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惹了谁?

时间:2019-05-13 07:2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招惹了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招惹了谁?》。

第一篇:教师招惹了谁?

教师招惹了谁?

评论者:韩华涛

这几年媒体关于教师的丑闻报道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是现如今大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下降了,还是部分民众本身心态不正,不尊师重教,故意以小放大,折射出教师地位极其卑微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违背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件发生,教师丑闻只是极个别现象,民众不应因个别事件去否定道德楷模——教师这个群体,如果非要把“丑陋”、“披着羊皮的狼”、“奸诈”等这些带有明显歧视和侮辱性的词语戴在广大教师的头上,这是一种不理智的评价,伤害的不仅仅是广大辛勤付出的教师的感情,更伤害着教育的质量和民族的未来,是一种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

一、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教师是一种奉献型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今大部分教师奋斗在祖国基层,长期拿着低工资、低福利,为国家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全国大部分地方教师工资低于2000元,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广大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在工作岗位,涌现出了如张丽莉、吕映红、范妹锁等这样的道德楷模,可以说广大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实实在在地,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论,拿着1000多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干一辈子的平淡的“臭老九”,这样的活不好找人干,但在中国却有3000多万人干着这样的活,至少有2000万基层教师在贫困的岗位上坚守自己的职业,这不是傻得表现,如果说这事傻,那么这2000万人大部分愿意傻,这种傻是人类最纯洁的奉献!广大教师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所以教师的奉献是有目共睹的,媒体不应误导民众炒作教师负面形象,故意炒作是一种违背良知的丑陋心态,混淆视听,不分青红皂白的侮辱教师,是对奉献的一种践踏,这种心态严重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挫伤了教师奉献的积极性。

二、极少数不代表整体,不要用不健康的心态看待社会现象。

当今社会,百姓对于部分公务员腐败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中国有700多万公务员,如果100人中有1个腐败分子,那么700万中就会有7万名腐败分子,百分之一的腐败率是很正常的,这7万名腐败分子的行为损害了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于是坊间议论所有的公务员都不是好东西,这是典型的以小夸大,高估了中国的腐败程度。同样,因为个别教师违背职业道德而去否定教师这个群体,反对教师涨工资、加福利、反对教师享有较高的退休金,这也是典型的鸡肠心态,不健康的心态,归根结底,部分不理智的民众就是只看到公务员和教师的光鲜的一面,看到拿较高退休金的一面,于是就嚷着教师丑闻,实际是在为教师不该涨工资、不该拿高退休金而造势,他们从来不去看看教师一辈子的辛酸,一辈子的奉献,可以说是一种恶人思想。

三、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近年来教师队伍里出现了很多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等等这样或那样违反职业道德或者法律规定的事件,说到底,还是因为工资待遇差。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工作,教师也是人,也有家庭,也需要养家糊口,教师也有过上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权利,说白了,工作不能养家糊口,别说是教师,任何一个人都会想法设法改变困境,为了多赚钱,为了更好生活而奋斗。所以教师搞家教、搞第二产业、找人代课本人下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工资低。只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大幅增加教师工资,才能有效遏制教师违背师德现象发生。

第二篇:招惹怎么造句

导语:招惹是指指引起麻烦、是非或其他不利的事情,如招惹是非,招惹注意,招惹祸端。“招引”指有目的吸引,如招引了一帮人,招引蝴蝶等。以下是小编整理招惹怎么造句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基本解释】

1.引起

招惹是非

2.〈方〉∶触动;引逗

大家一致说他是个招惹不得的坏家伙

详细解释

1.招致引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沉文端公家书》:“勿要开了此端,出入公门,招惹是非。”《好逑传》第二回:“声名渐高,交结渐广,皆能招惹是非之祸。” 叶紫 《星》第五章一:“像 梅春姐 和 黄 他们那样的人,也许原有些是自己招惹来的吧。”

2.挑逗;勾引。

《红楼梦》第七七回:“那媳妇……两只眼儿水汪汪的,招惹的 赖大 家人如蝇逐臭。”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七章:“那倒是受了人家的招惹,变得浪荡了。”

3.触犯;触动。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学校里的同事们都不愿招惹他,而他就变本加厉的猖狂,渐渐的成了学校中的一霸。”赵树理 《福贵》:“我们的区干部到他村里,见他很穷,想叫他找一找穷根子,可是一打听村里人,都一致说他是个招惹不得的坏家伙。”

4.搭理,理睬。

草明 《乘风破浪》第四章:“ 少祥一听,知道老人家又呕了气,他故意不招惹他。”

招惹的造句

他在你的客店里招惹是非。

我警告你们不要去招惹它。

他从来不干会招惹是非的事。

招惹起这件事来真是个大错误。

这人招惹不得。

他给自己招惹了一些我不希望有的麻烦。

任何人保存他自己的档案,只是招惹麻烦。

牟取过高的利润有时确实不很得当,会招惹麻烦。

他从来不干招惹是非的事。他会说:“莫惹是非”。

如果他过去曾主动找架打或招惹是非,那就会是另一回事了。

没有哪一家租赁飞机的公司愿意招惹阿拉伯人对它进行抵制。

他苦苦地思索着,以期想出一个办法,既能解释他为什么单身,又不致招惹这个世界上的加登夫人们向他卖弄风情。

不过你不应该像刚才那样招惹他

我不知道的是我们哪儿招惹了这家伙

你为什么要去招惹别人的女朋友?

总统的演说招惹了许多议论。

我短时间内不想再招惹你的女友了

你如果招惹了这条狗,它可能会咬你。

为什么他招惹不得?-因为他是个花花公子

-为什么他招惹不得?-因为他是个花花公子

第三篇:《谁饿了》反思

2011—2012学

(二)音乐《谁饿了》公开课反思

本节活动课我运用的是奥尔夫的音乐教学。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在音乐教育中带给小朋友首先应该是快乐,其他才是其次,否则小朋友只会远离它。音乐素质的提高并不是学习一种乐器演奏技术和打节奏,音乐素质的提高却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乐器和打奏作品这是肯定的,让我们的小朋友多一点机会去接受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中是让小朋友在轻松、欢乐中感受到音乐来自生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感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时候了 在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情境图(彩虹农场),精心设计了活动过程:师生问好――练声游戏――学习新歌《谁饿了》——打节奏。心想,这样我就可以组织一个较好的音乐活动了。

当我指住情境图问小朋友小猫咪在哪里?”小朋友齐声答道:“小猫,在房子里。”当时我被愣住了,心想:惨了,我明明把它藏着得现在没有了神秘感他们会继续听我的吗?于是,我就用很夸张的表情、动作来介绍小猫咪。”接着,我用儿歌朗诵的形式(对应图片)让幼儿了解了《谁饿了》的歌曲内容。

在新歌学习过程中,我请幼儿来当小猫,我不断地引导幼儿说“一只小猫出来了 饿得肚子咕咕叫看见了 小老鼠 咔吧 咔吧 吃掉;但由于班上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有点弱,而且几乎没有自我调控的内部感觉标准,所以他们都是跟着我的动作来唱歌的。因每次上音乐课时都有跟小朋友打上节拍,所以在第三个环节中请幼儿跟着图形谱来打奏节拍时气氛变得很浓。在本次的活动中,我也做到了让 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希望在下一次的公开课中能与老师交流更多不同的教学发。

执笔:余燕珊 2012.5.16

第四篇: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

社平工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简称,顾名思义,社平工资就是指全社会的平均工资。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工资制度只统计城镇全民单位和集体单位即可以基本达到全面统计的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后,其他经济成份单位蓬勃发展,虽然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后增加了内资和外资等其他经济成分单位,但仍然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缺少私营单位以及个体经济单位雇工的工资统计,导致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工资的平均水平。近两年,通过私营单位工资调查试点的数据推算,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约为现行工资统计范围中从业人员的一半,并且其中54.2%集中在制造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较广,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都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目前统计并公布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实不能反映全社会法人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目前平均工资计算的覆盖群体仅为城镇以上国有、集体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包括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的在岗职工,并不包括私营企业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

很显然,平均工资以一个数据确实不能代表每个职工的实际水平,它代表的是工资总体情况,并不代表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

资料来源:苏雅彤、蔡启奋《平均工资代表了谁》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09(有修改)

袁编辑,您好,《平均工资代表了谁》选自中国统计学会2011年在全国开展的统计科普征文活动的征文集,25篇结集出版,并命名为《无处不在的统计》,苏雅彤、蔡启奋的《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我的教材在资料来源的注明是《平均数工资代表了谁》应改为“平均工资代表了谁”)是其中被选中的作品。

《平均工资代表了谁》原文比较长,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需要,我做了改动,但仍能反映作者的主题思想。

《无处不在的统计》是中国统计学会编(或作者),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书号:ISBN978-7-5037-6341-0/C.2557

袁编辑,您辛苦了,请您多多指教,有事我们及时联系。

第五篇: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

[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英雄的背影锁定在黄昏蔽日的塞外,静立在血流成河的城下,凝结在易水水河畔冻白了头的芦苇中,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

残阳如血

刀光剑影,闪闪的寒光反射出英雄饱含沧桑的双颊„„英雄矗立在历史的刀尖,不肯回头。

顾城说,我们的现在在黑夜中惊醒,在白日里沉睡。现代的快节奏江湖得兼没有了江湖的你死我活,战场的刀光剑影,却平生出一份尔欺我诈,笑里藏刀,甚至连**都不那么纯粹。英雄一去不复返,安详的外表下早已没有昔日的纯朴,仗义;混沌,麻木,浮躁,虚荣,功利是现代人的特征,英雄怕是凉了心,回不了头。

如今的我们怕是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大漠孤烟我直”的壮阔;“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豪迈;封存的记忆被封存在时间的尘土中变得苍白无力,谁遗失了英雄?时光,岁月还是我们的心?那凄凉的“醉卧沙场君莫笑”,那悲怆的“壮士一去不复返兮”鲜红的血,滚烫的泪,封存的记忆,被烙上岁月的封存,锁上岁月的痕迹,久久的不曾褪色。

可如今的我们却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在这个白天里沉睡,夜晚中惊醒的时代搜寻,无奈的苦苦搜寻。

二、时代

有人说“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幸福的”

也许,无论我们怎么珍惜,歌颂,英雄都不属于我们的时代,潜意识里我们意识到“安详和平的年代是美好的”

乱世出英雄

这是对很矛盾的关系,初中二年级作文《作文 谁遗失了英雄?》。◆分享好文◆我们都喜欢侠胆义肝的英雄,却讨厌他们所在的乱世。

我们忘不了易水河畔的荆轲,可谁又愿意回溯几千年历史,接过他手中的匕首,与赢政对决。

我们怀恋城头抚琴的孔明,可谁又情愿在纷纷战事中惊惶喘息。

我们神往山清水秀的梁上,可谁又愿意逼上梁山的“好戏”重演

我们赞美“直捣金穴”的岳父,可谁又愿意“十二道金牌,十二个夜叉连夜将忠良捉拿”的历史再现。

英雄是现代社会的神,是供我们皈依的“宗教”是尖锐灵魂的安息之处。我们如此爱戴英雄,然而我们毕竟“叶公好龙”。我们安详于现实生活,沉睡于冷漠,麻木。

三.如今

如今,岁月辗转了几千年,英雄褪了色,可望不可即。他们有的,是纯粹的信念,他们有的,是坚定的目光,他们有的还是似梅般傲雪的肌骨,如梅般绽放的清香。

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信念,思想,豪气及其它都注定他们决非池中之物,所以他们是英雄。

“岳爷”及手下将士的血映红了天,恰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赵一曼那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而她“零落成泥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可悲的是绽放的红梅只能隔着玻璃窗,暖气片被人们评头论足,却沉默不语。

在如今,是谁遗失了英雄?岁月的痕迹,匆匆的脚步,你我还是这个在黑夜里惊醒,又无奈在白日里沉睡的时代?为什么不能在如今给英雄一个机会呢?

下载教师招惹了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招惹了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捐助》获奖尴尬了谁

    我也是个喜欢娱乐节目的人,可是,2月28日晚上的“中央电视台2010年元宵晚会暨‘郎酒红花郎’杯我最喜爱的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颁奖”晚会我却一眼都没看,因为我怕触及到我的......

    小班教案--谁饿了

    设计思路: 随着“学本领”主题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从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慢慢转向对小动物的本领、小动物爱吃什么”的兴趣上。而“谁饿了”这首歌简单短小,形象生动有趣,并能......

    小班教案--谁饿了(精选五篇)

    时间 2011-11-23 执教人 米米 活动名称:音乐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内容:欣赏学唱歌曲《谁饿了》并引导幼儿一起创编歌曲 活动目标:1、在创编歌词中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

    谁宽容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

    谁宽容了领导干部作风问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并非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因为它影响了党风,影响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论是男腐败官员还女腐败官员,如果有个人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

    企业文化:谁“偷走”了企业“灵魂”[模版]

    最近看到一份统计报告,题目为“职场的最大诱因”,虽然有些数据少许模糊了,但清晰记得这些因素先后次序是:薪酬福利、职位稳定、上升空间、个人技能、公司环境、价值尊重……,这......

    评析小班音乐活动《谁饿了》

    评析小班音乐活动《谁饿了》《谁饿了》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乐曲,整首曲子比较活跃,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对于小班幼儿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比较外露的,他们一听到......

    小班教案--谁饿了[5篇]

    时间 2011-11-23 执教人 米米 活动名称:音乐 活动班级:中班 活动内容:欣赏学唱歌曲《谁饿了》并引导幼儿一起创编歌曲 活动目标:1、在创编歌词中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2、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