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教善研 一丝不苟 深思熟虑 百折不挠
勤教善研 一丝不苟 深思熟虑 百折不挠
鄂伦春化学教研组是一支理念先进,团结协作,工作认真的队伍,现有教师8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4人,中学一级教师3人,中学二级教师1人,其中校级领导1人。组内教师有:
曹梅英:是化学教研组组长,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中学高级教师,所带班级曾获市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李迎春:任我校校办组任,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旗级教学能手,2010年荣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
杨颖: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市级骨干教师和旗级优秀教师等称号,2013年市级基本功竞赛二等奖,论文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获一等奖
刘淑萍: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曾多次获初中化学毕业检测全旗一等奖。撰写的论文获二、三等奖。
张燕: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06年获旗级优秀教师称号,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所指导的学生在竞赛中曾获一、二、三等奖。
刘春梅: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10年获市级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有多年高中化学教学经验。
韩晶: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所撰写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市级二等奖,2012年获旗级教学能手称号。
陈颖:
化学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申报的课题《互动启发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于2012年获牙克石片区优秀奖。并报自治区立项。
化学组教师团结和谐,青年教师谦虚好学,老教师言传身教,坚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励志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韩 晶
第二篇:勤教善导 甘做人梯
勤教善导 甘做人梯.txt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段荒唐;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声叹息。勤教善导 甘做人梯 ——记全国优秀教师吴龙忠
吴龙忠,男,汉族,1968年生。199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主动申请到农村中学——南靖二中。从教十六年,每年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工作成绩突出,连续 8年获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等称号。1997年、2000年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县高中毕业班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个人”;2001年获得了“福建省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并获“优秀教师”奖章。俯首甘为孺子牛
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吴老师坚持着这样一个人生信念:“把毕生献给伟大而平凡的人类教育事业,我无怨无悔。一切为了孩子。”
吴老师爱别人的孩子犹如自己的孩子,常常利用微薄的工资,毫不犹豫地帮助困难学生代交学杂费,并买资料赠送。学生游丽仙家境十分贫寒,父母都是头顶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经济迫使游丽仙产生辍学念头。吴老师一听到这个消息,便马不停蹄向学校申请给予资助,并积极发动全班同学捐款,自己也拿出工资资助她交学费,还帮助她利用假期在校打力所能及的杂工,获取一些生活费。吴老师那比天空更辽阔、比大海更宽广的心胸深深感动了游丽仙一家子,该学生倍加努力奋斗,2001年高考以641高分被福州大学物理应用系录取。学生江秋玉半夜突发急性阑尾炎,痛得在床上打滚,吴老师及时通知她的家人,并自己掏钱雇车连夜护送到县医院为她办理住院手术,使该生的病得到及时治疗。林碧仪、庄跃强等同学沉迷上网夜不归校,是吴老师苦口婆心教育他们,帮助他们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找回失去的自信。这两位学生在高考中都取得本二以上的优异成绩。
为了教育学生敬老爱老,吴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到金山敬老院学雷锋、做好事。每年寒暑假,本是教师的最佳休息时间,然而吴老师冒着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走家串户,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山区的羊肠小道,逢上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常常弄得满身污泥,也常因天气起早摸黑,有时一天要赶一百多公里的山路,渴了就喝上几口小山沟的水,困了就在山路旁边小憩,一天下来累得骨头快散架了。这一切只有吴老师的爱人最清楚,有时不禁唠叨几句,吴老师总说,谁叫咱是当教师,再说,我累,那住在山上的学生不更不容易吗?山区的学生家长不无感慨地说,真是孩子们的好老师,孩子读这么多年书,老师到家还是头一回,何况人家还是镇上的老师。正是吴老师的眷眷爱心,坦诚直率,执着追求,感动多少农民家长,挽救多少频临失学的农村孩子,让他们重回校园。吴老师犹如一支燃烧的火炬,照亮每个学生前进的道路。他更像一头只知奉献的孺子牛,默默无闻,孜孜不倦。而那些学生正如一只只正待翱翔的雏鹰,依恋长空似的依恋着吴老师。
严、勤、细、实,鼓励、沟通、关爱、奉献,是他做班主任的原则。他所带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深受科任教师的称赞和学生的爱戴,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他便有优异成绩,他所任教的三届高中数学在省会考时,及格率均达100%,特别是91级首届实行高中会考制度,他教的班级数学优秀率31.6%,居全省普通完中第16 名,同年学校被省教委授予“高中会考先进校”的荣誉,97级他所任教数学的会考优秀率40.5%,超过4所市重点中学,为母校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的验收作出巨大贡献。2004年至2007年连续4届所带班级本科上线率都超过85%。梅花香自苦寒来
1999年,开始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的吴老师,团结教研组成员,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宗旨,不辞辛苦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主张以课堂10分钟测试、单元作业代替繁重的课后作业,提出以“思维暴露”代替传统的“分析—— 综合”教学法,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吴老师还是数学组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主抓两大课题:一是市级课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分析及对策》,一是省级课题《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研究》。从课题申报,课题设计,计划安排,过程实施,管理监控,阶段总结反馈,到结题报告的撰写,经验汇报,他都逐一着手去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研究成果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他率先推行“培青工程”,以老带新,积极搞好老、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连续培养多名青年教师,使他们很快适应教学岗位的需要,并逐步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教师和骨干力量。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靖二中的青年教师黄苏梅,一开始就接受吴老师的指导,苏梅老师参加市级说课比赛,可忙坏了吴老师,那几星期的周末周日,他几乎没有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琢磨,多次试讲、修改,最后才定下稿,苏梅老师精心准备的课题《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在市级说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师徒两人露出满意的笑容。
此外,吴老师还以年段为单位,协助备课组长编写了“初、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材料”和“缺腿科辅导材料"。他们以学习《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为主,掀起一股教研、教改热潮,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吴老师听课节数不下500节,写下的研讨笔记和评课记录不下几万字,指导的公开课不下15节,这些数字所闪耀出的是一种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作为领头雁,他及时总结经验写成心得体会,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把自己的个性渗透于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辛勤的教学实践沉淀出丰硕的理论成果,吴老师的教学论文《隐含条件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三角函数解法分析》被收入在省市级论文集,从而进一步带动全校形成了一股探讨“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教改风。连续几年他所带的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校、县“先进教研组”,真可谓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99年起,在吴老师倡导主持下,各年段积极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这一活动,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万利达杯”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数学竞赛,共获得一个国家级三等奖,三个省级二等奖,十个市级奖励。那一张张鲜艳的奖状,那一枚枚耀眼的奖牌,为吴老师树立了辉煌的教育里程碑。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眼吴老师已为教育事业贡献了16年的青春。他16年如一日,对工作极为负责,对业务精益求精。如今,吴龙忠老师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但是,吴龙忠老师认为自己做得不够,特别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会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困难,吴龙忠老师深感自己任重道远,决心以更大的勇气和更充沛的激情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在自己的工作本上写上了这么一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第三篇:善参谋勤服务乐奉献
善思考 勤服务 乐奉献
苏庄乡唐文婕同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事迹 唐文婕,28岁,汉族,大学本科,中共党员,2004年11月参加工作,现任苏庄乡党政办秘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她作为中共苏庄乡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材料组组长,始终坚持超前思考,提前谋划,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及时总结活动情况,为推进全乡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了参谋服务工作。
一、善于思考。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她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献好策”、“如何解决学习实践活动中会遇到的问题”、“怎样做好简报组的工作”等,边学边思,同时与研读上级文件和深刻领会上级领导讲话精神相结合,认真思考、积极建言献策,协助领导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二、勤于服务。唐文婕同志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领导干部,她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不断创新工作。办公室日常工作本比较琐碎,人员又少,但面对科学发展观这个新的政治任务,她依然从容应对,敢于自我加压,敢于直面挑战,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她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提高办公管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紧密结合起来。凭他丰富的管理经验、执着的敬业精神,坚持做到了边学边改,身体力行,不断转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乐于奉献。她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实情上狠下功夫,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她承担着学习实践活动汇报材料、总结、领导讲话等重大材料的起草,起草各类文字材料50多篇近100万字。由于人手少,她还负责信息、专报的编报,面对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她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为了赶材料,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在忙碌的办公室工作中,她统筹兼顾和同事一起下村庄单位及时掌握活动动态情况,总结经验,组织编发了三十余期简报,向上级学习实践办报送信息三十余篇。
唐文婕同志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工作积极主动,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的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三日
第四篇:勤思善问的名言
勤思善问的名言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谚语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6、书山有路勤为径——古诗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8、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0、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二年一班佟思瑶
第五篇:“善教”与“乐学”专题
“善教”与“乐学”
李淑君
(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河北 邢台 054600)
摘要: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善教”是前题、方法和手段,“乐学”是目的。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多样化、统一化、形象化和情感化。“乐学”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善教;乐学;教法艺术
“乐学”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大学始教也,„„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段话论述了在教学中只有注重课内和课外、劳和逸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论语》开篇第一句就载有孔子对乐学的认识:“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这就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乐学的本质是通过合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来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再老师的指导下,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苏联著名教育家何芙纳什维利认为现代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亚研究”过程,它既不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成人(尤
其是科学家)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传统教学论所规定的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技巧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所以说,现代教学过程是“善教”与“乐学”的和楷共振。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既有教师的“善教”,亦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题,“乐学”是目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就不会使学生“乐学”。所以说,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研究如何“善教”,可从以下两发面入手。
一、教师要做“学而不厌”的楷模,讲学习,与时俱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这就是说,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厚积而薄发,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教常新。
我们不仅平时要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钻研教材,还要注意浏览报刊杂志,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国内外教坛上的新思路,新观点,新做法,整理记录下来。用于教学过程,会产生非常好,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举个例子,我上初中的一位老师讲“相似形比例线段”时,讲了拿破仑通过观看士兵的帽沿轻而易举地测出了河宽的故事;讲
黄金分割时,介绍黄金数的美学价值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最和谐悦目的矩形和书籍、门窗等,其短边和长边的牢固,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句古诗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的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讲时高屋建岭,活水涌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清新,明朗,开阔的知识天地,进而诱发学生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学生便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二、教师要讲究教法艺术,并能灵活运用。
灵活多样的教法是“善教”的重要组成部分。魏书生说的好“老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花园中,到处采集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各部分知识的“乐学”要素挖掘和显露出来。像孙悟空那样,面对复杂的环境,以“七十二”变本领去驾驭。课堂的情势不是死的,有时可能表现瞬息万变、急转直下的变换,这是我们应不失时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手段,才能使“无崖的学海”变成“知识的乐园”。
从理论上讲,现代心理学以为“不愉快的是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而且“凡是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他们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随着学生情绪反映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
力因素共同作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
我们在教法的选择运用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标志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它有助于克服教学中的单调感和模式化给学生带来极消极影响,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精神生活需要。如在识字教学中可用讲故事的、猜谜语、作动作的方法。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确”字的:一个小孩拿着一块石头去投牛,正好投到牛角上,放牛的老伯伯说:“孩子,你投的真准确,你的方法不正确,你的这种行为确实要改变。”他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了“确”字的音、形、意,学会了用“确”字组词造句。比简单地让学生读几遍,写几遍,组几个词,造几个句子的方法要好的多。
(二)教学方法统一化。
教学方法统一化即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要做到三个“符合”,即(1)符合教本人的个性特长,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我在教学中喜欢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讲《春蚕》一课时,学生对蚕不熟悉,蚕的生长过程,学生在文学中也不易理解,影响学生对蚕的喂养过程和母亲辛勤劳动的理解,我用几副简笔画出了蚕种、小匾、大匾、分匾、上山五个重要的生产阶段。(2)符合教学内容 的需要,以利于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因素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披露出来。报纸上曾刊载过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动物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与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的打字:“羽项必亡”。他走近是看,黑色全是由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天公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剑自刎。”这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揭示了这个谜,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大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了项羽军心的恐慌。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3)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讲《圆的周长认识》时用了“蚂蚁派行”的故事,就利用了小学生好奇的心理。以上三点“符合”是教学方法统一化的实体要求,也是一个教师形成自己的学风格的重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形象化。
所谓教学方法形象化是指教学中尽量多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进行教学。因为形象化的东西易于唤起学生的乐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能进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形象化并非绝对的具象化,而是注意借助形象的表象化作为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学生乐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运用教
学方法时,能够深入浅出的将教学方法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图表模型、录音、录象、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方法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注意熟练而有效地运用表情、手势、姿态和语调等非语言表达手段,使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形式诉诸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教学效果。如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讲“饱满”一词时,先问学生,谁能做一个饱满的动作?有一个学生鼓起腮帮子,大家齐声说脸蛋饱满„„最后,斯霞老师作了一个从门口神采奕奕地走上讲台的动作,学生看了齐声说:“精神饱满”,老师会心的笑了。又如在教“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行程问题”时,学生理解相遇问题时,学生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较为困难,若用演示仪器或画图,观察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可能还是搞不大明白。若用多媒体进行分解演示,声形并茂,化静为动,又化动为静,学生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方法情感化。
所谓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并使其潜在的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因为教与学的生动是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情感。在教学中忽视了“情”,则“理”无从渗透,“乐”无从何谈起?那种冷冰冰的异处是对人类情感的亵渎和摧残,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取的。我的一个同学讲述他教
学时遇到的一个故事:一次他正上课,看见一个学生低着头吃面包,身边的同学看着他,老师停下讲课,没有批评,没有指责,轻轻的说:“王刚同学可能是昨天晚上熬夜学习了,今天早晨起的晚,饭没吃好,我们等他吃完再讲。”王刚吃完后,聚精会神地上完了这节课。还有一位老师一次上课提问,学生都举了手,一个学习差的同学也举了手,老非常高兴的说:“请你回答。那个学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不会。”老师没有批评。课下,老师问明了原因是他觉的不举手没有面子,就对他说:“以后,你会就掌心朝前举,不会就掌心朝后举。”后来,那个学生掌心朝前的次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法,使学生“会学”,还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如一位青年教师一次听一位专家的课,正上着课,一个学生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一个学生出去了,又过了一会,两个学生一起回来。课后评课时,青年教师问那位专家:这是怎么回事?那位讲课的专家笑着说:“他正讲着课,看见一位学生坐力不安,可能是要大小便了,就走过去示意他去厕所,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他还未回来,考虑到可能忘了带手纸了,就示意另外一个学生去送手纸。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丝毫未影响教学。
总之。“善教”是方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乐
学”才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的之一,它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它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李如密、孙元涛 :青年出版社 2001年版
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8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