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式教授养成记
中国式教授养成记
好久没写日志了,最近一直装修房子,太累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对颜色有选择性障碍的人。我现在几乎天天沉浸在和工长、工人兵戈相见的“喜悦”中,在缓解工作压力大呼过瘾的同时,心情还是糟的很,这也算是对我下面的歇斯底里做个铺垫吧。前几天参加一个国标的审查会,我终于重新找到了久违的大海的感觉,又是一坨坨的教授,又是先是海天盛筵般的口诛笔伐,再喜笑颜开的审查通过,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如同穿着拖鞋踩到屎然后又踩到水一样。
中国式教授是学历与实践不完全性交后的畸形产物。首先,中国式教授必须有很高的学历,现在看来,大部分也已经跻身到了博士行列,至少也是在职博士,因为在制定职称规则的学者们或者教授们看来,硕士或者在职硕士听起来总有点故意向学术靠拢但又有点不自信的赶脚。中国的学历考试制度就是这个样子,基本上是从高考到硕士到博士是一个难度递减的过程,而最尼玛难以费解的是,一职专学校毕业的人究竟通过什么途径混到博士甚至博士后的学位呢,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如果在牌场上早被丫口水阉了,设想连他自己都不想提起或者想方设法隐瞒的经历怎么可能是一个励志故事开始呢,以前是有学上才能交学费,现在是交学费就有学上。当然说这一些,并不代表那些“呕心沥血”“寒窗苦读”苦读的人就都会摆脱中国式教授的套路。访问学者也好,出国深造也好,每次回来后不是好好的总结学术,而是赶紧把自己的这段“光辉岁月”在自己的教学经历里面书写浓重的一笔,您是去求学了,和你教学有半毛钱关系呢?先进的学术思路没有学来,却敢于吹国际牛B的教授越来越多,悲哀。
另外,教授们还必须有“一腚”的实践经验,也就是所谓的深入生产实践,这是要成为中国式教授不能缺少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教授在面对大学生的时候,单纯讲一些讲了千万遍却越讲越糊涂的理论已经不能够彰显他们的能力了,所以这时候他们开始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迷惑众生了,哪怕是在工厂喝茶看报呆过几个月,也会被他们说成是大半辈子的工厂实践,又是深入一线,又是亲自操作,一大坨的连工厂小工都知道的小把戏拿出来反复说,而学生除了书本上一些干巴巴的知识,又怎么能知道教授们说的是对是错,只能感叹教授的丰富阅历和辛苦历程。而教授在生产第一线又是在干什么呢,他们在面对一个厄需解决的问题时,不是想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在想如何讲出一堆貌似很高深的理论知识,甚至搬出国外的大理论,把工人搞得一头雾水,工人们在感叹教授多么牛逼的同时,却还是木有搞明白这个问题关键怎么解决,而教授却溜了。
上面说的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是赤裸裸的现实。中国式教授永远不会说“对不起这方面我不懂,我不知道”。如果你是一名工人,当你问教授一个生产中特别专业的问题时,如果他突然会有一愣的表情,那很有可能他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压根不理解你的问题,这时候他就会用他丰富的蒙混过关的经验打败你:他会跟你扯一些无用的但却又是内行人知道的东西,来分散你的注意力,这时候他一方面还是想表现出自己是个内行的样子,另一方面是想说一大推东西把你搞得一头雾水后蒙混过关,更有甚者,还会说一些完全不相干的生产实例……八嘎,小泽玛利亚、波多野结衣你们快收了他们吧……中国式教授已经大有赶超北京宠物狗数量(95万)的趋势了,而这些所谓的专家教授,不知道***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能否对他们有所提醒呢。“喝茶抽烟评职称,论文评审吹牛B”,认真我们就输了,不认真我们国家就输了。
第二篇:养成记
一、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同学们做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性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爱护公物、语言文明、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生活的,更多的是属于教育自身。多年来学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课堂上的满堂灌代替了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社会“两张皮”,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脱节,致使学生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穿名牌、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所有这些都是中学生超越其自身角色和实际能力的表现。下面是广大同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1、习惯影响。不少中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2、观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3、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耍小脾气等手段对家长要挟,而家长对此不加批评教育,反而迁就屈从。长此以往,滋长了孩子任意妄为的脾气。也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外出吃亏,唆使孩子骂人打人,殊不知这种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变得野蛮。这样的孩子进r学校,很难接受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加上对群体生活的规矩理解不够,以为跟家里一样,遇事有父母撑腰,所以就敢于大胆违反纪律。相反,在家经常受父母批评和打骂的学生得不到关爱,就会灰心失望,自暴自弃,这就更容易形成执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较为少见,而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却表现明显。这类学生熟悉纪律要求,也知道这些要求合理正确,但他们拒绝接受纪律的约束,对老师提出的纪律要求很反感,认为老师小题大做,吹毛求痴,从而抱着对抗的情绪,有意不遵守纪律。这样的学生大错虽然不犯,小错却接连不断。例如:乱仍垃圾、自习课交头接耳、校内骑车等。
5、品质不良。少数高年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黑白颠倒,感情冷漠,经不起利诱而发生盗窃、敲诈、勒索、打架斗欧、吸烟、喝酒等行为,这已不是一般学生违纪的问题,而是临近刑事犯罪的边缘,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如不及时接受教育和悔改,其发展前途很可能会走向犯罪。目前,违法犯罪趋于低龄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针对上述现象,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激情明理──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愿。所谓激情明理,就是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进行内在激励。其目的是使同学们认清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们每年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三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常规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避免抵触情绪,如召开主题班会,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等。举办活动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本学期,政教处协同团委准备举办“雷锋在我心中”征文、“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我为萌中添光彩”、植树护绿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同学对母校的热爱之情,让同学们感到萌中的今天来之不易,是广大师生奋斗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全体师生的血汗,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当然要珍惜、爱护,那随意毁坏公物、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是否还应继续?
2、行有所依──建立一整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的暂行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自行车管理规定》等等,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而每一次制度规范,要求都非常具体细致、丝毫马虎不得,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实践证明: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规范大而空,当然可操作性差,养成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养成*督促──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
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同学们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同学们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我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政教处→班主任→学生干部--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政教处每天提前半小时上岗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政教处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花圃、草皮、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自行车摆放等,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同学们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学生有《规范》的约束,检查人员有检查制度的约束,检查的时间,次数、标准、反馈、评价都有具体规定,马虎不得。总之,我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要做到于局长的五字方针“严、细、精、恒、实”,“恒”字是规范的贯彻,养成教育的好与坏,提高学生遵守规范自觉性的有力保障。
4、奖优促差──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
我校实行量化管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集体,激励后进。如我们利用“校园之声”广播,校园橱窗展览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每年,我们在全校评选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不只是注重学生、班级体的学习成绩,而是全面衡量一个同学一个班级,是否具备优秀的资格。这些活动,使学生有榜样,有努力方向,同时激发同学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邓**同志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主张充分说明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纪律教育的重要性。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方面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一系列环境中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来养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是养成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主渠道。在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群众性团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自我教育、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自觉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基础文明、道德、纪律等问题的监督与管理,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杜绝一些不道德行为而培养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校园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是师生共享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优良的校园精神文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养成记
内涵建设是一所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精华所在。“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提高师生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宿迁技师学院院长李瑞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此,学校主导“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创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实行“6s”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并立足当地经济,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德育为先,多措育“良才”
李瑞华讲述着她的环境育人理念:每个人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生活,大到世界环境、国家环境、社会环境,小到公司环境、家庭环境„„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学校环境。在李瑞华眼里,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是培育学生成长的沃土,教师则是学生德育教育的指路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首先要从行为习惯上抓起。为此,学校在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逐步形成了现在推行的“6s”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六个方面,即整理(seiri)、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以此来强化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里,学生都严格按照“6s”管理模式行事。
记者了解到,实行“6s”管理模式后,学生的接受能力得到提高,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在教室内,学生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布置相应的标语与照片来映衬“6s”管理模式,在打扫卫生时,把教室内部的每个角落都清理干净,营造出整洁的氛围;在实训场所,学生们自觉地将实训环境维护得很好,并且每次用实训器材之后都放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养成良好的“规矩”,营造“严格”的企业氛围;同时,老师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还会强调如何规范操作,让学生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2015年12月,旅游管理系开展了“6s之星”暨“6s先进集体”评比活动。其目的一是探索6s规范管理模式;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发挥榜样育人重要作用,从而借助“6s之星”和“6s先进班集体”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学生和班级,以促进整体管理效益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还倡导学生组建专业社团,这不仅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香添色,还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社团的主要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兴趣爱好举办活动,比如汽车工程系的学生便可以针对汽车方面的知识开设汽车维修、汽车车身涂装等方面的活动;另一种是针对技能大赛而开展的社团培训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技能以及熟悉比赛的各种事宜,以此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比赛的积极性。
强强联合,共同育“精才”
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必须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学校引进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及管理制度等,与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并严格按照企业岗位标准对学生进行实习考核。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将专业融入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主动适应宿迁市人才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成立了电子商务类、旅游服务类、加工制造类“校企合作会”。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通过调研、讨论、论证等方式来制订培养方案。“方案制定出来就要开设课程,课程的安排也是与企业共同商量后确定的,以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为主,各专业教师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专家共同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李瑞华院长说。
定向培养是校企合作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学校与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设了“秀强班”。李院长告诉记者:“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培训学校教师,学校则负责招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并且该班的学生还可以定期到公司里进行实习。“秀强班””的学生毕业之后可直接到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上班。作为企业,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前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环节前移,直接增强企业人才资源竞争力;作为学生,一是可以提前预订就业岗位,保证就业无忧和实现高位就业,二是在读书期间就能拓宽渠道获得多方资助和可贵的实训机会。
学校经常组织各系部的师生到企业参观、调研。最近,汽车工程系领导带领系部师生前往“保驰捷”公司参观学习。该公司是一家集汽车维修与养护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公司,与学校也有深度合作。在公司解说员的带领下,汽车工程系的学生参观了“四轮定位”“钣金”“烤漆”“检测”等车间。通过实地的参观学习,学生对汽修服务行业的工艺流程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切身感受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激发了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宽了眼界。
2016年3月,学校邀请合作企业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为校企合作冠名班――“中电二公司班”学生开展专业培训系列讲座,中电二公司的负责人就公司的管理理念、企业核心价值观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学生确切了解到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并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以帮助这批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升专业实践水平,从而校企联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的负责人走进校园的形式,为学生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和讲座,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深化教改,全力铸“英才”
鲁迅说:“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培养学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探索出适应每个阶段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精英。“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坚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改模式,并广泛使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李院长指出,分层教学制与走班制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所谓“分层教学制”就是保留原班级,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学习群体。其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效应,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发展的机会。
而分层走班模式则是学校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走班”模式不会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级,只是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的学生选择选修课,然后到不同的选修班上课。比如,学校在开学之初抛出一些选修课,有关于汽车维修、旅游管理或者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课程,如果汽车工程系的学生想了解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选择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来深入学习。所谓的“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大范围的分层,其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扩展知识面的需求。
在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团队建设,让教师积极组织和参与到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技能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中来,通过比赛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教师们在比赛中还摸索出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变得更为鲜活。
宿迁技师学院以内涵发展为重点,坚持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造就出一批教学名师和拔尖的高技能人才。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建设,不断加大实训设备投入,提升师资整体素质,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坚持高水平管理,在教干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创特色;坚持高标准定位,大力培养“学历+技能+国际认证”的高技能人才,努力把学院打造成全国知名的职业院校。
第四篇:《男子汉养成记》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男子汉养成记》的书。上面讲了有三个男孩,他们总是幻想自己是英雄,于是总是被老师吵。因此,他们三个人成了最好的伙伴。
他们想,到底是什么样子,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其中一个人先发话:“我想,应该是高大威猛,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另一个人说:“我想,我们并没有完全说对,男子汉应该有其中更加重要的含义。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
于是他们开始锻炼,让自己更加强壮。他们每天得练啊,练啊……可是一天,其中一个孩子的爸爸,对他说了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那个男孩想,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想了想,终于想出来了。男子汉要像猛虎一样,凶猛。也要像蔷薇一样,温柔。
他们深深的感触到了,最后成功成为了真正的男子汉。我知道啦,只要坚持,不放弃,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五篇:运营养成记:如何追热点?
运营养成记:如何追热点?
“追热点”对运营的同学来说肯定不陌生,如大家熟知的杜蕾斯、可口可乐、宝马等,时不时的冒出一些围绕社会热点而产生的很牛的创意活动或文案,让人拍案叫绝。不过很多东西只看表面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去深挖其背后的东西。
针对“追热点”这个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什么时候追?
追什么热点?
怎么追?
本篇我们就围绕这三点,来详细的解读一下如何追热点。
一、什么时候追?
这里说的“什么时候追”,不是指具体哪个热点什么时候去追。而是指在一家公司里面,“追热点”这个事情这个策略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去实施?
首先我们看一下追热点这件事:一群运营人员围绕着一个热点,结合产品的品牌属性,通过创意包装的方式进行活动或者内容的输出,在用户中进行传播,并通过优质的口碑获取品牌的曝光以及用户的增长和维护。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要素:
产品的品牌属性;
创意包装后的输出;
用户量。
而这也分别对应了以下三点:
1、产品的品牌属性对应了商业模式
大家可以发现,但凡把追热点这件事情做的好的,基本上都是ToC型公司。是因为那些ToB型公司没有实力做么?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没有必要。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所有的运营都是围绕着用户展开的”。ToB型公司的用户是公司而非个人,而热点都是在个人之间传播的,所以不需要做。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很大的军工类企业、或者制造型大如富士康等,也没有必要去做一些追热点的事。
那么有一些企业是连接B端和C端两头的,比如猎聘网这种;又或者是B2B2C的模式,比如一些招商加盟品牌等。这种类型的公司如果去追热点,那么肯定比上面一种纯ToB的效果要好,比相对来说会比纯ToC的公司效果要差一点。
所以说,追热点的效果是否好,条件之一:产品和个人用户之间的距离有多短。
2、创意包装后的输出对应了团队的创意及执行力
这一点就是本篇稍后要说的,条件之二:团队的创意及执行力。
3、用户量对应了用户量基数以及预算和渠道
大家都知道杜蕾斯追热点做的好,但是别忘了人家可是拥有几百万的粉丝群体的。假设是一个全新的品牌,无粉丝无预算无渠道,那追热点这件事情就算做的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条件之三:一定量的用户基数(推广预算和渠道)。
看过前面篇章的同学,一定还记得我们的立方体思维(《思维篇|如何成为一个运营大牛
(二):运营立方体》),我们根据以上三个维度画出我们的立方体:
结论:以上立方体体积越大的时候,同样质量的一次“追热点”,能够起到的效果就越好。当然,不是说立方体面积小的时候,就不需要做热点,有时候追热点也是扩充立方体的方式,这一点就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了。
二、追什么热点?
说到追热点,那最基础的一点是什么?当然就是热点本身了。能够快速及时的获取热点,是追热点的必备条件之一。
首先我们看看热点的几种类型及获取方式:
1、常规热点
这种热点就是指平时的国内、外节假日、历史事件、产品发布日、公司纪念日之类的。这种热点最大的优点就是其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可以给我们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好相应的计划等;而其缺点在于由于其重复性,一般情况下效果不会太强烈。这种热点是属于“防守型”热点,也就是说做了的话效果也未必有很大,但如果一直不做的话,那么用户必然会对品牌产生一定的质疑。
这种热点的获取,只需要根据日历表,把相关的一些节日全部列好,然后提前制定好相应的计划即可。
2、突发热点
这种热点就是指平时突然发生的某个“事件”,比如“某某出轨了”、“某某离婚了”、“某某公司破产了”、“某某摔倒了”等。这种热点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刚刚发生的时候热度是非常大的,很容易造成集群效应;而其缺点在于时间上不固定难以把握,另外这种热点的生命周期很短,必须要求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整套方案并快速实施,才会有效果。这种热点是属于“进攻型”热点,也就是说做的好了,那么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这种热点的获取,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
公开渠道:各种热门排行榜,如微博热搜、百度风云榜、搜狗热搜榜等。
行业渠道:这个主要是针对一些行业内的热点,那么一些行业的群,人脉圈等地方就是获取相关热点的最好渠道。比如国家新发布某个爆炸性房地产政策,一定是房地产圈先传开的;某家共享单车公司又死掉了,一定是互联网圈先传开的。
3、可预测突发热点
这点大家可能会奇怪,既然是突发怎么会可预测?其实这种情况也不少,比如:“中国足球队输了”、“股票大盘崩了”、“某明星获奖了”等等。这种事件虽然是突发的,但是在对我们来说是可预测的大概率发生事件。
特别是在某些细分领域之内,行业专家对业内的一些热点的预测是很准的,比如前一段时间在投资领域很火的一篇文章《我是如何从数千只股票中准确找到360借壳的江南嘉捷的》,在消息确认的第一时间公布,引起了业内轰动。这种热点最大的优点在于效果好、准备时间充分;而其缺点在于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且有可能需要同时准备多套方案。这种热点是属于“秘密武器型”热点,也就是说我们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
以上便是热点的几种类型,当我们获取某个热点之后,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我们是不是要去追这个热点了?对于是否要追某个热点或者要追哪个热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踏准生命周期
一个热点和一个产品一样,它也会有生命周期。而且随着当下各种信息的层出不穷,一个热点的生命周期非常短,能否踏准一个热点的生命周期,是一次追热点是否有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先来看一看一般情况下一个热点的成长曲线图:
所以,从时间属性上来说,热点追的越早,效果才会越好;热点的生命周期越长,效果也会越好。这里面大家可能会有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追一个热点很简单,就像杜蕾斯那样,每次就是一篇广告语配一张图,生命周期也很短,为什么效果还是很好呢?
这是因为:虽然杜蕾斯追的某一个热点生命周期确实很短,但如果把“追热点”这件事长期持续来做的话,整件事情的生命周期就很长了,因为在广告界、营销界或者一些粉丝眼里,“杜蕾斯追热点”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热点。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网红产品、网红店在某个时间火了一阵后,马上就消声灭迹的原因。
(2)热点的成长性和用户的参与度
一个好的热点,对用户来说最好是能参与、能讨论,然后感觉是和自己有点关系的,且对某些观点能够感同身受形成共鸣的。对用户来说会一般出现以下几个阶段:知道结果→理清细节→剖析观点→后续延伸。我们以“某明星离婚“这样的社会热点为例:
第一阶段:知道结果。“某对在媒体面前一直显的很恩爱的明星夫妇离婚了”,最初的时候,我们只要第一时间爆料抛出结果,就可以马上获取广大用户的关注,追上热点了。
第二阶段:理清细节。当大家对这件事情关注很高的时候,仅仅抛结果显然已经没用了。但这时如果能够抛出一些背后的细节和原因,比如这次离婚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某某出轨”、“某某家暴”等等,那就又能够进一步吸引住广大用户的热情了。
第三阶段:剖析观点。这个阶段,相关的爆料也已经挖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剖析观点了,比如“忍无可忍的家暴值得同情么?”、“男弱女强的婚姻应该如何去维持?”等等。这个阶段维持热度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造成一致的用户行为,或者是否能够造成几个相互对立且各自都有立足论据的观点。这样的话,会更容易延长热点的时效性。
第四阶段:后续延伸。这个阶段,这个热点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衰退期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挖掘出它的剩余价值。比如“从某某明星离婚来看女人保养的重要性”、“学会资产配置,某某明星离婚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来推广一些保养产品或者资产工具等等。
热点的可成长性是我们判断是否要追某个热点的重要参考标准。我们要选择的是那种可成长性高的热点。比如“某明星结婚了”这个热点,肯定没有上面举的离婚的例子效果那么好。因为结婚这个事情,其背后的原因、细节、观点之类的没有那么多,成长性比较差。
(3)热点和品牌的匹配度 纵然一个热点我们获取的很早,成长性也很高,但如果对一家公司一个品牌来说,热点一定要能够围绕着品牌的特性,如果无法匹配的话,那也会毫无用处。
比如前段时间AlphaGo成为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一时间也成为了热点,很显然这个热点是属于科技型的,那么对一些科技型的品牌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热点了,记得当时搜狗的CEO王小川也蹭了一把,对媒体宣称把AlphaGo获得第三场胜利的当天定为搜狗“狗胜节”,狗胜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放假一天。原因就是搜狗也是一个人工智能标签的科技品牌,两者属性是一样的,效果当然会好。
而同样这个热点,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完全没有相匹配的特性,那追的再好也没什么用。(4)政治、负面类热点不可追
政治类不说了,负面类的比如一些凶杀案件、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又或者是前段时间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等等,这些热点切忌不可追,这时候所有群众都沉浸在悲伤或气愤的状态中,若冒出个广告,必然不得人心,弄巧成拙。总之,追热点这个事是开开心心的,一帮吃瓜群众乐呵呵,这个时候才会有效果。
通过以上几点综合考虑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样的热点值得去追了。
三、怎么追?
通过前面我们知道了要追什么热点,下一步就要说说追热点的办法了,简单地说:就是想办法把我们自己和热点联系起来。那如何联系呢,其实任何一个热点都必然是由人、事、物这三样东西组成的,我们只要有面向对象的思维去分解这几样东西,找到那些和我们的属性相匹配的点就可以了。
这里我们就用去年最火的《战狼2》这个热点作为例子,来说明如何采用这种人事物属性匹配法进行追热点。
第一步:人事物属性梳理
战狼2的人包括:吴京、张翰、卢靖姗、吴刚 等明星 …… 战狼2的事包括:
电影筹备期间的艰难,吴京抵押8000万豪宅;
电影拍摄期间的辛苦,差点命丧非洲;
电影播映期间的火热,设计师都来不及做图;
等等 ……
战狼2的物包括:电影中的开的车、喝的酒、带的首饰,等等 …… 然后我们针对以上分析其属性,比如:硬汉、励志、爱国、等等 ……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只是列举了一些基础的,在我们实际运营过程中,建议能够团队一起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尽可能的深挖,把能够想到的一些点全部列出来。
第二步:由简入繁建立联系
什么是由简入繁呢,即是从最简单的建立方式开始排查,设定实施的优先级,比如:
1)如果原本就和吴京、张翰等明星认识的,那就快点在微博上@祝贺一下,或者宣称自己要出演或赞助《战狼3》之类的,直接明了,大多数明星也是这么个做法的。
2)如果上面梳理出来的“物”里面正好用到了咱们的品牌,那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快点去感谢一下,比如电影中的茅台酒和东风汽车。于是出现了以下:
这几个品牌并不是出了广告费的赞助商,遇到这样的机会实属良机,《战狼2》中也有些品牌,明明有这样的机会却没有及时回应,实在让人惋惜。
3)如果里面的物品和我们的产品类似,那么就应该马上推出相应的战狼2同款产品,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比如淘宝上有各种各样的“战狼2同款首饰”、“战狼2同款冲锋衣”之类的,这也是充分的追到热点中的“物”。
4)如果在直接层面找不到联系的点,那我们就要通过属性来联系起来。
比如我们上面梳理出来一个属性是:硬汉。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个属性和产品联系起来。青岛啤酒就推出了“硬汉电影要配硬汉啤酒”这样的口号。
再比如吴京抵押房产进行投资拍戏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非常励志的事情,于是围绕着“励志”这个属性,产生了《真男人才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这种全网总阅读量百万级的爆文。等等
理论上人、事、物、属性可以不断的分解,吴京的热点追不上,但是因为影片在非洲拍摄,连非洲小朋友都可以追一下:
当然越是离的远了,效果就越差了。这个就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了。第三步:分工协作快速落地
这一步之前也提过,追热点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速度。所以有效的执行力是最重要的保障。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加班,但在追热点这件事上,该加班就必须要加班,否则时间上晚了一步,效果就相去甚远了。
好了,到这里我们通过什么时候追?追什么热点?怎么追?这三个问题,把“追热点”这个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说完了,最后我们用一张思维导图来梳理一下思路完成本篇:
秦皇岛商之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智能新零售电商生态系统提供商,长期专注电商生态系统的研发及运营服务。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众多知名电商企业的首选品牌,我们将以雄厚的研发和运营实力为后盾,向中国电商产业输出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