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3 08:2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哲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教育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201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

开课学期:第3学期学时:36学分:2

教学目的:

唤醒并促使教育者更好地理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教育生活,使之不断获得认识、了解和重建教育生活的意识、知识、能力与信念。从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对现实教育问题进行理论批判和反思,对教育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共有八个部分,导言主要简介哲学与教育的关系,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第四章 知识与课程、第五章 理性与教学、第六章 自由与教育和 第七章 民主与教育 第八章 现代教育哲学流派评析。

导言 哲学与教育(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对“哲学是否为一门高深的学问”的形成正确地认识,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要求:了解哲学研究和哲学学习的性质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对于教育活动的必然性、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节 哲学是什么

一、通常的理解

二、具体的涵义

第二节 哲学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一、哲学研究的范围

二、哲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教育与哲学的关系

一、杜威的观点

二、哲学在教育上的应用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哲学家和外国教育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定义,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正确地理解20世纪末哲学的转向,21世纪教育哲学的新定义,教育哲学的实践性、反思性、批判性和价值性等特点,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能够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对教育价值的重估。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概念

一、西方学者的的见解

二、我国学者的主张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哲学的学科属性

二、普通哲学与教育哲学

三、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

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

一、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哲学

第二章 教育哲学发展史(2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放前我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和解放后我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以及美国教育哲学的历史。正确地理解英国教育哲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规范教育哲学、分析 1

教育哲学、可能的公共教育哲学。

第一节 教育哲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教育哲学曲折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人生与教育(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的存在特征和存在问题,中外历史上几种人生境界学说。正确地理解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的批判,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人生境界与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人的存在与教育

一、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

二、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

第二节 人的形象与教育

一、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

二、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的批判

三、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

第三节 人的境界与教育

一、中国历史上几种人生境界说

二、西方历史上的几种人生境界学说

三、人生的境界与教育

第四章 知识与课程(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含义,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的基本特征。正确地理解知识、人生、课程的关系,知识性质、现代知识的性质、后现代知识的性质及其对课程的影响,自然课程、社会课程、人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知识与人生

一、什么是知识

二、知识与人生

三、人生与课程

第二节 知识的性质与课程

一、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

二、现代知识的性质与现代课程

三、后现代知识的性质与后现代课程

第三节 知识的类型与课程

一、自然知识与自然课程

二、社会知识与社会课程

三、人文知识与人文课程

第五章 理性与教学(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理性的内涵,正确认识理性与人生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理性与社会重建的内在联系。理解“教学”概念的关键性特征及教学的理性基础;作为“理性的探险”的教学;正确认识教学是一种理性的探索,以推进教学理性化的进程。

第一节 理性与人生

一、什么是理性

二、理性与人生

三、理性与社会重建

第二节 理性与教学

一、什么是教学

二、教学的理性基础

三、教学:理性的探险

第三节 理性的教化

一、作为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的理性

二、教学的理性化

三、理性的教化与教师

第六章 自由与教育(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由的含义;自由的本质、自由与人生的关系、自由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理解教育在“自由”中的必要性;“教育”的意义及其危机;自由与“教育”意义的呈现;学术自由、学习自由的概念、必要性及其限度。正确地运用自由教育的概念、精神和必

要性;教学自由的概念、必要性及限度,理解教育,开展教学。

第一节 自由与人生

一、什么是自由

二、自由与人生

三、自由与社会

第二节 自由与教育

一、自由需要启蒙

二、自由与“教育”意义的呈现

三、自由教育的精神

第三节 教育中的自由及其限度

一、学术自由及其限度

二、教学自由及其限度

三、学习自由及其限度

第七章 民主与教育(4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主的含义;民主与人生、与社会的关系;民主公民的素质。正确地理解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民主教育”的概念和性质;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和原则。以推进民主学校的建设。

第一节 民主与人生

一、什么是民主

二、民主与人生

三、民主与社会

第二节 民主与教育

一、民主需要教育

二、民主公民的素质

三、民主教育:性质与目的第三节 教育的民主化

一、什么是教育的民主化

二、教育民主化的四项原则

三、建设民主的学校

第八章 现代教育哲学流派评析(8课时)

[教育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教育哲学流派的状况,跟踪世界教育哲学的动态,形成对各种教育哲学思想的正确认识。

第一节 进步主义教育学派

一、历史背景及思想基础

二、发展过程

三、基本主张

四、评价

五、进步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节 永恒主义教育学派

一、思想基础

二、发展过程

三、基本主张

四、评价

第三节 精神科学教育学派

一、历史背景与哲学基础

二、基本主张及基本范畴

三、评价

第四节 存在主义教育学派

一、存在主义及其基本主张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三、分析与评价

第五节 后现代教育哲学

一、后现代主义概说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三、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

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教学辅导应讲清主要的理论问题,并强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加深理解。理论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个别学习较为枯燥。因此,应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重点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多组织开展以现实教育问题为主题的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对话,达到互相启发思维、拓宽思路的目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反思现实的能力,提升教育哲学素养。本课程学习有一定难度,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个别联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为此,应多运用网络等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加强联系,或可组织网上讨论等。考核要求:

本课程内容考核的根据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等三个层次。了解是对有关知识内容要认真阅读,领会其精神;理解是对有关理论或概念要有完整、深刻的把握,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述;运用是对有关理论或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有宏观的把握,并能运用理论分

析、反思实际问题;以闭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理论部分占40%,实际运用占60%。使用教材:

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1.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坤庆,《教育哲学——一种哲学价值论视角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4.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

5.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6.[英]怀特著,李永宏译《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7.孙正聿《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金生鈜,《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9.黄济,《关于教育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2期

10.陈迺臣.教育哲学导论:人文:民主与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

11.[英]索尔蒂斯著,闵家胤译.《论教育哲学的前景》,《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第3期

12.John S Brubacher(布鲁巴克)原著,赵一苇译:《现代教育哲学》,正中书局1979年10月台六版

13.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4.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5.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16.张唤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7.(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1991

18.崔相录:《二十世纪西方教育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19.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3.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马凤歧.自由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5.于伟.现代性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张楚廷.教育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7.[俄]别尔嘉耶夫著,徐黎明译,《人的奴役与自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8.[法]勒格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商务印书馆,1999

29.[美]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0.[美]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

31.[英]罗素著,李国山译,《自由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32.[法]萨特著,周熙良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3.[美]弗洛姆著,陈学明译,《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

34.[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5.[英]哈耶克著,杨玉生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6.[美]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编译,《学科·知识·权力》,三联书店,1999

Joel Spring, Wheels in Head: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of Authority, Freedom, and Culture from Socrates to Human Rights,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9

35.Rosenkranz,J.K.F.,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Pvi,Trans,By A.C.Brachett,New York and London,D.Appleton

and Company,1986

36.Popper,K.Objective Knowledge:An Evolutionary Approach,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37.Freire,F.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70

38.Peters,R.S.e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

第二篇:《经济哲学》教学大纲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3级北京(朝阳)班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

《经济哲学》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王晓林

第一讲

经济哲学的研究概况

一、经济哲学的学科界定(重点掌握)

(一)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哲学与哲学的关系

(三)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二、经济哲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时代的要求

(二)哲学发展的需要

(三)经济学变革的需要

(四)经济学具有哲学思维的历史传统

三、经济哲学研究的主要思路

(一)按照历史线索研究的思路

(二)按照世界观各个方面研究的思路

(三)按照经济问题研究的思路

思考题:

1、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认识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第二讲

所有制及产权辨析

一、所有制、所有权以及产权概念(重点掌握)

(一)马克思的所有制概念同所有权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现代西方产权概念的内涵

(三)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比较

(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和现代产权制度的界定

二、所有制演变的条件、趋势和判断标准(重点掌握)

(一)所有制演变的基本条件

(二)所有制演变的基本趋势

(三)判断所有制合理与否的标准

三、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一)科学界定所有者权利

(二)中国未来的所有制发展趋势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问题

思考题:

1、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什么关系?

2、何谓所有者权利?

3、产权概念、现代产权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4、所有制演变的基本条件。

5、判断所有制合理与否的标准。

第三讲 经济理论的人性假设

一、斯密经济人假设思想(重点掌握)

(一)人是自利的,追求个人利益

(二)人是有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三)对个人利益的追逐,客观上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三形态学说(重点掌握)

(一)人对人的依赖

(二)人对物的依赖

(三)自由个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重点掌握)

(一)市场经济增强了人的独立性

(二)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自由发展

(三)市场经济使人们获得了平等的社会地位

思考题:

1、斯密经济人假设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三大形态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第四讲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

一、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基本目标(重点掌握)

(一)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科学内涵

(二)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历史上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经验教训

二、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辩证关系(重点掌握)

(一)社会基本矛盾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二)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矛盾关系的辩证分析

三、当前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关系的基本思路和对策(重点掌握)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社会公平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二)完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防止贫富差距拉大

(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思考题:

1、什么是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

2、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是什么关系?

3、当前应如何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五讲

人力资本与知识经济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重点掌握)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

(二)人力资本及其性质和特点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重点掌握)

(一)人力资本是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

(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

三、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首要资本

(一)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二)知识经济需要劳动主体具有高质量人力资本

(三)大力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中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对策

思考题:

1、什么是人力资本,它有什么特点?

2、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

3、发展人力资本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意义?中国应对知识经济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第六讲

创新劳动的理论思考

一、提出创新劳动概念的必要性(重点掌握)

(一)创新劳动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创新劳动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三)创新劳动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创新劳动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

(一)创新劳动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二)创新劳动与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

(三)创新劳动理论与若干现实问题的解读

三、创新劳动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重点掌握)

(一)创新劳动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创新劳动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三)创新劳动与认识论的发展

(四)创新劳动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四、创新劳动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一)创新劳动能力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劳动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确立创新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考题:

1、为什么要提出创新劳动理论?

2、创新劳动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具有什么意义?

3、从创新劳动理论的角度分析提出并实施创新兴国战略的必然性?

第七讲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一、市场经济创造了从共同体社会到公民社会的经济基础

(一)公民社会的含义

(二)自然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是各类共同体的附属物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社会独立存在,构成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

二、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保障(重点掌握)

(一)民主政治的含义

(二)市场经济体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三)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保障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类政治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从等级化到平等化的转变

(二)从专制化到民主化的转变

四、市场经济要求国家政治“法治化”(重点掌握)

(一)在市场经济社会,政治权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让渡

(二)政治权力的多种可能结果

(三)必须通过制度与法律来防范权力的滥用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2、为什么说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保障?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政治为什么会“法治化”?

第八讲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一、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一)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相互关系的诸多争论

(二)唯物史观对两者辩证关系的科学把握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对道德建设的影响(重点掌握)

(一)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确立及其道德尺度(尊重所有权、独立、平等、自由、公平、正义等)

(二)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及道德进步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新特征与新问题

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重点掌握)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道德建设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与调控机制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道德建设的传统根基与外来借鉴

思考题:

1、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为什么具有两重性?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第九讲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资源及其配置方式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宏观调控的功能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三、宏观调控的方式转变

(一)宏观调控的共性与个性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三)宏观调控的方式转变与相关改革创新

第十讲 劳动、财富与人的发展

一、劳动在当代社会的新变化

(一)在劳动主体和劳动对象的关系中理解劳动

(二)在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关系中理解劳动

(三)把握劳动形态的多样性

二、劳动在创造财富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掌握)

(一)劳动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

(二)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最终源泉

(三)劳动是创造社会关系的惟一源泉

三、社会财富和人的全面发展(重点掌握)

(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关系

(二)劳动者自身的发展和劳动者对社会财富占有的关系

(三)社会的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

1、怎样认识当代社会劳动形态的多样性?

2、怎样理解劳动在创造财富中的地位和作用?

3、如何理解财富占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阅读书目:

1、董德刚等著,《经济哲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2、董德刚著,《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的建设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美]舒尔茨著,《人力资本投资》,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5、刘敬鲁著,《经济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篇:《人生与哲学》教学大纲

《人生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生哲学 课程编码:13154006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并修课程:无

课程简介:人生哲学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它以哲学观照人生,从人生体认哲学。作为超越有限和关怀终极的学问,哲学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地图。如果说诸自然和社会科学日益揭示出宇宙和人生的部分真相,哲学的使命就在于据此有限知识反思存在及其意义,指明人类改造自身和世界的方向。就此而言,一切哲学都是人生哲学。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不同,人生的体验不同,所感悟的人生哲学也必然不同。因此,本课程远离说教,适度引导,注重对人生和世界意义的深度反省。人生哲学之所以可能,源于人类共有的命运。诸如灵肉一体、生死无常,此等命运虽圣人等同凡夫,富贵无异贫贱。如何使得灵肉和谐,生死无畏,人生选择固有万千,解脱之道殊途同归。

二、课程教育目标

本课程紧扣人生的重大主题,力图结合哲学原典,通过纵深讲述、课堂研讨,让学生学会哲学思考,对人生问题有豁达领悟。

了解东、西方哲人对人生的代表了解东、西方哲人对人生的代表性看法,树立有品位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将感悟的人生哲学思想落实到做人和做事中去。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人生三路向

【教学内容】 1.坚持一切从实际

2.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4.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要求】

1.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2.熟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二章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内容】

1.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1)人生行动的含义

(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3.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善。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教学要求】

1.掌握: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2.熟悉: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

3.了解: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三章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教学内容】 1.2.3.4.5.6.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

【教学要求】

1. 掌握: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际和谐的作用;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2.熟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社会交往的作用;建立美好的友谊;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3.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四章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内容】

1.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3.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 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5.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6.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 7. 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8. 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9.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教学要求】

1.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2.熟悉: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了解: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4

第五章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内容】

1.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3.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4.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教学要求】

1.掌握: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2.熟悉:矛盾的概念;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3.了解:矛盾观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六章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内容】

1. 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3.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4.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5. 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6. 成功与失败伴随着人生的发展 7.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要求】

1.掌握: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在知行统一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2.熟悉: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3.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七章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教学内容】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2.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3.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4.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2.熟悉: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八章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

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2.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1)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2)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科学思维训练。

3.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 4.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

1.掌握: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熟悉: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 3.了解: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九章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教学内容】

1.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2.人生目标和社会发展

3.人生目标和个人成长

【教学要求】

1.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2.熟悉: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3.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3

第十章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内容】

1.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

(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3.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 4.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1)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2)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

(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要求】

1.掌握: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2.熟悉: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学时】4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命题原则与思想: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了解和熟悉人生哲学是关于人生问题的哲学学说,是人生观的理论形式,了解和熟悉人生的目的、价值、思想、意义、态度等,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考试范围:第一到第十章

(三)考核要求:

(四)考核类型:考查 1.平时考核:作业、课堂表现 2.期末考核:课程考查论文

(五)试题类型:

(六)试卷结构:

(七)成绩评定:课程成绩100分,其中平时成绩(作业、考勤)占50%,期末成绩(课程考查论文)占50%

五、其它说明

(一)基于学业规范的要求

1、道德规范:应遵守学校《大学生手册》里有关学术诚实的条例,如若触犯,可能将受到高至“开除学籍”的严厉制裁。

2、行为规范:请于上课前准时在教室等待上课;上课期间,关闭手机;如果你有紧急事情的话,请坐在靠近门口的座位,以便尽快离开教室而不影响正常的授课秩序;缺席时你需要自己负责获取所有课上使用的资料和讲授的信息。

3、作业规范:交给老师的所有作业必须书写清楚、很好地组织和归类、并装订好;字迹模糊将会被退回,必须重新提交一份清晰的版本;提倡并鼓励与同学讨论作业,但是最终的作业必须是独立完成的,抄袭或复制其他同学的作业违背学术道德,情节严重者将提请有关纪律检查部门处理;如果由于特殊情况不得不缺课的话,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允许你在 6

下一次上课时补交缺课当天的课堂作业。

(二)课外学术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和相关资料约,以掌握相关知识配合教学。

六、参考资料

1.《人生十论》 钱穆编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10月第1版

2.《生命哲学》(德)费迪南·费尔曼编著 华夏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3.《哲学与人生》 傅佩荣编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10年5月 第1版 4.《培根论人生》:(英国)培根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0年1月 第1版

5.《卡耐基经典小故事全集》 北京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课程负责人 : 教研室负责人: 学院领导:赵建军

第四篇:“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82左,缺11.26](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 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艮、既济、未济等卦,特别是各卦的《彖传》。[《资料》23-31]

《系辞》上下。[《资料》126-137]

《论语》5.13, 9.1, 9.4, 9.17, 17.19。[《附加材料》82左,86-3-86-4,86-18]

《老子》2,4,21,25,32,40(反),42,73,77。[《资料》144,145,153,155,159,162,163,177,178]

《庄子》1(北冥有鱼……圣人无名),6(大宗师),17(秋水),18(至乐:种有几),22(知北游)。[《资料》182,197-202, 210-232]

《管子》:见《资料》252-262(水地,四时)。(3)《印度哲学》:《无有歌》(《创生歌》),《广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心经》,《中论》。[《资料》385-394]

思考题:

*(1)试述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和芝诺对于终极实在的看法,以及三者的关系。(2)柏拉图的终极实在观。

(3)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本体论)。

(4)柏罗丁的实在观与神秘主义。

(5)以上这些哲学家关于终极实在的看法的共同之处何在?

(6)《书经》、《国语》有关论述中包含的终极实在观。*(7)《周易》对终极实在的看法是什么? *(8)老庄(可参比《管子》)的终极实在观。

*(9)古印度《奥义书》中的终极实在观的基本特点何在?(10)早期佛教和大乘佛教认为这世界的实在是什么样子的?

*(11)中西三方古代终极实在观主流思想的相互参比。

(三)真知识如何可能?(三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50-51(德),54-56(普),65-68(苏),75-83(柏),149-153(亚),175-177(怀疑),365-382(笛),449-457(洛),502-505(贝),517-531(休)。

《西哲选下》249-287(康德)。

《资料》429左(学习悖论),402(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哲》中有关段落;《古希罗》中有关段落。(2)《国语》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再读)[《资料》63-70]。《老子》10,12,14(21,知凭势态),18,19,28,36(“反”中求真知),40,47,48,52,55(16,知和知常曰明)[《资料》147-169]。《庄子》2(齐物)[《资料》185-197]。《孙子》谋攻、形、势、虚实[《附加材料》86-22-86-28]。《韩非子》孤愤[《资料》278-282]。《论语》6.30(能近取譬),7.8(举一反三),8.8(兴于诗),8.13(笃信好学),9.4(绝四),9.6-9.8,9.30,12.22(知人),14.38(知其不可而为之),15.3(一以贯之),15.12(远虑),15.31(不如学也),15.33(知及之),16.13(鲤对),17.1(时),17.8-17.11(学,艺)[《附加材料》84-86-18]。《中庸》[《资料》321-338]。《孟子》公孙丑上(不动心,浩然之气),离娄上(诚),尽心上(万物备于我,良知)[《资料》96-100,110左,123-124]。《易》系辞[137]。(3)《瑜伽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中论》,[《资料》395-397,392-394]。

思考题:(1)笛卡尔之前的西方古代哲学如何看待知识的可能性?[人能像苏格拉底所说的“自知其无知”吗?]

*(2)笛卡尔如何论证知识的可能?其创新之处何在?(3)英国经验论提出了什么挑战?它是合理的吗? *(4)康德认识论的基本特点。*(5)范蠡凭什么知道“时[机]”的成熟与否? *(6)孙子认为“[取]胜”的关键何在?两位将军都力求“知己知彼”,哪一位将军可能取胜?

(7)按照老子、庄子的看法,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真知识?

(8)韩非子认为君主应靠什么来治国?

*(9)孔子认为应该如何求真知?

(10)子思、孟子的知识观。

*(11)《瑜伽经》描述的是怎样一种认识?

(12)那些大乘佛经如何理解真知识?

*(13)指出中西印认识论的差异与某种关联之所在。

(14)到底有没有真知识?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意义上的?

(四)什么样的人生是[尽可能]最好的?----------伦理学及道德哲学(三讲)阅读材料:

(1)《西哲选》52-54(德谟),108-118(理想国),154-157(亚),181-195(斯多葛),223-224(奥古斯丁)。《西哲选下》309-320(康德)。

《资料》430-439(苏:道德义务),407-415(亚:德性与幸福),421a-421c(伊壁鸠鲁:灵魂的平静),448-458(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古希哲》225-232(昔兰尼派[享乐主义]与犬儒派);236-249(什么是德性)。

(2)《附加材料》86-30-86-34(墨子:兼爱),297-305(杨朱)。

《论语》1.1,1.6,2.4(吾十有五),2.5-2.8(孝),3.23(乐),4.2,4.11, 6.11(7.16,孔顡之乐),6.20, 6.23, 6.29,6.30(15.24),7.12(富而可求),7.21(不语怪),9.18(好德好色,《中庸》12章:“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11.26,12.1(克己复礼),13.18(父子相隐),13.23(和而不同),14.6(未有小人而仁者),15.9(杀身成仁),17.8(好。。不好学),17.2(三年之丧),18.6(鸟兽不可同群),18.8(无可无不可)。[《附加材料》中有关章节]

《孟子》:《资料》88-95左(义利、王道),99-100(恻隐之心),117-121(性善)。

《老子》18-20,28,38,39,43,49(浑其心),51,55,67,76。[《资料》中有关章节]

《庄子》逍遥游,大宗师,秋水,天下。[《资料》中有关章节]

(3)印度:同于二、三部分中关于印度哲学的材料。思考题:

(1)德谟克里特与柏拉图的伦理学的共同之处何在?

*(2)相比于其他希腊的伦理学说,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伦理学与他的终极实在观有什么联系?

(3)分析斯多葛派与伊壁鸠鲁的伦理学的异同。

*(4)两种享乐主义(hedonism)――个人型与社会型的(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异同何在?个人享乐主义与利他主义(altruism)的对立预设了某种共同前提吗?

*(5)康德伦理学的要旨是什么?它继承了西方传统伦理学学说中哪些因素?[相比于东方思想,西方伦理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6)杨朱与墨子的伦理学说与西方哪些伦理学说最靠近?

*(7)试述孔子伦理学说的要点,它与西方伦理学的基本区别何在?它比较接近中西方其他的哪种伦理学说?

(8)孟子伦理学说与孔子的相比,有什么变化? *(9)老庄的伦理学说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0)比较儒家与道家的伦理学思想。它们的当代意义何在(比如在“克隆”、“生态”、“文化多样性”、“国际冲突”、“可能的灾变”等问题上)?

(11)印度教(以《吠陀》及《奥义书》为源头)与佛教各自可能包含什么样的伦理学学说?

*(12)概略比较西方与中国及印度的伦理学学说。(13)以上哪种伦理学学说最能吸引你?为什么?

(五)什么样的政治形态是合理的?――政治哲学(三讲)阅读材料:(1)《资料》403-406(理想国统治者),415-420(亚:政治学),441-447(洛克:政权的来源与合理性所在)。《西哲选》157-159(亚),397-401(霍布斯)。《西哲选下》37-50(孟德斯鸠),66-79(卢梭)。(2)《资料》4-9(洪范),35-44(文王等),49-50(郑铸刑书),53-55(孔子论刑鼎,史墨论君臣无常位)。

《论语》2.1,2.3,5.26,8.18,8.19,12.1,12.11,12.17,12.19,12.22,13.3,15.5(无为),15.22(不党),16.1(寡或不均),16.2(自天子出),17.19(天何言哉),20.1(兴灭)。[见《附加材料》相应章节]

《孟子》:见《资料》95(未闻弑君),100-101(五百年必有王者兴),112-115(论禅让,禹传子),124(民贵君轻)。

《老子》2,3,17,19,37,57,60,65,75,77,80。《庄子》:《资料》187左(伐宗脍而不释然),203右(天根问为天下),205-206(至德之世)。

《管子》:《资料》247-251(牧民)。

(3)《慎子》、《申子》:《资料》263-277(威德,大体等),306-310(慎势)。《商君书》:《资料》273-277(开塞)。

《韩非子》:《资料》283-295(五蠹)。《礼记》礼运篇:《资料》312-320。董仲舒:《资料》340-346(春秋繁露,对策)。

洪秀全:《资料》348-349(原道醒世训)。

康有为:《资料》350-353(礼运注)。

思考题:

(1)柏拉图《国家篇》中的政治学说的特点是什么?与他的终极实在观有何联系?(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要点。它与他的伦理学说的关系是什么? *(3)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4)试述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中的契约论的来源与基本观点。(5)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政体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6)根据阅读材料,找出从西周到孔子时代华夏政治思想的主流倾向。

(7)从《论语》看来,孔子认为什么样的政治是最可取的? *(8)孟子的政治学说。它与孔子政治学说的关系。

*(9)老庄的政治学说的共同特点在哪里?其当代意义何在?

(10)道家政治学说与儒家政治学说的关系。它们如何看待(政治)文化的多样性。*(11)法家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与道家哲学有什么关系?

(12)董仲舒的政治学说受到什么先秦思想的影响?它又如何影响自汉代以来的中国政治?

(13)《礼记·礼运》为何能引起洪秀全和康有为的思想呼应?它对于今天的中国政治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14)试比较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学说。

(六)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及其与东方古代哲理思想的关系(一讲)阅读材料:

《资料》459-468(叔本华,尼采),469-480(柏格森),490-512(詹姆士,杜威),536-556(弗洛依德),513-535(胡塞尔,海德格尔),481-489(梭罗)。

思考题:

(1)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在什么意义上突破了西方两千年来的传统哲学的主流倾向?你能在其中感受到某种靠近古代东方思想的因素吗?

*(2)柏格森如何批评传统西方哲学?他的看法与中国以《周易》为主导的终极实在观有什么关系?

(3)弗洛依德关于“梦”的学说带来了什么哲学上的新意?

*(4)相比于西方传统的看法,詹姆士与杜威对于“思想”与“经验”有了什么新见?这种新见在什么意义上改善了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关系?

(5)梭罗对生活的看法最接近以上讲过的东西方哪种伦理学?为什么?

(6)你能在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看法中辨认出胡塞尔的影响吗?

(7)你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感到了什么新的和老的东西?它与西方传统哲学及中国哲学有什么关系?

(8)以上讨论的当代西方哲学的总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它们对于我们设想人类的未来有什么启发?

*(9)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中,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三、教学方式

此课的特点是:(1)不限于西方哲学的视角,而是以西方、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的哲理文献为依托,强调不同思想传统之间的对比与对话。(2)注重原发的“感染”,尽量摆脱现成的解释框架,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原著来与伟大的哲学心灵们直接对话。以下有详细的阅读要求和思考题目。(3)强调授课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每次课都有学生的试讲(presentation)与相关讨论。(4)注重必要的学术训练,要求每位选课的同学提交两篇论文(或一次试讲、一篇论文)并参加期末考试。对每篇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式都有事先的具体要求,并将认真判分,给出评语。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必用教材: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以下简称为《西哲选》和《西哲选下》),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2年。[北大教材中心可购]

(2)《<哲学概论>课教学资料》(上下,以下简称为《资料》),张祥龙编,2005年新版。北京大学教材科印制。[北大教材中心可购] 参考书:

(1)《古希腊哲学》(简称为《古希哲》),苗力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古希腊罗马哲学》(简称为《古希罗》),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周易译注》,黄善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4)《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先秦之部(上中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6)《印度哲学》,姚卫群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7)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1-9,F.Copleston,McGraw-Hill:Doubleday,1944-1985.(8)《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张祥龙著,北京:三联书店,1996。

(9)《中国哲学史教学参考资料选辑》(上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中华书局。

(10)《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11)《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1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1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哲学经典选读》(英文原著影印本,原书名为:Lovers of Wisdom: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with Integrated Readings),Daniel Kolak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5)《五十奥义书》,徐梵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16)《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查尔斯·埃利奥特著,李荣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17)A Source Book in Indian Philosophy, ed.S.Radhakrishnan & C.Moo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18)《印度文化史》,A.L.巴沙姆主编,闵光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9)《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0)《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第一篇论文(1千字以下)或当堂试讲:20%; 第二篇论文(3千字以下):40%; 期末考试:40%。

当堂试讲(presentation)的组织与安排:

(1)每次试讲由2-4名同学集体准备(自愿报名,自愿组合)。(2)认真阅读教学大纲中所指定的材料,以有关部分的思考题、特别是加“*”的题为导向,充分准备。(3)当堂试讲15-20分钟,可由1名或更多的同学担任。回答同学们与老师的问题10-15分钟。(4)试讲内容:讲出有关材料的基本思路与要点,正面回答问题。如果有自己的问题,也可当堂提出。(5)老师根据试讲和回答问题的质量判分;相当于第一篇论文的分数。如果试讲同学认为成绩不满意,或出于别的考虑,愿意写作第一篇论文,完全可以。最后取两者中较高的那个分数。

第五篇: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名词解释

1、什么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名词解释)

2、后现代主义及其教育

3、广域生存和局域生存(名词解释)

4、教育哲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型

5、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改造主义教育哲学、要素主义教育哲学、再生

产理论、抵制理论、博雅教育

问题

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形成背景

2、墨子人文主义观点

3、什么是墨子的强说之教

4、墨子非月非命教育哲学思想

下载《教育哲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哲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哲学

    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与教育公平 教育公正是针对社会任何成员而言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特别是依据个体所扮演的角色、享有的权利和义务而涉及的教育资源通过教育制......

    《中国哲学与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与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成人本科教育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的必修课。二、教学目的与意义通过学习中国哲学与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哲学文化的渊源与发展历......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学大纲(初稿)[合集]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案第一讲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是什么? 二、人生是什么? 三、哲学的价值? 四、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第二讲哲学的思想方法 一、逻辑 二、语言分析 三、现象学 四......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是智慧之学。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思辨的结晶,它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历程,逐步形成了自己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哲学......

    教育哲学论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 程 名 称: 教育哲学 课程论文题目: 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较 姓 名: 杨哲 学 号: 2013300254 所 在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2014年06月14......

    教育哲学(最终五篇)

    浙江师范大学学科论文 教育哲学论文(本科) 题 目_ _ 关于小学生写作学习的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 学 院 ___教师教育学院 __ _ 班 级 ___初教091班 _ 负责人 _徐俊飞__......

    教育哲学心得

    观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后感 物理学院2011级地理1班冯舒雯2011944131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无论什么人群,无论哪个年纪,无论重看多少遍都会泪流满面的感动得一部优秀印度教......

    教育与哲学

    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德育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力发展教育,期间经历了许多改革和各种举措,给学生们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当今学校教育中......