影响,孤独、无助、焦虑、自卑的不良心理油然而生。
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现实反差巨大由于学生素质差,素质教育理念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导致社会、家长、学生本人对中等职业学校产生严重的偏见,出现了“渣滓老师教渣滓学生”的说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校辛辛苦苦,到社会上却自惭形秽,甚至连自己的工作单位也不敢大声对人讲。由于情绪低落,觉得学生难教,纵使拼命努力也是徒劳,因而埋怨学生,责怪家长,工作中不求创新,只求无过,缺乏动力。
(三)个人因素
人格由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与现实,目标不切实际,自我实现和自尊的需要过于强烈,导致心理失衡。
家庭如生活负担过重、夫妻之间缺乏理解支持、婚姻冲突、子女教育与就业、老人赡养、疾病等等,都是困扰教师心理的因素。
认识有些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既缺乏心理保健知识,又不会寻求心理帮助,导致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三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政府应加
大执法力度,通过政策制定,增加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帮助职校尽快摆脱困境,做到普教与职教并重,关心、支持职教工作,增强职教工作者的信心。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
(1)构建客观、公平、合理的激励与制约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提高教师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让教师感到工作有方向、做事有劲头、前程有奔头。要营造理解、信任、和谐、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使教师处处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与爱护。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座谈会、讨论会、报告会、演讲会以及体育娱乐活动等,或派教师到企业、公司实习,请上级领导、专家作学术报告,帮助教师缓解过度紧张、焦虑、困惑的情绪,使他们安心职教工作。
(3)积极引导教师重视心理问题。要帮助教师摒弃落后的观念,树立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要引导教师树立合理的物欲观、幸福观,不盲目攀比物质生活与工作环境,不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倡导“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做学生的榜样;要引导教师以平静的心态适应自己的角色;要多渠道、多形式、有计划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早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工作乐趣。在充分树立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独立思考与钻研的时间,减少形式主义的要求,保持教师稳定的情绪,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
(5)优化环境,促进心理健康。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让教师生活得舒心,工作得顺心,形成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使教师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心理反应,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师应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1)要转变观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愉快接受教师身份,积极待人,乐观看事,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自大狂妄也不妄自菲薄。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应多欣赏、少抱怨,经济拮据时,多想想自己拥有的精神财富,工作失误时,可用“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安慰自己。应拥有一颗平常心,善于从每一节课中体验成功,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功。
(2)要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采取适当手段进行自我调节,如通过法,保持自己良好的心境。摆脱心理困境,笑对人生逆境,不为功名利禄所缚,不为得失荣辱所累,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待人蔼然,自处超然,无事悠然,避免使身心处于疲惫状态。
(3)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4)要提高业务能力,更新观念,博览群书,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竞争与挑战。意识调节、自我宣泄、暗示微笑、体育锻炼、变换环境、升华转移等方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 普通高等教育出版社
3,《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心理学与我
心理学与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很高深,当有人提到是学心理学的时候,一种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想当然的以为她们能看穿所有人的心事,了解所有人的品格。显然,我对心理学的概念一直以来都很模糊。对心理学的好奇最大程度上是想认识更为真实的自己。因为,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心理不是很健康。自卑却又好像有些自负,内向而有时却又逞强好胜,嫉妒猜忌懊悔等等等等。也许我已经认识了真实的自己,只是不甘于承认自己或者是鄙视自己,或是想要重塑自己,想让自己活得更勇敢,更知足,更快乐吧。然而却又只是好奇,没有付诸行动。
对心理学的接触主要是通过两部文学作品。一部是毕淑敏的《女心理师》,一部是F·R·施赖勃的《人格裂变的姑娘》。
《女心理师》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学习担当心理师的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我对心理师的一贯看法。以前的我认为心理师有着完美的人格,看来是我把她们都神化了。这让我意识到,不应该苛求完美,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心理师也是人。毕淑敏说“如果说我的小说女主人公贺顿像现代巫师,我把它看作是一种期待和表扬。可惜的是女主人公不像巫师,她平凡普通,但是爱学习,愿意探索,对人有兴趣,愿意追索自己和他人的秘密,期待这个世界更美好。我喜欢这个人物,尽管她有很多弱点。”我喜欢她的观点。虽然还是不赞同女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但是除去这一点我确实很喜欢她。
《一个人格裂变的姑娘》给我的触动很大。不知道自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陌生的地方突然醒来,对于西碧尔来说,自己的明天永远都是未知。然而一个有着那种经历的人,在37岁的时候依然可以焕然一新,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真真正正的用自己的思想和意识来掌控自己的人生。让我觉得,一个人只要心理健康,什么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生活,重新活过。
其实,我觉得这两本书之所以触动我,其中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女主人公的经历,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努力奋斗的坚韧。《女心理师》中有一句话是“你曾经让我身处地狱,我却从那里出发,走向了天堂。”改一下的话,我会更喜欢“曾经我身处地狱,却从那里出发,走向了天堂。”
这就是目前的我与心理学的故事,希望我和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第三篇:职业教育心理学
(1)1879年德国的冯特建立了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
2、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3、教师教育能力的四个特征: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班级管理与沟通的能力。4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现象区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差异。
4、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形成其行为表现的一般过程。
5、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
6、心里的实质是: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7.脑功能开发的基本途径:学习健脑、运动练脑、营养育脑、科学用脑。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老年期的心理活动所发生的积极变化。9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10、几个重要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1、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12、职教学生心理发展已基本成熟。
13、促进学生成长的辅导策略:悦纳自我与现实、学习与情绪辅导、择业心理辅导。14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15、主要的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联结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学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观点称为"试误说”,他提出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6、苛勒提出顿悟说;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有意义学习,他提出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17职业学习的特殊性:职业技能重于书本知识、职业活动训练重于读书与听讲、情景重于信息、实践重于应试。18认知风格差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
19、美国麦克利兰提出胜任率。20、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用于说明事物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等问题,如描述某种事实,陈述某种观点、信仰等;程序性知识主要指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也称做操作性知识。
21、操作技能学习的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22、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品德的构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
23、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顺从、认同、内化。
24、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因,即直接推动个体学习的内部动力。
25、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普遍型学习动机与特殊型学习动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型动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26、职教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积极的鼓励、适当地开展竞赛、归因训练。
27、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8、课堂管理三大要素: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课堂纪律的管理:主要是指制定一定的规则,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从制度上为课堂管理提供保证。
29、班集体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30、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
31、班级群体的类型:松散性群体、紧密性群体、离散性群体。32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知识和能力。
33、职业认同(161页):它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
34、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的种类、方向的挑选和确定。
35、职业心理测量包括: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
36、职业心理测验用途:职业指导、职业选拔和专业资格的鉴定。
第四篇:心理学与我
心理学与我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我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自认为对“心理”有不小的心得体会,但恐怕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时至今日,在老师的讲座下,对其认识不知不觉中已是不同往日。
总所周知,心理学这门课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心理学就来自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它并不是只有在做研究的时候才离我们很近,生活中只要我们和人接触、交往,心理学便围绕在我们身边;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自己以及社会越来越关注且重要的问题。
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还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对于几乎每一个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了,我也不例外,说实话我接触心理学这门充满神秘气息的课程之前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随着对心理学课程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颇:在教学工作顺利时,总是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似乎一切所求的东西唾手可得,往往把运气和机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为是;在不得志时,又往往把自己估计得过低,把所遇到的困难和不利条件统统看作自己的无能,以至于做什么事总是很极端。经过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理学的应用,最主要的是建立一种心理体验,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应该尽可能的形成一种心理体验,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复联系,多加体验,这样就会把心理学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心理学这门课也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特性,每一种性格都有着好的或坏的一面,我们不能偏激的朝着一个方面去生活。心理学测验,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与自己实际的定位有什么差距,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自己的人生以及性格,心理学以不一样的方式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心理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他帮助每一个人找到真实的自己,打开自己心灵的钥匙。我想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应该都有过各种各样的坎坷与不平,也许通过心理课上的欢笑,我们就可以快乐的走过苦闷的阴影,走向更阳光的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而且还学习掌握了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即: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可根据不同的人、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尽量减少冲突,运用心理知识化解一些矛盾。我体会到,世间最大的景象是除了海洋,还有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都不一样,千差万别。
此外,心理学的学习对我进行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沟通,渲泄,指导,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可以预防性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手段对学生以科学的期望与有见地的赏识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与成功的机会,进行有目的的拓展训练和心理活动课。
虽然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第五篇:心理学与我的生活
心理学与我的生活
说到写心理学与生活,心里就唱起了忐忑,想想也不知从何提笔,发现生活中应用的心理学知识太多了。对许多没有接触到心理学的人来说,它或许是门很深奥的学问,其实不然。现在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而人人的就像一匹匹的布,有的人已经被染的根本分辨不清他本来的颜色,有的人可能还是干干净净的。可能身在社会,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把握的始终是自己。
先分析一下药家鑫这孩子。他一个看上去这么老实巴交,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但却干出这种出格的事,这说明人哪,就不能光看表面。我想他那时也可能是一时冲动,当时心理承受不住别人冤枉他,觉得别人欺负自己穷,一时心理扭曲了,心里面那个善良的小人打不过那个邪恶的小人,所以他就杀人了。这个例子就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平时要好好修炼自己的情商,别人家一句话就激动了然后干出什么出格的事,事后弄得人人都伤心;还有就是不要随便激人家,没证据就不要冤枉别人,说不定你哪天一倒霉也碰到什么赵加鑫,王加鑫的,然后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那就太不值了。
再说说苹果啊,这老板不是一般人,前两天去天堂了真可惜。它先是故意让你们买不到就会越让人想买来显示身份,他们就是利用人们那“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某歌词)”的心理然后在那里大捞油水;其次又在那里吊吊胃口出这个三代四代五代的,让那些苹果迷们是期待又期待,然后一出就抢购。不过首先苹果也得有实力才能这么拽。它那手机确实比一般的还是好用点。我就比较欣赏“这不就一手机嘛”的想法。它对于那些有几个小钱的人还是可以追追,对于我们平民们太奢侈了不好。
人活在世上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虽然它不是万能的。现在的人百分之八九十都在为钱转啊转。所以经济就出来了。最近在看一书《经济学会撒谎》,里面就说,很多数据是不可信的。一些脑袋瓜子比较灵光的人就借此再稍微利用人们某种贪便宜的心理来帮自己获益。曾经与股神巴菲特齐肩的投资大师,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涉嫌庞氏骗局被FBI人员带走。他利用自己的上市公司以高利率,低风险做诱饵来让别人投资,然后把新投资者的钱回报给最初投资的人,来诱使更多人上当。越是美丽的东西就越带刺,所以不要因为贪婪的心而掉入陷阱。
不止是我们,有很多小动物也“懂”点心理学。在全家一次抓鼠行动中,我发现老鼠竟然会假死。当时被我爸一鞋拍倒后,一动不动。全家人还在观看它是死是活时候,突然它就跃起逃了,不过最后还是没逃过我犀利爸的人爪。这小样就充分利用了我们在它假死时放松防备的心理使它的奸计得逞。
也许想到心理就是“人心难测”“城府深”这样不好看的词,研究这个那个是搞研究的人做的,一次的生命,生活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