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作业胡艳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襄垣一中胡艳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个新课程改革下智慧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一直是我的追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教书育人的智慧,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教育智慧贯穿在整个教学生活中,智慧型教师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智慧型的教师。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简单的谈谈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空。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程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更加需要运用智慧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善于捕捉教学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1、课前充分预设,教师必需心中有课。
教学预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预设是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在高中数学“事件与概率”这节课中,教师为了说明必然事件、可能事件、不可能事件及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在课前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以摸球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摸球,摸到最后,发现有人会赢,有人会输,表面的假象激发学生思考,在揭开真相之后,教师引入教
学,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解释概念,这个预设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几个概念,这里反映了教师教学预设的智慧。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爱恩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节课中设计如下游戏:请在x22x0的括号里任意填入一个整数,并判断该方程的根的大致情况。(和老师比一比,谁算的快?)结果比下来,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呢?这时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必然会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听讲。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及时捕捉信息,在课堂生成中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可以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且利用好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所有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在向教师的教学智慧挑
战。例如:在《无理方程》这节课中,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方程后,紧接着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无理方程的概念,知道验根是解无理方程的重要步骤。在课堂上教师在介绍了无理方程的概念后,给出一个无理方程,通过两边平方,把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老师问:这个无理方程的解一定是转化得到的有理方程的解吗?学生回答不一定。那为什么呢?学生说:要验根,可能会产生增根。学生通过类比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触类旁通得到结果。所以解无理方程需要验根。接着,有一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是不是只含三次根号的无理方程就不用验根?老师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接着问:哪些类型的无理方程必需要验根?这里学生提出了一个老师意料不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正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了无理方程和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后提出的。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学生不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随之提出的问题是课堂上即兴生成的。在这里,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当在课程进行中,有学生问道:是不是只含三次根号的无理方程就不用验根?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进一步值得总结提炼的规律,因为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以反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最后,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总结出结论。互动生成的课堂,使教师未预设的问题出现的机率增大了。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契机,加以引导、点拨,在这样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有随机行事,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有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问题的智慧。
4、在课堂小结处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小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晴”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小结时,或引导学生概括本堂内容、重点、关键,或利用提纲、图表、图示等都能较好地创设出思维情境,所以要十分重视课堂小结在创设思维情境中的作用。这也同时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作为新课程下的一名教师,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关注预设,而且需要关注生成,不仅需要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而且需要一种教学常态下的教学智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同行者。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要不断加强自我修炼,提升课堂教学智慧
第二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天池店中学
新课程改革下需要智慧型的教师,课程标准中提出:“让智慧引领数学教育,让智慧伴随数学教育;让数学教育充满智慧,让数学教育生成智慧”的理念。因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教育智慧贯穿在整个教学生活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作了认真而周密的教学预设或教学设计,可是在正式上课时,总有可能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或理解,有时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此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解决?如何面对来自学生的意外生成?是照原来的预 设继续上课,不理学生的一些“意外”还是以此未契机,放掉原来的预设,作些灵活的变动?
一、“将错就错”,捕捉差异,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
案例:(分式化简中的去分母)
两位学生板演,其中一位学生通过通分求出正确的结果,而另一位学生解的过程是: 原式=(x-2)+2(1+)=3x当这位老师点评这个学生的解法时,引来了一些嘲笑,他立即问:错在哪儿呢?学生回答道:“把方程变形(去分母)搬到解计算题上了,结果丢了分母。”这个做错的学生面红耳赤,低下了头。但这位老师来了一个“顺水推舟,将错纠错”,启发学生: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作方程来解,虽然解法错了,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其“解法”确实简洁明快,因此我们能否考虑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它呢?而一个新颖的解法也出来了。
解: 设 =A 去分母得: x-2+2(1+x)=A 去括号得:x—2+2+2x=A 合并同类项得:3x=A 所以此题的结果是(这位做错题目的学生终于笑了。)
这时学生都赞叹这种用方程的解法很有创意,同时这种新颖的解法也唤回了这位学生的自信。这种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像上面的类似错误是我们老师经常碰到的,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错解”往往有它合理的一面,它多是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符号、表象或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上出现了编码错误,或是产生负迁移,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只有这种真实的思维才能真正反映出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它实际上往往带有普遍性,因而可以利用之作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客观辨证地分析,不必“如临大敌”,倒是应该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 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
二、“顺水推舟”及时调整,寻求“生成”与“预设”新的平衡
案例:探索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外角和,这样导入: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那么三角形的外角和呢?这时,居然有很多学生小声地说: “ 我知道的,三角形的外角和也是360°。”学生的小声议论,使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与预先设计好了的精心提问,一下子全泡了汤。此时,上课的这位教师有些不自然:“是吗,有些同学真聪明!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看看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否真的是360°,然后汇报交流。”请看另一位教师是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教师略带兴奋地说: “ 请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的同学举一下手。” 结果全班竟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是啊,学生有书,他们已经预习了。接着教师问学生: “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 预习的”“猜的”“ 那么你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 ”“ 不知道 ”。这时这位教师即时肯定: “ 大家说得结论是正确的,可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个规律是怎么得出的,没经过我们自己的验证,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几个方案,来验证结论? ”“ 想!”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今天老师就请你们自己当一回老师,你能动手动脑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你们刚才说的这个结论吗? ”“ 能!”“ 好!下面就开始,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验证,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最先证明一点。” 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验证,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逐步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面对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的关系这一始料未及的问题,令全班学生和台下听课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前一教师一带而过,继续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教学否定了事实,是对学生活力生成的阻碍、压抑。对同样的问题,后一教师随机应变,及时改变预设程序,创造性地组织了以上的教学。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更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细致而精彩的“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课前“预设”,“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 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把“预设”与“生成” 有机的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精彩无限!总之,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是原生态的,不刻意包装;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在乎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充满智慧的数学课堂,在于能否用数学的方式体现数学的价值。
作为新课程下的一名教师,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关注预设,而且需要关注生成,不仅需要随机应变的教学智慧,而且需要一种教学常态下的教学智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同行者。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第三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它综合了教师有关教学活动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而形成的一种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程序,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性,导致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更加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善于捕捉教学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教学智慧在课堂中无处不在,例如我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出现了如下的争论:
生甲:我觉得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只要把这个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拼在右边的这个三角形上面……
师:挺有道理.生乙:我觉得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把它对折后,两边的图形没有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师:我想跟你握一下手.握手不是意味着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因为你,为我们的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同学们想一想,要是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多单调啊!我没有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评价,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用智慧性语言,真诚地呼唤课堂上更多的声音.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生丙:我认为平行四边形(对折后)的两边只是面积相等,而不是轴对称图形.师:你认为剪下来以后,只是面积相等,但图形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是这个意思吗?
生丙:是.生丁:因为那个(对折后剪下来的)三角形移过去以后,不再是平行四边形了,而是一个长方形,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讨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而不是讨论“改装”以后的其它图形的特征.是这个意思吗?
生丙:是.师:(回头问生甲)你怎么看?
生甲:如果说,就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裁剪的话,它就不是轴对称图形.师:你的认同,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谢谢!
生甲:不用谢.在课堂上我始终以亲切、富有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的、没有压力的、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讲错了我也不批评、指责,而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不仅实现了各学习者个体对知识意义的即时构建,而且学生在自由地变化着、成长着,享受着课堂收获的喜悦。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一个新课程改革下智慧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智慧地教和学生智慧地学一直是我的追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教书育人的智慧,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教育智慧贯穿在整个教学生活中,智慧型教师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一直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我修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第四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奇妙数字快乐探索
数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它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记忆、带了“光明”,这种光明不是太阳能给予人的,它是一种人心、人脑的豁然开朗。
记得有一次上思想课,我很想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发展,正确的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可是单纯的描述人的吃穿住行,公民的生活状况的改变,不能具体感受其中明显的变化,于是我引导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数据,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字的威力。结果,有的同学收集来了中国GDP近几年的增长值,有的同学收集来了2002年几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科学家数字,有的同学收集来了中国航母的数量变化情况,有的同学收集来了建国以来与中国达成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还有的同学举出了近几届奥运会中国奖牌的数量和排名······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不同数字像是突然间被激活了一样,而学生的思维也在这些数字之间游走,自由的寻找着自己的所喜,思维也快速的拓展开了。
设置假象加强印象
案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3x²=x.在要求学生解此方程前,我先要求学生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3x=6,学生很轻松的就能答出最终的结果,x=2,问其方法,学生也很容易就能答出方程两边同时约去3和6的公约数3,从而得出结果。
接着我版出了上述方程:3x²=x。要求三位学生板演,其中一位学生通过分解因式法求出正确的结果,第二位同学通过公式法成功完成,而最后一位学生解的过程是:两边通过约分,约去x,从而得到3x=1,x=1,这个同学完成后又觉得哪儿不对,迟迟不下讲台。我顺势问第三位同学为什么完成后还不下去,这个同学说,按照《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内容中知道,形如(mx+p)²=0的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才是相等的,那眼下这个方程很显然不能化成上述的形式。当这位老师点评这个学生的解法时,很多同学也开始困惑,按照3x=6的道理,同时约去x应该是可以的。我立即问:错在哪儿呢?有些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道:“等式两边应该同时除以一个非零的数或式子才行,而此时的x不能保证非零。“通过有些同学的提醒,全班同学豁然开朗,明白了错因在哪儿,从而加深印象:等式两边不可随便约去字母或代数式,必须保证约去的部分非零。
其实,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错解”往往有它“合理”的一面,它多是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的符号、表象或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上出现了编码错误,或是产生负迁移,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只有这种真实的思维才能真正反映出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它实际上往往带有普遍性,因而可以利用之作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故意的制造假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印象。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客观辨证地分析,不必“如临大敌”,倒是应该冷静地剖析学生“错解”中的合理“成分”,研究它的起因,研究它与正确方法之间的联系,然后把“错误”资源合理地予以运用。
教学的技巧在于准备,更在于随机应变,在于合理引导,在于大胆放手,在于不断创新,希望我的教学之路更精彩!
第五篇: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数学课堂教学智慧
山西阳城一中 茹阳龙
我所在的高中是当地一所三类高中,学生生活拖沓,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惯,一段时间以来上课非常郁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面对复杂课堂教学场景,我觉得教师必须充满智慧.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在等待中成为智慧型数学教师。
智慧可以通过多读理论方面的书,多读教育心得之类的书,有理有据,鲜活实际;多实践、勤总结、多借鉴等途径积累!、创没问题情境,引导想象,促使主动发现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前行。同同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又不禁联想到: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学生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飞驰的汽车,车轮为什么一定是圆的呢?各种形状的车轮岂不是能让世界显得五彩缤纷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实现问题的直观解决.智慧可以通过充分的期待来实现。等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的直觉;等待,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等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美国的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询问一个高中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此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做呢?”该学生想了一下说:“我会背上伞包跳下飞机。”话毕,主持人开始也有点愕然,现场观众也跟着窃窃私语: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怎能不顾乘客的安危自己逃生呢?主持人等了等,随即又问其原因,该同学又接着说:“因为我要去拿燃料,再回来救飞机上的人。”……反思我们的教学,这样的“等待”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甚至不等待!
当我们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时,我们很直接就给了他们答案,然后自圆其说,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没有给学生一点思考的余地。我们平时抱怨学生的愚钝,抱怨学生的不配合,我们自己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了么?尊重学生的想法了么?给学生探索的机会了么?或许,有的老师会说,一堂课就那么点时间,哪里能让学生的思维“撒野”!可是,我们看到,我们打断了学生的思考,就是阻断了他们思维的再发展,限制了他们对问题的深度探索。随着岁数的增加,教学经验增加,我在提出问题,没有回应时,我没有着急,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就有人举起小手。错了,再来,错了,再来,让学生直抒胸臆,趋于完美!
教学等待犹如乐曲中的休止符,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中的等待更像砍柴前的磨刀,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