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
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安吉县杭垓镇中学张国强
读了《什么是教育》这本书后,我终于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这是一本让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走近教育大师,回到教育原点的好书,是帮助我们树立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原,实现教育情怀的引航之灯。
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然而现今教育事实是“传道、授业、解惑”最终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学生以掌握知识为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这是典型知识本位观念下的教师职责与角色,于是紧张职业压力出现也就难以避免。角色的期待和现实的约束难免给教师带来毫无依附的漂浮感。当教师职业与幸福的天然纽带被人为割断后,当教师只知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着自己的职业任务时,教育还能成就什么成了亟待正视与关注的问题。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
在第一章人类必需的文化环境中的第二点教育与照料、控制的区别中作者写到“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由此,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以下几点。第一,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在交流的过程中,年轻一代学会知识、技能、哲理和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并逐渐培养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心灵按照自然规律自由的成长。第二,教育与照料、控制是截然不同的。照料或者说培育,只是机械的去教人做什么、怎样去做,只是把学生看作是生物人,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被给予的关怀和用心的投入。控制则是一种更加不可取的状态,“控制固守着人与人心灵无交流隔绝状态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控制者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在使用狡计,并以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价。(第5页)”教育的含义里面包含着爱,因为教育是无私的,而控制则不包含着爱,控制束缚了学生的自由,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一部分学校里,照料和控制这两种情况都时常可见。二者都背离了教育本来的目的,歪曲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或者说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我们不是为了某一个学科而教学生,也不是为了某个人而教学生,更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教学生,我们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生以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并加以德育,协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独立的人,而绝非是单纯的教他们某一学科的知识,以期全部的学生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因此,我认为教育还应当注意差异化,要注重因材施教。显然,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期望学生们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是不现实的。
二、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
雅斯贝尔斯说:“学习是德行的保存。(第89页)”孔子认为,学习的先决条件在于学生的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学到真理,首先要修身养性,要有基本的道德品质,否则就永远不能学到真理。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德育。“真正的学习是以不停的奋斗来克服不可避免的困难。(第89页)”孔子认为,青年学习时,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第八)。这是在要求我们学习要刻苦认真。“人若不学,其他的德行就不清楚而失真。(第90页)”孔子认为,人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保持自己的德行。此外,孔子还特别强调了对于“礼”的学习。从古至今,“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今天,在各种复杂多变因素的影响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涵义更丰富。教师不仅要“即教书又育人”,且要“以育人为本”,这就更突出了“育人”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学校各项工作就要坚持树立“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教育理念。把“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把“德育”放在首位。德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将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逐步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他们的道德情感,逐步变为道德行为,形成他们的道德习惯,最后成为稳定的道德品质。这就需要谆谆教诲,循循善诱,需要教师在和学生深切的交往中耐心细致育人,不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需要深厚的情和爱熏陶和感染,才能形成优良的品质。
三、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雅斯贝尔斯说:人不只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传承,传承前人留给我们丰富灿烂而意义非凡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意义。通过生生不息的传承,促进人类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也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也是由集体的形式出现,一批批教师,受到同样文化的薰陶,受到同样办学理念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这一切,有时候是由校长的理念所决定的。一任任的校长,不管学校的撤并,不管教师的变迁,也不管人事的更迭,一如既往地做好“传承”这篇文章,确实不容易,这需要每位校长都有敢于传承的勇气,善于传承的智慧,乐于传承的胸怀。
雅斯贝尔斯提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教育者要和被教育者共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教育是以爱为前提的,没有爱的教育是照料或者控制;教育要有人本观念,不能机械的为了学科、家长、学校或者教师本身而进行教育;以人为本,还要注重自我教育,终身学习;教育还要借助于各种方法,如反讽、催产术、探索发掘真理等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我认为教育是灵魂的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篇:灵魂的生命
灵魂的生命
灵魂的生命——给主人的一封信亲爱的主人:我想,你应该还不知道我是谁吧!更不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主人吧!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我是你的灵魂;其次,我也有生命;最后,我是个被你弄的污秽不堪的生命。请看看我的一生吧!我本在天堂,那里有慈祥的圣母,有善良的天使,更重要的是我本纯洁。当圣母告诉我,我将要降临于人世间,做一个人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恨不得立马到人间,看一看这美丽的人间。终于,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地带”——人间。我本以为我会高兴的过完一生,可是——你在五岁时,偷父母的钱当自己的零用钱,父母责骂;你在十五岁时,因打群架而被拘留一星期,父母无奈;你在二十五岁时,因没考上大学而在家“啃老”,父母生病;你在三十五岁时,因暴打老婆而“臭名昭着”,父母去世;你在四十五岁时,沦落到了收破烂儿的,可你却还缺斤少两;你在五十五岁时,时而有人扔烂菜叶给你,因为,你对这个城市的治安造成了破坏;你在六十五岁时,又返回家乡,在村里混吃混喝,当时我就想:我不能再待在你的身体里了,以为这里实在是太肮脏了;你在七十岁时,我决定马上离开,可是,你到那时才醒悟!还好,出来之后,圣母重新接纳了我,让我继续留在天堂。好了!我该去人间报到了,再见!你的灵魂X年X月X日
六年级:紫色梦恋5
第三篇:生命的体悟之:先知先觉
先知舞者之旅
1、人们学习方式的四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体觉型、感觉型。
2、人生的三种状态: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3、知识是人们经验后的二手记录,智慧却是来自你个人体验的一手发现。
4、意识的层次:表层意识、潜藏意识、深层意识、无意识、超意识。奇迹心灵吸引法则都来自于超意识。
5、人类是活动性的哺乳类,当我们的身体没有运动时,我们即会因失去天性本能的活动力,而开始变得缺乏信心与激情,身体的活动对于人们,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表达。
6、呼吸是转换意识重要的法门,一般人的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意识的容积,我们从原本天性有深度的腹式呼吸,最后越来越浅和急促,生命也从此变得越来越焦躁和不安。
7、气质好的人,身心合一、言行合一,有气度就是有贵气,贵气是威气的核心,贵气来自于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来自于洁气,洁气即天真无罪的灵魂。
8、圣者,只是觉醒清醒的人,太多的人生活在“生命的梦境”当中。
9、我们创造了我们所相信的世界,我们只选择听见及看见我们所相信的世界,最终看不见生命的真相。
10、21世纪是心灵觉醒的世纪,要获得生命真正的解放、自由,唯有从内在精神层面觉醒过来,真正地认识自己是誰?真正需要什么?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誰是生命真正的源头?
11、我是生命真正的源头。好的吸引好的,坏的吸引坏的,同频率相吸引。多少人开着飞机在陆地行走。选择权在自己,受苦的孩子只在梦境中,所以请清醒过来!
12、空,然后创造有。生命的空间感,来自放下。狱卒连囚犯的自由都没有,因此妄想控制他人的人更苦。
13、我不会失去我不该失去的;我不会获得我不该获得的;一切的得失都有道理。
14、我们以过去为根,反应与创造未来,但生命就从此停止了“新”的探索与发现,我们成了已知的电脑人,我们依据已设定的程式来生活,从此生命成了不断重播的记录片。
15、有吸引力的人都是有觉知的人,他活在当下。先觉知幸福,才能吸引幸福。第一层觉知是感官的觉知,即世界万物都是爱自己的。眼神会让我执松懈,心门打开。
16、黑暗只是光的缺席,邪恶只是圣灵的迟到,恐惧只是觉醒的缺席,压力只是平衡的迟到。
17、经验创造了信念,而一旦人们有了已认同的信念,我们生命就开始成为一连串为了证明这个信念的活动。
18、爱来自信任,怀疑来自恐惧。“我执”使我们的生命囚禁在好坏、对错、美丑、高低、圣魔的二元对立的战场中,停止移动与冒险。使生命成为一滩死水安全至死。
19、善待孕期,学会耐心等候
老鼠一个月 兔子两个月 狗三个月 猫十四个月
20、人们往往对不确定,感觉恐惧不安,我们想尽办法,努力地想让生命中的一切确定下来,就好像我们希望自己来决定何时天晴何时刮风何时下雨,我们期待一切都在控制中。
21、流畅才会新鲜年轻灵敏。一个人的内在改变,才会吸引不同的人。
22、消极悲观的人像一个吸血鬼,身上充满着负能量,总是要吸尽身边人的能量,让周围所有的人能量下降;充满爱心放下“我执”的人像个天使,散播光和爱,让自己和他人都同时得到能量的提升。
23、大师点化即是去灰。有人问大师是如何点化弟子的,他回答当雕刻大师雕塑龙时,是从一块石头上敲掉那不像龙的部分。当下即是拿掉那不属于现在的一切幻象。
24、一个活在过去与未来的生命,会变得很忧虑、不安与缺乏信心,过去已死而未来尚未发生,我们真正能存在的只有这个当下,此时此刻。有人的“心”上同时背负着过去当下和未来(三点儿),所以很沉重很累,魂不守舍间往往又失去了当下,结果一段又一段地错失,当下的生命被不知不觉间窃取。“活在当下”是启动宇宙奥秘殿堂的钥匙。
25、注意力在哪儿,能量就在哪儿。人们总是赞美有形体,却从不赞美是光的存在才让我们有所发现。
26、创造力的基础是合一,即与万物、与人际与源头合一,创造力的源头在于父母。
27、创造力的四个层次:(1)劳力,要辛勤播种,不种你要的,不要的就会长;劳力时要做到努力加上创意,而创意来自第二层次;(2)情绪动力,把“我应该”变成“我喜欢”,找到生命中真正想要的,做最喜欢的,热情和兴奋感常常来自于冒险;(3)心智的力量,相信就有奇迹,要真的相信,不能有矛盾、分散和排斥的心理,信任需要耐心,要坚信“我值得”,树立牢固的价值感;(4)心灵的力量,是一种精神力,超意识的力量,在相信时才开启。有很多人把心灵的力量用在了不好的或诅咒上。启动心灵力量的三个法则:静心、祝福、祈祷。
28、很多世界巨富的共同特质:(1)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常常受到祝福);(2)给自己时间做自己最爱做的事情;(3)都相信奇迹的力量,问自己真的真的真的真的需要什么并坚信会实现。
29、家庭是爱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孕期和出生时受到的待遇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感觉自己是被欢迎的,被“要”的,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带给世界无限惊喜的!
30、心境的四个层次:柔软心(会感恩和感动),清静心,平等心,慈悲心(不是傲慢同情救赎与优越感,而是全然接受)。
31、慈悲是给人力量,而不是吸力让对方更加无力,慈悲是唤醒而不是同情。是让别人明白他正在接受选择课题。
32、我们总是同情那些外表残障的人,可是有多少心理残疾的人远远没有他们勇敢和完整呢。因为不自知。
33、祝福者就是被祝福者。真理只有两个重点:整个世界都是你心中的反映;你要有什么,就先给出什么。
34、你听不到任何你不懂的东西和你不知道的东西。你感到的收获都是源于你已拥有。
35、对权贵有礼,平凡之辈;对平辈有礼,有修为之人;对小人物有礼,高贵的灵魂。
36、学会感恩,感受幸福,找回柔软心,放下防卫与我执,打开自我,迎接光和爱,迎回自己的世界和所想要的一切。
37、当我们被头脑中的理性支配,意识就变得支离破碎,我们对生命只有不断的欲求,就像一个吵闹要更多玩具的孩子,他已遗忘真正要的是妈妈的爱。
38、当我们对生命的觉知变得迟钝时,我们的觉受力变得没有知觉,我们变得更紧张,更用力,更掠夺,就像一个梦到自己窒息的人,他会慌乱地抓取挣扎,但出唯有清醒过来明白原来那只是一场梦。
39、你要拯救,所以创造出更多需拯救者。母亲爱清洁,于是儿子从不整洁,老板有责任心,员工用不负责回应你。
40、担心是吸收对方的能量,让他能量下降,更加动弹不得。
41、时间到花才会开。要善用天时地利与人和。要让浊水变清,你什么都不能做,除了等。
42、对不欢迎不需要你帮助的人,放开他,背负着他,你自己都没有能量跑得动。要时刻检省你帮助他人的意图是什么?是同情还是救赎自己?为他好还是为自己好?
43、当猎人正为射杀的猎物丰收而沾沾自喜时,大地之母的泪却像倾泻的雨洒落。当人类真正觉醒时,我们将为我们无知所犯的错感到震惊,像似梦游者突然被唤醒一般。
44、我是一切的源头,因我创造一切,一切因我而创造。
45、真正的大师,让人们回到无罪。没有人真正做错了什么。
46、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无错,自己更高明。
47、没有看到月亮,只看到指月之手。看到别人不完美,只是因为自己不完美。
48、感觉到才能移动(改变),知道并不能移动。
49、每天祝福,祝福关爱的人,挂爱的人,恩人,伤害过你的人,逝去但放不下的人,竞争的人,连续30天,命运会改变。
50、聪明的人找对错,智慧的人找意义。
51、祝福优秀的人,把优秀吸引过来,祝福无处不在。
52、喜悦才是财富的来源。
53、失去时仍然有爱,才是真爱。
54、大嘴巴去不了天堂,大嘴巴即光说不练的人和喜欢道人长短的人。
第四篇:生命的价值,灵魂的重量[推荐]
生命的价值,灵魂的重量
如无生命的物体,无所谓真的生,也无所谓真的死,你的生生死死就像桌椅一般,永远无法赢得富有深重灵魂的人的一瞥。
人的眼睛长在脸上,永远都看得见别人却看不见自己。你的灵魂的重量也并非自己所下的定义,说什么就是什么,还要通过“外物”的肯定或否定。但是,也不能过度沉迷于别人的赞赏与责备之中,因为别人不一定能了解你,看到有时也只是一个侧面,所以老师的评价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没有必要深陷其中。
可是正因为我在乎自己生命的价值,灵魂的重量,所以我在乎老师的评价,但是对待他人的评价需要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那你就不够洒脱,将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而不得解脱
有人说,悲苦屈辱地活着,不如死了;也有人说,白白地死掉,不如悲苦屈辱地活着。岁月是一把能与宇宙共生灭的剑,正是因为这把剑,我才日渐明白,死原来也是一种奢华,所以我认为,活着的人就应该重视自己灵魂的价值,灵魂的重量。愚昧屈辱的人,不配活着,更不配死去,也许这样的生命的诞生本来就是一种错误。
十年学子生涯里,我所看过的评语不外是:不够认真,仍须努力。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情总是十分低落,我想:成功必然要经过肉体乃至精神的百般锤炼与折磨,而我的灵魂就像一根谷莠草,附在一个慵懒麻木的肉体上,这样的肉体简单得无法承受灵魂之轻。十八岁的我已经走向衰老的不毛之地。高考已近,我不应该再如此麻木下去了。
人最悲哀的耻辱便是处于麻木之中,有人不断以这种方式去生存,从未想到要以麻木,不思进取为耻,而却以麻木无知为荣。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的时间,可是轻小的身躯却承载了深重的灵魂,这样的灵魂的存在便被人们赋予了极高的价值。我时常以此为例,根据G=mg这个公式推算灵魂的重量,顺便再参照评语,总结附着在肉体之上的灵魂是否有价值。人的一生不过就是活了,又死了。死并非生的对立所以不幸活着的人总是要去衡量自己灵魂的重量,否则你的生与死便
第五篇:灵魂的生命---付出自我
灵魂的生命---付出自我“个体的施舍之手---那种付出自我的力量、能力---的光芒会照亮许多人的心。因为只有你给予他人的,你才在永恒中拥有。”(解读1438-1)
“通过给予、通过行动,真知的能量得以体现;通过生命、整个个体的付出,真理之声在轰鸣,看到吗?精彩缤纷!”(解读900-151)
“在施舍中,你拥有权柄、力量和救治。”(解读2164-1)
在所有可以让我们靠近上帝的理想活动中,施舍是最有威力的一个。在凯西关于宇宙智慧的解读中,我们发现真正的能力来自付出。
宇宙法则由那全知的、充满爱的缔造者设立。在有关解读中凯西解释了这样的动态的安排:
“能量,是来自内心的毫无保留的表达、是让灵魂之光闪现、让自我个性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少、让主的欲望成为控制的力量。当一个人无私施舍时,就是主的能量、能力、经历的表达:祂现在、过去、永远是人类思想、内心和灵魂中爱的坚实基础。那么,请扩张你的活动田野。随着你把越来越多的希望植根于他人的思想中、他人的心理,这种能力和经历的表达就越强大。因为法则是施舍融化为爱。一个人为了自我大声的哭喊、渴望,却无法被听到,而三两个人以主的名义聚集在一起,主就在与他们同在。由此,在你付出的同时,你就获得了能量。
“你可以躲入角落,在内心面见你的救赎人,但当你仅为自己哭求时,即使关上门,你仍站在内心中神的祭坛的阴影中。但是给予---以更广泛的形式、以任何你可以发现的方式,给予那些在黑暗中徘徊者、那些身体或思想软弱者、那些无法表达者、那些看不见他们自己的家、自己的心、自己的思想的美丽的人们。这样你会唤醒你范围内的人,就会看见胜景---因为祂会指引你。祂会派遣他的天使看护那些寻求成为赐福他人之管道的人们,那些纯洁了他们的心灵和身体中的所有自私动机的人们,就在内心有了空间,给予那上了十架的、带来荣耀的基督。”(696-3)
在这个解读中,凯西呼唤我们扩展我们服务的活动空间,呼唤我们付出自我、开放内心,那么在我们施舍的同时,能量会注入。在解读3657-1中,凯西给出了耶稣在世时常使用的祈祷,“你必须总为他人着想,每个灵魂都应如此:„为了他人,主啊,为了他人---使得我更懂的祢‟”
在解读2310-2,凯西解释道:“这是每个灵魂在经历物质层面的服务行为:去考虑„为了他人,主啊‟,而不是为了自己。当个体忘了自己,并愿意为了他人的利益奉献出自己的美德,将有巨大的回报。因为当你奉献给最卑微的兄弟时,你奉献给你的缔造者、你的上帝。”
放下对自己利益的关心,给予每天在挣扎中的他人以爱、理解和帮助,甚至背负一些他们的负重,那么我们就会改正我们的弱点,并带来满足和平安。凯西在“这是真知” 的解读中这么说:
“这是真知:祂在给你展示了格局、铺好了你的路,将你需要认定自己是否符合。那些追寻祂的人决不会困惑;那些爱他的到来的人们会每日依照他的方式行事、与他交流。这就是真知---彼此相爱,在每日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展示你的关心、你的理解、你的意愿---去甚至背负一些他们的生活和世界的负重、物质财富的欺骗;展示你愿意去减轻悲痛者、愿意去喂养饥饿者---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世界在哭求真知。门已为你开启,你只需清空自我中那些喂养恨和自满的部分,清空那些带来对自己和他人伤害的部分。宽恕别人,如果你想别宽恕的话。这就是真知!对人友好,如果你想要朋友的话。这就是真知!爱他人,如果你想得到上主的爱的话。主就是爱。这,就是真知!” 262-97.对我们遇见的人,充满爱意的付出,没有想到回报和荣耀;开放自己,使神的爱经我们流出。“在心中,爱找到了归路。在欢乐、付出中,神孕育了爱。正如圣经给出的:„神爱世人,付出祂的孩子,通过他我们会获得永生。‟ 而在另一面---爱的反面---就是痛苦、仇恨、恶我们意和不公正”(281-51)。我们必须摆脱这些负面的;影响力,聚焦于积极的一面。付出是正面的。
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失去动力,包括在付出的时候。凯西解释道:“在物质、心智和灵性存在中需要一个很好的平衡…在付出中,你拥有能量、力量、救治、帮助,你会被授予所有力量和影响力---它们均来自创造性的自然。”
很少有人类的作为会象付出那样让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无私奉献是神的表达,是上帝之路道。
John Van Auken文
云思腾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