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

时间:2019-05-13 08:1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

第一篇: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

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

作者:谢艺泉

教科书选用制度是伴随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是公共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涉及教科书的编写、审查、出版发行以及供应、选择、使用等各个环节和方面。世界各国在竞争与交流合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科书选用制度,共同推进了世界教科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的教科书选用制度正处在革新的时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的研究,从他们的教科书选用制度中寻求有益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教科书的编写、审查、出版发行制度

1.美国各州及地方学区分别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导致教学目标要求的高低差异很大。因此,美国各教科书出版社在调查、分析各州、各学区需要教科书的情况后进行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多由出版商自行负责。美国教科书的审查批准权在各州的地方政府。新教科书的审定一般由州教育行政机构委任专门委员会负责。审定合格的教科书则经由州和地方政府审查批准,编制成教科书目录表并公布于众。美国有23个州对小学教科书实行“多级批准制度”,另外18个州对中学教科书实行此制。而加利福尼亚州对小学教科书实行“基本批准制度”,即指定一至两种全州范围内必须使用的教科书,其他则由学校或教师个人决定。

2.德国是个典型的法治国家,教科书管理有着严格的制度。各州中小学学科教学大纲制订后,各出版社或对编写教科书有兴趣的任何人都可以着手编写,相互之间进行竞争。全德国共有100多家出版社负责教科书的出版发行,教科书由出版社自行销售或交给书商书店推销。德国各州的文化教育部负责对教科书进行审查,出版商将教科书送审,同时需交付—定的审查费和手续费。州文化教育部聘请专家审查,经审查合格的教科书才能登载目录。未经批准的教科书要说明理由,并将审查意见通知出版商,出版商不得公布审查意见。

3.英国原本无统一的课程标准,而以“统考”来控制课程,规范教科书。1988年《教育改革法》确定了国家课程大纲,1989年正式执行。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发行完全在民间进行,一般由出版公司组织出版社,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或中等教育毕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考虑编写。英国没有教

科书专业出版社,但可出版教科书的公司达400多家,控制市场的大公司有六七家,这些出版公司通过相互竞争促进教科书质量的提高。为在教科书市场中占据优势,出版社邀请各科水平高的专家与教师编写教科书。教科书由出版商自行发行或由商业书店销售。

4.法国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采取自由开放政策,教育部不予干涉。但教科书出版者和编写者严格遵照教育部关于课程的指示精神办事,教科书一般由师范大学或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及中小学教师与督学编写,由民营出版社出版发行。法国对教科书没有统一的版本规定,即不由国家审查。但各地区督学团要审批每一所学校的教学计划,并且,根据政府规定,公立小学的教科书目录每年由各县的教科书认定委员发布,且必须取得大学区总长的认可。

5.日本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都由各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教科书编著者和出版商出版的教科书只有得到文部省审查批准后,方可作为教科书发行。日本的教科书审查有一套严密的制度和程序,教科书的审查由文部大臣任命的审查委员会实施。审查的依据有三种:一是《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二是《学习指导要领》,三是由文部省制定的教科书审查的明确标准——《教科用图书审定基准》,内有三项基本条件:要与教育目标一致、要与学科目标一致、要有公正的立场,以及各学科的必要条件:内容的正确性、内容及范围、内容之选择、内容之程度、组织排列、分量、表记、表现、使用上的方便、地区差别、学校差别、创意工夫等。教科书的审查程序大体如下:申请审查——审查初稿——审查校对稿——审查样书——公布审查结果。

二、发达国家教科书的供应、选择、使用制度

1.美国大多数州免费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使用的教科书,但也有个别州对教科书免费供应有一定的限制。如伊利诺和爱荷华两州由学区投票决定是否免费,而堪萨斯州则对无力购买者免费供应。美国教科书的选择权通常属于学区教育委员会,但也有的属于州政府。选择政策在各州之间不完全一致,具体说来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地方学区负选择教科书的全部责任,不受州教育主管机构的限制,共有27个州属于这种情况。第二,有17个州的地方学区,必须从州教育主

管机构所作选择中,作相当有限的选择。第三,有四个州的地方学区可以比较有弹性地从州初选的教科书目录中作多重的选择。第四,加利福尼亚州及西维基尼亚州采用双重选择,即小学由州选,而中学则由地方学区自行选择,不受州的限制。美国教科书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5年。

2.德国教科书的选择权在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干预。学校教科书的选择和使用由教师或由学校校长根据学科会议的建议做出决定。一个州的学校可从本州文化教育部公布的教科书目录中选择,也可选择教师喜欢的其他州出版的教科书。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州免费把教科书借给学生使用,有些州则要求学生家长出书费的三分之一,把教科书租给学生使用,有的学生家长也买下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使用。一本教科书至少要使用3年。

3.由于编写和出版发行的开放制,英国的教科书种类繁多、规格不一,选择教科书的权利在校长和教师手中,由校长或教师决定教科书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小学教科书的选择权主要在校长,中学教科书的选择主要是尊重任课教师特别是学科主任的意见。教科书由学校统一购买,免费借给学生使用。教科书使用年限为5—6年。

4.与英国相似,法国各种机构和个人均可组织编写教科书,所以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的教科书多种多样。每所学校具体选择使用哪种教科书,由任课教师和校长共同商定。公立小学教科书则必须从各县教科书认定委员会认可的教科书目录中选择。按照1989年公布的《关于教育指导法的附加报告草案》规定,小学和初级中学的教科书免费借给学生使用。从1990年开始,高中的教科书也免费借用。教科书每4—5年更换一次。

5.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由政府向出版社购买后免费发放给学生。日本公立学校教科书选择权在主管的地方教育委员会,国立和私立学校教科书选择权在校长。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般以市或郡为单位选用同一种教科书,非义务教育阶段则不受此限。具体说来,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科书的选用方法有如下几点:第一,各都道府县教委将所管辖的地区按市、郡或与之相当的区域,划分出教科书选用区,在听取都道府县教科书审议会意见的基础上,对各市町村教委教科书的选用提出指导性意见。第二,各市町村教委在上级教委的指导建议下,确定选择某一种教科书。第三,如果选用区内有两个以上市町村的话,各市町村教委协商选择同一种教科书。第四,4年之内选择同一种教科书。日本《学校教育法》还规定,小学必须使用经过文部大臣检定的教学用图书或文部大臣具有著作权名义的教学用图书。该条款也适用于中学,也就是说,中小学有使用经过文部省审查的或文部省有著作权名义的教科书的义务。

三、借鉴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改进我国教科书管理

一个国家实施何种教科书选用制度,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其政治经济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并受制于教育观念和文化传统等。教科书选用制度既要符合国情,又要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各国都重视教科书建设、改革和国际交流的今天,我们要积极借鉴各国教科书选用制度,改进我国的教科书管理。

1.改进教科书编写与出版制度。

在改革开放前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教科书主要实行中央集权制,因此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都由独家垄断。20世纪60年代初及80年代,我国进行了课程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教科书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但垄断局面仍未被打破。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类型多样、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教科书。为此,必须打破极少数出版社垄断教科书编写和出版的局面,把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推入市场,让更多的教科书出版社乃至个人参与编写和出版教科书的竞争。

2.改进教科书审查制度。

严密而公正的教科书审查制度是多样化的教科书质量的保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一纲一本”的教科书政策,因此过去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审查。实行“一纲多本”之后,“多”的也仅仅是在地方政府干预下编写的单一的地方教科书,因此也没有严格的审查余地。要实现我国教科书的多样化,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审查制度:第一,对教科书评审委员的资格要求做出严格规定: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且评审委员不得参与所审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工作。第二,要逐步建立、健全教科书审查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保证审查工作依照法定程序严格执行。第三,审查工作要做到公开、公正,以有利于教科书编写出版的良性竞争。

3.改进教科书供应制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教科书的有

偿供应制度。这种制度虽然适应我国经济落后的现状,但这种制度也产生不少负面影响:第一,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一些贫困学生因此失学。第二,为了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教科书必须降低成本,限定价格,这使得我国教科书的编印质量极差,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第三,我国学生多,教科书供给量巨大,因此每年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制作纸张,这不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教科书的无偿供应制度,以提高教科书的编印质量;以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逐渐实现义务教育免费的理想及推进教育的平等;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4.改进教科书选择、使用制度。

在我国长期采用统一的教科书时代,几乎不存在教科书的选择问题,也就没有形成相关的选择、使用制度。然而要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就必须尽快建立有关教科书选择、使用的法规,逐步形成一套教科书选择、使用的完备制度,以防止出版社的不正当商业竞争,保证教科书的质量。

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教科书选用制度直接影响着该国的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广取各国教科书选用制度的精华,以改进我国的教科书选用制度,提高教科书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乐传永

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教育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反应。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多种举措,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在日本,80年代以后,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和中等教育进行改革,设立职业高中。在这种新型高中里,除必修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相应的选修科目学习。在专业设置上打破传统的专业划分,开设诸如人文学科群、自然学科群、国际合作群、电子机械群等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的崭新的综合学科,供学生选修,消除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严格界限,把普通教育的内容置于专业课程之中;此外,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以利于学生选择并允许学生跨学校选修;积极开展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合作教育等。

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完全不相通的系统。随着国际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亦开始发生变化,且趋于复合型。据此,德国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明确职业教育要向普通教育阶段渗透和延伸,要求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增加职教内容,开设职教课程,加强职业指导,全面地、多途径地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1992年英国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学术性课程——“高级水平的普通教育证书”与职业性课程——“国家职业资格”课程之间,推出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课程——“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NVQ)”课程。采用单元课程与单元学分累积制式的方式,使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通过这种中介性课程相互过渡。

法国教育部1999年公布了一份关于高中改革的文件——《面向21世纪的高中》中规定:职业教育必须做到“普通教育、职业培训和经济环境中的平衡”,要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获得所有高中学生都应具备的文化知识,获得从事职业工作的必要能力。

2.职业教育的高移化

在日本,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多渠道、多途径的广泛发展,其重点将逐渐转向中等以后的教育阶段。在日本兴起了一种“专修学校”,这是短期大学性质的专门学校,它属于后期中等职业教育范畴,适应于社会生产高速发展的要求,成为攻读专门技术的“热门”,在发展中显示出其独有的鲜明特点和特殊地位,富有强大生命力。此外,日本也有高专、短期大学,培养专门技术骨干和技术研究人才。所以,日本职业教育就是通过专修学校、高等专科学校、短期大学等三种形式向上移的。

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急为迫切。为满足青年人升入中学后的职业教育,大面积开办“社会大学”。在社会大学取得规定的学分者,可授予副硕士学位。这是一种借以获得一定社会评价的资格,同时也是转入四年制大学的第三年学历。它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又是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模式,深受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推崇。

德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双元制”。招生对象是九年制高中毕业的青年,录取条件与正规大学一样。入学后实行每周3-4天在企业学习,1-2天在学校受高等教育。

3.职业教育的法制化

美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历史上的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案——《莫雷尔赠地法案》,首次认可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并使之正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又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乔治——埃尔法)、《国防职业教育法案》、《职业教育法》、《职业前途教育)(生计教育)。1982年联邦政府根据国内产业结构急剧调整,亟需大力推进劳动力再培训的社会现实,制订颁布了《职业培训合作法》。这一系列法规、法令对职业教育的体制、经费、地位、形式都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使得美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德国职业教育立法起步早、法规严。早在1869年政府就颁布了《强迫职业补习教育法》,1889年又颁布了《工业法典》,以法律的条文规定企业学徒培训必须与职业学校教育结合。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正式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确定下来,是西方国家中

比较严密和详细的职业教育法规。1981年制订了《职业教育促进法》,对双元制职业教育作了进一步修订,以提高职业教育立法的适应性。

日本政府在1983年对原《产业教育振兴法》作出了适应性修订;1985年,日本政府在1969、1978年先后二次对《职业训练法》作出较大修改基础上,进一步将其修订命名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

英国、法国等也致力于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建设,而在最近一、二十年内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立法和规程。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优质化

发达国家极为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规格化,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师资的专职化和培养培训的正规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师资有着健全的培养体系和稳定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开办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技术师范学院;二是在工科技术学院培训;三是在文理学院、综合大学内另设教育学院、教育系来培养;四是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进修、培训机构来培养,如教育培训中心或地区职业教育中心、大型企业培训部等设置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课程负责培训在职职业教育教师。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师资的任职资格都有严格标准,例如,美国几个州明文规定,要有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并有相关领域1-2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证书。德国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有5年以上工龄,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且经过国家的专门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获得终身职业身份。瑞士规定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4年的学徒经历,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毕业,3年以上工程师实践经验,具备这些条件后,再到职业教育学院进修为期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通过者方可任教。对在职教师每年安排一定时间的带薪进修假,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

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地位与丰厚的待遇。如日本,教师的报酬比一般的公务员高15%,工资原则上一年提升一级;德国的职业学校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工资为中级教师最高级,每两年增加一次,最高工资可超过大学教授的起始工资。正因为有较优厚的待遇,才吸引、稳定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产生了高水平、高效益的职业技术教育。

5.职业教育终身化

日本政府1978年5月颁布的《部分修改职业训练法的法律》,明确提出终身职业训练及终身技能评价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向。后来又制定了《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生涯学习振兴法》。1995年11月24日,第十九届东京都产业教育审议会发表“关于在终身学习社会期待的职业教育”的咨询报告。报告中提出,要构筑丰富的终身学习社会,把走上社会后的学习作为人生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日本已组建了包括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中心、职业设计指导中心以及地方职业能力开发综合中心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

美国早在1971年就在联邦教育总署署长P.Marland的积极倡导下,在全美范围内推行实施终身化的职业教育——生计教育。生计教育是一项旨在对全体学生进行生计意识、生计探索、生计准备和生计定向等内容的持续性教育的综合教育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从幼儿园到成年获得全部生涯的谋生技能,并形成个人生活方式。生计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意义的职业教育,它的推行实施得到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职业协会等组织的广泛支持。70年代末,美国就有近70%的学区推广实施生计教育,并有24%的学区开展在职生计教育。德国职业培训条例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转职培训是为在业人员转换新的职业岗位而进行的一种补充教育;职业进修是为从业人员在某一领域进一步深化而开展的职业继续教育。三者均属职业教育范畴。据联邦劳动局统计,每年要求职业进修的人员约占在业总数的20%。

6.职业教育管理的协同化

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上,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工业部门、雇主组织等通力合作,教育不再是教育管理部门独有的领地,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等越来越多地参与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客观地说,发达国家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教育部门内部,而是来自经济部门和就业部门。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经济部门、雇主组织的密切合作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法国政府正在扩大由国民教育部领导的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瑞典,教育部门与就业部门

和工业部门一起来制定职业资格。1986年英国政府实行统一的国家专业证书(NVQ)和普通国家专业证书(GNVQ),全面沟通学校管理机构、教育机构和雇主之间的联系,使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统一的合力,从而使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状态。1995年7月,又将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成立了教育和就业部,成为继澳大利亚之后第二个把教育和就业由一个中央部门来领导的发达国家。

此外,发达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上有重点下移的趋势。这种“地方化”,能较好地保证职业教育从当地工商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妥善安排教学内容,并促进学校与工商业的联系等。

二、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1.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举的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注重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现实情况下主要应在理论课中加强实践环节,在技能训练中加强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另外,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应积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大力培养我国急需的、掌握高新技术的高素质的双证书一体化高级职业人才,创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

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历达标率低,结构不合理等现状,当务之急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②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实行开放式教师培养体制,挑选愿意担当职教教师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接受一至二年的教育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通过教师资格考核后到职业教育学校任教,开通面向社会招聘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渠道,并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有关人士报考、应聘。继续从社会聘请一部分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③制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规划,落实培训措施。建立职业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师资定期参加培训,不断进修提高。

3.重视开放式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现阶段,职业教育终身化在我国已初见端倪,主要表现为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为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明确,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在操作水平高、上岗适应快以及理论知识基础宽广等方面形成培养目标优势;在教学体系上,高等职业教育应构筑其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性。

4.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多头化,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归口不同,加上立法相对滞后,势必会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尽快打破部门界限,简化理顺关系,努力实行职业教育的统一领导,成立一个有权威、有实力、有统筹协调能力的技术管理机构,在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地研究我国现行的考工标准、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发动全社会和各行各业制定高中后教育的几种不同类型、又可相互打通的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有效地实行“无训不上岗,无证不就业”的就业制度,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要依据社会需要办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预测。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73165)

原载《中国成人教育》(济南),2001.7.56~57

选自《职业技术教育》2001第5期

第三篇: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借鉴与启示解析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借鉴与启示

摘要:内审计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环节,在现企业

关键词:内部审计金融创新;商业银行;风险评估

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相对独立和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审计整体合力逐渐形成。而我国商业银行仍在使用的传统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已明显不能与现实的管理要求相适应。发达国家在长期的业务实践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研究与借鉴其有关的经验和做法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一、发达国家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特征

(一)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是非常必要的。如德国银行为了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普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了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部门一般都隶属于董事会领导。审计业务领域的确定、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问题的确认及处理均由审计部门独立完成,一般不征询业务部门的意见。美国的银行也特别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它反映了董事会及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近年来,特别是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后,为了防止个别董事对风险反应迟缓而引起的风险被隐含或扩大的问题发生,德国联邦银行监管当局明确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一旦发现风险高的业务领域时,应及时反馈给董事会;新产品在正式推向市场前,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由内审部门对业务流程及风险因素评估以后报董事会,并经全体董事会成员同意后方可投入市场。

(二)建立了专业化、垂直型的内部审计体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金融创新的多样性、国际融资证券化、业务经电子化等新的发展趋势,世界各经济及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德国银行在业务战略及组织框架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以业务战线为主线的系统管理模式逐步取代了以地区为中心、以分行为主导的块块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发达国家银行的内部审计系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德国银行逐步建立起了以法人借款业务、零售业务、结算业务、信息技术等业务为主线的专业化、垂直型的内部审计体系。业务条线管理引起金融产品创新的频率加大、技术化程度增强,这给内部审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他们很难精通所有条线的业务并对其实施有效的审计,在客观上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更加专业化。但专业化审计并不是要弱化共性风险,而是要从专业化角度强化对共性风险的审计。

(三)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如德国银行的外部监管由外部公司审计、联邦银行监管、客户监督三部分组成。主要是针对经报告的真实性、流动性风险等方面,采用回顾的方法,对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事后审查,以此做出分析判断。而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业务计划过程及决策过程进行检查,防止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分析业务流、信息流是否存在风险环节。也就是说,内部审计通过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等方式将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并着重通过对业务流程和决策制度的研究,防范和控制风险。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相结合,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在质量和效果等方面得到保障。

(四)建立了严格的后审检查及内审明示制度。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审计——建议——再审计的循环式审计制度,每项审计或每个审计阶段结束以后,都要通过内部网络将各个审计阶段的情况明示化。如被审计单位名称、存在的问题、审计内容、问题的影响力及影响面、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被审计单位落实情况等。通过后审检查,能够督促被审计单位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通过审查明示,也有利于其他单位进行对照检查,起到由点到面的效果。以上这些环节都是环环紧扣、公开透明的,全部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完成。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缺陷

(一)审计工作以查错纠弊为主,审计职能未能全面发挥。监督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应是银行经营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单纯的监督者。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仅仅局限于检查各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证实各种报表数字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往往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经营活动事后的检查上,而对事前分析和事中监控重视不够。

(二)内部审计考核系统不健全,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随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一套有效评估内审机构工作质量,评价内审工作人员绩效的考核系统必不可少。而目前商业银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不利于内审部门定期进行自我测试和自我评估,难以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陈旧,严重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商业银行的内审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审计人员大多沿用着传统的审计理论和操作方法,主观判断多,科学方法少,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严重影响了审计效率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科学实用的审计操作指引,即缺少从总体规划到审计计划、记录、评估、测试、报告、再审这一循环的每一环节、每一层面的具体详尽的规定。尽管商业银行陆续出台了一些内部审计准则,但缺乏规范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审计人员目前大多采用现场审报表、查凭证、找问题的传统审计方法,除了利用微机做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外,其他工作如查找审计依据、查看数据信息等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这与飞速发展的银行电算化水平极不相称,更无法胜任一些复杂的审计项目。

(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全面提高。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加之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频繁波动,金融风险导剧增。为了防范风险、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商业银行参与了大量的金融创新,这就有可能导致某些不规范、不正当经营行为相伴而生,甚至可能采取更加先进、隐蔽的手段逃避监督,无疑加大了审计监督和风险控制的难度和责任。这就迫切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三、借鉴与启示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我国银行业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先进的内部审计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一)建立新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目前,稽核部门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和执行机构。商业银行总行要建立隶属董事会领导的稽核监督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及主要的内审业务领域。总行设稽核部,对上向董事会负责,对下实行垂直管理。总行以下按区域设稽核分部,向总行稽核部负责,具体负责所辖分支行的内部审计工作,稽核部门具有独立的监督检查权、问题认定及处分权。明确其行政地位和基本职责,减少审计工作和案件查处中的阻力,彻底改变以往稽核部门隶属于分支行实行块块管理的弊端,确保对整个银行的有效控制。

(二)推陈出新,探索科学实用的审计方法。

1.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发展。为控制风险,减少损失,应把审计切入点逐步前移,由目前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发展,将审计的监督职能寓于管理控制之中。事中、事前审计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利用审计掌握的内外部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其挖掘发展潜力,预测并防止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向董事会或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成为管理层的有利助手。

2.运用风险控制模型,做好重点防范工作。以防范风险为核心,建立风险模型,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素细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人员风险、欺诈行为等部分,建立不同的评估标准,找到控制关键。同时,利用审计成果,实施重点审计。审计部门必须把握银行整体业务发展的脉搏,紧密追踪业务发展的变化趋势,善于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和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以及业务的各个环节的风险问题,并及时提炼,连总结。

3.加强非现场稽核,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预警能力。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纷纷将产品创新及业务运作的电子化、网络化作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具有风险预警能力的非现场稽核系统,通过对日常业务数据的检测分析做出风险预报,然后进行现场的稽核检查,使稽核方式由过去的事后检查型向风险预警型转变。同时要加强对超越市场一般规律的业务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个案现象的非现场稽核,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将风险苗头、风险点、风险面实时通报给各分支机构,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三)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随着金融市场细分程度的不断提高及电子化、网络化在银行业务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审计队伍。在坚持传统的翻会计凭证、查看信贷档案等具体业务事项审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决策过程及业务执行流程的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在加强具体业务审计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决策人员及操作人员的业务行为的审计。为适应发展,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定期脱岗学习、专家讲课、案例指导、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充实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同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人员到审计现场加强锻炼的方法,在实践中摸索并熟练掌握审计技巧和方法,以促进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加强考核,提高内部审计信息的透明度。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内部审计考核系统,一方面控制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从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进行全面考核。同时,要提高内审工作的透明度,因为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风险、揭示风险、控制和消除风险,由于风险的暴露及对风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因此总行稽核部门应及时将发现的风险因素、形成原因、整改措施在内部网络上进行明示,以引起所有分支机构的对照检查与关注。进行稽核体制改革,增强稽核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为有效落实整改措施创造条件。

第四篇:教材选用制度

为了规范本科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对我院所承担的本科课程的教材选用及建设作出如下规定:

一、选用各课程教材时,原则上必须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应选用“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各级优秀教材”,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其内容能够代表本课程的最新发展。

二、选、编结合,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材编写的行列,多出教材,出好教材,意在提高教师教材的编写水平和能力,同时为我校教材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材的选用和预订必须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教研室研究确定教材的种类后,认真填报《教材征订单》,经基础科学部审核,报送教务处教材科批准,由下至上地申报所需教材,防止低劣教材进入课堂。教师不得私自在课堂中推销教材。

四、基础科学部每学期期初就下学期的课程教材应与教材科达成预订协议,保证教学的使用。

五、每两年调整一次教材的选用,淘汰落后教材,选择优秀教材。

六、凡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的自编、他编教材(或教辅),不管正式出版与否均不能作为正式选用教材(教辅)。

基础科学部

2010年9月

第五篇:教科书使用制度

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

管理赔偿制度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政策,更好地发挥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率,保证本班的学生在使用免费教科书的同时,更好地对免费教科书进行保管,同时也使学生能有正确的意识,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免费教科书的种类:《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

二、各免费教科书科目的教师要对免费教科书进行保管,负责日常使用的过程管理,课前发放,课后收回,并随时检查免费教科书的破损情况,对损坏比较严重的要时时与班主任联系,并一起向上级领导报告。在使用教程中对学生进行爱书、护书教育。

三任何学生只有免费教科书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任何学生只能根据科任老师的安排,在课堂上对教科书进行使用,当堂课下课后,必须把书交到科任老师的手中,不能以任何理由将教科书留在自己身边。

四、每个同学使用固定编号的教科书,并保证自己所使用的教科书完好无损,在使用过程中,任何人不能在书上乱涂乱画,或写上自己的名字,更不能恶意损害相应的教科书。

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人损害了教科书,照价赔偿,并由班主任老师和科任老师进行教育,对于恶意损害教科书行为,根据书价的10倍进行赔偿。

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辅资料管理的规定

市直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特制定本规定。

1、任何教师不得私自为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含报纸)。

2、任何教师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

3、任何教师不得私自向学生收取资料费或其他费用。

4、任何学校(单位)不得私自为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含报纸)。

5、教师为学生私自订教辅资料(含报纸),一经查实,将做一下处理:

1)退回教辅资料,返还学生所交资料费用,造成的经济损失由教师本人承担。

2)本聘期的剩余时间及下一个聘期将被聘为初级教师。

3)各学校中层干部、备课组长、学科组长、学年组长私自组织委学生订购教辅资料,将撤销所任职务。

4)给予教师、校长、学校通报批评。

5)一年内,学校发生私自订购资料达三人次,给与校长党纪政纪处分,学校评优一票否决。

6、教师向学生推荐资料,一经查实,给与教师通报批评,本聘期剩余时间及下一个聘期将被低聘一级。

7、学校(单位)为学生私自订购教辅资料(含报纸),一经查实,将做一下处理:

1)退回教辅资料,返还学生所交资料费,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学校(单位)承担。

2)给与校长党纪政纪处分,并上交书面检查。本学校评优一票否决。

8、有违反以上规定的教师和干部,三年内在干部使用上从严把握。

9、本规定从2010年1月5日起执行(县、区教育局参照执行)。

下载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达国家教科书选用制度及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达国家下水道建设的启示_5则范文

    发达国家下水道建设的启示 有一句话这样说,中国与世界之间其实隔着一条下水道。一条下水道,能折射出国家与国家之间怎样的差异?我们又应该从发达国家下水道建设中学到什么?这是......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启示思考

    对农业实行补贴是世界发达国家(地区)的通行做法。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农业补贴政策实践与经验,对现阶段中国建立完善的农业补贴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最终定稿)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对美国和日本两国的教育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美国,日本还有很大的差别,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多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

    1 教材选用制度

    教材选用制度 为了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对我校所有课程的教材选用及建设作出如下规定: 一、选用各课程教材时,原则上必须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应选用“规划教材”和“面向21......

    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

    4.6 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完善教材管理......

    发达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借鉴

    发达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借鉴一、发达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改革经验借鉴1、政府雇员制:混合管理模式实行政府雇员制是发达国家在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表明公务员......

    发达国家提高行政绩效的做法及启示

    发达国家提高行政绩效的做法及启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公共管理......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范文)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经济的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的低城市化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2000年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