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107 教育哲学A卷试题
卷号:5107
浙江电大2006年1月期末考试开放教育本科
教育管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哲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每小题下空6行)
1、“自然人”
2、“教学”的意向性
3、民主教育
4、教学自由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答题要求:必须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阐述理由)
(每小题下空6行)
1、21世纪的教育哲学应该是一种“实践哲学”或“生活哲学”。
2、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根本原因是,人从其天性上说是好逸恶劳的。
3、师生关系有必要从“功能性”关系深入到“存在性”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每小题下空8行)
1、如何理解教育哲学的反思性?
2、如何从“游戏人”的角度理解教育?
3、分析教育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如何理解教育民主化的平等原则?
5、简述学习自由的必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每小题下空18行)
1、教育为什么必须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教育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2、结合实际,剖析现代教学的非理性化表现及其后果。
第二篇:《教育哲学》模拟试题
《教育哲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分析教育哲学
2、理性人
3、学术自由
4、教育民主化
二、辨析(15分)
1、教育哲学知识是一种反思性知识。
2、教学的理性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排除非理性因素。
3、知识并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也不是价值中立和文化无涉的,因此,我们应改变对知识的顶礼膜拜的态度,在课程实践中也应削弱“知识”目标的达成。
三、简答(35分)
1、如何理解教育哲学的批判性?
2、简述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教学的“双边性”?
4、民主教育的性质是什么?
5、简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的区别。
四、论述(30分)
1、什么是教学的理性化?怎样才能促进教学的理性化?
2、试述教育民主化的原则。
第三篇:期末哲学卷
2018-2019学年上学期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2017年S月27日,第13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开幕。当晚的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灯火五彩缤纷,美轮美奂,场内气氛热烈,鼓乐喧天,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开幕式后二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这是一台气势恢弘的杰作,具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③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④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宪法 ②永顺老司城遗址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③2017年冬季我国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多地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
④总书记出席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并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由吴京执导并主演的《战狼2》不仅打破多项华语票房纪录,还创造了国产片在海外影院爆满的上座状态。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在自我发展中不断走向世界
③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5月25日至7月10日,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展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在阿富汗国立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文化存,国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对于“文化存,国家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系国运兴衰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有观众这样表达自己的观感:“通过参观这个展览,我了解了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对阿富汗国家宝藏的颠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强了保护中国国家宝藏的意识。”这体现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②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是被动学习的过程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试卷第1页,总5页 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的艺术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真正哲学
7.恩格斯说: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这主要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是社会变革的物质性力量
C.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8.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品,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能增强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③正确反映时代的要求,能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能决定新时代使命及任务的实现和完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不同时代,诗歌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但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即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0.“难”字当头,是当前一些学生学习中值得研究的心态。研究学习方法,埋怨不能立即见效;落实知识点,总是觉得内容又多又难,不临近考试就不想背书。一味羡慕别人进步快,却对弱势科目学习没有信心,更缺乏毅力和勇气。畏难情绪所及,自然是精神状态低迷,学习难有突破。材料告诫我们
①反对夸大意识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要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要注重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打算穿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华盛顿州,但途中遇到强烈风暴,一个装满29000只浴盆玩具的货柜坠入了大海并破裂,里面的黄色鸭子漂浮到海面上,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是霍夫曼创作“大黄鸭”的灵感来源。对此,霍夫曼表示,自己的灵感来源于在鹿特丹一次画展上看到的一幅风景画中的鸭子。材料表明
A.“鸭子舰队”故事是霍夫曼创造“大黄鸭”的灵感来源 B.“大黄鸭”灵感是霍夫曼对客观事实的主观创造 C.“大黄鸭”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霍夫曼创新的理念 D.只有作者自己的感受才是客观的,才有可信性
1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3.2017年我国突破掌握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等,为第三步空间站研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展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④认识是实践发展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人类胚胎
试卷第2页,总5页 进行有序基因表达、发育进化的奥秘。2018年3月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这主要表明
①规律是事物固有的、非本质的联系
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并把握规律
④人们能认识到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对于什么是孝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孝顺就是多陪父母说说话,有人说孝顺就是多给父母一点儿钱,有人说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同的人对孝顺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生活阅历不同
②认识受到主体条件的制约,人们看问题的方法不同
③问题本身的复杂多变,人们无法做出全面回答
④孝顺是一个主观问题,没有统一而客观的标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的各种理论已相当完备,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普遍有一种发展到顶的思想。不久“量子论”和“相对论”给经典物理学带来了一场革命的风暴,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这说明
A.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B.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D.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向前发展 17.“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螃蟹效应”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促进系统内部有序和结构优化
②要使部分以合理、有序、最佳状态存在③要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④要充分发挥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2017年8月,台风“天鸽”造成我国华南部分地区房屋倒塌、停水停电、农作物受灾甚至绝收,直接经 济损失121.8亿元。这一事实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
②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④台风带来的影响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在数量、程度上的增加或减少 C.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运动和变化
D.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属性和趋势 20.宋朝朱熹《水口行舟》云:“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②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如果“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不完美而否认60分到80分的意义。这启示我们要
A.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B.把握事物联系,切忌孤立片面 C.顾全大局,立足整体
D.脚踏实地,重视量的积累 22.2017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下列关于“稳”与“进”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稳”与“进”相互依赖,“进”离不开“稳” ②“稳”与“进”之间的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
③“稳”与“进”相互区别,二者之间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④“稳”与“进”相互贯通,“进”可以巩同提升“稳”的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人们总说“秋风扫落叶”,但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地则是春风微拂,树叶飘落,出
试卷第3页,总5页 现“春风扫落叶”的有趣景象。上述现象 ①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③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应该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证明了“秋风扫落叶”是错误的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当前,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破解资源环境等约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抓住主要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25.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B.要坚持联系观
C.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26.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是因为
①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创新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④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2017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民法典》对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一修订体现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③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基本形式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因为
A.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B.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29.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漫画强调的是:
①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应尊重不同人生选择 ③善于抓住机遇,以避免人生旅途的挫折
④不断反思纠错,在超越自我中实现价值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0.“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后面,我等等它!”这句话让无数人沉思。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中国有一句古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下列哪句话与寓言蕴含的哲理一致 A.撸起袖子加油干 B.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D.有目标的人生是航行,无目标的人生是流浪
试卷第4页,总5页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选题答案:
二、非选择题
31. 2017年12月5日,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塞罕坝人2017年地球卫士奖。1962年,国家决定在塞罕坝建立机械林场。当时的塞罕坝,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同时由于缺乏在高寒地区造林的经验,头两年人们满怀希望种下的落叶松,成活率还不到8%,关键时刻,在首任场领导班于的带领下,技术攻关组引进了造林机械,改变了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让信心和希望在荒原上重新燃起。就这样,扎根大山中,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三代塞罕坝人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美丽高岭上,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总书记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1)结合材料和《实现人生的价值》相关知识,探究塞罕坝人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8分)
(2)请你就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试卷第5页,总5页
参考答案
1-5 DBBAB 6-10 DABDC 11-15 BDBCA 16-20 CADAA 21-25 DBBAC 26-30DACCD
31.(1)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塞罕坝人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义无反顾地投身为国家、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青春、汗水甚至生命;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坚持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三代塞罕坝人把国家的使命和民族的发展当成个人的理想追求,表达出了高度的爱国热情;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严酷苛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塞罕坝人以革命理想大于天的信念,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用青春、汗水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
(2)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此题只要围绕哲学方法论言之有理两点,即可得满分。)
答案第1页,总1页
第四篇: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名词解释
1、什么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名词解释)
2、后现代主义及其教育
3、广域生存和局域生存(名词解释)
4、教育哲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型
5、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再生
产理论、抵制理论、博雅教育
问题
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形成背景
2、墨子人文主义观点
3、什么是墨子的强说之教
4、墨子非月非命教育哲学思想
第五篇:教育哲学
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与教育公平
教育公正是针对社会任何成员而言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特别是依据个体所扮演的角色、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而涉及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制度适度调节的分配表现出既合理又公平的价值取向。
教育公平关乎教育活动中操作层面的事情,只需遵循同一标准,意味着教育现实中在条件相同情况下的同等对待,强调着衡量教育利益关系上的“同一尺度”,是对教育制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公平侧重于个体之间利益的均衡分配,公正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其本质是对一定的人际关系、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反映,公正的事情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事情未必是公正的。教育公正被作为一个。相比之下,公正的“应然”成分更多一些公平则带有更多的现实成分。
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
教育平等主要是一个反映教育活动中主体间关系的客观事实的概念,而教育公平则主要是一个主观概念,是人们根据对教育平等事实状况的主观体验所作的一种评价。
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育平等强调的主要是“怎样”,属于实然状态;教育公平强调的主要是“应该”,属于应然状态。教育平等反映的是客观事实或现实存在。教育公平则是对这种客观事实或现实存在的一种价值判断。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核心,也是教育公平的载体和实现手段,如果不能保证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那么也就谈不上教育公平;如果抽掉了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就成了空中楼阁。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和永恒理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统一,是二者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的有效保证
教育公正与教育平等
1、平等存在着“过度”的可能性,而公正则不存在“过度”的可能性,所以合理的平等才具有公正的性质。
2、相比较而言,公正所涉及的范围要更为宽泛一些,平等涉及的范围则明显小得多。正是由于公正这一理念的内涵包含了平等、自由和社会合作几个方面内容,所以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公正自然广泛涉及到了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社会规范、社会主要规则及主要政策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正是一种体系化的集合。相比之下,平等只是这种“体系化”中的一项属性、一个层面,尽管这项属性或层面是非常重要的。从公正与平等的分析延伸到教育领域,可以这样认为,教育公正的范畴涵盖了教育平等。具体讲,教育公正是针对最大多数人和事,是以教育制度和规则来约束,针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失当教育行为纠偏”,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寻求平衡点,保持一致而进行的活动。在教育领域,平等并不能代表公正,有时为平等而平等可能成为不公正的起源。
3、公正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同现实社会,而平等概念则往往存在着一种抵触现实社会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