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状况
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育体制
(1)教育方针、指导思想(来自 《2006中国教育年鉴》)
(2)教育管理体制(中央、地方分级,人大代表提案,教育法制,教育纪检、督导)
(3)教育经费(近几年的数据、来源与支出)
二、基础教育
(1)学前、特殊教育(来自 《2006中国教育年鉴》)
①学前教育
②特殊教育
(2)九年义务教育
①当前概况(近年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数、升学率、学校数量等数据支持)②课程改革与教学(例证、近年课改成果)
③农村基础教育(两免一补、教师西部、贫困地区支教等)
④素质教育(指导思想、最近成果、例证)
⑤学校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
(3)高中教育
高中概况(高考情况,以不同省份为例,分类介绍)
三、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现状(当前总体规模,分类、国家政策、211,985高校建设情况)
(2)高校建设(教学管理:高校评估等、高校思想建设:两课等、高校信息化建设)
(3)高校贡献(当前高校在校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数量、科研贡献)
(4)高校学生资格认定(考试)(4、6级、各种认证考试(物流师、软件设计师等、海外
GRE TOEFL)
四、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1)成人教育(成人高中、成人职业学校、成人高教、自学考试)
(2)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的概况、农村职业教育)
五、教师教育
(1)师范教育概况(普通师范学校、教育学院等,数据)
(2)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教师职称评定
六、民族教育
(1)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2)民族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
(3)民族教育中小学文字教材
(4)少数民族预科班
第二篇: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
第二章 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基础教育
(一)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的地位问题
2、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
3、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
(二)义务教育
1、区域发展不平衡
2、城乡发展不平衡
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4、财政问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表现就是财政投入问题)
(三)普通高中教育
1、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2、考试制度问题
3、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相分离(可在中等职业教育问题中涵盖)
4、课程改革实施现存问题
二、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
(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三)高校质量保障问题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大众化是背景,平等和质量等才是问题)
(五)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和师兄写的内容重合)
三、职业和成人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二)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和第一点重合)
(三)农村职业教育现存问题
(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五)农村成人教育问题
四、教师教育
(一)教师教育的体制改革问题
(二)教师资格认证问题
(三)农村教师教育问题
五、民族教育
(一)民族学校建设问题
(二)双语教学问题
(三)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考虑把一些内容取消或合并在其他问题当中,已经用蓝色标示了出来。
第三篇:中国当代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S2010-1-48
吕芳梅)
摘要: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截至2003年底,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47万人,月人均领取58元;当年全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困难地区补助92亿元。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经过多年探索建立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关键词:城镇
居民
养老保险
1.城镇居民养老保障之养老保险
1.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标准意义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1.2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政府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1.3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使用途径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国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个人或企业缴费,以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国家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负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针对国家公务员及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人员,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国家逐步建立主要由政府投入支持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面临着诸多艰巨任务。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加强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费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主要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70%左右建立统筹基金。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999年,中国政府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可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保障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上年物价水平、生活消费物价指数、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须的费用、需要衔接的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以及维持吃穿住等基本生存所需物品和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等,同时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地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人数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地方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对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截至2003年底,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47万人,月人均领取58元;当年全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困难地区补助92亿元。
第四篇:中国当代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S2010-1-48吕芳梅)
摘要: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截至2003年底,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47万人,月人均领取58元;当年全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困难地区补助92亿元。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经过多年探索建立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关键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1.城镇居民养老保障之养老保险
1.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标准意义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1.2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政府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1.3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使用途径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1.4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2003年,已有近700万人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此外,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将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将符合条件的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2.城镇居民养老保障之失业保险
2.1 城镇居民失业保险的现状
中国政府在推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和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障职工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2003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0373万人,全年共为742万失业人员提供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待遇。为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普遍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进中心后,由中心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基本生活费标准略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中心还为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中心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即财政预算安排三分之
一、企业负担三分之
一、社会筹集(主要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三分之一。1998年至2003年,全国共有24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中心,其中有近1900万人出中心实现再就业,进中心下岗职工基本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并由中心代缴了社会保险费
2.2 城镇居民失业保险的意义
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国家积极探索失业保险对促进再就业的有效办法。加强失业保险服务和就业服务的有机衔接;及时进行失业登记,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全面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失业人员在技能、心理方面提高竞争就业的能力;增加失业保险基金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投入;通过直接组织培训和政府购买成果的形式,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3.城镇居民养老保障之医疗保险
中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
3.1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完善
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国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个人或企业缴费,以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国家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负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针对国家公务员及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人员,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国家逐步建立主要由政府投入支持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面临着诸多艰巨任务。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加强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费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主要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70%左右建立统筹基金。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1999年,中国政府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对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均可从当地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可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救助。保障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上年物价水平、生活消费物价指数、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须的费用、需要衔接的其他社会保障标准以及维持吃穿住等基本生存所需物品和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等,同时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地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人数以及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地方政府列入财政预算。对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予支持。截至2003年底,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47万人,月人均领取58元;当年全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困难地区补助92亿元。
5.结语
加快完善城镇以及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是中国政府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经过多年探索建立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将进一步从国家的发展进步中获益,必将享有更丰厚的物质文明成果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和社保政策》
【2】《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情况调查的通知》
【3】《养老保险新政策解读》
【4】《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第五篇: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及趋势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的称号,孔夫子的名号已经响彻国内外,然而对于我国现今教育问题发展的局面,我们却要为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素质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都似乎进入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愿意用习惯性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认为教育之重在于“教”,所以“填鸭式教学”才得以成为普遍现象生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而当教育成为一种义务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关于教育的言论便出现于社会舆论中。
1、传统教育方式的发展状况
当下,我国的课堂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虽然一直在强调启发式、研究式,但实际上主要的还是灌输式占据主流,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课下是闲散的,造成了无所大收获的局面。纵观我国的教学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已经推广多年,但是传统教育模式,即填鸭式得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束缚了青年学生的创新型发展思维,大多数学生局限于传统思维的教条式发展,不懂得举一反三,不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滞后性使我们的教育呈现一种完全的制度化,模式化,少了活力和动力,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存在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之路上的一个顽固的绊脚石。我国基础教育过程中,总是在追求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集中式教学,采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办学质量,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自身的特质,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四十五分钟只有老师发挥光热的身影,却没有学生的发展空间,长此以往,在学生的世界中,会错误的认为老师会安排好一切,他们只是原封不动的将老师所教的东西复制到自己的笔记中,形成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会出现很多这样的结果,比如,老师进行了一节课堂测验,只是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进行了一个形式的转变,即“换汤不换药”,可是学生却会茫然的不知所措,觉得老师没讲过,自己不会答。
2、教育发展区域间不平衡以及“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而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
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还有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
3针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所需要做出的改变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在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改革也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教育改革开始在关注个人的自身价值以及全面发展的问题,并且在现代教育的影响下,传统教学的方式从教师指导和教学的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弊端,由此革新教学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被重视。
a、针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出现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很好的举措,我们可以在新教材中找到很多具有现实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并且会留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以此类练习来展示学生的思考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实际操作平台,使学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以实践过程展现出来;这就尊重了学生,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社会讲求的是全面的人才,这需要学生除了学习以外,还要能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彰显自己的个性优点,这样既可以为服务于社会,同时可以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新课标的改革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失去了前进的兴趣,那么向导说再多做再多都是徒劳,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应该给学生自由,尊重他们,学生之间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会有参差不齐的水平,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老师不应该只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能否有效将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才会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某方面上的突出能力显现出来,使学生受到鼓励,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才可得到加强。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中很关键的一步。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能否很好的交流也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课本上的东西往往只是一种范例,作为老师,应该运用一些技巧性的教学新方法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学生,也应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无论是在课内外,都应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让自己完全被课本所束缚,并且是否能将所学的东西运用的实际生活中也是学生是否能够
对所学内容进行实践创新的一个能力的体现。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思多问,老师多启发多方式的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杂症,学生老师共同合作,整理经验,才会达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共赢”的结果。
b、如何促进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协调性以及改变“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远山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拉近地区教育的距离,使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处于一个相对协调的状态,而在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中,这也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三级教育上生均投入相差过大,导致了教育投资内部结构的不合理,这就需要一定的调整,而且对于技术教育的投入也应有一定的力度,而不应该只是一味的增强高等教育的投入。
4、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综合国力的较量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实力的较量。我们可以认知到,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所要培养的重要对象,创新对于任何一种事物或者机制来说,都是促使其历史车轮源源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a发展创新型人才
在世界上,经济实力的较量就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纵观世界上的各个发达国家以及综合能力强劲的大国,教育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长期任务。不能否认的是,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的创新体系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只有当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实力增强,才能够在国际上的综合能力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型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时代需求推进着国家的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说,创新型人才必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具备良好的献身精神和进取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等可贵的创新品质。具备了这样一种品质,才能够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才能构成创新型人才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所以,发展和壮大教育事业就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必须做好的长期工作。b、网络教育的发展以及多媒体的运用
如今,站在时代前沿的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教育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逐渐的也似乎成为了未来全球化形势下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已经明确的认识到当人类进入网络教育时期,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的目的都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得到转型。只有教学方式和受教育的对象的接收方式相吻合,孩子们才能够得到更大的收获,获得更好的教育。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而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由于多媒体能够形象、直观、大容量反映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真正切实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生活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一些有关网络教育的知识,但我们所能认知到的只是局域性的,面对未来的世界,我们还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了解网络教育的深层体系,从而知道我们的教育走向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方向中。①
c、发展现代教育,构建新型教学机构
所谓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时代的特点进行改革,使之顺应潮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做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同时师资力量包括校长都要具有应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同学的能力,课程和教材内容的设定更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特征。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需要的是以个人的吸收能力为基础的,人不单单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生产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个人的潜力,并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急需解决的任务。目前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普遍提出:要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要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要以国际化、信息化为背景重新制定改革方略;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充分认识教师素质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积极倡导和探索教育转型与具体教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育改革的成功进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机构,培育和创造未来教育的新型模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机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对于教育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
对于我们的教育,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0)②
民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就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做大文章,既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积极陶冶文化素养;既要努力增加知识积累与储备,又要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要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要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在教育这条无尽无止的大路上,我们必须坚守好绝对的心理素质,披荆斩棘的前进着,前方的道路永远是光明且充满阻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毫不松懈的在这条改革之路上不断努力前行,才能看到最终的阳光灿烂。
21世纪是我们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纪,是寄托我们美好梦想的知识经济时代。当跨进这一崭新的历史时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既有高科技的挑战,同时又会面临着生态破坏、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更加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前进,未来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来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世界,以一个迅速适应新的发展模式的身份参加的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个人价值以及能力发展到最大化。以一个发展的眼光来关注教育事业,使其朝着一个融合理想与现实意义的方向有节奏性的前进!
①
①丁刚.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学科出版社,20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