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08:2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绍兴市职教中心潘吉祥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迅速发展,“三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也日趋完善。尽管学校的改革发展与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学校的总体利益与教职工的具体利益也是一致的,但只要是改革,就必然会产生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而学校的改革发展需要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需要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因此,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工会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充分认识维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有大维权的思想意识,更要在措施上注重实效,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工会工作。围绕维权这一工作重点、核心,学校工会只有在如何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上下工夫,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维权工作。

一、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实践

1、规范建立教代会运作机制。

教代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途经。随着学校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维权内涵注入、赋予了教代会。从学校工作报告到师资队伍发展规划;从教职工聘任方案、奖惩办法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从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到各项重大举措的审议通过等,正是因为教代会牵涉到众多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因而倍受教职工关注。因此,如何建立教代会的远作机制就更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要提高对教代会的思想认识,因为思想决定意识。学校工会作为教代会的常设机构,就是要通过教代会来实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教代会机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通过教代会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是法律赋予教职工的民主权利,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本质所决定的,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因此,教代会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能随哪个领导的意愿而随意地进行更改、变动,而是学校管理制度的根本。

其次,教代会必须走“三化”(即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之路。第一,要依据《工会法》、《劳动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有关规定,制订出一整套切合规范程序,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教代会实施细则》,详列定时、定期召开教代会的具体内容及操作规程;第二,还要根据不断更新的教代会内涵,定期对《教代会实施细则》进行必要的修正,使之更符合时代实际;第三为保证教代会各个环节能顺利有效地实施、进行,学校工会在议程安排上应尽量保证教职工有较充分的时间来审议、讨论、反馈、评议;第四,还必须建立教代会运作督查机制,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例如,提案落实工作督查;决议、制度实施后教职工反馈意见征集;通过督查,及时指出、纠正各项决议、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召开专门会议,针对一些“擦边球”进行补充说明和规定等,使教代会这一重大民主活动能逐步向“全程化”方向迈进,以加大学校工会“过程维权”的实施力度。

2、其它民主活动的机制创设

学校中除了最大的民主活动——教代会以外,其它的一些民主活动也要建立、创设运作程序、机制,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以尽量减少这些活动的随意性和不定性。例如,校务公开工作,要以制度的形式确定责任人,具体工作落实部门,还要对公开内容和时效性进行必要的规定,并提出一些适当的奖惩措施。再如,大宗物品招投标工作,因牵涉到双方的具体利益,故在程序制订上宜细化,先定招标部门责任人,再定开标、议标部门、人员,责任人双方最好向背,且开标前先议好中标原则,最后,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和再验收。通过这些民主活动的创设机制,一方面,可以使学校的各项民主活动及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落实,另一方面,也可还参与人员以清白,杜绝不正之风的滋生,促进廉正建设。

3、维权工作长效机制的创设

学校工会的维权工作是随着学校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工会的存在而存在,切实做好维权工作对学校工会而言不是一项面子工程,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实事工程。一方面,学校工会要不断地在学校的各项民主活动中创设具体的运作机制,另一方面,考虑到这项工程的长期性,还应建立一些灵动的长效机制,如:

(1)建立源头参与机制

《工会法》中特别指出,工会可以参与同级党政共同研究,进行重大决策。就学校而言,建立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可以保证工会能参与学校中的一切重大决策活动。事实上源头维权才是最根本的维权。学校工会作为维权工作的主体,理应成为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报告人、第一代言人、第一维护人,只有这样,工会的生命力才会旺盛,工会的号召力才会强盛,工会的战斗力才会达到鼎盛。

(2)专项工作报告制

学校中的某些工程时间跨度大,专业性强,如重大基建项目、专业设施系统配置等,学校工会虽可在源头上参与一些决策性措施和实施方案的制订,但对这些工程的过程管理、监督和结果验收上困难较大,学校工会可通过教代会等形式建立专项工作报告制度,要求具体的工作责任人就工程过程的开展和结果情况向教职工或教工代表作专项报告,以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在这些工作中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成立劳动关系争议调解小组

三制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加大了学校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的实施力度,近年来,学校中出现教职工校内试聘、待聘的人员逐步增多,而且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及人口出生率的回落(近年来已呈现生源数逐步下降的势头),这些劳动关系争议调解事件将会呈上升态势。由于试聘、待聘直接带来较大的经济问题,故这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矛盾复杂化,甚至尖锐化。成立以工会为主体的劳动关系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双方的沟通,并进行一些专题性的法规研究,一方面可以维护广大教职工的一些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协助党政顺利推进改革举措,促进改革过程中校内关系的合理和谐发展。

(4)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广义上理解是十分广泛的,而且现实问题往往错综复杂,有些问题甚至还涉及许多法律问题,解决起来并非易事。而学校工会组织中的成员多为兼职人员,绝大部分工会干部并非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员或研究者,不进行专门的研究,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很有必要以工会牵头,建立必要的法律援助机制。聘请相关的专业法律人员担任顾问,成立校内法律咨询小组,专门为解决相关维权问题提供法律方面的知识援助,以法律的形式来为保障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二、对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工会法》在工会职责中指出“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学校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权工作责职,必须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的正确理念,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到教职工第一线,才能真正了解教职工的疾苦,才能真正了解教职工的需求,维权工作的目标才会明确,才能真正做到“想教职工所想,急教职工所急”,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强化维权的责任意识

《工会法》中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责职,就是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切实地承担起维权工作的责任,要求各级工会干部把维权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大事业来完成,而不是把维权工作当作是一项任务,单纯地就维权而维权,更不能搞形式主义,或推托搪塞、弄虚作秀。学校工会也一样,要把落实各项维权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责任,加强各级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切实做好各种得人心、暧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实事工作,使工会真正成为教职工之家。

3、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维权能力。

要想切实完成广大教职工交付的维权使命,各级工会干部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工会一把手,必须切实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做到在源头维权时要讲得出、参得进、议得准。平时,除了了解本单位各项制度的内容及贯彻执行情况以外,还必须尽可能地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一些典型事例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在具体的维权工作中能判得准、讲得明、维得实。而且除了自己带头学以外,还要带领工会班子队伍一起学,以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维权能力,切实地担起维权重任,更好地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第二篇: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法律对工会职能做出的重大调整和明确规定,是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殷切期望。在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利益格局与利益关系处于空前变化与调整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依靠方针、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

定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切实履行好工会组织的维护职责呢?具体地说是要健全两项机制、协调三个关系、实现三个转变。

一、健全两个机制,使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核心。这就需要我们在维权的工作实践中着力寻求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做到依法维权、依法办事,使职工权益在企业规范化的管理行为中得以体现,具体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

1.在健全、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上下功夫,认真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职代会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制度,同时也是我们维护职工民主权利的基本途径,是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渠道,是工会组织长期坚守的一块维权阵地。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做到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的重大改革方案不出台、不实施,才能确保职工的民主权力正常发挥,确保职代会制度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

2.在健全和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协调好劳动关系。集体合同覆盖了绝大多数职工,包含了职工的劳动权益、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和保险福利等基本内容,是企业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会维权的重要依据。因此,工会组织既要联系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适时改进、充实平等协商的方式和内容,又要建立、完善对集体合同的履约责任制和监督检查制度,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健全科学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二、协调三个关系,为维权创造有利的环境

维权是一个互动过程,需要主客体的共同参与和关注,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哪级组织单独的事,也不只是工会的职责。就维权工作来说,企业的各级、各层、各个系统,从领导到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协调好三个层次的关系:

1.协调好工会与企业的关系。在企业真正维护职工权益必须依靠行政方面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尤其是要与企业领导者协调好关系。一方面,要注意让行政领导在维护职工权益中争取主动,要积极为行政领导创造与职工直接对话的机会,让领导在职工面前做出承诺,推动维权工作。另一方面,工会组织要积极反馈有关信息,通过巡视、调研等活动,让领导在维权中把握大局、协调指挥。

2.要协调好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一方面,对职工利益合法要求,通过正常渠道广泛呼吁,造成声势,让企业领导了解群众疾苦,多为职工办实事;另一方面,要注意把通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起来的劳动热情、积极性和干劲引导到企业改革发展上来,从而实现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

3.协调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工会和职工是一家人,但也需要协调。让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和不断提高工会干部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努力将工会建设成为为职工说话办事的机构,增强职工对工会的感情,做到职工有困难乐于找工会的观念。把工会建成真正的职工之家。

三、实现三个转变,保证维权效果。

1.要以维权工作统揽工会业务,努力实现工会组织由“活动型”向“维护型”转变。工作中,工会组织要从维权角度来谋划安排工会工作,通过生动活泼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来体现出工会在维权中的作用。转变过去工会工作就是吹拉弹唱、突出劳动的固有观念,逐步把工会的角色定位和工作重心转移到维权上来,完成好角色的转换,旗帜鲜明地以维权为已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

2.注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维权工作由客体维护到主体维护的转变。工会组织要开展好教育工作,加强对《劳动法》、《工会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本单位规章制度的宣传,使职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教育职工要敢于和善于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增强维权工作的主动性,确保维权效果。

3.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现维权工作由“工作型”向“情感型”转变。各级工会干部要树立职工权益无小事的观念,注意倾听来自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敢于和善于抓住同职工利益最密切的聘用、分配、劳保、福利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要想职工之所想,做到职工想不到的工会要替他们想到,职工不能办到的工会要尽力帮助他们办到,职工能办到的工会要帮助他们办得更好。

总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会组织作为第一责任人,在维权工作中既要敢于承担责任、超前工作,又要善于全面思考、多方协调;既要维护职工的合法又要注意将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企业经济工作之中;既要秉承传统,发挥优势,又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维权工作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陈天扶)

第三篇:新时期工会维权工作调研与思考

新时期煤矿企业工会加强维权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工会是员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作为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全总在工会十一大上首次提出来的。2003年,王兆国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以此推动劳资合作共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06年底王兆国又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倡导“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这一最新提法,集中反映中国工会维权工作的新探索新经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民GDP持续增长,给煤矿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广角上看,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抢抓历史机遇,掀起二次创业狂潮,剑指“千、百、亿”宏伟目标,现代化矿区打造已初具规模。定格公司内部管理活动,矿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地面环境建设如火如荼,但磕磕绊绊的“扯皮事例”依然不少,波及劳资关系、薪酬分配、管理考核等诸多方面,而工会作为员工权益维护的主体,其作用发挥如何?履职现状怎样?主动维权使命如何担当?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煤矿工会维权存在的问题

煤矿工会履行职责,一惯做法是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来谋划、来落实,企业也按此要求评价工会工作成效。煤矿工会主抓群安工作、扶贫帮困、劳动保护、文体活动等具体事务,实则上是煤矿内部管理的进一步深化,是矿区阶段性工作所需的补充和完善,工会组织为企业服务仍占主导,为员工利益博弈而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工会组织也因此常陷于员工群众诟病之中,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维权手段丰富不够

工会维权靠什么?最重要的手段是依法、依规、依章。工会的维权职能,在《劳动合同法》和《工会法》中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没有那么顺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会组织的地位和权利是“很高”“很大”的。企业重大决策要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开除职工要事先通知工会,企业违反劳动安全法规,工会有权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员工工资工会有权代表职工与经营者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等等,还有很多权利。但是,这些权利缺泛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常常被动趋同于企业的管理行为之中,导致员工群众遇事常“绕道走”,找企业领导的多,走工会维护程序的少。

(二)维权渠道畅通不够

近几年,煤电公司二级单位不断拓宽工会维权渠道,相继成立 “模拟法庭”、“劳动仲裁办公室”、“工会维权办公室”等部门,承接员工权益调处工作。之所以目前维护工作还不到位,关键在于源头维护渠道梗阻不畅。在企业上层参与中,工会组织的话语权“份量”比较有限,涉及工会利益、职工利益的敏感或难点问题,很怕给上级领导添乱或引起上层领导的责难与不悦,致使问题回避。在基层,民管会成员,职工代表是参与源头维护的主要力量,但许多代表徒有其名,更谈不上源头参与和维护,员工利益诉求能不能得到解决,常常是队长、书记拍板定夺,看似畅通的维权渠道至上而下都有阻碍,源于机制和履职弊端没有得到匡正。

(三)维权成本投入不够

维权成本投入,一是物质载体、经费和人员投入。如设立劳动仲裁厅、建立救助中心等需要投入物力、人力和财力,实施法律援助、调查办案更需要资金投入,在目前劳动用工吃紧、工会经费总量不高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企业敢于在这方面投入呢?二是精神成本投入。工会干部维权,常常顶着多方面的精神压力,周旋于弱势群体和侵权强势群体之间,在两者矛盾的交织中,工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反映真实情况,替职工说话,怕领导不认同,自己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不替职工说话,权益维护浅尝辄止,又违背职业道德和员工意愿。面对决定自己命运的企业班子领导,情愿冒着风险干事的工会干部不会太多,当企业管理行为触及员工利益或引发利益纠纷时,只好无奈地变维护为维持,弄得身心疲惫。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成因,笔者通过调研认为与工会主席角色错位、现行体制约、维权互动性差等,有着必然的联系,亟待解决。

(一)工会主席“角色”不清

煤矿改制之后,企业的工会主席一职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基层工席由普通员工兼职比较普遍。大批兼职工会干部整天忙于应付上级会议以及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工作精力很难专注,常常在应急、应景忙碌状态下工作,很难保证样样出彩。角色定位不明,致使角色用功程度不一,强化、淡化、模糊皆有之,而被强化的往往是党政的角色,淡化的是工人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角色,模糊的是在多种角色中力求寻找平衡。

(二)组织行政化倾向明显

企业工会在组织序列和机构设臵上,基本上是受同级党委领导的,实际上起到了一个具体办事部门的作用。工会领导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虽说是相对独立的一级组织,但实际地位并不是很高。至下而上看,专职工会干部不多,薪酬待遇比较低。这种体制下,工会主要精力、物力和人力,耗费在企业党政安排的具体事务当中,而工会最基本的维护职责,深入推进是大受制约的。工会干部职务升迁,靠企业党政定夺,活动经费靠行政补给。工会干部也是企业一员,也领取企业工资,当企业员工权益的遭到侵害时,很难摆脱自己的利益取向,很难站在员工层面“全心全意”维护员工利益。

(三)维权互动支撑乏力

干过煤矿的人都知道,生产科室抓安全生产、保企业员工饭碗;经营部门当家理财、保企业资本运营;群团部门抓文体活动,思想宣传、保企业“软”实力的提升。平常间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职责指向清楚、分工明确。煤矿工会谈维权,实则上等同于化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利益矛盾,是全局性工作,光靠工会组织去跑路,去当“灭火”队员,实在有些免为其难。这就需要部门支撑和互动,需要部门协同作战。但明确职责指向,这时候就变成人为设臵的“壁垒”,部门领导有责任心、大局观意识尚可补救,反之则阻碍“大维权”格局的营造,影响利益矛盾的化解效率,甚至导致问题久拖不决。另一方面,维护职工权益所要依仗《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但执法主体是政府部门及人民法院,目前,煤矿在这方面的衔接和运作体系并没有完全到位,得到社会力量的支撑互动也比较少。

(四)“双维”观念削弱维权诚意

工会组织怎样维权?持双向维护观点的比较多,但从工会组织的群众特性来说,在整体利益与具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在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激烈碰撞”中,工会本能应该站到员工弱势一边,在原则允许范围内为员工说话办事,维护员工利益。片面强调维护企业利益,忽视员工利益,这是放弃了工会最重要的职责,是为自身维权不作为找借口、下台阶。

(五)工会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工会组织维权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会干部队伍素质要求更高。目前,许多工会干部知识结构老化,不懂法律、不懂经济、不懂管理的大有人在。因此,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中束手无策;在参政议政中提不出有分量的建议;有的在维护中谨小慎微,畏首畏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工会基本职能的发挥。

三、对策建议

工会要切实有效的履行维护职能,就必须针对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笔者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忽视工会工作就说不上依靠工人群众。煤矿企业要安全发展,更离不开工会组织和工人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企业党、行领导人,首先思想认识要转变过来,不能把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看成是同企业叫板唱“对台戏”、是在找企业管理的“茬子”,相反要认识到工会履行维护职能,也是在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赢得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其次,企业党政要不怕亮丑、敢于揭短,听得进工会的意见和要求,放手让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责。最后是关注工会建设,给予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坦诚帮助工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刚性特点,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操守,管理制度确立之时,并未充分保障员工群众的主人地位及权利,民主管理推开之后,员工地位及权利有所提高,但企业管理“短板”没有消除,后勤保障与员工物质文化所需仍有差距,矛盾就会滋生出来。因此,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消除矛盾“滋生源”,筑牢维权第一道关口。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应建立以下制度并严格执行。一是建立并坚持源头参与、超前维护的制度。企业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要在职代会、听证会上通过后出台,确保制度得到员工群众的最大认同;二是建立并坚持逐级维护的制度。要向抓安全生产一样调动企业各部门的维权能动性;三是建立并坚持常规检查监督维护的制度。工会要指派专职人员进基层、进社区、进作业现场,主动跟进,检查指导基层工会的维护工作。

(三)勤学苦练,提高素质。

工会的维权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幅度宽,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工会组织务必要创新学习方式,敦促工会干部苦练维权基本功。法律是维权的“尚方宝剑”务必学懂会用;沟通协商、心理疏导等常规技巧要娴熟驾驭;维权“实战”案例注意总结,融会贯通;工会干部还应一日三省,塑造有正气、有勇气、有骨气的人格形象,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树立感情到位、措施到位和责任到位的敬业精神,自觉地站在员工群众的立场上,堂堂正正地维权。

(四)建全机制,合力维权。

新形势下煤矿工会维权单兵作战是不行的,保证其有互动、有支撑还得从健全机制上动脑筋、想办法,能源集团松藻公司渝阳煤矿工会已率先进行有益的尝试。

1、建立专职维权机构。矿工会成立专职维权办公室,选齐配强维权班子,建立起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各级工会维权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受理、调查、处理、答复员工诉求,维权员工合法权益。

2、健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工会裁决权制度。对涉及员工合法利益的事项,维权办公室要充分发挥作用,按照政策规定,公正地作出裁决,真正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二是完善源头参与制度,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对涉及员工利益的政策文件进行审议。

3、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一是推行工会维权特派员制度。在基层队派遣工会特派员,站好维权第一站道岗。二是要把员工利益诉求制度化。工会要定期走访员工群众,对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做好疏导工作,对合法利益的诉求,要努力搭建好协调平台,切实维护好、解决好。三是要使员工利益诉求规范化。建立以工会组织为员工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凡是员工利益诉求事项,由员工所在工会主席及时汇报给矿工会,矿工会直接受理,及时处理和答复。

4、健全完善权益保障机制。一是涉及员工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工会要积极代表员工群众发表意见,主动参与涉及员工劳动权益、利益制度及事项的决定。二是健全工会巡视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巡视检查活动,对巡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

总之,新时期煤矿工会加强维权工作,是构建和谐矿区的重要途径之一。员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之后所迸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大大提高企业抵御任何困难和风险的能力,进而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公司渝阳煤矿工会 胡刚跃 电话:023-48732098 QQ:490203373

第四篇: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妇联维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顺应社会的变革,提升妇女维权的水准,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通过对妇女维权工作的不断探索,找准了宏观维权和微观维权、妇联职能维权和社会维权的结合点,坚持以发展落实维权,以维权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社会维权优势,提高妇联维权的效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但是,不难看出,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侵害,妇女的合法利益时无保障,有待于有关部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思考与解决。

一、整合力量,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妇女维权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妇联干部这个单一群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的工作实践中看,妇女权益的维护必须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变“单打”为“双打”,不断壮大维权队伍,把妇女维权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增强各部门领导的维权意识,密切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妇女权益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维权手段法制化。需要推荐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同志担任人民陪审员,利用她们的合法身份,在参与庭审中引导当事人合理举证,为当事人代言,有效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成立由公、检、法、司以及群众团体等组成的维权联席会,共同为弱势妇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既降低维权成本,又提高维权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健全妇女法律援助网络,妇女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特邀陪审员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妇女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

强化宣传,优化社会环境是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各方面、各层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积极开展家庭学法竞赛、女法官送法进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争创零家庭暴力社区”承诺签字等活动,增强居民知法、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手段,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维权工作的重要性,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时代意义,加强领导,做到机构建立、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能找准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及时解决维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量侵权案件得到有效处理,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关于构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

(一)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婚姻关系

在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同时极易导致婚姻破裂和家庭解散。家庭本应是一个温馨的港湾,然而家庭暴力无论是身体暴力、性暴力还是冷暴力都会使家庭失去其应有的属性,使家庭处于恐怖、紧张的气氛中,其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家庭的破裂,据司法调查家庭暴力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50%-60%,而在2.7亿家庭中有30%不同程序的存在着家庭暴力,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暴力预防与制裁已是迫在眉捷的事了。

(二)家庭暴力严重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暴力、叱骂、怨恨和悲愤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员会是幸福的、快乐的。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其心理和生理上必然受到很大伤害,大多患有恐惧、焦虑、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的心理障碍。长大后极可能因心理的不正常而形成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甚至仇视、报复社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一点,已被许多案件实例所证实。

(三)家庭暴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国家为了预防和制止对公民人身权利及合法利益的侵害而制定了以《宪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如《婚姻法》、《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治安处罚条例》等等。这些法律对惩治犯罪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大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中未能正确实施这些法律,家庭暴力行为却往往被当作家庭内部矛盾纠纷对待,没有依法处置,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侵害者得不到应有制裁。这是对我国有法必依的法律原则相悖的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一种公然的挑衅,也是对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的法律规定的任意践踏和破坏。

(四)家庭暴力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家庭不和谐,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使家庭丧失了其应有的功能,为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甚至会刑事案件的发生,可以说家庭暴力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扼制,遭受暴力者不能及时得到救济,不仅仅会影响家庭的安定,更会影响社会安定,甚至会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可以说女性“以暴制暴”案件中的报复行为大多是施暴者未能得到制裁而放任的惯性的施暴,遭受暴力者未能得到及时救济被逼无奈在绝望无助的情况下而采取的。

(五)家庭暴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的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社会生存、发展的缔造者,而那些基本的身心健康都无法保障的受害者,又如何能全身心的投入社会生产、发展中去呢?家庭暴力严重损伤了这部分人参与社会活动、社会生产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二、查找问题,寻求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首要条件之一就是要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建设和谐家庭对于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一是要积极推进家庭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才能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和谐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只有大力倡导和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邻里关系,整洁舒适、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才能营造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二是要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责任心。家庭成员彼此友爱,平等相待,互相信任,尊敬老人,爱护孩子,夫妻互敬互爱,融洽相处。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决定着家庭的质量,也决定着社会细胞的健康。要不断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促进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三是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成员要做到艰苦朴素、勤检持家,爱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和合理利用水、电、气,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科学消费、健康消费。

四是要以创建文明家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文明家庭创建的力度。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有效载体,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创新发展,带动家庭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引导家庭成员确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五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既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又要吸收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建立健全有利于和谐家庭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依法兴家、依法治家。要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家庭和谐的健康发展。

六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八荣八耻”为衡量标准,倡导和谐家庭建设。

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和谐,社会就更趋稳定。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搞好和谐家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妇女受侵害问题。家庭暴力是危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主要问题。婚外恋、包二奶、第三者插足是引发夫妻矛盾、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拐卖妇女儿童、强奸、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仍占一定的比例,妇女在离婚案件中仍处于弱势。

3、教育问题。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春蕾计划”的实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春蕾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女性在受到高中、乃至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远远不如男子。

4、经费问题。近年来,由于财政吃紧,造成维权经费严重缺乏,妇联维权工作的对象多数是弱势群体,尤其是这些妇女的素质低下、帮扶难度大,加之受组织性质、职能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妇联协调各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

5、人员问题。各级妇联组织没有从事维权工作的专职、专业人员,大大的减弱了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进而影响到基层妇联维权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探索和思考,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要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思考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着力点,组织领导到位,营造浓厚的维权工作氛围;以务求实效为出发点,方法措施到位,开展扎实有效的维权工作;以完善制度为落脚点,维权机制到位,努力提升维权工作水平。

1、转变工作机制,形成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

妇联组织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妇联要走出自己的围城,拿起法律武器,充分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政府等各方面力量,争取和依靠党和政府及人大、政协的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2、建立维权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

维权工作的创新,不仅仅是需要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健全维权网络,将信访维权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那么,要建立怎样的维权网络,才能更好地维权。本人认为:

(1)、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信访接待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的倾向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掌握妇女权益动向,争取超前维权,为领导决策和立法提高依据。

(2)、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打破妇联坐等妇女来访的传统方法,设立妇女法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组织妇联干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值班,解答妇女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让妇女能够不出家门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消除心理障碍。

(3)、建立健全法律保护网络。与基层人民法院配合健全妇女维权合议庭,组织人民陪审员和特邀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在法院中建立女子法庭或维权法庭等。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为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妇女服务,让她们在法律公正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

(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网络。首先与公安部门配合,成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社区暴力投诉站,使家庭暴力事件有人管,并及时得以解决。其次是成立妇女救助中心,解决受害妇女无处栖身、流落街头的问题。

(5)、建立健全妇女帮教网络。与综合治理办配合对失足、犯罪妇女进行帮教,与看守所、监狱、禁毒所等联合,设立帮教信箱,逐一落实帮教人员,尤其是那些没有人探视的妇女,逐一登记,连续帮教,让这些人走向社会不再重新犯罪,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6)、建立健全维权监督网络。与人大、政协配合,对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力量进行监督。目的是使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总之,只有创新维权工作机制,拓宽维权渠道,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维权网络,整合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维权工作合力,才能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关于家庭暴力的救济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其是在法律、道德、亲情的框架下形成的,而发生在家庭内的暴力事件不仅侵犯的是法律的严肃性还有对维系家庭的纽带――亲情、爱情、道德进行的践踏,其危害性更强于普通的暴力犯罪。

家庭暴力的救济

针对现阶段我国家庭暴力的救济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家庭暴力的救济。

(一)自力救济

首先要对广大妇女作好普法教育,使其认真对待第一次家庭暴力,要认识到如容忍了一次就会有更多次的家庭暴力,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在遭受暴力时应及时请求居委会社区及相关机构出面协商解决,要尽最大可能保证自己与孩子的人身安全,如遇危险不应再以“家丑不可外扬”来约束自己,要大声求救尽可能让领导听到或寻找机会报警,在受伤后要及时救治,要求医生详细、准确、客观地纪录伤情,为进一步寻求司法鉴定创造条件,最好在第一时间越到派出所,请求他们开出验伤通知书,到指定医院验伤或司法鉴定部门作伤情鉴定,为今后法律救助保留有利的证据。

其次要对以家庭暴力引发的“以暴制暴”案件给予最大的同情与宽容,要将“受虐妇女综合症”的理论引入到此类刑事案件的定罪量刑中,受虐妇女综合症系指妇女长期处于家庭暴力的折磨摧残之下表现出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其暴力行为背后有着长期遭受虐待、暴力侵犯的历史背景,她们之所以不求救、不离婚而选择了杀人,是因为她们已陷入家庭暴力中无法自拔,她们不能摆脱、阻止丈夫的暴力摧残,也没有足够的社会力量帮助她们掐脱暴力,而她们又不愿挨打,又想活下来,所以在极度恐惧与绝望中会产生过激行为,因此我们在此类案件的审理中必须认识到这种以“以暴制暴”的妇女犯罪案件者,受虐妇女都是有主观恶性都较小,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特点,因此引入“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进行定罪量刑,是符合刑罚的价值理论的,并且此类案件在国内的刑事审判中也有成功的判例。

(二)社会救济

在社会救济上我们要充分发挥“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与“正式社会系统”在解决家庭暴力中的作用。

所谓“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具体是指与受虐妇女互动的人际网络,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或宗教团体,该系统是与受暴妇女最贴近的,对其生活也最了解、最有影响力,如果该系统没有发挥好作用,对妇女负面影响往往更大,如妇女在遭受暴力后,给予她只是劝告说和与“和稀泥”,这不仅不能使受暴妇女摆脱丈夫的暴力,反而使她们学会了对家庭暴力的容忍,然而这种常期的容忍是有限度的,这种容忍在不断沉淀中必然产生仇视及重刑事犯罪可以说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如内蒙古女子监狱中关押的“以暴制暴”的杀夫的女人总在2002年12月已由原来的58%上升到60%,如果他们能解脱,她们何致于选择了杀夫,选择了把自己送进监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在对家庭暴力救济中的作用。

所谓“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警察、法院、医疗、社会及专业服务机构。中国现阶段家庭暴力救济的现状中存在的症结性问题说到底还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观点“观念问题”,绝大数都认为家庭暴力不过是家务纠纷,外人不便于插手,要改变这种观念,以公检法妇联媒体等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必须首先认识到家庭暴力的社会危害性,认识到对施暴者的怠于追究就是对施暴者的纵容,就会使遭受暴力者不得不采用自力救济,而自力救济的越浅就会导致“以暴制暴”刑事案件的发生,因此各机关必须积极合作共同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健全制度,从而从制度上保障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救治挥到实处。

(三)司法救济

司法救助是国家救助形式,具有法律强制力,是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最终救济方式。我国现行法律救济途径主要表现在《婚姻法》第三条第二款“禁止家庭暴力”的原则性规定:第三十二条将实施家庭暴力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即受害的暴力侵害赔偿的依据;第四十六条分别规定了对实施家庭暴力请求损害赔偿的依据;第四十三条和第四十五条分别规定了对实施家庭暴力者给予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这样看来,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了对家庭暴力的救济途径主要有:

1.请求离婚。受害者如果能和施暴者达成协议,则依《婚姻法》有关规定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如无法达成协议,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离婚。

2.提起自诉,要求追究施暴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对家庭暴力的刑事责任无明确规定,但其中可适用家庭暴力犯罪的刑法罪名有:伤害罪、虐待罪、遗弃罪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这些规定包括了家庭暴力行为方式的基本范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行为,长期的暴力行为以及长期的精神伤害,拒绝抚养行为和暴力干涉家庭成员的婚姻自由的行为都是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此类构成家庭暴力行为遭受暴力者可依上诉罪名依《刑诉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四、完善司法救济的对策

(一)司法救济的不足

虽然法律替定了对家庭暴力的救济但现行的司法救济途径还存在许多漏洞和缺失。首先是欠缺防范措施,受害者依上述法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但都只是虐待行为发生之后,而且大多是在重复多次被虐待或发生严重的伤害、损害结果之后,法律才赋予受害者救济之权利。除非施虐者死亡或自我省悟,否则无法防范行为的发生,亦不能在轻微虐待事件发生时就予以制止,使家庭悲剧不会发生。第二是执法成效不明显。刑法中的硬性规定以产生严重后果为前题,使司法介入标准较高,而且执法者,常有家务事不易干涉的想法,执法时冷漠和忽视。而民法中及其他法律所规定的一些选择性公民自救款,本身操作性不强,及公民自身法律知识的缺乏都使得这些条款难以发挥作用。第三是缺乏整体规范。我国的家庭暴力有关规定散见于民、刑法、婚姻法和其他一些权益保护法中。不仅未针对家庭暴力作出特殊性规范,而且并无社会服务法规予以配合,这样家庭暴力作出特殊性规范,与解决模式,其严重性和反复性与日俱增。

(二)完善司法救济的几种对策

通过对上述司法救济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要完善司法救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从侵权的角度看待家庭暴力,建立夫妻侵权责任,并不是否认夫妻关系存在着较多伙伴关系的特点,否则就不需要那些调整夫妻人身和财产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了。因此,实施这项制度应周密考虑,区别对待。可以把各种民事责任形式引入,例如对婚姻存续期间承担的民事赔偿判决,受害人要求立即执行的可以执行,受害者只要求加害人改过不需要立即执行的,可把赔偿判决作为附条件的债务,在将来离婚时执行,不离婚就不执行。夫妻离婚应逐步以夫妻侵权制度来取代历来“照顾”的做法。

第二:强化法律责任,除现行法律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的暴力行为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但对于更多的轻微伤害,也要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方面,各地相应出台了一些实用的地方性法规。婚姻法的修改可吸收其部分条款。对于执法人员的责任要明确分工,防止互相推诿,注意各法律文本、条款之间的衔接,填补某些“真空”。明确对家庭暴力的预防、监督机制,以及对受害妇女的法律援助机制。家庭暴力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第三:是构架家庭暴力法 如前所述,我国家家庭暴力有关的现行法规,均散见于各类法典、法条中有许多漏洞和缺失,并未提出来及根本防治及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途径。极不利于司法操作和社会实践,因此家庭暴力法应包括:

1.保障性规定。即通过法律条文对家庭成员各自在家庭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这现在在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中已有所表现。

2.惩罚性规定。在该规定中,构架选择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相互协调运用惩罚模式。可选择性惩罚规范,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成年者的身体伤害或精神虐待,不是非常严重的,但有必要加以惩戒的,可由被害者在法律许可范围内选择惩罚措施,由执法机关加以执行。强制改过惩罚规范,主要针对触犯刑律以家庭成员权益受到侵害时,由执法者强制对施暴者进行处罚。

3.社会服务性规定。如果紧急庇护所、电话服务专线、法律扶助等各项服务,应从法律上加以肯定,并且政府应对其提供经费辅助。在施暴者方面应提供教育、医疗服务。如此一来,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机构与社会服务配合的体制,彻底解决家庭暴力的问题。第四:改革诉讼机制

1.在人民法院开设家事专庭,我国人民法院关于家庭事务的审判多由民事庭进行。由于我国传统家事观念,使法官多采取消极不理的态度。由于家庭暴力的复杂性和多发性,以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法院完全有必要要开设专庭审理,保护弱势人群的权益。

2.改革诉讼制度。在我国现行家庭暴力诉讼中,一般采用自诉形式,使许多不懂法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受害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济,或者受害人缺乏经济实力,无力提起自诉。因此,使应受惩罚者消遥法外。笔者认为,只有公诉机关根据受害人的行为能力与施暴者的侵害程度与情节,强制向法院提起诉讼,与受害人提起自诉两种诉讼相结合,才能确保受害者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第五篇: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妇联维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顺应社会的变革,提升妇女维权的水准,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通过对妇女维权工作的不断探索,找准了宏观维权和微观维权、妇联职能维权和社会维权的结合点,坚持以发展落实维权,以维权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发挥社会维权优势,提高妇联维权的效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但是,不难看出,妇女的合法权益时有侵害,妇女的合法利益时无保障,有待于有关部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思考与解决。

一、整合力量,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妇女维权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妇联干部这个单一群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的工作实践中看,妇女权益的维护必须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变“单打”为“双打”,不断壮大维权队伍,把妇女维权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增强各部门领导的维权意识,密切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妇女权益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维权手段法制化。需要推荐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同志担任人民陪审员,利用她们的合法身份,在参与庭审中引导当事人合理举证,为当事人代言,有效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成立由公、检、法、司以及群众团体等组成的维权联席会,共同为弱势妇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既降低维权成本,又提高维权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健全妇女法律援助网络,妇女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特邀陪审员队伍建设,完善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妇女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强化宣传,优化社会环境是做好妇女维权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各方面、各层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积极开展家庭学法竞赛、女法官送法进社区、“不让毒品进我家”、“争创零家庭暴力社区”承诺签字等活动,增强居民知法、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的能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手段,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维权工作的重要性,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时代意义,加强领导,做到机构建立、领导到位、认识到位。能找准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及时解决维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量侵权案件得到有效处理,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妇女权益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光靠妇联部门的每日接待是不够的。既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要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一是“借会代言”,提升维权层次。抓住人大、政协会议谏言献策的有利时机,牵头发动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会的优势,推动党委和政府制定或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借媒体代言”,扩大维权影响。借助媒体的辐射和教育功能,通过报纸、电视等形式,宣传妇女维权的意义,在报刊上登载依法维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预防女性犯罪方面的典型案例。三是“借事代言”,强化维权效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配合公安、司法部门开展打拐禁娼、拒毒防毒工作,如去女子监狱、女子戒毒所、女“法轮功”转化学习班等处看望失足妇女,建立帮教小组,及时跟踪帮教,为推进改革、稳定大局做出积极贡献。

二、查找问题,寻求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途径

1、男女平等问题。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到现实中的男女平等,妇女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教育机会、发展环境和法律保护等合法权益的实现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几千年封建意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妇女自身素质及旧价值观的影响,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外来人口中妇女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较差,法制观念相对薄弱。

2、妇女受侵害问题。家庭暴力是危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主要问题。婚外恋、包二奶、第三者插足是引发夫妻矛盾、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拐卖妇女儿童、强奸、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屡打不绝,屡禁不止;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仍占一定的比例,妇女在离婚案件中仍处于弱势。

3、教育问题。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春蕾计划”的实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春蕾计划”有一定的局限性,女性在受到高中、乃至大专以上教育的女性远远不如男子。

4、经费问题。近年来,由于财政吃紧,造成维权经费严重缺乏,妇联维权工作的对象多数是弱势群体,尤其是这些妇女的素质低下、帮扶难度大,加之受组织性质、职能所限,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妇联协调各部门开展维权工作存在一定的障碍。

5、人员问题。各级妇联组织没有从事维权工作的专职、专业人员,大大的减弱了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进而影响到基层妇联维权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探索和思考,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要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思考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以统一思想认识为着力点,组织领导到位,营造浓厚的维权工作氛围;以务

求实效为出发点,方法措施到位,开展扎实有效的维权工作;以完善制度为落脚点,维权机制到位,努力提升维权工作水平。

1、转变工作机制,形成维权工作的社会化格局妇联组织是维护妇女权益的代表,首先要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妇联要走出自己的围城,拿起法律武器,充分利用各级人大、政协、政

府等各方面力量,争取和依靠党和政府及人大、政协的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维权问题,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2、建立维权网络,形成新时期维权新体系维权工作的创新,不仅仅是需要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政策等,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健全维权网络,将信访维权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那么,要建立怎样的维权网络,才能更好地维权。本人认为:(1)、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发挥各级妇联组织信访接待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妇女的倾向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好信息的反馈。以便及时掌握妇女权益动向,争取超前维权,为领导决策和立法提高依据。(2)、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打破妇联坐等妇女来访的传统方法,设立妇女法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组织妇联干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值班,解答妇女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让妇女能够不出家门就能方便快捷地解决问题,消除心理障碍。(3)、建立健全法律保护网络。与基层人民法院配合健全妇女维权合议庭,组织人民陪审员和特邀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理。在法院中建立女子法庭或维权法庭等。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为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妇女服务,让她们在法律公正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4)、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网络。首先与公安部门配合,成立家庭暴力报警中心、社区暴力投诉站,使家庭暴力事件有人管,并及时得以解决。其次是成立妇女救助中心,解决受害妇女无处栖身、流落街头的问题。(5)、建立健全妇女帮教网络。与综合治理办配合对失足、犯罪妇女进行帮教,与看守所、监狱、禁毒所等联合,设立帮教信箱,逐一落实帮教人员,尤其是那些没有人探视的妇女,逐一登记,连续帮教,让这些人走向社会不再重新犯罪,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6)、建立健全维权监督网络。与人大、政协配合,对妇女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出议案、提案,调动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力量进行监督。目的是使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总之,只有创新维权工作机制,拓宽维权渠道,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维权网络,整合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维权工作合力,才能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下载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工会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精选]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妇联维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顺应社会的变革,提升妇女维权的水准,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通过对妇女维......

    妇女维权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妇联维权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顺应社会的变革,提升妇女维权的水准,是妇联组织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通过对妇女维......

    学校工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工会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开县铁锁桥初级中学唐立新 学校工会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学校工会与其他部门工会相比有其差异性。尤其在维权工作中,不仅要体现......

    关于工会依法行使维权工作的思考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工会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其主要手段是维护。作为工会组织本身,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准维权工作的结合点,正确处理两个维......

    关于工会依法行使维权工作的思考

    关于工会依法行使维权工作的思考 关于工会依法行使维权工作的思考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工会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其主要手段是维护。作为......

    浅谈工会维权服务工作

    试论工会维权服务工作 摘 要: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工会组织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所在。“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

    农村妇女维权与信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妇女权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所规定的六项权益:包括妇女的政治权、劳动权、财产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以及婚姻家庭权利,妇联履行的所有职能,都是围绕维护......

    对集团化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集团化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集团化是当今企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经济信息化、一体化和全球化对企业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出的必然要求。各分散、独立的企业,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